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语文园地七(教案)

温柔似野鬼°
604次浏览
2020年10月09日 14:2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河北衡水学院-泰戈尔诗集读后感

2020年10月9日发(作者:荣柱)


语文园地

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并能就自己喜欢的段落 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感情。
2.本单元课文描写的景物美,语言更美,指导学生品味积累。
3.学习设计海报,布局版面,书写有特色。
4.理解《渔歌子》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并能熟读成诵。
5.尝试根据课本给出的句子,产生丰富的想象,把描写的画面写具体、生动。
 重点
1.本单元课文描写的景物美,语言更美,指导学生品味积累。
2.理解《渔歌子》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并能熟读成诵。
 难点
尝试根据课本给出的句子,产生丰富的想象,把描写的画面写具体、生动。

1.交流平台。
依据“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这一原则 ,在“交流平台”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平时在课内外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生动的语句,学习作者认真观 察并抓住事物
特点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2.词句段运用。
(1)“语文即生活。 ”联系生活实际,指导学生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个海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
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 br>(2)把握教材特点,挖掘课本资源,让学生在诵读、品味、讨论、探究和仿写等多个环节中,感
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
3.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重 在朗读指导,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渔歌子》这首词的节奏和韵味,然后
背诵,体会词意,感受作 者笔下描绘的景物的美丽和要表达的悠然自得的心情。

1



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张志和的资料。
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本单元课文景美,语言更美,指导学生品味积累,并让他们互相交流。
2.学习设计海报,布局版面,书写有特色。
3.尝试根据给的句子,产生丰富的想象,把内容写具体、生动。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感受。
1.同学们,我们学完了本单元课文,透过生动优美的文字,更显文章的 生动,请你认真朗读课文,把你
认为优美的语句摘抄下来,并品味积累。
2.学生读文,交流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
3.在读本单元课文时,你有哪些发现?有哪些独特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4.全班交流汇报,说说自己的独特发现与体会。
师小结:要把这种独特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再读优美的语句。
(二)交流读书方法。
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老师的总结,读一读这两篇文章,把握住情感。
2.以小组为单位朗读。
3.教师巡视交流。


2


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读的时候脑海中要呈现出课文< br>描写的景象;把自己融入美丽的“风景画”中,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读出
来,深深地体会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词句段运用。
1.指名读题目要求,明确题目要求:为即将到来的元旦设计一个联欢会海报。
(1)小组交流,设计思路。
(2)指名全班交流。
(3)评选出优秀设计者。
2.根据例句的意思仿写句子。
(1)明确此题的要求。
(2)出示例句,比较例句中的两个句子的异同。

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3)比较异同,交流汇报。
第一句是直接对景物的描写,语言简洁,意思明确。
第二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笔下的景物更鲜活,更有灵气,语句更生动具体。
(4)学生练习仿写,教师巡视。
(5)指名学生全班交流。
师小结:指名学生全班交流,评价写得生动的地方。

完成本题的教学工作,需要教 师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寻找读写结合点,根据语言的不
同特点,来帮助学生理解、积累词语, 发现字词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巧妙地渗透写话的基础知识。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诵读《渔歌子》,读出词的节奏、韵味,能有感情地背诵。

3


2.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词的意境,对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能说出自己的见解。
3.了解学习诗词的方法,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一、激趣设境,理解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在这个万物复苏、莺歌燕舞的季节 里,大家都能看到什么美丽的景物
呢?(学生自由说春天的景物。)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 首描写春天的词《渔歌子》。拿出你的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
书:渔歌子)
2.“渔歌子”是这首词的什么?(词牌名)
3.词牌名规定了这首词每一行的字数,还限定 了词的类型、种类,也限定了这首词的每一句的字数。
我们先前还学到过哪些词牌名?(忆江南)
4.词和诗不一样,它的句子有的长,有的短,所以,词还有一个名字叫——长短句。
对“词牌”的教学,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它在一首词中的意义,更将先前学过或课外看到过的词牌
也在 课堂上做了交流,使学生对“词牌”的理解更真实贴切了。
二、初读诗词,把握节奏。
1. 读一读这首词。读三遍:一遍读准字音,二遍读通顺,三遍读出词的韵味。大家听明白了吗?好,开
始吧 。
2.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先请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西塞山白鹭鳜鱼青箬笠绿蓑衣斜风 细雨
不须归
(1)先由个别学生读,再由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2)这首词中有 两个词不太常见,你读得很准。一个是——(箬笠)请你把这个词带到句子中领着同
学们读一遍。
3.知道“箬笠”是什么吗?(竹叶编的笠帽)你很会观察。这两个字和“竹子”有关,是竹子编成的。
4.还有一个词,大家读得也很准——(蓑衣)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5.读会了这些词语,再来读这首词,就容易多了。请同学来展示一下。(指名读、齐读)

4


6.大家把词读通顺了,古人读词还讲求节奏和韵味。怎么读呢?遇到第一 声、第二声字的时候,我们把
声音拉长一些,在遇到第三声、第四声字的时候,我们把声音——(生接) 缩短一些。现在试试看。
7.“不——须——归——”字音拉长一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读)
8.师:把掌声送给他。一起来一遍,好不好?(生齐读)真好,词的节奏和韵味就 这样被我们读出来
了。

三遍诗词的朗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了不尽相同的训练要 求,大家可以择其所需而做到。词语
的朗读教学,是理解一首词的基础。每一首词都有属于自己的意境, 这些意境正是由这一个个事物所
构成的。读词语,便是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了解这些事物,为接下来 对诗词的理解打下坚实的基
础。
三、读下面的句子,想象在你的成长中有没有类似的“第一次”,试着写一写。
1.同学们, 一首诗有一首诗的诗眼,一首词有一首词的词眼。你能找出这首词中一个关键的词吗?(板
书:不须归)
2.“不须归”是什么意思?(不必回去,不愿意回去。)
3.张志和为什么不愿意回去?
4.拿出你的笔,找一找这首词中写了哪些景物,把它圈出来。圈了哪些景物?(西塞山、白鹭、桃花、
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
5.一共是九种景物。景物很美,你觉得哪个画面最美?
6.你有没有看到这画里的人?画中是他的背影,想象一下此时他会是怎样的神情呢?
7.还有谁能发现这首词中优美的东西?(各种颜色)
8.是呀,作者给我们展示的是多么清淡悠闲的画面呀!
9.走进一首词,你会看到什么,还 会听到什么,闻到什么呢?用心去听一听、闻一闻。(能听到白鹭的
叫声,能闻到桃花的淡淡清香) < br>10.(出示渔翁垂钓图)这幅图送给同学们。简单的27个字、9个景物被同学们读成了这样一幅美丽的 画
卷。你能用一个词形容这幅画吗?(如诗如画、诗情画意、栩栩如生)请同学们在稿子上写下你所看< br>到的、听到的、闻到的一切。


5


打破串讲的传 统古诗词教学模式,摒弃逐字逐词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读自悟、全班汇报交流的
方式给学生以自主学习 的权利,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
达到自悟自得的效果。适时 提出练笔的要求,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既练习了写作,又将诗词
的理解梳理清楚了。
四、丰富资料,品味诗情。
1.要学好一首词,不光要理解词的意思,还要了解作者写这首词 的背景,这样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诗
词的情感。课前有没有收集关于张志和的资料?结合他的生平说一 说。
2.这位同学说了,他的诗多描写隐居生活,他为什么要隐居呢?(张志和当过官,后来被朝廷贬 官了。
他无心朝政,也不贪图名利,一心一意只想做一个普通老百姓,在太湖边隐居。)
3.从他的生平中,我们又读出了一个淡泊名利的张志和。
4.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词,感受词中渔翁的形象。
5.反复读了很多遍,同学们能背诵了吗?师生共同配乐背诵。

通过交流学生课前 查阅资料的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了解该词的写作背景,品
读出“不须归”所蕴含的情 感。

在本次语文园地第一部分交流平台的教学中,我重点指导学生对自己认为美的语句与同 学进行交
流,主要是想帮学生创造交流机会。这样做也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教学古诗词时,我给学 生讲
了“词”的相关知识。丰富了学生的见闻,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

天使无翼也飞翔-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景德镇一中-年度考核登记表


唯美空间-北京市中考网


惠安教育网-斯坦福大学地址


善待自己-交通安全资料


世界人口日是几月几日-炼铁实习报告


东海教育信息网-村干部入党申请书


溱湖-道德讲堂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