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萌到你眼炸
594次浏览
2020年10月09日 06:2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补肾秘方-教师评职称述职报告

2020年10月9日发(作者:梅德)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
㈠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本单 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
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认识自然数, 倍数与找倍数,2、5、3倍数的特征,因数与
找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 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
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计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单元的具体学习内容< br>安排了六个情境活动:在“数的世界”活动中,主要是认识倍数和因数;在“探
索活动(一)—— 2、5的倍数的特征”中,学生将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
程,理解2、5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 偶数的含义;在“探索活动(二)——3
的倍数的特征”中,学生将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 理解3的倍数的特
征;在“找因数”活动中,利用直观的拼图游戏,让学生体会、掌握找因数的直
观方法;在“找质数”活动中,引导学生经历用“筛法”制作质数表的过程,理
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并在活动在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史,丰富对数学
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在“数的奇 偶性”活动中,尝试运用“列表”、
“画示意图”等解法问题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 一些简单问
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 br>识倍数和因数,能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能找出100以 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以及知道质数、合数;将经历2、3、5
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2、3、 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能根据
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 发展初步合情推理
的能力;在探索数的特征的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2、第三单元“分数”
在学习本单元内 容前,学生已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
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 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
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 意义,学
习分数的再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分数大小变化规律、公
约数、 约分、公倍数、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是进一步
学习分数四则计算、运用分数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是分数教学的重点。本
单元的具体学习内容安排了九个活动情境:在“分数的再 认识”活动中,通过具



体的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了解一个
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则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在“分饼” 与“分数与
除法”两个活动中,学生将知道分数的分类标准,并能掌握带分数与假分数的相
互转 化的方法;在“找规律”的活动中,经历探索分数大小不变规律的过程,理
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根据 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
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在“找最大公因数”与“约分” 两个活动中,学生将认识公
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正确地约分,也为后续理解、掌握 通
分的方法打下了基础;在“去少年宫”与“分数的大小”两个活动中,学生将认
识公倍数与最 小公倍数,并能运用这一知识,会正确地通分与比较分数的大小。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 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
或简单的生活现象;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 法的关系,会
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
出 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初步了解分数在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 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实际应用、分数的混合
运算、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等。在第一学段时,学生 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
加减法,在本册教材的第一单元与第三单元中,他们又学习了倍数与因数以及分
数的再认识等,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些知识,则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
础。为进一步加 强学习的探索性,本单元的具体学习内容分为四个情境活动呈现:
在“折纸”的操作活动中,主要学习异 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发芽实验”中,
主要是应用异分母加减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在“星期日的
安排”中,则重点学习分数的混合运算;在“看课外书时间”中,通过解决不同
形式数的比较,引出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能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
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㈡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方法 、平行四边形面积
的计算方法、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以及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等。根据学生学习
的特点,本单元具体学习内容分为五个情境活动,在“比较图形的面积”的情境
活动中,主要是借助方 格纸作为载体,让学生自主地比较各种不同形状图形面积
的大小,通过学生比较的活动,让他们体验到确 定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是有多



种比较的方法。在“地毯上的图形 面积”中,除了继续巩固数格子的方法外,重
点将向学生渗透如何将图形“化整为零”的策略思想。在“ 探索活动(一)——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情境活动中,通过提出解决公园草坪面积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平行四边形
面积的方法,解决一 些实际问题。在“探索活动(二)——三角形的面积”的情
境活动中,为让学生能自主地探索三角形面积 计算的方法,教材除呈现了学生需
要解决的三角形面积的实际问题外,更重要地是提出了如何把三角形进 行转化的
要求,这也是学生寻求解决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重要思路。同样,根据不同学
生的认 知能力,在学生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教材呈现了多种不同的计
算方法以及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 ,目的是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参与探
索活动之中。在“探索活动(三)——梯形面积”的情境 中,重点是利用学生前
两个基本图形推导的经验,探索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同样,为了让每个学生都< br>能参与探索活动之中,教材呈现了多种探索的方法,说明学生不同探索过程的思
路。
通 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知道比较面积大小方法的多样性;经历探索平行
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 方法的过程,并能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
些简单的问题;在探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探索 问题成功的体验。
2、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组合图形面积 的计算与生活中各种不规则图形面积的
估计与计算。在第二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与梯形的面积,
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则能将所
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这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
本单元的具体学习内容安排了两个情境活动 :在“组合图形的面积”中,重
点介绍组合图形的形成以及计算组合图形的分割方法;在“探索活动—— 成长的
脚印”中,主要学习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与计算。通过这些内容的安排,让学
生形成解 答组合图形的基本能力。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在探索活动中,认识组合图形、并会运用不同的< br>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能正确运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解决相应的实
际问题;能估计不 规则图形的面积大小,并能用不同方法计算面积。
㈢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与运用分数表示可能性
大小的知识设计日常 生活中的方案。在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客观事件出现
的可能性的,在三年级时,他们学习了客观事 件出现可能性的大小,认识到可能



性大小的出现是与相关的条件有 密切的关系,在四年级时,教材安排游戏公平的
活动,让学生认识等可能性。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在前几 个年级学习基础上的发
展,进一步运用分数来描述可能性大小的程度。本单元的具体学习内容安排了两< br>个情境活动:在“摸球游戏”中,通过学生摸球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分数
表示可以可能性的 概念,并会用分数表述摸球活动中可能性的大小;在“设计活
动方案”中,主要是利用所学的知识,能根 据指定的条件,独立地设计表示可能
性大小的游戏活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知道分数 表示可能性的形式,并能根据所给定的
条件,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程度;能按指定可能性大小的条件 ,设计相关的
方案。
㈣ 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的综合应用内容将进一步整合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三
个领域的内容,并进一步加强课堂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结 合,以
提高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在教材编写的结构上,继承了前四个年级的“实践活
动”与“ 综合应用”编排的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特点,在每个单元的学习,都安
排了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 的内容,以拓展学生的视察,提高学生数学应
用的意识。同时,又增强了专项综合应用的篇幅,每个专题 均有若干个小专题组
成,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综合应用知识的机会。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集中性的专题综合应用内容:在“数学与交通”的专题综合应用活动中,安排了“相遇”、
“旅游费用”以及“ 看图找关系”三个小专题的内容,通过这些活动,以提高学
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在“尝试与猜测”的 专题综合应用活动中,安排了“鸡
兔同笼”与“点阵中的规律”的两个小专题,通过这两个活动,引导学 生关注与
思考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从中能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在“数学与生活”的
专题综 合应用中,安排了“迎新年”、“密铺”与“铺地砖”三个小专题,通过对
生活中一些现象分析与解决,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本册教材的综合应用活动,学生应树立运用数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
心,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并能认识到数学在实践中的作用。
二、本册教材编排特点
1、提供现实生活中的学习素材,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重视多种数学活动的安排,关注知识、方法形成过程。
3、搭建探索数学问题的平台,鼓励学生探索和交流。
4、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
5、开展富有特色的专题活动,提高综合应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择优促差措施

学 生 学 习 基 本 情 况 分 析

本班学生27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 12人 。学生进入高年级以后,身心
变化都比较 大,注意力、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与思维能力等智力素质正在迅速发
展。
他们 的非智力素质(如:求知欲、成就动机、学习热情、自尊心、自制力、坚持性
和责任感、自信力等)也有 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对老师虽仍是高度信赖,但是已不再无
条件的盲目信赖;能够逐渐吸取同伴的经验, 友谊比较稳定;自我行为调节水平逐渐提
高;成就意识、竞争意识、主动参与等方面的主体素质水平得到 明显提高。
本班有部分学生课堂常规做得较差。上课随意性较大,喜欢的课程能够认真听讲,学
习较主动;不喜欢的课程就讲话、下位、玩东西;学生没有良好、明确的学习动机和目
的;课堂 上,部分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思考问题不积极,举手发言不踊跃,人在心
不在。 但大部分学生基本 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有部分好动学生仍需要
进一步加强良好习惯的培养。
择 优 促 差 措 施
本学期为了更好的提高五年级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根据本班学生的
实际特制定以下择优促差措施:(1)在班级内成立“一帮一”“手拉手”优差学 习互助组,
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进一步转化后进生。(2)积极探讨、尝试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br>如:赏识教学法:通过鼓励表扬等方式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心。因材施
教法:针对 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扬长避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3)教
师坚持做到每节课“层级化 ”训练分明,练习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既有“双基”知
识,也有拓展训练,保证后进生学有所获,优 等生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4)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个别学生适当放低要求,放慢教 学进展,打好基础,对后
进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二00九年度秋学期五年级数学课时安排计划
进 度 安 排


1
2
3
4
5
6
7
8
日期
8.25----8.27
8.30---9.3
9.6----9.10
9.13---9.17
9.20----9.24
.9.27----10.1
10.4------ 10.8
10.11------10.15


1
1
2
2
2
2
3
3
课 题


执行
情况








数的世界、2、5、3的倍数特征、
2

找因数、找质数、练习一

数的奇偶性、比较图形的面积

5
5
5
5

5
5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

“十一”放假
分数的再认识

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与除法



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

9 10.18 ------10.22 3 5
找最小公倍数、分数的大小

10 10.25 -----10.29 3 5
11 11--1-----11.5 4
数学与交通、旅游费用

看图找关系、整理与复习(二)

5
12 11.8-----11.12 4 5
13 11.15------- 11.19 5
分数加减法一

5
14
15
16
17
18
19
20
11.22---- 11.26
11.29-----12.3
12.6-----12.10
12.13------12.17
12.20-----12.24
12.27 -----12.31
1.3----1.7
5
6
6
6
6


分数加减法二

分数与小数

鸡兔同笼、点阵中的规律

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复习期末测试
复习
期末考试
5
5
5
5










课题 数的世界 第 1 课时(总第 1 课时)
学材分析
教学难点:如何去找一个数的倍数。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数的概念与整数的乘除法的基础进行教学的。
学习目标
2、 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
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1、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认识数与因数。
教学重点:找一个数的倍数。
导学策略
尝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 导入
师:在1—4年级中,你学习了哪些
数?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 探究新知
1、 师下定义
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下定义自然数与
整数。
2、 倍数与因数
师:你能从这些数中选择几个组成几
道乘法与除法算式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并拿
出一个乘法算式下定义。
三、巩固新知
1、 说一说
出示:20×5=100
20÷5=4
2、 找一找
出示第3页
3、 看谁找得快
练一练第2、3题。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向全班介绍自
己所了解的数学知识。




学生对所举的数进行分类。


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教师的要求编出几
道式题。

学生根据其他的乘法算式说说倍数与因
数。先指名学生进行回答,然后同桌互说。
学生口答,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口答,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反馈。
板书设计:像0、1、2、3、4、5、…这样
教学反思

的数是自然数。


课题 2、5的倍数的特征 第 2 课时(总第 2 课时)
重点:2、5的倍数的特征。
学材分析
难点:如何找到2、5的倍数的特征。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倍数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 经历探索2、5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能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学习目标
2、 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偶数的含义,能
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3、 在观察、猜测和讨论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导学策略
探究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一、激趣
1、师出示一些数
师:你能很快找出哪些数是2的倍
数?比一比谁快。
2、师随意写出一个数

3、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有关2、
5的倍数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1、猜测、验证2的倍数的特征。
师:你认为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师:那我们如何去找2的倍数的特
征呢?
师:那先请同学们一起去找找2的
倍数吧。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的倍数。


2、你问我答
师随意说出一个数并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进行判断是否是2的倍数。
教师下定义:
偶数 奇数
师进行板书
3、5的倍数的特征
师:那5倍数又有什么特征呢?你
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去寻找5的倍
数的特征。

师生共同进行总结5的倍数的特征。

三、巩固新知
1、练一练1
2、数学游戏
书本上第5页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学 生 活 动


生独立完成,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学生根据数判断是否是2的倍数。并说说自己
的方法。同时学生说数让教师来猜一猜 。




生全班自由交流并简单介绍自己的想法。


生在数学书上的第4页找出2的倍数,用符号
划出来。并找找2的倍数的规律。小组 内进行
讨论、交流。全班进行反馈,交流。在反馈的
基础上,进行总结2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根据老师说的数用手工表示是不是2的倍
数。



生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一起寻找5的倍数。并
找出5的倍数特征。全班进行交流,反 馈。互
相进行评价。






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反馈、评价。
师生共同完成游戏,并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知
识。



板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
5的倍数。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
8的数是2的倍数。
是2 的倍数的数叫偶数。
不是2 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教学反思:

课题 3的倍数的特征 第 3 课时(总第 3 课时)
学材分析
难点:判断3的倍数特征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如何寻找2、5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 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
学习目标
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 发展分析、比较、猜测、验证的能力。
重点:3的倍数特征
导学策略
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五、激趣
1、师随意写出一个数
2、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有关
3的倍数的特征。
六、探究新知
1、猜测、验证3的倍数的特征。
师:你认为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呢?
师:那我们如何去找3的倍数的特
征呢?
师:那先请同学们一起去找找3
的倍数吧。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的倍
数。
2、你问我答
师随意说出一个数并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进行判断是否是3的倍数。
七、巩固新知
3、练一练1
4、数学游戏
练一练第2题
5、找出9的倍数


学 生 活 动

学生根据数判断是否是3的倍数。并说说自
己的方法。同时学生说数让教师来猜一猜 。



生全班自由交流并简单介绍自己的想法。

生在数学书上的第6页找出3的倍数,用符
号划出来。并找找3的倍数的规律。小组内
进行 讨论、交流。全班进行反馈,交流。在
反馈的基础上,进行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根据老师说的数用手工表示是不是3的
倍数。并说说自己的判断方法。


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反馈、评价。
师生共同完成游戏,并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
知识。

生小组完成练一练第3题,并小组讨论9的
倍数的有关特征。全班进行交流、

课题 找因数 第 1 课时(总第 4 课时)
学材分析
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学情分析
的。
教学重点 、难点: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
学生在学习了找一个数的倍数与因数的概念的基础 上进行教学的
1、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学习目标
提高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到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导学策略
尝试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小正方形
教 师 活 动
一、导入
1、拼小正方形
师根据学生的反馈,用乘法算式来
表示反馈结果。
12=1×12 12=2×6 12=3×4
二、探究新知。
1、下定义
师:12可以用三个乘法算式来表
示。从乘法算式中可以知道12有
哪些因数?
师:我们可以根据乘法算式找到一
个数的全部因数。
2、试一试
9和15的全部因数
三、巩固新知
1、第2题: 2、第3题:利用数形结
合,进一步体会找因数的方法。
2、第5题
学 生 活 动
学生根据要求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
方形。生独立完成并在书上画出示意图 。全
班进行交流、反馈。
学生根据三个乘法算式,说出12的所有因
数。
生独立完成,并找出全部因数。全班进行交
流、反馈。并介绍自己的找因数的方法。
先让学生自己找一找18的因数和21的因数,
并用不同的符号做好记号,然后让学生说说
找因 数的方法。最后,说说哪几个数既是18
的因数,又是21的因数。
可以引导学生用找因数的 方法进行思考,鼓
励学生将想到的排列方法列出来,在交流的
基础上,使学生经历有条理的思考 过程。48=1
×48=2×24=3×16=4×12=6×8,48有10个
因数,就有1 0种排法。如每行12人,排4
行;每行4人,排12行等。37只有两个因
数,只有两种排法 。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研究,你有何收
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找因数




面积是12 的长方形有:6种

1×12=12


2×6=12
图形
3×4=12






































课题 找质数 第 1 课时(总第 5 课时)
教学重、难点:
学材分析
1、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找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学习目标
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3、在研究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文化的
魅力。
导学策略
尝试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一、导入
师出示1――12个数。
师:你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出这12
个数的全部因数吗?
二、探究新知
1、分类
师:你能根据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
将这些数分为几类吗?
师根据学生它的回答进行分类,并
进行板书。
2、下定义
师:只有2个因数。也就是说只有
因数1和它自己本身的数。我们叫
质数也叫素数。
有3个或3个以上的因数的数我们
叫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三、巩固新知
1、出示
12、3、21、15、2、14、19、9
师: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
数?为什么?
2、筛选法
师:练一练第1题
四、总结
师:通过了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学 生 活 动

学生根据要求找出12个数的因数。全班进行
反馈。
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进行交流 自己的分类
方法。全班进行反馈,将这些数分为几类,
并说说自己分类的理由。
生自习书本。
生独立思考,全班进行反馈、校对。指名学
生进行口答。
学生根据提示进一步进行筛选,全班进行反
馈,100以内的质数。



板书设计:
找质数

拼长方形表格 一个数除了1和它
本身以外还有别
的因数,这个数就
叫合数。一个数只
有1 和它本身两
个因数,这个数叫
做质数。
1既不是
质数,也不是合数。





















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一 第 1 课时(总第 6 课时)
学材分析
教学重难点:找因数与找质数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第一单元的基础知识上进行教学的。



学习目标
1、复习2、3、5倍数特征的数并整理所学知识。
2、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策略
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一、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复习本单元
学习的知识。并学习练习一
二、基本练习
1、整理知识
师:在这一单元中你学会了什么知
识?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2、复习2、3、5的倍数特征。
师:2、3、5的倍数有什么征吗?
你能举出这样的几个数吗?
3、出示一些数
师:哪些数是2、3、5的倍数?为
什么?
4、填空、组数。
师出示填空题。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何收
获?
板书设计


学 生 活 动
学生自习书本,并整 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全班进行反馈,并互相补充。学生根据所整
理的知识,并说说自己对这些 知识的理解,
并举出相应的例子。全班进行讨论。
学生进行回答。并举例说明。全班进行判断。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进行分类。独立完
成,并说说自己的判断方法。全班进行校对。
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反馈、校对。并说说
自己的方法。





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一 第 2 课时(总第 7 课时)
学材分析
教学重难点:找因数与找质数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第一单元的基础知识上进行教学的。



1、复习找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学习目标
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策略
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一、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复习本单元
学习的知识。继续学习练习一。
二、基本练习
1、找因数与倍数
师出示12
师:请找出12的全部因数与100
以内12的所有倍数。
2、找质数与合数
师出示一些数
3、完成练习一
第3――5题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何收
获?
板书设计

学 生 活 动
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学生进行板演。全班进
行反馈、校对。并说说自己找因数的方法。

学生进行回答。全班进行校对、反馈。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交流,并介绍自己
的思考方法,互相评价。




教学反思:








课题 数的奇偶性 第 1 课时(总第 8 课时)
学材分析
教学重难点:理解数的奇偶性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奇数、偶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
学习目标
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 加法中数的奇偶
性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导学策略
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一、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研究生活中
有关奇数、偶数的数学知识。
二、探究新知
1、活动一
2、试一试
3、活动二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学 生 活 动
让学 生尝试解决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
略,利用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教师适
当进行“列表” “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策
略的指导。
本题是让学生应用上述活动中解决问题的
策略 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最后的结果是:翻
动10次,杯口朝上;翻动19次,杯口朝下。
解决问题 后,让学生以“硬币”为题材,自
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开展游戏活
动。
先 研究“偶数+偶数”的规律,在经历“列
式计算—初步得出结论—举例验证—得出
结论”的过程 后,再引导学生用这样的研究
方式探索“奇数+奇数”“奇数+偶数”的奇
偶性变化规律,最后 让学生应用结论判断计
算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还可以引导学生研
究减法中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比较图形的面积 第 1 课时(总第 9 课时)



学材分析
1、 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2、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某些图形的基础知识上进行教学的。
1、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学习目标
2、 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3、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导学策略
导练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方格纸,小图形。

教 师 活 动
一、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有关图形
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图形
师:比较书中的这些图形的面积有
什么关系?你是怎样知道的?
2、练一练第1题
3、练一练第2题
4、练一练第4题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学 生 活 动
组织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面积的大
小的,它的依据是什么?
通过交流使学生比较清晰地理解面积大小的几
种比较方法。
在指导学生练习时,要重 点引导学生认识对图
形的分割和平移,并让学生体会到图形的形状
变化,但面积的大小不变这样 一个事实。
在画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图形时,首先应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图形,然后在 组织讨
论中引导学生画一些非矩形的图形,如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或者非标准的图形。
这两道练习题都是操作性活动。在练习前让每
个学生用硬纸剪一些类似的图形。

课题 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第1课时(总第 10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重难点: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 图
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学生在学习了比较图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面积。
学习目标
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
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一、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图形
的数学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
2、练一练第1、2题
3、练一练第3题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学 生 活 动
让学 生尝试数出地毯上兰色部分的
面积。组织交流不同的数法,对于学生的不
同的分割方法,只要学 生说的合理,均应给
予肯定。
本组的每一道题都有多种解法,可
以让学生先独立思考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
论交流。全班进行交流反馈。
学生在解答本组的两道题后可以有
两个发现:第(1)题的4个图形的面积分别
为1、2、3、4的平方数;第(2)题的3个
图形面积分别是前面一组题的3个图形面积
的一半。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底和高 第 1 课时(总第 11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重难点:能画出对应底边上的高。画出梯形的高。
学生在基本了解高与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
学习目标
2、会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高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指定底和高的长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
梯形。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生动手操作,并全班进行反馈、交流。并介
师出示平行四边形纸片 绍自己的剪法。
师:老师 想把这张平行四边形拼成生汇报并说说自己的剪法,并上前来演示自
长方形。该怎么剪? 己的剪法。
师强调必须是沿着底边上的一条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示。互
垂线剪。 相讲评。
二、探究新知 生独立完成,画出这条底上所有的高,让学
1、平行四边形的高 生体验无数条的概念。
师:你是怎么剪的?能用一句话来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反馈。并指名让学生
表示吗? 上演示自己的画高的方法。
师:如果把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当生直接用手式表示,相对应的底和高。
作底,那这条底上的垂线就是这条生独立完成,生同桌进行交流。并量出底与
底上对应的高。高 可以用字母h高的长度。
来表示。
2、画一画
师:如果把另一条边看成是底,你
能画出这条底上的高吗?
师:你还能画出这条底上,另外的
高还有吗?请试一试。
师:画邮这条底上所有的高?
3、三角形、梯形的高
师出示三角形与梯形
师:你能画出三角形与梯形的高
吗?
教学反思:
三、巩固新知
1、试一试第1题
师给线条标上数字以区别其它的
线段
2、练一练1、2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课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第 1 课时(总第 12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重难点:通过操作活动,经历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了比较图形面 积的方法与数方格算图形面积以及在动手做
中研究的底和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通过操作活动,经历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学习目标 2、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
实际问题。
导学策略
教学准备

观察法、导练法
二个平行四边形、剪刀、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一、导入
1、师出示平行四边形
师:这是什么平面图形?(平行四
边形)
师:你了解平行四边形的哪些知
识?
2、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平行四边
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知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如何知道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
积呢?
如果出现第1种情况,则教师出示
相应的课件。
生出现第2种情况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那你是怎么知道平行四边形的
面积计算方法的呢?
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 法又
是怎样来的呢?你能身边的平行四
边形来解释解释吗?
当学生进行反馈、操作的过程之后,
老师播放课件进行演示。
师: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
边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三、巩固新知
1、试一试
2、计算自己手上的平行四边形的面

师:你能算出手上平行四边形的面
积吗?
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出示:第4题
师:老师也测量一些平行四边形的
数据,你能帮老师算出这些平行四
边形的面积吗?
4、质疑问难
师:你还有什么数学问题吗?

学 生 活 动
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全班进行交流。了
解学生的起点。
学生全班交流计算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生1:用数方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放在小方
格中。
生2:用底×高的方法。
学生根据相应出示的课件,用数方格的方法,算
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生根据自己已知的向全班进行介绍有关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学生小组进行 合作讨论。全班进行讨论、交流。
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要求学生上前演示自己的
操作过程。
生观察老师课件的演示过程,说说两者之间的关
系。概括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用字母
公式表示。
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学生进行口答
生动手操作,并指名学生进行口答。全班进行校
对。
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反馈,说说自己的思考方
法。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板书设计: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反思:













课题 三角形的面积 第 1 课时(总第 13 课时)
教学重难点:通过操作活动,经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推导过程。
学生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1、通过操作活动,经历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学习目标 2、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实际
问题。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一、导入
师出示一个三角形
师:这是什么图形?(三角形)
师:你了解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有关三角
形的面积计算。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方法
师:你知道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
积?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之
间有什么联系?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板书,并帖
出三角形的图片。
师小结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用
字母表示。
2、试一试
三、巩固新知
1、出示:三角形卡片

学 生 活 动
生自由介绍有关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生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生小组进行汇报自己的三角形的方法。互相评
价。
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反馈。
指名学生量出三角形的有关数据,并计算出结
果。
学生同桌互相合作,画出一个三角形,让同桌算
出三角形的面积。



师:要想知道这张三角形的卡片面
积?该怎么办?
2、生任意画出一个三角形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梯形的面积 第 1 课时(总第 14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重难点:通过操作活动,经历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推导过程。
学生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推导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的。
1、通过操作活动,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学习目标
2、能运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
题。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一、导入
师出示一个梯形
师:这是什么图形?(梯形)
师:你了解梯形的哪些知识?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有关梯形
的面积计算。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方法
师:你知道如何计算梯形的面积?
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梯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之间
有什么联系?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板书,并帖
出梯形的图片。
师小结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用字
母表示。
2、试一试

学 生 活 动
生自由介绍有关梯形的有关知识。
生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生
小组进行汇报自己的梯形的方法。互相评价。
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反馈。
指名学生量出梯形的有关数据,并计算出结果。
学生同桌互相合作,画出一个梯形,让同桌算出
梯形的面积。



三、巩固新知
2、出示:梯形卡片
师:要想知道这张梯形的卡片面
积?该怎么办?
2、生任意画出一个梯形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二 第 1 课时(总第 15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的。
1、通过练习复习面积的计算。
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揭题
师:这堂课我们一起复习三种平面
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学习练习
二。
二、基本练习
1、整理知识
师:我们学习过的三种平面图形的
面积是怎么计算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2、第1、2题
3、第3题
4、第4、5题
5、探索题

生口答三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反馈、校对。并说说自己
的计算方法。
生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全班进行反馈,并介绍
自己的方法。
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反馈、校对。
生小组进行合作,全班进行反馈、校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整理与复习 第 1 课时(总第 16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培养总结、归纳能力。
学生在基本掌握了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通过整理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2、通过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复习本单元
学习的知识。
二、基本练习
1、整理知识
师:在这一单元中你学会了什么知
识?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2、复习2、3、5的倍数特征。
师:2、3、5的倍数有什么征吗?
你能举出这样的几个数吗?
3、找因数与倍数
师出示12
师:请找出12的全部因数与100以
内12的所有倍数。
4、找质数与合数
师出示一些数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何收
获?
学生自习书本,并整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全 班
进行反馈,并互相补充。学生根据所整理的知识,
并说说自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并举出相应 的例
子。全班进行讨论。
学生进行回答。并举例说明。全班进行判断。
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学生进行板演。全班进行反
馈、校对。并说说自己找因数的方法。
学生进行回答。全班进行校对、反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整理与复习 第 2 课时(总第 17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导学策略
教学准备

教学重、难点:培养总结、归纳能力。
学生在基本掌握了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通过整理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2、通过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观察法、导练法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一、揭题
师:这堂课我们一起复习三种平面
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二、基本练习
1、整理知识
师:我们学习过的三种平面图形的
面积是怎么计算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2、第4、5题
3、第6题
4、第7、8题
5、探索题
二、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学 生 活 动
生口答三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反馈、校对。并说说自己
的计算方法。
生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全班进行反馈,并介绍
自己的方法。
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反馈、校对。
生小组进行合作,全班进行反馈、校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检测 第 课时(总第 18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
导学策略
教学准备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师发试卷,并说明注意地方。 学生进行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分数的再认识 第 1 课时(总第 19 课时)
学材分析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
学习目标 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一、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有关分数
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
1、出示
4
学 生 活 动
生介绍自己对分数的认识。并说说自己对分数的
存在的问题。


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 反馈、校对。并说说自
己的想法。
1
师:认识这个分数吗?你还知道分
让两位学生用两个长方形表示出 。全班进行反
4
数的哪些知识?你对分数还有什么
问题吗? 馈。
生进行观察,并说说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问
1
师:你能用一张图来表示出 吗?
题。
4
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2、比较
师出示两个长方形
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反馈,校对。并说说自己
1
师:这两位同学表示的 正确吗?
的想法。
4

1
师:你对这两个 有什么问题?为
4
11
什么这两个 所表示的 大小会不
44
一样的?
3、出示第1、2题
三、巩固新知
1、练一练第5、6题
2、第4题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分饼 第 1 课时(总第 20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重、难点: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

学生在认识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
学习目标 “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揭题 生口答说说自己对分数的意义。如果学生能说出
师:这节课我 们一起研究有关分数真分数、假分数等知识。则学生自己说说对真分
的知识。师板书:分数 数、假分数的理解。如果学生不能提及到真分数、
二、探究新知 假分数则让学生进行分类。
1、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 生独立完成,并小组进行交流。全班进行反馈。
师:你了解分数的哪些知识? 生介绍自己的分类方法及依据。互相评价。
师出示一些分数 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学生进行板演。
师:你能将这些分一分类吗? 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反馈。
师:真分数与假分数有什么特点?
2、举例
师:请写出5个真分数与假分数。
三、巩固新知
1、写出分母是7的5个真分数与假
分数。
2、写出分子是7的5个真分数与假
分数。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分饼 第 1 课时(总第 21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理解带分数的意义;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
学生在认识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



“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揭题 生独立完成,并用图表示出来。并指名学生进行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分数板 演。互相进行评价、讲评。
的研究。 生进行口答,并说说自己对带分数的理解。
二、探究新知 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反馈、校对。并说说自己
1、分饼 的想法。
师:把5个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生用图来表示出一个带分数或假分数。
个人能分到几个饼?你能用图来表
示出来。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2、带分数
师:带分数有什么特点?
三、巩固新知
1、练一练第1题
2、用图表示带分数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分数与除法 第 1 课时(总第 22 课时)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
学材分析
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与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结合具体情境观察比较,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
两数相除的商。
学习目标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
解假 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引入 生根据所提供的条件用分数、除法算式来表示。
师:创设分蛋糕的实际情境:把1全班进行交流、反馈。
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生仔细观察算式与分数,并介绍自己的想法。全
可以得到几块 蛋糕?如果把2块蛋班进行交流。并用一个算式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
糕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呢? 系。
师:你仔细观察分数与除法算式之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口答。
间有什么联系?这堂课我们就 一起学生独立尝试,并说说自己的想法以及自己遇到
来研究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的问题。全班进行反馈。
二、探究新知 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学生进行板演。全班进行校
1、分数与除法的联系 对反馈。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之间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校对、反馈。
有什么联系?
师总结分数与除法的之间关系。
2、试一试
3、带分数与假分数的互化
出示试一试第2题
师:你能试一试吗?
反馈:
师:你有什么问题吗?
三、巩固新知
1、练一练第2题
2、练一练第3、4题
[板书设计]
分 数 与 除 法
1÷2=
教学反思:



17
,7÷3=。
23
被除数

除数
被除数÷除数=




课题 练习三 第 1 课时(总第 23 课时)
学材分析 重点:假分数与带分数之间的互化。



学情分析
学生在基本掌握了假分数与带分数之间的互化的方法的基础上
进行教学的。
通过练习,复习巩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加深学生对分数
的再认识。
观察法、导练法
小黑板
学 生 活 动
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校对。
指名学生进行板演,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全班进行交流。
生用手式来表示,并说说自己的判断方
法 。

学习目标
导学策略
教学准备
教 师 活 动
一、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练习三。
二、基本练习。
1、整理
师:除法与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一
个算式来表示吗?
2、第1――4题
3、第5题
4、第6题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题 分数的基本性质 第 1 课时(总第 24 课时)
学材分析 重点、难点: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与商不变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
学习目标
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创设情境。 学生听故事,并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
师:孙悟空 给小猴子分桃子,一只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反馈,并指名学生上前演
猴子说我要一半,这时孙悟空给了 示。全班互相评价。
它这些桃子的二分之一,另一只小生仔细观察分数,并说说自己的看法,并用自己
猴子说我要更多。孙悟空说好的,的话来表示自己发现的规律。
我就给你八分之四。这只小猴子也师生共同总结分数的基本性质。
高兴地走了。这样分公平吗?为什生独立尝试练习,全班进行反馈、校对。
么? 并说说自己的写法。
二、探究新知 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的写法。
1、分数的基本性质 生口答。
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来说一说自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己对这故事的看法吗?
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来证明吗?
师:你能还能折出与这个分数相等
的分数吗?
师板书这些分数
师:你仔细观察这些分数,你发现
了什么?
(从左往右看,从右往左看)
2、试一试
师:你能写出这样的一组分数吗?
三、巩固新知
1、试一试
2、练一练1――3
3、第4题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情分析
课题 找最大公因数 第 1 课时(总第 25 课时)



教学重、难点: 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了找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学习目标 2、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学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
大的公因数。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揭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反馈、校对。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有关因数生介绍自己的方法。
的数学问题。 全班进行反馈、校对。
二、探究新知 指名学生进行板演,并介绍自己的方法,并全班
1、找最大公因数 进行校对。
出示16和24 生独立完成,校对、反馈。
师:你能找到既是16又是24的因
数吗?
师:你是怎么找的?
师下定义: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
2、第45页填一填
师:请你在自己的书上找出12和
18的最大公因数。
3、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
师:用这种方法来求几个数的最大
公因数你认为简单吗? 我们用短除
法来找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师讲授:短除法
4、用短除法找最大公因数
师出示:18和30
36和42
三、巩固新知
1、练一练1、2
2、练一练第5题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找最大公因数 第 2 课时(总第 26 课时)
教学重、难点: 探索找互质关系、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
学材分析
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找一般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探索互质关系、倍数关系的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学会正
学习目标
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的公因数。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复习导入 指名学生进行板演,全班进行反馈、校对。
1、出示:20和30 30和45 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进行板演。全班进行校对、
师:你能用短除法找出这两组数的反馈讲评。
最大公因数吗? 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进行板演。全班进行校对、
2、揭题 反馈讲评。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找最大公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因数。
二、探究新知
1、倍数关系两数的最大公因数
师出示30和6 28和7
师:从这两个数学问题中,你发现
了什么?
师小结:倍数关系的两个数,它们
的最大公因数就是小数。
2、互质关系两数的最大公因数
师出示5和8 11和12
师:如果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
我们就说这是互质数。
师:从这两个数学问题中,你发现
了什么?
师小结:互质关系的两个数,它们
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三、巩固新知
1、出示:练一练第4题
2、练一练第2题。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约分 第 1 课时(总第 27 课时)
学材分析 教学重、难点: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进行
学情分析
教学的。
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
学习目标
2、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学生独立思考,并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

2
学生口答,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你找到与 相等的分数吗?
4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学生进行板演。全班进行讲
师:你根据什么来找大小相同的分评。
数?你是怎么想的? 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反馈、讲评。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进行板书。
二、探究新知
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16
指名学生进行板演,全班进行讲评。
1、出示
24
学生用手式进行表示。并说说自己思考方法。
师:你能找到与这个分数大小一样
的分数吗?只能把分子、分母缩小。
师根据学生的进行板书
2、介绍约分的格式
师: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用另外一
种形式表示出来。
师直接在黑板上进行约分。
24
3、出示
32
师:约分要约到什么为止?
4、介绍最简分数
师:不能再约分的分数,我们叫最
简分数。你能写出5个最简分数
吗?
三、巩固新知
1、试一试
2、练一练第1题



3、比较分数的大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四 第 1 课时(总第 28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重难点:约分、找最大公因数
学生在学习了约分、找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练习找公因数,巩固找公因数的基本方法。
2、练习约分,综合运用分数的意义、约分等知识来解决相应的问题。
观察法、导练法
小黑板
学 生 活 动
学习目标
导学策略
教学准备
教 师 活 动



一、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练习四。
二、基本练习
1、整理知识
师:请仔细复习从第43页到48页,
在这几天中,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
知识?
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练一练第1题
3、第2题
第3――5题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生独立整理所知识,并说 说自己对这些知识的问
题。全班进行反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
及时解答。
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校对。
生进行小组比赛,全班进行校对、反馈。
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讲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整理复习 第 1 课时(总第 29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基本掌握了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习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倍数、因数;图形面积计算、分数等数学知识。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复习本单元
学习的知识。
二、基本练习
1、整理知识
师:在这一单元中你学会了什么知
识?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2、复习2、3、5的倍数特征。
师:2、3、5的倍数有什么征吗?
你能举出这样的几个数吗?
3、找因数与倍数
师出示12
师:请找出12的全部因数与100以
内12的所有倍数。
4、找质数与合数
师出示一些数
5、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师:你能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的计
算方法?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何收
获?

学生自习书本,并整理本单元所学 的知识。全班
进行反馈,并互相补充。学生根据所整理的知识,
并说说自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并举出相应的例
子。全班进行讨论。
学生进行回答。并举例说明。全班进行判断。
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学生进行板演。全班进行反
馈、校对。并说说自己找因数的方法。
学生进行回答。全班进行校对、反馈。
生进行口答,并说说面积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检测 第 课时(总第 30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
导学策略
教学准备



教 师 活 动
师发试卷,并说明注意地方。
学 生 活 动
学生进行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找最小公倍数 第 1 课时(总第 31 课时)
学材分析 重难点: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找一个数的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
学习目标 小公倍数的含义。
2、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运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



最小公倍数。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一、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有关倍数
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找最小公倍数
出示16和24
师:你能找到既是16又是24的倍
数吗?
师:你是怎么找的?
师下定义: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
2、第45页填一填
师:请你在自己的书上找出12和
18的最小公倍数。
3、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
师:用这种方法来求几个数的最小
公倍数你认为简单吗?我们用短除
法来找几个数的最 小公倍数。
师讲授:短除法

4、用短除法找最小公倍数
师出示:18和30
36和42

三、巩固新知
1、练一练1、2

2、练一练第5题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板书设计



学 生 活 动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反馈、校对。
生介绍自己的方法。
全班进行反馈、校对。
指名学生进行板演,并介绍自己的方法,并全
班进行校对。
生独立完成,校对、反馈。

教学反思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课题 分数的大小 第 1 课时(总第 32 课时)
教学重、难点:探索并掌握通分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了同分母分数与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1、探索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大



小。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用分数描述有关现象。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通分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通分的方法。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生认真听课,并说说自己的看法。全班进行交
师:孙悟空摘了一些桃子,他把桃流。
生独立思考,同桌互相进行交流。全班进行 反
1
子的 分给了沙僧。猪八戒看到了
馈。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不同的方法 。
4
生介绍自己的过程,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
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学生进行板演,全班进行
2
就说要多些,孙悟空那我分你 吧。
反馈。
9
生独立思考,并介绍自己的思考方法。
猪八戒一听可高兴了。拿着桃子就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想法。
走了。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数的大小
师: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谁分得
多?你能介绍自己的方法吗?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
2、通分
当学生出现把分母化成相同时进行
比较
师:谁能把这位同学的意思说一
说?
师下定义
师:想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叫通分。
对于通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3、试一试
师出示试一试
三、巩固新知
1、比较分数的大小。
出示第2题
2、练一练
师出示第3、4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分数的大小 第 2 课时(总第 33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探索并掌握通分的方法。
学生在基本掌握了通分与比较分数的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探索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的



大小。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用分数描述有关现象。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通分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通分的方法。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分数的大
小。
二、基本练习
1、通分
指名学生板演,其他独立完成。全班进行反
7919311
馈、校对。
和 、 和
810501025


2、比较分数的大小。
师出示练一练第2题 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反馈。并说说自己的
思考方法。
3、练一练第3――5题 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的解题方法及思考
方法。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相遇问题 第 1 课时(总第 34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相遇问题
学生在学习了解方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



导学策略
教学准备
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 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
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观察法、导练法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一、导入
师出示小红和小明的数学问题
小明家与小红家相距1400米。小
明要给小红送一本 课外书,他们约
定两人同时出发。小明每分钟走
30米,小红每分钟走40米。出发
后 几分钟相遇?

师:从条件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有
什么问题吗?
师:什么叫相遇?同时?师介绍条
件中:速度、路程、时间。
师揭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研究有
关相遇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尝试练习
师:你能试着解答这个问题吗?
师:谁能说说自己的解决方法吗?
师:对别人的方法你有什么数学问
题吗?
师生根据题意,共同绘出线段图。
师:从线段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在用算术方法解答时,总结数量
关系式)
师:你还能其他方法来进行解决
吗?
三、巩固新知
1、试一试
师生共同总结数量关系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学 生 活 动
指名生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与问题。并说
自己对条件 的理解。以及提出条件的一些问
题。
生进行尝试练习,并说说自己的数学问题。
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能解决的当场解决。
生介绍自己的方法。根据学生的方法让学生
进行提问。对于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进行。
要求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法进行解决。
生观察线段图,并说自己对意思。
生再次尝试用其他方法进行解决。全班进行
反馈、校对。
生尝试练习,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要求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进行分析。
指名生板演。全班进行讲评。




课题 相遇问题练习课
第 2 课时(总第 35 课时)



教学重、难点:相遇问题
学生在学习了解方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的能力。
学习目标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
息、 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揭题 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相遇的数生独立完成第57页的第3题。全班进行校对,
学问题。 反馈。
二、基本练习 全班进行校对。
1、第57页第2题 生独立编题,全班进行反馈。并根据所编的题目
2、第57页第3题 进行解答。
3、编题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旅游费用 第 1 课时(总第 36 课时)
学材分析

重难点:依据实际情况从给定的优惠方案中选择较经济的方案。



学生在学习了旅游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1、会利用已有的知识,依据实际情况从给定的优惠方案中选择较经济
学习目标 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师:这堂课我们一起研究有关旅游
中出现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旅游费用
师出示第58页例题
师:你能算出5个大人,1个小孩,
怎样买合算? 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的解题方法。全班进行
反馈,并比较不同的方案。
师:如果是1个大人,5个小孩,
怎样买合算?
师:6个大人,4个小孩;3个大人、
3个小孩。怎样合算?
师根据学生的方法,进行列表。
师:从表中你可以知道什么?
2、租车问题。
师出示第59页租车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并介绍自己
师:怎样租合算? 的小组的方法。全班进行反馈。交流。

三、巩固新知
1、试一试 生独立完成试一试。
师:你是怎样租车的?
2、练一练第2、3题。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情分析




课题 旅游问题 第 2 课时(总第 37 课时)



重难点:依据实际情况从给定的优惠方案中选择较经济的方案。
学生在学习了旅游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1、会利用已有的知识,依据实际情况从给定的优惠方案中选择较经济的
学习目标 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揭题 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旅游的数生独立完成第60页的第3题。全班进行校对,反
学问题。 馈。
二、基本练习 全班进行校对。
1、第60页第2题 生独立编题,全班进行反馈。并根据所编的题目进
师:你觉得哪个方案好?为什么? 行解答。
2、租船问题
3、编题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看图找关系 第 1 课时(总第 38 课时)
重、难点:认识图表,并从中获取信息,学会根据图表分析量与量之间
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简单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找出有关信息,体
会图表的直观性。
2、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
学习目标
析能力。
3、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体会数
学 图形语言简洁、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说自己对数据的理解,并
师:小明在乘坐公交车发现这样一介绍自己的画法。
个有趣的现象。 生观察图表,并说说图表中所表示出的信息。全班
师出示: 进行交流。
小明坐1路公共汽车从时代广场到生独立思考,并说说自己对图的表示。
中山路的速度变化。过了一分钟速全班进行反馈、交流。
度从0提到了每秒400米,到3分
钟时速度一直保持在每秒400米,
最后一分钟又从400米减到了0。
师:你能根据小明的数据画成一张
统计图吗?
二、探究新知
1、完成图表。
师:你觉得可以怎样画?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进行画图表。
2、认识图表
师:你从表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三、巩固新知
1、试一试
第1题
2、试一试第2――3题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学材分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折纸 第 1 课时(总第 39 课时)
重难点: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学生在学习了通分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学习目标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揭题 学生根据条 件,提出数学问题。根据提出的的数学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有关分数问题列出算式。并要求学生进行 计算。
的加减法。 全班进行反馈、校对。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二、探究新知 指名学生进行板演,并说说自己的解题方法。全班
1、分数加减法 进行反馈、校对。
师出示第66页条件 生口答。
师:你能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指学生进行板演,其他同学分小组进行比赛。
师:为什么要化成同分母分数?
2、试一试
师出示:第66页试一试
3、小结
师:如何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
法?
三、巩固新知
1、练一练第1题
2、第2题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星期日的安排 第 1 课时(总第 40 课时)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
混合运算 ,理解分数中的剩余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学习目标
2、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生根据所给的信息 ,进行独立尝试解答。全班进
师:昨天中午老师进教室发现我们行反馈,并说说自己的解题方法 。全班进行交
流 。
2
班的,发现其中 的同学在教室做

5生根据不同的算式进行解答,并指名学生进行板
演。反馈、校对。并说说自己的计算顺序。
5
并指学生进行板演。全班进行校对、
作业, 的同学在看课外书,剩下
生独立完成,
11
反馈。
在操场上参加体育锻炼,问在体育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校对、反馈。
场上参加体育锻炼的同学占了几分
之几?
二、探究新知
1、计算顺序
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你能算
式表示吗?
师板书学生的不同的方法 。
2、试一试
三、巩固新知
1、练一练第2――3题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学材分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星期日的安排 第 2 课时(总第 41 课时)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
加减混合运算,理解分数中的 剩余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学习目标
2、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揭题 指名学生进行板演,全班进行校对、反馈。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分数
的加减法。 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
二、基本练习 路。全班进行交流。
1、出示第69页练一练第1题
2、第4、5题 第7题生小组进行合作进行合作学习,全班
3、第6、7题 进行反馈,并说说自己小组的想法。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学材分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带分数的加减法
第 1 课时(总第 42 课时)
学材分析 教学重难点:带分数的加减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真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习目标 使学生掌握带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会计算带分数的计算法则。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带分数的
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42
1、出示1 +2
55
师:你能计算吗?请试一试。
2、试一试
11134
9 +2 1 +2
121245
52
3、出示5 -1
69
4、小结计算方法
三、巩固新知
1、练一练
9451
2 +3 5 -4
101585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学生进行板演。全班进行反
馈、校对。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
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学生进行板演。并说说自己
的思考方法。
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学生进行板演。全班进行反
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看课外书时间 第 1 课时(总第 43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有限小数;将有限小数化为
分数。
学生在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的。
1、理解分数、小数相互转化的必要性。
2、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有限小数。



3、能正确地将有限小数化为分数。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创设情境。 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全班进行交流,
师出示:小明与小红进行打字比赛,反馈、校对。
学生注重介绍自己的转化方法。
1
指名学生进行板演,全班进行反馈、
小明用了 时,小红用了0.3时,
生独立完成,
5
校对。
请问谁的速度快。为什么?你是怎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学生进行板演。并说说自己
么比的? 的解题思路。全班进行校对、反馈。
二、探究新知
1
1、比较 与0.3的大小
5
师对学生的方法进行板书。
根据学生的方法师提问
1
师:你是怎么把 化成小数的?
5
师:你是怎么把0.3化成分数的?
2、试一试
三、巩固新知
1、带分数化小数
2、比1大的小数化分数。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第 2 课时(总第 44 课时)
学材分析
分数。
学情分析
的。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有限小数;将有限小数化为
学生在学 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1、理解分数、小数相互转化的必要性。
学习目标
2、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有限小数。
3、能正确地将有限小数化为分数。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一、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继续研究分数
与小数的互化。
二、基本练习
1、把分数化成小数
出示第72页第1题
2、小数化分数
出示:第2题
3、比较大小
出示:第4题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学 生 活 动
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学生板演。全班进行反馈、
校对。
学生独立思考,并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
指名生回答,并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全班进行
交流、反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五 第 1 课时(总第 45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重点:分数的加减法
学生在基本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1、通过练习,能熟练地对分数的加减法进行运算。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
系。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一、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练习五。
二、揭题
1、递等式计算。
出示:第73页第1题
师:你这样算是根据什么?
2、解方程
出示:第3题
3、第4、5题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学 生 活 动
指名学生板演,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全班进行校
对、反馈。注意强调能简便方法就用简便方法。
指名学生进行板演,并说说自己的解题依据,全
班进行交流。
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进行交流。全班进行反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图形的面积(二)
第 1 课时(总第 46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重难点:能求出简单的组合图形的面积。并选择最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
学生在学习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与图形的割补的情况下进行学习



的。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学习目标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一、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组合
图形的面积。
师:什么叫组合图形?
师:你能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客厅图
师:这是小明家的客厅图。你能将
这个客厅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师介绍:割补法
师:如果要算出客厅的面积,你还
要哪些数据?
师:谁能看明白这位同学的方法?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师出示割补方法
师:你能根据老师的方法计算出这
个客厅的面积吗?
2、试一试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板书设计




学 生 活 动
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思考,并说说自己的分法。
学生根据数据独立进行计算,并说说自己计算方
法。全班进行反馈、校对。学生根据别人进行进行
评价。


学生根据老师的方法,独立进行计算,并指名学生
板演。全班进行反馈、校对。


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全班进行交流、
反馈。
教学反思





课题 图形的面积(二)
第 2 课时(总第 47 课时)
学材分析 重难点:能求出简单的组合图形的面积。并选择最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与图形的割补的情况下进行学习
的。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学习目标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
答。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一、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组合图形
的面积。
二、基本练习
1、练一练第1题2、出示第2题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3、第3题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学 生 活 动
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
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学生进行板演。全班进行反
馈、校对。
生独立完成,指名生口答。全班反馈,校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检测 第 课时(总第 48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



导学策略
教学准备
教 师 活 动
师发试卷,并说明注意地方。
学 生 活 动
学生进行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成长的脚印 第 1 课时(总第 49 课时)
学材分析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大小。能用数格子的方



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学生在学会了规则图形的面积估计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大小。
2、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一、揭题
师:人一天一天的长大,在长大的
同时每个人都留下了自己的脚印。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研究有关脚印的
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成长的脚印
出示小华出生时的脚印
师:你能知道小华出生的脚印有多
大吗?
出示小华2岁时的脚印

2、练一练第1、2题
3、估计自己的脚印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学 生 活 动
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介绍自己的方法。一般
学生会采用数格子的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 方法
来数一数。
学生对别人的方法互相评价、说说自己的看法。
全班进行小结

生同桌合作,数出脚印的大小。全班进行交流、
反馈。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反馈、校对。


生小组进行合作。全班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鸡兔同笼 第 1 课时(总第 50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重、难点:通过列表举例、作图分析等方法,解决鸡与兔的数量问
题。
学生在学习了旅游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
学习目标 的规律。
2、通过列表举例、作图分析等方法,解决鸡与兔的数量问题。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一、导入
师:大家听说过“鸡兔同笼”的问
题吗?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有关这
类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用列表法解决
师出示第80页的例题
师出示表格
师:你能用表格的方法来进行解决
吗?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2、师改变腿的条数
师:你能找出鸡有几只?兔有几只
吗?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师: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3、小结
师:从刚才的列表法中,你发现什
么规律吗?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板书设计

学 生 活 动
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全班进行介绍。
生用表格的方法独立找出鸡与兔的只数。全班进行
交流、反馈。
生介绍自己不同的思考方法。
生独立仔细地观察,并说说自己的规律。全班进行
交流、反馈。
学生用几句简单的话概括出发现的规律。

教学反思









课题 鸡兔同笼 第 2 课时(总第 51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重、难点:通过列表举例、作图分析等方法,解决鸡与兔的数量问
题。
学生在学习了旅游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
学习目标 的规律。
2、通过列表举例、作图分析等方法,解决鸡与兔的数量问题。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一、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鸡兔同笼
的问题。
二、基本练习
1、出示鸡兔同笼,有17个头,42
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
师:你能根据这位同学的方法,用
算式来表示吗?
2、将42条腿改为50条腿
师:如果我假设全都是鸡,你能解
决吗?
师:这种方法比前面的方法有什么
不同之处?
师:如果假设全都是兔呢?
3、练一练第2题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学 生 活 动
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根据自己的
解题思路,用算式来表示思考过程。
生独立完成,并全班进行反馈,说说自己的解题思
路。
生独立思考,要求学生用算式来表示。全班进行交
流。
生直接列出算式来进行解答。
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交流、反馈。说说自己的解
题思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点阵中的规律 第 1 课时(总第 52 课时)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点阵(数学模型)前后的变化与联系找出其
学材分析 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点阵及数学模型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和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学习目标
3、通过此活动,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
力。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生仔细观察,全班进行交流、反馈。
师:在生活中存在着许 多规律。2000生独立思考,生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全班进行反
多年前希腊数学家就研究了一组点馈 、交流。并用算式来表示出点阵中的个数。
阵的规律。让我们回到2000年前一生独立画出第五张点阵图。全班进行交流。
起去看看这些点阵图。 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交流、反馈。
师板书 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交流、反馈。
二、探究新知
1、出示点阵图
师:请仔细观察,从这些点阵图中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从点阵中的个数来看有什么规
律?
师:你能画出第五个点阵的图形?
师:如果按这样划分,你有什么发
现吗?
2、试一试
三、巩固新知
1、练一练第1、2题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整理与复习(三)
第 1 课时(总第 53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培养总结、归纳能力。
学生在基本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通过整理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2、通过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整理与复
习。
二、基本练习
1、整理知识
师:在本单元中,你学会了什么知
识?
2、第1题
3、第2题
4、第3――6题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
获?
生独立自习书本,整理所学知识。同桌进行交流,
并全班进行交流。

生小组进行比赛。全班进行校对。

生说说自己的比较方法,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
比较。

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反馈、校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整理与复习(三)
第 2 课时(总第 54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培养总结、归纳能力。
学生在基本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通过整理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2、通过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本单元所
学知识,并学习整理复习(三)。
二、基本练习
1、鸡兔同笼
第7题
2、第8题
第9――11题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生独立完成,要求学生用算式进行表示。全班进行
反馈、交流。
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
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的数格子的方法。
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学生进行板演。说说自己的解
题思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检测 第 两课时 课时(总第 55,56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
导学策略
教学准备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师发试卷,并说明注意地方。 学生进行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可能性的大小 第 1 课时(总第 56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能用一个数表示一件事的可能性的大小。
学生在三、四年级时对可能与一定已有了一定的理解。
通过“摸球游戏”的活动,让学生了解 数据表示的方式。又通过学生的
讨论与交流,逐步使他们体会到数据表示的简洁性与客观性。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一、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有关可能
性的大小。
二、探究新知
1、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出示五个盒子
师:如果老师想从第一个盒子里摸
一个白球,你觉得可能吗?你能用
一个数来表示吗?
师:如果想从第2个盒子里呢?第
3个盒子呢?
2、练一练第2、3题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学 生 活 动
生根据盒子的球,用数来表示摸出球的可能性的大
小。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全班进行交流、 反馈。
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交流、反馈并说说自己的解
题思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摸球游戏 第 1 课时(总第 57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能用一个数表示一件事的可能性的大小。
学生在三、四年级时对可能与一定已有了一定的理解。
通过“摸球游戏”的活动,让学生了解数据表示的方式。又通过学生的



讨论与交流,逐步使他们体会到数据表示的简洁性与客观性。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一、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有关可能
性的大小。
二、探究新知
1、做一做
师出示一只袋子,里面装有白球、
红球共10个
2、讨论第89页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学 生 活 动
指名两位学生上前进行摸球游戏,并根据所摸的结
果猜测,袋子里有几个白球用几个红球。
生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全班进行交流、反馈并说说
自己的解题思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设计活动方案 第 1 课时(总第 58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设计活动方案。
学生在学习了可能性的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运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方式,能自主的设计一些活动方案。



2、对实际生活中的事件与现象,能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设计。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揭题 生独立完成,并根据要求在自己的本子上写出设计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设计活 动方的方案。全班进行交流、反馈。全班进行互相评价。
案。你认为该怎样设计呢? 生独立思考,学生进行交流、校对。
二、探究新知 生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设计符合要求的促销方案。
1、出示方案要求 全班进行交流、反馈。全班进行评价。
在一只口袋里装入红、黄、蓝三种
颜色的球,使摸出红球的可能性为
1
,应该怎么办?
6
1
师:如果要想摸出可能性为 ?该
8
怎么放?
2、第90页做一做
3、实践活动
出示:第90页商场促销活动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数学与生活 第 1 课时(总第 59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一、揭题
师: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这
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生活中的数
学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迎新年
师出示:第91页
师:从表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2、长跑接力
师:这是怎么想的?
师:第2点你是怎么找的?为什么
这么找?
3、有奖活动
师:为什么选择这种摸奖活动?
其他的有奖活动又有多大的可能性
呢?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学 生 活 动
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交流、反馈。
学生独立完成。接名学生回答,并说说自己的思考
方法。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学生独立选择,并说说自己选择活动的原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铺地砖 第 两课时 课时(总第 60,61课时)
学材分析

重点:解决铺地砖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学习了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活动,学生将综合应用图形面积、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解决实际
学习目标
问题,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揭题 生独立完成。指我学生进行回答。说说自己的解题
师:铺过地砖吗?这节课我们一起 方法。全班进行评价。如果有条件的学生可以不同
有关铺地砖的数学问题。 的方法的进行解答。
二、探究新知
1、出示第93页的数据
师:如果小明选择第一种地砖,你
帮小明算一算需要多少元钱? 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交流、反馈。互相进行评价。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 吗?
师:如果选择用第二种地砖,那需
要多少钱?
2、出示
师:如果爸爸妈妈的房间有18平方
米,如果选择第一种地砖需多少
钱?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学情分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总复习



第 1、2 课时(总第 62、63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导学策略
教学准备
教学重、难点:培养总结、归纳能力。
学生在基本掌握了第一单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通过整理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2、通过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观察法、导练法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一、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复习第一单
元所学的知识。
二、基本练习
1、整理知识
师:在这一单元中你学会了什么知
识?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2、复习2、3、5的倍数特征。
师:2、3、5的倍数有什么征吗?
你能举出这样的几个数吗?
3、找因数与倍数
师出示12
师:请找出12的全部因数与100以
内12的所有倍数。
4、找质数与合数
师出示一些数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何收
获?
学 生 活 动
学生 自习书本,并整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全班进
行反馈,并互相补充。学生根据所整理的知识,并
说说自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并举出相应的例子。
全班进行讨论。
学生进行回答。并举例说明。全班进行判断。
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学生进行板演。全班进行反馈、
校对。并说说自己找因数的方法。
学生进行回答。全班进行校对、反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总复习
第 3、4 课时(总第 63、64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培养总结、归纳能力。
学生在基本掌握了第二单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通过整理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2、通过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一、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有关分数
的知识。
二、基本练习
1、整理知识
师:在这个学期中我们学习了哪些
有关分数的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进行板书,
并根据学生的所复习整理知识。
2、第5――8题
3、分数的加减法
4、解方程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何收
获?
学 生 活 动
学生自习书本,整理有关分数的知识。全班进行交
流、反馈总结。
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学生进行板演。全班进行交流、
反馈。
指名学生进行板演,反馈、校对。
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进行板演、反馈。校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总复习
第 5、6 课时(总第 65、66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培养总结、归纳能力。
学生在基本掌握了第三单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通过整理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2、通过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揭题
师:这堂课我们一起复习三种平面
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二、基本练习
1、整理知识
师:我们学习过的三种平面图形的
面积是怎么计算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2、第18、19题
3、第20题
4、第21、22题
5、探索题
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生口答三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反馈、校对。并说说自己的
计算方法。
生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全班进行反馈,并介绍自
己的方法。
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反馈、校对。

生小组进行合作,全班进行反馈、校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总复习
第 7、8 课时(总第 67、68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导学策略
教学准备

教学重、难点:培养总结、归纳能力。
学生在基本掌握了第四、五单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通过整理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2、通过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观察法、导练法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一、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有关解决
生活问题的知识。
二、基本练习
1、整理数量关系
师:在这个学期中我们学习了哪些
应用题?
师:主要用到了哪些数量关系式?
2、相遇问题
师:你能解决吗?你是怎么想的?
3、鸡兔同笼
师:你能解决吗?
三、总结
师: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
获?
学 生 活 动
生独立完成,整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全班进行反
馈。
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介绍自己的解题思路。全班
进行反馈、校对。
生用表格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要求学生用算式来
表示。全班进行反馈。介绍自己解题思路。

















课题 第 课时(总第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课题 第 课时(总第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课题 第 课时(总第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课题 第 课时(总第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课题 第 课时(总第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课题 第 课时(总第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课题 第 课时(总第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课题 第 课时(总第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课题 第 课时(总第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课题 第 课时(总第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课题 第 课时(总第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课题 第 课时(总第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课题 第 课时(总第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课题 第 课时(总第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课题 第 课时(总第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课题 第 课时(总第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课题 第 课时(总第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课题 第 课时(总第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课题 第 课时(总第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课题 第 课时(总第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课题 第 课时(总第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课题 第 课时(总第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课题 第 课时(总第 课时)
学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北京市财贸职业学院-2015江苏高考状元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12月思想汇报


写给老师的诗-后勤工作总结


小学二年级作文-汽车下乡补贴政策


卓在勋-活动主持人开场白


2020年放假-民主生活会方案


广西大学生村官网-护理年终总结


小小探险家-滨州市人事考试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