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一单元同步阅读题(读书)
白露诗词-口号标语
《喜爱书籍的爸爸》
我爸爸最爱书,书简直成了他的命根子。他常说:“知识就是力量,多读书知识就丰富。”
爸
爸每次出门,走到人多的地方总是皱眉头,赶快离开。然而在书店里,人再多他也要
挤进去,一旦买到一
本好书,他会情不自禁地说:“挤得值,要是不挤一下就错过机会了。”
爸爸的书放得整整齐齐的。有
一次,我从书橱里翻出一本语法书看起来,看完了随便一
放。爸爸下班回来了,不一会儿,他就板着脸问
我:“谁来翻过书了?”我支支吾吾地承认
了。从此,他给我定了一条规矩:要看他的书,必须得到他的
同意才行。
爸爸平常是不发脾气的,可谁要是损坏了他的书,那可不得了。有一次,我不留神把一包饼干放在了他的书上,书面上沾了些油。爸爸见了狠狠地批评我说:“读书人,怎么这么
不爱护书
呢?”
爸爸每次买书回来,总是要先洗干净手,把桌子擦得一尘不染,再小心翼翼地把书包好,
然后一页一页认真翻阅。爸爸书橱里的书保存得真好!即使用了很久的书,现在看起来也是
崭新的。
我看到爸爸就想起了书,看见书就想起了爸爸。爸爸和书真是不能分离的一个整体啊!
1.文章列举了四件事,写出了爸爸对书籍的喜爱。这四件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爸爸喜欢书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我看到爸爸就想起了书,看见书就想起了爸爸”这句话说明了( )。
①“我”一直想念爸爸 ②“我”和爸爸感情很好
③爸爸爱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④爸爸太爱书了
4.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1)情不自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尘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书的
名言很多,如爸爸说的“知识就是力量”是培根的一句名言。你能写出与读书
有益相关的名言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读书三境界
①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
②“吞”乃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是充满饥饿感的发奋的青春初潮的标志。虽然广收博
采难免盲目,进
食过速导致腹胀——但这个过程毕竟是日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必不可少
的前奏。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
是进入中年后凭“反刍”青春岁月里的泛读而成名成家的。“吞”
虽为知识积累的必经之途,但毕竟是读
的低级阶段。
③“啃”乃咀嚼消化,强行吸收——是志存高远的人生必经的头昏脑涨、寝食不安
的砥砺
智慧的夜路。咬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当然谈不上享受——但却是峥嵘人生必须付出的
艰辛。“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任何一位学有所成的人都不能蠲(juan)免的里程。“啃”是在“吞”
之基础上的知性提高——这是将死的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
④“品”乃焚香沐浴,如饮醍醐(tihu 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是成熟聪颖的心
灵与星
空的娓娓絮语。月下折枝,花前怜玉,豁然贯通的人生不胜惋惜地告别了青春光阴—
—庄严地踏上了奉献
岁月。浮躁尽除,功利淡化,读书成了颐养灵性的乐事——“默然回首”,
天机消溶于慧心。“品”是在
“啃”之基础上悟性升华——这是进入人生创造之园的门票。
⑤读书人多如牛毛,但大多数都停留在第一境界,仅少数不甘人生庸碌者可进入第二境
界。进入
第三境界,非志强智达者不能。但能进入第三境界者,必是成功地穿越了第一与
第二境界的人。“吞”至
其博,“啃”至其深,“品”至其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
根本。
⑥举凡大家
鸿儒,书读到“品”的份上后,往往将“吞”“啃”“品”三字当成进一步治学
的相济并用的三种方法:
“吞”文字,“啃”新意,“品”韵致。或者是:泛读的“吞”之,
精读的“啃”之,需细细体悟的则“
品”之。
⑦对一般的读书人而言,不谈三境界,如能将“吞”“啃”“品”三宇当作对待不同读
物的
不同阅读方法:用于消遣的书“吞”,有用的书“啃”,启心益智的书不妨“品”——那么,
人生同样会受益无穷。
20.作者认为读书三境界“吞”、“啃”、“晶”的具体含义是:
“吞”:
“啃”:
“品”:
21.作者认为“吞”“啃”“晶”三种读书境界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答:
22.对本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 【 】
A
文章列举了大量的具体的事实,阐述了读书三境界的观点。
D
本文阐释了“吞书”、“啃书”、“品书”的内涵和三种境界对不同的读书人的意义。
C.作者善于取譬说理,说理透彻,深入浅出,使读者心悦诚服。
D
本文在阐释道理时态度平和,言辞中肯,使人易于接受。
23.你在读中外名著时,采用的是什么读书方法?有什么收获?请略举一例加以说明。
答:
2
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书是获得学问的重要途径。好读书还必须会读书,那么究竟
应该怎样读书呢?古今中
外很多学者用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
“不动笔墨不
读书”可以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
始的。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
《旁观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摘录下
来。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写出了一篇篇文
章。接着,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
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
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
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不动笔墨不读
书”也可以积累知识、练习写作。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学者、诗人顾炎
武,在大量阅读的同时,按经文、
吏治、诗赋、史地一一摘录,编写,增改;几十年读书不
辍,动笔不断,一部见解深刻、考证翔实的《日
知录》也就随之问世了。其他关于读书的书,
古的如《读书止观录》,近的如《书香信》、《耕堂读书记
》——都是“边动笔墨边读书”结
出的累累硕果。
“不动笔墨不读书”还可以给后人留下绮丽
的精神瑰宝。金圣叹精于批注,他在读书时
将精辟的见解写在字里行间、书眉页脚,对后人阅读原著有莫
大的帮助。他在读《水浒传》
时所写的批注入情入理,深刻而独到,为我们鉴赏《水浒传》打开了一扇天
窗。那些绛色的
批文虽隐于原文旁侧,却犹如缀在锦缎上的红宝石,熠熠生辉!还有朱熹批注的《大学》
、《诗
经》,毛氏批注的《三国演义》,脂砚斋批注的《红楼梦》,无不给后世留下了丰厚而珍贵的财富,成为了我们精神的食粮,智慧的营养。
然而,“动笔墨”也不能随心所欲。它要求我们,一
方面要在认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
做到忠实于原文内容,尊重作者的观点;另一方面也要对自己留下的墨
迹做定期反思,总结
修正。这样才能真正吸收作品精髓,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修养,增长才干。 总之,“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建造自己学业大厦的良方,它能让读者更深入地领会书中
的真谛,让书
香飘得更远。
(选文有删改)
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从哪三方面进行论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窃读记》选段
我喜欢到顾客
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
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
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
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
下去。就像在
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
心,好像说:“这雨,害得
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
,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
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
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躲藏( )
光临( ) 勉励( ) 充分( )
2、这片段主要写了
3、用“ ”画出表达“我”复杂心情的句子。从这句话我体会到
____
______
4、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写写你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
解。
__
__
__
5、读文后,你一定能写出一些关于读书、学习的成语或名言吧。
成语:
(写四个)
读书名言:
(写两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