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数学3单元优秀教案——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绝世美人儿
679次浏览
2020年10月11日 16:3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主婚人婚礼致辞-陕西注册会计师协会

2020年10月11日发(作者:韦表微)



第一课时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 上册第24~25页例1、
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6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 解决生活
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
教学准备:将本课教学内容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用竖式计算:268÷4、224÷4、252÷6、345÷15。
2.说一说:224÷4这道题是怎样计算的?(教师适时板书或演
示PPT课件。)
3.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用同学们掌握的整数除法的知识来
学习新的知识。
2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引导理解题意。(PPT课件演示。)
(1)题目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坚持 晨练可以锻炼身体,王鹏
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 km。)
(2)题目中要我们求什么?(按计划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
米?)
2.尝试列式,分析数量关系。
(1)要求“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 学
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或PPT课件演示:22.4÷4。)
(2)引导思考:为什么用“22.4÷4”?(路程÷时间=速度)
3.揭示新课,感受学习价值。
(1)请同学们观察这道除法算式,和我们前面复习的除法计 算
有什么不同?(除数还是整数,但被除数是小数。)
(2)揭示课题:看来,在实际生活中 常常遇到需要用小数除法
计算的问题,小数除法还是数学四则运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今
天开 始,我们就学习一个新的单元──小数除法(板书单元课题:
小数除法),这节课我们先学习除数是整数 的小数除法。(板书本
节课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



4.提出问题,自主思考算法。
(1)提出问题:我们已经会计算整数除法,那想一想,被除数
是小数的除法该怎样计算呢?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
视,了解学生思维活动,参与小 组交流,给予适当指导。)
5.教师引导,交流不同算法。
(1)我们已经会计算整数除法 ,在不改变商的大小的前提下,
怎样把小数变成整数呢?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预设一:把被除数扩大到原来的 10倍变成224,把除数也扩大
到原来的10倍变成40,再来计算。(虽然变成了整数除以整数的< br>形式,但在计算时仍然会遇到小数除法的问题,学生无法完成计
算。)
预设二:把22.4 km改写成22400 m,再来计算。
(3)交流对想法二的感受:这样虽然可以算出结果,但是计算
时你有什么感觉呢?
6.分步探讨,理解竖式算理。
2



(1) 引导谈话:想法二虽然可以算出结果,但是计算过程比较
麻烦;想法一虽然没有算下去,但却提示我们小 数除法也可以列竖
式计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列竖式计算小数除法的方法。
(2)指导学生列出除法竖式。(教师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3)引导学生 计算,并适时提问:这个余下的“2”表示什
么?(教师用小纸片遮挡住被除数的小数部分,并适时板书 ,或用
PPT课件演示。)

(4)引导学生理解除到被除数十分位的算理,并适时 提问:这
个“24”又表示什么呢?(教师揭去遮挡的小纸片,并适时板书,
或用PPT课件演 示。)

(5)引导学生完成计算,并适时提问:用24个十分之一
除以4,每份是 多少?怎样在商上面表示6个十分之一?(教师适
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2




(6)引导学生比较列竖式计算和将22.4 km改写成22 400m计
算的结果,提问:这两种算法的结果相同吗?说明了什么?
7.观察对比,归纳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点的位置,提问:观察竖式中被除数和
商的小数点,你发现了什么?( PPT课件演示。)
(2)引导学生对比“22.4÷4”和“224÷4”的竖式计算,提
问:你发现它们在竖式计算中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教
师用PPT课件呈现上面两题的竖式。 )
(3)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问:
经过上面的探讨,你认为应 该怎样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①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②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 br>对齐。)
8.及时巩固,形成计算能力。
(1)完成第24页“做一做”。(可以让学生任选一题计算。)

2



(2)展示学生作业,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PPT课件演示。)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教师板书或PPT课件演
示:28÷16)
3.学生尝试竖式计算,然后小组里相互交流。
(1)你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2)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4.组织学生交流竖式计算过程,明确算理和算法。(教师适时
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1)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2)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时,为什么可以添0继续除?
(3)除得的7为什么写在十分位上?
(4)除得的5为什么写在百分位上?
(三)教学例3
1.出示例3。(PPT课件演示。)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教师板书或PPT课件演
示:5.6÷7)
3.学生尝试竖式计算,然后同桌相互交流。
2



(1)你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2)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4.组织学生交流竖式计算过程,明确算理和算法。(教师适时
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1)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2)为什么商的个位要写0呢?
(四)小结和验算
1.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
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PPT课件演示)
(1)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末尾添0再继续除;
(4)整数部分不够除,在个位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往下除。
2.引导学生自己尝试验算。
(1)引导:要检验小数除法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可以怎么
办?
(2)学生自主验算:请同学们从三道例题中任选一题进行验
算。
(3)组织学生交流验算方法。
2



三、巩固练习
(一)基本练习
第25页“做一做”。
可以让学生从每组中各选择一题进行计算练习。
(二)提高练习
1.练习六第1题。
(1)指导学生按题组计算,在计算中比较每组的两题有什么相
同,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它们的计算方法相同,不同的是
商的小数点的处理。
2.练习六第6题。
(1)学生独立判断。
(2)组织学生交流“错在哪里”,并改正。
(三)解决问题
练习六第3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根据“一共花的钱÷分钟数=每分钟花的钱”的
数量关系列式。
(3)学生列竖式计算,然后交流订正。
2



四、课堂总结
1.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注意什么?
2.阅读课本第24、25页,关于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你还有什么疑
问?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把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说给大家听一听!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和梳理,再次强化重点,并质疑解惑。
五、作业练习
(一)课堂作业
1.练习六第4题(第一行)。
2.练习六第5题。









2



第二课时 一个数除以小数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8页例4及“做
一做”、 第29页例5及“做一做”,练习七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 除法可以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
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探究一个数除以小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
转化和归纳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点,从中获得积极的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利用商不变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
整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正
确地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
教学准备:将本课教学内容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铺垫新知
2



(一)故事激趣 (回顾商不变性质)
1.小故事:猴王分桃。(PPT课件演示)
花果山上桃子丰收了,猴王要给大家分桃子。他 对一只小猴说:
“给你6个桃,平均分给3只小猴吧!”小猴嘟囔着:“那么
点!”猴王听了又 说:“那就给你60个桃,平均分给30只小
猴!”小猴说:“真小气!”猴王把手一挥:“好,给你6 00个
桃,平均分给300只小猴,你满意了吧!”小猴子听了,高高兴兴
地领桃子、分桃子去 了。分完桃子,小猴又纳闷了,这是怎么回事
呢?
2.提问:你们知道小猴为什么又纳闷了吗?
(二)铺垫新知(运用商不变性质填空)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PPT课件演示)
(1)7.53÷0.3=( )÷3;
(2)300.3÷1.43=( )÷143。
2.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引入新课
1.教师谈话:我们在前面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节
课我 们继续学习小数除法,学习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教师由
复习题引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2



2.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教学新知,探究算法
1.出示例4情境图。(PPT课件演示)
提问:图中奶奶在干什么?
2.简单介绍“中国结”。
中国结的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时代,是我们祖先高度智慧的结晶,< br>有着很长时间的历史文化积淀,它不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而且
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浓 郁的民族色彩,体现着人们追求
真、善、美的良好愿望。
3.将例4补充完整,明确条件和问题。
(1)教师补充条件:大家知道编一个这样的中国结要多少丝绳
吗?(0.85 m)
(2)用PPT课件补充其他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4.明确解答方法。
(1)学生 独立列式: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解答?(学生口头
列式,教师板书或PPT课件演示:7.65÷0. 85。)
(2)分析数量关系:为什么用“7.65÷0.85”?(丝绳的总长
度÷每个中 国结的长度=中国结的个数)
2



5.探究计算方法。
(1)明确问题:这里除数是“0.85”,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
习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2)教师引导: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会计算除数是整数
的除法,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 以怎样想办法计算呢?(转化为除
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PPT课件演示。)
(3)教师 评价:对!我们已经会计算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那就
可以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 行计算。在数
学里,“转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和方法,在探索新知识时,
我们常常将没有 学过的知识(未知)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已
知)来解决。(PPT课件演示)
(4)学生 独立思考,尝试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
数的除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转化的方法,及时 给予帮助和指
导。)
(5)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转化方法。(教师巡视,参
与小组交流。)
6.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讨论和评价尝试转化的方法。
(1)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转化的?
2



(2)在这些不同的转化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商
不变性质)
(3)利 用商不变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
整数的除法”时,要注意什么?(要注意除数扩大 到原来的几倍,
被除数也要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7.讨论竖式的书写形式。
(1 )提出问题:在转化时要注意除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被除
数也要扩大到原来的几倍,也就是说除数和被 除数要同时扩大相同
的倍数。这一转化过程如何在除法竖式中体现呢?(PPT课件演
示)
(2)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逐步演板(或PPT课件演示)
竖式计算过程。
(二)尝试练习,总结算法
1.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前3道小题是第28页的“做一做”,第4小题是第29页的例5;PPT课件演示。)
(1)说出上面各题的除数和被除数需要同时扩大到原来的多少
倍?看哪个数来确定?
(2)怎样移动小数点?(重点讨论例5,即第4小题。)
(3)计算上面各题。(重点讨论例5,即第4小题。)
2



(4)想一想,怎样验算上面各题?
2.总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除数是小数的除
法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加以完善,并提炼成“一看、二移、
三计算”。(用PPT课件完善计算法则。)
三、运用新知,巩固算法
(一)基本训练
1.练习七第1题。(转化练习)
2.第29页“做一做”第1题。(基本计算)
3.第29页“做一做”第2题。(判断练习)
(1)学生独立判断,并改正。
(2)同桌相互交流。
(3)汇报、小结。
(二)拓展应用
1.练习七第4题。(巩固小数除法计算,体会商的变化规
律。)
2.练习七第5题。(小数除法的实际应用。)
(1)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



(2)谁能把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3)学生独立解答,交流订正。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哪些收获?哪些地方你已经能够熟
练掌握了?哪些地方容易出错,需要引起重视?
五、作业练习
(一)课堂作业
1.练习七第2题(第一行)。
2.练习七第3题。










第三课时《商的近似数》
2



【课 题】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32页例6《商的近似
数》及“做一做”
【内容分析】 在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
的情况。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 很多位小数的
商,
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
情况灵活处理商,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要。同时,根据这
部分内容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一方面 进一步巩固了小数除法,另一
方面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有所
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求商的近似数。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目标:
1.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



2.学好数学并应用于生活,让生活因为数学而精彩。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难点:结合实际情况和要求来求商的近似数。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多媒体展示)
1.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43.9995保留整数是( )
43.9995精确到十分位是( )
43.9995保留两位小数是( )
43.9995精确到千分位是( )
2.求下面各题积的近似值:
(1)0.34×0.76 (保留一位小数)
(2)0.27×0.45 (保留两位小数)
二.探究新知(多媒体展示)
1.教学例7: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有12个,
共19.4元 ,一个羽毛球大约多少钱?
2



(1)学生读题
(2)学生独立列式
(3)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在计算的过程当中发现什么?
生:怎么除也除不尽
师:那里可以看出?
生:.......
师:这下 可难倒王鹏了,他怎么也算不出一个羽毛球多少钱。现在
同学们开动下你们聪明的大脑,怎么解决这一问 题呢?
生:可以求商的近似数
师:什么方法?
生:四舍五入法
师,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该怎样求商的近似数呢?
(板课题:求商的近似数)
师:怎样求商的近似呢?保留哪一位比较合适,发挥你的聪明才
智,联系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动脑想一想,说出你的想法。
生:小组讨论
生: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两位小数,因为单 位是元,小数点后第
二位是分,是最小的面值,所以保留两位小数。
2



师:分析得很有道理,那除到哪一位就可以了?
生:小数点后第三位,四舍五入后是1.62元(用“≈ ”连接)
师,其实在付钱的时候,有时候2分没法付了,你觉得该怎么解决
这一问题?
生:交流,保留一位小数,找零也不方便,就可以精确到角,所以
只要保留一位小数。
师:那你只要除到哪一位?
生:小数点后第二位,四舍五入后是1.6(用“≈”连接)
2.发现求商的近似数的规律
生:交流讨论,求商的近似数,除到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 < br>师总结:求商的近似值,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
位,再按照“四舍五入”法取商的 近似值 。
3.总结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生:交流发言
师总结:1.看——需要保留几位小数或整数。
2.除——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
3.取——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4.想一想: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自由发表意见
2



师总结:相同点:都是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不同点:求商的近似值只要计算时除到保留位数的下一位就可以了;
而求积的近似值要算出乘得 的积后再取近似值。
三.拓展延伸(多媒体展示)
1.选一选:37.3÷2.7的商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
A、13.82
B、13.80
C、13.81
2.求商的近似值
1.9÷0.7 ≈ (保留一位小数)。
3.6÷1.7 ≈ (保留两位小数)
3.教材P23做一做
4.解决问题:
(1)一支钢笔13元,老师有50元最多可以买到多少支钢笔?
(2) 每个油壶可以装3千克油,装40千克油,需要准备几个油
壶?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2



求商的近似数
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19.4÷12=1.616666… 1.看——需要保留几
位小数或整数。 保留两位小数:1.62
2.除——除到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 保留一位小数:1.6
3.取——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第四课时 循环小数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33~34页循环小
数例7例8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2



使学生能正确区分有限小数和 无限小数,初步认识循环小数,会用
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能用简便方法表示循环小数;培养学生发< br>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循环小数的意义。难点是掌握循环小数的
简便记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循环
1、填空:找规律填数。
①○□△○□△○□△ ……
②红 黄 蓝 绿 红 黄 蓝 绿 ……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问:为什么这样填?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
么意思?
师:(感受循 环)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我们把它
称为“循环”(板书)。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循环的 现象,如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每年都是按照这样的规律依次不断
重复出现。你们发现 生活中还有哪些循环的现象?(学生讨论后回
答)
2



师:(概括)这样的重复不仅出现在生活中,我们的数学学习
中也经常会出现这种有趣的循环现 象,你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一
起来看这样一个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P33王鹏赛跑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意
后,列出算式:400÷75
教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这个算式,并指名一人板演,教师
巡视。
师:像这样继续 除下去,能除完吗?(可能永远也除不完。)
怎样表示这种永远也除不完的商?这种商有些什么特点?就 是这节
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循环小数。
(板书课题:循环小数 )
二、认识循环小数
1、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师:刚才我们在笔算过程中发现这 个算式有二个特点:①余数
重复出现“25”;②商的小数部分连续地重复出现“3”。为什么商
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
(引导说出:当余数重复出现时, 商就要重复出现;商是随余数重
复出现才重复出现的。)
2



如果将400÷75继续除下去,猜一猜,商的小数部分第10位数
字是几?第100位数字呢?(学生回答)
师:那么我们怎样表示400÷75的商呢?(教师引导学 生说
出: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永远除不尽的商。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
书:400÷75=5. 333…,教师板书后加以说明:写这样的商一般要把
重复出现的数字至少写两组再写省略号。) 师:我们所说的重复也叫作循环,像5.333…这样小数部分有一
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小 数,就叫做循环小数。
2、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
师:下面我们继续来研究循环小数,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28
÷18= 78.6÷11=
(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订正时教师引导学生比较5.333…和1.555…,7.14545…
师:你们觉得这三个循环小数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
5.333…商的小数部分从第一位起一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
1.555…商的小数部分从第一位起一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
7.14545…商的小数部分从第二位起二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
2



师提问:你们觉得像这样的算式除到哪一位就可以不除了?(引导
学 生说出:只要余数重复了,就可以不除了。因为像这样的算式余
数循环,商也会跟着循环。)
师小结:你们说对了!像5.333…和7.14545…1.555…,这样的小
数都是循环小数。你 们能像这样写出几个循环小数吗?(请大家在
1分钟内写出几个循环小数,看谁写得又对又多!) 讨论:究竟什么样的数就叫循环小数呢?(让学生尝试归纳什么叫
循环小数,指名请几个学生说说, 然后让学生打开课本第33页看看
书上是怎么说的。学生齐读概念。学生读完概念后,教师在展示台上重点解释“循环小数”中的关键词。)
3、分析比较: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是循环小数,哪些不是。
3.4666…( )2.354354( )1.4555( )
0.24382438…( )0.44222…( )
4、继续探索: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是?
3.4666…( )0.24382438…( )0.44222…( )
小结: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
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2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28页的“你知道吗? ”,然后回答,
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能结合一个循环小数给大家讲讲吗?(指名学
生回答,集体 交流)
教师结合具体的循环小数强调循环节的简便写法:写循环数的时
候,为了简便,小数的 循环部分只写出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
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各写上一个圆点。
如:5.333… 写作:5.3, 读作:五点三,三循环
1.555… 写作:1.5,,读作:一点五,五循环
7.14545… 写作:7.145, 读作:七点一四五,四五循环
5、建立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大家想一想,两数两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
哪些情况?
请大家计算:15÷16= 1.5÷7=
结合学生的交流,老师引导学 生归纳,像0.9375这样的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像5.333…这样 的小
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让学生开火车
举例说说有限小数和无限 小数,各举一个)
6、辨一辨:所有的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吗?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2



1、写一写: 根据循环小数的一般写法,写出它的简便写法;或者根
据它的简便写法,写出它的一般写法。
7.307= 3.1435= 2.0505 3.143535…=
2、判断题:
(1)0.7777是循环小数。( )
(2)1.
.
. .
3>1.333 ( )
(3)2.07=2.07 ( )
. .
(4)13.243243…可写作13.24。 ( )
3、比较大小。
四、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师结合板书进
行小结)

2

优秀团队获奖感言-试点本科


生活日记-春节短信祝福语大全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制片人是什么意思


校运会解说词-阜阳一中分数线


第一次作文-出纳工作内容


关于老师的成语-四级备考


清明节对联-元旦的来历


最有趣的一件事作文-感恩祖国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