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主题阅读试题(全册)

巡山小妖精
853次浏览
2020年10月12日 03:1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端午节作文400-电子科大录取分数线

2020年10月12日发(作者:魏琳)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找寻桑梓的味道
关于故乡,我有诸 多的记忆;关于故乡,我有太多的情感。找寻故乡,
思绪翻滚着,沸腾着,如潮水一般……
野菜,永远的佳肴
烂漫的春天,暖暖的阳光洒遍大地,姐姐经常带着我到故乡的田间地头挖一些新鲜的野菜。它们成了我家餐桌上的常客,其色、香、味俱佳,自然,
饭便多吃了许多。一盘 散发着清香的枸杞头拌炒鸡蛋皮,色泽碧绿,清香宜
人。荠菜馅的饺子鲜美可口,让人觉得这才是天下美 味。母亲包出的荠菜饺
子皮薄如纸,映出馅心,色如翡翠。母亲把饺子往锅里下的时候,我总喜欢
站在锅边,看着一只只小白鹅样的饺子在滚开的水里翻腾,伸着脖子直咽口
水,恨不得喉咙里都伸出手 来。
永远的佳肴,如今只能在菜场里见到这些野菜了,每每见到,总嘴角含
笑地想起儿时挖野 菜的快乐。
槐花,最美的记忆
记忆中,我家东边的京浦铁路旁,有许多株老态龙钟的槐树, 粗裂的皮
儿,满身的刺儿,却偏是生了秀气的叶,纯真的花。暮春初夏,槐花儿便争

相开放,清香四溢,沁人心脾。姐姐拿来长长的竹竿,绑上钩子,带着挎着
篮子的我,追着花香,找 到一棵花繁叶稀的槐树,把那些或盛开或含苞未放
的槐花捋(luō)下来,放到篮子里。我们把采来的 槐花大把地塞进嘴里,嚼
出一段童年的别样欢乐。母亲总会在彩霞满天的时候,系上花围裙,把我们采的槐花清洗一番,然后在火热的油锅里翻个身儿,接着把它们和着八分熟
的大米下锅,文火至熟。 掀开锅盖,厨房里便弥漫着淡淡的清香。那团而不
黏的槐花米饭,从此在记忆里有了一席之地。
记忆里的画面总是很清晰。穿着的确良的年轻母亲,流着长长鼻涕的童
年伙伴,在开满荷花的池塘边洗 衣服的姐姐,站在铁皮船上沧桑的摆渡人,
白花挂满枝头的老槐树,青青的新鲜野菜……
故乡之味令我永远回味。
1.【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老 态龙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沁人心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取信息】读读短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描写对象
枸杞头
荠菜

做的美食



特点



3.【品读句子】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的,并
填空。


母亲把饺子往锅里下的时候,我总喜欢站在锅边,看着一只只小白鹅
样的饺子在滚开的水 里翻腾,伸着脖子直咽口水,恨不得喉咙里都伸出手
来。
作者运用______和_____ 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荠菜馅的饺
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理解选择】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意在表明作者长大后再也没有吃到味道鲜美的野菜了。
B.表达了作者对儿时挖野菜和吃野菜情景的深深怀念。
C.表现了作者难忘儿时生活在故乡的快乐情景。
5.【梳理画面】作者记忆里的故乡有哪些清晰的画面?
①穿着的确良的年轻母亲。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⑥青青的新鲜野菜。
6.【体会感情】短文通过对故乡的_____ _和______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故
乡的______和对儿时生活的______之情。

当你思念远方的亲人,你会怎么办?下面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
根据表格完成练习。


人群
老年人
青年人
少年儿童
去看他(她) 给他(她)写信
12%
5%
2%
6%
3%
1%
打电话
60%
42%
65%
QQ聊天 微信视频
18%
63%
58%
24%
71%
79% 1.【提取信息】思念远方的亲人时,老年人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
人们最少用的 表达方式是________。
2.【分析判断】根据调查结果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
打“×”。
(1)人们更多运用电话、QQ、微信向远方的亲人传达思念。( )
(2)青年人中已经没有人愿意给远方的亲人写信。( )
(3)通过QQ聊天的方式来表达思念的人中,少年儿童占比最多。( )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参考答案

类文阅读
1.文中形容槐树年迈。 在文中指吸入清香的气味,感到舒适。
2.枸杞头拌炒鸡蛋皮 色泽碧绿,清香宜人 荠菜馅的饺子
色如翡翠,鲜美可口 槐花 槐花米饭 团而不黏,清香四溢
3.比喻 夸张 形状好看 鲜美可口 4.A
5.②流着长长鼻涕的童年伙伴。 ③在开满荷花的池塘边洗衣服的姐姐。
④站在铁皮船上沧桑的摆渡人。 ⑤白花挂满枝头的老槐树。
6.野菜 槐花 思念 眷念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 打电话 写信 2.(1)√ (2)× (3)×










第二单元主题阅读


一只空瓶子的温暖(节选)
星期天,一家人回到小区,女儿把空的纯净水瓶子顺手放在了垃圾箱旁。
13岁的女儿是进步了,以前 她可是随手乱扔。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倒
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我不动声色,走过去 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
我知道女儿会不屑一顾,还会说我老土。果然,女儿看 到我的举动很吃惊,
她竟然要把瓶子从我的手提袋中拿出来重新给扔掉。看女儿进入我设的圈套,
我这才谆谆地教导她。
我等待着女儿的惭愧,或者向我道歉,或者默默地从我身边走开。不想,她趁我不备,伸手把空瓶子从我的手提袋里取了出来,又重新把它放到了原
处。没等我反应过来,她 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爸,一
个瓶子对咱们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人很重要。咱小区 每天都有一个捡废品的
老人在这儿转悠,好可怜哪!把瓶子放在这里,她就可以轻松地拿走。我知
道,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的……”
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那个 老人我是知道的,
每天靠捡废品养活自己,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几块硬币,想着自

< p>
己的慈善,会自我陶醉好一阵子。我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说的这一层意思呢?
帮助一个人,更 重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
我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女儿笑笑,夸她长大了。我看到,暖暖的夕阳下,那只空瓶子稳稳地站在垃圾箱旁边,等待着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它
.........带去的,有温暖,有尊严。
1.【自主阅读】我的阅读时间约为____分钟。
2.【提取信息】用较快的速度阅读文章,边读边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填
写下表。
事 件
女儿把空瓶子放到垃圾箱旁
“我”捡回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心理反应
“我”想教育女儿
女儿__________
“我”惭愧
3.【分析判 断】“我”本想教育女儿不要浪费,教育过后,为什么“忽然有些
惭愧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明白女儿把空瓶子放回到垃圾箱旁,是为了给捡废品的老人劳动
的尊严。
B.“我”明白女儿长大了,知道回报家人和社会了。
C.“我”曾经给予老人的帮助是一种施舍,它并没有给老人带去尊严。
D.“我”之前对女儿有误解。
4.【句子分析】文章末尾“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指的是谁?下列分析有误
的一项是( )


A.那个捡废品的老人。
B.那些有尊严地靠劳动生活的人。
C.生活贫困的人。
5.【体会含义】你是如何理解题目“一只空瓶子的温暖”的含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 】潜水艇的发明者之一西蒙在自传中写的第一句话就是“凡尔
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现代直升机发 明者西科斯基的灵感源于年轻时读
的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云的快船》,他经常引用凡尔纳的话“一个人可 以想象
任何东西,另一个人可以使之变成现实”。
【材料二】1914年,威尔斯出版了一本 名为《获得自由的世界》的科幻
小说。该小说想象1933年出现“人造”原子能,接下来发生一场灾难 性的世
界大战,最后出现一个全球性的和平政府。物理学家齐拉特于1932年阅读了
这部小说 ,该书启发他于1933年解决了核链式反应出现的一个问题,也启发
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起了在国 际上控制军备、和平利用核能的运动。
1.【提取信息】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潜水艇的发明者是西蒙。( )
(2)《云的快船》这本书启发了西科斯基发明了现代直升机。( )
(3)西蒙和西科斯基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都深受凡尔纳的影响。( )
(4)《获得 自由的世界》这本书启发物理学家齐拉特解决了一个核研究方


面的问题。( )
2.【分析推理】从以上材料中,你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
下列理解有误的 一项是( )
A.科幻小说能给科学家很多启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B.科幻小说想象奇特,为科学家的研究和发明提供了直接的依据。
C.科幻小说为科学的启蒙和文明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D.科幻小说能激发科学家的灵感,促使他们把幻想变成现实。
3.【品读句子】说说你对“ 一个人可以想象任何东西,另一个人可以使之变
成现实”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主题阅读参考答案

类文阅读
1.2 2.吃惊 女儿重新把瓶子放到原处并说明原因 3.B 4.C
5.一方面是指女儿用空瓶子给捡废品的老 人带去有尊严的温暖;另一方面是
指爸爸看到女儿成长后内心感到的温暖。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1)× (2)√ (3)√ (4)√ 2.B
3.科幻小说家可以想象任 何还没有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给科学发明者一定
的启示和指导,促进新事物的发明创造。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
①传说古时候,有一位皇帝因事耽误了祭天的时辰。
②这事惹恼了玉皇大帝,他传命太白金星 告诉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给
人间降雨,以示惩戒。当年从立夏到寒露,150多天滴雨未下,导致大地 干涸,
庄稼旱死,许多地方连吃水都非常困难,人间到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 ..
③种种人间惨象,被掌管天河的玉龙看到眼里。他十分不忍,便冒着违
犯天条的危险,张开 巨口,喝足天河之水,私自布雨,解救了天下黎民百姓。
但这却招来了玉帝的恼恨。他命太白金星将玉龙 打入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之
下受苦。山前还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有四句话:“玉龙行雨犯天规,应受人
间千秋罪。若想重上凌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
④人们经过这里,看了碑上的这些字,才知 道玉龙为救百姓,行雨后被
压在这里受苦。为了救出玉龙,使他重上云天,再掌天河,人们决心找到开< br>花的金豆,但却苦苦寻找不到。
⑤找哇,找哇,一直找到第二年的农历二月初一。那天恰好街上 有集市,
一位老奶奶背着一布袋苞米粒赶集,因布袋口没扎结实,走着走着布袋开了,
金黄的苞 米粒撒了一地。人们看了,高兴极了,这苞米粒多像金豆呀!如果


放在锅里炒,不就能爆 出金花了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人们全都知道
了。大家商定,第二天,也就是二月初二,一齐行动 ,大家都炒苞米粒。
⑥这情景被玉龙看见了,好不欢喜,就大声喊道:“太白老头儿,金豆开
花了,还不快放我出去!”太白金星老眼昏花,看了看,果然是金豆开花,便
将压在玉龙身上的大山移开 ,玉龙将头抬起,顺势一跃腾空而起,再降甘霖。
⑦从此之后,二月二炒苞米粒成了习俗,一年一年传了下来。
1.【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哀鸿遍野: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不聊生: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取信息】用简短的语言概括第②、④、⑥段的段意。
第②段: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第⑥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整体感知】根据上面的段意用简短的话概括故事的内容。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分析推理】创造性地复述可以使故事内容更加丰满。下列情节可以进一
步充实的是( )
①皇帝耽误祭天时辰。 ②玉龙私自布雨。


③玉龙被打入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之下受苦。
④玉龙被解救后再降甘霖。
⑤人们到处寻找,终于找到了开花的金豆。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5.【体会含义】根据短文内容,对题目中“二月二龙抬头”的意思理解最准
确的一项是( )
A.二月初二这天,玉龙被放,它仰头而啸,所以称为“二月二龙抬头”。
B.二月初二这天,人们为了救玉龙全都炒苞米粒,所以称为“二月二龙抬
头”。
C.二月初二那天,玉龙违犯天规,为黎民百姓降甘霖,所以称为“二月二
龙抬头”。
D.二月初二这天,太白金星把压在玉龙身上的大山移开,玉龙将头抬起,
顺势一跃腾空而起并再降甘 霖,所以称为“二月二龙抬头”。

材料一:微信是一款即时通信的社交软件,用户之间通过 网络快速发送
免费(需消耗一定的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用户还可以
借助微 信的支付功能实现日常消费无现金付款,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阅读
各种新闻、文章,可以借助微信的城 市服务功能轻松获得社保查询、个税查
询、水电燃气费缴纳等多项政务民生服务等。
材料二:这是某人微信中的朋友圈的信息,几幅深入骨髓的漫画,现代
人几乎全部中招。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微信的主要作用。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根据材料二中漫画的内容,说说这两幅漫画共同表现了一个什么主题。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微信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你是如何看待微信的?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参考答案

类文阅读
1.(1)指因天不下雨导致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
(2)指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
2.玉帝惩戒人间三年不下雨。 人们知道真相并寻找解救玉龙的办法。 玉
龙被放,再降甘霖。
3.皇帝耽误祭天时辰惹恼 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惩戒人间三年不下雨,致使
人间民不聊生。玉龙于心不忍,违犯天规降雨,被压在 大山下。人们知道
真相后,苦苦寻找解救办法。到第二年二月初二,人们用炒苞米粒的办法
救出 了玉龙。从此以后,炒苞米粒便成了习俗并流传下来。
4.B 5.D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微信可以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可以付款消费;阅读各种新
闻、文章;获得社 保、个税查询,水电燃气费缴纳等服务。
2.过度依赖手机已经严重影响正常的人际交流,影响人看待外界事物的态度。
3.任何事物 都有两面性,我们要正确使用微信的某些功能,让我们的生活变
得更加方便快捷,同时避免沉溺手机微信 而忽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第四单元主题阅读


常常见到故乡
①睡梦里,我常常见到故乡。
②那五光十色、熙熙攘攘的山村小镇,留给我多少天真的笑容 ;那欢乐
奔腾的小河,流淌着我一串串童年的歌声;那漫山遍野的杜鹃花,藏着我一
个个神奇的 梦;那长满蘑菇的山沟里,留下多少赤足的脚印……故乡的风、
故乡的云、故乡的树、故乡的月、故乡的 小路,它们是一组凝固了的彩画,
紧紧嵌在我心里。
③想起故乡,心上又自然浮起一行行熟悉 的诗句:“露从今夜白,______”
“粼粼故乡水,______”“乡书何处达?______” ……字里行间,渗透了多少
深挚的乡情,流动着多少感人的乡音!
④读着诗句,眼前又闪出一 幅幅眷恋乡土的形象:诗人艾青在国难深重
的时刻,用赤子之心反复呼唤“大堰河,我的保姆”;作曲家 冼星海用悲壮激
昂的旋律,谱出了“保卫黄河”的强音;生物学家蔡希陶无论走到哪里,总
是那 样深情地爱着边疆的一草一木;世界文豪高尔基流连在伏尔加河之滨,
却久久不忍离去……
⑤ 是的,故乡的一草一木长在心里,故乡的一泉一水流在心里。古往今


来,谁无乡土情?当 你抚摸着故乡的每一片绿叶时,当你走过故乡的每一条
小路时,你能不深深地爱恋着这片土地?你能不骄 傲地说:“我是故乡的儿
女!”当点点滴滴的乡情注满心田时,你定会以做一个炎黄子孙而自豪! ⑥如果说故乡是你生长的摇篮,那么祖国便是哺育你的母亲。在人的一
生当中,当浓郁乡情与爱国之 情融合起来的时候,人的情操必然得到升华,
生命也就变得无比充实,无比瑰丽了。
⑦年轻的朋友,热爱你成长的摇篮,热爱哺育你的母亲吧!
1.【提取信息】用“ ”画出文中的一组排比句。
2.【整体感知】读短文,填一填。
(1)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是________句,也是这一段的________句,这一
自然段列举了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眷恋
乡土的代表人物,作用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 ⑤段中将浓郁的乡情发展为爱国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理选择】把下列诗句填到文中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依依旧人情 ②归雁洛阳边 ③月是故乡明
4.【分析判断】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它们是一 组凝固了的彩画,紧紧嵌在我心里”这句话中的“嵌”字
形象地说明故乡的山山水水已经铭刻于作者的心 里,永远不会磨灭。
( )


(2)文中引用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 的深切怀念,对故乡的山水特别有
感情。 ( )
(3)“古往今来,谁无乡土情”的意思是:古往今来,谁都没有乡土情。
( )
(4)文章第⑦段中“成长的摇篮”指的是故乡,“哺育你的母亲”指的是
祖国。 ( )
5.【体会情感】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6.【抒发心声】读完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触?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一)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

孤村

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

卧听风吹雨,铁马

冰河

入梦来。 【注释】①僵卧:躺卧不起。②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③戍轮台:戍
守边疆。④夜阑:夜深。⑤铁 马:披着铁甲的战马。⑥冰河:冰封的河流。
1.【提取信息】《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__ ______诗,诗中诗人的遗


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诗人的嘱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中,“________”两个
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报国之志。
2.【理解诗意】参考注释,写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文比较】下列对两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都是宋代诗人陆游所作,都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
国的愿望。
B.《示儿》这首诗前后矛盾,诗人明明知道死后万事皆空,还要让儿子把
祖国统一的消息告诉他。
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中“僵卧孤村”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
孤寂、窘迫的生活现 状,笼罩着一种悲凉的气氛。
4.【积累运用】你还积累了哪些爱国诗句?
①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主题阅读参考答案

类文阅读
1.那五光十色、熙 熙攘攘的山村小镇,留给我多少天真的笑容;那欢乐奔腾
的小河,流淌着我一串串童年的歌声;那漫山遍 野的杜鹃花,藏着我一个
个神奇的梦;那长满蘑菇的山沟里,留下多少赤足的脚印……
2.(1)过渡 中心 艾青、冼星海、蔡希陶、高尔基
突出故乡在游子们心中的重要性
(2)当点点滴滴的乡情注满心田时,你定会以做一个炎黄子孙而自豪!
3.③ ① ② 4.(1)√ (2)√ (3)× (4)√
5.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6.在我们的心中,故乡是最亲的,最爱的。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故乡永远在
我们心中,祖国永 远在我们心中。
对比阅读
1.绝笔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尚思
2.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
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
3.B
4.①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②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第五单元主题阅读


大白鲨
全世界各地的海洋 中生活着大约350种鲨鱼,它们已在我们这个星球上
生存了3亿多年。在所有的鲨鱼中,大白鲨个儿最 大、最凶猛、最为矫健有
力,没有任何海洋动物敢与大白鲨为敌。
生物学家认为,大白鲨可以 长到7.61米长,寿命达20年。刚生下来的
大白鲨幼鱼约1.06米,出生的当天就会自己捕食。雌 大白鲨成年时长4.84
米,体重达1360~2721千克。
大白鲨的表皮覆盖着一排排叫 作真皮齿的尖利鳞片,每个鳞片犹如一粒
细小的利牙,鱼皮表面像砂纸那般粗硬。高速游动的大白鲨如果 擦碰到人体,
人的肌肤会被割划得皮开肉绽。渔民因渔网被凶悍的大白鲨撞破扯烂而一无
所获的 事时有发生。
大白鲨是典型的肉食动物。幼小的大白鲨捕食鱼类,等身体长到2.74~
3. 65米时,转而捕食海洋中比鱼类个子大的海豹、海狮之类的哺乳动物。捕
食时,大白鲨往往先在猎物四 周慢吞吞地游来游去兜圈子;然后悄然沉下海
底,将身子隐蔽在礁石之间。觑准时机,猛然闪电般向上直 扑猎物的腹部或


尾部,刀锋似的利齿将猎物咬成几块,三口两口就把猎物吞进了肚里。
大白鲨的体温比周围水温高6℃。据科学测算,肌肉温度每提高5℃,肌
肉的收缩力便增加2倍 。这是大白鲨反应神速、肌肉爆发力强大的主要原因。
大白鲨是海洋生物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起着 控制海洋中某些哺乳动
物数量的作用,吃掉其中的老弱病残者,能够促进生存竞争。另外,大白鲨
还吞食海洋中的动物尸体,清洁海洋。可惜的是,体态优美的大白鲨由于受
到误解,被人类大量捕杀, 数量急剧减少,现在已被世界动物保护组织列入
了濒危动物名单。
1.【品读句子】文中画“ 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
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 ”的
句子运用了_ 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大白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原因。
2.【提取信息】大白鲨捕食海豹、海狮之 类的哺乳动物时,先要沉下海底的
原因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理选择】“可惜的是,体态 优美的大白鲨由于受到误解,被人类大量捕
杀,数量急剧减少”一句中所说的“受到误解”,具体是指( )
A.大白鲨个儿最大、最凶猛、最为矫健有力。
B.以为大白鲨只会伤害人的生命,带有攻击性。
C.大白鲨是典型的肉食动物。
D.没有任何海洋动物敢与大白鲨为敌。
4.【发表观点】针对大白鲨被捕杀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一】①昆虫的头部有两根像 “天线”一样的须,叫作触角,形状
各异,十分奇特。昆虫总是在左右上下不停地摆动触角,好像两根天 线或雷
达时刻在接受电波和追踪目标。因为触角上有许多感觉器和嗅觉器,与触角
窝内的许多感 觉神经末梢相连,又直接与中枢神经联网,非常灵敏,既能感
触物体、感觉气流,又能嗅到各种气味,甚 至是远距离散发出来的。当受到
外界刺激后,中枢神经便可支配昆虫进行各种活动。②如二化螟(mín ɡ)的
触角,可凭借水稻的气味刺激寻找到它的食物水稻,菜粉蝶的触角可根据接
收到的芥子油 气味很快发现它的食物十字花科植物。
【语段二】蚂蚁怎么会知道江边有蜜糖吃呢?这全凭着它头上长 的两个小
“犄角”——触角!我们知道,昆虫头上都长着触角,只是不同种类的昆虫有
着不同形 态的触角而已。就拿我们常见的昆虫触角的形态来说吧:③蟋蟀的
触角像一簇小胡子;蝴蝶的触角像两个 小鼓槌;白蚁的触角像一串念珠;苍
蝇的触角像多芒的小麦穗;而蛾子的触角则像一片小小的羽毛。 < br>形形色色的昆虫触角虽然很不起眼,却在昆虫的生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
作用。例如蝴蝶的聚会、蜜 蜂的采蜜、蚂蚁的麇(qún)集、苍蝇的逐臭等现
象,无一不是依靠触角的作用。触角就是昆虫灵敏的 “鼻子”。
触角为什么能闻到气味呢?原来触角上分布着许许多多能辨别气味的嗅
觉器。④据 动物学家研究,蜂王的每个触角上有2000多个嗅觉器,工蜂有6000


多个,雄蜂有 3000多个;雄金龟子的每个触角上有40000多个嗅觉器……昆
虫的嗅觉器如此之多,难怪昆虫的 触角要比人的鼻子灵敏亿万倍啊!
1.【语段比较】根据语段内容填空。
(1)这两个语段 都写了昆虫触角的________和________;第二个语段还写
了触角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语 段都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触角的特点:画线的句①运用
了________、________的 说明方法;句②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
句③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句④运 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
2.【品味语言】比较两个语段的语言,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语段一用词准确,语言简洁明晰。
B.语段二语言形象生动,让人觉得活泼有趣,能激发人阅读的兴趣。
C.说明文的语言风格既可以是平实的,也可以是活泼的,还可以进行夸张
和想象。
3.【阅读迁移】我还知道这些嗅觉灵敏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单元主题阅读参考答案

类文阅读
1.打比方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鳞片的锋利和鱼皮的粗硬 列数字
反应神速、肌肉爆发力强大
2.(1)隐蔽自身 (2)准确地攻击
3.B 4.人类应该禁止捕杀大白鲨,保护这种濒危动物。
微群阅读
1.(1)形状 作用 能闻到气味的原因
(2)下定义 打比方 举例子 打比方 列数字
2.C 3.猪、狗、老鼠











第六单元主题阅读


诉说母亲(节选)
敬一丹
①记不清我妈妈对我说过多少话,但有几句话却会记一辈子。
②“享福不用学,吃苦得学啊! ”我十三四岁的时候,我妈对我这样说。
那时候,我家六口人散落在四个地方:爸爸进了呼兰的军管会学 习班,妈妈
去了北京的凤凰山农场,姐姐去了密山的生产建设兵团,我与两个弟弟留在
哈尔滨上 学。和当时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家庭一样,家已经没了家的样子。幸
好姥爷赶来,这个家才算有了一个大人 ,我半懂事不懂事的,就开始帮助姥
爷持家了。
③当时,家里的一切对外联络都由我担当。写 信给天各一方的爸爸、妈
妈、姐姐,寄信、寄邮包、发挂号信都是那时学会的。记得姐姐那时信里常写着:给我寄点补丁来吧。我每每对着这样的信发愁,我拿什么寄给她呢?
弟弟的裤子还没有补丁呢 !那时布票多珍贵啊!布票、棉花票、线票、粮票、
油票、肉票、豆腐票、糖票……都小心地放进抽屉里 。我熟知那种种票证的
用法,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精打细算。
④妈妈偶尔回家看到我给弟弟补的 裤子上补丁摞补丁,她说:“享福不用


学,吃苦得学啊!”其实,当我还是小女孩时,我 就已经跟妈妈学了。妈妈曾
拿来两块布,剪上三角口子,绷上方补丁、圆补丁、大扣子、小扣子,让我< br>和姐姐学着做针线活儿,像完成作业一样让她检查。那时我没想到玩一样学
的本事,到过苦日子时 用上了。
⑤后来我想,假如当时妈妈说:“可怜的孩子!”我也许会哭,为自己,
为弟弟;而 妈妈说:“得去学吃苦。”我就不以为苦是苦了,而是受了一种鼓
励,去学我该学的,甚至以苦为乐。于 是,我补衣服的针脚越发细密了,还
学会了做棉衣棉裤、缝手套、纳鞋底、绣花。我很有兴致地在书包上 绣上红
字:为人民服务。还在枕头上绣上菊花,叫作:战地黄花分外香。
⑥苦日子把“物尽其 用”四个字深深地烙在我的行为里。衣服褪色了,
染一染;短了,接一接;实在太破不能穿了,也不能扔 ,用来扎拖布。直到
现在,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新式拖布,但我仍喜欢自己扎拖布,扎好了,抖
落抖落那整齐的旧布条,仍能体会到一种快意,一种成就感。
⑦妈妈的话让我学会吃苦,学会一种积极实际的生活态度,确实让我受
用一生。
(选文有删改)
1.【提取信息】用“ ”画出第②段中母亲所说的一句话。
2.【合理选择】对母亲说的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表现出母亲的坚强,表明她首先能在艰苦的生活中乐观无畏。
B.这句话是母亲对儿女最好的教育,事实也证明让儿女受用终身。
C.这句话是母亲告诉儿女要学会吃苦,学会享福。


D.这句话教会了作者如 何去面对生活中各种挫折与磨难,成了她战胜各种
困难的法宝,使她能够在平凡小事中不断获得满足。
3.【整体感知】读短文,填一填。
(1)第④段中画“____”的句子,描写了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
景,抓住母亲的动作: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表现了母亲的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⑥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发表观点】仔细读读下面这两句话,想一想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1)我熟知那种种票证的用法,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精打细算。
(2)那时我没想到玩一样学的本事,到过苦日子时用上了。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体会情感】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感悟道理】为什么吃苦也需要“学”呢?谈谈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平面图,完成练习。


天文馆一层平面图

1.天文馆一层有_______个展馆和_______个剧场。
2.从平面图上看,宇宙剧场在服务台的_______边。
3.如果你参观累了,可以到_ _____________休息,还能到______________看
看有什么商品。


第六单元主题阅读参考答案

类文阅读
1.“享福不用学,吃苦得学啊!” 2.C
3.(1)母亲教“我”做针线活 拿、剪、绷 慈爱与勤劳
(2)苦日子把“物尽其用”四个字深深地烙在我的行为里。
4.生活就是一所大学,处处皆是学问。
5.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无比崇敬与感激之情。 < br>6.人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的,所以要学习应对各种考验的本领,这就是勇气、
信念、乐观等种种 品质。而这些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当然要从“吃苦”
中学啊!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两 一 2.东 3.休息厅 小卖部









第七单元主题阅读


庐山落霞
傍晚,雨后初霁。我们走上庐山,面对锦绣谷的方向一抬眼,一轮橘红< br>色的太阳,在与远天相接的江面上开朗地笑着,容光焕发;江面上展开一个
像太空一样雄伟宽广的 “广场”,“广场”上铺着宽广的巨型地毡:橘黄色、
橘红色、琥珀色、靛青色……交织、融合在一起。
这时的锦绣谷,成了一片海,淡白中透着浅绿,晶莹透明,纹丝不动,
像是结了冰,又像是巨型 玻璃镶成的舞台。沿“海”周围,是厚不可测的碧
玉般的云雾,上面平平的,周遭如壁。
这像 一幅什么图画?同游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寻找恰切的比喻。有的说,
像阅兵场;有的说,像仙山琼海;有 的说,像西天净土……
我暗想:这不是一幅送行图吗?
你看,那云障雾壁,雍容,肃静,不 正是从千山万谷聚集而来的云神雾
仙吗?早晨太阳从鄱阳湖升起的时候,它们云霞万朵,彩衣百重,迎候 在九
奇峰与含鄱口的奇峰异谷;现在,当太阳要休息的时候,它们又赶到锦绣谷
来送行了。 < br>好像要证明我的想法似的,太阳接近江面的时候,随着传令兵式的一缕


烟云飞过, 云壁雾障翻涌起来,江边像点起了万千火把,霎时,色彩明暗斑
驳,一片欢腾:或乘龙乘凤,或骑象骑虎 ,或驾车驾舟,一起向夕阳奔去,
欢呼,雀跃,挥手,直到夕阳沉下。
天边留下了一幅无比宽 大的五彩斑斓的织锦。这最后一个镜头像烙印一

样刻在我的脑海:这是不是太阳给送行者回赠 的礼物呢?我痴痴地想。
1.【提取信息】文中加引号的“广场”指的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海”
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含义】作者称锦绣谷的云雾为“送行者”,它们送的是( )。
A.太阳 B.庐山 C.游客 D.作者
3.【梳理画面】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云雾随 着夕阳下落,在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方面发生了变化。
夕阳照耀锦绣谷,云雾如 ________,雍容,肃静,这属于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夕阳接近江面,云雾 如________,色彩明暗斑驳,翻涌起来,
这属于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 < br>4.【发挥想象】文中画“____”的句子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请发挥
你的想象续写一 个:有的说,像蓬莱仙岛。
5.【体会感情】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加点的“这”指的是什么?最后两句话 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一)鸟的天堂(节选)
船在树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湿 ,我们没有上去。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
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我仿佛听 见几只鸟扑翅
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子。①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
像许 多根木桩。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鸟的天堂”
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 于是船开了,一个朋友拨着桨,船缓缓地移
向河中心。
(二)小鸟天堂(节选)
“ 小鸟天堂”无愧于天下奇观这一赞誉:一棵已有几百年历史的古榕树,
“一树成林”,竟能枝繁叶茂、盘 根错节,覆盖着一个占地十多亩的小岛。②
远看像一簇绿茸茸的林丛;近看则如一幅青蒙蒙的巨伞,那些 粗细不一的气
根,一排排、一簇簇像珠帘从半空中垂下,有的低垂于静静的水面,有的则
沉没在 湖底。尤其是那些色彩斑驳的枝干,峥嵘突兀,千姿百态,无论你从
哪个方向观察,也难以分出主干与枝 干。
所谓奇观,不仅是古榕树,还有那成百上千只在此栖息的鹭群。黄昏时
分,它们盘旋飞翔 ,像一片片云彩。这里落户的鹭有三种:白鹭、灰鹭、麻
鹭。③早晨,白鹭、麻鹭飞出去到处觅食,黄昏 后归宿;此时灰鹭又掠翅起
来夜巡,再于晨曦中回家小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很难想象它们是如< br>何共饮一湖水,同栖一小岛的。
1.【理解句子】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句 ①是________描写,写出了榕树的根________________;句②是___


_____描写,表现了大榕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句③是
________描写,表现了鸟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分析判断】根据选段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
打“×”。
(1)选段(一)中“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是这里能成为“鸟的天堂”
的人为因素。 ( )
(2)选段(一)中作者在“鸟的天堂”里没有看到一只鸟,心情非常遗憾。
( )
(3)选段(二)主要从“一树成林”这个方面来写“小鸟天堂”这一天下
奇观的。 ( )
3.【合理选择】选段(一)中的“鸟的天堂”和选段(二)中的“小鸟天堂”
都是指( )。
A.一座天然的公园 B.成百上千只小鸟栖息的小岛
C.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榕树 D.充满诗情画意的游览胜地
4.【自由表达】如果你是一名游客,来到“鸟的天堂”,你会对当地人说些什
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单元主题阅读参考答案

类文阅读
1.映着霞光的江面 夕阳下的锦绣谷 2.A
3.色彩 形态 碧玉 静态 火把 动态
4.列举的省略 蓬莱仙岛
5.“这”指的是斑斓的落霞。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庐山落霞的无比喜爱与
赞美之情。
对比阅读
1.静态 非常多 静态 茂盛和勃勃生机 动态 自由自在
2.(1)√ (2)√ (3)× 3.C
4.正是有了你们的保护,才有了今天的 这棵榕树,鸟儿们才有了栖息的“天
堂”。你们的远见卓识令人佩服!









第八单元主题阅读


非雪天不能读书
①读书不分四时。春天读书,有杏花春雨,别具一番风 情;夏天读书,
有接天莲叶相伴,也令人神往。而我读书,似乎与杏花、春雨、莲叶无缘,
飘满 记忆中的是山乡茅屋的一天风雪。
②我年少时插队山区,每年繁忙的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 常
常是忙得两头摸黑。虽然有时雨天不出工,但能够留给我读书的时间毕竟太
少,也太零碎。
③一个不大的旧木箱,里面零零散散地摆放着一些比较破旧的带霉味的
杂书,在箱子盖上写上一 副对联就成了我“移动的书房”。冬天,对我来说是
奢侈的日子,因为不仅有整把整把的时日,还有火炉 相伴,烤红薯充饥,吃
完后还能翻开喜爱的书恣意地重读一遍。
④雪夜读书对我也是欢乐的事 。一炉红火,满室雪光,四野静谧的落雪
声,我时而默诵,时而低吟,时而畅想,一直到雄鸡初啼才恋恋 不舍地吹灯
睡觉。现在回想起来,我生平所读的书,在那些雪天里读的最多,也记忆最
深。 < /p>


⑤后来返城了,我的书房也旧貌换新颜了。雪夜读书,这一欢乐的事,
已经成为历 史,永远不会再出现了。我常常思忖:为什么我一回忆起读书的
生活,总是想到那些苦寒的雪天?难道我 就没有杨柳岸边书相伴的日子吗?
难道我今天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读书不值得留恋吗?
⑥清人袁枚说 “书非借不能读”,而我想说“书非雪天不能读”。寒冬,
是时令的雪天;艰难 逆境,是人生的雪天;清静寡欲,是情志的雪天。雪天
读书,正如旅人在风雪之夜对家园的思念,更有一 番神思的投入和彻骨的深
味。
1.【提取信息】第①段中,“有接天莲叶相伴”一句,是由_ _______代诗人__
______________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转化而来。
2.【积累词语】写出三个形容刻苦读书的成语: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言运用】仿照例句,续写句子。
春天读书,有杏花春雨,别具一番风情;夏天读书, 有接天莲叶相伴,
也令人神往;秋天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冬天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句子】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冬天,对我来说是奢侈的日子”?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5.【合理选择】下列对“非雪天不能读书”这个标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雪天”既指时令的雪天,也指人生的雪天和情志的雪天。
B.只有雪天才能读书, 读书可以让人忘记季节的寒冷,让人在艰难逆境中


找到继续奋斗的动力。
C.读书不应挑时间,无论在什么环境下,我们都应该坚持学习,多读书。

赵普读书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
私第

,阖(hé)户

启箧(qiè)

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hōnɡ)

,家人发箧视之,则< br>⑥
《论语》二十篇也。
【注释】①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②阖户:关门。③箧 :小箱
子。④竟日:整天。⑤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⑥则:乃,就
是。
孙权劝学
初,权谓

吕蒙曰:“卿今当涂

掌事,不可不 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 阳,与蒙论议,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

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注释】①谓:告诉。②当涂:当 道,当权。③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④涉猎:粗略地阅读。⑤士:读书人。
1.【理解词语】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普少习吏事( ) (2)及为相( )
..
(3)家人发箧视之( ) (4)肃遂拜蒙母( )
..


2.【合理选择】下列加点字与“太 祖常劝以读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
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C.跪而拾之以归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3.【体会含义】翻译下列句子。
(1)太祖常劝以读书。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辨别】 仔细研读两则文言文,说说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
之处。(至少两点)
(1)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单元主题阅读参考答案

类文阅读
1.宋 杨万里 接天莲叶无穷碧
2.囊萤映雪 凿壁偷光 悬梁刺股
3.有红叶飘香,别有一番情趣 有瑞雪洒窗,让人平心静气
4.因为冬天可以有很多的时日闭门读书,享受读书带给“我”的无限乐趣。
5.B
对比阅读
1.(1)熟悉 (2)等到 (3)打开 (4)于是 2.A
3.(1)宋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
(2)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3)我难道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问精深的人吗?
4.(1)两人的成就都很大,但读书太少,限制了水平的发挥。
(2)两人都善于听取他人的忠告,读书后他们的个人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塞下曲六首-初中同学录留言


童年记忆作文-空军指挥学院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关于感恩老师的诗歌


贵州望谟县-安全隐患排查


福建高考试卷-历史小论文


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暑假实践心得


策划-创先争优实施方案


世界无烟日手抄报-同学聚会邀请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