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放风筝作文三年级-杜甫诗三首翻译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
全册教案
行者无疆文化传播
目 录
第一单元单元说明.....
............................................... 3
1 白鹭 .........................................
................. 5
2 落花生 ....................
................................... 12
3 桂花雨 .
..................................................
.... 19
4 珍珠鸟 ................................
....................... 25
口语交际 制定班级公约
.......................................... 28
习作 我的心爱之物
.............................................. 32
语文园地一 ........................................
............. 35
第二单元单元说明.....................
.............................. 40
5 搭石 .......
..................................................
42
6 将相和 .....................................
.................. 53
7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快
........................................... 66
8 冀中地道战 ......................................
............. 76
习作 “漫画”老师
.............................................. 89
语文园地八 ........................................
............. 92
第三单元大单元说明....................
............................. 98
9 猎人海力布
..................................................
100
10 牛郎织女(一)
............................................. 109
11 牛郎织女(二)
............................................. 118
口语交际 讲民间故事
........................................... 125
习作 习作故事
.................................................
128
语文园地三 ....................................
................ 132
第四单元单元说明.................
................................. 141
12 古诗三首
..................................................
. 143
13 少年中国说
.................................................
156
14 圆明园的毁灭
...............................................
167
15 黄继光 ...................................
.................. 179
习作 二十年后的家乡
........................................... 189
1
语文园地四 ......................
.............................. 194
第五单元单元说明...
...............................................
199
16 太阳 ....................................
................... 201
17 松鼠 ................
....................................... 211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 221
习作例文 .........................................
............. 224
习作 介绍一种事物
............................................. 229
第六单元单元说明......................................
............ 233
18 慈母情深 .....................
.............................. 235
19 父爱之舟 ...
................................................
246
2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258
口语交际
父母之爱 .............................................
267
习作 我想对你说
...............................................
272
语文园地六 ....................................
................ 276
第七单元单元说明.................
................................. 281
21 古诗词三首
.................................................
283
22 四季之美 ..................................
................. 298
23 鸟的天堂 ................
................................... 306
24 月迹
..................................................
..... 314
习作 ______即景
...............................................
322
语文园地七 ....................................
................ 326
第八单元单元说明.................
................................. 331
25 古人谈读书
.................................................
333
26 忆读书 ...................................
.................. 343
27 我的“长生果”
............................................. 354
口语交际 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 361
习作
推荐一本书
...............................................
365
语文园地八 ....................................
................ 368
2
第一单元单元说明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主题编排的,由《白鹭》、
《落花生》、《桂花雨
》、《珍珠鸟》四篇课文组成。目的一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
文内容,体会“花”“鸟”的内涵,二是培
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善
于通过普通事物发现不寻常的“美”,并能根据对事物的描写,抒发
自己的感情。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对比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本单元的4篇文
章都运用了对比
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这种手法的运用,使所描述的事物形象更鲜明生
动。如《白鹭》中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对比;《落花生》中把花生和
桃子、石榴等进行对比;
《桂花雨》中把故乡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对比;《珍珠鸟》
中把大珍珠鸟的“胆小”与小珍珠鸟的“与人
亲近”的前后对比,突出了事物形
象,令人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的方式
理解重点句子,从而把握住文章的中
心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朗读和背诵课文。
(3)练习写作。能够抓住事物特点,抒发自己的感情。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 白鹭 1.本课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白鹭2课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
的美。重点是通过对比、直接描时 课文内容。
绘等方式体现白鹭的美。
借助图片体会白鹭不
2.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培养热同形态的美。
爱大自然的情感。
2 落花 本课采用种花生、收花生、品2课 抓住人物的语言,并
生
花生、评花生的顺序,讲述了平时 理解其含义,从而把握文
凡的花生的不平凡,从而揭示深章的中心意思。多元识字。
刻的人生哲理。重点是通过花生
的平凡去品味不平凡的人生哲
理。
3
桂花本文回忆了童年故乡的桂2课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
雨 花,着重描写了“摇桂花”。重点时
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语
是能通过回忆故乡的桂花,体会句的含义,感受作者对家
作者的思乡情感。 乡的思念之情。
4 * 本文讲述了小珍珠鸟由远离人1课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
珍珠鸟
到亲近人再到喜爱人的过程。重时 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重
点是能清楚在这个过程中小珍珠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
鸟的不同表现。 的思想感情,并受到启发。
口语交口语交际是以“制定班级公1课 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
际
约”为内容。重点是能听取他人时 制定班级公约,并通过口
意见,正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述,清楚地把公约表达出
观点。 来。
习作
会写题为“我的心爱之物”的文1课 首先确定描写对象,然
3
章。重点是做到中心突出,感情时 后详细地介绍你们之间发
真挚。
生的故事,抒发你的情感。
语文园1.利用多种方式增加积累,提高1课
通过朗读把握重点词
地 对词句段的运用。 时 句的意思,从而理解句子
2.把握句子重点词语的含义及语的含义,运用朗读、背诵
气,并能灵活运用。 等增加积累。
4
1 白鹭
课题 白鹭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
等11个字。掌握“精巧、
教学
目标
配合”等18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
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
教学
重点
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教学
难点
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
1.认识“鹭、嫌”8个生字,会写“素、宜” 11个字。掌握“精巧、配合”
教学
等词语。
目标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通过多角度描写白鹭的
美的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白鹭的图片
教学设计
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出示课件2)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
【设计意图】运用
设计意图
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
山谜语引入,提高学生的
一树梨花落晚风。”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兴趣,同时增加学生的
导入
去,
(
)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诗歌积累。
钟
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
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
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出示课件3)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
5
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
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
1914年赴日本留学。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
代
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
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
学篇》,写于1942年10月
31日。《白鹭》也作《鹭鸶》。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
种
,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出示课件
4)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出示课件5)
(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
非常重要,这是在检查
学生预习的效果,同时
(2)
作者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也是在扫清阅读的障
字。 碍,为接下来的理解分
(3)作者对白鹭是怎样的情感?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析课文打下坚实的基
新课
础。】
教学
吗?
(
)
(4)你能给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
分钟
四、交流自学成果,解决问题。 环节,是让学生在自读
师: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
什么特点?这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
个特点希望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总结出来。
(板书:白鹭
-----外形美)
作者描绘了几幅图?你分别给它们取了什么名字?
(板书:清田独钓图。(出示课件7)
清晨望哨图(出示课件8)
黄昏低飞图。(出示课件9)
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几部分?
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6
课文内容,为下一环节
的教学打下基础。】
师总结:
这篇散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体介绍白鹭的美。
第二部分(2-10)从不同方面介绍白鹭的美。
第三部分(1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再次表达对白鹭的
赞美之情。
五、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背诵优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作者对白
鹭的喜爱之情。可以说,这一课是很有收获的。
优美的语句,可以提高
伸(
)
六、布置作业。
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
分钟
1.掌握课后生字词。
学生对语文的爱好。】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1.复习生字,复习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
目标
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明白作者的情感。
3.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
,体会作者对白鹭的
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这一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白鹭,明白了白鹭的美,体会到了
美的
段落,让学生积累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白鹭》这篇文章。(板书:
环节的设计,能有效
白鹭)
导入
2.听写词语,订正。(出示课件12)
(
)分
钟 精巧 色素 配合 身段 生硬 寻常 常见
忘却 流线型
结构 青色 清晨 安稳 悠然
黄昏 恩惠 美中不足 散文诗
3.抽查背诵。
7
地检查学生对生字词
的把握情况,夯实学
生的基础知识。】
二、深读课文,体会情感。
师:在上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已经知道
这篇文
章描写了白鹭的美,那么,作者是如何体现白鹭的美
的?就让我们深入阅读课文,去感受
一下。
重点句子解析。(出示课件13)
① 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运用比喻句,从总体上赞美白鹭的美。用“诗”
来比喻,新奇,贴切,耐人寻味。
板书:精巧的诗
② 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
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色素美:雪白 铁色
青色
评价: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句
新课
教学
话说明了白鹭颜色的恰到好处。
( )
③
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
分钟
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出示课件14)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身段美:流线型结构,长喙,脚。
评价: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这句话说明了白鹭身段美得恰到好处。
④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
朱鹭、苍鹭:太大了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这是把白鹭和白
鹤、朱鹭、苍鹭进行了对比,写
出了白鹭无论色素的配合,还是身段的大小,都很适
宜的特点,
突出了白鹭的美。
⑤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出示课件15)
8
【设计意图:通过对<
br>重点句子的把握,体
会白鹭的美,感受作
者对白鹭的喜爱之
情,从而明白作者的
写作意图。】
。
【设计意图:通过合
作探究的方式把握主
旨,既能锻炼学生的
合作意识,又能提高
参与度,同时还能让
学生从别人身上
学到
解决这类题目的方
法。】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美往往蕴含在生活中,蕴含在我们常见的事物中,
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寻常事物中那独
特的美。
⑥现在我们认真品味描绘白鹭的三幅图,看看作
者是怎样直接描绘白鹭的美的。(出
示课件18-20)
图画之美:清田独钓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图画美”的?
(板书:图画美)
师生共同总结:借助插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图画
之美。田为镜匣,
白鹭为主体,好一幅水墨丹青。
悠然之美:清晨望哨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白鹭的“悠然之美”的?
(板书:悠然美)
师生共同总结:描绘的背景----
清晨;描绘的状态
----悠然,这是其他鸟儿没有的,是白鹭独特的。
清澄之美:黄昏低飞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绘白鹭的“清澄之美”的?
(板书:清澄美)
师生共同总结:
背景---黄昏
状态----低飞
感觉: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
三、合作探究,把握主旨。
(学生讨论总结,教师引导指正)
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
同?(出示课件21)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板书: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喜爱赞美
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的两个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
9
上进一步揭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2.通读课文。
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出示课
件22)
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对白鹭
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喜爱赞美
3.从这个感悟中,你在生活中能发现常见的美
吗?
四、小结。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
分钟
【设计意图:学以
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文章清纯自然,富有情趣。作
致用是我们的目标,
者通过对形象和色
彩的刻画,描写出白鹭独特的美,
设计这个环节就是让
同时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使白鹭的形
象鲜明生动,
学生们把课堂所学的
使文章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五、布置作业。
运用本课学习的对比的手法,写一写你熟悉的事物。
【板书设计】
色素美:雪白 铁色 青色
外形美
板书
内容
白鹭(精巧的诗) 身段美:流线型结构、
长喙、脚 (韵在骨子里的散
图画美---
清田独钓图 文诗)---喜爱
悠然美---
清晨望哨图 赞美
清澄美---黄昏低飞图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是
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诗,我注重学生的朗读。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美,
感受意境美,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
,从而使学生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
的把握。
10
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
巩固,提高写作能
力。】
2.不足之处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对个别学生关注较少,造成他们对基础知识掌握得
不
够扎实;在讲解课文的写作手法时一带而过,部分同学不能很好把握。
总之,我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
多,在今后教学中,要在注重朗读的基础上,训练学
生不同形式的阅读方式,比如默读,希望这样能加快
阅读速度而且能更快地理解课文。同
时我还要多多关注这些学困生,使他们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11
2 落花生
课题 落花生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1.认识“榴”等·6个生字,会写“
亩、播”等8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
理解“便宜、爱慕”等词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
目标
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学习对比手
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
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
教学
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
1.认识“榴”等6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
目标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谜语导入:
【设计意图】运用
设计意图
谜语导入,提高学生的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打一物)
导入
兴趣,同时增加学生的
( )分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猜谜语
钟
诗歌积累。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落花生)
3.作者
简介: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
月4日),名赞堃(kūn),字地山,笔名落华
生(古时“华”
12
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
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
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五四”时
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
集》《印
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
加拉民间故事》等
4.“落花生”
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
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
谈
一谈?(出示课件2)
5.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
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3)
【设计意图:这一环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
节非常重要,这是在检
出自然段序号。
查学生预习的效果,同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
时也
是在扫清阅读的
障碍,为接下来的理解
地方。
3.借助多媒体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
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
分析课文打下坚实的
基础。】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
新课
环节,是让学生在自读
教学
读的情况。
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
( )
(出示课件4)
握课文内容,为下一环
分钟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事?
节的教学打下基础。】
(①种花生、收花生。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
收获节做了准备。③吃花生时的议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
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
着问题读课文,做到有
分来理解。
生讨论,并回答,师总结:
的放矢,激发学生的探
究欲望,提高学生解决
第
一部分(1)写“我们”按照母亲的吩咐开辟空地种
问题的能力。】
花生,居然收获了。
13
第二部分(2)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定下过节
的地点。
第三部分(3—15)写“我们”和父亲吃花生、议花生
的过程。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出示课件5)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
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出示课件6)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质疑、解疑。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
块空地?
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
近的词吗?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1.会写课后10个生字。
伸( )
2.熟读课文。
分钟
3.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课时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表达
教学
目标
中的作用。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14
四、布置作业
一、复习引入,交代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设计意图:这一环
节的设置,既能回忆巩
导入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固上节课的内容,又能
(
)分
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
钟
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出示课件7)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
思?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
(3-11自然段)讲议论
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
论人生。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
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
怎么到论
人生。(出示课件8)
3.小组讨论交流。
新课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出示课件9)
教学
(l)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 )
分钟 ①出示父亲的话。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出
示课件10)
父亲的话中提
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
然_______、
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
__
______相比,还是_______最可贵。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出示课件11)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
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
15
重点,有的放矢。】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
交流的方式可以提高
学生的参与度,体现
学
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设计意图:采用理解
重点词语、重点句子的
方式
,使学生理解作者
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
到启发。】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
读课文,有助于让学生
把握内容,明确文中蕴
含的思想感情,并且从
中受到启发。】
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
可贵?
(板书:默默无闻地奉献最可贵)
(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
耀
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
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
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出示课件12)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
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板书:对比的手法:落花生和桃子、石榴等对比。
师:对比
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
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
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
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出示课件13)④教师:本课中父
亲用花生同桃
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
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
己、默默奉献的品格,
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
处。
⑤
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
心的?有没有其他事物具有花生这样的品质?你能
用
上“爱慕”一词说一说吗?
(2)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
16
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出示课件14)
①出示父亲的话。
②学生齐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论人生,他赞美花
生的
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
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③教师: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
来?
④理解“我”说的话:
a.齐读
b.讨论交流
“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
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
系?
c.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
说。
d.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三、分清课文的主次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
分是主要的。(思考练习2)(出示课件15)
种花生→()→()→()
(板书:收花生 品花生 评花生)
2.思
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
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
生
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
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四、总结全文
17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
和同学们交流。
3.总结:课文讲了一家
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
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
用的人,不要做只
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
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
略,把主要
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
思来写,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
象
,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
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设计意图:设计“拓
展延伸”这个环节既能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
分钟
五、延伸拓展
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
人们常常从
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
识,又能引导学生把自
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
,说说你体会到
己的感悟或体会加深
的道理吗?
理解,运用到实践中
去,提高学生的能
力。】
【板书设计】
收花生
板书
内容
落花生 品花生
默默无闻地奉献最可贵
评花生——对比(桃子、石榴等)
教学反思
1.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合作的精神
,
同时,我也注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让他们知道自己才是学习的
真正
的主人。
18
2.这篇文章非常富有教育意义,而这教育意义则
蕴含在人物的语言中,因此,我注重
通过朗读来让学生体会这种教育意义,通过把握重点词句让学生受到
启发,从而达到教学
目的。同时,我还设计“分角色朗读”这样的环节来加深学生对这种教育意义的理解
。
3.不足之处在于,对本课的生字教学,我没有作为重点去把握,而是一带而过,使部
分学
生对生字掌握不够牢固。
总之,需要改进的还很多,我要多吸取别人的经验,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争
取让自
己有个较大幅度的提高。
3 桂花雨
课题 桂花雨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
“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
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
目标
乡的思想情感。
3.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
乡的情趣。
教学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
重点
的思想情感。
教学
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
难点
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一课时
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8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
教学
等词语的意思。
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
者留恋童年,思念家
乡的思想情感。
教具
准备
课件。
19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运用诗歌
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的诗《静夜思》(出示课件2),
我们知
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通过“月”这件事物来表达
导入,既能复习学过的
思乡之情。是啊,人们
往往把思乡之情寄托于一件事物,
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学
导入
】
今天,我们就看看作者琦君是怎样把思乡之情寄托于“桂
习的兴趣。
(
)分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
(板书:桂花雨)
钟
花雨”的吧!
(
出示课件3)作者简介:琦君(1917-2006),名潘希
环节,有利于增加学生
真,浙江
温州市瓯海区人。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
的文学常识,提高学生
】
作品40余
本,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
的文学修养。
水千山师友情》《细雨灯花落
》等。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4)
1.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
理解其含义。
2.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通
过“桂花雨”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主要写了一
【设计意图:设计初
新课
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
2.小组交流、讨论。
( )
师:请同学们展示交流、讨论的成果。
又能锻炼学生的总结
分钟
过渡语:要想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把握这
能力。】
篇文章的结构。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出示课件6)
第一部分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样子。
第二部分具体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情形,细
致地描写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
第三部分描写了杭州一座小山上的桂花,将它与家乡
的院子里的桂花比较,再次表达了对家乡的
热爱和怀念。
过渡语: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0
件什么事?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出示课件5)
读课文这个环节,既能
(出示课件7)课文主要写了“摇桂花”这件事。
(板书: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
四、从具体事件入手,详细把握课文内容。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课文。
1.作者写爱桂花,喜爱它的什么?
2.作者写摇桂花过程中,主要介绍了什么?里面包含
了怎样的感情?
3.作者又是通过哪几件事体现思桂花的?
生答,师总结
板书:
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摇桂花——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摇落桂花,如雨飘下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
充满欢乐
思桂花——杭州赏桂花 给母亲带桂花
又现故乡桂花情
深埋心中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四、作业布置。
1.听写本课生字。
2.收集有关“乡愁”的句子。
课文,有助于帮助学生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小
组交流讨论,有助于提
高学生参与度,提高学
生兴趣。】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阅读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把握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
思想感情。
2.通过把握语言描写,体会人们思乡的情怀。
21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设计复习
一、复习导入
1.《桂花雨》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篇课文承载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导入这个环节,能复习
上节课的内容
,并加以
巩固,同时对这节课是
一个有效的衔接。】
导入
二.听写生字词。
( )分
【设计意图:听写这个
桂花 木兰花
台风 糕饼 至少 完整 茶叶
钟
环节的设计,能检验同
箩筐
婆婆 浸入 尤其 缠着
学对上节课所学生字
(请小组长看小组同学的听写情况并向老师汇
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
报。)
检查学生课下学习的
情况。】
三、精读课文,深入领悟。(出示课件12)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桂花给“我”带来
了哪些快乐,并画出有关的词句。
2、将你找出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
3、重点品味摇桂花的乐趣。(出示课件13)
思考:(1)为什么说“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
【设计意图:把重点句
子的理解作为重点,能
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
新课
作者的思乡情感,并给
事?(2)理解 “总是”。
教学
学生带来深切的体验。
( )
生答,师总结:“总是”一词体现出“我”对摇桂
分钟
综合采用各种阅读方
花的喜爱之情。
式,有利于学生更深地
理解“这下,我
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
把握课文内容,加深情
摇。”
感体验。】
生答,师总结:“乐”字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
喜爱之情;“使劲”写出了“
我”摇桂花的状态。这
句话是“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的具体化。
22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边自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指名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
指名说说想象的情景。
再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老师随机指导)
齐读。
引导学生理解:摇桂花带给“我”的乐趣,以及长大
后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四、对比阅读,反复体会
1、反复读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
不上家
乡院子里的桂花。”和同桌讨论一下对这句话
的理解。
生答,师总结:这是母亲内心
的感受,因为家乡
院子里的桂花和母亲朝夕相处,母亲对它有着深厚的
感情,母亲是用感情体味
两地桂花的,所以才会有这
样的感受。
2、浏览全文,找理由说说:你认为家乡桂花香还是
杭州桂花香?品读,体会家乡桂花的香。
生答: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
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总结:这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故乡桂花的香。觉得故<
br>乡桂花香,是因为“我”的母亲对故乡院子里的桂花
有感情,所以觉得它更香一些。
(1)哪个字突出地说明桂花的香气呢?
(2)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
3、
杭州的桂花香,找出相关的句子。
4、 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小
23
山因为桂树多,更显得香气浓郁些。而母亲为什么还
要说“这里的桂
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
花”?
生答,师总结: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
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
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
验着馈赠桂花的
快乐;吃着桂花食品,喝着桂花
茶……桂花已充盈了她全部的生活。家乡院子里的这
棵桂花树,
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有什么
可以替代它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
中
的分量。
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体现出母亲对家乡的热爱
和怀念。
5、 母
亲的这种情感,这份情怀,无疑也感染了作者。
体会“于是,我又想起了我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生答,师总结
作者通过回忆“摇花乐”,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回
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板书:点点桂花雨 片片思乡情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把握重点词语和重点句
子,
体会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令我们感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
分钟
动。
六、布置作业。
1.把喜欢的句子、段落背一背,并抄下来。
2.写一写,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记录下难以
忘怀的人或事。
24
【设计意图: “写一
写”这个环节是让学生
把所学运用到实际的
一个有效的办法,能提
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摇桂花 摇落桂花,如雨飘下 充满欢乐
板书
内容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
点点桂花雨
桂花雨
片片思乡情
杭州赏桂花
思桂花
给母亲带桂花 深埋心中
又现故乡桂花情
教学反思
1.《桂花雨》是一篇充满着浓浓思乡情感的优美散文,文中弥漫着作
者的思乡之
情和对家乡的美好回忆。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验摇桂花的乐趣,并从中体会对家乡、对母亲的怀念。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抓住“摇桂花”这一重点内容,通过重点句子的
阅读和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快乐的心情,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
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在教学过程中,
我还从母亲的语言等描写入手,让学生们反复朗读,从而体会句
子中蕴含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美中不足的是对于有些地方,我管得过多,引导得过多。在引导过程中,往往我说了一半,
学生们就能给
出正确答案。这是我的不足,我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相信他们能
通过自己的努力完美地解决问
题。
4 珍珠鸟
课题 珍珠鸟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25
1.认识“蔓、幽”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挨”。
教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目标
3.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领悟信赖是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
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
教学
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领悟信赖是人
难点
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第一课时
1.认识“蔓、幽”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挨”。
教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目标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动物是怎样相处的?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只珍珠鸟。(出示
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钟
课件1)小小的珍珠鸟可爱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珍珠鸟
》。 (板书:珍珠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4)
望。】
哪些同学家里养了小动物? 谁来说说你和家中的小
【设计意图:用问题导
1.学生默
读课文,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正确认读10个【设计意图:让学生带
生字。
着问题读课文,能让学
新课
2.浏览课文,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怕人的珍珠鸟后生在阅读中思考,从而
教学
来会一点都不害怕人,而且和作者相处得非常好?这些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
(
)
分钟 化是怎么来的?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能力。】
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在提出疑
三、品读课文,尝试回答前面3个问题。
(出示课件问的前提下,学生们通
5)
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
26
1.读课文,说一说: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式解决问题,能提高学
发生了哪
些变化?珍珠鸟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生的参与度以及解决
2.找出文中重点句子,深入体会“我
”对珍珠鸟的喜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
爱之情。
四、合作,探究。 (出示课件6)
1.教师提出参考方向,学生们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探
究某一方面,解决文中的难点、疑点。
(1)为什么文章在起始部分用单独一段强调珍珠鸟
“是一种怕人的鸟”?
(2)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
(3)为什么写小珍珠鸟啄那些大文豪的名字?这有何
用意?
(4)珍珠鸟开始怕人后来不怕人,这是一种什么写
法?有什么作用?
(5)“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对全文
有什么作用?
2.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回答其他组提问,全
班讨论。 (出示课件7)
师
总结:珍珠鸟对人的情感经历了怕——喜——近—
—亲——爱这个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珍珠鸟对人
的
情感变化, 而这一变化来自于 “信赖”。
(板书:怕——喜——近——亲——爱)
五、回顾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体会语言特色。
六、联系生活实际,再次理解课文重点句。 (出示课
件8)
板书:“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
作者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吗?他想告诉我
们什么?师生交流。
27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地位。】
【设计意图:
作业的布
置,不仅能增加学生的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出示课件9) 积累,还能把所
学的知
及拓展延
结合生活实际,把你对“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的理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加伸( )
分钟
解写下来。
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
并体会生活中的美
好。】
【板书设计】
珍珠鸟
怕 喜 近 亲 爱
板书
内容
教学反思
1.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理
解小珍珠鸟对人的情感的变化,从而自然而然地揭示“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这一主
旨,效果较好。
2.在对主旨的把握上,我主要是通过重点句的分析,让学生理解重点句包含的意思,
同时,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板书,让学生从情感上受到熏陶。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于个别
问题我统得过死,导致一些同学没有积极参与到讨论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学习中超越自我,不断进步。
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
口语交际 制定班级公约
课题 制定班级公约 课型 口语交际
授课
时间
1课时
1.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
境,建设
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教学
目标
2.
引导学生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
3.
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培养学生的
班集体意识。
28
教学
重点
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
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培养学生的班
教学
难点
集体意识。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设计意图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
【设计意图:设置这一
导入
(
)分
大家团结友爱的温馨的大家庭,今天,我们就一起制定一
白班级公约的重要性,
钟
个班级公约,让大家一起遵守,让我们班呈现出崭新的面
同时提高学生主人翁
貌。
(板书:制定班级公约)
二、合作探究。(出示课件3)
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
兴趣。】
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明
是班级
的小主人。为了把我们班建设成一个学习环境良好、
同学们,我们分小组活动制定班级公约。(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设置合作
针对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全班讨论班级想要达到探究这个环节,既可以
的目标。
1.班级公约要根据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明确班级公约的具体
要求,又能激发学生自
新课
2.制定的公约要切实可行,不能好高骛远。 主探究的欲望,提升学
教学
3.每个同学先在纸条上写出两三条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
(
)
分钟 的公约内容,然后再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制定一份,进行高参与度。】
全班交流。
4.选择最合适的班级公约,大家共同遵守。
(出示课件4)
三、小组汇报,形成公约。(出示课件4)
【设计意图:设置这一
环节,是让学生养
成认
真倾听的习惯,同时培
养学生认真做笔记的
现在,每个小组把自己制定的公约向大
家展示,注意习惯。】
29
发言要控制时间,要用普通话正确、
流利地读出来。大家
做好笔记,把自己认为好的内容记下来。最后大家讨论,
既总结大家的共同
意见,也说明不同意见。
四、大家总结,形成公约。
现在,我们班的公约已经形成,希望大
家共同遵守,
让我们班成为一个学习环境良好、大家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现在老师把班级公约公
布如下:
(板书设计:学习方面):(出示课件6)
1. 按时上学,不迟到。
2.上课专心听讲,大胆发言。回答问题声音响亮。
3.课间休息做有益的游戏,不追逐,不打闹。
4. 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纪律方面):(出示课件7)
5.
放学按时回家,少看电视,不玩无益的电脑游戏。
6.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保持教室和包干区的整
洁。
7.爱护公物,损坏公物要照价赔偿。
8.保持教室安静。自习课或老师不在的时候,要保持
教室
安静,讨论问题要小点声,不能打扰到别人。
(板书设计:卫生方面):(出示课件8)
9.值日生每天早晨和中午打扫卫生,保持教室清洁干净。
10.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总结:
师:我们齐心协力制定了班级公约,希望同学们认真
课堂小结
遵守
,把我们班变成一个文明、干净、学习氛围浓厚的班
及拓展延
级。
伸(
)
分钟
30
【板书设计】
学习方面
板书
内容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
1. 在这节
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发挥学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精神,通过同学们
自己制定班级公约,充分调动
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在这节课中,同学们积极思考,认真做笔记,勇于发言,提出不同的看法,能力得到
提升。
3.美中不足的是个别同学做的笔记太慢,跟不上全班节奏,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多
关注学
困生,让他们的能力也有较大幅度地提升。
制定班级公约 纪律方面
卫生方面
31
习作 我的心爱之物
课题
教学
目标
我的心爱之物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课时
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自己的心爱之物去写习作。
2办一期“我的心爱之物”习作专栏,贴上习作和图片,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分享
交流。
能写清楚心爱之物的外形,得到心爱之物的过程,以及成为自己心爱之物的
教学
重点
原因。
教学
难点
教具
准备
能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去写习作。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设计意图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钟爱的东西,你的心爱之物
【设
计意图:创设情
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
是什么呢?是生日时爸爸送的玩具熊,还是妈妈送的小白
思考,让学生们尽快搜
导入
(
)分
兔?是爷爷奖励你的旱冰鞋,还是妈妈在寒冷的冬夜为你
集写作的对象及材
料。】
钟
赶织的毛衣?……
今天,我们的习作就是围绕“心爱之物”来写的。现
在就让我们写一写“我的心爱之物”吧。
二、审题指导(出示课件2)
1.读题目,你都了解到了什么?
(板书:心爱之物)
【设计意图:审题指导
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很
快了解题目,把握写作
新课
2.你认为这次习作的重点应在什么上下功夫?
重点。】
教学
(板书:心爱之物的外形 心爱之物得到的过程 我和【设计意图:通过具体
(
)
指导,让学生明白写作
分钟 心爱之物之间发生的事)
对象及具体要求,同
三、组织材料。(出示课件3,4)
时,通过口述,锻炼学
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想想什么是自己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原因让
你对它
【设计意图:设计“突
产生这样的感情。按要求准备。
破难点”这一环节,除
32
了有利于学生写作之
外,还能锻炼学生修改
(1)说一说它是什么。
文章的能力,让学生写
(2)说一说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样子的,你和它之间
的文章更
加生动具
体。】
发生过怎样动人的故事。
【设计意图:设计“动
笔练习”这个环节,能
2.汇报自己的选材。
让学生把理论运用到
(1)请习作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根据
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
能力。】
自己的理解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
要求:
(2)再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进行汇报。同学和老
师之间进行及时评价,友善地提出不足之处。
四、突破难点(出示课件5)
1.刚才我们已经说过,要写好这篇文的章重点是写清心爱之物的样子、得到的过程以及你和它之间发生的故事。怎
样把这些写下来,形成一篇文章呢?
2.就刚才同学们的故事,大家提出修改方案。
小组进行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
教师总结:描写心爱之物样子的时候,我们要抓住它的
外形特点进行描写;简要介绍得到它的过程;详细
介绍你
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板书设计:心爱之物得到的过程(略写)我和心爱之物
之间发生的事(详写))
五、动笔练习(出示课件6)
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过程写得生动
具体。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写“我的心爱之物”这样的
伸(
)
文章,我们在介绍自己的心爱之物的时候,要抓住特点,
分钟
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板书设计】
心爱之物的外形
我的心爱之物 心爱之物得到的过程(略写)
我和心爱之物之间发生的事(详写)
33
六、小结:(出示课件7)
板书
内容
教学反思
习作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好一篇文章,这是值得我深思的问
题。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总结了自己的优缺点:
1.在这节课中,我抓住习作题目,让学生深入了解题目,明确写作目的,在写作中做
到有的放矢。 <
br>2.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情况,通过设置“组织材料”
“突破难点
”“动笔练习”这些环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物可写,有据可依,从而达到
预期目的。
3.
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没能及时把握不同学生的写作情况,没能对学
生的作品做出及时评价
,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34
语文园地一
授课
1课时
时间
1.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事物。
教学
2.根据语境理解相同词语的不同意思,并会写句子。
目标
3.积累古诗词。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教学
1.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事物。
重点 2.积累古诗词。
教学
根据语境理解相同词语的不同意思,并会写句子。
难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通过导
导入
同学们,这一单元学完了,现在,我们来到了语文园地
入,激发学生学习兴
(
)分
钟
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一,去汲取里面的营养
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
识。】
吧。(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一)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和大
家交流一下吧?(出示课件2)
(板书设计:完成填空)。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
环节,能帮助学生梳理
学
过的课文内容,对本
单元的内容有个整体
的认识。】
新课
【设计意图:让
学生通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________的,文章或蕴含着
教学
过朗读句子,发现句子
(
)
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就像________(作
分钟
中使用的
类似的写作
者)的桂花雨,不仅带给她许多童年的快乐的回忆,还寄
方法,有利于学生加深托了她浓浓的___________之情,让人深受感动;《落花生》
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同中,用花生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来说明做人的
时还能理解这种写作
道理;《白鹭》一文让人在体会白鹭美的同时,明白了美就
方法。】
蕴含在____
________的事物中,我们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
35
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
初步了解多义词——
(事物 琦君
思乡 朴实无华 用处很多
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
中会有不同的意思,有
平常 信任)
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词
2.词句段运用(出示课件3)
语的能力。】
《珍珠鸟》则体现出___________的快乐与美好。
(1)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
什么相似之处。
a.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b.思考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发现它们写法上的相似之处
的。
c.运用这种写法,你也写一段话吧。
生总结句子的写法(出示课件4)
师:同学们
说得对,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
法,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对比,体现出花生的朴实无华;把白鹭和“白鹤、苍鹭”对比,体现出白鹭的
“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
对比
描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写法,这种写法能突出事
物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要学习这种写法,
并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
(板书设计:对比的写作手法)
(2)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根据要求用“温
和”写句子。(出示课件5)
a.读句子,理解加点词语的不同意思。
b.理解“温和”的不同含义,并造句。
c.把你知道的不同语境中有时意思不同的词语写出一
个。
师: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开辟:在第一句中是“开垦荒地”的意思,指
“我们”
一家人把荒着的土地开垦出来中花生;在第二句中的意思
为“创立、创设”,指人工智
能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发生
36
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姿态:在第一句中的意思是“物体呈现的样子”,指梅
树枝条特殊的样子;在第二句中是“风格
,气度”,指人们
所呈现出来的精神。
温和
(形容气候)这里常年气候温和,很少有恶劣天气。
(形容性格)他性格温和,对人很好。
例:精神一词,有时指“活跃,有生气”。例句:这孩子真
精神。
精神一词还有“宗旨、主要的意义”的意思。例句:
我们要领会文件的精神。
师总结
:通过练习,我们发现,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
句子中会有不同的含义,因此,我们在理解词语意思的时<
br>候,要联系上下文,这样理解起来会更准确。
(板书设计: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
3.日积月累。(出示课件7)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朗读这首诗。
(2)简介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
号“谪
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
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
李商隐与
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
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
喜交友。
37
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多为醉时写的,代表作
有
《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
发白帝城》等。
(3)写作背景
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
很快成了挚友
。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
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
武
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
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
浩然之广陵》。
(4)(板书设计: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出示
课件9)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烟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
州。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
浩荡荡的
长江向天边流去。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游历期间的作品,写
出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
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
的壮丽美好。
(5)学生读读背背
(6)测试学生背诵情况,并设情境练习。
(出示课件10)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一种写作方法,明白
及拓展延
伸(
)
了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还学习了一首古诗,
分钟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三、课堂小结。(出示课件11)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完成填空
语文园地一 对比的写作手法
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
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38
教学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
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
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词句段”的练习中
,我设计了让学生根
据不同语境造句的环节,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日积月
累”的授课中,由于学生对这首诗很陌生,所以,我通过朗读、讲解,
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去感悟
,这样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古诗的意思,背诵起
来也就容易多了。
美中不足的是,在讲
授“对比”的写法时,讲得不够详细,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
能力,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牢固地掌握这
种写法。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39
第二单元单元说明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这
个主题编排的。主要由
《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三篇课文组成。目的有两个。一是
指导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二是培养学生学习本单元用事件突出人物特
点的写作方法。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的特点。本单元的三篇文章都是通过具体事件
突出
人物特点的。用事件来体现人物特点,能使人物特点更鲜明。如《将相和》一文
中,通过“
渑池之会”“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三件事,体现出蔺相如机智勇敢,
不畏强暴,识大体、顾大局的特
点。《搭石》则通过搭石,赞美了朴素的民风。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则通过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
方法介绍了比猎豹速度
更快的事物,突出了这些事物“快”的特点。
(2)学习提高阅读速度
的方法。要提高阅读速度,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集中
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
读,更不要回读;带着问题读,
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对于不懂的词语先不管它,一口气读下去
;边读
边想,捕捉有用的信息;不断练习。这样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才能提高效率。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5搭石
1.快速阅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2课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
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时
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平
中受到感染。 凡的事物感受美。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
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
受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在平凡
的事物中发现美的习惯
。
6将相和 1.能用简洁的话讲述三个故2课 从具体事件中,把握
事,感受蔺相如忠于国家、顾全时 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言
大局的高尚品质。 行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
;
2.抓住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复述故事,弄清楚三个小
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
故事之间的联系。
理。
7什么比1.快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课
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
猎豹的2.学习本课中应用的作比较、列时
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本课
速度更数字等说明方法,明白这些说明中出现的说明方法。
快
方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40
8 冀中
《冀中的地道战》通过介绍抗2 课
的地道日战争中的一种独特战斗方式—时
战
—地道战,展现出冀中人民的智
慧及对侵略者的反抗。
习作
会写题为“‘漫画’老师”的
文章,重点是抓住老师的特点,
并通过具体事件展现老师的特点。
语文园1.学习通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地 把握人物特点的写法。
2.用多种方式扩大积累。
3.提高阅读速度,快速掌握文章
内容。
了解地道的布局、作
用,体会冀中人民反抗侵
略者时所展现出来的智
慧。
1课 首先介绍老师外形的
时 特点,然后通过介绍具体
事件来突出老师的特点。
1课 通过把握重点词语来把
时 握句子的意思,从而把握
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描
述成语的方法;积累珍惜
时间的名句。
41
5
搭石
课题 搭石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1.认识“间、谴”等7个生字,会写“汛、挽”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间”,
理解“无名、汛期
”等词语。
教学
2.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从具体事件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
目标
精神,并受到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从具体事件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
教学
重点
精神,并受到熏陶。
教学
难点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第一课时
1.认识“间、谴”等7个生字,会写“汛、挽”等10个生字,理解“无名、汛期”
教学
等词语。
目标
2.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熏陶。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出示题目,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同学们,请读一下课题,并说出你们的问题。(出示课
【设计意图:用问题导
导入
( )分
件1)同学们想知道什么是搭石吗?它有什么用呢?搭石承
入,能激发学生
兴趣,
钟
载了哪些美德?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看一看
引发他们一探究竟的
吧。(板书:搭石)
欲望。】
42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并且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出示课件2)
1.各小组自学生字词,对易错字词互相提醒。
2.互读。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读,互相纠正读音。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出示课件3)
谴责 俗语 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汛期
三、精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自由读。(出示课件4)
师:(1)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吗?
【设计意图:设计精读
新课
人们是怎样挑选、摆放搭石的?从文中找出重点词语理解
课文这个环节,目的是
教学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
体会。
( )
能力,让学生在自由学
分钟
平整方正 二尺左右的间隔摆放
(2)从这些搭石的挑选和摆放,你感受到了什么?
习的基础上,学会独立
感受到乡亲们的善良、质朴。
师小结:家乡的人们根据
水的深浅,找平整、方正的石
头,按照二尺左右的距离摆放搭石,让人们从上面平稳地
过去。从
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乡亲们的善良与质朴。
2.学习2-4自然段。(出示课件5)
(1)指名读这三个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想,说说你
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2)“风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
道风景呢?
生读,师总结:
风景是指美丽的地方。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家乡搭石
43
解决问题。】
的“美”?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好好体会家乡的搭
石到
底美在哪里。我们下节课来解决这个问题。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带着上面的问题朗读课文。
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1.xùn
qī( )就要来了,请大家做好准备。
2.他改掉了lǎn duò(
)的毛病,目的是wǎn huí( )自己在大家心中的形
象。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谴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人影绰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所当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速读下面句子,选择对它理解正确的一项。( )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
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
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
A这句话告诉我们,这两个人的话非常多,等过了河还在说。
B这句话告诉我们,这里的人们善良,互让,民风很淳朴。
44
【答案】
一、1.汛期 2.懒惰 挽回
二、谴责:斥责,责备。
人影绰绰::形容人影多,姿态美。
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这样。
三、B
第二课时
1.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感受家乡的景色美以及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
教学
目标
奉献的心灵美,并受到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
惯。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质疑。
设计意图
教具
准备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搭石》这篇文章,同学们从中读
(
)分
懂了哪些内容?(出示课件7)
钟
二、新授课。
1.
师: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的搭石。就是这块普普通【设计意图:教师借助
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
的情感。请大家速读课件,针对中间句、段,
新课
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让你体会到搭石的设计相应的问题加以
教学
美,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引导,能让学生自主解
( )
分钟
交流反馈,出示重点句。 决问题,提高自学能
① (出示课件9)“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力。速
读课文,训练学
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生的速度能力。】
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设计意图:设计带感
45
指名读这句话,思考:这句话说了什么事?体情朗读,有利于让学生
现了家乡人的什么特点?
生思考,讨论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
受到熏陶。】
师总结:秋凉人们摆搭石, 体现出人们的勤劳。
【设计意图:针对本课
(板书:秋凉勤劳摆搭石)
“上了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的写作方法进行总结,
能让学生了解写
作方
师:读段落,想象:上了岁数的人为什么会这法,为学生的写作打基
么做?老人踩到不稳的
搭石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础。】
怎样?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满意
离去
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你有什么感
受?(指名说感受,抓住重点词语“无论、只要、一定、踏几个来回、直到”)
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来。)
(板书:无私奉献换搭石)
② (出示课件11
)欣赏第二幅图,说说:你看
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每当上下工,一
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
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
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真是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谈谈你从什么地方感
受
到美?你能把这美感读出来吗?读出叠词给人的
韵律感。
理解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
进一步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生活默契,所以
动作协调。
(板书:协调有序走搭石)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人们摆搭石、换搭石、
46
走搭石的情景,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了搭石的
美?
③ (出示课
件1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
走到溪边,总会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是
理所
当然的事。”
生交流,师总结:理所当然的事,就是不讲任
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
不求回报的事。那
么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
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指名学生说出答案和感想,并有感情地读课
文。师相机指点。)
师:是啊,这两句
话读来让人感到融融乡情,
读起来让人感到那么亲切。谁能把亲切感读出来?
(再指名读)
(板书:谦让敬老过搭石)
三、用朗读来理解最后一段。
生速读第五自然段。(出示课件13)
师:“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这赞美了
搭石的什么?
(板书:热爱家乡赞搭石)
师:还赞美了谁?
师:对,还赞美了像搭石一样的乡亲
们。乡亲
们有哪些美好的感情?请你们用自己的话归纳一下
吧。(生小组讨论,师指名回答)
那为什么不直接写乡亲们,而写搭石呢?
再读第五自然段。
(在反复朗读练习中,
指导学生悟出无私的搭
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
们相亲相爱,友好互
助的情感纽带,体现了乡亲们的
47
心灵美。)
(板书:搭石是联结家乡人们美好感情的纽
带。)
四、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
五、总结写作方法:(出示课件15)
1.仔细观察, 生动描写。
2.用心感受,以小见大,平凡事物中见真情。
六、课外延伸,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6)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
分钟
1.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景物美和人们的心灵美。
【设
计意图:作业的布
2.小练笔。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很
置能巩固所学知识,并
有启发,我也想写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板书设计】
秋凉勤劳摆搭石
无私奉献换搭石 搭石是联结
板书
内容
搭石 协调有序走搭石 家乡人们
谦让敬老过搭石
美好感情的纽带!
热爱家乡赞搭石
课堂作业新设计
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
际中,提高写作能力。】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字组词。
平(横 衡) (邪 协)助
二、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48
1.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 )
..
2.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
..
3.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
)
..
三、填空。
文章从两方面体现了“美”: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
一、衡 协
二、1.闻名 2.勤劳
3.失衡
三、景色美 人们心灵美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
我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中心句,让学生重
点体会三幅感人画面,去层层深入地阅读
文本,进行感悟。以“美”作为主线,贯串课堂
始终,从看得见的景美、物美,到看不见的人性美、情感
美,让学生从文中去寻找、发现
美,感悟、体会美,抒发、表达美,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引起了学生的共
鸣。
2、我注重朗读、速读。通过一次次地朗读、速读练习,让同学们品味感人的场景;
感
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体会人间的
真情,感受人性的
美。
教学永远不会十全十美,这次教学中存在着几点遗憾:
1、对于上了点年岁的人是如何搭石的,学生的想象还不够丰富,体会得还不够深刻。
2、调控和组织课堂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发学生的想象,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己
对课堂的组织调控能力。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49
《搭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写的是
乡亲
们摆搭石,修搭石,走搭石等一幕幕情景,文章语言朴质,意境优美,字里
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为我们展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以及一心为他人的人
性美。
【作者介绍】
刘章:1939年1月出生于河北省兴隆县。 我国当代著名诗人,目前已出版
《刘章诗选》《刘章乡情
诗》《刘章散文选》《北山恋》《刘章散文选》等诗文集
28部。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搭石:是人们在过往没有架桥的溪流、河沟,或浅水枯河、泥泞路
面等地用
石块铺设的一种简易通道。所选石块一般为天然呈方形或平顶状,所有石块按二
尺左右
的距离摆放。不很平稳,走快才能保持平衡。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1.为了保持píng héng(
),他不得不伏下身子,降低自己的高度。
2.班长发动大家xié zhù(
)小明改掉lǎn duò( )的毛病。
3.xùn qī(
)刚过,大家赶紧投入的家园重建当中,所以,wǎn huí( )
了不少损失。
二、选词填空。
间隔 隔开
1.这座山把他们(
)。
2.石头按二尺左右的距离( )正合适。
唯独
孤独
3.大家都有,( )她没有,这样是不是显得不好?
4.这位老人弯着腰慢慢走在路上,显得非常( )。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无论怎样着急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
....
适的石头搭上。(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用加点的词语
...
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乡亲们____
_搭石,_____搭石,______搭石
等情景,不仅体现出_________美,更体现出乡亲
们的____________美。
五、重点段落品析。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
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
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
不能突然止步。
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
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
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仿写词语。
人影绰绰(ABCC)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A引用
B比喻
3.选文描写的是___________的场景,描绘出一幅优美的图画。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人们往往借助一件事物来表达情感,请你仿照本文的写法,借助一件事物来
体现一种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51
一、1.平衡 2.协助 懒惰 3.汛期 挽回
二、1.隔开 2.间隔 3.唯独 4.孤独
三、1.无论怎样生气,只要看到孩子有进步,他就会笑逐颜开。
2.如果你不努力,就会被落下。
3.落叶像蝴蝶在空中飞舞。
四、摆 修
走 景色 人性
五、1.天网恢恢 生机勃勃 文质彬彬
2.A
3.走搭石。
六、示例:粉笔盒见证了老师的辛劳。刚开始的时候,一整盒粉笔整齐地排列
在
一起,一节课下来,有的粉笔就变成了粉笔头,几天下来,粉笔盒里就只剩下粉
笔头,还有盒
子上落下的一层粉笔灰。
52
6 将相和
课题
将相和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1.会认“相、璧”
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等12个生字,掌握“进攻、
召集”等词语。
教学
目标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3.
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
系。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第一课时
1.会认“相、璧”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等12个生字,掌握“进攻、<
br>召集”等词语。
教学
目标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3.学习第一个小故事“完璧归赵”。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1.同学们,我们是一个班集体,我们应该团结一致。
【设计意图:用问题导
导入
可如果同学们之间不团结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 )分
生自由讨论
钟
入,能激发学生的兴
趣。简介背景能帮助学
】
师:看来,我们都知道团结的
重要性了。古人更知道
生理解课文。
这个,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文章。
【设计意图:把握
53
(板书:将相和)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题目,通过题目初步理
解课文。把握整体,弄
(1)战
国时期的赵国,有两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廉颇
清课文的主要内容。这
样的方式有助于让学
和蔺相如。“将相和”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两个人之间。
(出示课件3)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看到课题,我想
知道“将”“相”分别指谁?“将”“相
”之间是怎样由
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二、快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
词。出示幻灯,组词:)
2.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
(无价之宝 失信 抵御 理直气壮 完璧归赵
同心协力 负荆请罪)
三、浏览课文,整体把握。 (出示课件5)
生快速把握课文。】
1.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说说“和”是
【设计意
图:抓住人物
什么意思。(“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
的语言、动作展现人物
性格。把这个作为教学
新课 “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重点,有助于帮助学生
教学
2.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出示课件5)
( )
把握人物,理解主题,
分钟
(本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还有助于学生的写
故事。)
作。】
四、理清脉络,概括段意。(出示课件6)
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
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
3.学习第一个小故事。
(1)指名朗读第一个小故事,
54
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归纳整理。(出示课件7)
(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
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讨论、交流、整理:(出示课件8)
①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
的
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
兵的理由。”(机智)
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
挺身而出。(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
②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
智)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
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
一步,故意指出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
③
语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
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
子
上!”(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
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小结: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
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
,随机应变,揭
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
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
,被封为上大夫。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个故事。
课堂小结
1.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
【设计意图:总结、预
及拓展延
伸(
)
(1)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习有利于帮助学生夯
分钟
内容。 实基础,并为下节课的
55
五、总结、预习。
(出示课件10)
(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讲解做准备。】
(板书:完璧归赵)
2.课堂练习:
简要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
3.扩展: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做到了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大夫,他在渑池会上
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
?课下请同学
们预习“渑池之会”。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皇帝zhào jí( )dà chén( )们shāng
yì( )出兵的时间。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无价之宝: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直气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完璧归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先后顺序给下列故事排序。
(
)蔺相如把和氏璧带到秦国。
( )蔺相如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
)秦王想要把和氏璧骗到手。
( )秦王只好放了蔺相如。
(
)赵国得到一块和氏璧。
【答案】
一、召集 大臣 商议
二、无价之宝: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理直气壮:理直:理由正确、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完璧归赵:
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比喻把物品完
好地归还主人。
56
三、3 4 2 5 1
第二课时
学习第二、第三个故事,了解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复述故事,弄清三
教学
目标
个故事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
示和教育。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出示课件13)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设置复
1.
“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
习检查这个环节,可以
思?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是由哪几个小故
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
导入
同时引出这节课要讲
(
)分
事组成的?
钟
】
2.根据第一个故事,说说蔺相如这个人物的性
的内容。
格特点。
(板书:机智勇敢)
57
二、教师引导,进入新课。
小组学习,讨论、汇报。
1.学习第二个小故事。
按照学习第一个小故事
的方法学习第二个小故事。(出示课件14)
(板书:渑池之会)
起因: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
记录下来。
经过: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
赵国尊严。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
结
果: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相
探究的方式把握主旨,
既能锻炼学生的合作
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
意识,又能提高参与
度,同时还能让学生从
思考:秦王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别人身上学到解决这
生答,师总结:
类题目的方法。】
秦王不敢拿赵王怎
么样,是因为他知道廉颇已经
【设计意图:用先把握
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
内容,再
分析人物性格
(出示课件15)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
的方法,能帮助学生很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讨论、交流、点拨:秦王让
好地理解课文,把握人
】
赵王击缶实际上是侮辱赵王,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
物的性格。
荣誉,让秦王为赵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
的荣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
(板书: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第三个小故事。
4.学习第三个小故事。(出示课件16)
(1)默读第三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
过、结果。
(板书:负荆请罪)
起因: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
58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之间产生矛盾。
经过: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思考:廉颇说自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真的
吗?
生答,师总结:从渑池会中,秦王
因为廉颇在
边境做好了准备而不敢动赵王这件事中可以看
出廉颇说的是真的。
(2)画出廉颇和蔺相如的言行。(出示课件16)
①分析:蔺相如的语言、行动,表现了蔺相如
怎样的品质?
(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
体的高尚品质。)
(板书: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
②分析:廉颇的语言、行动,表现了廉颇怎样的
品质?
(语言:反映了廉颇居功自傲
、性格直率的特点。
行动: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
错就改的性格特点。)
(板书:居功自傲,性格直率)
(3)思考: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详
细说出因果联系;爱国是和好的根本原因。)
(4)思考:负荆请罪中蔺相如解释自己不和廉
颇针锋相对的一番话有几层含义?说明了什么?
引导生读相关文字,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总结:A.和秦王做比较,点明自己不害怕廉颇。
B.秦王不敢进攻赵国,因为有廉颇。
C.将相不和会削弱赵国的力量。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识大体、顾大局,
59
心胸宽广的人。
三、回顾全文,归纳中心。(出示课件19)
1.
课文的三个小故事叙述了谁和谁的矛盾?根
据矛盾性质的不同,这些矛盾可以归纳为哪两种矛
盾
?
2.贯串两种矛盾的中心人物是谁?
3.三个小故事间有什么联系?
哪是因,哪是
果?
归纳中心:本文通过记叙将相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故事,表现了
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精神,以
及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表
现了
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改过的精神,赞扬了
将相爱国的好品质。
四、总结、拓展。 本文通过典型事件来刻画人物形象;抓住人物言
行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使读者受到深刻的爱国<
br>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
分钟
主义教育
。课下请同学们自读历史故事“刎颈之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
交”,进一步学习将相团结一致、
全力合作的爱国
自己的感想抒发出来,
主义精神。
五、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三个小故事。
能让学生梳理思路,表
达感受。】
2.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想。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板书
内容
完璧归赵—机智勇敢
将相和 渑池之会 ---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负荆请罪 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
60
廉颇----
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知错就改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择正确的字组成词语。
(现 献)宝 (炒 抄)写
二、我能给每个小故事起个名字,分别是 、
、
. 。
三、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
为武有廉颇,文
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
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
是我们赵国啊!”
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__描写,体现出蔺相如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智勇双全、以大局为重、爱国的人。
B廉颇是个好大喜功,骄傲自大的人。
C廉颇因为蔺相如只会耍嘴皮子,没有真本事才不服气的,因此,才会处处针对他。
【答案】
一、献 抄
二、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三、语言描写 识大体,顾大局,心胸开阔
四、A
教学反思
1.《将相和》这篇文章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故事不是难点,结合课文实
际,
我确定了廉颇和蔺相如由“不和”到“和”的发展过程和内在原因为学习的重点。难点定
为
理解三个小故事各自的起因和结果以及这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因果关系。教学的时候,我
61
先引导学生比较充分地快速默读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然
后再精读各个小故事,深入研究每个小故事涉及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评价故事的主
要人物
,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学习,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优点:符合新课
程标准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 这一节分析课,我抓住教学的重、难点
作为突破口,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并给予鼓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
足之处:分析较多,读得太少,淡化了语文的感悟,出现了忽略语言学习的倾向。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
定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做好自己的主导地位。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将相和》是一个流传千年的动人故事,课文以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廉颇
和蔺相如由和到不
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过程,赞扬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
为国家利益顾全大局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
廉颇知错能改的精神,以及他们的爱
国思想。三个小故事既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全文层次分明,具
有较强的故
事性,人物性格鲜明,很受学生的喜欢。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蔺相如:生卒不详,今保定市曲阳县相如村人。战国时赵国上卿,赵国著名
的政治家、外交家。他生平最
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
个事件。
廉颇:生卒年不详,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国苦陉(今保定定州市邢邑)人,
嬴
姓,廉氏,名颇,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
将”。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
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
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
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
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
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被列为“二十四
史”之首,
62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
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骚》”,有很高的文
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
俚”。
和氏璧:楚国有一位叫卞和
的琢玉能手,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玉璞,呈给楚厉
王、武王、文王去,均不被认可,而最终,文王命人剖开
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
之玉,便命名为和氏璧。
士大夫: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的士人
和官吏之统称。他们既是国家
政治的直接参与者,同时又是社会上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 政治是绝大多数“士大夫”人生的第一要务;但同时,他们的文化素养也决
定了他们是文学、书法、
绘画、篆刻、古董收藏等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者。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字词。
1.他向我们xǔ nuò( )一定会带礼物回来。
2.我们对fàn zuì( )分子绝不姑息,一定要严惩。
3.他们liǎ(
)非常胆小,一到这个时候就露qiè( ),真让
人无奈。
4.当年,在天安门jǔ xíng( )的开国dà diǎn(
),非常
壮观。
二、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赵王接到信后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
..
2.秦王双手捧住和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 )
..
3.(他)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
..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用关联词造句)
.....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理直气壮”造句。
63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颇将军吗?”(改为间接引语)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内容梳理。
《将相和》这篇文章通过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件事,展
现了蔺相如的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特点;廉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本文告诉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重点段落品析。
有
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
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
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
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
请想一想,廉将军和
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严厉 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
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
文有蔺相如。如
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须 必然
)
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
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
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
,背上缚着荆条,到蔺
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
br>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划去文中括号内错误的词语。
2.文中对蔺相如的描写主要运用了( )。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3.从“负荆请罪”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的人,廉颇是个____________的人。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或听说过廉颇或蔺相如这样的人?举个例子说一说。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64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许诺 2犯罪 3.俩 怯 4.举行 大典
二、1.商量
2.赞美 3.许诺
三、1.我所以这样做,为的是让他明白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2.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
3.弟弟理直气壮地要求妈妈给他买玩具。
4.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不会怕廉颇将军。
四、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机智勇敢 不畏强暴 识大体顾大局
知错就改 热爱国家,顾全大局
五、1.严厉 必须
2.A 3.识大体顾大局 知错就改
六
、示例:现实生活中,我也遇到过像廉颇这样性格直爽、知错就改的人。那是
我的邻居张大叔,他脾气有
点暴躁。有一次,他看到我们单元门口的自行车被砸
坏了,非说是我干的坏事,直凶我。后来,经过了解
情况,发现是别人而不是我
干的。为了这个,张大叔还专门到我家来给我道歉呢。
65
7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快
课题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1.会认“隼、瀚”等5个生字,会写“冠、俯”等10个生字,掌握“猎豹、鸵鸟”
等词语。
教学
2.
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按照事物由慢到快的顺序排列来安排
目标
写作顺序。
3.学习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及这些说明方法各自的作用。
教学
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的写作顺序。
重点
教学
学习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及这些说明方法各自的作用。
难点
第一课时
1.会认“隼、瀚”等5个生字,会写“冠、俯”等10个生字,掌握“猎豹、鸵鸟”
等词语。
教学
2.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按照事物由慢到快的顺序排列来安排
目标
写作顺序。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同学们,今天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谜语:
导入
( )分
钟
生猜谜语。
同学们,我们知道,猎豹是动物界非常著名的运
66
设计意图
似虎不是虎,
速度快过虎,
身披花点衣,
羚羊填饱肚。
——
打一南非动物
动健将,它奔跑的瞬间时速可达一百千米每小时。猎豹厉
害吧?
可是,还有比猎豹更厉害的呢?它们是谁?让我们
走进课文去看看吧。(板书: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教师相机指导。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三、速读检测。(出示课件5)
同学
们,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能把握文章内容。如果
我们能加快阅读的速度,那么阅读的效果是不是就会增强
呢?下面,我们就进行速读练习。
1.本文共700多字,我的阅读速度为_______分钟。
2.讨论、交流:如何才能加快阅读速度?
3.速读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生读课文,交流。(预设)
【设计意图:设计速读
这个环节,有助于帮助
学生提高阅读效率。】
新课
生1:我读这篇文章,用了大概5分钟。
教学 【设计意图:用表格的
(
)
在阅读的时候,我先根据题目提出了一个问题,然后
形式理解课文,使学生
分钟
带着这个问题读,这样读得更快一些。
一目了然,方便学生总
生2:我读这篇文章用了4分钟。
在阅读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词语,我也不纠结,而
是直接越过,继续读下去。
生3:我读这篇文章用了大概6分钟。
我在读课文的时候,用的时间比较多。因为,遇到不<
br>理解的词语,我会稍作停留,思索一下,这样就拖慢了阅
读速度。
生4:我用了大概四分钟多点,不到五分钟。
在阅读的时候,我抓住每段的重点句子,重点读,其
他的地方,我会加快速度。
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那么,速读课文,你有什
67
体把握。】
么感受?
生1:速读课文,能尽快把握课文内容。
生2:速读课文,能节省阅读的时间,这样,就能把
更多的时间用在对课文的理解上。
生3:在做题的时候,加快阅读速度,能提高效率。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明白了速读的好处后,
要经常练习,这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四、整体感知。(出示课件6)
1.指名朗读课文,总结一下,这篇文章介绍了哪些事物的
速度?由慢到快完成下列表格。
名称
人
鸵鸟
猎豹
游隼
声音
速度
二十四千米
名称
喷气式飞机
火箭
流星体
光
速度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并且
知道了速读的好
课堂小结处,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运用速读,提高学习效率。
及拓展延
六、布置作业。(出示课件7)
伸( )
分钟
1.熟记本课的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继续阅读课文,看看课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1.鸵鸟善于奔跑,是鸟类中的奔跑guàn jūn( )。
2.他在超市的专柜买了yì méi( )chì hóng(
)色的胸针。
68
二、选词填空。
轻易 轻松
1.人不要( )做出承诺,做出了承诺就要做到。
2.面对考官的提问,他(
)应答,没有一丝慌乱。
三、填空。
文中提到的速度最快的事物是( )
A喷气式飞机 B声音 C光
【答案】
一、1.冠军
2.一枚 赤红
二、1.轻易 2.轻松
三、C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具
准备
1.用快速阅读的方式读课文。
2.学习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及这些说明方法各自的作用。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速读的方式理解了课文内容。
(
)分
这节课,我们看一看这篇文章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
钟
法。(板书:说明方法)
设计意图
69
二、精读课文,问题探究。(出示课件11)几种
常用说明方法的定义)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并说一说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生速读课文,找说明方法。小组讨论后,交流:
(板书:作比较)
①第二自然段中,人和鸵鸟的速度作比较,说
明鸵鸟的速度快。
②第三自然段中,猎豹和鸵鸟的速度作比较,
点明猎豹速度快。
(板书:陆地上速度最快的——猎豹)
新课
③第四自然段中,游隼的速度和骑车的速度作
教学
比较,点明游隼的速度快。
( )
分钟
④第五自然段中,把喷气式飞机和游隼的速度
作比较,点明喷气式飞机的速度快。
(板书:喷气式飞机比游隼速度快)
⑤第五自然段把声音同喷气式飞机的速度作比
较
,点明喷气式飞机速度快。(⑥第六自然段中,把
火箭和喷气式飞机的速度相比较,说明火箭的速度快。
⑦第七自然段中,把流星体和火箭的速度作比
较,说明流星体的速度快。
(板书:流星体的速度比火箭快)
⑧第八自然段中,把光速和流星体的速度作比
较,说明光速最快。
(板书:光是宇宙中速度最快的)
师:同学们,在比较这几种事物速度的过程中,
70
作者采用了怎样的顺序?
生总结,并回答
(板书:由慢到快的顺序)
师:同学们,我们找出了文中作比较的说明方
法,读了这
些句子,你发现了作比较的什么作用?(出
示课件14)
生1: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与不熟悉的
事物相比
较,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
较中显现出来。
生2:
使用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能更好地突出
被说明对象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说
明
的效果
师总结: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适用于介绍抽象
的或者我们不熟悉的事物,能突出事物的
特点,能增
强说明效果。
本文除了作比较外,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出
示课件15)
生读课文,并总结。
(板书:列数字)
在介绍各种事物的速度的时候,用了列数字的
说明方法,如,写人
的速度时,用“二十四千米每小
时”;写猎豹的速度时,用“一百千米每小时”等等。
师:你觉得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生1: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物的速度更
加具体,更加科学。
生2:数字这么准确、可靠,更有说服力。
师总结: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
br>说明方法,让我们了解了事物的特点,我们在今后的
写作中可以借鉴。
71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
分钟
三、课外拓展。(出示课件16)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一下你熟悉的
一件事物。
【板书设计】
陆地上速度最快的---猎豹
什么
喷气式飞机比游隼速度快
流星体的速度比火箭快
比猎
光是宇宙中速度最快的
豹的
说明方法:作比较 列数字
课堂作业新设计
的顺序
板书
内容
由慢到快
【课堂作业新设计】
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人在奋力奔跑的时候,瞬时速度能够达到二十四千米每小时。( )
2.不过,游隼还是没有飞机飞行的速度快!( )
3.火箭的瞬时速度能达到四万千米每小时,是声速的三十多倍。
( )( )
【答案】
1.列数字
2.作比较 3.列数字 作比较
教学反思
1.这是一篇说明文,同学
们接触的这类文体较少。因此,我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课文内
容的把握上。在课文内容的教学中,我充
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自己解决
生字词,效果较好。在指导同学们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
,我设计了表格,通过让同学们
72
填表格,从而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2.对于说明方法教学。这篇文章
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列数字和作比较。我先告诉学
生们关于列数字和作比较的定义,然后,让学生们用
小组探讨的方式,让他们自己去探寻。
通过自主学习,他们掌握了这两种说明方法,同时还明白了这两种
说明方法的作用,达到
了预期的效果。
不足之处在于,这篇文章出现了同学们比较陌
生的事物,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充分
通过图片、课件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些事物。在今后的教学
中,我一定要做得更细
腻,让学生多了解陌生事物。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
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
文章节选自美国作家罗伯特•E•威尔斯的《妙想科学》中的一篇,译者是于姝
。
课文从慢到快,利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人、鸵鸟、猎豹、
游隼、喷气
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的速度,让人们在比较中获得科学知识。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猎豹:又称印度豹,是猫科动物的一种,也是猎豹属下唯一的物种。猎豹全
身都有黑色的斑点。从嘴
角到眼角有一道黑色的条纹,尾巴末端的三分之一部位
有黑色的环纹;后颈部的毛比较长,好像很短的鬃
毛一样,体型是纤细、腿长、
头小。栖息在温带、热带的草原、沙漠和有稀疏树木的大草原。猎豹为食肉
动物,
奔跑速度极快,野外猎豹的寿命一般是15年,主要分布在非洲等地,现存3个
亚种。
游隼:是中型猛禽,共有18个亚种。体长41-50厘米。翅长而尖,眼周黄
色,颊有一粗著
的垂直向下的黑色髭纹,头至后颈灰黑色,其余上体蓝灰色,尾
具数条黑色横带;下体白色,上胸有黑色
细斑点,下胸至尾下覆羽密被黑色横斑。
飞翔时翼下和尾下白色,密布白色横带,常在鼓翼飞翔时穿插着
滑翔,也常在空
中翱翔,野外容易识别。幼鸟上体暗褐色,下体淡黄褐色,胸、腹具黑褐色纵纹。
主要栖息于山地、丘陵、半荒漠、沼泽与湖泊沿岸地带,也到开阔的农田、耕地
73
p>
和村屯附近活动。分布甚广,几乎遍布于世界各地。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安哥
拉的
国鸟。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1.火箭比pēn qì( )式飞机要快得多。
2.这只大鸟从空中fǔ
chōng( )下来。
3.这méi( )邮票属于他,我们不能据为己有。
二、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人在奋力奔跑的时候,瞬时速度能够达到二十四千米每小时。
..
(
)
2.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一千零五十千米每小时。( )
..
3.乘坐喷气式飞机去旅行,速度绝对是够快的了。( )
..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真是令人难以置信。(用加点词语造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不过要是你跟猎豹和鸵鸟赛跑的话,就一点儿赢的希望也没有了。(写
出这句
话的言外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入太空后,即使关掉发动机,火箭仍可以继续前进。(用关联词造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内容梳理。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篇文章主要运用_________、
__________的
说明方法,介绍了________种事物的速度,告诉我们,在宇宙中,
_____________
___的速度更快。
五、重点段落品析。
74
看!前面(呼啸 咆哮)而过的东西是什么?跟它的速度一比,火箭就好像
是(停止 静止)的一
样。那是流星体!流星体是太空中一种较小的天体。有
的流星体运动的瞬时速度能达到二十五万千米每小
时,是火箭运动速度的六倍多。
1.划去括号内错误的词语。
2.选文介绍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
3.选文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
A作比较 列数字 B打比方 列数字 C作比较 比喻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从地球表面向宇宙空间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行星际和恒星际飞行器
所需
的最低速度叫作宇宙速度。你知道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
分别是多少
吗?请查一查相关资料,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参考答案:
一、1.喷气 2.俯冲 3.枚
二、1.瞬间 2.传递 3.旅游
三、1.这个看起来柔弱的女孩儿居然成了奥运冠军,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2.不过要是你跟猎豹和鸵鸟赛跑的话,就肯定是输了。
3.金子即使被埋没,仍有发光的一天。
四、作比较 列数字 9 光
五、1.咆哮 停止
2.流星体 3.A
六、第一宇宙速度(又称环绕速度):是指物体紧贴地球表面做圆周
运动的速
度(也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最大绕行速度),大小为7.91kms。
第二宇宙速度(又称脱离速度):是指物体完全摆脱地球引力束缚,飞离地球
所需要的最
小初始速度,大小为11.18kms。
第三宇宙速度(又称逃逸速度):是指在地球上发射
的物体摆脱太阳引力束
缚,飞出太阳系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其大小为16.63kms。
75
8 冀中地道战
授课
课题
冀中的地道战 课型 讲读课文
时间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清条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在艰难的抗日战争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
2课时
目标
穷智慧。
3.感悟我国人民的无穷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体会地道战的巨大威力;理清课文的条理。
理解地道战的特殊地位。
第一课时
教学
1.了解冀中的地理位置和战争背景;2.掌握生字,理解重点词语;3.初读课
目标
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具
课件
准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76
一、观看视频,解题导入
1. 点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冀中的地道战》。(出示课件1)
板书课题:冀中的地道战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
(出示课件2)同学们,你们看过电
影《地雷战》《地
体课件播放与介绍时
道战》吧,还记得那里的人民是怎样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
代背景,再现教材情
的吗?现在,我们再重温当年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
境,直观
形象地刺激学
鬼子的精彩瞬间。
2.播放视频
生感官,吸引学生的注
意力
,引发兴趣,激发
(出示课件3)今天,我就带大家穿过时光隧道,走进
学生情趣,在学生欣赏
地道战,感受冀中人民的无穷智慧。(播放《地道战》片
与情绪感染中顺势转
导入
段)
(出示课件4)谁说一说“冀中”是什么意思?在预习
( )分
钟
中你是怎么理解的?
(通过查字典我知道“冀”是河北省的简称。“中”
中间,中部
。“冀中”指的是河北中部平原。)
3.简介时代背景
(出示课件5)抗日战争时期,日本
帝国主义于1942
年到1944年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
行“大扫荡”
,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
政策。他们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的封锁沟,挖出的泥土就用来筑成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对抗日
根据地实行残酷的封锁政策,抗日战争进入
了最困难的时
期。地道战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
新课
教学
( )
二、初读课文,把握脉络
(出示课件6)自读提示:
【设计意图:识字是语
文教学的重点。要求学
77
入课文学习。】
分钟
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生
既能读准字音,记住
2.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说说识记生字
字形,又能说出自己
识
的方法。
指名读生字词。
记生字的方法,这是促
使学生强化记忆的高<
br>(出示课件7)(1)会认字:强调“侵”不要读成“j
效策略。】
ìn”,“吆”读作yāo。“任”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rén,
另一个读音rèn。
(2)会写字:注意“妨”的部首是“女”;“陷”的
左下部是“臼”不是“白”。
三、精读课文,品味理解
1.默读课文:课文讲了几层意思?分别是什么?(出
示课件8)
学生汇报:
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第一层(1~3自然段)讲地道战的产生及其作用。
【设计意图:对重点词
第二层(
4~7自然段)介绍了地道的式样、特点;叙
语的提问,有助于学生
述了冀中人民怎样利用地道
打击敌人。
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
第三层(8自然段)讲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作者意图。】
位。
指名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2. 讨论交流。
(1)什么是“大扫荡”?
(2)敌人为什么修封锁沟、封锁墙?
(3)“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
这就是地道战。”
你是怎样理解“创造”一词的?(课件出示9)
“创造”说明了冀中人民的智慧。“创造”说
明地道
是当年冀中人民设计发明的。“创造”说明地道是冀中人
78
民最早挖掘的。
(4)(出示课件10)“地道战,简直是个奇
迹”这是
个总起句,课文从几个方面分述“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你怎样理解“奇迹”什么
?
“奇迹”指的是意想不到的,不平凡的。
板书:地道战 奇迹
(5)(出示课件11)地道战是怎样产生的?地道有什
么作用?
“为了粉碎敌人的
‘大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
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地道是用来防守的坚强堡垒。是保护自己,打击敌人
的可靠屏障。
板书:产生及作用
为了粉碎“扫荡”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理
清课文条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
点。
五、布置作业
(一)课堂作业新设计
【设计意图:总结有利
于帮助学生强化所学
知识。作
业的设计有利
于帮助学生学以致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模仿课文的写法,将你家庭院的结构和特点写下来。
用。】
(二)课外作业
(出示课件12)
1.抄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2.试着回答课后练习第1、2题。
79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侵略(lüè liè) 搁下(liào gē) 出岔(chà pén) 吆喝(mò
yāo)
....
垒墙(lěi kūn) 丘陵(qiū qīu) 塌陷(xiàn
xuàn) 拐弯(guǎi lìng)
...
二、下列加点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入侵 B.碉堡 C.党员 D.妨碍 E.隐敞
.....
三、对下面两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分析正确的是( )
①黑旋风李逵的塑像高高地站在山崖之上,黑风口外,把守着通住山塞的要道。好
气魄,好威武。真有一
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慨。
②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A.都强调地形险要。 B.前者强调人物本领强,后者强调地形险要。
C.都强调人物本领高强。 D.前者强调地形险要,后者强调人物本领强。
【答案】
一、lüè gē chà yāo lěi qiū xiàn guǎi
二、E
三、B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具
课件
准备
1.理解重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体会地道战的巨大威力。
3..感悟我国人民的无穷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80
教学设计
(出示课件13)课题
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冀中平原上的地道战有了初步的
设计意图
了解,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细细品味,
(
)分
冀中人民的聪明才智吧。
钟
一、精读课文,品词析句
(出示课件14)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4—8自然段
(1)读一读
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边读边做批注。
(2)想一想
(出示课件15)第四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每层
说了什么?
新课
教学
这段话共有四个意思。第一讲地道的式样多,有
【设计意图:此处考查
100多种;第
二讲地道的位置和高度;第三讲地道里
标点符号的含义,有助
有许多洞,功用各别,生活设备齐
全。第四讲地道中
于学生对标点符号的
掌握。】
【设计意图:根据课文
画出
地道战的结构,既
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信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
立总结和归纳,有助于<
br>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
能力。】
(
)
有通气孔,既透气又透光。
分钟
板书:结构特点
地道(数量
地点 高度)
地洞(大洞 小洞 气孔)
(出示课件16)第五自然段中,介
绍的地道出口
息的处理能力,有有利
是怎样的?有几种形式?
于学生对课文主题的
地道的出口有四种形式:开在隐蔽的地方,用荆
理解】
棘掩护;有的出口旁是陷坑;有的出口旁是警戒洞,
迷惑洞;地道里每一段都有“孑口”。
81
板书:出口(荆棘和陷坑)
(出示课件17)“迷惑”“孑口”是什么意思?
它有什么特点?
“迷惑”是辨不清
,摸不着头脑的意思。“迷惑
洞”是让敌人分不清什么是死道,什么是活道。“孑
口”指地道里
小得只能容一个人过去的关口。孑口又
险又窄,易守难攻,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
作用
。
(出示课件18)从第六自然段,我们能知道敌人
破坏地道的方法有哪些??
板书:火攻、水攻、毒气攻
冀中人民怎样对付敌人的进攻?
用土和沙来灭火;用吊
板来挡毒气;地道和枯井
暗沟连起来,使水流走;还可以转移到别的村子里去。
板书:防御
(出示课件19)人们在地道里是怎样进行联络
的?“无线电”和“有线电”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
一个个口传称“无线电”;用铁丝拴小铜铃称
“有线电”。
板书:通信联络
有线电 无线电
因为不是真正的有线电和无线电,所以加引号。
(出示课件20)“为了
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
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在课文
里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赞扬了冀中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
智慧和才能。
(3)画一画
讨论交流:根据课文提示的内容,画出地道的结
构示意图。
82
(4)说一说
让学生做导游解说“地道”。
小结:
(出
示课件21)课文4—8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
作者对地道的式样、特点作了详细介绍,讴歌了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巧妙打击敌人的无穷智慧。
2.朗读课文第8自然段。
追问:
(出示课件22)你是怎样理解“地道战在我国抗
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这句话的?
板书:地位 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
了惊人的奇迹
83
四、升华情感,陶冶情操
播放《地道战》主题曲:《地道战》。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
分钟
五、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伴着《地
道战》的乐曲,让学生
产生“曲已尽,
意未
终”的感觉,升华学生
情感,陶冶学生情操。】
学了《冀中的地道
战》一文,你有什么感受,请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
为了学以致用,进一步
写一篇读后
感。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冀中的地道战
产生及作用 为了粉碎“扫荡”
地道 数量
地点 高度
地 地洞 大洞
小洞 气孔
道 出口
荆棘和陷阱
板书
内容
战
火攻
↓ 结构特点 防御 水攻
奇
毒气攻
迹 有线电
通信联络
无线电
地位
↓
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84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扫荡 ( )的地方
( )奇迹
( )的平原 ( )的地道
( )的智慧
二、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1.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生产。 冀中平原上的人民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2.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 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
三、根据课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地道战是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而创造产生的。( )
2.冀中地道战的特点有数量大、样式多、功能全、村村通。( )
3.地道只能用来躲藏,无法进攻敌人。( )
4.地道设计巧妙,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
【答案】
一、1.(毒辣透顶或残酷)的扫荡 2.(隐蔽)的地方
3.(惊人)的奇迹
4. (广阔)的平原
5. (无穷无尽)的智慧 6.
(不计其数)的地道
二、1.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2.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所以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
三、1. √
2. √ 3. × 4. √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带有主观性,一旦课堂情
境发生了变化,教学设计也要随之调整,修改、补
充,强化对预设教案的调控能力。
这堂课的
精彩之处是:小组讨论,在黑板上画一画地道的平面图。这是同学们加深了
对地道作用的认识,更深切地
感受到了冀中人民的智慧。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本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在地道中加入自己的“设
计”,但
由于时间关系并未实现。
85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课文从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作用、地道的样式结构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
介绍和说明, 并对
冀中的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
慧和顽强斗志。这篇文章先介绍冀中地道战出
现的原因和作用;接着介绍地道的
样式及特点。最后给予地道战高度的评价;重点介绍冀中地道的总体结
构、各种
具体的设计样式及其保护自己、打击敌人、防止破坏和传递信息的功用,体现了
地道设
计周密、易守能攻、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的特点。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时代背景: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于1942年到1944年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华
北敌后抗日根
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
策。他们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
的封锁沟,挖出的泥土就用来筑成封锁墙,
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的封锁政策,抗
日战争进入了最困
难的时期。地道战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是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冉庄村。
1959年设纪念馆;196
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现加固保存着千米地道主干线及部分战斗
工事和地道口。1964~1966年,
增设冉庄地道战展厅。
86
2017年1月,冉庄地道战遗址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按课文原文填空。
1.(
)敌人来了,我们( )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
2.人藏在洞里,( )不气闷,(
)不嫌暗。
3.( )进了活道,敌人( )过不了关口。
4.在地道里(
)有“警戒洞”,( )有“迷惑洞”。
二、词语搭配。
粉碎( )
创造( ) 发现( )
坚持( ) 打击( ) 封锁(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把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划掉。
1.冀中人民(创建
创造 建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2.在(宽大 宽阔
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
四、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介绍任丘冉庄的地道是按( )、( )、(
)的顺序来具体
介绍的。地道中的“洞”有五个特点:( )、( )、( )、(
)、
( )。
87
2.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想出了许多妙法,粉碎了敌人的破坏。如:
(
)可以防备敌人的“火攻”;( )可以粉碎敌人的“毒气
攻”;(
)可以对付敌人的“水攻”。
3.地道的作用一是( );二是( )。
4.冀中的地道战是我国( )的一个奇迹。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查阅资料,试着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冉庄地道战遗址。
参考答案:
一、1.如果……就…… 2.既……又……
3.即使……也……
4.不但……而且……
二、粉碎(阴谋);创造(奇迹);发现(问题);坚持(斗争);打击(敌人
);封
锁(消息)
三、1.创建 建造;2.宽大 宽阔
四、1.地道、洞、
气孔。洞顶牢固、数量多、用途广、大、生活设备全。2.洞
口准备土和沙;“孑口”上装吊板;把地道
和枯井暗沟连接起来。3.保护自己,
打击敌人。4.抗日战争史
五、提示:可以从成因、布局、作用、历史地位等角度进行介绍。
88
习作 “漫画”老师
课题 “漫画”老师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老师去写习作。
教学
重点
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通过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特点”的写法,围绕“漫画
”
能突出老师的特点,能用具体事件使老师的形象更加突出。
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通过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特点”的写法,围绕“漫画”
教学
难点
老师去写习作。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通过导
同学们,我们接触过很多老师,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
导入
入,激发学生学习兴
(
)分
我们怎样才能把老师的特点写出来呢?我们这次的习作就
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
钟
是:“漫画”老师。(板书:“漫画”老师)
识。】
二、审题指导。
1.读题目。(出示课件2)
思考:看到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新课
教学
(
)
分钟
(板书:老师 漫画)
2.这次习作,你应该在什么上下功夫?
(板书:突出老师的特点 具体事件)
3.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突出老师的特点呢?
(板书:外貌、衣着、性格、喜好等方面突出老师的
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审
题,了解写作意图,指
明写作方向。】
【设计意图:引
导学生
写作前先组织材料,让
学生学习有目的性,同
时通过口述,锻炼学生
的
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这是
针对写作中常出现的
89
4.你怎样理解“漫画”呢?(出示课件3)
问题加以指导,使学生
师:要突出特点,普通的地方可以忽略,要把体现特
写出来的作品更加生
点的地方浓墨重彩地描
绘、刻画,这样会使老师的特点更
动。小组讨论,有利于
加突出,使人印象深刻,也符合了“漫
画”这个主题。)
学生取长补短,学习他
三、组织材料。
1.要求:(出示课件4)
人好的刻画人物的方
法。】
(1)确定你要描写的对象,也就是先确定要写的老师。
(2)想一想:这个老师的特点是什么?
(3)想一想:在他身上发生过哪些突出其特点的具体
事情?
2.汇报自己所选材料。(出示课件5)
(1)请写作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
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评价。
(2)请中
等和写作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汇报,同学们
和老师及时做出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加以指导。
四、突破难点。(出示课件6)
师:刚才,我们确定了写作的材料和方向。那么,怎
样才能使“老师”这个形象丰满呢?请小组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师总
结:我们除了要描写老师的外貌、衣着、言谈举止
等方面的内容外,还要通过典型的、具体的事件来突出
这
位老师的特征。这样刻画出来的人物形象才会更丰满。
五、动笔练习。(出示课件7) <
br>根据刚才组织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人物外貌的
特点凸现出来,要突出事件的主要内容,
力求生动,能吸
引人。
90
六、小结:
课堂小结
这节习作,我们给老师“画”了一幅“漫画”。在画漫
及拓展延
画的同时,我们要抓住特点,同时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习
伸( )
分钟
作中。
(板书:融入情感)
板书设计
老师 漫画
板书
内容
“漫画”老师 突出老师的特点——具体事件
突出特点---外貌、衣着、性格、喜好
融入感情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
1.在本节
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抓住题目,让学生在深入理解题目的基础上,明确写作
方向,并顺着写作方向去组织
材料。
2.在写作方法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老师的特点去描写这个老师,同时引导学生
通过具体事件使老师的形象更加丰满。我还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中还存在一
些不足之处,比如,我只是让小部分学生汇报了自己的交流成果,相
当一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听课,参与性
不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
到教学中,让所有学生都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91
语文园地八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课时
1.学习根据语境理解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教学
2.学习详细地描述成语的方法。
目标
3.积累名言警句。
1.学习根据语境理解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教学
2.积累名言警句。
重点
教学 学习详细地描述成语的方法。
难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
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这一单元,现在,
来到语文园地
导入
(
)分
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二,去汲取里面的营养
钟
吧!(板书:语文园地二)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出示课件2)
(板书:速读)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
环节,能提高学生的参
新课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有个训练的主题,那就是: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的
教学
速读。(给出一篇附问题的短文,请同学速读。)对于速读,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
(
)
分钟 你有什么收获?请大家交流一下。 生们的合作意识。】
生总结、交流。
生1:阅读的时候,一定要集中精力。
【设计意图:设置这个
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
生2:阅读的时候,不能一字一句地读,要尽量连词成速读的过程中,及时把
92
句地读,也不能回读。
生3:带着问题可以读得更快。
握句子的主
要意思,提
高阅读的速度,从而提
生4:边读边想,这样不仅能读得快,还能收到很多有高阅读
效率。】
用的信息。 【设计意图:设置这个
生5:多练习。我们读文章的时候,有意识地练
习速读,环节,能让学生快速理
久而久之就能读得又快又好。
解词语的意思,提高阅
师总结: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到位,希望我们在今后的读速度。】
阅读过程中多多练习,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
2.词句段运用。(出示课件3)
(1)读下面句子,快速把握句子所表现的主要内容。
a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b思考每句所表达的主要意思。
c学会概括语句的意思,提高阅读速度。
生总结,交流(出示课件4)
第一句表达了廉颇对蔺相如不服气。
第二句主要体现出光的速度快。
第三句主要体现地道多。
师总
结: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在阅读的时候,我们
要善于及时把握句子的主要意思,这样能提高阅读速度和
阅读效率。在今后的阅读中,希望我们能用到这个方法。
(板书:理解句子主要意思)
(2)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板书:用具体情景描述成语)(出示课件5)
师: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一边读一边想,在头脑
中重现文中描写的内容。现在,我们就进行
这样的练习。
对于一些重点词语,比如成语,我们要边读边把成语的内
容具体化,这样更容易理
解。
(出示课件6)
a小组活动。读文中给出的例句,看看是怎样体现“左
93
右为难、奋不顾身”的,再照样子,描述“喋喋不休”“悠
然自得”
。在描述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把成语的意思理解清
楚,然后再去描述。
b每个小组把成果展现出来和大家交流、分享。
生探讨、交流
左右为难:句子中的“不能上当”和“怕他派兵来进
攻”表现出他的左右为难。
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句中杨靖宇
不顾伤势,打击敌人,体现出了奋不顾身。
喋喋不休:
生1:现在的人是怎么了?刚才在公交车上,上来一个
老太太,有一个中
年人给她让座,可是她嫌座位在车尾而
没有坐,非要坐到前面去。可是前面又没人给她让座。这
个老太太就开始念叨起来:“我说,你们这一车人什么素质,
看到我这样的老人家也不说让座,就是让座
也这么靠后。
你们家的大人们没有教过你们要尊老爱幼吗?……”
生2:体育课上,大家比
赛跳远。小红怕跳不远丢人,
就躲在后面。直到体育老师叫她,她也还是不想上。后来
没办法,
她闭着眼睛一跳——没及格。之后她就一直念叨:
“我说我不跳,你们非让我跳,这下丢人了。”放学到
家了,
她还在说着这一番话。
悠然自得:
生1:秋高气爽,墙外的菊花开了
。各种颜色的菊花傲
然挺立。我哼着歌,把菊花采下来,拿在手里。抬头望向
远处,一座青山矗
立在那里,和近处的菊花相映成趣,好
一幅优美的图画。
生2:夏天的夜晚,爷爷把
躺椅摆在浓密的葡萄架下后,
躺在了躺椅上,旁边是冒着热气的茶。这时候,爷爷一边
听着戏,
一边摇着蒲扇,一边喝着热茶,真是快乐无比呀!
94
师总结:
同学们描述得真好。这说明大家都理解了这
些成语的含义。我们读课文的时候,也可以用这种方法,一边读,一边想,重现重点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这样
也能加快阅读速度。
3.日积月累。(出示课件9)
(板书:珍惜时间)
(1)朗读这几句名言,体会名言的意思。
(2)思考,这些名言给了你什么启示?
(3)你还知道哪些珍惜时间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
下。
生总结、交流
生
1:这些都是劝人珍惜时间的名言。时间非常宝贵,
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
生2:从古代到现代,人们都懂得时间的宝贵,都知道
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生3:我也要学习这些名人,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
生4:我不会再把今天的事情留到明天去完成了,真正
做到珍惜时间。
生5:我还知
道珍惜时间的名言:一年之计在于春,一
日之计在于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师总结:时间非常宝贵,我们要懂得珍惜时间,要把
握住现在,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明天。
三、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读速度,明白了怎样在阅读过程中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
伸( )
知道了怎样用具体的情景描述成语,还知道了一些珍惜时
分钟
间的名言。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到这些知识与
方法,以提高自己的能力。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怎样提高阅
95
板书设计
速读------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
板书
内容
语文园地二 用具体情景描述成语
珍惜时间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
1.在本课
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题目的特点,降低学习难度,设计较为容易理解的题,
帮助学生完成练习。如,在
用具体情景描述成语的时候,我先让学生们把成语的意思弄明
白,然后再用具体情景展现成语的意思。这
样的操作会让学生更加易于接受。
2.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我把重点放在学生对名句的朗读上,
这样,学生们在这
节课就能背过。
美中不足的是,在“日积月累”这个环节,我只注重朗读、
背诵,而把句子的具体含
义一带而过,这样使得一部分学生对具体句子的理解有些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要改
掉这个毛病,尽量做到细致。
备课素材
古诗相关资料
陶渊明:(352或365—427),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
靖节先
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
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
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
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
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岳飞(1103.3.24-1142.1.27),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
抗金
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
之首。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
96
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
(今
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
派的代表人
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一位享祀孔庙,位列
大成殿十二哲者的非孔子亲传弟子。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
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
、明、清三朝影
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97
第三单元大单元说明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
这个主题编排。主要
由《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
三篇文章组成。目的是让同学们感受民间故
事的魅力,能够创造性地复述民间故
事;提取主要信息,编写故事。
2.本单元重点: (1)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本单元的三篇文章都是民间传说,都是通过具
体的故事情节来体现人物
特点的。如《猎人海力布》一文中,通过“救小白蛇”
“要宝石”“听鸟语”“劝乡亲”“变石头”这几
个故事体现出海力布善良、勇敢、
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牛郎织女(一)》则通过详细介绍
牛郎认识织
女的过程,表现出牛郎心地善良、吃苦耐劳的特点以及织女心灵手巧、渴望自由
的美
好愿望。《牛郎织女(二)》通过描述织女跟王母娘娘抗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故
事,体现出王母冷酷自私、
凶恶霸道的特点以及织女渴望自由的真情和勇敢。
(2)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我们在了
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
可以进行创造性地复述。我们可以换一种人称,可以对故事情节进行“添油加醋”
,
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还可以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内容
9
猎人
海力布
10 牛
郎织女
(一)
11 牛
郎织女
(二)
口语交
际
教学要点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
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复述故事。
2.抓住人物言行,细心体会人物
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1.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
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创造
幸福的道理。
1.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
把握人物形象。
2.了解神话传说、民间传说,感
受它们的魅力。
1.学习在讲民间故事时把故事讲
得更加生动。
2.在角色体验中,真切感受民间
课时 教学建议
2课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时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通
过理解重点词语把握人物
的特点。
2课
在熟读的基础上把握
时 课文内容,并通过分析具
体事件来把握人物特点。
1课
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
时 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文中
人物的性格特点。
1课
学会通过想象和模仿
时 等方式将故事讲得更加生
动。
98
故事的魅力与情趣,激发学习民
间故事的兴趣。
习作
学习缩写的方法,通过缩写,1课
进一步提高分析、综合、理解和时
概括能力。
语文园1.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1课时
地 2.体会相同意思的不同词语在表
达效果上的不同。
3.学会扩写段落。
4.积累古诗词。
通过对原故事进行适
当删减和概括的方法缩写
故事。
通过比较意思相同词
语,体会不同表达效果。
通过想象扩充情节,使情
节更加生动。积累古诗词。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