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总第-课时
毕业论文提纲-济南市人事网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总第-
课时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
总第 课时
用题
课1、三步计算应
题 本单元第1课时
1、使学生理解求两积之和(差)的三步计
目
的
要
求
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解答简单
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2、使学生学会利用线
段图分析应用题的数
量关系,使学生掌握分析应用题从条件开
始想起和从问题开始想起的两种分
析方
法,提高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认识线段图,学会用两种思路解答三步计
点算应用题。
难
点
教
学
具小黑板、卡片
实
验
教
学 过 程 教学
随笔
课前口算训练
一、复习引新
1、出示复习题(1),学生口头提问题,
再口述算式。
指出:根据两个有联系的条件,可以求
出一个相关的问题。
2、解答复习题(2),学生口答数量关系
式。
指出:根据要求的问题,可以想数量关
系式,找出需要的条件。
3、引入新课。 <
br>我们已经学会了用根据条件想问题以及
根据问题找条件的方法来分析、解答两
步计算应用
题。今天我们继续用这两种
方法来学习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
二、教学新课
教学例1,出示例1的条件,学生齐读。
1
、根据条件画出线段图:
(1)画出杉树的图示,问:根据这两个
教 学 过
程 教学
随笔
杉树和杨树的棵数条件里直接给出了
吗?
(2)先求什么?可以根据哪两个条件求
出来?再求什么?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求
出来的?能用综合算式解答吗?
小结:这两种方法虽然思考的过程不一
样,但是列出
的算式却完全一样,意义
也完全一样,平时解题时可以根据实际
情况选择方法。
3、“想一想”:
将例1的问题改成“栽的杉树比杨树多
多少棵”,学生自主解答,指名板演。
比一比
: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
地方?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
方?为什么这两步会相同?
有什么地方
不同?为什么不同?
指出:在解答应用题时,不管用哪种方
法想,
都要按照题目里数量之间的联系,
确定用什么方法做。
板
书
设
计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
总第 课时
用题
课2、三步计算应
题 本单元第2课时
目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
的
关系,学会解答有两种方法解答的三步计
要算应用题的不同解题方法,提高分析推理
求
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重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
点
难
点
教
学
具小黑板、卡片
实
验
教 学 过 程 教学
随笔
一、基本训练
说出数量关系:1行杉树的棵数+1行杨
树的棵数=( )
每行杉树的棵数×3=
( )
每行杨树的棵数×3=
( )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1)出示例2:少先队员在山上植树,
栽杉树和杨树各3行。杉树
每行24棵,
杨树每行20棵。栽的杉树和杨树一共多
少棵?
让学生默读题目,然后说出题目的条件
和问题。
提问:杉树和杨树各栽了3行是什么意
思?线段图怎样画?老师画出线段图。
(
2)第一种方法。
要求杉树和杨树一共有多少棵,先要求
教 学 过
程 教学
随笔
3、小结:
今天学习的例题
因为栽的杉树和杨树的
行数相同,因此有两种解法,解题时可
以任意选择一种自认为简便的解法
。
三、巩固练习
1、数量关系训练:
1盒皮球和1盒乒乓球的个数×5=
( )
1盒皮球比1盒乒乓球多的个数×5=
( )
每行的人数×男生和女生共有的行数=
( )
每行的人数×男生比女生多的行数=
( )
2、做“练一练”。
学生读题,说出题目的意思,再说出解
题思路,并解答。
3
、做练习六第7、8题。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板
书
设
计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
总第 课时
课3、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巩固练习
题 本单元第3课时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
求两积之和(差)的
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能正确解答比较简单的三步计算应
用题。
2、使学生初步理解求两商之差(和)的三
目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分析、解
的答求两商之差(和)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要并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可以两步计算的
求 求两商之差(和)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培
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简
单的三步计算应用
题的分析推理的方法和规律,提高分析数
量关系的能力。
重理解和掌握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分析
点推理的方法和规律,提
高分析数量关系的
难能力。
点
教
学
具小黑板、卡片
实
验
教 学 过 程 教学
随笔
一、基本训练
1、把数量关系说完整。
苹果和梨一共的千克数=
( )
苹果比梨多的千克数=
( )
每行杉树比杨树多的棵数=
( )
第一组平均每人比第二组少加工的个数
=( )
每千克单价×第二筐比第一筐多的千克
数=( )
第二筐比第一筐多卖的元数÷每千克单
价=( )
2、引入课题。
二、基本题练习
解答下列应用题。
1
、商店里卖出4个蓝花瓶,每个24元;
还卖出5个红花瓶,每个30元。
教 学 过 程 教学
随笔
三、对比练习
1、做练习六第10题。
(1)让学生解答第(1)题。指名板演,
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提问
:在这个算式里先求的是什么?为
什么要先求第一组和第二组割草的千克
数?最后一步为什么要
用减法?
(2)解答第(2)题。
让学生读题,提问:第(2)题和第(1)
题比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的地方?
要求“第一组平均每人比第二组多割草
多少千克”要先求什么?怎样求?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提问:这两题在解答方法上哪一步是相
同的?为什么相同?有
什么不同的地
方?为什么先算的两步第(1)题里用乘
法,第(
2)题里用除法?
2、做练习六第11题。
板
书
设
计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
总第 课时
课4、三步计算应用题的综合练习
题 本单元第4课时
目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
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的的解题思路,比较熟练地解答三步计算应
要用题,提高分析推理和解题能
力。
求
重比较熟练地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
点
难
点
教
学
具小黑板、卡片
实
验
教 学 过 程 教学
随笔
一、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练习应用题,通过练习,
要进一步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思
路和方
法,能根据题目的
条件和问题,比较熟练地列式解答,并
且要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三步计算应
用题。
二、基本题练习
1、解答练习六第15题。
让学生看表格,说明前两题题意。提问
:
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的地方?指名说出解题思路,指名板演,
其余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一说各题里每一
步求的是什么。
提问:
哪一道题还有别的解法?为什
么?让学生用第二种方法在练习本上解
答第
(2)题,然后口答算式,老师板书。
指名说出解题思路。
教 学 过 程 教学
随笔
三、对比题练习
1、口述算式:
(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3小
时每小时行40千米,后来又行了90千
米,正好到达乙地。甲、乙两地间的公
路长多少千米
?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3小时每
小时行40千米,后来又行了2小时,每
小
时行45千米,正好到达乙地。甲、乙
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2)买了6束红花和5束
黄花,红花每
束24元,黄花每束15元。买红花比买
黄花多用了多少元?
买了6束
红花和5束黄花,买红花付了
24元,买黄花付了15元。每束红花比
每束黄花多多少元?
2、做练习六第1题。
(
1)让学生先做第一个问题,指名板演,
分别用不同方法。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
板
书
设
计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
总第 课时
用题
课5、三步计算应
题 本单元第5课时
目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与三步
的
计算应用题的联系,认识三步计算应用题
要的结构,掌握分析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
求
能比较熟练地分析一般的三步计算应用
题,进一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重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与三步计算应用题的
点联系,掌握分析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
难
点
教
学
具小黑板、卡片
实
验
教 学 过 程 教学
随笔
一、复习准备
出示线段图:美术组18人,书法组的人
数是美术组的2倍,共?人(图略)
提问:
谁能根据线段图编出一道应用
题?学生口答算式和结果,老师板书。
提问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二、教学新课
1、揭示课题
2、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默读题目,
提问:这道
题和复习题有什么不同?告诉我们哪些
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师述:根据题意我们已经知道美术组有
18人,书法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2倍。
提问
:合唱组的人数与这两个组的人数
有什么关系?美术组和书法组的总人数
是指什么?
师将线段图合并,并画完整。
提问:要求合唱组有多少人必须先求什
教 学 过
程 教学
随笔
1、做第32页“练一练”。
学生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说出
分析的过程。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
练习本上。 <
br>集体订正,要求学生说一说每一步的意
思,并结合第二步提问:为什么要先求
出松树和柏
树的总棵数?
2、讨论。
出示:(1)果园里有桃树40棵,梨树的
棵数是桃树的
3倍。苹果树比桃树和梨
树的总棵数多25棵。苹果树有多少棵?
(2)果园里有桃树40棵,梨树比桃
树的3倍多25棵。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
棵:
学生分别口头分析,再列式计算。
提问:这两题的计算结果是不是一样?
两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改变第(
1)题的第二个条件,改成“梨
树比桃树少10棵”。改变第(2
)题的问
板
书
设
计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
总第 课时
用题 课6、三步计算应
题 本单元第6课时
目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步计算应用
题的数量
的关系,更加熟悉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分
要析方法,学会解答三步计算的复合应用题
求 及其检验方法,继续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
能力。
重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检验方法
点
难
点
教
学
具小黑板、卡片
实
验
教 学 过 程 教学
随笔
一、复习引新
1、复习应用题。
(1)农庄要挖一条
580米长的水渠,已
经挖了5天,平均每天挖65米,还剩下
多少米?
(2)农庄
要挖一条580米长的水渠,已
经挖了325米,剩下的要3天挖完,平
均每天要挖多少米?
指名说出数量关系式,列出综合算式,
进行解答。
2、引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教学例4
1、出示例4。说明:解答应用题要先审
题,弄清题意。找出题里的条件和问题。
根据条件和问题,老师画出线段图,看
线段图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2
、提问:要求后3天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必须先知道什么条件?怎样求剩下的米
教 学 过 程 教学
随笔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学生看图读题。提问:这道题的条件和
问题是什么?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
什么,最后算什么?你是怎样分析数量
关系的?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
体订正,结合提问可以怎样验算。
说明:如果
题目要求检验,要列出算式
来检验,如果没有要求检验,要在自备
本上检验,确保正确解题。
2、做练习七第8题。
学生读题,提问条件和问题。指名板演,
其余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提问:解答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用倒
推的方法检验要怎样算?
3、做练习七第9题。
让学生看懂题意。提问:题中已知什么
条件求什么问题?求钢笔每支多少元要
板
书
设
计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
总第 课时
课7、三步计算应用题练习
题 本单元第7课时
目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答三步
计算一般复合
的应用题的方法,比较熟练地解答三步计算
要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
的能
求 力。
重
点
难
点
教
学
具
实
验
教 学 过 程
教学
随笔
课前口算训练
一、基本训练
1、揭示课题。
2、根据下面的条件或问题说出数量关系
式。
(1)苹果树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数多15
棵。
(2)葡萄的重量是香蕉和橘子总重量的
2倍。
(3)剩下的4天铺完,平均每天铺多少
米?
(4)余下的每小时织12米,要织多少
小时?
二、基本题练习
1、解答下列各题。
(1)服装店有花裙子40条,红裙子的
条数是花裙子的3倍,
蓝裙子的条数比
花裙子和红裙子的总数少
20条,蓝裙子
有多少条?
教 学 过 程 教学
随笔
1、做练习七第11题。
指名读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
习本上。
集体订正,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
不同的地方?
第1题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
棵,这
个问题是先求什么?为什么?第2题前
两步是先去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用
加
法求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
2、做练习七第13题。
看图,理清图意。
(1)做第13题第(1)题。
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求什
么问题?可以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
后算什么?
让学生列出算式,指名口答。
提问:这道题要用图里哪些条件来列出
算式呢?
指出:图中告诉我们四件商品的价格,
板
书
设
计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
总第 课时
用题
课8、相遇问题应
题 本单元第8课时
目
的
要
求
使学生
认识相遇问题,初步认识相遇问题
求路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相
遇问题求路程应用题
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
法,学会用不同方法解答,并认识两种不
同解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分析推理
能力。
重
点
难
点
教
学
具小黑板、卡片
实
验
教 学 过 程
教学
随笔
一、复习准备
1、做第36页复习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依次提出问题,并
口头列式,老师板书。
提问:前两题是已知两个什么数量,可
以求什么问题?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解
答的?
结合第(3)题解答说明:第(3)题求
的是两人每分行的总米数,我们可以把
它叫做
两人的速度和。
2、演示相遇问题。
用一条线段表示一段路程,两名学生同
一时间
从路程的两端出发,这叫“同时
出发”;面对面走来,叫做“相向而行”,
两人在途中“相遇”
了。
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两个物
体运动中的相遇问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教 学 过 程 教学
随笔
按照这样的分析,就要先求什么,再求
什么?
让学生在课本上先分步列式解答,再列
综合算式解答。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追问:这样计算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指出:速度和是两人每分一共走的路程,
乘走
的时间,就表示有几个这样的速度
和,这样就可以求出两家相距的米数,
也就是路程。
(3)解法比较。
想一想,这两种解法各是怎样的数量关
系?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2、小结:这里第一种解法是先算每人4
分走的路程,再加起来就是两人一共走
的路程
;第二种解法是先求每分的速度
和,再乘以时间就是两人4分一共走的
路程。在乘法的意义上是
一致的。
三、巩固练习
板
书
设
计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
总第 课时
课9、相遇问题应用题练习
题 本单元第9课时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相遇问
题求路程应用
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相遇问题求路
的程应用题及类似的工作问题的应用题
。
要2、使学生认识一些稍复杂的相遇问题求路
求
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提
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重
点
难
点
教
学
具
实
验
教 学 过 程 教学
随笔
一、揭示课题
二、基本题练习
1、做练习八第5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综合算
式,并说出两种解法,老师板书。
提问:第一种解法怎样想的?第二种解
法怎样想的?
指出:在相遇问题中,如果求两
地间相
距的路程,可以先分别求甲、乙行走的
路程,再相加求两地相距的路程,也可
以
先求甲、乙的速度和,再乘以时间求
两地相距的路程。
2、做练习八第6题。
指名读题,说一说条件和问题。
提问:求隧道的长就是要求什么?求两
队18天开凿
隧道米数的和可以怎样
想?还可以怎样想?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提问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
学 过 程 教学
随笔
提问:求操场的跑道长多少米就是求什
么?
指出:小张和小李两人跑步的米数之和
就是操场的跑道长度。让学生在练习本
上列出综合算式。指名口答算式。
提问:还有不同的解法吗?学生口答,
老师板书。
追问:这道题与前面做过的相遇问题相
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发展题
做练习八第8题。
(1)要求学生根据第一种解法用三步计
算第1小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
集体订正。提问:求航路长多少千米,
就是求两船航行2
5小时的路程的什
么?
(
2)让学生读第2小题。
提问:与第(1)题比较,这道题航行的
板
书
设
计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
总第 课时
秋游
课10、我们去
题 本单元第10课时
目1、使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
的参与意识和经济意识,提高组织能力和实
要践能力。
求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数
学与日常
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逐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
点
难
点
教
学
具
实
验
教 学 过 程 教学
随笔
一、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郊游》,要求同学一起唱。
2、十月份学校准备举行秋游活动。秋游
之前要作哪些准备工作呢?该涉及到哪
些问题呢?(板书课题)
二、组织讨论一
1
、投影出示问题:秋游前要作哪些准备
工作呢?请大家根据以前出去郊游的经
验说一说。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地点、人数、交
通工具、费用。
2、向阳小学四年级的同学准备到“水上
乐园”去游玩,他们已经收集了一些资
料。
3、看着这些资料,你知道了什么,想到
了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指出:
(1)学生一共128人,每辆车坐
45人,需要3辆车。
教 学 过 程 教学
随笔
大家一起来讨论。
分小组讨论,并作好记录。
集体交流。
老师按学生的回答在地点、人数、交通
工具、费用后面板书。
提问:估计四年级出去秋游一共要多少
费用?估计参加这次活动每人大约要交
多少钱呢? 小结:出去秋游必须定好地点、确定人
数、核算一下费用,使我们的秋游活动
有目的、有计
划,以提高秋游的质量。
同时在核算费用的过程中,对学过知识
进行复习和运用,使我们在活动
中巩固
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从中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实践活动,你学到了些什
么?
板
书
设
计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
总第 课时
课11、应用题复习(一)
题 本单元第11课时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
握简单的三步计
目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更正确
的地解答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并
提高灵
要活解题的能力。
求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解答
应用题的能力。
重
点
难
点
教
学
具
实
验
教 学 过 程 教学
随笔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较简单的三步计算应
用
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这类应
用题的特点,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
律,正确地分析应用
题的数量关系,寻
找解答应用题的中间问题,正确解答一
些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当题中有一
重复条件时,也可以用两步计算解答。
二、复习三步计算应用题
1、做复习第1题。
(1)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提问:做这道题你们是怎样想的?还可
以从哪里想起?怎样想?
指出:做三步计算应
用题,可以从条件
想,也可以从问题想起,确定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提问:如果把问题改为“运来的稻
谷比小麦少多少吨”
,可以怎样想呢?
指名列式解答。
教 学
过 程 教学
随笔
集体订正。
提问:第
一种解法是怎样想的?第二种
解法是怎样想的?你能看出这两种解法
有什么联系吗?
为什么这道题可以有两种解法?
指出:在求两个积的和的三步计算应用
题里,积的因
数有一个条件相同的时候,
就可以用两步计算来解答,这样比较简
便。
(2)提问:
如果把第3题问题改成“海
棠花比玉兰花少多少棵”,你能用两种方
法解答吗?
指名口头列式,老师板书。
提问:第一种解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第二种解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做复习第4题。
指名学生分别口头提问题,老师出示,
并口述算式,老师板书。
5、做复习第5题。
板
书
设
计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
总第 课时
课12、应用题复习(二)
题 本单元第12课时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一般复合应用题的题
目特征,掌握分析推理的方法,正确地解
目
的
要
求
答三步的一般应用题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相遇问题的特点,加<
br>深认识相遇问题求路程应用题的数量关
系,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并能正确
地进行解答。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检验应用题解答的方
法,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重
点
难
点
教
学
具
实
验
教 学 过 程 教学
随笔
一、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应用题。通过
复习,进一步掌握一般复合应用题和相
遇问题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一
步掌握检
验应用题解答的方法,提高分
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应用题
1、做复习第7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提问:要求合唱
组和舞蹈组一共有多少人
,数量关系是
怎样的?要求合唱组比舞蹈组多多少
人,数量关系又是怎样?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提问:这两个问题在解题方
法上有什
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都要先
求合唱组的人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为什么会不同?
指出:这两道题的中间问题是相同的,
都是求合唱组的人数,所以都要先求出
教 学 过
程 教学
随笔
让学生讨论。
指名口答可以用几辆车?用几辆大车和
几辆小车比较合适?
说明:180个同学用4
2座的大客车来估
算,最后要用5辆车。其中按180÷40=
4(辆)……20(座)思考,
用4辆大车
和1辆小车比较合适。
4、做复习第12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
什么。
提问:这种解法是怎样想的?它的数量
关系式是什么?
还有别的什么解法?可以按怎样的数量
关系解答?
小结:在相遇问题里如果要求两地
相距
的路程,可以先求出两人各行了多少路
程,再加起来,也可以先求出速度和,
再乘以实践。
板
书
设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