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中国春节-中学生读后感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第一稿)
秦皇台中心学校 杨光涛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五年级
上册第七组中的第一篇文章。本组四篇文章旨在让学生感受字里行
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并通过
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应用。本
文主要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
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
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
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文章共
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
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
尾提到的“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
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首尾呼应,痛惜之情
跃然纸上。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描述了
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和珍藏文物。最后一个自然段介绍了毁灭
经过,语言精炼、准确。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爱国热忱,对于祖国优秀园林被毁一事充满着
对帝国主义的痛恨之
情。文章是通过用大量笔墨描写圆明园的辉煌尽而反衬出对英法联军的痛恨。因为圆
明园已不复存在,那
么对于它当年的辉煌,学生凭借文本来想象,在头脑中构建圆明园的景象,可能难一
些。在语文学习中,
学生初步具备了在阅读中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通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情感的能力
。但对于学习整理资
料的方法,并加以运用这一点,大部分学生还很难做到,需要在课文的学习中进行针
对性的训练。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在一美一毁的对比中让学生了解这段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
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独运:题目是毁灭,为什么大量篇幅写辉煌。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本课14个生字新词。其中,重点指导“剔、统
、瑰、估量”等字词的读音,重点指导书写“瑶、
宏、侵、瑰”等4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
“估量、众星拱月、统统、销毁”等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主质疑,解答问题的能力,并试着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或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一块小石头,让学生猜猜它的
来历。之后告诉学生,它来自圆明园大水法(课本116页插图)。并
让学生试着用这块小石头说一句话
。导入本课。(板书课题,了解毁灭的意思)
2.通过课前查阅、整理资料,谈谈对圆明园有哪些了解。
①通过学生交流,知道查阅资料的基本途径(借助相关的图文资料——课本中的或课外;
借助网络;询
问有此方面专长的人;通过媒体了解等等。)
②通过交流,初步掌握整理资料的
方法。(选取对课文的学习最有帮助的内容,可以摘抄下来,可以背一
背,可以讲一讲等等。)
师:那课文中又讲了圆明园的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来揭开问题的答案吧。
(设计意
图:由一块小石头引出本课,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一是
丰富学生
对圆明园的认知,为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因为,课文的教学需要学生借助文本对于不复存在的
圆明园进
行想象和重构,如果学生课前有了一些认知,课上再相互交流,是有益于难点的解决的。其二,
通过交流
,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1.师: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读,直至通顺为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2.检查字词。(出示课件)
通过指名读——齐读——同位互查的方式检查。
3.检查课文朗读。
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错误。
(1)指名读课文,相机解决“估量、众星拱月、统统、销毁”等词语的含义。
“众星拱月”
一词,联系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
拱月般环绕在
圆明园周围。以理解此意就是:众物围绕一物。(也可以让学生画一画)
“统统”一词的理解:“他们
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结合凡是再理解统统,就是全部,一
概不剩的意思。
“销毁”一词:“为了销毁罪证,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联系下文,用放火来销毁罪证,不可
恢复,彻底毁掉,就是销毁。
“估量”一词,读完课文再联系圆明园中的建筑和文物全都被洗劫、破
坏一空,这种损失能不能计算?不
能计算,就是无法估量。再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二)整体感知
1.自主质疑,解答问题。
师:课文读正确、流利了。接下来老师
会围绕课文提一个问题。同学们猜猜老师会问什么。自己再想办法
解答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用这个方法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自主质疑的兴趣。学生
自己再试
着解答,有利于对文本深入的了解。)
预设:学生可能会问到许多问题,下列问题集中学习的价值较大:
A.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可以通过列提纲或把握过渡句的方法总结主要内容。
B.课文题目讲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却大量写昔日的辉煌。——可先放手让学生说,不展开,留在第二
课
时解决。
C.对于文章第三段中圆明园的建筑可能存在疑问。比如提及的建筑是什么样,或
问:圆明园里有什么。可
根据学生的质疑情况,先让学生朗读相关语句,展开想象,然后描述画面,再适
当出示图片或利用课前下
发给学生的资料来纠正或加深学生的理解。
对于“圆明园中有什么”
这个问题,采取读——想——说——看图片——再读来理解的策略。相机解决殿
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诗情画意、蓬莱瑶台等词语。
D.与教材文本关系不大的问题。如,英法联军为什么会侵入北京,火
烧圆明园。圆明园是怎么建的等等,
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前下发的资料——《圆明园的毁灭补充资料》去了
解。
三、写字练习
认真观察生字表中的字,练习。其中指导好“瑶、宏、侵、瑰”等字的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3、4、5自然段。
2.能运用抓住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感悟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后对英法联军的痛恨。抓住“有„„
也有„„,不仅有„„还有„„,上自„„下至„„”等关联词和“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蓬
莱瑶台”等关键词想象圆明园的辉煌;抓住“凡是、统统、掠走、搬运、破坏、毁掉、销毁”等词体会英
法联军的兽行,激起学生的痛恨之情,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了解课文题目讲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却用大量笔墨去写它的辉煌。进尔了解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交流感受。
(一)揭晓上节课老师要问的一个问题
师:老师想问,读完这篇课文,你的心里是一种什么滋
味。让学生畅所欲言,引入到“愤怒、痛恨”等情
感上来。课文中哪些内容让你有这种强烈的感情。抓住
第五段,品读。
(二)品读第5自然段。
1.学生自读,初步体会。
师:带着这种感情去读第5自然段,为什么会有“愤怒、痛恨”的滋味。
2.揣摩关键词句,继续体会。
边读边画出让你有这种感觉的词语,再来读书,体会。抓住“
凡是、统统、掠走、搬运、破坏、毁掉、销
毁”体会。
3.相机补充有关资料,引入到第5自然段,深入体会。
①“他们把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他们拿走了什么?看材料。
材料一:他们有的搬
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饱,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
有的背负大口袋,
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
绸缎;有的帽子里
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
②“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再看材料。
材料二: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
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
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
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上万两白银。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
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
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
思的英国军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
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
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
。
③“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他们是怎样破坏的?继续看材料。
材料三:有
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工兵
们带着大斧
,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
以此取乐
。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
明园时,
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
④“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
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
个北京城。”再看材料。
材料四:三千多名侵略
者在园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全园化为一片火海,烟雾笼罩,火光烛天。
相距20多里的北京城
上空日光黯淡,如同日蚀,大量烟尘、灰星散落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设计意图:课文对
于毁灭这一部分,语言描写相当简练,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把相关的资料引
入到文中,让学生带着
这些背景资料,再结合语句中的关键词语去读课文,学生会了解得更全多,更全面,
对于侵略者野蛮的行
径则更能深恶痛绝。)
(三)品读第3.4自然段。
1.师:一个圆明园被毁,为什么让
大家这样痛恨与惋惜。圆明园里究竟有什么呢?请大家读第3.4自然段。
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引
导学生抓住“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这一承
上启下的过渡句子。
2.抓关键词句,结合背景资料品读圆明园的辉煌部分。
师:抓住感兴趣的部分,用喜欢的方式告诉大家,圆明园里有什么。可以读,可以讲。
预设一
:学生若先说圆明园的历史文物一部分。则抓住“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来体会。引导
学生思
考为什么说圆明园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从上自先秦„„下至唐宋元明清,体会文物的时间跨
度长数
量多;从青铜礼品至名人书画、奇珍异宝来体会文物的种类多。
指导学生用自豪的语气去读这一部分。
预设二:辉煌建筑一部分。通过“有„„也有„„,不仅有„„还有„„”等关联词和“玲珑剔透、亭台
楼阁、诗情画意、蓬莱瑶台”等词语来体会。进而通过两个词对圆明园的建筑进行概括性描述——园林艺
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文中的一句话)。通过读——想象——看图片——再读来感受圆明园的辉煌
。
3.课堂练习,升华感情。
师:可是,英法联军的
侵略,致使这一些都没有了。用“„„没有了„„也没有了„„不仅„„没有了„„
也没有了”与学生一
同说。
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没有了;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没有
了,象征田园
风光的山乡村野也没有了;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景物没有了,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
的景物也没有
了;不仅民族建筑没有了,西洋景观也没有了。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没有了,下至唐、
宋、元、明、
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也没有了。一句话: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
的精华没有了;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也没有了。
师:同学们,你心里什么滋味呀,带着这种滋味再来读一读最后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
抓关键词句和把相关的资料引入到教学中的方法,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圆明园当年的辉
煌,并试着用文中
的关联词说话,更深刻地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
(四)感悟写法。
师:文章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了这么大篇幅写当前的辉煌呢?
体会到这样写更能激发起读者对圆明园的惋惜和对侵略者的痛恨。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课下搜集更多的资料,更深入地了解圆明园。
2.小练笔:把读本课的感受写下来。 <
br>(设计意图:作业设计上,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说、听、写、读等不同的作业形式,把主动权交给<
br>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去重读人物,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
br>理念。)
六、板书设计:
掠-搬-毁-烧 强盗行径(痛恨)
有„„也有„„
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不仅有„„还有„„
上自„„下至„„ 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