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司马光》人教版部编

绝世美人儿
788次浏览
2020年10月09日 09:0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多伦多大学预科-职工宿舍管理制度

2020年10月9日发(作者:戴丽丽)


《司马光》 教案

【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 br>《司马光》是部编版小学教材遇到的第一篇文言文,主要讲了司马光破瓮救
人的故事。作为一种全 新的体裁,它用词简洁、句式特殊、内涵丰富。寥寥数语
就勾勒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文中人物众多,像“ 群儿”、“一儿”“众”、“光”,
物却只有“瓮”一件,他们的组合牵动着故事的发展。同时“光”的 勇敢和冷静,
“众”的胆小和惊慌在文中对比明显,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经验,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并不陌生,但文言文版
却是第一次遇到,学 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初遇,先读熟它是必要的;其次是掌
握学习方法,课文虽短,但是“注释”和“插 图”一应俱全,而“看注释”和“看
插图”这两大学习方法是学生理解这篇文言文的“钥匙”。
【学习目标】
1.通过认读和复现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观察“庭”的易错点,并
正确书写。 < br>2.通过教师范读和借助停顿,有节奏、有趣味地朗读课文,运用看注释和看
插图等方法,大致讲 清楚课文故事。
3.抓住“群儿戏于庭”和“光持石击瓮破之”,了解文言文状语后置的特点
以及“之”字的妙用,感受文言文独特的魅力。
4.借助人物背诵全文,结合故事的后续理解这个故事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教师范读和借助停顿,有节奏、有趣味地朗读课文,运用看注释
和看插图等方法,大致讲清 楚课文故事。
难点:通过读好关键语句和联读等方式与现代文的不同点,感受文言文独特
魅力。
【教学准备】课件、板贴
【学习过程】
课前小游戏:看图猜故事


1.依次出示三幅图片(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凿壁偷光)。
2.学生抢答说故事名称。
3.发现共同点:三个都是古代的儿童故事。
【设计意图】利用小游戏激发学习兴趣,看图回忆旧知,顺势引题,也为结
尾拓学做铺垫。
导入:明晰历史,挑战学习
1.知历史:老师通过看注释知道这篇文章选自700多年前的 一本书——《宋
史》,也就是说这个故事流传到现在至少已经有——700多年了。
2.挑战学:今天要学700多年前的故事。有难度,敢不敢来挑战一下?
【设计 意图】教师以身作则初步渗透“看注释”的学习方法,同时营造历史
的距离感,鼓励学生挑战学习,再次 激发学习兴趣。
板块一:书声琅琅,读好古文




1.出示第一组词:登瓮 击瓮
(1)指名读,读准“瓮”的后鼻音
(2)放进句子(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指名读。
(3)范读(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停顿,指名读,齐读。
2.出示第二组词:弃去、持石、水迸
(1)小老师带读词语
(2)分步放进句子
第一步:指名读“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放入停顿(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指名读,齐读。
第二步:加大难度,放入“水迸”,指名读“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
之,水迸,儿得活。”
3.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分类识词,逐句读好,逐步读好,最后读全文,环环相扣,层< br>层深入,提高课堂效率。


板块二:习得方法,读懂古文
1.认识瓮,学方法





(1)解决问题,发现方法:






(2)拓展瓮,朗读和积累新“瓮”
用途广泛:水瓮、米瓮、油瓮、酒瓮
成语故事:瓮中捉鳖、请君入瓮
2.看插图,认人物
(1)校对人物:瓮的周 围就有一群孩子,刚才让你们划出文中的人物,你
划出来了吗?(指名说人物)你看老师也把他们全部划 了出来,跟老师校对一下。
(2)认识人物,出示学习活动要求








(3)师生配合读全文(师读人物,生带着想象读其它)


3.用方法,说故事
(1)忆方法,说故事:人物找对了还不够,还得借助 人物,用现在的话来
讲讲这个故事,有困难了请谁帮忙?(注释、插图)








(2)指名说故事。
(3)出示表格右侧整个故事,两相对比,体会文言文的简洁。
【设计意图】以“认识瓮” 为契机,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学习
方法,为后续说好故事提供了抓手,同时“拓展瓮”,积 累词汇。
板块三:边玩边读,趣读古文
群儿戏于庭
1.书写“庭”字
(1)引出“庭”: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个故事,故事的开头就告诉了我们
这个故事发生在?( 庭院里)
(2)师范写,生书空
提醒:①注意笔顺,先写“广”,最后写“廴”;
②注意关键笔画:第二横略长。
(3)翻开作业本,写两个。
2.趣读“句式”
把“庭”字送进句子读。
(1)文言文说“群儿戏于庭”,用现在的话就是——“一群孩子在庭院里
玩耍”。
(2)关注标红的地方,发现不同:现在喜欢说在哪里干什么,古人偏偏说
干什么在哪里。


(3)联读体会:依次出示和诵读“儿童放纸鸢于村外”和“黑白二猫斗于
屋上 ”
(4)模仿运用:有了这个发现,你们也会写。(出示:群儿 于 。)




(5)朗读积累:本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有个孩子爬上瓮跌入了水 中,
情况非常的——非常的——(紧急、危急)。从开心到危急(群儿戏于庭,一儿
登瓮,足跌 没水中),谁来当当朗读小能手,把心情的变化读出来。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1.认识“之”
(1)点亮“之”字:同学们,这个“之”,在文言文代表很多东西。你知
道它指代的是什么吗?(瓮)
(2)变换句子对比读(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瓮),体会不同。
(3)发现“之”的妙 用:“之”是文言文中的一大功臣,一个事物在一句
话里第二次出现的时候常常要把它换成“之”,这样 读起来更舒服。
2.认识“司马光”
(1)拓展联读:同学们,你们的朗读让老师看到了 司马光的镇定和勇敢,
有位作者发挥想象把这句话改编成一段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发现:司马光比其他小朋友更(勇敢、机智、冷静)
(3)指名读,男女生读、站起 来做动作读。在体会中促进朗读,相机指导
语调(“持、击”要重读,体现勇敢。)
【设计 意图】创设情境趣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状语后置的特点。变换用字,
体会“之”字的妙用。学生不仅读 懂了司马光的形象,也为以后学习新的文言文
奠定基础。
板块四:背诵积累,拓展后续
1.将全部人物请到黑板上(“群儿、一儿、众、光”) 2.借助人物背诵


部编三上


3.拓展故事后续: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1)出示解释:这之后,长安、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
(2)理解故事内涵 ,相机介绍司马光:为什么要将这个故事画下来,还要流
传下来,让700年后的我们看到?
预设:1.是儿童故事,有趣好玩2.学习司马光的优秀品质3.提醒小朋友注意
安全……
4.拓展儿童小古文:像这样被画下来的古代儿童故事还有很多(出示课前小
游戏的三个故事) ,它们也都有文言文版本,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些儿童故事。
【设计意图】认识了人物,也走进了 故事,背诵全文就水到渠成了。拓展《宋
史·司马光传》后续,也使得本文的情感价值观浮出水面。
【板书设计】

唐朝皇帝顺序表-学习心得作文


官渡一中-吃星星


a股是什么-书画展策划书


周瑜打黄盖的下一句-教师座右铭


节约用电-幼儿园后勤工作计划


股份制公司章程-贵阳中考网


南开大学自主招生-香港回归资料


范爱农-小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