2019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郭书瑶写真-学校食堂承包合同
第一单元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1.会认“坝、汉”等
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
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
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
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
睦相处。不同民
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
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
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
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
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绒”是左右结
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
“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
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
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
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
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
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
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
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
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
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
;读
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
,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
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
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
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
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
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
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
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
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
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
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
们再来交流。
大青树下的小学
穿戴不同 语言不同
共同学习
共同游戏
热爱团结
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
,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可以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
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
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
文章的意境外,还可以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
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
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文素养。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
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
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
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
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
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
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
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
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
子蹦来跳去都不去
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
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
真,课文朗读
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
教室里
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
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
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
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
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
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
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
们再来交流。
大青树下的小学
穿戴不同 语言不同
共同学习
共同游戏
热爱团结
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可以创设一
种情境,再现教材的
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
出
文章的意境外,还可以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
美的乐
趣,从而培养语文素养。
一、导入:
二、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三、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四、 1、读准下列字音。
五、
降、润、罚、扬、臂、赏、碰
六、 2、交流、识记生字。
七、
A、加偏旁记忆的字:闰——润臂——劈虫——触角——触
八、
B、换偏旁以及的字:汤——烫壁——臂
九、 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十、 润湿突然原野互相狂欢急急忙忙
十一、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十二、 润湿:潮湿润泽。
十三、
原野:宽广平坦的地方
十四、 狂欢:纵情的欢乐。
十五、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十六、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十七、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十八、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
一节诗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十九、
3、说说每节诗的内容。
二十、 第一节: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二十一、 第二节: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变放假了。
二十二、
第三节: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以上,冲了出来。
二十三、
第四节: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
臂。
二十四、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二十五、 1、听教师朗读。
二十六、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二十七、 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二十八、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二十九、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三十、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三十一、
三十二、 第二课时
三十三、 一、复习。
三十四、
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三十五、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三十六、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三十七、 1、学习第一节。
三十八、 A、老师范读。
三十九、
B、交流汇报这一节中优美的词句,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四十、
C、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位语言的精妙。
四十一、
润湿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四十二、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润湿)
四十三、
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四十四、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四十五、 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四十六、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
上跳着狂欢的舞。
四十七、
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
的花”呢?
四十八、
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四十九、
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
中感悟到了什么?
五十、
“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
吗?
五十一、
D、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十二、 2、学习第二节。
五十三、
A、学生齐声朗读。
五十四、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五十五、
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它们关
了门在做功课”?
五十六、
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它们变放假了”?
五十七、 3、指导学习第三节。
五十八、
A、教师范读。
五十九、 B、合作探究。
六十、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
六十一、
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哗啦啦地响”一句的?
六十二、
“蕾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六十三、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变穿了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衣
裳”的?
六十四、
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六十五、 C、教师指导朗读。
六十六、 D、学生自由朗读。
六十七、 4、学习第四节。
六十八、 A、学生齐声朗读。
六十九、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七十、 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
七十一、
“那儿”是指哪儿?
七十二、 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
七十三、 在作者看来,蛤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七十四、
C、学生自由拉哪个度、感悟、想象。
七十五、 5、小结。
七十六、
三、拓展延伸。
七十七、
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
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七十八、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一节。
七十九、
八十、
板书设计:
八十一、 2、花的学校
八十二、 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蹈
八十三、
花孩子: 在地下学校关了门做功课
真可爱
八十四、
第2课 花的学校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 <
br>认识本文的2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参照
“我的词语
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②过程和方法
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
孩子的活泼、调皮;想想花的学
校释什么样子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生对花的学校的了解,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教学准备:
有关泰戈尔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某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十课《花的
学校》,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标出小结,质疑。
2、听课文朗读录音,认真听生字的发音。
3、检查生字学习的情况。
4、学习词语库中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
1、同桌合作读文。
2、汇报朗读,点评。
3、全班齐读,熟悉课文。
四、学写生字:
1、出示今天要写的8个生字,观察每个字的特征。
2、指导几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润”字里面没有点;
“罚”下面一个言字旁,一个立刀旁;
“互”的不顺要注意。
3、认真书写,强调书写的姿势。
4、评价书写情况,展示作业。
五、课堂小结:
你读了话的学校这一课,有什么感受呢?
六、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画一幅花的学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
认识本文的2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参照
“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②过程和方法
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
,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想花的学
校释什么样子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进行学习。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生对花的学校的了解,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
2、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分大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回答,说话练习:
什么时候,花孩子会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呢?花孩子又是什么样子呢?
3、你在学校里最开心、最快乐是什么时候?
讨论交流,进行说话练习。
4、说说花孩子的妈妈是谁?
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展示绘画,指导朗读:
1、请同学们把上节课布置大家画的花的学校展示出来。介绍自己想象中的“花的学
校”。
2、点评学生绘画。选择一段配画朗读。
3、指导背诵第一小节。
四、介绍作者,推荐阅读:
1、介绍作者泰戈尔。自由阅读信息窗的内容。
2、推荐阅读《泰戈尔作品集》。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有美而富有童趣,作者从花
的身上产生了丰富的想象,我们以后也可以
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植物,相信大家也会写得很有趣。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2、把学生画的花的学校在教室的墙壁上展出。
3、课后阅读泰戈尔的作品。
教学反思:
《花的学校》同步练习
一、比较下面的字,再组词。
裳( ) 碰( ) 棵( )
棠( ) 湿( ) 课( )
二、猜字谜。(答案从课文中找)
1.把“党”字中的“儿”换成另一个字,可以组成(
)字。
2.一只狗从洞里跑出来,是( )字。
三、看看下面的词语有什么特点,再照样子写几个。
一群一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哗啦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急急忙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你知道这些花经常穿什么颜色的衣裳吗?
( )的丁香花 ( )的月季花
( )的玫瑰花 ( )的牵牛花
五、读下面的句子,想想它
们是什么意思。张开你想象的翅膀也试着写几个富有诗意
的句子。
泰戈尔的诗句:
1.湿润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2.花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3.雷拍着大手。
你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据课文原文填空。
当雷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_________的时候,__
_______的东风走过_________,
在竹林中_________。于是________
_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跑出来,在
_________上跳
着_________的舞。
七、下面的花有哪些是春天开的?请为它们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加上花朵)
梅花 丁香
桃花 荷花
菊花 玉兰花 月季花 牡丹花
10 花的学校
学习目标:
1、 认识本文的2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
学习重难点
识字、书写会写字。
感知课文的内容。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2、你们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
十课《花的学校》,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3、检查生字学习的情况。
4、学习词语库中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
2、汇报朗读,点评。
四、学写生字:
2、指导几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润”字里面没有点;
“罚”下面一个言字旁,一个立刀旁;
“互”的不顺要注意。
3、认真书写,强调书写的姿势。
4、评价书写情况,展示作业。
五、课堂小结:
你读了话的学校这一课,有什么感受呢?
六、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齐读课题。
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标出小结,质疑。
听课文朗读录音,认真听生字的发音。
同桌合作读文。
全班齐读,熟悉课文。
出示今天要写的8个生字,观察每个字的特征。
板书设计
10 花的学校
泰戈尔
印度
降 润 碰 触 裳 扬 臂
横平
竖直 方正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感受花孩
子的活泼、调皮;想想花的学校释什么样子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2、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
童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朗读背诵课文。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导入:
2、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分大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回答,说话练习:
什么时候,花孩子会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呢?花孩子又是什么样子呢?
3、你在学校里最开心、最快乐是什么时候?
4、说说花孩子的妈妈是谁?
三、展示绘画,指导朗读:
1、请同学们把上节课布置大家画的花的学校展示出来。
2、点评学生绘画。选择一段配画朗读。
3、指导背诵第一小节。
四、介绍作者,推荐阅读:
1、介绍作者泰戈尔。
2、推荐阅读《泰戈尔作品集》。
五、课堂小结:这篇课文优美而富有童趣,作者从花的身上
产生了丰富的想像,我们
以后也可以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植物,相信大家能写的很有趣。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2、把学生画的花的学校在教室的墙壁上展出。
1、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
讨论交流,进行说话练习。
分大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谈谈自己的理解。
介绍自己想象中的“花的学校”。
自由阅读信息窗的内容。
板书设计
跳舞狂欢
花孩子 冲出来 美丽,活拨,可爱
急急忙忙
《不懂就要问》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和熟字组成的新词语。
2.能按要求完成课后练习第2、3题,能正确回答练习第1题中的两个问题。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孙中山思考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那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2.重点理解“学问”“照例”“私塾”等词语。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它们的音、形、义,并能正确书写。
(二)掌握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三)能借助拼音,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讲读课文,理解内容,能回答课后练习第1题的两个问题。
(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认识到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是不容易的,教育学生学习这
种精神。
(一)练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巩固复习生字新词,会听写字词。
(三)做课后作业练习第3题,看拼音写句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会并掌握11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字义、词义。
(二)初读课文后,认识到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是不容易的。
(一)理解孙中山思考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二)理解“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的道理,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
(三)能正确流利地读好这篇较长的课文。
看拼音写句子,完成课后练习3,提高拼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不懂就要问
2.谈话导入:简介孙中山(可挂画像)。
同学们听说过孙中山这个名字吗?他是广东人,生
于1866年,于1925年因病去世。
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早年就有志反清。曾任中国同盟会
总理、中华民国临时大
总统。遗嘱主张,“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一件事。
(二)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借助拼音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 孙中山向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
3.指名二人读课文,回答问题。
(共9个自然段。本课书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
,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
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
4.指名读本课由生字组的词,全班对对。
(三)自学生字,记住字音、字形,了解字义、词义,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四)检查自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
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提问:
(1)孙中山小时候读的什么书?那时候怎么上课?
2.理解词语“私塾”、“至于”。
3.小结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先生只让背诵,从来不讲。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本段,思考问题,并在文中标出有关语句。
(1)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后来又做什么?
(2)理解词语“照例”、“流利”。这两个词说明了什么?板书这两个词并讨论。
(“照例
”就是按照平常的做法。“流利”就是读得很通顺、熟练。说明了孙中山每
天到校都是这么做的;他学习
认真、成绩好。)
2.提问:孙中山向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提问的?
(孙
中山不满足于只会背,不理解意思的现状,他认为糊里糊涂地死记硬背而不懂
得意思是没有用的。由于这
个原因,孙中山“壮着胆子”,向老师提出讲解有关教材意
思的要求,渴望老师帮助,态度非常诚恳。
3.小结段意:
孙中山读书认真,功课完成得很好。有一天,他因为不懂书里的意思就站起来请求
先生讲解。
过渡:孙中山这一问引起了什么?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学习第3~7自然段。
1.默读第4~7自然段,理清思路。
思考:每一自然段讲的是谁?怎么做的?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
2.指名5人读,每人读一段
后回答问题。(第3段讲同学们吓呆了;第4段讲先生厉
声责问孙中山会不会背;第5段讲孙中山背出了
这段书;第6段讲先生答应讲解;第7段
讲先生详细讲解,学生认真听。
3.从这几段课文中
找出反映当时课堂气氛和先生态度的词语,讨论理解回答。板
书:吓呆、鸦雀无声、拿着、厉声。
4.提问: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变了呢?
(孙中山“一字不漏”地背诵,说明他确
实已经完成了先生留的功课,他写得很认
真。他要求先生讲文章的意思,是想进一步理解所背的文章内容
,而不是无理取闹。所
以先生才改变了态度,破例给孙中山讲解书中的内容。)
板书:收起,讲得详细。
5.把3~7自然段连起来读一遍,要读出文中先生态度的前后变化的语气来。
过渡:孙中山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四)学习第8、9自然段。
1.指名读第8、9段,思考回答:
(1)什么叫“学问”?孙中山是怎么理解学问的?
(2)孙中山为什么敢向先生提问?为什么认为“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呢?
2.讨论回答问题。(然后老师补充总结)(“学问”在这里指的是知识
、学识。孙中
山认为要想求得真正的知识,就是“不懂就要问”,要问个明白,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
br>为了弄清书里的道理,为了学到知识,他当时宁愿挨打,这种精神是可贵的。在当时情
况下,孙中
山敢于提出问题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是需要有胆量,有魄力的,是求知的强
烈欲望促使他这样做的。孙中
山这种认真读书、不懂就问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五)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全文,讨论: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让学
生在文中圈画出反映孙中山勤
学好问的词句,再用自己的话有顺序地说一说。)
(六)作业。
1.写本课生字词和“读读写写”的词各三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练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巩固复习生字新词,会听写字词。
(三)做课后作业练习第3题,看拼音写句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
看拼音写句子,完成课后练习3,提高拼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练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老师进行朗读指导。
(1)课文中的问句和感叹句,要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如“这
样胡里胡涂地背,有
什么用呢?”这句话反映了孙中山认为胡里胡涂背没有用这一看法,
要用反问表示肯定的语气;“……不
怕挨打吗?”这句话是那个同学不明白孙中山怎么
敢问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你会背了吗?”是先生
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
语气;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得稍重些,表示出恳求、期待的语
气。
(2)第三段是一个长句,要读出课堂上当时紧张的气氛。可按下面的停顿和重音
来读。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
无声。
(二)巩固复习生字新词。(出示小黑板)
1.比一比,组词语。
列( ) 孙( ) 通( )
例(
) 孔( ) 诵( )
提( )
厉( ) 堂( )
题( ) 历( )
党( )
2.给下面的字加部首组成生字,再组词语。
董(
)________ 昭( )________
卷(
)________ 木( )________
3.填空组词语。
弄清( ) 摇头( ) 胡里( )
连连(
) 壮着( ) ( )无声
4.从下面的词语中各找出两组近义词和反义词填空。
照样 认真 糊涂 详细 马虎 仔细
明白 照例
近义词:( )——( ) ( )——( )
反义词:( )——( ) ( )——( )
5.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看拼音写句子。
(1)心里拼读,对齐拼音写汉字,默读句子。
(2)指名读拼音写出两句话,纠正错的,再齐读。
(三)听写本课生字词。
(四)作业。
1.把听写中的错词各改三遍。
2.写课堂练习题。
3.熟读课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选读课文《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
执教者: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难
点: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
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
?(课文里是讲谁不
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
br>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
题可划划、圈圈
。读完读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
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过渡语:孙中山就读的私塾,学习模式可跟我们不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
1、齐读第一自然段,教师出示投影: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先生 ,学
生
。孙中山背得 。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 。
什么叫“私塾”?“私塾”与现在的学堂教与学有什么不同?
(私塾是古代老
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场所,一般只有一个老师。老师只教学生读背,奉行棍棒教育。)
师:你能用文中的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他们的学习方式吗?
生:(跟着念、读熟、背诵、咿咿呀呀、从来不说)
师:如果我们这样学习,你对知识能了解吗?既然不懂,那么我们应该?
生:提问。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质疑、解疑。
(1)这段中说明孙中山学习怎样?
引导学生通过抓住“照例”、“流利”、“连连点头”等词语突出孙中山读书认真,学
业完成得极为出
色。
(2)孙中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读书没有什么用
。于是,他壮着胆子问先生刚才背的这段
书是什么意思。
(3)学生反复练读孙中山想的和说的话,读出当时孙中山的心理。
(4)“壮着胆子”说明什么?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同学们有什么反映?学生边读
课文边体会勾画相关词
句。然后学生反复练读课文,体会同学们害怕的心情。
3、观察图画,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
同学们:(吓呆了、害怕、霎时、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厉声问道)
4、投影:孙中山给教师提了意见以后,别的同学 ,孙中山却
。
学生把这句话说完整。然后思考讨论:孙中山敢提意见,难道就不怕挨打吗?
5、讨论练说:为了 ,孙中山宁可 ,也要
站
起来提问。
6、先生听了孙中山的话后,态度有了什么变化?指名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读
出
先生前后语气的变化。学生思考讨论:先生的态度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学生谈谈自
己的看
法。
7.学生质疑: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
生提问呢?(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或教
育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课文
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他为什么要这
样做?
8、出示投影: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明确:<
br>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三)拓展延伸,学习精神。
1.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2.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四)课堂总结。
师小结:孩子们,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不懂就要问了吧,为了弄清
道理,不懂就
要问。学生再一次大声朗读课题。
(五)板书设计:
不懂就要问
弄清道理
不懂 就要问
创新教案
【教学设想】通过有层次的训练,达到交际的目的。从个人训练到两人合作,再到多
想交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刚刚度过了小学阶段的第一
个暑假,漫长而难忘。你在暑假中都到过
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指名来说一说)哪些是你最感兴趣的
?有些什么感受?把你
去过的地方、做的事情、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地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今天
我们
就来谈一谈:“我的暑假生活”。
二、师生交流。
1.出示挂图:请同学
们仔细看看插图,每幅图上都画有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
说些什么?是怎么做的?你还做过其他的事
吗?
2.指名说一说(由同桌两个相互说一说)。
三、学生分小组交流发言。
1.从四幅图中选一幅想一想,说给同学们听,也可以说自己暑假里做的事。
2.分小组交流。(引导孩子学会倾听)
3.交流完毕,每个小组推选一名说的好的同学准备好内容,准备在班里发言。
四、全班交流。
1.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在小组里讲了自己或者暑假里做过的事,各组又选
出了讲
的好的同学在班级里发了言,希望你们专心听,听一听这些同学说的是什么事,他们是
怎
样做的及有什么感受。
2.同学们轮流发言。
3.评一评。选出今天的明星。
五、教师总结。
1.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知道了同学们的暑假生活丰富而多彩。有的同
学暑假里
不忘记读书学习,有的学电脑,有的和爸爸一起学习游泳,有的还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
也有不少同学和老师或爸妈一起游览观光,特别是——参加了夏令营,老师真为你们高
兴。
2.同学们认为怎样的暑假生活最好、最有意义呢?(自由说一说)
3.只要是对自己的学习、身体、品德有好处的活动都是可以参加的,希望同学们在
今后每一个暑假
中都过得有意义而且愉快。
板书设计:
我的暑假生活
旅游 学电脑 快乐
学书法 帮爸妈做事 有意义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词句段运用
,学习积累带有人体部位名称的成语,有感情朗读本单元的精彩句
子,练习给兴趣小组起个有创意的名字
。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所见》,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和句子,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借助拼音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
【教学课时】1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课件出示2)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
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设计意图:
从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学过的课文中选
影子。
1.
2.
解
的?
3. 背一背。
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熟读成诵,
看谁背诵得快。
4.抄一抄,把这些有趣的句子抄写在你的笔记上,可能
的画配上插图。
5.教师评
议,并小结:课文中或课外阅读中往往有一些
很新鲜、很生动、很有趣的句子,看到这样的句子,我们要
多读几遍,并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积累下来。(板书:新
鲜、有趣的句子)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一)词语积累。
(课件出示3)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取有新鲜感的词
语和句子,进行朗
成积累语言的好
习惯。】
【设计意图:认
识带有人体部位
或器官名称的成
语,在读中理解并
说一说,说说这些句子有趣在哪里,你是怎么理读背诵和抄写,养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
词语,看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积累下来。在读读
这些成语都是带有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
板书:成背背中,认识了生
语)
的描写人物动作,有的描写人物神态,有的描写人物心理。
4.想一想:这些加点的词是什么意思,能不能做动作演
示一下这些动作。
5.演一演:先小组内各选一组动词演一演,再选小组代表
上台表演。
(二)句子积累。
字,积累了词语,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的,有以备写作时用。】
(课件出示4)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
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一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板书:句子)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3.怎样才能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读出感情?
自由练读,分小组比赛读,代表展示读。
(三)给兴趣小组取名字
(课件出示5)
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吧!试着给每个兴趣小组取
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爱好
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1.读一读这些兴趣小组的名字。(板书:兴趣小组)
2.说说你对这些兴趣小组名字的理解。
白色棋子。
3.你喜欢什么兴趣小组,你也试试取个名字。
比如,书法兴趣小组,取名为“小小书法家组”;钢琴兴
趣小组,取名为“朗朗钢琴社”……
四、日积月累
板块三: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6)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黑白棋社
如“黑白棋社”肯定是下围棋小组,围棋有黑色棋子和
3.教师简介
:《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是清代文人袁
枚所作。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板书:《所见》 五
言绝句)
4.(课件出示7)词语解释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4)欲:想要。
(5)捕:捉。
(6)鸣:叫。
(7)立:站立。
5.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8)
【
设计意图:借
助拼音会读、会背
古诗,通过看插图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
声在林中回荡。忽然和反复朗读诗句,
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了解古
诗的意思。
立在树旁。
(课件出示9)
在理解的基础上
读读背背,学会积
创作背景:《所见》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放牛的小孩骑着牛,累诗句,提高古诗
大声地唱着牧歌,
大概是想捕捉那只鸣叫的蝉吧,忽然停止鉴赏能力。】
了歌声,站立在柳树旁。这一切叫袁枚看见了,
袁枚就写了
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袁枚亲眼看到
的。
(课件出示10)
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
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
时期代表诗人之一,
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7.读出韵味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
(课件出示1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
鸣蝉,忽然闭口立。
8.熟读成诵。
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新鲜、有趣的句子
成语 句子
兴趣小组
《所见》五言绝句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摇( )晃( ) 披( )散( ) 张(
)舞( )
提( )吊( ) ( )红( )赤 ( )忙( )乱
( )疾( )快 ( )干( )燥
2.默写古诗《所见》。
参考答案
1.头 脑 头 发 牙 爪
心 胆 面 耳 手 脚 眼 手 口 舌
2.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由于大部分都是本单元的重点词句,所以教学时鼓励学生自己先读读这些词句,再
互
相交流对词句的理解,然后有感情朗读,并抄写下来,能够很好地达到积累的目的。学
习古诗
时,本着“以学定教”“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借助拼音,结合插
图,自读古诗,小组合作
交流诗意,教师在关键的时候提示一下,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这种方式效果不错。
不足之处:
通过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增大了学生的负担。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3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词
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平台版
块是通过读读、抄抄一些课文中出现的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学会积
累;词句段分别
出示了成语、句子、短语,学会认读词句,积累语言,学会感情朗读句子;日积月累部<
br>分学习袁枚的古诗《所见》,充满儿童情趣,正确有节奏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
和积累诗句
。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描写童真童趣的古诗词有哪些?
1. 《池上》
2. 唐·白居易
3.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4.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5. 2.《咏鹅》
6.
唐·骆宾王
7.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8.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9. 3.《幼女词》
10. 唐·施肩吾
11.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12.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13.
4.《小儿垂钓》
14. 唐·胡令能
15.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16.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5.《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榕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6.《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创新教案】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
独立学习文中的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学会默写。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
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人,导入课题。
1.鼓励学生回忆交流积累的苏轼的诗,指名多人背诵。
2.课件出示苏轼的几首诗,学生阅读积累。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了解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
宋八大家
” 之一。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
“三曹父子”(曹操、曹
丕、曹植)齐名。
4.谈话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的一首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板书课题
,
学生齐读。
二、初读古诗,识字解词。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方
式学会文中的生字,试着运用工具书或注释
等多种方式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标出自己学不会的地方。
2.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2)检查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评议,多媒体课件出示:
①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②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空蒙:雾气迷蒙,景物若隐若现。
④亦:也。
⑤奇:奇妙。
⑥西子:指西施,它是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
⑦欲:想要。
⑧淡妆浓抹:素淡的妆容或是浓重华丽的打扮。
⑨相宜:合适。
⑩总相宜:都非常合适。
三、理解大意,质疑解难。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诗的大意,
小组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
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
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
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想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是素淡的妆容或是浓重华丽的打扮,
都非常合适。)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围绕诗意进行质疑。
3.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解决疑难,再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1)诗
人苏轼笔下的西湖有哪两种不同的美?(“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
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
,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蒙雨亦
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
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
妙。)
(2)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二者之间有
什么相似之处?(西湖就像那风姿
万千的美女西施一样,都具有一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这样来写
,把西湖的自然
美人化、具体化、形象化了。正因为深得审美经验的苏轼把西湖比成西子,所以人们又<
br>称西湖为西子湖。)
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小组与同学互读互评,读中感悟,读中悟情。
2.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
3.感情朗读,练习背诵,深入体会诗意。
五、课外延伸: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
课件展示: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第三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了解洞庭湖:洞庭湖,在古代曾被称为云梦、九江和重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
长江荆江河段
以南,是中国第三大湖,仅次于青海湖、鄱阳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洞庭湖面积3968平方千米
,现已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几部
分,湖外有湖,湖中有山,风景迤逦,景色优
美。
2.导入课题:祖国的山山水水,从古到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美
诗佳
句,今天我们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去感受一处山水,板书《望洞庭》。学生齐读课
题。
3.了
解作者: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
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
《刘宾客集》。
二、欣赏范读,感悟古诗。
1.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2.自己练习朗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3.同位互相检查,相互评议。
4.自学古诗,小组交流: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借助插图、注释、字典理解古诗的大意。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难理解的字、句。
三、读好古诗,理解古诗。
1.指名读诗,全班交流,读准节奏。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2.指名讲古诗的大意,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
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
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
山,真像景亮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陀螺。)
四、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一)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边读边展开想象,想象诗中的画面。
(二)感情朗读,交流画面。
1.品读前两行诗: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和”是什么意思?(和谐,优美。)
(2)你从前两行诗
中读懂了什么?(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
铜镜。)
(3)教师评议并小结
:“镜未磨”三个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
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
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
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4)鼓励学生说说自己
想象的画面。(引导学生语言描述想象中的美,如:月亮把
银色的光辉撒在湖面,朦胧的月光下千里洞庭
风平浪静、安宁温柔。)
(5)引导学生读好诗句:应该才能怎样读好这两句诗?(轻轻地读、读出柔和的
美。)
(6)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2.品读后两行诗: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这里的“山”指的是哪座山?(洞庭湖中的君山。)
(2)你从前两行诗中读懂了什么
?(这两句诗从形、色两方面表现了洞庭山水工
艺品般的画面美,照应了前两句诗中的“和”。) (3)作者云用了什么样的写法?(比喻,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形象地表现了景色的优美,表达了作者对所见景色的喜爱之情。)
(4)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想
象的画面。(引导学生语言描述想象中的美,如:在月亮
银色的光辉映照下,洞庭山显得更加青翠,洞庭
水显得更加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
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
喜爱。)
(5)引导学生读好诗句:应该才能怎样读好这两句诗?(读出惊讶或赞叹之情。)
(6)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引导小结,升华感情。
1.交流
探究:这首诗向我们呈现了哪两种美?(第一、二行诗描绘的是在浩淼的洞
庭湖上,一轮秋月高挂天空,
湖面静得像一面没磨过的铜镜,写出了一种独特的柔美。
第三、四行诗,诗人巧用一个“遥”字把镜头拉
开,湖中的舟山恰似“白银盘里一青螺”,
画面极其壮美,全诗形成了柔美与壮美相和谐的意境。) <
br>2.教师小结:这首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
“洞庭山水
”“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
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
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
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
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3.鼓励学生感情朗读,背诵积累。
五、结合积累,拓展延伸。
1.像本课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一样,以山水等自然景物为题材的诗是山水诗,在平时
的学习和课
外阅读中你一定积累了不少这样的诗。
2.小组学生回忆交流。
3.小组代表朗诵古诗,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4.课件出示,朗读积累:
小 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绝 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五、课外阅读,积累古诗。
课外搜集苏轼、刘禹锡的其他古诗,阅读积累,和同学一起分享。
【创新教案】
《山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语言精练、意境优美、节奏明快、
读起来郎朗上口。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牢记一
个“实”字,遵循诗教规律,以人为本,
关注生命,引领学生一步一趋地进入诗的意境,走进诗人的生活
。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
式组织学生学习,整体读、理解读、想象读、延伸读、布置选择性作业,由浅入深
,由
表及里,为学生营造一个美读、读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
拓学
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激发兴趣。
1.
你喜欢读古诗,背古诗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
语言表达出诗一般的境界
。四季皆入诗,四季皆入画,你能从你了解的古诗中找出描写
四季的诗来背一背吗?(师根据学生背诵情
况及时鼓励,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
2.(多媒体出示:连绵的群山,满山火红的枫叶)同学们,说说你看到的景象。
深秋的一天
,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
挥毫写下了这首千古名句。 3.(屏幕画面出示一首正楷的《山行》,把学生带入了如梦如诗的境界。)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这首
《山行》,从诗中去领略一番秋天山林的美景。
4.释题:在山上行走。
5.简介作者:杜
牧,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
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
称杜牧为“小杜”。
二、初读诗歌,落实读通。
1.教师范读。
2.指名读,结合读指导读准节奏,读准字音。
3.说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并板书到黑板上。
(1)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
(2)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3)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
枯黄,给人一种凉意,
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4)斜: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5)“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
深:浓厚,浓郁。
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6)坐:因为。爱:真爱,留恋。
(7)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8)红于:比……更红。——与“红如”区别。
4.结合画面,讨论交流疑难字词。
三、尝试学习,读诗明意。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由朗读,读到郎朗上口为止。
2.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3.四人小组合作
,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
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二)师生合作,学第一句。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
的意思。(“远上”:用“联
系实际,展开想象”法。“斜”:用“简笔画演示”法。“寒山”:用学生
“介绍”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注意调整说话顺序。(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
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
山路的
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
可乘车游山。)
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三)小组交流,学第二句。
1.
指导学生看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来突破“生
处”这个难点。
并结合讲解“生处”的写法。
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
”,描写诗人
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
充满生气,没
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
“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
(四)独立学习,理解三、四句。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
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
(1)点明
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
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
,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
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
)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
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
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
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
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
经得起风霜考验。
(五)感情朗读,学会背诵。
1.想象着诗歌意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指名朗读。
3.听录音朗诵后再次练习美读古诗,体会情感。
4.现在你就是诗人,请你来到画面前高声吟诵。
四、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
让学生通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
“像、简直”等词帮助
学生描述。)
2.引导想象: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3.播放课件,感受枫林的绚丽。指导读好后两行。
五、诵读诗句,体验美感。
1.了解了整首诗的意思,你知道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吗?那用心读读
好吗?(设计意图:此时是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让生朗读,可以强化对诗的
印象,也能逐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2.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让学生再来读读看,获取体验。
3.学生汇报,归纳方法:(1)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去读。(2)划分节奏、读出节奏感。
4.多种形式,反复诵读。
六、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1.出示古诗:(让学生读读这两首和秋天有关的古诗,简单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望春潮。
睛空一鹤排云去,便引诗情到碧宵。
临平泊舟
(元)黄庚
客舟系缆柳阴旁,湖影侵篷夜色凉。
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
2.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目标】
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排
列、规
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
在铺满金色
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
愿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
活带
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学习课文内
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
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
,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洼、印”等6个
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排列、规
则”等词语。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法国梧桐树(课件出示2)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课件出示3)
【设计意图:从
入手,符合儿童的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法国梧桐树。 形象直观的图画
法国梧桐树,大乔木,高可达
20-30m,树冠阔钟形;干认识规律。通过图
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状剥落。幼枝、幼叶密生褐
色星片介绍,通过课题
状毛。叶掌状,花黄绿色。多数坚果聚全叶球形,3-6球成一质疑,提高同学们
串,呈刺毛状,果柄长而下垂。花期4-5月;果9-10月成熟。
的阅读期待,预热
它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课堂。】
并能吸收有害气体,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是世界著名的优
良庭荫树和行道树。
3.谈话导题。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法国梧桐树有着密切的联
系,板书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1)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巴掌为什么是金色的?水泥道上怎么会铺满
金色巴掌?
(2)联系对梧桐树的介绍,请你把梧桐树和巴掌连起来,
说一句话。
预设:秋天到了,巴掌似的树叶从梧桐树上纷纷落下。
二、学习生字、认读新词。
1. 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
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字词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4:生字)
pū ní
jīnɡ jǐn yuàn yìn pái liè ɡuī zé luàn zōng chí
迟
指名领读,正音。
“则”是平舌音,“迟”是翘舌音。
“紧、院、乱”是前鼻音,“晶”是后鼻音。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5:词语)
wā yìn línɡ zēnɡ zōnɡ xuē
铺 泥 晶 紧 院 印 排 列 规 则 乱 棕
水洼 印着 凌乱 增添 棕红色 雨靴
自由读,指名读,相机正音:
“增、棕”是平舌音,“印”是前鼻音,“凌”是后鼻
音。
3.自由练读。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谁能读好它们,试试看。指名读。齐读。
5.(课件出示6)下面加点的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
的?交流一下。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
(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
小巴掌,
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
(3)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
预设:我用联系上文
的方法理解“明朗”就是“晴朗”
的意思,因为上一个自然段有句话“天开始放晴了”。
预设:“熨帖”就是紧贴的意思。我是通过查字典查到的。
预设:“凌乱”就是“杂乱无条理”的意思,我是通过上
文的“它们排列得并不整齐”。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
么内容。
2.
给课文分段,理清层次。(课件出示7)
全文共十一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第三段(第10至11自然段):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3. 熟读课文。
四.识记生字,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8)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铺 泥 晶 紧 院
印
排 列 规 则 乱 棕 迟
2.仔细观察,分析字形,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铺、泥、院、列、棕、迟。
【设计意图:从
整体入手,把握文
章脉络,避免了机
过整体感悟文章
内容,边读边想,
实现学
生与文本
的对话。】
【设计意图:本
第二段(第2
至9自然段):“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情械的分析,学生通
如“铺”,“钅”是形旁表
义,表示这个字和金属有关,“甫”课在教学生字时,
是声旁,表音。
(2
)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排:扌+非规:见+夫则:贝+刂
(3)组词巩固:如“铺满水泥 泥塘 水晶 院
墙 规则 排列 凌乱 棕红色 迟到”
3.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
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并交流:
“铺、泥、院、排”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印 列 规 则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迟”半包围结构,“尺”的最后一捺变成点。
师重点指导“规、印、泥”。
“规”左右结构,左边的“夫”的捺变成了点,右边是
“见”,不是“贝”。注意笔画的穿插和避让。
“印”左右结构,第二笔是竖提,右边是单耳旁,不是
双耳。
“泥”左右结构,第七笔是撇,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
指导。
五.反馈检查,比赛认读。
1.师生合作,老师抽读生字卡片,学生比赛读,看谁读
的又对又快。
2.小组合作,给生字找朋友,看哪个组找的多。
3.同位合作,一人读课文,另一人听,指出读的好的地方
或是不太好的地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
相信学生能够独
立识字,鼓励学生
用自己最喜欢的、
最习惯的方法认
识汉字,
并提供平
台让孩子当小老
习效率。】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田字格课件,弄清生字每个笔画师,提高了课堂学
巴掌
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
愿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10图片)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
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2. 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很美)
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评读。
2.(课件出示11)秋风秋雨图,让学生谈感受。(板
书:一夜秋风 一夜秋雨)
预设一:当我看见这些无比巨大的森林,被秋风吹落在
地,心里头有一种甜滋滋的感觉,因为
它美,瞬间会让我
感到,这里才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秋天的叶子会跟着秋
风伴舞,它随风,轻
轻的落下。落下。只到地上铺成一个
金黄的“地毯”,在秋风之下,我也会跟着它奔跑。
预设二: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扇哪
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
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
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
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
橘子、柿子你
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
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设计意图:图文
释课题,感受水泥道
的美,激发学生学习
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结合,导入课文,诠
3.
(板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把你看到的感受的热情】
指导带有美好的感情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至九自然段。
谈话过渡: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之后,大自然发生
了什么样的变化?“我”有了什么新发现呢?
(1)自由读第第二至九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
新发现?
(2)总结:(课件出示12)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
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
【设计意图:结合
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
彩色的地毯。图文,展开想象,获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得初步的情感
体验,
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每一片法国梧感受到了水泥道的
桐树的落叶,
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美,培养学生感受
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
些凌乱,然而,美,鉴别美的能力。】
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板书:彩色的地毯
金色的小巴掌)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高兴,大家再来读读这
部分课文。
(
4)有了新发现后,“我”是怎么做的?(我一步一
步小心地走着,我一张一张仔细地数着。)
读读第二至九自然段,读出“我”的喜悦之情。
2. 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此时此刻,作者又有什么感受?(第一回觉得,门前
的水泥道真美啊!)(板书:水泥道真美)
带有赞叹地语气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三、拓展读文,阅读链接。
1.(课件出示13)
【设计意图:拓展
从我家到小学要经过
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资料的阅读,了解作
我放学回家喜欢东看看、西看看,看看那些店铺、
手工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
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更全面的理解文本,
的铺子、染坊……我到银匠店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出了解作者表达的思
一个小罗汉,到竹器
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筢子,想。】
到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
糊灯笼……百看不厌。
2.学生自由阅读,指名读,教师范读。
3.互相交流,说说“我”的上学路是怎样的?(要
经
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我”在上学路上都
看到了什么?(看看那些店铺、手工
作坊、布店、酱园、
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染坊……
我到银匠店去看银
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出一个小罗汉,到竹
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筢子,到车匠店看车匠用
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糊灯笼……)“我”
有什么感受?(百看不厌)
【板书设计】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一夜秋风 一夜秋雨
彩色的地毯 金色是小巴掌
水泥道真美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不
同形式的读,让读贯穿在课堂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每次读的过
程中都有收获,如: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品
悟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并且在具体情境中,
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境,和主人公一同走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
泥道上,去感受在铺满金色
巴掌的水泥道上的那份快乐和欢愉,以及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由衷的喜爱
之情。
学会认真细致的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必备的能力。
通过本文作者仔细观察而使自己有了新发现,作者抓住水泥道的变化,描写了雨后水泥
道的变化,特别是
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描写更是形象,文章写得很美,使学生受
到了美的熏陶,同时,又使学生真正
懂得细致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这样就非常自然
地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的兴趣,去发
现生活中的美。
不足之处:
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尽力做到用微笑来面对学生。不放过每一个可以锻炼学生
的机会,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这样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讲述了一夜秋风,一
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
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
泥道很美的故事,
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本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激发学
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
由自在、
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
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
然和谐共处的意识的好教材。
【作者介绍】
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19
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
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
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
从少年时代开始,喜欢阅读诗歌、散文等文学
作品,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发表
儿童文学作品,所写诗篇及歌词《喂得猪儿肥油油》《火车向着韶山
跑》《我和星星打
电话》等曾在少年儿童中厂为流传。
80年代开始创作童话作品,所写“小
巴掌童话”将诗、散文、童话揉为一体,作品
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
喜爱。
曾出版诗集、童话集、散文集《校园里的蔷薇花》《小巴掌童话百篇》《新编小巴
掌童
话百篇》《张秋生童话精选》《森林里的红鬼和蓝鬼》《傻瓜魔法师》《骑在扫帚
上听歌的巫婆》《阁楼
上的童话》等70多种。
作品曾获新时期儿童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冰心
图书
新作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张天翼童话寓言奖,及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法国梧桐树,大乔木,高20-30m,树冠阔钟形;干皮灰褐色
至灰白色,呈薄片状剥
落。幼枝、幼叶密生褐色星状毛。叶掌状5-7裂,深裂达中部,裂片长大于宽,
叶基阔
楔形或截形,叶缘有齿牙,掌状脉;托叶圆领状。花序头状,黄绿色。多数坚果聚全叶
球
形,3-6球成一串,宿存花柱长,呈刺毛状,果柄长而下垂。花期4-5月;果9-10月
成熟。
它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是优良的行道树
种,广泛应用
于城市绿化,在园林中孤植于草坪或旷地,列植于甬道两旁,尤为雄伟壮
观,
又因其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作为街坊、厂矿绿化颇为合
适。
【其他资料】
《小巴掌童话》获全国第二届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童话集
《小
巴掌童话百篇》获全国新时期儿童读物二等奖。作品还曾获冰心图书新作奖;陈伯吹儿
童文
学奖;张天翼童话寓言奖,及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等。
《张秋生小巴掌经典童话(注音版)(套装全6
册)》包括了《:打喷嚏的兔子(注音版)》《有
魔力的怪草莓(注音版)》《爱打扮的豹先生(注音版
)》《哭鼻子的灰小狼(注音版)》《顶
呱呱的呱呱先生》《蓝天里的蜗牛(注音版)》。《张秋生小巴
掌经典童话(注音版)(套装
全6册)》精选了张秋生小巴掌童话各25篇,故事语言简练,意境优美,
配以精美的黑
白手绘插画,充满童真、童趣。每册书分5辑,每辑前面由张秋生先生亲自讲述故事
前面的故事,让阅读更加充满趣味。
【创新教案】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
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
基础展开教学,激发学
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他们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迁移。设
计充
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2
.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主
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
,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人,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
学习方式中快乐的学习,教师则是学生学
习活动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与欣赏者,
力求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
3.正确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关系。立足本课教材实际,科学的确立三维目
标。教学中
紧紧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以语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语文素养的形成为目
标,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使相互交
融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有效达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解题,初读课文,感受秋雨。
1.(板书“雨”)雨。交流:我们对它并不陌生,每个季节的雨都有不一样的特点,春
雨绵绵,夏雨滂沱,带来暂时的凉意。冬雨深沉,令人感到寒冷。那秋天的雨又是怎么样
的?秋天里有
那么多景物值得我们写,作者偏偏写秋天的雨,他想告诉我们什么?他要
与我们分享什么?
2.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带着这些问题走近课文,自由地读读课文。
(课件出示)友情提醒:
(1)读通课文,做到三点: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2)思考:哪些句子概括地写了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3.交流学习成果。
(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分散识字,及时纠正字音。
(2)过渡:不仅要读通课文,还要读懂课文,知道了秋雨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4.互相交流,教师小结:有些小朋友眼睛真
亮,早发现了二、三、四段的开头句,概
括地写了秋雨的特点。
(课件出示)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二、研读课文,感受景美,感悟情美。
(一)品读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
,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
的大门打开了。
1.同学们,大声地读读吧。边读边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
2.指名读。把秋天的雨当成了
一把钥匙,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小朋友们,你家
里的钥匙干什么用的?这里的钥匙打开的是什么?
开的是秋天的门,是大自然的门。这
秋雨可真神奇啊。你再轻轻地读读,你想说点什么呢?
3
.秋天的雨很清凉,凉凉的,感觉很舒服。——绵绵细雨,真的很舒服,你来读读。
感觉到清凉了吗?
4.你还想说点什么吗?交流对秋雨的感受。
5.这么美的语言,我们怎么舍得放过?一起背背,记在心中了。
(二)品读第二小节,感受秋天之美,语言之美。
1.导读:(总
结学法)刚才我们通过美美地读,品味到了秋雨带给我们的快乐,这叫品
读。(板书)一个“品”字三个
口,就是要我们一遍一遍反复地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作者看到了很多漂亮的颜色?找找这
些颜色的词,可以圈出来。
2.默读课文,感受色彩美。
(1)找找表示颜色的词。 (2)你看,这么多的颜色同时出现在一个季节,你感受到了什么?——秋天是个五
彩缤纷的季节。
好一个五彩缤纷。还可以用上哪些词来替换五彩缤纷?
(课件出示)五彩缤纷
这五彩缤纷的颜色可真美啊,难怪画家们都喜欢用彩笔来表现秋天。
3.说话训练,感受意境美。
(1)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雨把那么多五彩缤纷的颜色都分别给了谁?
(2)引导交流,(课件出示)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
频点头。
(3)指导朗读,教师小结:这么多五颜六色的景物都在秋雨轻轻地呼唤下,聚集在
了一起,多
么快乐,多么美啊!
4.比较句子,感受语言美。
(1)老师也好喜欢这缤纷的秋天,也想来写一写,你们来评一评。朗读比较的句子。
(课件
出示)“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银杏树变黄了,枫树变红了,田
野变金黄了,果树变橙红了
,菊花变成紫红、淡黄、雪白的了。”
你们说谁写得好?为什么呀?我也把什么景物什么颜色都写了呀,一看就明白。
为什么你不喜欢? (2)你们都觉得是课文中的句子美,那课文中是怎样把这些秋天的景物写美的?请
你挑选自己喜欢
的一句,读读,想想。
(3)交流学习,初步感受写法。
①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
天的炎热。(把银杏树的叶子比作小扇子,多形象啊
,作者真会观察。)
②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把红红的枫叶比作一枚枚邮票,形象生动。)
③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把田野比作金色的海洋。)
④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
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你挤我碰:这里
用上这个词,你发现了什么呀?说明果子实在
太多了。)
⑤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频频点头。你做做看?哦,这样。对的,那菊花怎么会点头呢?好像是
一个有生命的
人在点头一样。)
5.迁移仿写,创造美。
(1)导写:作者一定很喜欢秋天,他通过观察
,用了那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写了秋
天的雨带给景物们的快乐。其实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东西都在分享
着秋雨的快乐。用
我们的笔也去写写这神奇的秋雨吧!
(2)(课件出示)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
①它把__________给了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
②________________是给_______________的,__
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挑选其中一句,写一写。
(4)交流、诵读自己的作品。大声地念出自己的作品。
(课件出示)写话举例:
它把橙色给了橘子,黄黄的橘子像一个个小灯笼,摇啊摇啊,迎来了秋天的凉爽。
它把红色给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像一个个灯笼,照啊照啊,照出了人们欢乐的笑
脸。
它把墨绿色给了松树,绿绿的松叶像一枚枚小针,缝啊缝啊,缝出了秋天美丽的
衣衫。
紫红色是给喇叭花的,紫红紫红的喇叭花像一个个小喇叭,吹啊吹啊,吹来了秋天
的歌声。
紫色是给葡萄的,紫色的葡萄像一颗颗珍珠,闪闪发光。
(5)你们每人的一两句连起来,就可能是一篇美妙的文章,写作就是要这样积累的。
三、课堂小结。
1.同学们,其实秋天的雨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缤纷的色彩,还给我们带来了
好闻的味
道、好听的歌声……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学习吧。
2.自由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出示画面,积累语句
师: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
趁你没留意,把
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大家快来看哪:
(课件出示)(画面一:出现一棵棵银杏树),你会想起我们上节课积累的哪些词语
或句子。
(课件出示)(画面二:出现红红的枫叶),你又想起上节课积累的哪些词
语或句子。
(课件出示)(画面三:出现菊花)说说自己积累的句子。
(课件出示)(画面四:出现田野,橘子、柿子)说说自己积累的句子。
二、入情入境,理解感悟
1.发挥想象,扩写“勾住”。
(1)秋天的雨,有一盒
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还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呢!学
生接读——(课件出示)(梨香香的,菠萝甜
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
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2.小朋友们被香味勾住会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展开美好的想象,假如你们也在那
里,你们怎
么做的呢?拿起笔,接在书的第三段后面写一两句话。
(如学生可写:哦,站在果树下不肯离开;我恨
不得爬上树去把果子都摘下来;我的
鼻尖都伸到了果子上了……)
2.入情入境,美读段落
(1)秋天的雨多香啊!我带着这样的想象,美美地朗读课文。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背诵积累,自主学习
1.学生自学。
(1)第四自然段是这样写的。
(课件出示)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小喜鹊衔来树枝
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
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松柏穿
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它们都在
准备过冬了。
(2)我们自己分小组学习,领略秋天的雨吹起金色的小喇叭,告诉大家冬天来了,小动物做好了怎样的准备,好吗?
(课件出示)
自学要求:
①说一说,冬天来了,小动物做好了怎样的准备?
②带着自己的体验朗读。
(3)学习小组自主学习。
2.检查反馈。
(1)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小动物是
怎样过冬的了,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喜
爱、向往)有滋有味地读。(分小组竞赛朗读)
(2)能不能把这部分内容背出来呢?我检查一下(用画面的形式展现)。
(课件出示)
冬天快要来了。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
(在加紧挖
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
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
下。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四、总结课文,理请脉络。
1.小朋友们,课文,我们整体学了一遍,你们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
的吗?
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是一曲丰收快乐的歌。
3.根据板书
和学生一起总结:开头说秋雨带来了秋天,是总起;结尾说秋雨带来了
丰收和欢乐,是总结;中间三个自
然段分别从颜色、气味和提示冬天的到来向我们展示
了美好与幸福。让我们在音乐的伴随中,再轻轻地美
美地走进秋天的雨中吧!
五、观察秋景,迁移运用。
(课件出示)播放秋雨后情景
师:我们来这样说说话:
秋天的雨把色给了。像。
(课件出示)如:秋天的雨把紫
色给了葡萄,紫色的葡萄像一串串玛瑙,摇啊摇,
摇出了秋天的喜悦。……
秋天的雨把红色给了苹果,红艳艳的苹果像红艳艳的脸颊,笑啊笑啊……
秋天的雨把黄色给了鸭梨,黄色的鸭梨……
7* 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阅读诗歌,一边读一边想,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2.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
读诗歌,一边读一边想,和同学交流对秋天美好的体会。
【教学难点】
仿照诗歌形成,续写诗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
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同学们,你们想欣赏一下
吗?
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
带)
2.展开想象。
面?
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了
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
了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板书课文题目)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可以多
读几遍。(课件出示2)
抖(dǒu) 蟋(xī) 蟀(shuài) 振(zhèn) 韵(yùn) 掠(lüè)
吟(yí
n) 辽(liáo) 阔(kuò)
【设计意图:通过
起学生学习的兴
趣,有效地吸引了
睛静静地听,
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声响录音猜声音的游戏,引
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的脑海里出现
了一幅怎样的画学生的注意力。】
(1)读准字音
自由读,指名读。
纠正读音:注意读准翘舌音“蟀 振”,前鼻音“韵 吟”,
边音“辽 掠”。
(2)识记生字
形声字结构:“抖 蟋 蟀 振 韵 吟 辽 阔”
形近字比较:惊—掠
3.整体感知课文。
哪些事物的声音?
【设计意图:从整
体入手,把握文意,
注
重学生的情感体
感悟文章内容,边
(课件出示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诗中讲了验。学
生通过整体
(诗中从两方面写了秋天的声音,一种是具体可感的读边想,实现学生
声音。像一、
二、三、四节中写的,落叶、昆虫、大雁、与文本的对话。】
唱歌等声音。另一种是可心领神会而不可
闻的无声的声音,
其实是秋景给人的感受。像最后两节中写的秋天的声音。)
4.指名让学生朗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营造阅读氛围,鼓励学生多人次朗读,把课文读准确,读
流利。
三
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开想象,说说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一些。
【设计意图:抓住
理解课文,补充空
白,启发学生的思
想象思维的能力。】
1.品读第一至第四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关键词句引导学生
2.
指名让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维,培养学生拓展
3.
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
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
话结合)
(1)
相
关图片)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
大
树妈妈说:“_________”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
“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课件出示4:
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 蟋蟀振动翅膀,“㘗㘗”,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课件出示5:相关图片)
蟋蟀在唱着“_________”。朗读指导。
(3)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_________”。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出 示6:相关
图片)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
音,
(课件出示7:相关图片)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
秋风吹过,田野里、果园里……
(5) 你能用朗读表现么?
配乐朗读1--3节。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 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读第四至第六节。(课件出示8)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
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它们的 声音吧。
仿照课文第一、二节或第三节的样子,也来作一节诗,
好吗?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
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的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内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
首诗。
5.选代表诵读,给学生配上音乐。
【板书设计】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_________”的声
黄叶 道别
可感的 蟋蟀
告别 声音美妙
大雁 叮咛
7 听听,秋的声音 田野
歌吟
叶子
无声的 小花 秋天美好
汗水
谷粒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以优美的语言导入课文,再播放有关秋天的
声音的乐曲,配乐朗读全诗。教师读的同
时鼓励学生仔细倾听,边听边想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
br>2.在学生配乐朗读、背诵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仿写课文,创作小诗。这对三年级的
学生来说
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自编小诗,或者读些有关秋天的小诗,引导学生想
象有哪些秋的声音,秋
天的声音像什么,并仿照课文中的句式说说。
不足之处: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教师要
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
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
赞美了秋天。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
语言精练优美
,富有韵味。教学重点是: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
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
秋情。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1.蟋蟀:在北美洲,已记载的蟋蟀有成百上千种。昆虫
学家对有多少种蟋蟀还有争
议。一般而言,蟋蟀大约一英寸长,有强壮的后腿和长的触角。他们有翅膀,
但是很少
飞行。他们是优秀的跳远能手,使用腿是逃离捕食者的本能反应。夏秋之末,一个雌蟋
蟀能在土壤中下300个左右的卵。有些卵越冬后能成功地变成蛹或者成虫。有些卵则要
到春天才孵化。
一岁的蟋蟀是珍品。蟋蟀什么东西都吃。他们吃植物、死的昆虫、种籽、
皮革
、纸张和旧布(特别是被食物或者汗水浸渍的衣服)。他们特别喜爱羊毛和丝绸。
在古代中国和日本,蟋
蟀因为其美妙的旋律而被视为宠物。蟋蟀被誉为会唱歌的昆虫。
人们把蟋蟀放在卧室中,这样在晚上就能
听到小夜曲。有钱人把它放在金笼子里,不富
裕的人就用树木和竹子做的笼子代替。
2.树木为什么会在秋天落叶?
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花谢了,草枯了,树叶也纷纷扬扬
地从树上飘落下来,为什么
树木会在秋天落叶呢?
原来,秋天到了,气温明显下降,雨水也很
少,树木的根吸收水分的能力也降低了,光合
作用的效率更是大大降低了。树木只有落下许多树叶,才能
保留水分、养料来维持自己的
生命。
树木在秋天落叶的另一个原因是叶子里的一些细胞形状变
圆,互相分开了,使叶子和树
枝相连的力量慢慢地减弱了。最后,秋风一吹,树叶就落了下来。
3.为什么秋天的天空一片晴朗?
原来,秋天的空气较冷,水分不容易被蒸发。秋天还常刮大
风,风一来,空中的尘埃全被
吹散了。因此,秋天的天空很晴朗。
【其他资料】
1.秋天的绿叶为什么会变色?
所有的树叶中都含有绿色的叶绿素,树木利用叶绿素捕获光能
并且在叶子中其他物
质的帮助下把光能以糖等化学物质的形式存储起来。除叶绿素外,很多树叶中还含有
黄色、
橙色以及红色等其他一些色素。虽然这些色素不能像叶绿素一样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其中
有一些能够把捕获的光能传递给叶绿素。在春天和夏天,叶绿素在叶子中的含量比其他色
素要丰富得多,
所以叶子呈现出叶绿素的绿色,而看不出其他色素的颜色。
当秋天到来时,白天缩短而夜晚延长,这时
树木开始落叶。在落叶之前,树木不再像春
天和夏天那样制造大量的叶绿素,并且已有的色素,比如叶绿
素,也会逐渐分解。这样,随着
叶绿素含量的逐渐减少,其他色素的颜色就会在叶面上渐渐显现出来,于
是树叶就呈现出
黄、红等颜色。
2.为什么果熟落地?
原来果实的果柄与果树的枝
条之间由一些纤维连着,当果实成熟后,这些纤维就衰老
了,获取的营养不够用,就在果柄根部形成一个
离层,再也不能把果实与果树枝联系在一起,
果实就从树上掉下来。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和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2.词句段运用,积累四季词语,练习用所学方法理解词语。
3.书写提示,学会使
用钢笔写字,注意握姿和坐姿,练习写好横画和竖画,注意
横平竖直的书写方法,把字写规范、端正、整
洁。
4.借助拼音诵读,体会关于秋天的成语,帮助小学生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先看后写再对照,写的时候要注意正确的坐姿和握姿;积累成语。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
【教学课时】1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课件出示2)
1.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样做?
2.小组交流,看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多。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课件出示3)
(1)查字典理解词语。
(2)运用组合法理解词语。
一个词语,通常由几个字
或几个词构成,所以我们只要先
分开理解字义、词义,再组合起来就好理解了。如“忠勇”
一词,“忠”有忠诚的意思,“勇”是勇敢的意思,“忠勇”
就可解释为忠诚勇
敢。又如“艰难险阻”一词,“艰难”是
困难,“险阻”是险恶有阻碍的意思,“艰难险阻”就可以理<
br>解为困难险恶。运用组合法理解词语时要注意的是,分开解
【设
计意图:师
释字义或词义时,必须十分准确,否则在合起来理解时就会生共同总结理解
出差错,
如:“爱不释手”中的“释”应该是放下,如果错误词语的方法,为下
地理解为解释的话,那么合起来理
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就会让面的理解词语做
人莫名其妙了。
(3)运用换词法理解词语。
汉语中的词汇非常丰富,有些词可以用意思相近的词语来
代替;有些词则可以用意思相反的词
来进行对比理解。如“蜻
蜓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中的“复杂”可以用“不简
单”来代替
。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读书时还要瞻前顾后,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或
段落来解释要解释的词语或句子。
(5)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
有些词在实际使用时,词义有了变化。对这
些富有表现力
的词语,要联系语言环境分析,推敲揣摩,才能把握变化。
例如:他借到一本杂志
,贪婪地读起来。“贪婪”的本义是贪
得无厌。放到句子里怎么也说不通。这时想一想句子讲了什
么,然后再思考贪婪的意思,就能领会这里的贪婪是不知满
足,专心入迷的意思了。
(6)同义词法。
遇到不理解的词时,可以找这个词的同义词,如“美
丽”一词,它的同义词是“好看、漂亮”等。
(板书:理解词语:查字典 组合法
换词法 联系上下
文 同义词法 )
5.教师小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
读唐诗三百
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看课外书是一种很好的积累词语
的方法。许多课外读物词
语丰富,当看到自己喜欢的词,很
生动的不妨多看几遍,多在脑中停留些时间,并自己试着琢
准备。】
磨一下,如何用于自
己的文章。摘记法也是积累词语的重要
方法。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中随时随地
积累,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段摘录到读书笔记
本上,在造句、作文的时候,经常翻阅,适
时运用,这对我
们掌握词语,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很有帮助。此外,在阅读
过程中,让学生把自
己需要的,喜欢的内容或图画剪下来,
然后,贴到本子上,可以随心所欲地去贴;还可以配上自己
画的插图。这样学生在剪剪贴贴、画画中获取了知识,积累
了词语。学生掌握了积累词语的方法,就能
在实践中乐此不
疲,进行广泛的阅读和摘记。
(二)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1.词语积累。(课件出示4)
(1)你会用哪些词语形容不同的季节。
(2)小组交流,组长记录。
(3)小组用实物投影汇报交流。
(4)教师评议,推荐积累。
(课件出示5)形容春天的词语。
春暖花开 春风送暖 春风拂面 满面春风 春光无限
四
季回春 绿草如荫 春风和气 春光明媚 春花秋月 春华秋实
春意盎然 花红柳绿
鸟语花香 莺歌燕舞 百花齐放 姹紫嫣
红 繁花似锦 含苞待放 春光明媚
(课件出示6)形容夏天的词语。
赤日炎炎 绿树成荫 挥汗如雨 烈日当空 电闪雷鸣
暑气
逼人 酷暑难耐 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汗流浃背 烈日中天
鸟语蝉鸣 万木葱茏
枝繁叶茂 莲叶满池 浓阴蔽日
(课件出示7)形容秋天的词语。
秋高气爽 金秋时节
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春华
秋实 秋风萧瑟 秋色宜人 一叶知秋 秋雨绵绵 秋意深浓
枫林如火 秋风习习 春兰秋菊 春华秋实 春花秋月 秋雨绵
绵 天高云 秋风送爽
秋菊怒放 秋菊傲骨 秋色迷人 金桂
飘香 果实累累
(课件出示8)形容冬天的词语。
冰天雪地 风雪交加 傲雪凌霜
寒风刺骨 寒风呼啸
滴水成冰 寒冬腊月 漫天风雪 雪花飞扬 寒风怒号 鹅毛大
雪
冰天雪地 风雪交加 傲雪凌霜 天寒地冻 粉妆玉砌
(板书:春夏秋冬的词语)
(5)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句子积累。
(课件出示9)
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的?
◇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憧憬着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
..
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
....
妈妈会责备他。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3)分小组合作交流,看能用什么方法理解加点的词
语。
(4)小组代表发言,互相交流,说说词语的意思和理解词
语的方法,教师评议并小结。
(课件出示10)1.查字典理解词语。
①憧憬:就是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②忐忑不安:忐忑,心神不定。指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
来,形容心神不定。
2.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
听了老师这番话,我憧憬着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在活
..
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
br>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如“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在活
动中有出色的表现”,然后再思考“憧
憬”的意思,就能领
会“憧憬”在这里是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的意思
了。
3.运用组合法理解词语。
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妈
....
妈会责备他。
“忐忑不安”一词,“忐忑”有心神不定的意思,“不
安”
是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的意思,“忐忑不安”就可解释
为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形
容心神不定。
(三)书写指导。
(出示课件11)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笔顺。
姿势和握笔姿势,个别指导。(板书:横平竖直)
意的两点。(板书:规范 正确 整洁)
(1)一是笔画要写规范、正确、整洁。
(2)二是字的大小要适中。
(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12)文中的词语。
shuǎng
2.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
3.以上词语都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成语?(秋天)(板书:
秋天的成语)
4.它们的意思分别是什么?(课件出示13、14)
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
果。
【设计意图:老
师在教学生写字
跟老师范写,再临<
br>生去识字、写字,
提高了学生的书
写质量。】
2.学生按照提示“横平竖直”
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写字时,先观察,接着
3.优秀作业,投影展示,师生评议:在书写中特别需要注
写。给足时间让学
五谷丰登:登: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天高云淡:天气晴朗,天空云少而高、轻薄而淡。指秋天
的天空。
金桂飘香
:金桂,是桂花的一种,颜色是黄色,所以称“金
桂”。而桂花开在九月,也就是秋季,所以“金桂飘香
的季节”
就代指秋季,“金桂飘香”就象征着秋天。
果实累累:累累,连续成串。形容果实多。
秋风习习:和煦的秋风暖暖地,慢慢吹动的样子。用于
晚秋的景色。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5.自由朗读,积累背诵。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分别写几个描写不同季节的词语。
(1)形容春天的词语。
(2)形容夏天的词语。
(3)形容秋天的词语。
(4)形容冬天的词语。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秋( )气( ) 天( )云( )
( )( )习习
( )( )知秋 金桂( )( ) 层林(
)( )
( )谷( )登 果实( )( ) ( )华( )实
参考答案
1.(1)春暖花开 春风送暖 春风拂面 满面春风 春光无限
四季回春 绿草如荫
春风和气 春光明媚 春花秋月 春华秋实 春意盎然 花红柳绿 鸟语花香
(2)赤日炎炎 绿树成荫 挥汗如雨 烈日当空 电闪雷鸣 暑气逼人
酷暑难耐
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汗流浃背 烈日中天 鸟语蝉鸣 万木葱茏 枝繁叶茂
(3)秋高气爽 金秋时节 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春华秋实 秋风萧瑟
秋色宜人 一叶知秋 秋雨绵绵 秋意深浓 枫林如火 秋风习习 春兰秋菊
(4)冰天雪地 风雪交加 傲雪凌霜 寒风刺骨 寒风呼啸 滴水成冰 寒冬腊月
漫天风雪 雪花飞扬 寒风怒号 鹅毛大雪 冰天雪地 风雪交加 傲雪凌霜
2.高 爽 高 淡
秋风 一叶 飘香 尽染 五 丰 累累 春 秋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理解词语:查字典 组合法 换词法
联系上下文 同义词法
书写提示:横平竖直 规范 正确 整洁
秋天的成语
春夏秋冬的词语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本练习的一个重点是学会理解词语。教学
时,采用先让学生自主交流、小组展示,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
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2.教学“书写提示”
时,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做到心中有数,整体上感知汉字的形体,
教师范写,学生临摹,这样在写字时就会
自然而然的把“眼”中字变成“心”中字。同
时再展评激趣,鼓励进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字的积极性
。
不足之处:我们应该大胆、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进行创
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4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日积月累。
交流平台版块是总结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词句段运用是交流积累四季的词语,实
践练
习如何理解词语;书写提示部分,出示了8个字,学会把字写得横平竖直;日积月累部
分学习9个表示秋天的成语。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1.描写秋天的成语有哪些?
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天高去淡
大雁南飞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春华秋实 秋收冬藏 秋高气爽 秋风萧瑟
秋色宜人 一叶知秋 春种秋收 春兰秋菊 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
秋风萧瑟
秋雨绵绵 秋意深浓 秋兰飘香 秋风过耳
秋风习习 秋高气爽 秋风过耳 枫林如火
2.描写秋天的古诗有哪些?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创新教案】
丹枫迎秋
8.《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小学语文
新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课要求“倡导自主、合
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确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发挥教
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
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加到
课堂讨论,勇于探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得到提高和发展。”新课
程提倡以学生学习
为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完成教学目标
。
本着这一思想和理念,我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精心创
设语言
情景,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朗读课文,从而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设计课堂教学时,我注重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和学生交流,评价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直接导入,齐读课题,简介作者。(出示相应的课件)
2.欣赏学生的课文朗读,做到字通句顺。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位天才的作品,看看他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动。(学生接
龙读)
3.学习生字“伐”。
师:读得非常棒,在读的时候我发现文中有一个生字读得非常准,现在
我把它从文中
请出来。(出示课件)学生读字、音、词,分析理解记忆“戈”字。(简笔画表现“戈”<
br>由古到今的演变过程)
4.口头填空的形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出示课件)
5.对话朗读,体验情感。
6.交流收获。
读了课文,你一定有了些
许收获,请你谈一谈读后的感受,或者说一说课文哪些
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可以说说你在读书中
产生的疑问。
7.指名学生交流。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词。
1.请同学们再放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2)思考: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大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
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_。于是鸟儿问了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和___________,最后找到了___________的大树。
2.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
练习:一(棵)树 一(把)斧子 一(双)眼睛
一(盏)煤油灯
一(首)歌 一(盒)火柴 一(只)鸟儿
一(个)伐木工
3.交流思考题,梳理课文。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你喜欢课文中的鸟儿吗?为什么?
(2)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再说说选择这一句的理
由。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寓言。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学习课文。
去年在这棵树上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引导想像。
这篇童话很有特色,它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
节的。读了课文,说说全文
中一共写了几次对话呢?分别是那几次?你对哪次“对话”印象最深?
鸟(大树、树根、大门、小女孩)
(一)预设1(小鸟与大树话别。)
(大屏幕出示第一次对话)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
远的
地方去。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树对鸟儿说?(示意学生读)
1.指名学生初读。
树和鸟是一对多好的朋友呀,一个天天唱歌给对方听,一个天天听对方唱歌,它
们是那
样的相依、相惜。可是,寒冬来临,它们不得不分手,这是多么的无奈、多么的
伤感呀!临别,它们是怎
样说这番话的呢?请与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2.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指导要点:
(1)树的话中饱含着请求、期盼。(“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再回来,还
唱歌给我听。”)
(2)鸟的回答信誓旦旦,语气坚决、肯定。(“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
歌。请等着我吧!”)
(3)树和鸟性别不同,要读出区别。(引导学生注意,书中的鸟儿用的是“她”,
树是“他”。)
他们就是这样,依依惜别,并约定明年春天,鸟儿再回来唱歌给树听。
(二)预设2(小鸟与树根对话。)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
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
来了。然而,昔日的好朋友却不见了。她找了又找,问了又问……请学生自由读课
文,
也可以和同桌分角色读。要仔细揣摩,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情,用恰当的语气来读。
1.学生自由练习。
2.指名读,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相机指导。(引导体会“树根”本
是树的一部
分读,他的话时要读出同情、伤感的语气。)
3.不见了去年的树,鸟儿
感到怎样?她会怎样想?(引导学生感受鸟儿惊讶和着
急的心理,引导他们读出这种语气)
(三)预设3(小鸟与门先生对话。)
1.听说树被砍倒拉到山谷去了,鸟儿有怎样的行动?
师引导:得知了树的下落,焦急的鸟儿怎么做的?(生:鸟儿向山谷飞去。)是
啊,鸟
儿什么话也没有说,毅然绝然向山谷飞去。孩子们,你们从鸟儿毫不犹豫的行动
中体会到了她怎样的心思
?(一定要找到她的好朋友——树!)
2.鸟儿在山谷的工厂里,是怎样寻找树的?引导悟读鸟儿与大门的对话。
3.引导从大门的
语言中体会大门的冷漠与鸟儿的焦急不安形成对比。(引导体会“门先
生”对伐木的事见多了已不以为然
,朗读中,要平淡、冷漠。)
(四)预设4(小鸟与小女孩对话。)
鸟儿
一次又一次地找不到自已的朋友,心里是多么的着急啊,当她得知树被“砍
倒”,被“切成细条条”“做
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
火还亮着时,(出示演示文稿:“鸟儿睁大
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这个“看”
字,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1.名学生交流。
教师评议、小结:鸟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自已的好朋友?尽管那只是用
自己好
朋友的身体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怎能不伤心,她睁大了眼睛,仿佛在说:“朋友,
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2.出示演示文稿。(出示句子)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3.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从这第二个“看”字,你又品出了什么吗?
4.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提升。
5.鸟儿对
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她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唱完了歌,她又对
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那深情
的“看”字,我们仿佛听见鸟儿在说?
6.指明学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的理解。
正如同学们感受到的那样,这两个“看”然普通、平淡,却饱含了鸟儿对树无比
的深情与留恋。让我们再
来读一读。
生读: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三、体会道理,拓展延伸。
谈话过渡:鸟儿飞走了,带着伤感飞走了,但她给灯火留下了歌声,留下了世间
最宝贵
的东西。你知道这东西是什么吗?(友情,守信)
1.课文学完了,作为读者,你肯定还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呢?把自己想说
的话写下来。
2.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评价,进一步引导。
四、课堂小结。
1.课堂小结:同学们的发言令人感慨万千。这篇美丽的课文,带给我们无尽的想
象与思考,让我们感受
了世间最美好的情意,也感受了世间许多令人伤感的遗憾。新美
南吉的童话还有很多,这里向你推荐几篇
,但愿童话里那些美好的情感会伴你终生。出
示课件,打开新美南吉的部分童话作品。
2.推
荐阅读: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找一些新美南吉的童话来读,希望你们能从中读出
一些做人的道理,也希望
这些童话中所蕴藏的美好情感能伴你们度过幸福的童年。
【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信守诺言 情意真挚
鸟儿 树
树根
门先生
小女孩
9*
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