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趣味数学教育教学
遵纪守法手抄报-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浅谈幼儿趣味数学教育教学
简曦
摘要:趣味是幼儿最好的老师,通常幼儿的学习往往更受兴趣的
支配。如果趣味足,孩子
的精力就会集中,就能学得好并且记得牢;
相反,孩子学不好,而且还会造成心理负担,产生不良情绪,
打击
幼儿的学习积极性。生活中处处环绕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现代
教育观指出:数学教育教
学,应从孩子本身基础出发,让孩子亲身
体会并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通过自主探索,将
实
际问题化为数学模型,并对此理解和运用。对此,我一直在思考着
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去调动
幼儿对于数学教育教学的学习趣味性,
然后进一步融入到活动中呢?
关键词:趣味 调动
幼儿 数学教育教学
一、要不断更进教育教学观念
当代是一个提倡科技的时代,教师在
教学中更应该更进自己的
教学理念,才能追上新行式的发展和变化的脚步。知识的掌握和运
用是
无休止的,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样才能不被时代所淘
汰;只有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取,才能紧跟时
代的脚步;只有从以往
的“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的旧教育怪圈
中跳出
来,才能体现当代“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
动性”的教育教学观念,让幼儿从生活和客观
事实出发,在研究实
现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然后理解并发展,进而喜欢上数学,
爱上数
学。如:多翻阅趣味数学杂志、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多
到县城大城市参观学习、多利用网络信息等。
二、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育方法并不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只有通过
发现到启发进而讨论等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自觉性,
进一步来激发幼儿
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培养幼儿对待问题从发现到
分析进而解决问题能力,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
学中的不
同内容、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多种最佳的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采取灵活
多变的方法。如:教幼儿学习三者以上的测量
或比较时,用粉笔测量铅笔和蜡笔的高度,从蜡笔比粉笔矮
,铅笔
比粉笔高,就能知道铅笔比蜡笔高等。
三、数学教育教学与其它各科教学相互整合 <
br>《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各科教学应相互融入一体,以幼儿为
主体,教师既是活动的引导者,又是
活动的合作者,教师要充分发
挥幼儿的自主性,激发幼儿学习的情趣。因此,老师在数学教学过
程中不能闭门造车,要把数学教学渗透到幼儿园各科教学中去,使
幼儿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幼
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加事
情的准确度,同时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
四、数学教育教学主要以游戏为主,运动为辅
1.以幼儿的趣味来设计数学游戏
幼
儿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不太长,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注意
力不集中。因此,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占据
了很大的空间,让幼
儿在玩中掌握数学知识,进而喜欢上数学并进一步探究。
2.结合日常活动设计数学游戏
日常活动在幼儿的一天占了很大的比例,从家长的心理需要考
虑,他们也希望老师更侧重幼儿的生活护理,其次是学习,所以,
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活
动中就是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一大难
题。但是,我在上数学课时,把枯燥的数学变换一个模式。如:在<
/p>
上《飞行路线》时,让幼儿感觉在找朋友,选10名幼儿,每人拿一
张10的数字
卡片,站成一排,另外10名幼儿分别拿1到10的数字
卡片,散站在教室周围,播放《找朋友》音乐,
散站的幼儿去找数
字10的幼儿,组合成一个新数,然后报数,按照11到20的顺序站
好。
幼儿由于其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尤其喜欢游戏和运动,而数
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
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
融入游戏和运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
幼儿的认知、体能、语言表达、社会技巧等能
力的发展都是渐
进的,经过学习而不断积累、发展、成型,因此,幼儿教育是一个
系统过程,在
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
得预期的成果。
俗话说,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世界的,由于年
龄原因,幼儿更
喜欢运动,顺应这一年龄特点,我注意将数学练习
和运动即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
收效也还可
以。
3.对现有体育游戏进行改编
许多现成的体育游戏注重的是对幼儿
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因
其简单有趣,深受幼儿的喜爱。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岂不是
既练
习了动作技能又巩固了数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对现成的
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将
数学练习融入其中。如:玩大跳袋游戏时,以往只是跳几下,现在
我将其
改编下,让小朋友两两比赛,向前跳1下2下3下„„看看
多少下可以到终点。
4.根据教学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根据数学科的教育目标,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
在室内进行桌面
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
样既可以满足
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
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简单组织的体
育游戏是可以
的。如:结合“投球”的活动,可创编《我给球儿来排队》的室外
游戏;结合图形
的教学,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等。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有学者提出了让幼儿从“在操作中
学
数学”向“在社会情景中学数学”变革的理论,我个人觉得,让幼
儿在游戏中、在运动中学数
学也许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活动中。
五、全面地明确数学课的教育教学目的
简单的说,
幼儿数学教学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
养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态度等四个方面。这四
个方面密切
联系,缺一不可。在每次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
全面落实。如果
对数学教学的目标缺乏全面而正确的认识,把教会
幼儿有关的知识作为主要目标;把幼儿掌握知识多少作
为衡量教育
结果的唯一标准。这样只会出现“填鸭式“的灌输,挫伤了幼儿的
学习兴趣,也就降
低了幼儿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学习效果。
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途径,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故事让幼儿形成数的概念。
幼儿一般都喜欢听故事,利用故事激发
儿童的兴趣,激起他们
的求知欲望。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数学内容的要
求,我
讲了一些既有趣味性又符合知识要求的小故事。如:《谁最
大》数字“0”是个淘气宝宝,他老是坐不住
,总是跑这跑那的。这
天,“0”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连忙跑来告诉“1”:“外面有许
多数字在吵架,走,我们看热闹去。”“1”一听说有热闹看,连忙
放下手中的棍子,拉着“
0”的手就往外跑。“喂喂喂,别吵了,最
大的数在这里呢!”“6”指着刚跑来牵着手的“1”和“0
”说。原
来这群数字宝贝在争当老大呢!“哈,不算,他们两个合在一起
呢!”“9”不服气。
“那你去跟别的数字合作啊!”“6”说。
“合作就合作!”“9”噘着嘴,到“5”,说:“我站你亲
们,这
样我们就大多了,比任何数都大。”“5”说:“好吧!”于是他们
俩组成了“95”。
这下子,两数字可神气了。“嘿,这算什么啊,”
“3”、“4”、“2”手拉手站在了一起,“现在,
有谁能敌得过我
们?”大家都睁大了眼睛,他们站在一起可就是“342”了,这数可
非常大了
。“0”觉得太好玩了,于是甩开“1”的手,跑“3”前面
一站。“哈哈,你们什么都不是了。”“7
”在一旁哈哈大笑。“3”
连忙把“0”推开,说“你不能站在我前面,站在我前面就没人认得
我们了。”“0”有点伤心,又跑到“8”“1”前面去,也被赶走了。
“0”急得“哇”的一声大哭起
来。哭声引得数字公公前来,当他知
道情况后,对大家说:“你们都不是最大的数,只有你们团结起来,
按顺序排好,才能成为最大的。”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信。
愣了一会,”“9”说:“
我们来试试。”于是一个个数字都按照从
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现在小朋友想想,他们排成了一个多了
不
起的数字了吗?恐怕我们谁都念不出来吧?
2.采取直观教学,提供足够的教具和材料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
数是抽象、概括的。幼儿处
在直觉行动思维阶段,逻辑思维能
力差,他们只有在摆弄物体时,才能很好地进行思维。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运用各种教具外,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比如
学10的分成时,我准备了红、绿
、蓝小圆片、火柴棒、钮扣等多种
材料,每人分给他们10个,再让他们分两份,看有几
种分法。然后,
我让小朋友分别回答他是怎样分的,根据回答按递增关系列出,根
据互换列出。
随时对幼儿的回答进行表扬,其他幼儿的兴趣也提高
了,争着回答问题,活跃了课堂气氛。
教
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
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
游戏深受幼儿喜爱,
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
迎。在数
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
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这样,枯燥的数
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
小朋友学得
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
总之,只要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幼儿的学习趣味,他们
就一定能够自觉地、毫无负担并且积极地接受知识。这样,既开发
了智力,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又收到
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世善《灵动思维幼儿手指游戏活动设计》,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3年1月第1版。
2、冯晓霞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施行)》,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年4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