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5 搭石

萌到你眼炸
619次浏览
2020年10月09日 14:5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儿童小笑话-贾格尔

2020年10月9日发(作者:鲁友柏)



5 搭 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呈现搭石的图片)搭石,是指人们在经过没有架桥的溪流、河沟, 或浅水枯河、泥泞路
面等时用石块铺设的一种简易通道。所选石块一般为天然呈方形或平顶状的,在小溪 里横着
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也不是很平稳,需要走快才
能保持平衡,但它们联结着故乡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将走进这搭
石背后去感 受人情之美。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 课文。重点指导后鼻音“衡”、翘舌音“绰”的读音,以及“间”等多音
字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 br>(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汛、鞋”等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挽、协”
时,可以 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惰、衡”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同时对多音字和
形近字进行区分并组词 。
字谜示例:
左之下,月一轮。心在旁,体不勤。(谜底:惰)
鱼大没尾巴,把行分了家。用它称重量,平等人人夸。(谜底:衡)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汛”右边的笔顺要注意。
“惰”左部的点画与右上部撇画要相迎互让。
“衡”中下部点画与右下部竖钩相迎互让。
易错提示:
“挽”右边是“免”,不要写成“兔”或“奂”。
“协”右边是“办”,不要写成“为”。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免:挽(挽留)—晚(傍晚)—勉(勉强)
办:协(协助)—胁(威胁)
(4)多音字。


jiān:中间 顷刻之间



n:间断 反间之计


jià

:踩踏 脚踏实地






tā:踏实

(5)重点词语释义。



汛期:江河水位因降水集中、冰雪融化等季节性上涨的时期。
谴责:责备。
平衡:物体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协调有序:配合得适当,很有秩序。
人影绰绰:人一个接一个,隐隐约约,姿态优美。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并齐读。
明确: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看到这个中心句,你有哪些疑问?
明确:示例: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为什么作者认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
景?
3.尝试自己从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什么是搭石?
明确: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 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
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 ,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
搭石。
4.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
明确:第一部 分(1):简要介绍什么是搭石。第二部分(2~4):主要写人们走搭石时互相
谦让的情景。第三部分 (5):写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5.再次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对课文的通读,我们知道了搭石搭的不仅仅是一条路,还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构成了作者家 乡的一道风景,你的家乡或者是你所读的课外书中是否也有这样的风景呢?来
跟大家分享一下。(学生自 由发言,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口头表达)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汛期 访问 穿鞋 挽留 隔开 懒惰 平衡 稳定 协调
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我们反复咏叹了这句话——( 课
件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更深入地体会这
句 话的含义。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一部分。
(1)“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点明了溪水的特点,为搭石的出现做了铺垫。
(2)第1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具体介绍了搭石的由来。
2.学习第二部分。
(1)怎样理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中的“风景”?
明确:说它构成了家乡的“风景”,这里的风景不仅指家乡的自然风景,更指搭石体现
的人情美 构成的人文风景。
(2)第2自然段重点描写了什么?哪些词最让你感动?从中可以看出老人的什么品格?
明确 :重点描写了调整搭石的老人。“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
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
想的优秀品质。
(3)第2自 然段中“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才肯离去”是个很长的句子,思考一下,要
怎样才能把它读好呢?
明确:重读关联词“无论……只要……一定……”。
(4)想象:看见上了年岁的老人还如此 善良,你觉得中年人会怎样做呢?青年人呢?那,
像我们这样大的孩子呢?
明确:示例:一身 风霜的中年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
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 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5)从第3自然段的哪些地方能看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 br>明确: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述,实实在在地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作者描写 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像轻松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
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 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
(6)第4自然段具体写了哪两个事例?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明 确:主要写了“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
石……”这两个事例。 从中我们不但能够看到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也能够感受到画中人物的
美好心灵。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 ,拥有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的品质,而且“把
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3.学习第三部分。
如何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容?
明确:一排排搭石,静静地 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搭石不仅
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也 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试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捧读课文,一 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________
放在小溪中,几经精心 踩踏;急着赶路的________,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直到满意了
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 动作________,声音________,清波________,人影________,
充满 了诗情画意……
明确:石头 上了点儿年岁的人 协调有序 嗒嗒 漾漾 绰绰
(2)仿造课文的句子,用“如果……就……”和“假如……总要……”造句。
明确: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爬山了。假如遇上下雨天,他总要穿着雨衣去上学。
2.总结。
一块搭石,就是一曲善良的歌,曲调优美;一块搭石,就是一段谐调的舞,姿态婀 娜;
一块搭石,就是一首谦让的诗,娓娓动听;一块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画,赏心悦目。然而,
这些美好的行为,在乡亲们的眼里,是那么的“理所当然”,而在我们眼里,却构成了最美
的风景,这 就是——(生齐读)搭石。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知搭石——关系密切


摆搭石——为他人着想
搭 石

走搭石——谦让互助 尊老爱老


赞搭石——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赣南师范科技学院-幸福的作文


游记作文500字-教师评职称述职报告


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香港生孩子费用


北外研究生-泛珠三角


提高网速的方法-幼儿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长大的感觉真好作文-骨科实习小结


梧州职业学院-关于夏天的词语


水银灯-浙江二本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