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_____即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军训防晒-四六级算分器
习作 即景
【教学目标】
1.能按照一定的观察方法仔细观
察自己身边的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根据自己
的观察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围绕一个意思用一段
话写下来,并能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描写
景物的词句。
2.按一定顺序把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
法运用到习作练习中,把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
景观写清楚,写具体,重点突出景物的变化,使画面更
加的鲜活。
3.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增强对祖国的热爱。
4.学会自己修改习作,并乐于和同学分享观察到的美景。
【教学重点】
1.能
按照一定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自己身边的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根据自己
的观察对象把题目补充
完整,围绕一个意思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描写
景物的词语。
2.学会运
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按一定顺序、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和动静相结合的对比方式,
把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写清楚,写具体,重点写好景物
的变化。
3.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增强对祖国的热爱。
4.能自己改正错别字,并乐于和同学分享观察到的美景。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本单元学
到的写作方法,按一定顺序、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
的方法和动静相结合的对比方式,把一种自然
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写清楚,写具体,重点写
好景物的变化。【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欣赏图文,导入新课
1.课件一:慢慢地,太阳被堆积起来的乌黑云片
淡下去。这一定是太阳公公粗心大意,不小心
打翻了
幕上染了一层黑色。顿时,天上划了一条闪线,这该
“杰作”吧,它应该在学绘画。过后
,传来了“轰隆
的雷声,雷公公连续批评了闪电爷爷几下,之所以它
遮掩了,光线暗
墨
汁瓶,所以天
是闪电爷爷的
轰隆”震耳欲聋
大发雷霆,是因
为闪电爷爷的作品
不合格,不应该展示给人间。不过,雷公公的火气也太大了,那训斥声噼里啪啦
的,比鞭炮声还更猛啊!
不久,天庭好像接到了及时任务似的,着急地向人间泼水,拼命地泼个不
停。“嘀嗒嘀嗒”、“咚咚”、
“哗哗”……那雨时大时小,时粗时细,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孩,总
是捉弄人们,那雨声更是奇妙无比,各
种各样的,一点也不单调。有时像海浪在翻滚不息,有时又
像乐队在演奏浪漫的小曲,有时雨声就如小孩
子的哭泣……雨水砸在地上溅起了无数像黄豆粒大小
的水泡,路旁的野花在风雨中摇晃……
(1)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独立欣赏图片,阅读资料。
第1页共8页
(2)小组交流,畅谈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这段简短的话运用
拟人的写法,围绕“雷雨”进行描写,介绍了
天气的变化及雷雨的过程。
2.课件二
:夕阳快落山了,太阳如同一个快乐
扑的脸蛋照映天和海,把天和海变成一朱红的世界。
到了海
面上,又平稳地停住,“夕阳无限好”人们
美丽的景色就会瞬间不见了。太阳徘徊着水天相接
儿
童,顶着红扑
太阳慢慢落下,
不敢眨眼生怕这
地方,好像是眷
恋着,不想离去
。天空云彩也被染成红色,给大海蒙上一片迷人纱巾。太阳像一个跳水运动员悄然
无声跳入水中,天边留
下一抹姑娘羞红云霞。
(1)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独立欣赏图片,阅读资料。
(2)小组交流,畅谈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这段简短的话运用拟人的写法,介
绍了海上日落的过程。描写了
日落时天空颜色的变化。
2.课件三:春天,正是油菜花开得最
灿烂的时
似的往上窜。在阳光的映衬下,光彩耀眼。一眼望
色的海洋,使人顿感心旷神怡。我拿
着画笔,用心
天的亮色。画着画着,我仿佛已置身于油菜花的乐
花张开了笑脸,一道道金色的海
浪般向我涌来,此
节,一簇簇比赛
去,好似一片金
地描绘着这道春
园,一簇簇
油菜
起彼伏。我沉浸
在花的海洋中,被它们优美的舞姿所吸引了。油菜花的周围已经来了不请自
来的“客人”。身着黄、
白两色礼服的蝴蝶来和油菜花“约会”来了。它们萦绕着油菜花翩翩起舞,欢快
的舞姿令人陶醉!
好一幅“留连戏蝶时时舞”的优美画面!我看得呆了。待小蝴蝶表演完毕,停落在油菜
花上歇闲时,
我飞快地拿起画笔,快速画下这难得一见的场面。
(1)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独立欣赏图片,阅读资料。
(2)小组交流,畅谈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这段简短的话运用了拟人、比喻写法抓住油菜花的主要特点进行
介绍。
蜜蜂和蝴蝶的到来使得静中有动,动静结合让人回味无穷。
3.总结交流:同学们,朝霞喷薄而出,夕
阳缓缓西沉;林中百鸟争鸣,园中鲜花怒放……大自
然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这节作文
课就让我们来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一种自然现
象或一处自然景观。(板书:即景)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有顺序观察的能力,为写作中按一定的顺序有层次的写话
作好铺垫,交流材料,
引导学生了解文段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
二、了解习作内容
1.课件出示朝阳欲出图,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意思介
容。
2.课件出示:阴晴圆缺,四季变化
,气候的冷暖,
黑夜,日出日落,飞雪……各种自然现象交替循环,使
多彩。朝霞喷薄而出,夕
阳缓缓西沉;林中百鸟争鸣,
第2页共8页
绍一下图上的内
刮风下雨,白
天
我们的生活丰富
园中鲜花怒
放……大自然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
奇妙和美好。让我们把身边的一种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介
绍给别吧!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感兴趣的一种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并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原因。
三、审题指导
1.学生自由阅读课本上的相关内容。
2.小组交流,说说本次习作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1)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如,写窗外即景,可以按空间顺序,由近及远地写一写窗外
的景物。
(2)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如,写日落即景,可以写一写太阳落下时
形
状的变化以及夕阳下景物色彩的变化。
(3)会自己修改习作,并乐于和同学分享观察到的美景。
四、思路导航。
1.小组交流:如何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呢?
2.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要想让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就要发现美的眼睛去仔细的去观察,
选材时注意抓住美景的特
点,按一定的顺序去写,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3.范例分析一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
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
片刻。
起初周围是静寂
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
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
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
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
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自由阅读,思考: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这段话讲的是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
看
到的景象。先说明又经过“鸟的天堂”的时间是早晨,“周围是静寂的”。然后由静而动,接着
讲众鸟活
动的情景。两个“到处”,讲鸟的数量多,满眼都是;“大的、小的、花的、黑的”,讲
鸟的种类多,体
形不一、毛色各异;“有的……有的……有的……”讲出了鸟的动作千姿百态。最
后讲“我”观看这壮观
景象时的感受:“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令人“目不暇接”,这美丽、奇妙
的景色令“我”不忍离去。本
段最后具体写一只机灵、可爱、富有生命活力的画眉鸟,反映了“我”
的美好情趣和愉悦心情。
4.范例分析二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
前的穿衣镜上:原
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
穿衣镜上的圆便
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住气儿,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
月亮还在竹
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
说:“它走
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去寻月吧。”
第3页共8页
(1)引导交流: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这段话,按照范例一中学会的方法在小组中交流分析这段
话。
(2)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①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这段话主要描写了孩子们在穿衣镜中观察到的月亮。)
②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作者按照观察的顺序来写的。)
③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抓住景物的动态特点,描写了“镜中月”升起的过程和变
化。)
5.范例分析三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
重担似的
,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颜色真红得可
爱。一刹那间,那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
然有了光彩。 (1)引导交流: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这段话,按照范例一、二中学会的方法在小组中交流分析
这段话
。
(2)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①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这段话主要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象。)
②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作者按照观察的顺序来写的。)
③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描写了太阳升起的过程和变化。)
“过了一会儿,那里出
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描写了太阳刚出来
时的颜色。(静态描写)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地,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
这句话具体地、形
象地描述了海上日出的情景。作者先将太阳在海上升起的情形比作“负着”
“重担”,又用“慢慢地”“
一纵一纵地”“使劲儿”三个词语描写海上日出的动态,这与前边“像
负着什么重担似的”前后呼应,生
动地写出太阳上升的缓慢和吃力,也写出“我”观海上日出时的
感觉。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这是从观察者视觉与感觉的角
度,描写太阳完全跳出海面时光辉灿烂的奇景。作者在这里用“深
红的圆东西”指太阳,既状太阳之形,
又绘太阳之色,还表达出作者对太阳的喜爱之情。“射得人
眼睛发痛”,写阳光强烈,激人生发出光芒万
丈的联想。联系上文太阳升起时的艰难,可以想到太
阳上升时的不懈努力;读到本句,又使人觉得太阳十
分可爱。这正是对太阳的咏叹。
5.怎样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我们周围的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例如:我们写操场后面的小花园,可以抓住“小花园真美”这一
特点,按照从远到近、从近到
远或移步换景的顺序来写,写的时候展开丰富的想象,适当的运用比喻、拟
人的修辞方法。
第4页共8页
【设计意图:按照一定的顺序,介
绍我们周围的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是高年级习作的基
本要求,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想象、积累比较
,让孩子体会到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我们周围的景
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的方法。】
五、技法点拨。
1. 细致观察,抓住特点。
(1)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
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
意,并养成一种习惯。)
(2)本单元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①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②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③教师评议并小结。
如《四季之美》一文,作者就抓
住归鸦和大雁的动态,用“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
鸦急急忙忙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
,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来进行描写。
《鸟的天堂》一文中“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
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由静到动,
描写了鸟的天堂的热闹情景。因此,观察和感受美景时
还要发动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的感觉,有
动有静的写景,才能让人读来身临其境。
【设计意
图:通过交流让学生懂得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点,即使同样的风景,观察的时间不
同,角度不同,看到
的风景也不同,比如,同是水,有的展示的是静态的的美,有的展示的是动态
的美,描写的时候就应当抓
住这些不同的特点,写出景物的独特之美。】
2. 注重积累,把握顺序。
(1)
在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注意什么吗?(我们还要
注重积累,精心排
序,才能生动而有条不紊地表达。)
(2)本单元课文中,作者是怎样精心排序,生动而有条不紊地进行表达的?
①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②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③教师评议并小结。
如:《四季之美》按照“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季节变化顺序写出了四季景色的美。《鸟
的天堂》
全文按游览顺序描写了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
景;第二天又一
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月迹》
一文作者以月迹为线索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别写了屋中盼月、镜中看月、庭中望月、河边寻
月、眼瞳见月、沙滩议月。展
现了美丽的月色,赞美了孩子美丽纯洁的心灵,表达了孩子们追求美
好事物的纯真愿望。同时告诉人们:
美属于每一个人,人人都应该拥有美。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懂得景物描写一定要有顺序,有了
顺序文章才有条理。因此观察
时要认真,不能东看一眼,西瞧一下,必须按一定的顺序,或从上至下,或
由远及近,或由外到内,
也可以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注意动静结合。】
3.展开想象,运用修辞。
(1)如何让文章写得细致传神?(文章写得细致传神还要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
第5页共8页
合理运用修辞。)
(2)本单元课文中,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合理运用修辞的?
①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②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③教师评议并小结。
在《鸟的天堂》一文中,作者写
了太阳时用了一个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
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写出了众鸟活动的动态美。“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
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
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一句运用了拟
人的写法,表现了画眉鸟的自由和快乐。“我们看时,那
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
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一句运用了拟人的写法
,“款款”不仅写出月光移动的缓慢,
更有一种从容悠闲的姿态,所以后面的“溜”便有了一份调皮和可
爱了,表现了孩子们对月亮的喜
爱之情。因此,我们在习作时要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
等修辞方法把文章写得更
加生动、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懂得写景的时候,如果
只描写景物的外在特征是不够的,还要写
出景物的内在特征。而内在特征有时难以描绘,则需要借助想象
和联想的翅膀,同时还需要运用比
喻、夸张、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这样,文章才会有光彩,才能给读
者以美的享受。】
六、佳作引路。
1.出示范文。
雪中即景
早晨起来
,冬雾弥漫。雾散之后,立即出现一幅奇景,那青松的针叶上,凝着厚厚的白霜,像
是一树树洁白的秋菊
;那落叶乔木的枝条上裹着雪,宛如一株株白玉雕的树;垂柳银丝飘荡,灌木
丛都成了洁白的珊瑚丛,千
姿百态,令人扑塑迷离,恍惚置身与童话世界中。
小雪中漫步是别有意趣的。天宇中只有一丝风似
牵着风筝的线般牵着霏霏瑞雪,仰头望,这丝
风主宰着粉蝶似的雪花,一忽儿斜跌下来,一忽儿打着旋飘
飞,一忽儿悠悠荡荡地扑向地面,有的
落在行人的身上。雪花象一个顽皮的孩子永不厌倦地和人们嬉闹,
拂着人们发热的脸庞,化成滴滴
水珠流到眉毛胡子上,结成粒粒小冰碴儿。洁白的雪花悄然无声地落着,
飘飘洒洒纷纷扬扬,不一
会儿,地上便有薄薄的一层了,当你的脚踏上去时,它会为你唱出欢快的足音“
吱咯,吱咯”。伴
着这足音,你尽可展开想象的羽翼,去追寻你最美好的回忆,去拥抱你心中的幸福!你
不妨作一次
深呼吸那凉浸浸甜丝丝的花香就会浸入你的心脾,你不由得想到一颗纯洁的心,你会觉得整个
世界
都是那样纯洁。
我爱白雪,我爱雪景,我更爱冬天。冬天是心灵的年轮。冬天,虽然
十分寒冷,但是它有着无
可比拟的温馨和希望。
2.学生自由朗读范文。
3.小组交流。
(1)范文是怎样进行动态和静态描写的?
(2)为了使文章写得细致传神,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合理运用了哪些修辞?
4.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
第6页共8页
(1)开篇运用排比句式“早晨起来,冬雾弥漫。雾散之后,立即出现一幅奇景,那青松的针
叶上,凝着厚厚的白霜,像是一树树洁白的秋菊;那落叶乔木的枝条上裹着雪,宛如一株株白玉雕
的树 ;垂柳银丝飘荡,灌木丛都成了洁白的珊瑚丛,千姿百态,令人扑塑迷离,恍惚置身与童话世
界中。”通 过静态描写,写出了雪后周围景物的样子和颜色。第二自然段中“天宇中只有一丝风似
牵着风筝的线般牵 着霏霏瑞雪,仰头望,这丝风主宰着粉蝶似的雪花,一忽儿斜跌下来,一忽儿打
着旋儿飘飞,一忽儿悠悠 荡荡地扑向地面,有的落在行人的身上。雪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永不厌倦
地和人们嬉闹,拂着人们发热的 脸庞,化成滴滴水珠流到眉毛胡子上,结成粒粒小冰碴儿。洁白的
雪花悄然无声地落着,飘飘洒洒纷纷扬 扬,不一会儿,地上便有薄薄的一层了,当你的脚踏上去时,
它会为你唱出欢快的足音“吱咯,吱咯”。 准确地进行了动态描写,表现了雪的特点。
(2)文中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如:
雾散之后,立即出现一幅奇景,那青松的针叶上,凝着厚厚的白霜,像是一树树洁白的秋 菊;
那落叶乔木的枝条上裹着雪,宛如一株株白玉雕的树;垂柳银丝飘荡,灌木丛都成了洁白的珊瑚丛,
千姿百态,令人扑塑迷离,恍惚置身与童话世界中。(排比、比喻)
小雪中漫步是别有意趣的 。天宇中只有一丝风似牵着风筝的线般牵着霏霏瑞雪,仰头望,这丝
风主宰着粉蝶似的雪花,一忽儿斜跌 下来,一忽儿打着旋飘飞,一忽儿悠悠荡荡地扑向地面,有的
落在行人的身上。(排比、比喻)
雪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永不厌倦地和人们嬉闹,拂着人们发热的脸庞,化成滴滴水珠流到眉毛
胡子上, 结成粒粒小冰碴儿。(拟人)
洁白的雪花悄然无声地落着,飘飘洒洒纷纷扬扬,不一会儿,地上便有薄 薄的一层了,当你的
脚踏上去时,它会为你唱出欢快的足音“吱咯,吱咯”。(拟人)
我爱白 雪,我爱雪景,我更爱冬天。冬天是心灵的年轮。冬天,虽然十分寒冷,但是它有着无
可比拟的温馨和希 望。(中心句)
(4)总评:
这是一篇写景的精彩文章,以排比的句式开篇,引起读者的阅 读兴趣。构思大胆新颖、有独创
性,引导读者的目光由近及远观察。这篇文章通过作者仔细观察,运用了 生动形象的语言,把雪花
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出来。文章虽简短,但叙述生动,描写细腻,生活气息浓厚, 遣词造句准确传神,
是一篇成功的习作。
5.总结交流:通过比较,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个地 方的景物写清楚,写具体?(细致观察,抓
住特点;动静结合,互相映衬;注重积累,把握顺序;展开想 象,运用修辞。)
七、学生习作。
1.明确习作要求:写的时候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 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的静态
和动态特点进行描写,试着应上恰当的修辞方法。
如:雨中即静、日落即景、田野即景、窗外即景等。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一段话的开头空两格。
3.写好后自己读一读,改正错别字。
六、品读欣赏。
第7页共8页
1.小组同学互读互听,欣赏别人介绍的美景。
2.小组推荐优秀习作,小作者读习作,其他学生认真聆听,欣赏美景。
七、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誊抄在作文本上。
【设计意图:写作后,再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习作交流和别人分享自己发现的美景。】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通过交流,启发学生发现身边有许多美丽迷人的
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使学生明白在一
次小小的作文中不可能一个一个去介绍,引导学生在习作前先选择
印象最深的或感情最深的
一处景物,这就解决了习作“写什么”的问题。通过课文片段的分析,引导学生
抓住景物的
静态和动态特点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写景的顺序有观察顺序,如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
br>从上到下,由外到内等,还有时间顺序,在习作前要确定自己的描写顺序。
不足之处: 教学中没有涉及到引导学生用上积累的好的词语。五年级学生在学习课文和课外阅读中
肯定积累了很
多好的词语,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把积累的好的词语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