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年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及反思(最终定稿版)
浙江省委党校-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进度表
2019.04
周次
一
二
三
四
五
时间
8.26—8.30
9.2—9.6
9.9—9.12
9.16—9.20
9.23—9.27
教学内容
《白鹭》(3)《落花生》(3) 书法(1)
课外阅读(1)
《桂花雨》(2)《珍珠鸟》(1)《口语交际》
(1) 习作(2)《语文园地》(2)
《搭石》(3)《将相和》(3)
书法(1)课外阅读(1)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2)《冀中的地道
战》(2)《习作》(2)《语文园地》(2)
《猎人海阿里布》(3) 《牛郎织女一》(3)
《牛郎织女二》(1)课外阅读(1)
备注
9.13中
秋节放假
10.1—
六 9.29—9.30 《口语交际》(1)《习作》(2)
《语文园地》(2)课外阅读(1)《古诗三首》
(3)
《少年中国说(节选)》(2)
《圆明园的毁灭》(3)《小岛》(2)
《习作》(2)课外阅读(1)
《语文园地》(2) 《太阳》(3)
书法(1)课外阅读(2)
《松鼠》(3)《习作》(3)书法(1)课外
阅读(1)
《慈母情深》(3)《父爱之舟》(3)
书法(1)课外阅读(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2)《口语交际》(1)
《习作》(2)《语文园地》(2)课外阅读(1)
《古诗词三首》(3)《四季之美》(2)
《鸟的天堂》(2) 书法(1)
《月迹》(1)《习作》(2)《语文园地》(2)
《古人读读书》(2)课外阅读(1)
1 272
10.7国庆
节放假
七
10.8—
10.12
10.14—
10.18
10.21—
10.25
10.28—
11.1
11.4—11.8
11.11—
11.15
11.18—
11.22
12.25—
11.29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忆读书》(2)《我的长生果》(1)
十五 12.2—12.6
《口语交际》(1)《习作》(2)《语文园地
七》(2)
十六
十七
12.9—
12.13
12.16—
12.20
复习(8)
复习(8)
第一单元教学初探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一花一鸟总关
情”这个主题编排的,由《白鹭》、
《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组成。目的一是通过
引导学生把
握课文内容,体会“花”“鸟”的内涵,二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善
于通过普通事物发现不寻常的“美”,并能根据对事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对比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运用了对比
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事
物的特征,这种手法的运用,使所描述的事物形象更鲜明生
动。如《白鹭》中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
进行对比;《落花生》中把花生和
桃子、石榴等进行对比;《桂花雨》中把故乡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对比
;《珍珠
鸟》中把大珍珠鸟的“胆小”与小珍珠鸟的“与人亲近”的前后对比,突出了事物形
象
,令人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的方式理解重点句子,从而把握住文章的中
心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朗读和背诵课文。
(3)练习写作。能够抓住事物特点,抒发自己的感情。
1、白鹭
设计说明:
2 272
《白鹭》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
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条理清
楚,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
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
郁绵远的意韵。因此教学本文除了带领学生学会生字词并练习正确、流利
地朗读
课文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白鹭实在是一首诗,
一首韵味
无穷的诗”从而感受白鹭的美,感受文章描绘的意境的美。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
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
诗,一首韵味无穷的
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作业设计:
课内:1、描红、临写生字。2、抄写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外:1、背诵课文。2、积累杜牧写白鹭的诗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出示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学生说说对名
言的理解。鼓励学生
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去发现语文课本中的美。
2、你们还记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
句诗句吗?这是大诗
人杜甫的名句,(背一背)。说说从诗句中发现美了吗?谁见过白鹭?指名说说 3 272
(出示图片)让学生边观察边听介绍:白鹭
,体长约54厘米,全身羽毛雪白,
繁殖期间头部有两根长翎,背和上胸部分披蓬松蓑羽,以后消失。主
要生长在我
国的长江以南等地方,春夏季多活动于湖边沼泽或水田中,主要以小鱼等为食物。
3、出示杜牧的诗句:霜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
一树梨花落晚风。这是杜牧
笔下的白鹭,(让学生自由读读,读完后说说自己对
白鹭的认识。)
4、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
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
们一起来学习16课《白鹭》(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想想白鹭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3、指读生字词:(1)白鹤 蓑毛 长喙(镶)嵌
玻璃框
嗜好
(2) 配合 适宜 寻常 美中不足
瞭望 孤独 安稳 韵味无穷
4、齐读词语
5、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相互检查读书情况,相互纠正读音,指导读顺句
子。
6、指读课文,评价读书情况。
7、交流初读后的收获:谈谈白鹭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不
求说得全面,
只要能说到一些就行)
8、质疑:读了课文后有什么疑问吗?(针对字词或句子进行提问)
三、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2、在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作上记号,写写你的理解。
4 272
3、指读第一、第十自然段,读完后谈谈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
问。
4、
讨论:说说诗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从诗的短小、精练、节奏感强、富有
意境等方面去猜测白鹭的特点,理
解作者把白鹭比作诗的写作特色。
5、朗读1、10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再次朗读,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四、作业
1、认清生字的形,相互提醒易错的部件。
2、描红、临写生字。
3、抄写词语。
4、课外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读1、10自然段,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再读,体会作者的赞美之
情;分组读,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2、试背诵这两个自然段。
二、读讲课文 <
br>1、白鹭是一首诗,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
赞美它呢?默读课文,
想想原因,找找课文中与之相对应的段落来,可以四人小
组商量一下。
2、讨论交流:指名读
找到的课文,说说从中体会到了白鹭的什么特点?还
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出示有关的段落和图片
)(第2节的概括、第3
节的比较、第5节的具体描述中,写出了白鹭的精巧,也能体会到作者对白鹭的
喜爱之情)
3、结合进行板书: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适宜
5 272
4、指导朗读有关的段落(练读,指读或范读,评读,齐读) <
br>5、小结过渡:因为白鹭的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都很适宜,所以说白鹭是一
首精巧的诗;那说它是
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又是为什么呢?
6、交流:指读有关的段落(随机出示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
,品味
作者用词的精妙,想象课文所描述的画面,给画面取个好听的名称。(结合板书:
觅食、
栖息、飞行;钓鱼图、瞭望图、飞行图)
7、(第6节中重点抓住 “站着钓鱼”、“成了一副嵌在玻
璃框里的图画”体会
拟人、比喻的写法,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第7节中抓住“人们说它是在瞭望,<
br>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引导学生想象白鹭到底是在干什么?体会白鹭栖息时的
悠闲姿态;第8节
中抓住“偶尔”、“悠然”、“一大乐事”等词语,体会作者对白鹭的
喜爱;第9节中抓住“白鹭的本身
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这句反问句,体会作
者的赞美之情。)
8、你们喜欢这样的画面吗?能否通过朗读来表达你的喜爱之情?(选择一、
两个画面,再练习
朗读)
9、交流读书,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画面,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10、小结
:不管是早晨、白天,还是黄昏,不管是白鹭觅食、栖息,还是
飞行,白鹭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虽然它
不会唱歌,但它那么美,本身就是一首
无声的歌,怪不得作者那么喜欢白鹭,要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赞美它
是一首韵味无
穷的诗。
11、让我们借用作者的语言,再一次来赞美一下白鹭,齐读1、10节。
12、你还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它?(学生说话训练)
13、再次出示杜牧的诗,让学生读读,体会白鹭的美。
14、不管是杜甫也好,杜牧也罢,
还是郭沫若,他们都用美好的语言来赞
美白鹭,让我们把他们的精彩语言复制到自己的头脑里去。(自由
选择内容,练
习背诵)
6 272
三、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试背杜牧的那首诗。
板书设计:
颜色配合
精巧的诗 身段大小 适宜
1、 白鹭 (实在)是 觅食
(钓鱼图)
〈赞美之情〉 韵味无穷的诗 栖息 (瞭望图)
飞行 (低飞图)
教学反思:
《白鹭》是部编版新课标第九册的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也是一篇文
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
韵
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语言朴实流畅,优美如诗。尤其是字里行
间饱含的那份浓浓的诗意,
使人回味无穷。整篇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流畅。
全文看似状物,读来却优美如诗。白鹭给人最深的印
象就是一个字——美!它的
颜色美,形体美,觅食、栖息、低飞的画面更美!它给大自然增添了活力,给
人
留下无限的遐想,无穷的乐趣。白鹭本身蕴含的这种无尽的美,正是作家郭沫若
全文所要传达
的!
一、教学效果
1、调动积累,走近“白鹭”。
首先板书课题,齐读两遍,说
一说你对白鹭的了解?古代诗人笔下的白鹭是
怎样的呢?此环节做的比较充分,学生课下查阅相关资料,
课堂上交流得非常火
热,特别是出现白鹭的古诗句,一下子交流了八句,引导孩子们诵读,进一步感受诗人眼中白鹭!为下文理解白鹭是一首诗作好铺垫。
2、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7
272
自古以来,白鹭就是人们吟诵的对象,那么作者给予它怎
样的评价呢?同学
们快速浏览课文,标画出相关语句。孩子们很快便找到了两句话:白鹭是一首精
巧的诗。(开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结尾)引导发现这
种首尾照应的写法,感
受以“诗”作喻写白鹭的美,结尾强调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
诗”,内涵比开头深了一层。
3、品词析句,领悟白鹭如诗如画的美。
出示课件:潜心默读——作者勾勒了白鹭的哪几个画
面?边读边把感受写在
旁边的空白处。学生的思维一步步走向深入。接着在班内展示交流,主要聚焦:<
br>颜色美外形美、生活画面美(觅食栖息低飞),最后让学生在朗读声中感受语言
美和白鹭的美!
4、合作探究,启发想象。
探究一: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的是在望哨吗?质疑激趣,启发想象。
探究二:白鹭在清水里“钓鱼”,怎么理解?
探究三:本文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由物及人,真正感受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二、成功之处
教学本文有三点值得称道,一是借助课前预习环节查阅资料,既让学生动了
手,也潜移默化地教给了学生
理解语言文字的一种简洁方法,还拉近了学生与文
本的距离;二是培养了快速阅读能力以及概括能力,这
主要体现在第二个环节;
三是创设了自读自悟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引导学生由不会到会,落实了由教到不
用教的新课标精神。再有,创设探究氛围,激发了学生思维,培养了他们的想象
力。
三、不足之处
在品词析句环节注重了自读自悟,但是琅琅读书的预设太少,用时也太少,比较句子去感悟内涵也有点蜻蜓点水。
8 272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在品词析句上下功夫,会引导学生背诵积累如诗句般的语言,以便积累更丰富的语言,为学生的语言交流夯实基础,让我的教
学更圆满!
2、落花生
设计说明:
《落花生》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许地山的一篇经典叙事散文,真实记
录
了许地山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许地山一家人过
花生收获节的
情况,通过议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
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
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
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
价值观。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文章在表达上颇具匠心:详略分明,
以
物喻人,同时言辞朴实无华。尽管文章篇幅很短,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和深
奥的说法,却给人以清晰深
刻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
理。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
字、新词,会读“播种、吩咐、便宜、石榴、茅亭、榨油”等词
语,理解“居然”的意思。
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全家人议论花生的相关
段落。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
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
,初步体会“对比”这
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9 272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
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
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
道理。
2.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
种修辞
手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
1.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
“对比”这
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
到做人的道理的
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资源准备
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或事物,让你感动的人或者物品,举一、二件和同
学交流。
教师:教学仪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引发学生思考
1.猜谜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落”字故意写的比“花生”大)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课题书写的特点。
3.引导学生猜测为什么要这样写课题?(学生畅所欲言)
预设1:学生可能会猜测:这个“落“字一定有它的含义。
10 272
预设2:这个“落”字可能说明了落花生的特点。
4.教师讲解花
生结果的奥秘。(花生的花呈黄色,花开败以后自然脱落,子
房柄迅速伸长,钻入土中,子房在土中发育
成果实,所以在植物学上,花生又叫
做“落花生”。一个“落”字,准确地概括了花生这种植物的生长特
点。)
二、结合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结合预习,考查学生朗读词语和课文的情况。
三、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2.学生交流各部分的小标题。
教师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3.默读课文,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
预设:
有的学生
概括为:这篇课文讲了作者家后园有半亩空地,一家人开辟出来种
花生,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
几个月居然收获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
我们边吃花生边议花生。父亲借花生教育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
人,不要做只讲体
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有的学生概括为:这篇课文重点写了过花生收获
节时一家人谈论花生的好
处,父亲借花生教育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
的人。
4.引导学生比较、讨论,认识详略得当。
通过交流,学生明确:虽然种花
生、收花生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但是作者
用寥寥数语就一笔带过了,而是用了13个自然段来重点写议
花生这一部分。议
花生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内容。
11 272
5.教师小结。重点部分写得详细具体,次要内容写得简略。这样安排就叫做
有详有略,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呢?相信同学们学完课文后,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学习第一、二部分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
2.教师相机指导:“种”是个多音字。买种、播种的“种”都读三声。
生通过交流明确:播种“bō zhònɡ”是种植植物的全过程,包括买种啊,翻
地啊,浇
水啊,施肥啊,收割啊等等几个环节,而播种“bō zhǒnɡ”仅仅是种花
生的一个环节,即播撒
种子,根据这段话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在这里应该读“b
ō zhǒnɡ”。
3.
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4. 说说种植花生的过程。
5.
讨论“居然”的意思,体会花生收获后家人的惊喜之情。
当我们种花生的时候,就知道一定能收获花生吗?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学生联系上下文,相
互补充、交流,明确从以下三方面可以看出作者和他的
家人没有想到花生收获了。
理由1:因为没过几个月,竟然收获了。这个时间比他们想的短。
理由2:因为它本身是亩荒田,开辟出来种花生,收获了。
理由3:这是他们姐弟几个第一次种花生,竟然收获了,意想不到。
6.
大家试试看,用“居然”说个句子。
7. 通过齐读方式指导学生带着收获之后的惊喜来读读这段话。
(二)学习第二部分:
在第一自然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收获了新的知识。回到课文,同样有
收获
的,便是作者许地山和他的家人。当他们收获了花生后,母亲提议说要过一个—
—(收获节
。)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
12 272
好不好?)既然是过收获节,我们的心情会是——(开心、高兴!)好,哪我
们
就满心欢喜地来读读第二自然段吧。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练习生字词。
板书设计
2.落花生
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
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
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的方法。
二、重点研读“议花生”的段落,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课文重点介绍了我们边吃边议花生的经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3-11自然段)、
边读边给文中写花生的好处的句
子做上记号。随学生回答幻灯出示花生的好处。
2.你还知道花生的哪些好处呢?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一)体会父亲的话
1.父亲根据我们的回答,也总结了花生的好处。出示第10自然段,体
会花
生的可贵之处。请大家再仔细的读读这一自然段。
2.谈谈你对父亲说的这句话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
花生怎么到论人生。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13 272
(l)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
亲认为虽然_
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
相比,还是_______最可贵。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
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引导学生理解苹果、
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
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
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
说出理由。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④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
果实是否露在
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
果
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⑤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具有花生品
质
的其他事物?你能用上“爱慕”一词吗?
(2)体会第二层意思
14
272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
说花生吗?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学生齐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
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
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
注重实际,不
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③教师: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二)理解“我”说的话:
1.齐读
2.讨论交流
“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
人”?“有用的人”和花
生有什么联系?
同学们课文的最后有一句话含义很深让我们一起来读
读。(那一夜我们谈到
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现在还印在我的心版上。)
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
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
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
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
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
人。让我们来一起读读他说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
个
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三、课堂小练笔:请用“落花生,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话。
结束语:同学们谈的非常好,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我
们的祖国做出贡献!
c.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送报人,农民,清洁工,
修理工……各种工
作岗位上的普通劳动者,他们不图名利,默默奉献……)
15 272
d.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四、分清课文的主次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种花生→( )→(
)→( )
2.思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
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师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
谈论,说明要做对别
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
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
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
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
了的印象,
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
要注
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五、升华中心,深化认识。
这篇课文的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
理。同学们看,这些是生活中我
们常见的事物,你知道他们蕴含着什么品质吗?用上借物喻人的写法,试
着选择
一件事物来写一写。
板书设计
2 落 花 生
(借物喻人)
详略得当
重点突出
议花生(对比)
人要做有用的人
教学反思:
16 272
《落花生》是一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
br>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而
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
的人生理想。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在表达上
颇具匠心,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
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训练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流程,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
养,现总结如下:
1、猜谜激趣,实物再现,拉近距离。
本节课在导课时我设计了猜一猜的环节:“麻屋子,红
帐子,里面住个白胖
子。”稍微有点生活常识的孩子一下子便猜出来了:花生。在学生猜出来后我迅速拿出好几样花生,有单粒的,双粒的,还有四个粒;有生的,有熟的;有圆粒
的,还有长粒的……
孩子们看到花生顿时兴致高昂,我借势而为,抛出一个问题:
你们说说对它有哪些了解?这一石激起千层
浪,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起来,花生
在孩子们的心中便有了较重的分量。“你们真是作者许地山老先生的
知音,他用
文字写下了自己独特的感受,赶快去拜读吧!”孩子们很快进入角色,朗朗书声
不绝
于耳!
2、自读自悟,理清文章脉络。
学生在放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之后,我又引
导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读
书:“围绕落花生,作者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抓住关键词语列一列小标题。”
此时学生们快速浏览,去搜索关键字词,在取舍中快速判断哪些词语更关键更准
确,他们的思维
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和提升。然后班内交流,达成共识:种花生、
收花生、做花生食品、议花生。我将孩子
们的收获板书出来,让他们快速识记,
既理清了本文的层次也为将来写文章列提纲夯实基础。
3、层层推进,体悟做人道理。
17 272
<
br>此环节我分了五个层次去教学,层层递进,情感一步步得到升华。首先,侧
重我们的话题主要凸显
的是什么;其次,感受爸爸的话语中包蕴的内涵是什么;
再次潜心阅读,感悟爸爸的话语运用的典型方法
;紧接着拓展,结合生活实际积
累谈一谈相关的人和事;最后各抒己见,谈自己的理想。学生由内容到方
法,由
话语到做人,由他人到自己,情感在一步步升华。
二、成功之处
通过猜谜、
实物再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以读代讲层层深入。口语交
际环节的创设使学生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真正落实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
目标,也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三、不足之处
对话的内容处理得比较匆忙,也没有涉及写话,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没有落
实好。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学习,我会带着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让读书声充盈课堂;还会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再仿造文章对比的写法进行小练笔活动。
3、桂花雨
设计说明:
《桂花雨》是琦君写的一篇优美散文。文章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
br>线索,回忆作者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文风朴素而恬美,清新而雅致。文章语言
质朴,通篇体现
一个“真”字:向读者真实再现了作者童年的美好生活,真诚地袒
露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达到了真切
感人的艺术效果。可谓花香、人乐、语蕴、
情真。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规范
书写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区分“拣”和“捡”
的不同;正确认读二类字“拙、撮、檀
、卤”;正确听写课后的词语。
18 272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浸”“沉浸”等词的理解,教会学生
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和
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
3.学习并运用结合重点语句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想象课文中描写摇桂花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
课后练习4母亲的
话中蕴含的意思。
4.推荐阅读文人墨客的思乡名篇《城南旧事》、《故乡》等,拓宽学生的
阅读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于四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课程纲要》中
明确指出:继续练习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而本文是一篇散文,以“桂花雨”为题,以
“桂花香”
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
眷恋。文章语言清新,情感
丰富而真挚。那么如何根据文体特点,结合四年级的
学生情况展开教学活动?如何在文字的阅读与品味中
,在声音的聆听与画面的想
象中,感知文字的温度、感悟语言的滋味、感受情感的滋润?基于文本及学生
特
点,特制定以上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和篇末点题的最后一句,引导学生从“摇花乐”
和“桂花雨”中,感悟语言的滋味,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
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所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评价设计:
19 272
1.
在检查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指名读等形式了解学生掌握
生字、新词情况及正确、流利读
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
生读懂
课文,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边读边想象、边读边表演的方式引
导学生进入文章情境;通过联系
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读
懂课文的重点词句。
3.结合课后题4,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4.通过拓展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5.在整个学习的过程
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
学习,并及时做出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教师:
1.《桂花雨》教学多媒体课件。
2.教师多读一些琦君的文章及《同步拓展》上的相关文章,以便满足学生的
求知欲望。
学生:
1.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按照学过的预习方法提前预习好课文。
2.阅读《课外同步拓展阅读》中相关的文章。
3.相互交流童年生活中一件最有趣的、印象
最深的事,激起对童年生活的美
好回忆,且学会与他人分享。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20 272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板:雨)
我们分别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课件出示相关的词语。)
(时时处处皆语文。课伊始,通过回忆生活中经历过的雨,把学生带入“雨”
的特有情境中,再通过展示
所积累的不同的词语,让学生再次回味,再次感受不
同的雨的不同特点。既达到了积累的目的,也为下文
接触“桂花雨”做好情感铺
垫。)
2.今天,台湾女作家琦君将给我们带来一场与众不同的雨,(补齐课题)。
生齐读----
桂花雨。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预设:
(1)为什么叫“桂花雨”?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桂花雨”?
(3)为什么以“桂花雨”为题。
4.要想把这些问题搞明白,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通过质疑,既培养学生了善于动脑的好习惯,又激发了学生要从文中找到
答案的热情,继而鼓励学生
大胆地、自觉地去读书。)
21 272
春雨绵绵 牛毛细雨
细雨如烟 蒙蒙细雨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初读的要求:
(1)读准字音;(2)读通句子,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 (1)分类出示生字词语(所要掌握的生字词及二类字词),开火车读、指
名读。(针对学生认读情
况,相机引导正音,切实让学生读准了为止。重点指导
“拙”撮“左”“吩”“帮”“拣”、“檀”、“
卤”的读音。)
(2)默读红色的生字词,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住的。
(3)练习听写课后第三题,指导学生订正。交流预习单。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只有读准字
音,认清字形,才能为阅读扫清障碍。另
外将课后题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既检查了学生负担,又达到了学
练结合的目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 (读书中,相机指导学生真正把书读正确,读流利。只有读通了,读熟了,
才能进行阅读理解。因为
会读书对学生来说是要培养的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
笨笨拙拙 香飘十里 撮一点
桂花卤
仔细 左右 新鲜 即时 谢落 檀香
尤其
吩咐 帮着 糕饼 挑拣 沉浸
22 272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是四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阅读要求。同时培养学
生交
流与分享的能力、合作与提高的能力)
4.指名说。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只有投入了才
能有所收获。读了课文,
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结合文中的一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呢?(课文
主要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这一环节既指导学生把话说完
整,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把握全
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5.出示: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指导学生朗读。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每到这时”是指什么,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
可以任意强调“每
到这时”“童年时代”“摇花乐”“阵阵的桂花雨”等不同的词,读出自
己独特的感受,体现朗读的个性
化。)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感悟。
1.初识“桂花雨”。
(1)“桂花雨”是什么意思?(是指很多桂花一齐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用文中
的话,是怎么说的?出示(读):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
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
的雨呀!”
(关注“!”,指导学生读出对“桂花雨”的赞叹。)
23 272
(3)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桂花雨”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相关的词句
并写上批注。
(4)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5)集体汇报:这是一场
的桂花雨,请用上一个词概括说一说。
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板:香)。这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板:乐)。
这是一场香香甜甜的桂花雨,这是一场难忘的桂花雨,是一场充满思念的桂
花雨(板:念)。
(《课程纲要》里明确指出: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提高默读的速度。此环节
不仅做到了如此,还
训练了学生养成边读边思、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交流的能
力。)
2.品读“桂花雨”之“香”。
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板:桂花香),你从哪些
词句感受到的?据学生
发言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交流,触摸文字的温度。
(1)出示:桂
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
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①把这句话换个说法,变成肯定句。
(句式的变换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②“浸”本来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指什么? “浸在桂花香里”是一种什么样的
感觉?(投入的
、陶醉的、忘我的、沉醉的感觉就是“浸”的感觉。)想象一下,
“几十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是一种
什么样的情景?”
24 272
(借助老师激
情的语言引导学生想象,老师再小结:不论走到哪里,都会闻
到桂花的香味,房前、屋后,左邻、右舍,
村里、村外;不论白天干活,还是晚
上休息,都会闻到桂花的香味。总之,香气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
③让“芬芳的桂花香”飘满整个教室,飘满整个校园,飘满我们的内心,让我
们都浸在这浓
浓的桂花香中吧。请用你自己的方式读出你独特的理解。
(指导学生真正通过朗读将自己的感悟充分地表达出来。)
(2)出示: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全年,整个村庄
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①联系上下文区分为什么用“拣”而不用“捡”。(“拣”是有选择、有目的挑选。
而“捡”只
是拾取。)分别用“拣、捡”说句话。
(放在文中感受词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说话,这都是理解
同音字在不
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的好方法。)
②这里的“沉浸”和前面的“浸”有什么不同?
“沉浸”是什么意思?在这句话里
又是指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全年”“整个”“沉浸”等词体会桂花
香气的散发地久、
散发地远、散发地广、散发地深入。)
③此时的人们,全村的任何一种事物
都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提示引导:一
个月,两个月,半年,全年……一户人家,两户人家,全村的各个
角落……)
④读出桂花的浓香。
(3)出示: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
亲点上檀香,炉
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花雨缤纷入梦甜。
①读读父亲的诗,说说有哪些不懂的词,再说说诗的大体意思。
②这段话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5 272
③指导朗读,轻轻的、甜甜的。
(4)出示“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①想象一下,摇落桂花时那纷纷扬扬的情景。大声喊---;
②看桂花纷纷落下的课件,再大声喊---;
③看着身边的小伙伴,边摇边大声喊---。
你喊出了什么?又喊出了什么?还喊出了什么?请一齐再把小作者的感受
喊出来!
(
这是一篇散文,散文是需要好好地、反复地去读、去品的。这就需要老师
带领学生走进文字,通过联系生
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式,去读懂
文字中渗透出的桂花香的味道,在切身感悟的基础上再将
想象到的、体验到的通
过朗读表达出来。韵味就自在其中了。)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感悟。
3.品读“桂花雨”之“乐”。
过渡:上节课我们品读了“桂花雨”的香,这节课我们继续欣
赏这场奇特的桂
花雨。这还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板:摇花乐),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请圈画出来,说说你的理解。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交流,触摸文
字的温度。
(1)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
摇。
26 272
①指名读。说说哪些字词让你感受到“我”的乐?
(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内涵的方法。)
②引导学生抓住“可乐了”“帮着”“铺”“帮
着抱”“使劲地摇”感受小作者的难以言
表的快乐。
③为什么说“我可乐了”?联系上下文读一读。
(引导学生读读相关的第一自然段,知道“小
时候,我最喜欢桂花。”“它的香
气味真是迷人。”使学生明白联系上下文也是读懂课文内容的一种好方
法。)
④辅以表情、动作再次朗读。
(配以动作、表情,更容易进入角色,这是低中年级学生把书读出滋味的好
方法。)
(2)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
摇桂花嘛!”母亲说:“
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①引导学生抓住“大事”“老是”“缠着”这些词语,用自己的语言
表达出盼望摇桂
花时的急切心情。什么样的事是大事? “我”会怎么样缠妈妈?
②想象填空,出示: (时间),“我”就 (动作),
地
说:“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③师生即兴表演。
(通过读读圈圈、联系上下文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把握句子
内涵的能力。通过联系生活实践,通过教师语言的激励,通过即兴对话的方式,
引导学生进入角
色,融入文章情境,想文中人物之所想,说文中人物之所说,对
人物的感悟自然是水到渠成。演得入情入
境,“乐”也自在其中,读得也自然声情
并茂,有滋有味。)
27 272
(3)现在终于可以摇桂花了,所以我可乐了。我们也快来和作者一起摇桂<
br>花吧。(出示“摇桂花”的动画。)师生互动采访式对话:
①咦,你怎么这么开心,你在干什么呀?
②哟,瞧你乐得,你心里在想什么呢?
③快看,一阵阵的桂花从树上落下来了。这桂花像什么呀?
④呀,看,一些桂花落在你的头
上了,有什么样的感觉?瞧,又落到了你的
脖颈上,你有什么感受?哈哈,落到了他的身上了,你又有什
么感受?
⑤再次出示“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
“真像
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引导读出心中的快乐。
⑥现在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一下你的心情?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快乐的词?
生说,师出示:
(从“乐”入手,采用即兴表演的方式,既有利于学生表达、思维能力的提升,<
br>又使学生更轻松地理解课文内容,还为感情朗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感受到语
言魅力的同时,也
使笑写在了脸上,乐埋进了心中。另外,词语的集中展示,更
有利于学生相同知识的积累。)
4.品味“桂花雨”之“念”。
(1)这场“桂花雨”又引起了作者怎样的情思?请默读第一
自然段和最后两
个自然段,画一画,想一想。
(2)交流,指导朗读。
欣喜若狂
兴奋不已 欢天喜地 兴高采烈
28 272
(3)学生边读第一自然段,边引导:要突出强调哪三个字?哪种树更好看?
容易找到桂花吗?只是满树的叶子好看吗?桂花好看吗?那不好看为什么要写
它?为什么还最喜
欢它?
(借助学生读书过程中的巧妙地提示与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运用比较的手
法,可以更
加突出桂花香气味真是迷人的特点,起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
(4)品读母亲的话---
“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
桂。”
①指名读。把这句改成反问句。
②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③想象说话。出示:
④从这里,你感受到了母亲怎样的情怀?(板:思故乡)带着这种热爱之情
读母亲的话。带着这种怀念之情,再读母亲的话。带着这种思乡之情,还读
母亲的话。
(通过小诗创设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母亲的话的真正含义,这样会对母亲
的话有更具体的感受,从而
领悟母亲说金桂香,实际是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
从而体会到母亲的真情。情到,那感情朗读就自然
达成了。)
29 272
如果我说:“外地的水真甜啊!”母亲会说:
如果我说:“外地的橘子真红啊!”母亲会说:
许多年过去了,作者到了外国,对母亲说“外国的生活真好呀”,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回归整体。
1.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为什么要以“桂花雨”为题呢?
(通过对全文的回顾,引导学生明白
“桂花雨”不仅是作者童年时代最美好的
回忆,更是她对家乡无比思念的一个象征。)
2.课件出示,配乐简介琦君。
作者写这篇散文的时候已经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了,自从1
949年33岁时
离开家乡到了台湾,一直不能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而且再也看不到她的父亲和
母亲,再也看不到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再也看不到那阵阵的桂花雨,再也听不到
父亲念的小诗了……(
生齐诵)此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怀念、思乡,这就
是花香中弥漫着的淡淡的“乡愁”。)
(六)积累拓展。
1.老师配乐朗诵《乡愁》(出示):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30 272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2.交流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出示诗句)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
三首》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
思》
(3)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3.推荐阅读
花是
故乡香,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故乡的一草一木都能勾起人们对往
事、对亲人的思念。因而很多文人
墨客都留下了思乡的名篇如:(出示)林海音
的《城南旧事》、鲁迅的《故乡》、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
》。请同学们在课下
多读一读这些书。到时我们再一起分享阅读心得。
31 272
4.交流《同步拓展阅读》中和本课相关的7篇文章,说说你从知
识上、内
容上、情感上、写作方法上各收获了些什么?
(通过拓展积累,一方面给学生的诗句积累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另一方面
通过
交流,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七)读写训练。
仿照“摇花乐”片段,以“( )乐”为题,写一段自己的童年生活趣事。
(《语文
课程标准》中对四年级的习作要求明确指出,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
奇、有兴趣或印象最深、最感动的内容
。本文中“摇花乐”恰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
很好的范例。学生也可以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
叙述一段自己的童
年生活趣事。这一环节的设计,起到了学以致用,读写结合的目的。)
板书设计:
香
----桂花香
3桂花雨 乐 ----摇花乐
念 ----思故乡
教学反思:
《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琦君用抒情的
笔调,写下对亲人的
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文笔疏淡有致,令人回味。文首开篇明旨,写小时候我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童年的摇花乐,文章后半部分,写母亲爱家乡的桂花。
依据本文特点和学生认知情况,我设计的教学环节有舍有得,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1、品香。
32 272
上课开始,学
生一如既往地按照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尽量识记
更多的内容,标画四到六个关键词。巡视的
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关键词标画得
相当准确,我为孩子们的快速准确地处理信息的能力感到由衷的高兴
,当然也为
我下面的引导去深入领悟课文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谁能用一个字形容桂花
的特
点?”孩子们异口同声:“香。”边读边标画:哪些句段能闻到花香?学生潜心
读书,一口气找到了五个
句子。然后聚焦“浸”“全年”“全村”品读感悟,感受整个村,
每位村民的身心都被香气包裹的浓厚氛
围。
2、知乐。
桂子花开,十里飘香。浓浓香气中还洋溢着老乡们的欢乐呢!为了感受这份
快乐,我设计好了读书题卡,即以列表的形式找到文中写了哪些人乐,乐的方式。
其中醉了的人
是谁呢?此时孩子们自读自悟,把阅读收获一一呈现到题卡中。接
着在班内展示,喜欢谁乐的方式就展示
谁?此时的课堂完全沉浸在了快乐的读书
交流中。当然交流最多的还是我的乐,有的孩子边吟诵边做动作
,将整个课堂推
向高潮。爸爸的吟诗也让同学愿意模仿,那真是有模有样,掌声此起彼伏。
3、懂情
这么香,那么乐,妈妈怎么却这样说呢:“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
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是怎么了?高涨的热情犹如被泼了一盆冷水,学生的
思维再次走向深入。联系
上文,让学生找出母亲与家乡桂花的小故事,说一说,
再读一读文字,有几个同学悄然举起了手:在母亲
心里,有一种浓浓的思乡情!
是呀,一语点醒梦中人,所有孩子把目光聚焦于他,并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二、教学优点
抓住重点句段读中悟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由闻香到享乐再到懂情,情感一步步升华。表格式阅读更是一大亮点,在对比中更感
受到我的“摇花乐”
。
三、不足之处
33 272
优秀的
孩子能一步一步围绕问题展开阅读,但是中下等的学生在感悟慢或不
到位时没有预设更好的办法让他们提
升是一下大遗憾!
四、整改措施
月是故乡圆,人是故乡亲,花是故乡香。我会补充作者《烟愁》的后记中的
一段话: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或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
我的关爱,我也珍惜他们对我
的一份情,像花草树木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
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
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
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引导孩子感悟母亲对作
者的影响。还会放慢读书的节奏,让所有学生的思维
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4、珍珠鸟
设计说明:
《珍珠鸟》是冯骥才的一篇著名的散文。文章的主人公是一
只小小的怕人的
珍珠鸟。文章以细腻动人的笔触描绘了人与鸟之间因信赖而形成的美好境界。文
章以珍珠鸟从怕人到一点点与我熟悉,到胆子渐渐变大,到一点点亲近我,再到
完全信赖我为感情线索,
叙述和描写了我与珍珠鸟的情感交流过程。全文以珍珠
鸟的步步试探与我爱的回应为主线,随着时间的推
移,展开我与鸟的情感交流,
最后水到渠成地生发出文章的主题: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作为略读课文,
我主
要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感受到爱与信任营造的美好境界,从而获得美的享
受和爱的熏
陶。进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见解。并外化为具体的爱心与诚信行
动。鸣奏一曲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颂
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4 272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
舒适的生活环境,
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描写珍珠鸟
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4、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
信赖。
教学重点:
知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
精心呵护它们,才使得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给“我”带来情意,从而体会到人
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
靠彼此的信赖。
教学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3、学习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
4、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
关爱。
教学过程:
35 272
(一)读题目,师生共同介绍作者。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并强调一些
字词的读音,如:垂蔓、葱茏、啄着、撞得、嚓嚓、
较远、扒开、趴在、颤动、好熟、呷呷嘴
2、学习“巢”的笔画,订正“框”的笔顺。
3、结合课文相关语句,理解词语意思:决不、神气十足、再三、信赖
4、检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将订正过的字词在句子中朗读准确。
2、默读课文,想想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
(四)师生共同介
绍珍珠鸟,了解到它是一种怕人的鸟,阅读课文中描写珍
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练习朗读。
(五)品读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
爱。
(六)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摘抄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
精心地呵护
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
36
272
信赖。
教学重点:
知
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
境,精细呵护它们,才使得它们与
“我”越来越亲近,给“我”带来情意,从而体会
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齐读课题。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是怎么描写珍珠鸟外形的?
冯骥
才先生饲养了一家三只珍珠鸟,在小鸟与大作家相伴的日子里,作者曾以他的笔
触流泻下了
一时的感受,还记得是什么吗?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
境界。”初读了课文,你知道是说的
是谁信赖谁呀?(珍珠鸟的雏儿信赖作者冯
骥才)
(二)学习课文:
1、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1至5自然段,大家知道了那一对大
珍珠鸟与作者一点点?(熟悉了)
可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作者的
呢?出示自学提示:认真默读课文第6-16自然段,从哪些
语句看出小珍珠鸟逐
渐信赖了作者?你有什么感受?做简要批注,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默读自学批注,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教师设想:学
生学习的切入点可能会有多种,如:按照文章顺序谈,也可能
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也可能将两处联
系起来谈,这都是允许的,教师要顺
学而导,以学定教。
(1)“探脑袋”:小珍珠鸟的好奇心多强呀!
37 272
(2)“屋里飞”:
小珍珠鸟在屋里的具体表现让我们忍
俊不禁,它都去了哪呀?(笼子四周—
—柜顶上——书架上——灯绳旁——画框上——窗框上)地点变化
了这么多,但
我们为什么没有错乱的感觉,作者是如何巧妙描写的?(用了三个“一会儿”)瞧,
我们低年级学过的表示时间短的词大作家用的多巧妙呀,没画下来的同学快快批
画积累下来。
小珍珠鸟在屋里四处活动,看来,它不仅活动的地点变了,活动的?(方式)
也变了。如果
我就是作者,谁能来扮演小珍珠鸟告诉我原因好吗?师生进行对话。
师:你这只小家伙为什么起先只在笼子四周活动呢?
师:为什么又敢在我的屋里飞来飞去呀?
师:你为什么要落在柜子顶上呀?
师:你为什么那么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还敢啄我尊敬的那些大文豪的名
字呀?
师:你一定觉得撞灯绳,跳上画框很有趣吧?窗子都打开了,你站在窗框上
为什么都不飞出去呢?
自由读,指名读。
(3)“喝茶水”:
它的这一系列举动,确实有了
很大变化。看来大家越来越了解它了,能结合
课文内容补充一下吗?[出示文字片]
它先
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它是一只的小鸟。然后它
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
再偏过脸瞧瞧我的感受,它真是一只的小鸟。
它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它更是一
只的小鸟。
指名回答。你们填写的这些词,不禁让我想到都和文中哪个词形成了鲜明的
对
比?(怕人的鸟)珍珠鸟的性格也变化了?能将你的感受朗读出来吗?
(4)“啄笔尖”:同桌合作朗读这一段。
38 272
(5)“肩头睡”:
作家不是最珍惜自己的创作时间吗?不是最怕自己的创作思路被
打断吗?
(出示资料:冯骥才先生的话:“我的生活秩序是很严的。无论有多么忙,我还
是要保
证每天有写作的时间。”)小鸟在作家创作时睡在他肩头的画面却被作者
称作美好的境界,对比冯骥才先
生的这句话,不矛盾吗?你有什么感受吗?(冯
骥才将呵护小鸟看得比写作更重要)
我们
也和作者深有同感,都不忍心搅了小鸟的甜梦,我们该怎么读这一段
呢?指名读。提示学生应轻声慢读。
(三)回读第1—6自然段:
1、看来,在作者的精心呵护下,小珍珠鸟的活动地点
变化了,我们感受到
小珍珠鸟的活动方式、性格也发生变化了,它越来越亲近“我”,越来越信赖“我”
了。透过小珍珠鸟的变化,你感到仅仅是小珍珠鸟信赖作者吗?
大鸟也信赖我,它们允许自己的孩子飞出笼子,与“我”亲近。
2、文中哪些语句体现出一对大珍
珠鸟也信赖“我”?你不禁想读一读课文的
哪些段落?默读1—6自然段,画一画相关语句。
3、谁来朗读你画到的语句,体现一对大珍珠鸟也信赖“我”。学生朗读所画
语句。
(1
)“它们就像躲进深有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伴又细又亮的叫
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2)“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
却见它们可爱
的鲜红的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3)“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四)关注描写人的语句,体会信赖是彼此创造的:
1、不论是大珍珠鸟,还是小珍珠鸟都对“我
”产生了信赖,但这珍珠鸟一家
为什么会对“我”产生信赖呢?(因为是“我”精细呵护它们的缘故)画
一画描写“我”
39 272
精心呵护珍珠鸟的语
句。学生朗读,体会“我”对鸟的爱。归纳出:不看——不管
——不伤害——不停——不写
2、此时,我们再来体会作者的感受。你感到仅仅是鸟信赖人吗?作者坚信
只要通过自己的精心呵护;自
己对小鸟的尊重;自己的付出的爱,就一定能创造
出美好的境界!
(五)扩展升华课文内容:
1、作者仅仅是想表明生活中只需要人与鸟之间的信赖吗?(不,人与人之
间都需要信赖)
2、是呀,有了信赖使世界多了一抹温馨的色彩,是什么才能使“信赖”永驻
人间呢?通过本课的学习我
们认为是“爱”!因为爱,所以作者对珍珠鸟一家呵护
备至;因为爱,所以作者笔下的小鸟也充满了灵性
。在大千世界里,何处不需要
关爱,何处不需要信赖?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读作者那富有哲理又打动我们的
话
吧!齐读:“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3、你能仿照作者“信赖,____
____________。”的形式写一句有关信赖的句
子吗?学生写后汇报。大家都对信赖有了更深
的感悟,就让我们心中多一份信赖,
充满爱的情感,一齐努力地去追寻作者所期望的那种境界吧!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回忆自己的生活中,亲身经历或读到过哪些人与动物,人与人彼此信赖
的事,写下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大鸟 信赖 探脑袋
珍珠鸟————————————人屋里飞
小鸟 爱喝茶水
啄笔尖
40 272
肩头睡
教学反思:
《珍珠鸟》属于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生动细腻、富有情趣的语言写出了珍
珠鸟由“怕”人到“
信赖”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一、教学效果
本课教
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
者对鸟的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
鸟在“我”的呵护下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
过程。针对课堂容量及教学流程达到的效果现总结如
下:
1、相识。
初读课文,在扫清阅读障碍之后抛出一个问题:文章写了几只鸟?珍珠鸟长
啥样?学生快速浏览,标画出相关语句。接着让学生交流,初步认识珍珠鸟,感
受作者选材时布
局谋篇的功力,以及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紧接着指导学生抓住
关键词读出此时的感受,为下一步的悟情
埋下伏笔。
2、寻境。
可是,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我们之间相处得如何呢?找到最
能表现
这种意境的句子。学生再次走进文本,从文章中去寻找答案。“信赖,往往创造
出美好的
境界。”一下子映入学生眼帘,多么美好的画面,多么令人感动的瞬间!
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品读欣赏感
人的一幕!此时顺势激起学生的生活积累:你生
活中有过哪些美好感人的画面?通过分享,让孩子们感受
生活的美好!
3、悟情。
美好需要保护,需要守望,需要宽容,需要奉献,需要信任……那
我是如何
让珍珠鸟信任的呢?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边读边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受,字里
行间流
露出孩子们的阅读感悟。我所做的一切一步步得到了珍珠鸟的信任,小鸟
居然来到我的房间,和我嬉戏,
玩耍,最后竟然像个孩童般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且睡得那样熟!
41 272
4、懂法。
为了学生能迁移运用,聚焦文章第五自然段
,抓住描写顺序的词语去感受作
者言之有序、言之有物的写法。(先是……然后……再……)然后让学生
仿照练
习写话,描写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要做到言之有序。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为了
更好地表
达,这样便更好地将新课标落到了实处。
二、成功之处
学生徜徉在语言文字里,真正感受到
了语言的魅力,也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
的功力。抓住课后题引导迁移运用,让语文的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一种能力。
三、不足之处
学生的背诵没有落实好;品词析句的能力有点走过场,没能做到最好的预设。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来教这篇课文,我会做更全一点的预设,会设计如何引导学生背诵积
累的环节,或自由背
诵,或以填空的形式背诵;会增加一个拓展的环节:搜集与
信赖相关的名言、人物或事件,引导学生去做
一个讲信用的人,能创造和谐幸福
画面的人!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
活动目的:
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设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活动目标:
1、让
学生通过游戏和故事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了解在学习上、生活中
应该遵守哪些方面的纪律;培养学生
从小养成守纪律的好习惯。
2、善于发现一日活动中不守规则的现象,联系生活实际大胆表达自己的感
受及想法。
3、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观点,养成尊重他人发言的好习惯,积极参与制定
班级公约。
42 272
4、通过活动,拓宽学生对守纪的认
识,并养成自觉遵守的习惯,促进学生
全面、健康地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活动准备:
1、选好一名主持人
2、小组排练小品、哑剧,准备故事
3、集体学唱歌曲:《真心英雄》
4、黑板布置,书写“纪律伴我成长”等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是我们温暖的家,
生活在这个大家庭
中真快乐,我们都是集体中的一员,集体的目标靠我们共同来完成,集体的荣誉
靠我们大家来维护。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个班级公约吧。
二、审题
学生自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三、组织活动,讨论发言
1、全班齐唱歌曲:《真心英雄》。
2、学生演小品《早读课风波》。
语文早读课老师没来之前,学生有讨论昨晚电视剧的、有睡
觉的、有抄作业
的,教室内一片喧哗声,课代表在不停地喊“安静、安静”;有人在班门口望风,
一声“嘘”声,大家迅速各回各位、拿起课本装模作样。
3、学生自由发言:自己在早读课方面做得如何?
4、生演哑剧:《课堂内外》
上课铃声
响起,同学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可还有三人不在,一会气喘吁吁
地跑进教室,编造迟到理由;下课后老
师进行批评教育、不停点头;放学后不及
时回家,在校门口买零食、玩耍。
43 272
5、小组讨论:找找班级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在集体生活中,我们应该共同
遵守哪些规则? <
br>6、教师相机点拨,讲邱少云烈火烧身的故事、大雁严守纪律的故事,增强
学生守纪律的自觉性。
四、制定班级公约
1、针对班级建设的目标,每位同学在纸条上写出两三条自己认为比较重要
的公约内容,再分别讨论,去除不合理的、重复的部分,形成小组意见。公约内
容要具体,便于
落实。
2.要求各小组形成共识,最后各自总结成公约内容,汇报讨论结果,全班表
决。
五、齐读班级公约
1、准时到校,佩带红领巾,衣着整洁,整理好课桌,主动与同学老师问好。
2、学好各门功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学会管好自己 。
3、铃声一响即安静,专心听讲勤思考;课间午休不追逐、不打闹,不大声
喧哗,不影响他人。
4、出操集队快静齐,动作规范做好操;每天眼操做两次,持之以恒视力保。
5、学校是我家,公物爱护靠大家。勤俭节约爱公物,遵循公德要重要。
6、爱惜粮食,节约水电,勤练体魄,积极劳动。
7、同学之间勤勉励,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8、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学会自理。
六、总结
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
,需要全体同学共同的努力。希望我们班的每一位学
生都能自律自强,做最出色的自己,做自觉遵守班级
公约的榜样。
七、作业
44 272
每人把班级公约写下来,可以用硬笔书写,也可以用毛笔书写,然后挑选书
写优秀的作品张贴在教室里,
督促同学共同遵守。
教学反思:
在班会课中,有一些同学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想法。
大部分同学能清
楚地表达自己观点,养成尊重他人发言的好习惯,积极参与制定班级公约。但
有
一些同学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想法。
班级管理、班集体建设及促进学生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班
级公约本身需要
根据班级实际动态调整,需要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持续互动和努力。
这对班主任的民主意识、沟通能力、需求识别能力、管理能力等都是一种挑战。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双向互
动性是口语交际的一个重要
特征。本次口语交际课以“制定班级公约”这个学生极
感兴趣、又贴近学生生活的“热点”话题为素材,
整堂课自然流畅,学生情绪高涨,
精彩纷呈。在教学设计时,力求充分体现“互动”这一特点,在真实有
效的互动中
激活思维,让学生获得平等交际的权利,培养合作精神;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中,
建立平等交流的交际平台。
本节课在教学时,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和研究点,我注意调动
学生的学
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小组交流,组际汇报和相互补充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
与到交
际中。
本课学习要求:“班级要制定一份班级公约,你认为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
要
求全体同学共同遵守某一规则?这些条规则是否容易达成?是否有利于班级
凝聚力的形成?是否有利于良
好班级形象的树立?是否有利于全体同学的健康
成长?”这次口语交际,既要使学生学会把自己的建议准
确、明晰地表达出来,
又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独特的活动方案,还要在讨论中让学生明白班级公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等。
45 272
教学时,我先指导学生读懂题目,自己先思考就哪方面提建议。接着
,引导
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上几个问题,要求组长组织好,让每个同学都发言、交流,使
学生的口
语交际落到实处。学生对春游的建议很有兴趣,在交流中学生将自己的
游历经历说了出来,并且讲了出去
春游的原因。但是,由于提前先让一个小组示
范一下,很多小组在讨论时,一个小组成员发言,其余成员
没有做到认真倾听,
甚至是随意打断别人讲话,没有养成文明合作的习惯。最后,我组织学生集体讨论,以小组形式向全班汇报,由组长或小组代表发言,其余成员可作补充或修改。
由于汇报前我没有
强调要求学生语言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语速适当,所
以站起来汇报的学生声音不够响亮,条理不
够清楚。而刚才小组讨论中不认真倾
听,甚至随意打断别人讲话的现象又出现了,课堂秩序有些混乱,虽
然我及时进
行了调控,但是这次口语交际的目的没有完全达成。
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
际能力,必须创造条件使学生由单向个体转化为不同的
多向组合,并在双向的有效互动中进行动态的口语
交际训练。本次口语交际教学
的互动方式很多: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互动。同学们都积极地参与其
中,
畅所欲言。
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关注全体同学还做得不够好:只
注重了
放手让学生交流,而老师对学生的引导提升不够:评价学生的方式太单一,激励
学生的思
维不够好。
今后,我要在这方面对学生明确要求,加强训练,使学生能在口语交际中,
真正有所提高,学有所长。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46 272
2.通过句子的对比,找出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
法上有何相似之处,掌握对比
的修辞手法;了解什么是“一词多义”,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词语的意思并造
出符合
词义的句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把握七言绝
句的朗读节奏;了解诗人李白;理解并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体会老
朋
友分别之际难舍难分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了解什么是“一词多义”,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词语的意思并造出符合词义的
句子;
3.理解并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体会老朋友分别之际难舍难分的
情感。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一词多义”的词语;
2.学生查找相关诗人李白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
4篇课文,今天,我们将学
习语文园地一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一)
2. 请同学们先回
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都是在写什么的?(写事物)仅
仅是写事物吗?是有没有其他内涵?(蕴含
作者浓浓的感情,引发作者深深的
思考)
47 272
(2) 交流平台
1. 既然同学们已经发现了我们本单元的课文
都是写事物,并且通过对事物的描
写,或蕴含作者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作者深深的思考,那么现在,请同
学们齐读
一下【交流平台】中第2.3位同学说的话,并回顾《白鹭》和《珍珠鸟》两篇课
文,
想一想,这两篇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把你的发现与周围的
同学交流一下。
3.交流完毕,请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白鹭》一课通过描写白鹭的外形特点
及生活习性,表达了作者对白鹭平凡之
美的赞美和对白鹭的喜爱之情;《珍珠鸟》通过描写珍珠鸟由怕人
到亲人的经过,
表达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及抒发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
(3)
深入探究
1.思考: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总会用到类似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手法,比
如
:妈妈包的饺子,饺子里蕴含着母亲对孩子的爱。还有没有同学能够举出其他
的例子呢?(梅花——不畏
寒冷,喜欢在冬天开放,常比喻那些品格高尚的人;蜡
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2.学习
完【交流平台】这一板块的内容,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修辞手法。请同
学们看【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
,齐读句子并说说它们的相同之处。
①句子有什么相似之处?(用某种事物与其他事物作比较)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直接地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
③这种通过比较来描写事物的方法,在修辞手法中叫做什么?(板书:对比)
④请用对比的修辞手法造一个句子。
(4) 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回顾了本单元
的课文内容,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具体事物
抒发感情的方法,还掌握了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对比),在以
后的写作中,同学
们可以大胆运用这些方法技巧,来给我们的文章增加亮点。
48
272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妈妈包的饺子、梅花、蜡烛等)
修辞手法
对比(更直接地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和一种修辞手法
叫做(对比),那么这节课
,我们来学习另一个新的知识点。请同学们到课文
p14【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
1.
比较例题中的加点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
(这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时意思是不同的。)
2. ①读第1、2句,说说这两个“开辟”的意思有何不同?
(第一个开辟是开创的意思,第二个开辟是开发的意思)
②读第3、4句,说说这两个“姿态”的意思有何不同?
(第一个姿态是指物体呈现的样子,第二个姿态是风格、气度的意思)
3.
像这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的词,我们叫做“一词多义”(板书:一词多义)
二、结合理解,深入运用
1.
下面我们用课文中的温和来造两个句子,注意结合不同的词义。学生完成练
习,自由发言分享。
2. 那么在我们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还有没有遇到过类似“一词多义”的词语呢?思
考一下,
请同学们回答交流。
(眉目:这个女孩眉目清秀。 这件事情总算有了眉目。)
(意识:我意识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他的意识渐渐模糊,最后晕了过去。)
(算账、舒展、究竟等)
三、循序渐进,日积月累
49 272
1.通过上节课和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语言中蕴含的内涵真是博大精深,
而在
文学中,有一种文学体裁,正是语言高度凝练的体现,这种文学体裁,就叫做—
—诗。现在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日积月累的这首古诗吧。(板书诗题)请同学
们一起齐读这首古诗。
2.(板书作者)请同学们分享所搜集的关于诗人李白的相关资料;
3.初步了解什么是七言
绝句,一般情况下七言绝句的朗读节奏是什么样的;(指
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
4.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诗题:
①通过诗题,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
)因此,这首诗是
一首——送别诗。
②理解诗题。黄鹤楼是地点,送是送别,孟浩然是李白的
好友,之是动词,意思
是去、到,广陵即扬州。诗题仅有10个字,就把地点、人物、事件全部表达出<
br>来,可见古诗语言的高度精炼。(再次齐读诗题)
5.读中有感,从读中悟:
①齐读一、二句,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了什么?
(作者和孟浩然是老朋友)从何得知?(故
人)不错,还有呢?(孟浩然在三月
要去扬州,所以在黄鹤楼与作者告别)
讨论:三月前面的
“烟花”一词,是什么意思?(引导理解:三月是什么季节?这
个季节的花有什么特点?)
那
么,这两句诗就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意思是说?(老朋友
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
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从内容上看,这是描写(板
书:送别时)的情景。
②齐读三、四句,
这两句中写了哪些景物?(孤帆、远影、碧空、长江),从这
些景物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诗人看着朋
友远去,心里空荡荡的)不错,还有
50 272
没有同学有更深一层的发现?(朋友乘船离开后,诗人还在那里望着,直到朋友
的船消失在天际,诗人还
没有离开)
思考:从这一细节我们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师引导理解:诗人与老
朋
友的深情厚谊;诗人与老朋友分别时的依依不舍;诗人送别朋友后内心的孤
独……)
结合我们
的理解,这两句诗应该怎么解释?(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
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从内容上看,这是描写(板书:送别后)
的情景。
③再次齐读全诗。通过朗读和理解,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呢?与周围的同学交
流一下。 ④学生汇报交流成果。(作者因老朋友孟浩然的离去而依依不舍,表达了作者的
依依惜别之情及深深
的眷恋,同时也体现出两人深厚的友情。)
⑤试着背诵全诗。
四、小结
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语言艺术更是博大精深,一个词就有多文的过程中,同
学们应注意体会和充分运用语言种不同
的意义,短短几句诗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
老友分别之际难舍难分的画面,所以,在以后学习语技巧。
五、布置作业
1. 自己搜集两个“一词多义”的词语,并根据不同的语境造句;
2. 熟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背诵,体会作者与友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3.
你是否也有感情深厚的朋友呢?请写一段话,表达你们之间的深情厚谊吧。
板书设计
黄鹤楼
送别时 烟花三月
下扬州 感情深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
难舍难分
送别后 唯见长江
51
272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共设了三个
板块。“交流平台”以课文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
语句为样例,引导学生仔细体会写作的手法。“词句
段运用”①引导学生积累并运
用几个具体描写事物的片段,教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如何把事物描写的具体
生动
的方法。②通过比较几组含有加点词语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的不同体会多义
词的意思要
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确定的方法,并尝试着用“温和”造句。注意的是用
在不同的语境中。“日积月累”安
排了一首李白的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
首诗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
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
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
br>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在《语文
园地》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主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
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展开教学。
学生学习“交流平台”时,我首先让学生读,这些问题涉及到
的语句都是课文
中含义深刻,能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句段,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然后引导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同时再说一说这些句子是怎样来表达作者的情感的,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语句的
写作方法。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采用这种形式,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开阔思
路,大胆去说,去练,既能达到训练的目的,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学
教材。
在教学“词句段运用”时:①我引导学生边读语句边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
来感悟这些语句的具体生动
之处,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这三句话在写作方法上的相
似之处。②引导学生边读句子边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
的意思,然后感悟多义词的
具体意思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确定的方法,再鼓励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用“
温
和”造句。同时引导学生摘抄优美的语句、词语。摘抄的时候分类进行,比如,
写景的、写动
物的、写人物的等。积累一些写作素材,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52 272
这次的“日积月累”是一首词,我重点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解决
生字及重
点字的意义,最后背诵古诗。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第一句不
光是为
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
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
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第二句在“三
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
抹得尤为浓郁。第三、四句看
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对朋友的一
片深
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
滚滚东去的
一江春水。
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
象、思维和学习,取得
了较好的效果。本课设计有梯度性,先课本上,再课外和
生活中。如在完成第一题时,老师创设导游的情
景,让学生练习说话;在完成第
二课时,要求学生充分地抓住文本特点,通过朗读讨论的形式,来理解文
本的意
思,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能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作者的心情,并且能读出自
己的理解
和感受,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
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
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会
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
精神和创新意识。
第二单元教学初探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这个主题编排的。主要由《搭
石》《将相和》《什么比猎
豹的速度更快》三篇课文组成。目的有两个。一是指
导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二是培养学生学习
本单元用事件突出人物特点
的写作方法。
2.本单元重点:
53 272
(1)通过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的特点。本单元的三篇文章都是通过
具体事件
突出人物特点的。用事件来体现人物特点,能使人物特点更鲜明。如《将相和》
一文中
,通过“渑池之会”“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三件事,体现出蔺相如机智勇敢,
不畏强暴,识大体、顾
大局的特点。《搭石》则通过搭石,赞美了朴素的民风。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则通过作比较、列数
字等说明方法介绍了比猎豹速度
更快的事物,突出了这些事物“快”的特点。
(2)学习提高
阅读速度的方法。要提高阅读速度,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
一个字地读,更不要回读;带着问
题读,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对于不懂的词语先不管它,一口
气读下去;
边读边想,捕捉有用的信息;不断练习。这样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才能提高效率。
5、搭石
设计说明:
《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
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捧读课文,一
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
摆放在小溪
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
一
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
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
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
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
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
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
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
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
现出的精神。
54 272
学习本课让
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
美;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
感受美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 个生字,会写11
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呈现乡村图。
师:我的家乡在一个小山村,那儿流
水潺潺,炊烟袅袅;那儿的人们善良淳
朴,互敬互爱。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小溪中的那一排搭石,静静地躺
在溪水中,为
我们带来了多少方便,多少欢乐。
瞧!这放在小溪里用来帮助人们踩踏过河的
石块就是搭石。板书课题,读题。
板书:搭石
二、初步感知
1.师:这些小小的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
景。让我们一起走进它,
睁大双眼去发现美,欣赏美。
55 272
2.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范读动画:
师:细细地听读课文。要求:一边听一边体会,你感到课文中都流淌着怎
样的美呢?
3.师:说说你仿佛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提示:精心摆放搭石 老人调整石块
一行人走搭石
同时过溪,招手礼让 偶遇老人,背负过溪
三、识词学字
1.学习词语:
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脱鞋绾裤
平整方正 协调有序 清波漾
漾
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懒惰 谴责 平稳
俗语 平衡 伏
下
2.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生字动画,教学生字。
四、作业
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考察生字
2.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搭石》这篇课文,什么是搭石呢?
板书句子:秋天、乡亲们,根据水的深浅…让人们从上面踏过。
请两位同学上来,一个解说搭石是什么,另一个动手来搭一下石,把纸石
块搭到黑板上。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搭石的简图。
3.师过渡:石头搭得平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风
景渗透着无
限的美感。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搭石。
56
272
二、例段指导
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仔细听,在书上圈画你认为最能体现美的
词句。
2.说说你从课文中感受到怎样的美,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重点体会“平整方
正”、“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中体现出来的乡亲们心中有他
人的美德。随机在石头上板书:善良。
3.指导朗读。
设计说明:例段的指导意在向学生渗透学习方法,为后面的自主学习打下
基础。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自主学习2.3.4自然段
师:美丽的画面还有很多,你们想不想来欣赏欣赏?
1.学生从2.3.4自然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以学习小组或个人为单位欣赏,
体会其中流淌着的美。
2.推荐几种学习方式,自己有更好的方式也可以。
板书:
学习小帮手
我想读一读课文中的美文。
我想说一说自己的感悟。
我想画一画文中的美景。
我想演一演文中的情景。
我想邀请同学(老师)一起……
我想……
设计说明:推荐学习方式,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
性,并提供了创新的契机。
57 272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其中,从中发现有创意的学习方式。
4.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评议。
例:一生读(课文片段):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
样急着赶路,只要
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
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
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来的时候,可能更不好走了。
师:你的意思是,他这样做,既帮助了自己,又给了别人方便,对吗?
师:老师想起一个故事,以前可能跟大家讲过:《盲人点灯》。
师:从前,有一个盲人,黑夜里走
路,总要提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
奇,就问他:“你眼睛看不见,为什么还要点上灯呢?这不是白
费灯油吗 ?”同
学们猜,他为什么要点上灯?
师:真是这样!他给别人照亮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
的情况: 学习好的同学给学
习有困难的同学讲解习题,帮助了同学的同时,自
己也锻炼了思维,发展了语言;同桌互相批改生字词,
你批、改、再批的过程中,
已经悄悄地复习巩固了字词。就让我们多学学搭石的人,学学提灯笼的盲人吧
。
设计说明:评议这一环节,意在使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师与生、
生与生的讨
论交流,互相启发、补充,加深理解与感受。并结合评议将对语言文
字的学习与感悟落在实处,实现与文
本的对话。
5.在交流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体会到的美。
设计说明:个人感受不同,不强求统一的答案。
随机板书:勤劳、和谐、谦让、尊老。
6.随机指导各种形式的朗读,以求达到品品读读、以读促悟的效果。
设计说明:读
书是师生对话,尤其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学
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组织多种
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
58 272
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
的。
四、学习中心段
最后一段
1.思考: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齐读最后一段。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搭石和乡亲们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体会
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
“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设计说明:文章最后一句话含义深刻,不易理解。在学生对文中所流露出的
人性美有了感悟
之后,再让学生来理解句子,句子含义就自然出来了。
五、走向生活——发现美
1.是啊!美无处不在,有看得见的美,看不见的美,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
小事物都有美。你现在对美
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
2.艺术家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作
者就
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的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
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中寻找美。
随机板书:友善美、团结美、奉献美、无私美、敬业美……
六、总结全文——传承美
1.师:老师送大家几句话。
板书:有德则乐 乐则能久
不朽之名誉 独存于德
言行在于美 不在于多
学生朗读这三句话,老师解释句子意思。要求学生记背。
59 272
2.播放《爱的奉献》歌曲,结束。
设计说明:“美
”作为全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学生们感受人与人之间
纯真的感情,体会到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
义,人生才更幸福。
七、板书设计:
5搭石
助人为乐美
协调有序美 默默无闻
互相谦让美 无私奉献
尊老爱幼美
教学反思:
《搭石》是一篇乡土气息浓重的文章,它通过淳厚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
乡下人们秋凉摆搭石、路人
修搭石、人们和谐有序走搭石、相互忍让过搭石的一
幕幕画面,表现了人们纯朴、勤奋、老幼相敬的难得
品格和同心专心为他人着想
的优美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人、故乡事无穷而深刻的缅怀之情。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训练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流程,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
养,现总结如下:
1、设疑:投石问路。
上课伊始,我引导孩子们围绕“路”展开交流:你见过哪些路,行走在
上面会
是什么感觉呢?此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累,有的谈现代高速公路,有的谈高
铁,有的
谈上山小路,有的谈田间村路……看着激情澎湃的同学们,我随即在黑
板上版画了一条羊肠小路,接着版
画村庄和田间,话锋一转:如果连下几场大雨,
雨水积存若刚没过脚踝,人们会怎样做呢?让学生敞开心
扉,大胆想象,并说出
能否实现的理由。这样一做年代感一下子没有了距离,为孩子们感受当时的生活<
br>埋下了伏笔。
60 272
2、引读:感受乡情。
首先聚焦人们走搭石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人们摇摇晃晃走在搭石上的
高兴
心情,并读出哒哒哒的音律美!尽管有点险,但是人们却奏响了一曲幸福的民间
舞曲。其次
,让学生潜心读书,思考并标画相关语句:搭石路上曾发生过怎样的
故事呢?学生边读边标画并写下感受
,老人修复搭石的场景,年轻人背老人过搭
石的场景都深深地印在了孩子们的心中,互帮互助的淳朴民风
熏陶与感染着他们
幼小的心灵,相信将来的他们也一定会以此为榜样,创造和谐美好的幸福画面!
3、拓展:情感升华。
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交流和表达,让我们拿起笔模仿作者的写法写一
写身
边让你感动的瞬间。此环节,让学生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学着去观察,去感动,
去享受生活
的美好。交流发现,孩子们生活中感动的人和场景真不少,有的短短
十几分钟能写下300字的短文,我
由衷地为孩子们点赞!
二、成功之处
此文教完感觉挺幸福的,因为像是回到了童年,过了一
把瘾!虽然年代离孩
子较远,但是我的版画一目了然,我设计的问题不拖泥带水直接让孩子们聚焦细节描写,所以课上孩子们思维活跃,写话时灵动的笔触留下了许多感人的瞬间。
三、不足之处
学生的有声朗读处理匆忙,没能指导抑扬顿挫的读书,有失语文学科特点。
四、改进措施 <
br>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再挑选几个细节描写的句子,在引导体会的基
础上指导抓住关键词语
读出轻重缓急;或者呈现一些道具,模拟搭石的场景,让
孩子们现场走一走,感受一下搭石路。
6、将相和
设计说明:
61 272
根据司马迁的《史记》中著名篇章改编的《将相和》,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
br>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等三个小故事的记述,赞扬
了蔺相如勇敢机
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
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该过的精神。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
局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学习重难点
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走进古典名著,了解名著内容
1.
导入: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唐僧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
的故事……它们都出自我国的古
典名著。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中国古代的“四大
名著”是什么?(《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
西游记》)
我国的文学、历史名著浩如烟海,除了“四大名著”,你还知道哪些名著?(《三
言二拍》《资治通鉴》等)名著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在
我国汉代出现了一位伟大
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叫司马迁,他出了一部伟大的
作品《史记》,请同学们翻开教材,读一读“资料
袋”。(生读)
2.破题、解题。题目中“将”指谁?“相”又是指谁?“和”的意思呢?
二、走进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中心
62 272
1.听课文配音朗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故事?指名说后再让学
生上台板书。(完
璧归赵 渑池相会 负荆请罪)
2.学生自读课文,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当场交流解决。
3.指名接力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讲“完璧
归赵”?哪些自然段讲“渑
池之会”?哪些自然段讲“负荆请罪”?
读后反馈、明确:第1~
10自然段讲“完璧归赵”;第11~14自然段讲“渑池之
会”;第15~18自然段讲“负荆请罪”
。)
4.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
(1)指名读课文第1~10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再提出几个感兴趣或
不理解的问题。
(2)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再指名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解
决。
(3)以下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及,可以由教师提问,重点讨论:
①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导秦国去。……”
蔺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
一会儿”?(一是因为这是一个事关国家是不是受
辱和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必须思考成熟,二是因为这
是一个难题,不能不假思
索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要思考。但蔺相如“想”了“一会儿”就有
了解
决问题的办法,表现出蔺相如的才智的确有超过一般人。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蔺
相如自己带
着和氏璧到强大的秦国去,表现出蔺相如胆识过人和为了国家的利益
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勇于牺牲的精神
。)
②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
要是强逼我
,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理直气壮”的理解。
63 272
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因
为蔺相如已经把璧献给了秦王,秦王自食
其言,不给城,秦国理屈,赵国就占了理,所以他能理直气壮地
说。)
◇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蔺相如又利用秦
王喜欢
璧的心理,用要撞碎和氏璧来威胁秦王,目的是把璧要回来,送回赵国,
不是真的要“撞”。但如果秦王
硬逼他,他也会真撞的,他决不会让和氏璧落到秦
王手里。)
◇读这句话,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来。
③到了举行典礼那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
蔺相如为什么能大大方
方?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时候蔺相如的心理
状态?(踏实、坦然、轻松、放心、沉着、轻松、无惧
无畏)
④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从“只得”“客客气气”中你读懂了什么?
(秦王的“客客气气”与蔺相如的“大大方方”形
成对比,说明不可一世的秦王终
于在蔺相如的面前败下阵来,而蔺相如则取得第一个回合的胜利。“只得
”说明秦
王的“客客气气”,是无可奈何,没有别的办法,不是甘心失败。)
(4)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完成练笔:
蔺相如是一个_
_________________的人(胆识过人、机智勇敢、随机应变、
勇于牺牲、英勇无畏、足
智多谋……)
⑤朗读课文第1~10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继续走进课文,理解内容
64
272
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完璧归赵”的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内
容。
1.学习“渑池之会”的故事。
(1)生默读课文第11至14自然段。提出几个感兴趣的或
不理解的问题进行
交流。如蔺相如为何拼命地坚持要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为何不敢拿赵王怎么
样?
(2)提问:
①在课文的这个部分中,你对哪些词句感受最深刻?
②这场斗
争,赵国和秦国是打个平手,还是赵国占了上风?(赵国赢占了上
风。因为秦国是强国,赵国是弱国,秦
王和赵王一样为对方演奏乐器,秦王吃亏
了。再说,赵王是秦王叫他鼓瑟的,而秦王是被蔺相如逼着击缶
的,秦王和蔺相
如身份不一样,要求对方的方法也不一样,所以说是赵国占了上风。)
③你能用一些词语和句子来形容秦王的失败吗?(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自取其辱……)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负荆请罪”的故事。
(1)指名读课文第15至18自然段。
(2)说廉颇负荆请罪,同学们认为廉颇有罪吗?(
答案可以是──廉颇只能
说犯错,不能说有罪。廉颇认为自己有罪,这说明廉颇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以可
以是──如果廉颇不及时改正错误,就要成为国家的罪人。
(3)廉颇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
颇是是个怎样的人?(知错就改的人,最
终还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
(4)通过这个故事,你对蔺相如又有哪些认识?(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
大局,胸怀宽广)
(5)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65 272
二、回归全文,总结提高
1.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成语的含义。
2.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前面两个故事,写廉颇与蔺相如的“和”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保证了国家的
安全。后面一个故事,廉颇与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由“不和”到“和”。全文围绕“和”字来写。
3.说说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三、布置作业
1.抄写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有条件的同学课外阅读司马迁和其他历史人物的故事。
板书设计:
6、将相和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
廉
颇:威震朝野,知错就改,以国家利益为重
教学反思:
《将相和》这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
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而成
的一篇历史故事。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
线索,记叙了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三个小故事相对独立且又互相联系,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从故事中我们可知,两个人物
既有个性,又有共性
。个性品质: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临危不惧、顾全大局等,
廉颇的知错就改等;共性品质:他们都以国家
利益为重,都能顾全大局。个性的
品质学生容易把握,共性品质学生把握还是有一定难度。
一、教学效果
66 272
本节课围绕训练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流程,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
养,现总结如下:
1、揭题设疑。
明代人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本文时我直接板书课题
后设疑:看到课题,你会有怎样的疑问呢?学生的思考立刻活跃起来:将是谁?
相是谁?为什么
不和?为什么又和好了呢?他们的故事会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呢?一个个问题直指主旨。学生在一声声的质
疑中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阅读兴
趣也进一步被激发。接下来,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比一比看谁找得快
,找得准。
在班内交流之后,我相机板书,并引导学生将两个历史名人的名字牢牢记在心间。
2、列小标题,感受故事内涵。
本文用了三个典型事例来展示人物的品质,请同学们再次走进
文本,抓住关
键的事物或地点或故事情节用列小标题的形式来展示。学生在读中标画,取舍,
斟
酌,最后大部分孩子归纳为:完璧归赵(重要的事物)、渑池之会(主要地点)、
负荆请罪(重要事件)
。他们的理由很充分,我为他们的高度概括能力点赞。这
一环节,意在引导孩子们如何把长文读短,那就
是抓住主要人物、地点、事件,
简单条理叙述,这样也便于复述。紧接着让他们再说一说三个故事之间的
关系,
整篇文章的脉络也变得越来越清晰,三个故事呈现的结果也越来越明朗了,人物
的精神品
质也越来越走进学生内心,可谓是一石三鸟!
3、课本剧再现,感悟历史名人的精神品质。
“负荆请罪”正应了中国人以完美结局收场的思想观念,让我们熟读最后一个
故事,分角色演一演。一听
要演课本剧,学生们个个精神抖擞,有的当起了小导
演,有的快速进入角色,有的开始设计场景并安排道
具。表演开始了,小演员们
像模像样,演得惟妙惟肖,不时传来阵阵掌声。在课本剧中,孩子们享受着塑
造
人物形象的快乐,也感受着故事中人物品质带给自己的震撼!相信俩人的顾全大
67
272
局,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廉颇的知错就改一定扎根他们心
中,编者的意图在潜移
默化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二、成功之处
教学本文最大的收
获是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思维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整堂课条理有序,不拖泥带水,一步一个台阶。
通过问、写、演三个环节既了解
了故事的关系,还体悟到人物的品质,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不足之处
学生虽然参与度高,但是前面两个小故事处理太少;学生读书时间也少。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驻足前两个故事:引导学生去感受蔺相如面对秦王时的据理力争、临危不惧、机智果敢的优秀品质,然后和对廉颇的态度对比
阅读,来深化对蔺相
如人物的理解!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设计说明: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
文章节选自美国作家罗伯特•E•威尔斯的《妙想科学
》中的一篇,译者是于姝。
课文从慢到快,利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人、鸵鸟、猎
豹、
游隼、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的速度,让人们在比较中获得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
1.会认“隼、瀚”等5个生字,会写“冠、俯”等10个生字,掌握“猎豹、鸵鸟”
等词语。
2. 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按照事物由慢到快的顺序排列
来安排写作顺序。
3.学习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及这些说明方法各自的作用。
教学重点:
68 272
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
学习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及这些说明方法各自的作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隼、瀚”等5个生字,会写“冠、俯”等10个生字,掌握“猎豹、鸵鸟”
等词语。
2.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按照事物由慢到快的顺序排列来
安排写作顺序。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谜语:
似虎不是虎,
速度快过虎,
身披花点衣,
羚羊填饱肚。
—— 打一南非动物
生猜谜语。
同学们,我们知道,猎豹是动物界非常著名的运动健将,它奔跑
的瞬间
时速可达一百千米每小时。猎豹厉害吧?可是,还有比猎豹更厉害的呢?它们是
谁?让我
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板书: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教师相机指导。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三、速读检测。
69 272
同学们,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能把握文章内容。如果我们能加快阅
读的速度,
那么阅读的效果是不是就会增强呢?下面,我们就进行速读练习。
1.本文共700多字,我的阅读速度为_______分钟。
2.讨论、交流:如何才能加快阅读速度?
3.速读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生读课文,交流。(预设)
生1:我读这篇文章,用了大概5分钟。
在阅读的时候,我先根据题目提出了一个问题,然后带着这个问题读,这样
读得更快一些。
生2:我读这篇文章用了4分钟。
在阅读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词语,我也不纠结,而是直接越过,继续读下
去。
生3:我读这篇文章用了大概6分钟。
我在读课文的时候,用的时间比较多。因为,遇到不理
解的词语,我会稍作
停留,思索一下,这样就拖慢了阅读速度。
生4:我用了大概四分钟多点,不到五分钟。
在阅读的时候,我抓住每段的重点句子,重点读,其他的地方,我会加快速
度。
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那么,速读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生1:速读课文,能尽快把握课文内容。
生2:速读课文,能节省阅读的时间,这样,就能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对课文
的理解上。
生3:在做题的时候,加快阅读速度,能提高效率。
70 272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明白了速读的好处后,要经常练习,这会让我
们受益匪浅。
四、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总结一下,这篇文章介绍了哪些事物的速度?由慢到快完
成下列表格。
名称
人
鸵鸟
猎豹
游隼
声音
速度
二十四千米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并且知道了速读的好处,希望在今后的学
习中,我们运用速读,提高学习
效率。
六、布置作业。
1.熟记本课的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继续阅读课文,看看课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
br>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速读的方式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看一看
这篇文章运用了怎样的
说明方法。(板书:说明方法)
二、精读课文,问题探究。几种常用说明方法的定义)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一说这些说明方法
的作用。
71
272
名称
喷气式飞机
火箭
流星体
光
速度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生速读课文,找说明方法。小组讨论后,交流:
(板书:作比较)
①第二自然段中,人和鸵鸟的速度作比较,说明鸵鸟的速度快。
②第三自然段中,猎豹和鸵鸟的速度作比较,点明猎豹速度快。
(板书:陆地上速度最快的——猎豹)
③第四自然段中,游隼的速度和骑车的速度作比较,点明游隼的速度快。
④第五自然段中,把喷气式飞机和游隼的速度作比较,点明喷气式飞机的速
度快。
(板书:喷气式飞机比游隼速度快)
⑤第五自然段把声音同喷气式飞机的速度作比较,点明喷
气式飞机速度快。
(⑥第六自然段中,把火箭和喷气式飞机的速度相比较,说明火箭的速度快。
⑦第七自然段中,把流星体和火箭的速度作比较,说明流星体的速度快。
(板书:流星体的速度比火箭快)
⑧第八自然段中,把光速和流星体的速度作比较,说明光速最快。
(板书:光是宇宙中速度最快的)
师:同学们,在比较这几种事物速度的过程中,作者采用了怎样的顺序?
生总结,并回答
(板书:由慢到快的顺序)
师:同学们,我们找出了文中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读了这些句子,你发现了
作比较的什么作用?
生1: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与不熟悉的事物相比较,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
比较中显现出来。
72 272
生2:使用作比
较这种说明方法,能更好地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给读者
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说明的效果
师总结: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适用于介绍抽象的或者我们不熟悉的事物,能
突出事物的特点,能增强说明
效果。
本文除了作比较外,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读课文,并总结。
(板书:列数字)
在介绍各种事物的速度的时候,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如,写人的速度时
,
用“二十四千米每小时”;写猎豹的速度时,用“一百千米每小时”等等。
师:你觉得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生1: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物的速度更加具体,更加科学。
生2:数字这么准确、可靠,更有说服力。
师总结: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
明方法,让我们了解了事
物的特点,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可以借鉴。
三、课外拓展。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一下你熟悉的一件事物。
【板书设计】
陆地上速度最快的---猎豹
什么
比猎
喷气式飞机比游隼速度快
豹的
流星体的速度比火箭快
速度
光是宇宙中速度最快的
更快
说明方法:作比较 列数字
教学反思:
本文属于一篇科普性的说明文,主要介
绍了猎豹奔跑起来快极了,它的速度
可以轻松超过世界上跑得最快的运动员。但是还有比猎豹速度更快的
东西。比如,
73 272
由慢到快
的顺序
猎豹跑了1千米的时候,超音速飞机已经飞了20千米,而火箭已经飞了40
0千
米了等等许多速度奇快的东西。有些你知道,有些可能你不知道。发现它们的速
度如此之快
,你一定会大吃一惊的。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训练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流程,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
养,现总结如下:
1、简介猎豹,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课件出示猎豹的相关资料:时速112英里猎豹
以珍贵的皮毛、美丽的斑点
和行动极其敏捷而闻名,是目前世界十大速度最快的动物中最快的陆地动物,
从
起跑到时速112公里仅需几秒钟。然而猎豹的最高时速,通常只能维持在400
到500米
之间。猎豹速度如此之快和长期追捕瞪羚、羚羊这些猎物有关。经过
数万年时间的积累,猎豹不断适应环
境,逐渐成为地球上运动最快的陆地动物。
读了上面的信息你有什么疑问吗?孩子们一语中的:还有比猎
豹速度更快的吗?
相机板书,激发学生赶快捧起书,一睹为快。
2、潜心阅读,迁移运用。
在同学们放声朗读之后抛出一个大问题:文中提到了哪些比猎豹速度快的事
物,具体速度是多少
?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学生边读边标画,边记录,边归纳整
理,很快便找到了相关信息。然后在班内展示
交流,感受阅读成功的喜悦!请同
学们仔细观察表格内的具体内容,发现在介绍速度时都运用了什么说明
方法吗?
进一步引导孩子们学会提升,为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观察后发现:列数字是最
大的特
点。这样的方法读起来感受如何?对,具体,准确,明白。孩子们总结得
非常到位。接着便引导他们联系
用列数字的方法来介绍相关事物的特点,学生有
的描述高度,有的描述重量,还有的描述数量,总之一下
子便掌握了说明方法,
表达得也很准确,具体。
3、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74
272
补充:世界十大速度最快的动物:1.猎豹;2.叉角羚
;3.跳羚;4.鸵鸟;5.
牛羚;6.狮子;7.印度黑羚;8.野兔;9.格雷伊猎犬(灵缇);1
0.非洲野狗。通过
补充资料引导孩子们对科学产生兴趣。
二、成功之处
短短的一
篇科普文,学生通过看补充的相关资料,一下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感;在列表填写环节中自读自悟的能力
得到明显提升。
三、不足之处
整节课学生都很忙碌,没能利用好高年级课前预习的环节,让学生动手动脑,
学着查阅资料。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让课前预习内容更充实,鼓励孩子们通过自查资料来理解文本,为本文学习节省时间,以便再加大课时容量,让学生熟读成诵。
8、冀中的地道战
设计说明:
课文从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作用、地道的样式结构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
介绍和说明, 并对
冀中的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
慧和顽强斗志。这篇文章先介绍冀中地道战出
现的原因和作用;接着介绍地道的
样式及特点。最后给予地道战高度的评价;重点介绍冀中地道的总体结
构、各种
具体的设计样式及其保护自己、打击敌人、防止破坏和传递信息的功用,体现了
地道设
计周密、易守能攻、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
2.学习理清课文条理。
75 272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练习用“如果……就……”“不但……还……”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学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导入 新课文,提示课题。
“冀中”什么意思?
你是怎样理解“地道战”的?
二、新授
(一)导学生字,明确学习目的。
1.出示生字词卡片,读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2.讨论交流。
(1)为什么称“扫荡”?
(2)敌人为什么修封锁沟、封锁墙?
3.总结第一段段意。
生自由发言。
(明确:讲了地道产生的时间、原因及作用),
76 272
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读后讨论。
(1)地道的式样和特点是在第几自然段讲的?
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每层说了什么?
(2)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
“孑口”有什么作用?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何理解?
(3)“想方设法”是什么意思?
冀中人民是怎样对付敌人的进攻的?
(4)人们在地道里怎样进行通讯联系?
“无线电”和“有线电”为什么加引号?
“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教师予以点拨。)
3.总结段意。
学生概括后教师点拨。
(明确:这段主要讲地道战的特点。)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句读第三段。
2.这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讲了什么?第二句讲了什么?
3.这段话主要意思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教师予以点拨。)
(四)自由朗读全文。
(五)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三、练习
77 272
1.朗读课文,抄写生字。
2.练习用“如果……就……”“不但……还……”造句。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
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条理,解冀中地
道战的产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
五、作业
模仿课文的写法,将你家的庭院的结构和特点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 练习概括本文中心思想。
2.了解记叙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练习概括本文中心思想。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的记叙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引入。
交流地道示意图,运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进行小组自学。大家
要发扬小组合
作精神,有疑难要在小组内提出,大家共同解决。
78 272
二、新授
(一)把握主要内容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勾画出不理解的
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借助字典理解。
(1)自己独立完成。
(2)个人解决不了的与同桌交流。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2.重点词:堡垒、扫荡、封锁、孑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敌后游击战
争。
3.重点句: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
战争。
(l)此句通过让学生回忆电影《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理解“堡垒”。
(2)通过调动学生的
生活经验,交流理解“敌后游击战争”。从而使学生明
白,这句话将地道形象地喻为“堡垒”,突出强调
了地道在对敌斗争中所显示的威
力。
(二)概括中心
1.冀中人民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
2.举例说“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3.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表达了什么中心?
(这篇课文通过讲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
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表现了
冀中人民在对敌斗争中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三)了解记叙方法。
1.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将中心表达出来的?
2.讨论。
79 272
3.小结:学习课文有条理地记叙。
(四)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厕”“虚”半包围。
2.默记本课生字,然后写在练习本上。
3.指名读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
4.用“如果……就……”“不但……还……”造句。
(指导结合句式了解词语用法。)
三、练习
1.课文讲了有关地道战的哪些内容?
(学生默读后,把自己的理解在书
上加以批注,以便全班同学交流讨论。在
师生共同探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地道战产生的背景、作用
;地道的式样和
特点;地道战的地位——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2.说地道战是抗日战争史上惊人的奇迹,那么它奇在哪儿?
(围绕“奇迹”这一中心词深入学习地道的式样和特点这一重点内容。)
四、总结
1.课文按怎样的顺序把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讲明白的?
(先讲地道战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有什么作用;再讲地道的式样特点;
然后讲怎样粉碎敌人的火攻、水攻、毒气攻;最后讲地道战在抗日
战争史上留下
了惊人的奇迹。)
课文抓住了事物的几个方面,有条理地记叙了地道战,今后写作时要学习运
用这种方法。
2.谈体会:学了这篇课文,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五、作业
学了《冀中的地道战》一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篇读后感。
80 272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维能力。这种能力是
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产生的。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放手,“抱着的孩子永远不会走”,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
语文教学中,要设计
有挑战性的问题,要营造主动探索的契机,引导学生进行创
新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创造性。
在教学《冀中的地道战》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组讨论,在黑板
上画一画地道的平面图。
经过一番研讨,有的小组在黑板上画出了课本上描写的地道平面图,并做了<
br>解说。台下起了争论,课堂变成了“答记者问”。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于是我把
黑板让给了更多
的学生。奇迹终于出现了!有一个小组设计出了课本上没有写到
的地道结构平面图,设计出了更精彩的利
用地道战斗的方式,同时解说:“为防
敌人火攻,可在地道里设计夹层,里面装满沙子,需要时抽去木板
,沙子洪水般
流出,再大火势都无济于事。”
由此可见,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上穷苍穹
之高远,下至海底之奇观。
因此教师在必要时应精心设计问题,有挑战性的问题才具有吸引力,才能催生
学
生的探究欲望,那正是学生思维爬坡的过程。爬坡看起来是艰难的,但在爬坡的
过程中学生充
满着期待,充满着激情,充满着探险。学生只有经历困惑、挫折、
磨练,才能实现生命的成长。
学生因需要而阅读,因兴趣而阅读,因疑问而阅读。尽管有时学生的认识不
全面,不深刻,甚至是幼稚
的,但那毕竟是学生自己真实的思考,是他们自己真
真切切感悟到的。知识的建构不能由他人替代。作为
教师,要精心呵护每一个具
有个性魅力的解读主体。
学生的思维活动犹如登山的过程,教师要
引领学生进行思维爬坡,使学生一
步步登上山顶,经历高峰体验。提问的价值在于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
活动,那
81 272
些一问就懂、一步到位的问
题没有教学意义。课堂上,要听到学生“思维拔节”的
声音。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阅读话题,努
力缩短学生视野与文本视野之
间的距离,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编者,倾听作者的声音,解读
文本
的内涵。
学生主动探索,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求知欲望的不断提升和思
维习惯的不断养成。
整堂课学生积极参与,认真设计,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习作《“漫画”老师》
教学目标
1. 明确自己想要描写的是哪一位老师,了解这位老师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2. 挑选能够突出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
3. 学会通过细节凸显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挑选能够突出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
2.学会通过细节凸显人物形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几张人物漫画;班上几位老师的照片
教学过程
1、 激趣导入
1.(出示人物漫画)同学们都看过人物漫画吧?(看过)
里面的人物形象有趣吗?(有趣)
你觉得有趣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
82 272
没错,漫画里的人,特点非常突出,配上独特的画风和夸张的情节,让人觉
得可爱又有趣。 <
br>2.如果要给一位老师画漫画,你会选择谁呢?(出示班上几位老师的图片)
(学生自由发言)现
在,让我们用文字把我们可爱的老师“画”出来吧!(板书:
“漫画”老师)
2、 启发思路
1. 各位小画家们,请说说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位老师为他“作画”呢?(学生
自由讨论)
2.汇报讨论成果:
①引导学生先说出要描写哪一位老师;
②这位老师有什么突出特点,比如:外貌、衣着、性格、喜好(此处可作细
节描写);
③归纳完这些细碎的信息之后,引导学生回忆,有没有什么典型事例可以体
现该老师的这些特点,有的
话,选择一两件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件,写下来。(注
意:事件必须要能够突出人物的特点)
3、 习作指导
1.
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位老师,他的突出特点是
什么?(板书:XX老师
突出特点:……)学生先把思路整理出来;
1、
点:
① 外貌:清秀的脸
大大的眼睛 戴着眼镜 高高的鼻子
② ②性格:很温柔,有时候也很严厉,但同学们都很听她的话
③喜好:爱说笑,上课很有趣 喜欢穿淡雅颜色的衣服
2、 (学生回忆)事例:
以语文老师自身为例,给学生讲解如何刻画形象:(学生归纳)特
83 272
表现性格的典型事例:有一次,班上的一位同学在别人的课本上乱涂乱画,<
br>导致那位同学的笔记都看不清了,老师十分生气并严厉批评了这位同学,这位同
学意识到自己的错
误,不仅帮别人补好了笔记,从此以后也学会了爱惜别人的东
西。
表现喜好的典型事例:老师
上课很有趣,因为她很喜欢跟我们开玩笑,我们
的课堂既精彩又活跃。比如有一次一位学生在上课时喷花
露水,搞得整个教室
都是奇怪的味道,老师说了一句歇后语:你这是在公共厕所里跳高——引起公
愤(粪)啊!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细节刻画:语言幽默)
2. 结构安排:选出两个典型的事例来
表现人物特点的同时,还要注意,文
章必须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两个事例刚好安排一个详写,一个
略写。
3. 学生自由习作,师巡视指导。
4、 习作点评
找出两、三篇比较优
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重点在是否讲清楚所写的
是哪位老师,事例是否能体现人物的特点,语言是
否通顺恰当等。
5、 小结
学生通过选择自己熟悉的老师,运用典型的事例来刻画人物形象和特
点,掌握刻画人物的技巧。
6、 延伸
将你的作文与你的同桌交换,看看你们能不能画出对方作文中所刻画的老师
形象,看看你用文字“画”出来的老师,能不能真的画出来。(看出是否刻画到位)
板书设计
外貌
细节描写 穿着
性格 形象突出
“漫画”老师 喜好
一目了然
典型事例 凸显人物形象
84 272
教学反思
1. 学生在写作文之前,必须对想写的老师
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这篇习作
要求学生第一步必须先留心观察所选对象,找出最突出的特点;
2. 学生在选择事例时,必须注意,事例要典型,要能凸显人物的形象特点,
让人一眼便能看
出所写的对象是谁。
3. 教学反思
4. 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
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
一般运用变形、比喻、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
或画面组,
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孩子们都喜欢看漫画,但是用“漫画”来描写自己的老
师
就有点无从下手了。
5. 鉴于此,本课我先从漫画的特点及方法入手给孩子们进行介绍。漫
画常
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
性,也有纯
为娱乐的作品,有较强娱乐性,娱乐性质的作品往往存在搞笑型和人
物创造型。直接或隐晦、含蓄地表达
作者对纷纭世事的理解及态度,是含有讽刺
或幽默的一种浪漫主义的绘画。它同其他绘画的主要区别在于
独特的构思方法和
表现手法。它具有讽刺与幽默的艺术特点以及认识、教育和审美等社会功能。
6. 做好了相关准备后,便是指导学生如何抓住老师的特点配上动人的情节
生动形象
地描写出来。于是,我引导学生先思考自己最喜欢的老师是哪一位,他
(她)具有什么特点。他(她)的
特点可以是外貌特点,也可以是说话、行动的
特点亦或是教学的特点。注意语句通顺,内容要具体,正确
使用标点符号。
7. 作文只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才真切感人。因此,本次习作要通过一两
件具体的事例来表现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的特点,如《将相和》一文是怎能把蔺相
如的英勇无畏、
顾全大局的性格特点和廉颇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介绍给他人又表
达出自己对他们的敬重与赞扬的呢?首先
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85 272
在“漫画”老师的习作时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自己的老师的特点,如:总是爱
穿裙子,说话像连珠
炮;整天笑眯眯,走路一阵风;教学中怪招迭出……
8. 这次习作指导教学给我带来不少的
思考:学生只有细心观察,充分准备,
作文才能出彩。因此,在今后的习作教学上,应引导学生多观察、
多体验、多思
考,激发学生“说真话,道真情”。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懂得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并在实际阅读中做到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
快。
2、能根据语句写出主要意思,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情景表现出来。
3、积累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并在实际阅读中运用。
2、能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情景表现出来。
3、理解并背诵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描写情景的成语;
2.学生查找相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课文,今天,我们将学
习语文园地二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二)
86 272
2、请同学
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每篇课文题目下面都会有
什么阅读提示?(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记下所用的时
间)
二、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阅读第二单元的课文分别用了多长时间?
(学生自由交流,并推选出时间用得少、阅读速度快的同学。)
2、老师表扬阅读速度快的同学,学生交流自己提高阅读速度的心得。
3、刚才同学们提到的
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课本里有四位同学也有自己的
发现,请女生、男生分别读出相应的心得。
4、小结:同学们在阅读时要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遇到不懂的
词语,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
容的情况下可以先不管它,继续一口气往下读,同时
要一边读一边想,圈画出关键词句,才能更好地了解
文章的主要内容。只要同学
们持之以恒地用这种方法进行训练,大家的阅读速度一定能够提高。
三、词句段运用
1、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用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课文中有很多句
子值
得我们细细品味,现在我们就先来看看这个句子。
课件出示: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
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生齐读后思考:这个句子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廉颇对蔺相如不服气。)
2、课本【词句段运用】还有两个句子,同桌先读一读,再互相交流一下句子的
主要意思。
3、检查反馈,全班交流。
(1)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一束光柱
,光的速度是惊人的,
大约是三十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光的速度快到令人惊叹。
)
87 272
(2)一刹那间,男人、女人、
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弯曲着
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场面混乱,所有人都很恐
慌。)
4、在我们这单元的课文中,也有不少这样的语句,请找出来,与周围的同
学交流、
细细品味,说说这些语句的主要意思。
5、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回顾了本单元的课文,懂得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并在
实际阅读中
做到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还学习如何概括句子的主要意思,同
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要注意运用这两
种技巧,就能帮助我们读得快,读得好。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1、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
2、遇到不懂的词
,圈画出关键词句;
3、一边读一边想,圈画出关键词句;
4、不断练习,熟能生巧。
词句段的运用 :概括句子主要意思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和概括句子的主要意
思。这节课,我们来学
习另一个新的内容——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
来。请同学们翻到课文p30【词句段运用】的
第二题。(板书:把成语的意思用
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二、词句段运用
88
272
1、师出示左右为难、奋不顾身这两个成语,学生先说一
说这两个的意思,再读
一读文中相应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
(句子描写的情景都能够表现成语的意思,并且句子都是从第二单元的课文中找
出来的。)
2、师出示成语:喋喋不休、悠然自得,请同学说说这两个成语的意思。生举手
发言。
(喋喋不休:指说话唠唠叨叨,没完没了。)(悠然自得:形容悠闲而舒适。)
3、生齐读这
两个成语的意思,然后在课本中找出能表现这两个成语意思的具体
情景的句子,全班交流。
(喋喋不休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
;
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
(悠然自得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感觉。)
4、拓展练习:
(1)师出示成语:苦口婆心、不可思议,学生从第二单元的课文中找出相关的
描写成语具体情
景的句子。
(2)生说成语,其他同学说一说能描写成语具体情景的句子,互相交流,教师
点拨。
三、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注意读准“重”、“转”的读音。
2、学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是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第一个句子出自【晋】葛洪的《抱
朴子》,意思是:不要整日就只是吃饱喝
足(却不去多思考、多探索),不要因为懒惰少花一点时间,造
成功亏一篑。
89 272
第二个句子出自【晋
】陶渊明《杂诗》,意思是:盛年就是生命力旺盛的人
生时段,不会再有;一日之中难有第二个早晨;应
当及时自勉自励生活和工作,
因为时间和岁月是不随人而改变的。大体意思就是说时间很宝贵,人的一生
中
没有多少像早晨那样珍贵和旺盛的时间,时间不等人也不随人而改变,所以要自
励自勉,珍惜
时间。
第三个句子出自【宋】岳飞的《满江红》,意思是:年轻人要珍惜生命和时
间,要善于
利用每一分钟时间不断完善自己,锻炼自己,取得成功,而不要等到
年老体弱时,才懊悔自己年轻时的少
不更事,虚度光阴,到那时再感到悲观失望
已经是悔之晚矣。
第四个句子出自毛泽东的《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意思是:天下的事情,
从来都是那样急切;日月轮回,光阴紧迫。要等一万年
后才等来胜利,实在是太
久,我们要抓紧时间,力求主动,只争朝夕。
(学生在交流句子意思时,只要大致说对就好。教师相机简介四位名人。)
3、你还积累了哪些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全班交流。
4、结合实际,学生谈谈如何珍惜时间。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用具体的情景描
写来表现成语的意思,同时积累了珍惜时间
的名言警句。同学们要学会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为自己的理
想而努力奋斗。
五、布置作业
1、自选三个成语,并用具体情景的描写表现成语的意思。
2、背诵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积累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左右为难 奋不顾身 喋喋不休 悠然自得
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珍惜时间
好好学习
90 272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共设了三个板块。“交流平台”以怎样阅读课文的方法效果最佳
为例子,
引导学生仔细体会阅读的方法养成,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到“熟能生巧”。
“词句段运用”①引导学生抓住
每个句段的关键词,用简短的句子概括主要意思,
学会并掌握这种概括句子的主要内容的方法。②每一个
成语所表达的意思都可以
用一个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这就是汉语的博大精深之处,也是成语的特点之一
。
“日积月累”安排了四句教育我们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
在《语文园地》这一板块
的教学中,我主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要教学目
的,展开教学。
学生学习“交流平台”时,我首先让学生读,这些问题涉及到的是怎样读书效
果更好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实际做法,
同时再说一说自
己读了这些语句之后有什么心得体会与想法,以后自己该怎样去
读书。
在以后的教学
中,我要多采用这种形式,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开阔思
路,大胆去说,去练,既能达到训练的目的
,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学
教材。
在教学“词句段运用”时①我引导学生边读
语句边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
概括一下每段话的意思,然后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概括语句的主要
内容。②
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每个成语的意思,然后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用一个
合适的
情景来表现一个成语的意思。
这次的“日积月累”是四句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第一句的意思
是:青春一旦
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
自
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第二句的意思是:人生年少时,不要把大好青春
等闲虚度,等到年纪大了,
才后悔年轻时没有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第三句的
91 272
意思是:时光容易逝去,少年的时光如果不珍惜,一晃就要慢慢走向衰老,如
果
老了才想起学习,就晚了。哪怕是一点点的光阴都不要轻视。第四句的意思是:
天下的事情,
从来都是那样急切;日月轮回,光阴紧迫。要等一万年后才等来胜
利,实在是太久,我们要抓紧时间,力
求主动,只争朝夕。
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
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
象、思维和学
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
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
发展与变化,培养学会主动探索、敢于实
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创新意识。
第三单元教学初探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
绕“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这
个主题编排。主要由《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
(一)》和《牛郎织女(二)》
三篇文章组成。目的是让同学们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能够创造性地复述
民间故
事;提取主要信息,编写故事。
2.本单元重点:
(1)了解故事的主要情
节。本单元的三篇文章都是民间传说,都是通过具
体的故事情节来体现人物特点的。如《猎人海力布》一
文中,通过“救小白蛇”“要
宝石”“听鸟语”“劝乡亲”“变石头”这几个故事体现出海力布善良、勇
敢、热心助人、
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牛郎织女(一)》则通过详细介绍牛郎认识织女的过程,
表现出牛郎心地善良、吃苦耐劳的特点以及织女心灵手巧、渴望自由的美好愿望。
《牛郎织女(二)》
通过描述织女跟王母娘娘抗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体现出
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的特点以及织女渴望
自由的真情和勇敢。
92 272
(2)了解课
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我们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
可以进行创造性地复述。我们可以换一种人
称,可以对故事情节进行“添油加醋”,
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还可以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9、猎人海力布
设计说明:
《猎人海力布》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
元的一篇文章。这是一则民间故
事,课文先写海力布平时热心助人,然后写他救了龙王的女儿,龙王赠给
他一颗
能听懂动物语言的宝石,最后写海力布从动物口中得知大山将要崩塌,洪水将要
淹没村庄
的消息,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命,他不惜牺牲自己,说出真相,最后写
人们得救了,海力布却变成了一块
石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复述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2)能有自己的阅读感受,受到“热心助人、舍己求人”的教育
3、教学重难点:
(1)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
(2)学习浏览课文,练习有一定的速度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创造性地复述
课文。
【学情分析】
到本学期为止,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预习,了解文章大意,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检测,在检测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
93 272
生的自学能力。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但文章的关
键词语,教师
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辨析、理解与运用,进一步提高他们掌握字词的
能
力,以及借助词语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堂重点训
练的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要借助语言训练,初步掌握品读重点词句,感
受文字背后情感的能力,继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
会简要复述是本单元的重点
训练目标。通过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一些复述的方法。但学生在
复
述课文时往往抓不住重点,复述等同于背诵课文内容;有的在复述过程中条理不
清晰,语言不
简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铺设“台阶”,更好地帮助学生清楚、
有条理、有重点地复述课文。
【教学策略】
1、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
纯的教师讲授、学
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
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实物、
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
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
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2、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
习、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
主动性,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门喜欢听故事吗?谁来
说一说你读过哪些故事,为什么会喜欢它呢?
你的故事讲的真好,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一个故事,名
字叫《猎人海力布》
94 272
这是一个非
常生动的蒙古族民间故事,而且具有神话色彩。据说在内蒙古
自治区的山村,有一块奇特的石头,传说是
海力布变的,大家称这块石头为“海
力布”。海力布是一个猎人,怎么会变成一块石头呢?为什么他的故
事会流传了
这么久呢?同学们想知道吗?现在我们就来学习8课。
二、板书课题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22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说的
真好)
3、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
现在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同桌可以商量。
起因: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了宝石。
经过:海力布劝乡亲们搬家。
结果:海力布为了救乡亲,自己变成了石头。
三、分析理解,阅读感悟
从刚才的分析中,我们了解了故事,那你认为海力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板书热心助人舍己为人
看来同学们的课文读的非常认真,概括能力也特别强,
1、在文章哪
些地方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热心助人的人呢?请同学们在1到7
自然段中画出来,然后说说你的理解 2、有一个细节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小白蛇和海力布说话的时候,有一句话重
复了两遍,是哪一句,
为什么?
3、海力布因为救了小白蛇,而得到了这么好的一块宝石,他想多打猎去卖钱
吗?
4、海力布并不贪图宝石,他想得到宝石就是想多打猎,好多分给乡亲们一些。
95
272
就是这样一颗宝石,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看
文章的8到14自
然段,请同学们画出描写海力布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并说一说使你感动的地
方在哪?并做批注。生汇报
抓重点词语指导朗读(急忙、急得掉下眼泪、镇定)
5、在这里有几个描写动作的词,谁能找到,如果让你描述人物动作
时你会
运用这些动作的字、词吗?试一试。
6、还有吗?(生找说感受)现在情况十分危急,
尽管海力布全乡亲们避免灾
难,但是乡亲们都不听他的,所以他流着眼泪着急的说(引读“我可以发誓,
我
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焦急地说(引
读)镇定的
说(引读)
7、为什么由着急变得非长镇定,是,虽然他很着急,但她没有乱了方寸,是
因为
他已经决定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
8、谁能找到最后一部分对海力布心理描写的句子。
9、读课件说体会。这里有两个词“迟延、灾难”谁来读一读这句话什么意义。
10、难道他
不知这样做的后果吗?(生答)对这是何等可贵呀。这种舍己为
人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难道他
不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吗?
11、当乡亲们看到海力布变成石头的时候,他们心里会怎么想呢?会怎么说
呢?谁来模拟乡亲们来说一说。
12、乡亲们得救了,可我们可爱的猎人变成了石头,找同学们读一读最后两
个自然段。 13、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
为什么用据说这个词呢
?
14、猎人海力布虽然只是一个民间故事,但是海力布舍己为人的精神代代流
传,今天在学
习结束之前,你想说点什么呢?
四、划分段落
96 272
五、复述课文。
海力布的故事这样感人,你们想不想讲给别人听,根据文章的起因、经过、
结果复述课文。
六、结束语
老师建议你把这个故事讲给你周围的人听,我相信同学们通过学习,一定会
把海力布的这种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精神发扬光大,我也相信同学们时刻能做
到心中有他人,处处留
美名。
板书:
救白蛇
得宝石
热心助人
救乡亲 舍己为人
教学反思:
《猎人海力》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
得到了一块能听懂动物说话的宝石,后来为了救乡亲们,他把听到的话告诉了乡
亲们,自己却变成了一
块石头的故事。赞美了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
97 272
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本文为民间故事,充分体现故事情节完
整、
曲折、生动的特点,并带有神话色彩。运用多种描写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训练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流程,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
养,现总结如下:
1、追根溯源,“猎”字入手,感受祖国汉字的博大精深。
课件出示“猎”字的演变过程,并
让学生猜一猜它的内涵,接着课件呈现它的
本义以及引申义。此环节意在让学生通过看课件了解汉字的演
变过程,从而对汉
字文化产生仰慕之情。
2、聚焦猎物,理清文章脉络。
默读全文
,发现猎物有哪些变化?学生们自读自悟,很快把握住了相关的语
言文字,即猎物很全很多,大家分享;
猎物越来越少;猎物没有了……怎么会发
生这样的变化呢?通读全文,用列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描写了几个
镜头,班内交流
归纳:分享猎物;救小蛇得宝物;听懂语言,救乡亲
3、走进人物内心,领悟精神品格。
自由默读课文,标画让你感动的句段,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学生在语言文字
中徜徉,在心灵受到震撼中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人物品质逐步凸显。海里布的
善良、机敏、舍己救人的品质犹如一座丰碑竖立在孩子们脑海之中,情感受到熏
陶和感染。
4、复述课文,落实核心目标。
引导孩子们抓住主要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以
填空的形式学
习复述的方法,学生很快便完成目标,复述的条理清楚,此能力进一步得到了锤
炼
。
二、成功之处
98 272
在教学
这一课时,我引入汉字的由来,孩子们立刻进入状态,对汉字的起源
产生了极大的敬畏感。继而,再聚焦
猎物,在读书中学会寻找关键线索,为复述
作了最好的铺垫。紧接着品词析句,将孩子们的情感推向高潮
。再通过复述,学
会把握文章的梗概,概括能力进一步提升。总之,学生在自读自悟中综合素养得
到了有效的培养。
三、不足之处
在教学品词析句时,注重了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理解句子
以及句子包含着的
社会含义,但是揣摩用词的精妙未能涉及,特别是有声朗读预设得更少,所以整
堂课缺少有滋有味的朗读,显得沉闷。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增加指
导朗读的环节,让学生享受读书的韵律
美、节奏感!我会让学生在斟酌用词上下功夫,在对比中感受作者
文笔的功力,
从而让学生也能迁移运用。会创设口语交际的平台:你若在现场,或是龙王,或
是
小蛇,亦或是知情的人,会怎么劝说海里布呢?他会做怎样的选择呢?
10、《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这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
。故事讲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牛郎是
个心地善良、勤劳的人,织女是个向往自由的人。他们通过老牛
结识并相知相爱。
这个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家族统治的揭露
和鞭挞。
3.初步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
[教学重点]
99 272
熟悉故事,体会牛郎的勤劳、善良。
[教学难点]
使学生受到品德教育。
[教学准备]
相关古诗词、民间传说故事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
河。瞪大眼睛仔
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
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
郎和织女的动人传说。今天,我们来欣赏一
下吧。
二、初读课文
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熟悉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主要以牛郎为线索):
身世凄苦——照看老牛——得牛相助——认识织女
3.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
4.在交流中进一步熟悉故事,为进一步感悟及复述做准备。
5.故事接龙。
四、探究感悟
1.多么神奇的想象,多么美好的生活!牛郎真幸运。多令人羡慕啊,怎么他
100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