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本院校有哪些-空城计读后感
浅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太和县双庙小学
作者姓名:孙亚洲
联系电话:
浅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
要: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数学的理解能力有
着重要的教育意义。但是从现阶段的教学中发现
,学生的数
学阅读兴趣和阅读策略不容乐观,所以我们在数学课堂中应
重视数学阅读的技巧,培
养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愿
读,会读,感受到数学阅读是一种享受,使学生逐步在数学
阅
读中领悟数学语言,提升数学素养,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创
造有利条件,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阅读能力 培养
在批改作业时,常常听到老师讲:“唉
,这么简单的题
目又做错了,真是太粗心了!”学生什么原因会出现这么多
不应该的错误呢?通
过我平日的观察,有的同学在做题时,
根本没把题读完,只是根据平时的做题经验草草把题目做完
了;又或者在读题的过程中,添字、漏字,关键性词没有注
意到,理解错误了,题也就做错了。只要老
师将题目读一遍,
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他就会叫道:“哦,原来如此!”。什
么原因呢?
一、直面数学阅读的现状。
在实际教学中,绝大多数的老师把教材中的精髓挖掘
出
来,又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达给学生,进而忽视对学生阅读数
学课本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似乎
研读数学教材仅仅是老师
的事,而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讲却是被动的接受和理解,
觉得自己只要听懂课就满足了。因此常常是老师反复讲解、
学生被动接受,一本书快讲完了,而学生
仍没有掌握多少,
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知识学了一大堆而能力却提高不
多,教学效率比较
低下。 针对这种情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老师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使学生在不断的数学阅读中
逐步领悟数学语言,提升数学素养。数学课标指出,“数学
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
”,而“数学阅读”则
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因此专
家指出:“数
学课堂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
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准确
性,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
二、追问数学阅读的本义。
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
育》出指出:“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
号中取得意
义的心理过程。”因此,老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阅读活
动,这可以使老师对阅读
的本质有更为深切的了解。阅读实
质上是阅读主体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对信息进行加
工、
筛选,并重组脑中原有的知识信息,最后将所获信息作
用于主体已有知识结构,达到重整的过程。
三、 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叶圣陶先生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
他们
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做任
何事都需要兴趣
的引领。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
性、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不同于其他的阅读,它<
br>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需要认真细致,需要读写结合,需
要积极的思维活动的参与,更需要意志
的支持。所以要提高
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阅读
的动机。
1.以情感人,唤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让教学语言富有情感,在诸多科目当中,普遍都
认为数
学学科比较呆板、单调和乏味,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一点,
我在教学中力求表达语言生动
、形象、带有强烈情感。就连
学生发言的评价,我也注意措辞和语气,给予强化式的鼓励
赞扬。
例如:“你回答得很完整!”“你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
很强”。声情并茂的我加长了语气强调了他们回答
问题的与
众不同,一个个洋溢的小脸蛋和一双双羡慕的眼神告诉了我
他们喜欢这样的“听力”。
2.充分利用教材编写,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领略数学教材无声语言的作用。在数
学教材的每一节都
安排了例题,而这些例子全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符合各层次
学生的实际情况,
大多都是图文并茂的。我在教学之中注重
引导学生通过例题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可行性和重要
性。作为教师,除了把那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来教
育鼓励学生,使学生的情感和情趣融合在一
起,把学生从课
堂引入现实生活当中,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技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正确的方法使人终身受益
。
小学生在数学文本的阅读理解中面临的困难多种多样。因
此,要根据主要原因的不同采取有针
对性的指导对策,培养
学生的数学阅读技巧。
1.计算课中的数学阅读
在很多数学教师的潜意识中,认为在上计算课时不需要
数学阅读,只要学生掌握运算顺序和法则就可以了
,所以也
谈不上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了。其实不然,你只要留心观察
就会发现,在学生掌握了运
算顺序和法则后,计算的正确率
依旧不高,特别是四则混合运算,错误更多。如:在教学《小
数
四则混合运算》中, 3.18÷(27.84+13.2×0.3)我指名学
生读题,学生读3.18
除以27.84加13.2乘0.3的和。我问
从刚才同学的读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我知道了这
道题是三步计算,还知道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的
乘,再算括号中的加,最后算除法,
我问你怎么知道它的运
算顺序的,学生说从刚才的读题中我听出来,这道题虽然是
小数四则混合
运算,但运算顺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四则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的。因此,
我们在做计算题之前都
要正确读题,这样既能了解题目的运算顺序,又能对每个数
字加深印象。
2.概念课中的数学阅读
在小学数学的教材体系中有很多概念、性质
等。由于其
自身特点的要求,语言表述具有很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因
此,对数学感念的阅读不
能只停留在认读阶段,对它们的遣
词用字、表达方式进行反复推敲,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
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例如在教学“因数、倍数”这个概念
时,这里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因数或倍
数不是孤立存
在的,是两个数相互依存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
读这个概念的时候把你
认为重点字、词勾画出来,学生们通
过讨论分析,认为 “谁是谁的”这个词非常重要,强调因数
和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而不能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
数学阅读的核心在于理解,挖掘概念中字、
词、句的真实含
义。真正理解数学概念的真实含义,而且也使学生领悟了蕴
涵其中的数学阅读方
法和技巧,将这种阅读技巧运用于今后
的概念学习中。
3.解决问题课中的数学阅读
数学阅读对于解决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学生解答数学应用
题时,需要具备相当程度的阅读技
巧,因此,学好应用题的
一个关键环节是学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在具体的应用题教
学中,要在
审题、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这一环节上多下功夫。
教师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从不会读书到会读书、巧读书
,使
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读书的方法和技巧,边读、边
想、边划,注意
划出关键词,理解其涵义,同时理解题目中
的数量关系,并且注意恰当运用讨论的方法,使学生相互学<
br>习,在讨论的同时,学习他人的阅读技巧。 数学中的语言总
是非常简洁,一些数量关系总是隐藏
的。学生在阅读这类数
学文本时,要通过自己的数学知识,补充或扩建题目所提供
的信息和意义
,才能充分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只有通过“阅
读”的方法,不断培养阅读技巧,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弄清
数量关系,找到解题的思路,提高解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
学的效果
五、培养学生自觉的阅读习惯
阅读学习方法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自主学习。因此大
多数情况下的阅读学习应该是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事实
上,只有当学生真正确立起一种超越兴
趣的阅读观,基于学
习的不同需要而主动阅读时,阅读学习方法的优越性才能得
到淋漓尽致的发
挥。实践表明,只有当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
习惯,其阅读学习的能力才能产生质的飞跃。为此,教师在<
br>实践中,应抓住以下几点进行培养。
1.课前预习阅读
课前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课前预习
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获取新
知的能力,学生带着预习中不懂
的问题听课,也必定会增强听课的效果。课前预习离不开阅
读,
为提高预习阅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要明确预习的
范围和要求。若有必要,还要设计
相应的与旧知联系的带有
悬念性的问题或与新知相关的有趣练题,促使学生主动预
习。新授前,
还应检查预习的情况。
2.课后温习阅读
课后温习也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及时的课后温
习,不仅能巩固新知、强化
记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而且
能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反思,客观地自身归因,
提高
学习的质量。正确的课后温习方法,应该是回忆、解题
与阅读思考的有机结合。那种只解题、不读书的课
后温习对
正确学习方法、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极其有害的。因此教
师要明确提出课后温习的阅
读要求,并给予必要的方法指
导,使学生在温习阅读后有强烈的收获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
适
合阅读学习的内容和环节还有很多,上述几点只不过是基
于经验的一些肤浅的归纳。如何进一步发挥阅读
学习方法在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构建一个既
体现现代教学思想,又利
于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素质的
基本教学模式,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邵光华 《 数学阅读 ——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课
题》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