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题目类型和解题技巧+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
习惯作文-普法工作总结
部编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题目类型和解题技巧+阅读理解题和答案
五年级阅读理解技巧总结
一、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
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
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
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
(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每认真读完
一
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
下短文后面
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要做到认
真
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
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
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
,简洁,全面。
简要概括来说:一、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二、认真审题,定向扫描.三、筛选
组合,定向表述。
二、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点拨
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题型
在首段----
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
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
2、概括某段大意---
(1)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
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
,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
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
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
有在段中的).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
(2)摘句法
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例如《我的老师》中的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
br>“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
(3)概述法
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
意思.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很丰富,
记述的人物事件很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
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4)联合法
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
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
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例如《记一辆纺车》的第四段,就要
综
合三层意思:纺线使衣着自给,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作的衣服,纺线是大家形成
了新的美的
观念.
3、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的答题模式: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
结果怎
样
4、说说主人公思想性格变化题型----
关键要答出“变”来,如:他从以前……变
得……
如老舍《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性格变化:从以前的老实本分,勤劳乐观,
变得狡猾市侩
,好逸恶劳,爱贪小便宜。
5、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记
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赞扬,为什么赞
扬;或反对,为什么反对.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它一般
可分
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景喻理).
6、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它是通过文章的字、词、段、
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
来的.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
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来概括总结,也可以从
审题、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
议论部分或从考题中得到提示入手.其主要方法有:
(1
)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
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如《穷
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
境困难依然收养了自己已故邻居的两个孤儿这件事,想
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
呢,从文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反映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
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主的高尚品质.
(2)分析课文的重点段.从文中找出中心思想,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
二段,描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所产生的美好的幻觉以及幻觉瞬间
消
逝,重新回到冷酷的现实,再联系第一段和第三段“惨死街头”就不难找出中心:作
者的目的
就是要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他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的深切
同情.
(3)从文题找
中心,有些文章的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如《伟大的友谊》,
文章歌颂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的革命
友谊.
(4)、从中心句找中心,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最后一句:“伯父就是
这样一个
人,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又如《我的心事》中反复出现的一
句话:“说话要算话”就是这
篇文章的中心.
7、景物描写的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
情;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8、“根据语境解释词语”题型
有两种答题方式,一种是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直接写出该词
语的意思;另一
种更为完整,即在解释完该词语后,再加上----在文中指的是……
9、“赏析优美语句”题型(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
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
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
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
,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
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
,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
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
余地,具有科学性.
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
(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形象生动3.夸张:突出
特征4.排比:
加强语气5.反问:态度鲜明,增强语气));感情(文章的社会价
值,意义,作用等);结构(在全文
中的作用).
10、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的一种)
11、写作人称的好处----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
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三、其他类型举例:
1、是什么?
我们在回答“是什么”这种类型
的问题时,应该问什么就答什么。要注意保
持问题和答案的一致性,一般来说,“是”前面的语句都该保
留.(例:《养花》的最
后一句)
2、为什么?
我们在回答“为什么”类型的问题
时,一般要讲清原因,再讲结果。讲清原因
时,要写出人物是怎样做的,由此你感受到了什么.也就是要
往中心上靠.回答问题
时,要加入“因为……所以……”“由于……因此……”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语.
(例:《伟大的友谊》一文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
的友谊是伟大
的友谊?”我们可以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联系课文内容回答:“因为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长期的共同奋
斗中,在创造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建立
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是建立在共同革命目标的基础上
的,所以说他们的友谊是
伟大的友谊.”)
3、怎么样?
我们在回答“怎么样”这
类问题时,一般要着重讲清过程或状况.(例:《狼牙
山五壮士》一文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五壮士是
怎样痛歼敌人的?”我们可以联系
课文中描写五壮士如何引敌上山,而后又如何居高临下地打击敌人的过
程进行
回答,回答时还要把五壮士的神态、语言以及杀伤敌人的情况讲具体.)
2.
在拐角处等我
安宁
①那是我最敏感脆弱的年少时光,16岁,读高一。
②在同学的眼里,我是个成绩优异又大大
咧咧的女孩,穿着洗得发白的校
服,但照样意气风发。我也不像骄傲的张小凡,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谁
都爱
理不理。男生们都说,“看张小凡的下巴,都快抬到天上去了!学习好点,长得
漂亮点,有
什么了不起呢!不过是个农村来的,哪比得上人家安安。”
③没有人知道,其实我不愿意这样一次次地
被人家拿来与张小凡作比较,
尤其不愿意听到“农村”这两个字眼。我的父母,若是农民也就罢了,但他
们却
是从农村来到这个城市的最底层,最卑微的居民。母亲在一家医院做洗衣工,
双手长年累月
都是破裂红紫的;而父亲,则蹬着一辆三轮车,大街小巷地跑着
拉散客。偶尔,我站在教室的阳台上,会
看到父亲迎着风,吃力地蹬着三轮车
从校门口驶过。
④但我知道,父亲是不会违背约定,在校
门口停留的。父亲一直都为我这
个女儿而感到骄做,所以每个周六下午,不管有多少挣钱的活计,他都不
会去
做,只为拉我这唯一的客人。我借着校门口车太挤看不清他,还有我作为学生
干部要给老师
汇报工作为由,让父亲在离校门口约有一百米的拐角处等我。
⑤张小凡与我一样,会等到所有学生都走
了,才离开教室。她是个非常用
功的女孩,所以周六放学后,也要留在学校看书。而我,就在她均匀的呼
吸
里,一边“哗哗”翻着课本,一边祈祷她快些离开。这样,就不会在拐角处,被
她瞥见我隐藏
在从容里边的尘灰。
⑥可是,张小凡却总是在把所有事情都做完后,才安静地离开。照例是轻
扬着下巴,眼神冷静淡定。每每听着她的脚步声在寂静的楼道里渐行渐远,我
的心,才会
倏地沉下来,继而迅速地收拾好书包,冲出门去。
⑦每次父亲老远看到我,都会开心地按铃。我迎着这
清脆的铃声走过去,
总会觉得愧疚,然后便恨张小凡。若不是她,父亲也不会饥肠辘辘地等我那么
久。
⑧又一个周六,我在张小凡走后,向学校外的百米拐角处飞奔。无意中一
歪头,在拐角
的另一侧,竟看见张小凡正坐在一个人工改装的电动三轮车里,
冲着车上一个农民工一样朴实的男人,说
笑着什么。男人在发动车的时候,看
上去似乎很费力,最后是张小凡下车来帮忙后,车才突突地被发动起
来。
⑨车走出去很远了,我才试探性地问父亲:“刚才那个男人,你认识吗?”
父亲沉默了片
刻,才轻声回道:“只是说过几句话,他的左腿在工地上落下残
疾,只好开电动三轮车出来拉活,他的女
儿几次让他去校门口等,他都不肯,
该是怕女儿的同学看见了,难为情吧。”
⑩在父亲淡淡的
讲述里,我突然有些难过。我终于明白了张小凡沉默又倔
强的眼神,明白了她周六的晚归,只是为了维护
父亲的尊严。明白我和她之
间,相差的不只是成绩。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含义。
皲裂( ):
.
饥肠辘辘( ):
.
2.第⑤段的加点词语说明了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3.文章第②段属于记叙顺序中的哪一种?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说说其好
处。
4.请结合原文,分析文中“我”的父亲的形象。
5.请说说文末句子“明白我与她之间,相差的不只是成绩”有什么含义。
皮肤暴露在寒冷中或风中而发生裂口或变粗糙。lu 形容十分饥饿。
2.“均匀”写出张
小凡的内心十分从容平静。而“哗哗”写出了“我”内心其实十
分着急,并没能静下心来看书,“从容”
“意气风发”都是我用来掩盖内心自卑和
虚荣的遮羞布,这两个词体现了张小凡和我的不同。
3.插叙。写张小凡的父亲也在学校外百米拐角处等女儿的原因,揭开事情
的真相,使情节曲折有致,突
出张小凡的优秀品质。
4.是一位吃苦耐劳,理解体贴女儿,并能包容女儿的伟大的父亲。
5.“我”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惜让父亲在拐角处等“我”好久,张小凡
却多次主动提出让父亲
去校门口接他,“我们”之间差的不只是成绩,是儿女对
父亲的一份体贴和关爱,是敢于面对现实的勇气
和做人的坦荡胸怀。
手心里的文字
李桂芳
①这是一场教育学考试,是一场事关老师们切身利益的考试,国为只有拿
到考试合格证,才有资格参加中
学高级教师职称的评定.
②一个五十来岁的中年女人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左顾右盼一阵后,开始慌乱地看着我,又捋起袖子看了看表。
③看上去,她是要有所行动了!
④教师应该为人师表,怎么能自己考试作弊呢?我最看不起这样的老师
了。
⑤果然不出我所料,她东张西望一阵后,紧张的伸开了自己的左手。
⑥我几大步跨到了中年女人面前,威严地朝她伸出手,示意她把手心里的
“字条”给我。 ⑦女人慌乱而茫然地看着我,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像一只被猛兽突然捉
住的小羊羔。我心里闪过一
丝同情,可片刻即逝——对待这样的老师,必须坚
持正义。
⑧女人没给我“字条”,只是重新
攥紧了手,无辜地看着我。我突然讨厌起
她的装模作样来,于是再次固执地伸出手,示意她快点“缴械”
。女人依旧一副
与她无关的表情,没理睬我,又开始埋头答题。
⑨我感觉到自己受到了挑衅,终于怒火中烧。女人见我真生气了,顺从地
摊开了她的左手掌。
⑩我终于看清了那些文字。看着看着,我的眼睛模糊了,是泪水—感动的
泪水顺颊而下。 ①那些文字是这样的:给张哥买胃药,两盒;给苏成带英语磁带;10点30
分,李乐开始手术,我
必须赶到;12点给刘民的父亲打电话,汇报他的学习情
况。
①我没能看下去,只硬咽着附在
她耳边轻声说:老师,对不起,您慢慢
考,打扰了!女人朝我笑笑,那笑里满是疲惫,却又满是温暖。
③10点20分,女人提前交卷了,因为10点30分,他的学生要手术了。
(《教师博览》2012年第13期)1.阅读全文,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2.文章第①段强调这场考试的重要性有什么作用?
3.小说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请在括号里写上合适的词语。
怀疑——同情——(
)——( )——( )
4.第①段画线句子中“疲惫”和“温暖”是否矛盾?为什么?
5.请分析文中女教师和“我”各自的形象特点。
1.一位女教师参加考试时,因为看写在手心里的文字而被怀疑舞弊。
2.为下文写“我”怀
疑女老师舞弊做铺垫,与女老师考试时心神不宁和提前交
卷对比,反衬出老师的伟大而无私的爱心。
3.讨厌 生气(发怒),感动
4.不矛盾,“疲惫”是由于女老师既要忙于教学和复习迎
考,又要为学生们操
心劳碌而显得疲惫不堪。“温暖”是由于女老师富有爱心,待人随和,笑起来使人觉得温暖。
5.文中的女教师,是一位拥有无私爱心和崇高师德的好老师,“我”是一个公正严明却也善解人意的人。
3.
1.欣喜(惊喜、甜蜜)吃惊(担心、疑惑)痛心(伤心、郁闷)欣慰(高
兴)
2.
通过环境描写,写出了乌云蔽日的雷雨天气,以景写情表达“大老刘”在听
孙子说劳动不辛苦时的痛心和
难过。
3.(1)神态描写(2)呆住了:孙子本以为收麦子一件“容易事”,但当他
真正下
田收麦子后,不仅体验到了麦子的艰辛,从而感悟到爷爷的不容易,所
以,一下子“呆住了”。脸红了:
爸爸妈妈看着儿子疲劳的样子,想到“大老刘”
劳作艰辛,感到愧疚;爸爸妈妈为自己对孩子的娇生惯养
而惭愧。
4.略(结合生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4.
把笑脸带回家
三年前的一天,我考高中,分数不够,要交八千元。正在发愁时,父亲回
家笑着对母亲说,我下岗了。母亲听了就哭了,我跑过来问怎么了,母亲哭着
说:“你爸爸下岗了。”
父亲傻乎乎地笑个不停。我气愤地说:“你还能笑得
出来,高中我不上了!”母亲哭得更凶了,说:“不
上学,你爸就是没有文化
才下岗的。”我说:“没有文化的人多的是,怎么就他下岗,无能!”
父亲失去工作的第二天就去找工作。他骑着一辆破自行车,每天早晨出
发,晚上回来,进门笑嘻嘻的。
母亲问他怎么样。他笑着说:“差不多了。”
母亲说:“天天都说差不多了,行就行,不行就重找。”父
亲道:“人家要研
究研究嘛。”一天,父亲进门笑着说:“研究好了,明天就上班。”第二天,
父亲穿了一身破衣服走了,晚上回来蓬头垢面,浑身都是泥浆。我一看父亲的
样子,端着碗离开了饭桌。
父亲笑了笑说:“这孩子!”第二天,父亲回家时
穿得干干净净,脏衣服夹在自行车后面。
两
个月下来,工程完了,工程队解散了,父亲又骑个自行车早出晚归找工
作,每天早晨准时出发。我指着父
亲的背影对母亲说:“他现在的工作就是找
工作,你看他忙乎的。”母亲叹道:“你爸爸是个好人,可惜
他太无能了,连
找工作都这么认真负责,还能下岗,难道真的是人背不能怪社会?”
一天,父
亲骑着一辆旧三轮车回来,说是要当老板,给自己打工,我对母
亲说:“就他这样的,还当老板?”我对
父亲的蔑视发展到了仇恨,因为父亲
整天骑着他的破三轮车拉着货,像个猴子一样到处跑。我们小区里回
荡着他的
身影,他还经常去我的学校送货,让我很是难堪。在路上碰见骑三轮车的父
亲,他就冲我笑一下,我装作没有看见,不理他。
有一次我在上学路上捡到块老式手表,手表的链
子断了,我觉得有点熟
悉。放学路上,我看见父亲车骑得很慢,低着头找东西,这一次父亲从我面前经过却没有看见我。中午父亲没有回家吃饭,下午上学时我又看见父亲在路上
寻找。晚上父亲笑嘻嘻
地进门,母亲问:“中午怎么没有回家吃饭啊?”父亲
说:“有一批货等着送。”我看了父亲一眼,对他
突然产生了一种从没有过的
同情。后来才知道,那块表是母亲送给父亲的唯一礼物。
有一天,
我在放学路上看见前面围了好多人,上前一看,是父亲的三轮车
翻了,车上的电冰箱摔坏了,父亲一手摸
着电冰箱,一手抹眼泪。我从没有看
父亲哭过,看见父亲悲伤的样子,慌忙往家里跑。等我带着母亲来到
出事地点
时,父亲已经不在了。晚上父亲进门笑嘻嘻的,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母亲
问:“伤
着哪没有?”父亲说:“什么伤着哪没有?”母亲说:“别装了!”
父亲忙笑嘻嘻地说:“没事,没事!
处理好了,吃饭。”第二天一早,父亲又
骑三轮车走了。母亲说:“孩子,你爸爸虽然没本事,可他心好
,要尊敬你爸
爸。”我点了点头,第一次觉得他是那么可敬。
我和爸爸不讲话已经成了习惯,
要改变很难,好多次想和他说话,就是张
不开口,父亲倒不在乎我理不理他,他每天都在外面奔波。我暗
暗下决心一定
要考上大学,报答父亲。每当学习遇到困难或者夜里困了,我就想起父亲进门
时那
张笑嘻嘻的脸。
离开家上大学的那一天,别人家的孩子都是“打的”或有专车送到火车
站,我
和母亲则坐着父亲的三轮车去。父亲就是用这辆三轮车,挣够了我上大
学的学费。当时我真想让我的同学
看到我坐在父亲的三轮车上,我要骄傲地告
诉他们这就是我的父亲。
父亲把我送上火车,放好
行李。火车要开了,告别时我再也忍不住了,终
于大声喊道:“爸爸!”除了大声地哭,我一句话也说不
出来。父亲笑嘻嘻地
说:“这孩子,哭什么!”
1.看到父亲的笑脸,文中“我”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请用文中的几个词
语依次概括出来。
( )→( )→( )→( )→骄傲
2.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并谈一谈你体会到了什么。
第二天,父亲穿了一身
破衣服走了,晚上回来蓬头垢面,浑身都是泥浆。
.......
我一看父亲的样子,端着碗离
开了饭桌。父亲笑了笑说:“这孩子!”第二
天,父亲回家时穿得干干净净,脏衣服夹在自行车后面。
....
3.文章多次写到父亲的笑,哪一次令你最感动?为什么?
4.请仔细品味文章画线处句子,想想“父亲”抹泪的原因。
5.读完本文后,你肯定也感触颇多,请你简要写下来。
1.气愤 难堪 同情 可敬
2.“破衣服”“蓬头垢面”“泥浆”表现父亲的
工作性质和艰苦程度;“第
二天,父亲回家时穿得干干净净,脏衣服夹在自行车后面”与第一天形成鲜明
对比,父亲换好衣服再回来,完全是在乎“我”的感受。这段话用外貌描写、
神态描写表现了父
亲深沉的爱。
3.示例:三轮车翻了,父亲哭了,但是回家又是笑嘻嘻地说“没事,没
事”。不管有多伤心,不管有多大压力,父亲都默默地一个人扛着,不让家人
知道、担忧。 <
br>4.父亲的三轮车翻了,电冰箱摔坏了,本来挣得不多的报酬泡汤了,父亲的
内心非常委屈、自责
,不由得簌簌地掉下泪来。(意对即可)
5.略(结合文章,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