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二单元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
竹子的精神-四川财经大学
8、冀中的地道战
教材解析
地道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
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
一种作战方式。《冀中的地道战》分别从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
地道如何方便
人民生活生产、如何对付和防御敌人的“扫荡”、地道里的人如何了解地面的情
况
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展现出来的无穷无尽的智
慧和顽强斗志。
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介绍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
背景。第二部分(第3-7
自然段)重点介绍地道如何保护群众、抗击敌人、防御
破坏和传递敌情信息。第3自然段先总体介绍,作
者用“奇迹”一词形容地道战,
可见地道的构造巧妙,作用非凡。第4-7自然段,作者依据地道的不同
式样和结
构,分别介绍了地道如何保护人民生活生产、如何对付敌人、如何防御敌人的破
坏以及
如何了解地面敌情信息等,体现了它设计周密、易守能攻、富有创造性的
特点。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
总结全文,再次用“惊人的奇迹”对地道战在抗
日战争中的独特作用进行高度评价。整篇文章由浅入深,
妮娓道来,语言平实却
引人入胜。
本文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学习提示提出“带着问题”读
课文的要求。要
求学生边读边思考,做一个积极的阅读者,从而更快地关注到关键信息,更好地
理解文章内容,由此提高阅读速度。
课后第一题,通过两个学习伙伴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在
阅读过程
中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体会带着问题读文章提高阅读速度的好处。课后第二题,
旨在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地道战成功的关键首先是在xxxx的领导下,
人民群众能够发挥智慧,
创造新的斗争方式。其次是地道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设计精巧,易守难攻。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人
民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所表现出
的保家卫国的勇气和力量,这是智慧的源泉。
教学目标 1.认识“侵、略”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任”,会写“侵、略”等10
个字,会写“侵略、修
筑”等14个词语。
2.能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源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
教学建议
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既要让学生学习、运用带着
问题读课文从而提
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更要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方法,准确、快速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说说读了题目后产生了哪些疑问,最想
了解哪些内容,之后
带着自己的疑问,综合运用之前所学的方法,用较快的速度
读课文,在文中找到答案并初步把握课文的主
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再次深入阅
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以及各部分说明的具体内容,也可以采用
小组合作
的方式分享交流阅读所得。最后引导学生就地道战取胜的原因展开交流讨论,感
受中国
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穷无尽的智慧和顽强斗志。
1.带着问题阅读,记录阅读时间,检测阅读效果。
由于不了解时代背景,多数学生可能对“
冀中的地道战”比较陌生,在阅读
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各种问题。如,“地道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要在
地道里作
战?”“在地道里究竟如何打仗?”“冀中在哪里?”在计时阅读开始之前,提
醒学生
根据学习提示的要求,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要求学生完成阅读后,先记录阅读时间,再写下自己在阅读
过程中产生的问
题,然后完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检测题。本课共1200余字,学生阅读时间大约
4~10分钟。检测题目示例如下: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遗战。
(2)地道里面光线不好,比较昏暗。
(3)地道的出口开在隐蔽的地方,旁边堆满荆棘。
(4)人在地道里不能了解上面的情况。
检测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初读课文后对内容的把握程
度,避免因为追求提高
阅读速度而忽略了阅读理解。
2.根据阅读中产生的问题,交流阅读体会。
在学生大体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展开交
流,说一说初读的时候产生
了什么问题,对阅读有什么影响。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看到题目产生了哪些问
题,
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有没有提高阅读的速度。之后再说一说在阅读的过程中又产生
了哪些新的
问题,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有没有促进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过“提问”的策略,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提出有关内
容理解、文章主旨、写法等多角度的问题。有些学生的疑问可能有助于理解文
章
的主要内容,如,“地道是什么样的?什么是地道战?为什么要进行地道战?在
地道里又是怎
么打仗的?”有些问题可能有助于把握课文的主旨,如,“作者为
什么要介绍冀中的地道战?”可以引导
学生讨论:哪些问题有助于更快地关注到
课文的关键信息,更快地把握课文的内容和主旨。交流时,鼓励
学生说出阅读时
思考的问题,如,阅读第4自然段时,有的学生读到第一句“地道的式样有一百
多种”时,可能会想:“地道都有哪些样式?”接着往后读,发现这一段并不只
写了地道的样式,主要写
了地道的构造是如何适应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需求的。
这种带着问题积极主动的阅读,更有助于深入理解
课文内容。最后,师生共同把
涉及内容理解、主旨把握的几个问题进行归纳、梳理。如,“为什么要进行
地道
战”“人们在地道里怎么生活”“人们在地道里怎么对付敌人”“人们在地道
里如何防御敌
人的攻击”“人们在地道里怎么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地道战取
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以便学生带着问
题,再次深入阅读课文。
可提示学生:阅读过程中,有些问题可能会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有些可能需<
br>要经过思考才能明白,还有些问题可能并不能在课文中找到明确答案,但是并不
影响理解整篇课文
,如“冀中在哪里?”对于这些问题,就可以暂时忽略,以后
再查阅资料寻求答案。
3.小组合作介绍地道战,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对课文所写的背景不十分熟悉,课文中出现的
一些地名、术语,增加了
理解上的难度。在初读课文、交流方法之后,还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并且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在细读课文的过程中,除了带着问题阅读之外,学生可能
会用到其他提高阅
读速度的方法,如,抓关键词语、连词成句地读、及时概括句子的意思、暂时忽
略不懂的词语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交流分享时说出自己是采用哪些方法快速读
懂课文的,鼓励学生综
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试着对地道战进行介绍,不懂的地方课下查
资料。
之后进行全班汇报,其他学生认真听,提出不懂的问题,让学生在介绍、提问、
交流中加
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介绍的时候,教师相机进行指导。如:
(1)围绕问题“为什么要进行地道战”
展开交流。目的在于把握第1-2自
然段的内容,了解地道战产生的历史背景。这部分内容写得较为简略
,教学时,
教师可以补充相关背景资料,结合“义调集了几十万军
队对我国华北敌后根据地
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xxxx,他们在铁路和大道两旁
挖了
很深的封锁沟,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封锁xxxx。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冀
中人民在
党的领导下,创新斗争方式,采用地道战,狠狠地打击了敌人。
(2)围绕问题“地道是什么样的”“
人们在地道里怎么生活”“人们在地
道里是如何攻击敌人的““人们在地道里如何防御敌人的”“人们怎
么知道地
面上的情况的”展开交流,重点学习第3~7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在学生交流分享
时,
要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是采用什么方法读懂每一段内容的。
引导学生发现,第3自然段是对地道战作用
的总体介绍,概括写出地道的构
造和作用。交流第4自然段时,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抓住关键词语”的方
式了解
地道的构造之奇。如,借助“地道”“大洞”“小洞”“气孔”几个关键词了解
地道的构
造。也可以借助概括语句主要意思的方式理解地道的特点。例如“村里
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上面种庄
稼”——隐秘性强;“四尺多高”“距离地面
三四尺”“从气孔还能漏下光线来”——较为舒适;关于大
洞、小洞的介绍一—
功能齐全。这一段主要写地道的保障功能,能提供群众足够的生活空间。还可以让学生采用画示意图的方式理解本段内容。
交流学习第5自然段,了解地道如何对付想要进入地道
的敌人。这一段依然
可以借助抓关键词语读懂内容。抓住“堆满荆棘”的“出口”,“出口”旁的
“陷阱”,用于“警戒”的坚固的洞,用于诱敌的“迷惑洞”,有地雷等待敌人
的“死道”,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的“子口”设置,从而了解这一段主要写地道
在抗击敌人方面的作用。
交流学习第
6自然段,了解地道如何防御敌人的破坏。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关
键词,采用清晰简洁的图示方式来把握内
容,从而了解这一段依然在写地道构造
的巧妙。如,火攻一土和沙;毒气一放吊板挡住;水攻一连通枯井
暗沟。
交流学习第7自然段,了解在地道里传递信息的奇特方式。本段开头设问,
引导学生学
习带着问题阅读,快速、准确地抓住“无线电”“有线电”等关键词,
把握主要内容。
4.讨论交流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
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重点理解地道战“在我国
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
惊人的奇迹”一句的含义。也可以结合课后第二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交
流讨论“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学习课文的最后
一个自然段,重点理解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
惊人的奇迹”一句的含义。也可以结合课后第
二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交
流讨论“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在把握课文内容
的基础上,学生可能会很容易理解地道战凝聚着中国人民的
智慧,地道结构巧妙,易守难攻,所以能够有
效地保护群众,抗击敌人。教师要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能够展现出无穷
无尽的智
慧?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背景理解,中国人民进行的战争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正义战
争,所
以才会激发起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在xxxx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抗击敌人
的勇气和斗志也是地道战成功
的关键。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有理有据、完
整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想法。
5.拓展延伸。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电影《地道战》,对地道战的背景以及地道
的结构、特点和作用
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6.识字写字。
本课需要认读的生字中,“侵、略、丘、陷、拐”要求
又认又写。单独要求
认识的只有“垒、搁、岔”三个生字,结合具体的语境,在词语或句子中认读即可。
多音字“任”在本课出现在“任丘”一词中,读“ren”。任丘是地名,在
河北省
。可提醒学生,“任”字作姓氏时,也读“ren”,不能读成四声。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均为常用字,
可以在课文学习结束后集中指导书写。“侵、
略、妨、陷、拐”为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同为上下
结构的“筑、党、蔽”
书写时上窄下宽,尤其注意“党”字的前三笔“竖,点,撇”(小字头),不能<
br>写成“点,点,撇”。“堡”则上宽下窄。指导“妨”字书写时可以回顾《搭石》
一课中的“访”
字;“蔽”字左下部分的笔顺容易错,应为:点、撇、竖、横折
钩、竖、撇、点,注意右边的“女”不要
写成“久”,不要写成左右结构。“陷”
字右边上面是“”,下面是“臼”,注意写“白”时,先写左边
,后写右边,最
后封口。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能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明确阅读要求,提示“带着问题读”的方法
1.提示学生运用“带着问题读”的方法。
(1)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思考:看到课题,你有
哪些疑问?把问题简要记
下来,可以带着问题读课文。
预设:
①冀中在哪里?
②地道是什么样的?
③在地道里究竟如何打仗?
(2)提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也可能产生更多问题,可以带着新的问题读
课文。
2.提醒注意事项,让学生阅读后记录问题。
(1)要在确定自己理解课文内容后,再记下所用时间。
(2)记录阅读时间后,要写下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3)写完问题后,再完成检
测题。检测题在完成阅读后才可以看,完成检
测题时不可回读课文。二、记录阅读时间和问题,检测阅读
效果
1.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记录阅读时间。
(1)利用多媒体设备,投影一个计时秒表,方便学生阅读完成后立刻得知
阅读时间。
(2)巡视、观察学生阅读情况,检查是否按要求记录时间和问题,再完成
检测题。
2.出示检测题,检查学生阅读效果。
检测题示例: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
(2)地道里面光线不好,比较昏暗。
(3)地道的出口开在隐蔽的地方,旁边堆满荆棘。
(4)人在地道里不能了解上面的情况。
三、交流阅读体会,说说在阅读时提出了什么问题
1.让阅读时长不同的学生汇报阅读情况,
说一说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
及检测题的完成情况。
预设:
(1)课文里有很
多我不理解的词语和看不明白的地方,比如什么是大扫荡?
“子口”指什么?“任丘”在哪里?但是这些
词语不影响我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这时候我会选择暂时忽略,做到了不回读。
(2)读到“人
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我就知道这个自然
段肯定要具体说怎么了解地面上的情况。
2.引导学生说说阅读之前带着哪些问题阅读的,是否在阅读中找到了答案。
预设:
(1)我一开始不知道“什么是地道战”“为什么要进行地道战”,读完课
文,我找到了答案。
(2)我想知道“地道是什么样的”,读到第4自然段“地道的式样有一百
多种”,我以为后面
要讲各式各样的地道。接着往后读,发现除了写地道的式样
外,重点还写了人们在地道里的生活情况。带
着问题阅读,一边读一边产生新的
思考,加深了我对文章的理解。
3.总结:在阅读过程中,
我们会产生各种各样问题,有些问题不影响理解课
文内容,可以暂时忽略;有些问题涉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们要带着这样的问题
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做个积极的阅读者。
四、梳理主要问题,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问题并初步梳理:
刚才大家带着问题阅读,有些
问题可能会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有些可能需要经过思考才能明白,也可能在
阅读
中产生了新的问题。同学们把自己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及阅读中产生的新问题
在小组中进
行梳理,筛选出对于理解课文最有价值的问题。
明确要求:
(1)在小组内提出问题,请一
名同学进行记录。也可以把问题写在即时贴
上,提醒学生每张即时贴只记录一个问题,便于归纳和梳理。
(2)小组讨论,归类梳理问题。
提醒学生可以回顾四年级学过的梳理问题的方法,从有关内容理解、主旨把
握、写作方法、受到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梳理。
预设:
①
和课文内容有关的:地道战发生在什么时间?为什么要进行地道战?什么
是地道战?地道是什么样的?在
地道里是怎么打仗的?
②和课文的主旨有关的;作者为什么要介绍地道战?地道战在抗战历史上的意义有哪些?为什么利用地道可以打败敌人?
③文章写法方面的: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地道战的?
2.筛选出对于理解课文和把握主旨最有价值的问题。
(1)引导学生思考:哪些问题有助于
我们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和主旨?
结合你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请筛选出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几个问题。
(2)引导学生带着筛选出来的问题,再次快速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
说课文主要写了哪几
方面的内容。
五、布置作业,分配小组任务
小结:你对课文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呢?下节课
,我们将分成“地道战资料
组”“地道中生活和生产组”“地道战战斗组”“地道战防御组”“地道战通
讯联络组”几个小组,分别介绍相关内容。请同学们自由结组,查阅资料或认真
阅读课文,研究
课文每一部分具体内容,准备下节课分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侵、
略”等8个生字,会写“侵、略”等10个生字,会写“侵略、
修筑”等14个词语。
2.深
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源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保
家卫国的顽强斗志。
教学过程:
一、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深入把握课文内容1.小组交流。对本组准备分享
的内容进行最后梳理,确定分享的形式、人员分工。
2.小组汇报。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根据课文
内容,按照“地道战资料
组”“地道中生活和生产组”“地道战战斗组”“地道战防御组”“地道战通<
br>讯联络组”的顺序来进行分享。小组汇报后,其他小组进行提问或补充。
(1)“地道战资料组”分享,介绍地道战的背景。
预设:
①结合地图,我了解了“冀中平原”地处河北省中部,河流纵横,物产丰富,
交通发达,因为特殊的战略地位,成为抗日战争时期敌我双方争夺的重要地区之
一。
②结合查
阅的资料,我们知道了“大扫荡”是日本侵略军为了消灭xxxx领
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对抗日根据地
进行了疯狂的扫荡,扫荡中实施所谓的“焊
灭作战”,其实就是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xxxx,
具体讲就是不问男女老
幼,把人全部杀死;所有房屋一律烧毁;所有粮食不能搬走的,一律烧毁或下毒。
③结合图片,理解了“封镇沟”“封锁墙”“确堡”等词语的意思。
教师相机指导认读生字“侵、略、垒”。
(2)“地道中生活和生产组”分享,了解地道构造之奇。
(第4自然段)预设:我来给大家
说说地道是什么样的吧。地道的上面是庄
稼地或者街道。地道距离地面有三四尺,地道内部有四尺高,大
概一点三米,如
果我在地道里,几乎可以直着身子走路了。地道由一个“大洞”和“小洞”组成,
能住人,也能住牲口……最重要的是里面有“气孔”,人在里面,不会感到憋
网……我们小组还画了“
地道构造示意图”,大家看,这是大洞,小洞,气
孔………
(3)“地道战战斗组”分享,了解地道战如何打击敌人。
(第5自然段)预设:我们组想告
诉大家,地道的出口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
一是隐蔽,二是安全。大家看(出示示意图)出口旁堆满荆棘
,旁边还有“陷坑”;
更重要的,这里还有“迷惑洞”……地道里还有“子口”,就是只容得下一人爬<
br>过去的关学生分享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认读词语“陷坑”“拐弯”“岔道”
等。
(4
)“地道战防御组”分享,了解地道如何防御敌人的破坏。(第6自然段)
预设: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想要破坏我们的地道,那可不容易。对付火攻我们
有土和沙;对付毒气我们有严严实实的吊板;对付水攻
有枯井和暗沟…
(5)“地道通讯联络组”分享,了解地道里信息传递的奇妙方式。(第7
自然段)
预设:“无线电”大家都听说过,地面发现敌情常用;地道里可是有更巧炒
的“有线电”,我们来给大家
表演一下有趣的“有线电”传播消息……
学生分享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提问、评价。
3.讨论交流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原因。
(1)引导学生思考:冀中人民在xxxx的领导下,用地道战这种作战方式打
击了敌人,作者
两次写到这是个奇迹,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奇迹”的?地道战取
得成功的关键到底是什么?
(2)全班交流。
预设:
①第中人民特别勇敢、特别智慧,面对敌人的“扫荡”积极想办法。
②地道设计的精巧、合理
,让敌人根本想不到,他们对地道中的情况一无所
知,摸不着头脑,我们对地面的情况了如指掌,设计巧
妙也是胜利的原因。
③我认为从日本侵华战争,到日军在冀中地区的大扫荡,我们都可以感受到
敌人的毒辣,他们所作所为令人发指,我们也看到了面对日军,人民群众所表现
出的坚持和无惧。 <
br>4.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读了《冀中的地道战》感受到了在xxxx的领导
下,人民群众在对
敌斗争中展现出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智慧。
二、学习生字、词语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关注生字。
2.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教师相机指导:
(1)在阅读中结合具体语境,在词语或句子中先认读、再书写。
(2)多音字“任”在本课
出现在“任丘”一词中,读“ren”,“任丘”是
个地名,在河北省。提醒学生,“任”字作姓氏时,
也读“ren”,不能读成四
声。
3.检测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
将本课词语,尤
其是带有生字的词语分为三至五个词语一组,用多媒体出示,
比一比,看谁能一眼看完幻灯片上的所有内
容。
A.侵略修筑堡全搁置陷阱B.拐弯含道妨碍隐蔽迷惑
C.木棒领导不计其数打击无穷无尽三、学习写字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全班交流把字写好的方法。
2.重点指导笔画较为复杂或易错生字的书写。
(1)
“侵、略、妨、陷、拐”等为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陷”字
右边上面是“”部,下面是“白”。
注意写
“白”时,先写左边,后写右边,最后封口。注意“白”的笔顺:第一笔是
短撇,第二
笔是竖,第三笔是左边的短横,第四笔是横折,第五笔是右边的短横,
第六笔是下面的长横。
(2)“筑、党、蔽”为上下结构,书写时上窄下宽。“党”字的前三笔“竖,
点,撇”(小字头),不
能写成“点,点,撤。“蔽”字左下部分的笔顺容易错,
应为点、撤、竖、横折钩、竖、撤、点,右边的
“女”不要写成“女”。
(3)可以通过书写词语加强记忆。如“侵略”“修筑”等。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侵略、修筑”等14个词语。
3.选做:观看电影《地道战》。
习作
“漫画老师”
教材解析
本单元安排的是一次写人的习作,习作话题为“漫画”老师。此话题限定了
选材范围:熟悉的老师形象
。“老师”前冠以“漫画”二字,凸显了习作要求—
—用语言文字突出老师的特点,把老师的形象写得鲜
活、有趣,激发学生的习作
兴趣,使学生喜欢写,有内容可写。
教材第一部分激发习作兴趣,
明确习作内容。以学生熟悉的漫画引入,意在
说明本次写作的重点是让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写一位喜
欢的老师,像漫画表
现人物一样,要突出老师某一方面的突出特点。之后列举三位有鲜明特点的老师形象,涉及“穿着、语言、表情、行动、教学风格、师生关系”等多方面特点,
引发学生展开联想,
打开习作思路,提示选材的角度。
教材第二部分提出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用文字给可爱的老师“画
像”,
特别强调选择一两件事例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这是这次习作的重点。与中
年级习作
要求相比,五年级要求“写出特点”,既要写出人物外貌、性格、爱好
等方面的特别之处,还要结合具体
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教材第三部分强调完成习作后的分享交流。本次习作的对象是自己熟悉的老
师,请老师参与习作的评价,既能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又能让学生明确习作
的
实际交流价值。三幅漫画式插图,与创设情境的文字部分相对应,分别是语文老
师、体育老师
和数学老师的漫画形象。
教学目标
1.能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用一两件具体事例描写自己的老师。
2.能够评价、修改同学和自己的习作。
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为“结合具体
事例写出人物特点”,本单元教学之初,可
以要求学生有意识地观察、记录喜欢的老师的言行、举止。习
作课上,选择一位
印象最为深刻的老师作为描写对象,选择具体事例突出这位老师的特点。
一、漫画引入,明确习作内容
漫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用学生熟悉的漫画《
三毛流浪记》
中“三毛”的形象引人,感受“三毛”的形象与名字之间的关系,体会漫画用简
单
而夸张的手法描绘生活的特点,之后切人本次习作的主题:写一个自己熟悉的
老师,突出老师某一方面或
几方面的显著特点。还可以利用教材的插图,让学生
说一说看到漫画中的几位老师,想到了这些老师什么
特点。以“漫画”引入,强
调本次习作意在写出人物的“特点”。
二、启发联想,确定写作对象
教材中列举了一些有特点的老师形象,“爱穿裙子”“说话像连
珠炮”“整天
笑眯眯”“走路一阵风”……根据教材的提示,引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
生活中哪位老师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位老师有哪些显著特点?同学之间互
相说一说。
学生
对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人或事往往会忽路其显著特点,可以引导学生一起
交流,当一位同学说出老师的某一
特点时,大家一起交流、补充,说一说老师的
哪些语言、动作、神态或事件能够凸显这个特点,让老师的
形象更加鲜明。
三、选择具体事例,突出人物特点
学生已经练习过抓住特点描写人物,了解
到可以抓住人物的外貌、性格、喜
好等方面的特点描写人物。要特别提醒学生,这次习作,是要通过具体
事例描写
人物性格,如同本单元《将相和》一课,借助三个具体事例突出了蔺相如、廉颇
的性格
特点,要抓住老师在教学、与同学相处等方面的事例表现老师一两个方面
的特征。教学时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
1.选择恰当材料“画”出老师特点。
确定写作对象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先说说打算写出老师哪一方面的特
点。然后筛选出印象最为深刻的
、最能体现老师特点的材料。写作之前,可以引
导学生交流,说说打算写的人物和事件。对于学生在选择
材料时出现的问题,教
师要及时纠正、引导。如,有位同学想写《“运动达人”周老师》,选取的事例<
br>却是周老师很胖,暑假里,周老师决定减肥,他每天跑步、游泳终于成功减肥的
实例。面对这样的
选材,教师要提醒学生,这个事例不足以说明周老师是“运动
达人”,只能说明周老师“有毅力”或“说
到做到”。
2.通过细节把人物“画”具体、生动。
引导学生回忆并借鉴《将相和》描写人
物特点的方法,可借助语言、动作、
心理、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也可以结合平时的观察日记进行交
流、评析,
体会如何生动、具体地刻画老师特点。
3.要特别提醒学生,本次习作的目的是写一位自己喜欢的老师,强调要把老
师写得
“可爱又有趣”,避免有些学生可能抓住老师的某一特点,“丑化”老师。
但是,也不能限定学生只写“
关心同学”“敬业爱岗”等优秀老师形象,要鼓励
学生写自己最喜欢的个性鲜明的老师,表达真情实感。
四、师生分享习作,强化交流沟通
习作完成以后,可以隐去老师姓名,把文章读给老师、同学
听,请大家猜猜
是哪位老师;还可以邀请被描写的老师参加习作交流环节,根据老师、同学的反
馈和建议修改、完善习作。也可以将全班学生的习作编辑成文集,作为教师节献
给老师们的礼物。
语文园地
教材解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
”围绕“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以学习伙伴交流的方式总结、
归纳本单元课文学习中涉及的提高阅读速
度的方法,大致归纳了以下三方面内
容:一是方法的梳理,强调“集中注意力”“不回读”“连词成句地
读”“带着
问题读”“暂时忽略不懂的词语”等阅读习惯和方法。二是强调“读”与“想”
结合,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并重。三是强调方法的应用,要在不断练习中提高
阅
读速度,增强理解力。
“词句段运用”包括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指向培养学生
对于语句的概括能力。题目要求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
段话的主要意思,题后的“泡泡”提示学生,阅读的
时候,及时概括语句的意思
可以帮助提高阅读的速度。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尝试做到
阅
读与理解同步。用第一句作为例句,明确概括的要求——表述要准确、简洁。
第二部分提供
成语,要求用具体情景表现成语的意思。提供了“左右为难”和
“奋不顾身”两则范例,呈现的词语与描
述的具体情景一一对应。第一句用语言
描写表现赵王渑池会面前“左右为难”的心理;第二句用动作、神
态表现杨靖宇
“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让学生仿照范例,尝试用具体情景把词语的意思表达
出
来。“日积月累”呈现了关于“时间”的名句,选自四位不同时代的名人诗词,
激励学生珍惜时光。
教学目标与教学建议
(1)交流平台中提示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分别在本单元课文学习中
出
现过,有的出现在课文前的“导读”中,有的出现在课后练习中。可以让学生梳
理一下本单元
所学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2)放手让学生交流,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说一说本单元学习中尝试
了
哪些提高阅读速度新方法,还有哪些方面用得不够好;鼓励学生大胆分享自己独
特的提高阅读
速度的方法和感受,如,如何做到集中注意力,专注阅读的。
(3)提醒学生了解了这些方法不等于就
能够提高阅读速度,要在今后的课
内外阅读中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方法,才能不断地提高阅读的速度。还可
以告诉学
生小学阶段的要求: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鼓励学生平时尝试练习,
争
取达标。
词句段运用
1.用好第一句的“例子”,让学生明白题目的要求和意图。引导学生
自读第
一个例句,说一说括号外的句子与括号内句子的关系。明白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
对于提
高阅读速度大有帮助。
2.利用第二、三两个句子,练习提炼语句的主要意思。
教师提醒学生尽可能用比较短的时间完成任务。对于学生写出的答案,要重
点考察是否能够准确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比如“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光的
速
度比流星体还快”;“地道的式样多种多样,连在一起”“地道样式众多,互相
连通”等,不
要强求答案表述的一致性。
1.阅读前两个例句,让学生说一说两个成语与所描述的具体情景的关系,
从
而感悟到同样一个意思,可以用词语概括,也可以借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
把事件或场景
描述得更具体、生动。
2.引导学生把“喋喋不休”和“悠然自得”的情景表现出来。引导学生先思<
br>考,你见过“喋喋不休”的场景吗?当时都有谁在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些什
么?你自己有过“悠
然自得”的体验吗?见过别人“悠然自得”的样子吗?把
当时的神态、动作、心情等描写出来,注意写出
事情发生时的具体情景,句子中
不要出现这个成语。
3.可以将这个练习放在习作之前,作为
小练笔,练习用一段情景表现人物当
时的心情、态度。还可以拓展活动,让学生说任意一个成语,然后其
他同学口头
仿照例子进行表达。
日积月累
1.学生自读名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名
句的意思,体会这些名句表达的共同
主题——珍惜时间。对于疑难之处教师要加以点拨,如,简单介绍名
句的作者以
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重点解读“寸阴”“盛年”“等闲”等学生不理解
的词
语。
寸阴:阴,日影。寸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指极短的时间。
盛年:壮年。
莫等闲:等闲,无端、平白地;莫等闲指的是不要无端(浪费时间)。
2.引导学生结合实际
加深对名句的理解。所选名句的原文有些涉及特定的历
史背景,比如毛泽东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让学生了解所选名句就可以,
不必拓展过多,也不必拔高要求,避免冲淡对选读名句所表达主题的理解
。
3.背诵这些名句,思考可能在什么情况下用到这些名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
以查阅这些名
句的出处。
教学资源
*“日积月累”的相关资料。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出自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助学》。大
意是:不要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要忽视一分一秒的工夫。
“盛年
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出自晋代陶渊明
的《杂诗》。大意是:人的青壮年时
期倏忽即过,再也不会重来,就像一天中不
会有两个早晨,应该趁年富力强及时努力,岁月流逝,它是不
会停下来等待任何
一个人的。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宋代岳飞的词《满江红
》。大意是:
人生年少时,不要把大好青春等闲虚度,等到年纪大了,才后悔年轻时没有抓紧
时
间做有意义的事。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出自毛泽
东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大意是:人世间的多少事都是匆匆而过,日月
星辰不断运转,光阴催人
老。相对于人类短暂的生命而言,一万年太久远了,我
们要珍惜现在的每一天。
★人物简介。
杨靖宇,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原名马尚德,字骥
生。1905年2月26日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父亲马锡龄
是一穷苦农民。杨靖宇八岁时进私塾读
书。1918年人确山县高等小学读书。1923
年进开封纺织染料工业学校,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
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
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3月,为迎接北伐军胜利北进,领导了确山农民起
义。
同年5月加入xxxx。1928年初调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阳、开封等地先后
三次
被捕入狱。1929年奉中共xxxx之命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同
年秋被捕,在狱中坚持
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狱,任哈尔滨市委
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代军委书记等职,积极
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1933
年任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
立师师长兼
政委。1934年任南满抗日联军总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等职。
1936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队伍有六千余人,分布南满一
带开展抗日斗争。 <
br>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杨靖宇发动西征,经常出击日军,支援关内的斗争。
1938年5月,
召集南满党和军队干部开会,讨论坚持游击战争策略。会后,在
通化、临江一带开展抗日斗争,给敌伪军
以沉重打击。同年冬,日军加强对南满
抗日根据地的摧残,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艰难。杨靖宇率第一路军
一部一千四百
多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次年,在濛江县境与敌人
战斗中受重大损失,队伍剩
四百多人。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
领一
支小部队东进。2月23日,在吉林檬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前三道鼓子与敌
遭遇,经过
激战,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