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优秀教案
部队涨工资-高中英语教学计划
授课
课题
语文园地一
课型
语文园地
1课时
时间
1.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事物。
教学
2.根据语境理解相同词语的不同意思,并会写句子。
目标
3.积累古诗词。
教学
1.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事物。
重点
2.积累古诗词。
教学
根据语境理解相同词语的不同意思,并会写句子。
难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导
一、情境导入
入,激发学生学习兴
设计意图
同学们,这一单元学完了,现在,我们来到了语文园地
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
导入
( )分
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一,去汲取里面的营养
识。】
钟
吧。(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一)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
环节,能帮助学生梳理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和大学过的课文内容,对本
家交流一下吧?(出示课
件2)
(板书设计:完成填空)。
单元的内容有个整体
的认识。】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________的,文章或蕴含着
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就像________(作
新课
者)的桂花雨,不仅带给她许多童年的快乐的回忆,还寄
教学
托了她浓浓的___________之情,让人深受感动;《落花生》
(
)
分钟
中,用花生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来说明做人的
道理;《白鹭》一文让人在体会白鹭美的同时,明白了美就
蕴含在____________的事物中,我们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
《珍珠鸟》则体现出___________的快乐与美好。
(事物 琦君
思乡 朴实无华 用处很多
平常 信任)
2.词句段运用(出示课件3)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
(1)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过朗读句子,发现句子
什么相似之处。
a.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中使用的类似的写作
方法,有利于学生加深
b.思考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发现它们写法上的相似之处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同
的。
c.运用这种写法,你也写一段话吧。
生总结句子的写法(出示课件4)
时还能理解这种写作
方法。】
师:同学们说得对,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
法,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对比,体现出花生的
朴实无华;把白鹭和“白鹤、苍鹭”对比,体现出白鹭的
“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
对比描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写法,这种写法能突出事
物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要学习这种写法,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
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
(板书设计:对比的写作手法)
初步了解多义词——
(2)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根据要求用“温
同一个词在不同
语境
中会有不同的意思,有
和”写句子。(出示课件5)
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词
语的能力。】
a.读句子,理解加点词语的不同意思。
并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
b.理解“温和”的不同含义,并造句。
c.把你知道的不同语境中有时意思不同的词语写出一
个。
师: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开辟:在第一句中是“开垦荒地”的意思,指
“我们”
一家人把荒着的土地开垦出来中花生;在第二句中的意思
为“创立、创设”,指人工智
能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发生
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姿态:在第一句中的意思是“物体呈现的样
子”,指梅
树枝条特殊的样子;在第二句中是“风格,气度”,指人们
所呈现出来的精神。
温和 (形容气候)这里常年气候温和,很少有恶劣天气。
(形容性格)他性格温和,对人很好。
例:精神一词,有时指“活跃,有生气”。例句:这孩子真
精神。
精神一词还有“宗旨、主要的意义”的意思。例句:
我们要领会文件的精神。
师总结
:通过练习,我们发现,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
句子中会有不同的含义,因此,我们在理解词语意思的时<
br>候,要联系上下文,这样理解起来会更准确。
(板书设计: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
3.日积月累。(出示课件7)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朗读这首诗。
(2)简介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
隐与杜牧即“
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有《李
太白集》传世。诗作多为醉时写的,代表作有
《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
》《早
发白帝城》等。
(3)写作背景
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
浩然,两
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
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
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
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
到江边
。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板书设计: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出示
课件9)
老朋友在黄鹤
楼与我辞别,在烟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
州。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
长江向天边流去。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游历期间的作品,写
出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
祖国河山
的壮丽美好。
(5)学生读读背背
(6)测试学生背诵情况,并设情境练习。
(出示课件10)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一种写作方法,明白
及拓展延
伸(
)
了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还学习了一首古诗,
分钟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完成填空
语文园地一 对比的写作手法
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
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出示课件11)
板书
内容
教学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
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
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
“词句段”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根
据不同语境造句的环节,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由于学生对这首诗很陌生,所以,我通过朗读、讲解,
让他们身临其
境地去体会,去感悟,这样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古诗的意思,背诵起
来也就容易多了。
美中不足的是,在讲授“对比”的写法时,讲得不够详细,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
能力,因此,有的同
学没能牢固地掌握这种写法。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课堂作业新设计
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讲讲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答案:
老朋友在
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
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
向天边流去。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备课素材
古诗相关资料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
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
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
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
未
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
位山水田园
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
充满诗意的离别。其
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
代、繁
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
有着无比的诗意。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
想曲和抒情
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
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
,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
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
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
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
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
术效果。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
往之情的离别,
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
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了。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
回顾本组课文,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来表情达意的。
2.
引导学生进行片段朗读,积累语言,灵活运用字、词、句、段。
3. 积累古诗。
【教学重难点】
学习通过直接抒情、叙事抒情、对比抒情等方法来融情入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启发思路
生活中,是否会有某一件事或某一样东西在不经意间打开我们的心扉,进驻我们的心田,给我们滋养,<
br>让我们透悟呢?郭沫若有过,许地山有过,琦君有过,冯骥才也有过。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一,一起来回<
br>顾一下吧!
二、交流平台
1.
从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法两个方面,结合课内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1)每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你对本单元的哪篇课文感受最深?为什么?
2. 小组交流。
选取自己最喜欢的片段或细节进行交流,谈谈自己从文章中得到的启发和收获。
3.
集体交流。
三、词句段运用
1. 出示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谈感受。
(2)小组交流,说说三个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3)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三个句子都是通过对比的描写,表达出作者对笔下事物的喜爱与赞美。)
师:对比描写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表明作者的偏好、观点、立场等,我们在习作中也可以这样运用。
2. 出示句子。
(1)指名朗读句子,借助工具书查查“开辟”和“姿态”的解释。
开辟:①打开,打通,开创(场地、道路、局面等)。②开发。
姿态:①姿势;样儿。②态度;气度。
(2)学生交流讨论。(结合语言环境和句子意思进行比较)
(3)教师评议并总结。 (第一组句子中第一句写的是荒地,故而选择释义②,有开发、开垦、垦种的意思;第二句写的是人工智能出现的局面,所以选择释义①,有开创、建设的意思。第二组句子中第一句写的是梅树,所以指的是姿势、样子;第二句写的是人们的状态,所以选释义②,指精神面貌。)
(4)师:关于
一词多义的辨析,首先要明确其含义,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语言环境和句子的本意进行
比较,才能用得对,
用得准确。
(5)补充练习:根据下列词语不同的意思,用每个词语写两句话。
骄傲
新鲜 自然 大方
四、日积月累
1. 介绍作者。
2.
出示《蝉》,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停顿。
4.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理解诗意。
饮:饮用,喝。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
是刺吸植物的汁液。流响:指
接连不断的蝉鸣声。籍:jiè,凭借。
诗意:蝉垂下像帽带似
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绵的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
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住在高
树上,而不是借助了秋风。
师:这首诗有什么含义?(诗人以“蝉”喻指清高尊贵的人,比喻品格高洁
的人不需要借助外力,自
能声名远播。)
5.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 指导背诵,并默写。
【教学反思】
本
次课我给了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交流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地回顾、探求,加深了对课文写作
技法的
理解,明确了对比手法在表达中的突出作用。在词句段的运用中,学生通过朗读交流,揣摩重点词
语的用
法。在古诗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感悟诗意,似乎又翻出了新意,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