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

绝世美人儿
924次浏览
2020年10月12日 06:4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英语字母发音表-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2020年10月12日发(作者:宗周)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一)

情景说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四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说明文。作者路甬祥仅仅用了五六百字就深
入浅出地介绍 了一百多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令人信服地说明了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第
一课时的教学 目标是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文流感受,让学生质疑问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把课文
读熟读懂,理 解主要容,了解文章的写法。
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理解“二十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 唤雨的世纪”,从而了解科学技
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教学重点之二是了解文章 的说明方法,从读中学
写。
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词
二、齐读课题,确立中心。
师:现在,我们齐读课题。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通过对课文的了解,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题目吗?它还不是一
句完整的话。
生:二十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她加了一个“科学发达”,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的是不是和她一样?
生:是的。
师:课题的意思和文中第一段的意思完全一样,这是课文给我们的一个提示,这句话是课文
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对吧?
生:对。
师: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我写在黑板上,你们写在笔记本上。
三、联系生活,学习第2、3、4自然段。
(一) 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师:下面的时间,我们就围绕这句话生动地去学习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课文
中特别能感受 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画下来,做个标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学生自读自画,老师巡视。
(二) 学习第2自然段。
师:同学们,咱们在全班交流一下,那些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在哪儿发现的?
生:我是从第四自然段读出来的。“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奥秘;”我从这句话可以知
道在20世 纪人类能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老师出示第四自然段字幕(相机变字体为红色)。
师:这是第一,后面呢?
生继续回答。
生:“20世纪,电视、……地球村”,我可以读出来,在20世纪的时候 ,人类有程控、因特
网、高速火车、远洋船舶,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让我们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 唤雨的世纪。
师:了不起的成就!课文举出的这么多成就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呀?
生:舒适和方便。
师:和我们的祖先比比看,哪儿更加舒适,哪儿更加方便?
生:以前的房子是平房,现在都好几层楼房了。
师:物质生活发生了变化,方便舒适了。
生:以前爸爸妈妈农村住的房子很简陋,现在街上到处高楼大厦,而且很壮观。
师:对,还是物质生活,有没有精神文化方面的?


生:有。人类不能缺了 娱乐,以前孩子玩啃过的羊骨头,也没有电脑,现在有电脑,可以跟
别人联络。学习方面也可以跟别人交 流;还有现在好多同学玩的都是高科技的东西,像笔记本电脑,我觉
得这也是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 。
师: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快乐,对这些改变,这些成就,你有什么样的心情?
生:我觉得特别高兴,因为以前有什么事情不能尽兴,写信还要一封一封去传,现在发个短
信,发个Email,特别高兴,特别方便。
师:你能把这种高兴读出来吗?来,你把整段话读一读。
生读第4自然段。
师:我们能听出她的高兴的心情。我想问问大家,这段话为了说明20世纪的科学成就,他用
了什么办法 来说明的呀?
生:第一个办法就是举事例。
师:举了好多例子。
生:对。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拿现在的舒适和方便和过去的王公贵族来比。
师:大家能感受到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好处吗?
生:第一方法让人知道现在怎么科学发达, 怎么改变人们精神生活,也在改变人们的物质生
活。把现在跟原来比,表现出原来生活的差劲,连王公贵 族也不敢想的,当时的王公贵族是非常奢侈的,
他们都想不到我们现在是多么舒适方便,咱们现在的生活 比原来历史上几千几万年的历史总和还要好。
师:说了这么多,这些方法、这些例子在说明的时候,更为形象了,更加生动了,对不对?
生:对。
师:同学们,我们能感觉到这么大的成就,这么大的变化都是20世纪的科学成 就带来的,我
们怎能不说(手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师激情跟读)。
(三) 学习第3自然段。
师:我们从这儿感受到了20世纪呼风唤雨,还从哪儿感受到?再找,继续交流。
生:我觉得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 万
树梨花开’”来形容(老师出示第3自然段字幕相机变色)。我觉得有惊人的发展,发展速度特别快, 好象
一夜之间的变化。
师:了不起的变化,大家从这两句话感觉到20世纪的呼 风唤雨,我想问问大家:我们祖先的
幻想在哪儿呢?这段话里有吗?
生:在神话中只能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
师:哪些是他们美好的愿望?
生: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
师:那现在,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都实现了吗?
生:实现了。
师:哪儿实现了?
生:千里眼是电脑上安的可视屏,我在,别人在,可以通过电脑看见他们。
生:千里眼还有望远镜,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还有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地球以外的星星。
师:真厉害!天文望远镜看得太远了。
师:腾云驾雾呢?有实现的吗?
生:天上的飞机在天上飞就像是腾云驾雾。
师:全实现了!
学生抢着举手。
师:有说错的吗?
生:还有顺风耳。
师:请你补充。
生:就是顺风耳,千里之外一通就听见了,上还可以实现千里眼,上有可 视屏,一拨一边用


上千里眼,一边用上顺风耳了。
师:对。上节 课我们看的就是可视的程控。同学们,这些幻想都实现了,其实,何止这么一
点点幻想变成了现实,我们 的祖先随便说一种幻想或者美好愿望,都实现了,你能举出一种吗?
生:实现了祖先想到水底去看一看的愿望。
生:还有宇宙飞船 , 祖先不可能到外太空去看看。
师:比如说嫦娥。
生:以前挖土都是用锄头,现在用挖土机,用大卡车运。
师:有机器、汽车来帮忙。
师:同学们,在人类历史的上百万年间,我们20世纪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那么多的幻 想,
实在太令人骄傲了!文中有一句诗对此进行了称赞,哪句诗?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岑参写的《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我
们来好好地读一读。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如果把20世纪的科学成就比作这场大雪,那你觉得怎样?
生:无比巨大。
师:你从哪儿看出无比巨大。
生:千树万树梨花开,梨花是白的,千万棵梨树同时开花,感觉变化特别大。
师:你说多不多呀?
生:多。
师:你除了读出多,还能读出什么?
生:快,一夜之间,时间很短,闭上眼睛,睁开眼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诗里面既能读出快,又能读出多,我们把这句话一起读读。
生:二十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来形象。
师:我们祖先的幻想就是我们今天的现实,多么强烈的对比,你们感受到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课文中为了说明这个成就,对比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那你还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这种对
比?
生:“人类在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说明那时候特别不
方便。
师:还有哪一段中有对比?
生:第4自然段,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师:20世纪我们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那么多的幻想,我们怎能不说(手指板书)。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师激情朗读)
(四) 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还有哪些地方让我们感觉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
生:第二自 然段最后一句话:“……总和”。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从原始社会到现在,也
有很大的科学发展,但是 合起来没有我们今天科学这么发达,这说明科技特别发达。
师:这句话要注意,“其改变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 上百万年的总和。”这样断句,再读读。
生读句子。
师:同学们,是什么使我们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
生:科学。(师板书)。
师:还有吗?
生:发现、发明。(师板书)
师:准确地说是人类(师板书)利用科学技术获得了发现和 发明,然后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改观
和改变,是不是?


生:是。
师:那你们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出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生: 发现在第4自然段“人类登上月球……天体”。
师:这是什么?
生:发现。
师:发明在哪儿有呢?
生:也在第4自然段,“20世纪,电视、程控、因特网……远洋船舶”都是发明的东西。
师:同学们,从找到的事物看,发现和发明有区别吗?
生:有。发现是通过探索和研究看到或者找到前人没有找到的规律和现象。
师:对,说对了。什么是发明?
生:发明是创造的意思。
师:能不能用发现和发明说一句话?
生:我国的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具完整的恐龙骨架。
师:已经存在的。
生: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师:谁能把这段话读读。
指名读这段话。
师:大家一起回答我,20世纪的呼风唤雨靠的是谁?
生:人类。
师:20世纪又靠什么呼风唤雨?
生:科学技术。
师:同学们, 20世纪,人类利用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我们怎
么能不说(手指板书)。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回应开头,突出中心。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和过去的对此,还是举出的实例,都
是在围绕一句话写的。哪一句话?能一起告诉我吗?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对了,那现在让你读这句话,你会用什么情感去读呀?
生自豪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自豪,还有什么心情?不同的心情。
生:激动的心情。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高兴的心情。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体会,带着丰富的情感把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小组合作着读读。
生读全文。
五、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第一节课你们提出的发现与发明啊,这些疑问都解决了吗?
生:解决了。
师:课文中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科学需要我们带着问题不断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这
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那我们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了,面对新的世纪,你还希望科 学技术给我们带
来怎样的奇迹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生:我希望汽车把汽油换成太阳能,这样就能更加美化环境,没有空气污染了。
生: 我期待我们能像在飞机上一样,到宇宙航行,到星球上安家,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
去。
师:那多好啊!
生:我觉得现在大都是白烟,希望以后做出摩托车不污染环境。


师:那生活多么好啊,环境是如何清洁呀!
六、总结全文
师:好,同学们,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 科学的梦,然后
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让我们的梦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能做些什么呢?
生:应该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钻研科学,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师:你的志向远大。
生:我觉得应该好好学习,长大了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师:下面,我们行动起来,回去以后把书后面出示的好句子抄一抄,还可以和家长聊一聊科
学技术的发展 给我们带来的变化,然后把他们说的写下来,回头在班上交流一下。
下课。
板书设计: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学 发现 发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二)

[情景说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科技成就”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的作者仅用几
百字介绍了20世纪 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
灿烂前景,唤起学生 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学习这样的课文,学生起初一定会兴趣盎然,但一旦对课 文容有了大致了解后,这种兴趣也会稍纵即逝。
学习这样的科普性的课文,教师应如何抓住学生兴趣,如 何既让学生了解20世纪科技的发展与展望科技
的未来,更让学生得到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课堂教学 中充满浓郁的语文味,才是处理好这篇教材的关
键所在。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 们小朋友写的。请大家认真看老师板
书(板书课题)。说一说,你看到这个课题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龙王呼风唤雨的事儿。
生:我想到了想要风就有风,想要下雨就下雨,真奇妙啊!
生:我想到了《西游记》里的悟空。
生:我想到了是谁在呼风唤雨?
师:大家的联 想很有趣的,是啊由这个话题我们想到的多是与神仙魔法有关,而呼风唤雨的世纪又是个什
么样世纪呢? 下面让我们打开课文读一读吧。读不通的地方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为止。(学生自由读文)。
二、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师:你们的神态告诉我,大家读得很投入。谁能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生:课文写了我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师:你读懂了课题要表述的容。)
生:课文告诉了我们20世纪现代科技发达,人们生活变化很大。(师:你从容上读懂了课文主要容。)
生:课文告诉了我20世纪是人类利用现代科技在呼风唤雨,在改变生活。(很好,你抓住课题,读懂了 2
0世纪是怎样呼风唤雨的?)
师:通过你们自己刚才的读书,已经有了收获。不过,古人说 :学贵有疑。所以,要读懂课文,一定要学
会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读懂课文。但学会提问要注 意两点:一是要提真实的问题,二是一定要
提自己一下子难以解决的问题。请大家看课文,你想弄清什么 问题?
生: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20世纪有哪些了不起的科学发明?
生:20世纪是怎样怎样呼风唤雨的?
生:我想知道未来人类会怎样生活?
……
师:(根据学生质疑,老师肯定并疏理以 上几个主要问题。)看来大家越来越会读书了。下面就让我们带
着问题,自己细细朗读课文,看看你从课 文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儿体会到的?用笔把那些句子或语段
画下来,可以把你体会到的写在句子旁边 。(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
三、对话朗读,习得言语
师:(在学生一阵潜心默读之后 )好的,有的同学已经在文中多处写下了体会,虽然只是一两句话,但老
师体会到了你们的认真。现在请 大家来交流交流,说说你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注意,交流时,先说请大
家看第几自然段,然后再读你画 的句子,再说“我”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好,谁先说?


生:请大家看第二自然段。朗读。我从中体会到了人类的自豪与骄傲。
师:你的朗读就已经充满了自豪之感,你的理解真好。对于这里还有谁有不同说法?
生:我从这段中“那么多、出乎意料”体会到了作者赞叹、惊讶的感情。
师:他会从重点词中体会文章,真会学习。那你能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这份“赞叹”吗(生读)?
师:(对另一生)你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他很惊讶、赞叹的语气。让我们全班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师:老师也听到了,而 且老师发现大家把“发现”与“发明”还特意分得很清楚。说说看,你们认为“发
现”与“发明”有什么 不同。
出示:人们在地下( )了煤矿。科学家( )了前所未有电子计算机。
生回答(略)。
……(同样处理“改观”与“改变”)
师:这样就叫在阅读中理解 词语的意思。而且,大家看,这小小的一个段落,有的读出了自豪与骄傲,有
读出了赞叹与惊讶,这样就 是读出了“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把文章读懂。下面让我们就这样交流阅读
吧!
生:我从三四自然段中体会到了科技的变化特别快。
师;能说说具体的句子吗?
生: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师:很好,你们还听出了什么?
生:作者用“千”和“万”来说科技成就很多。
师 :你不仅说出了诗的意思,还说出了,作者引用诗的目的。赞叹科技发展快、成果多。请你读一读吧。
生 读。
师:你不仅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情。请你们联想自己知道的,说一说,在过去没有发达的科学的农 耕社会
中,人们是怎样的生活情景呢?
生:炎热的晚上,人们摇着树叶扇子,在昏暗的油灯下生活。有的在屋外乘凉,还直说这天气真热……
师:很好,他让我们看到了农耕社会中,人们酷暑难熬的画面。谁能这样说:古时候,人们没有电灯,晚
上只能在昏暗的油灯下生活(没有……只能……)。
生:过去,人们没有电灯,晚上只能在油 灯下生活;没有空调,只能摇着大扇子解凉;没有汽车,人们只
能步行和骑马;没有电视机,就只能——
师:你的语言真精彩。正是科技发展快,成果多,我们不能不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就让我们 来
读读第三自然段吧,再次感受一下农耕社会的落后和20世纪的科技的进步吧(学生自由读)。
生:老师,我发现作者用过去与现在相比,来说现在科技发展很快。
师:你能读懂作者的写法 ,作者就是用对比的方法在表达科技发展快,科技成果多,你的意见很有价值。
就这样,谁来说你还体会 到什么?
生:请大家看第四自然段,我从中体会到20世纪的人类真了不起,有那么多发明。而且这段 中,作者也
是用对比的方法来写20世纪人类了不起的。
师:因此,你感到——(生:自豪!)你认为人类——(生:了不起!)
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赞美20世纪的人类的科技成就吧。(师齐读第4自然段)。
师:大家已经自豪、激动了。大家注意,文中的“等”字可以去掉吗?(生:不可以)如果去掉,相信你
们能把它代替的容补起来。
生: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把课文读了一遍,只是没读“等”字)
师:老师是说,我们把“等”字换成其他的文字。(显然前面的学生没明白老师的用意。)
生:20世纪,洗衣机、电冰箱、加湿器……
师:好,你已经明白了。让我们象路爷爷的语言 表达一样。(出示: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你们看,上月球, 用登上月球;下深海,用潜入深海;看天体,用洞察天体,
表达尤其恰当。
生;(恍然大悟)
生:20世纪,人类欣赏数字音乐,迷上网络。
生:20世纪,人类发射卫星,爱上MP4。
……
师:是的,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让人们怎能不说——(生:20世纪 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呢?)继续吧!
生:我从第五自然段中体会到作者对科学的赞美。(学生读句子:罗素的话)
生:我从这段的“的确”、“正在”和“必将继续”几个词语中也体会到了人类对科技的感激。
师:又是两位会读书的同学,我们都应该划下这些重点词,写下这些体会。是的,20世纪是一个——(生:< br>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既饱含着赞美,更多的是感激科学的发展,就让我们一起用数学家、哲学家伯特< br>兰·罗素的话来总结吧——(齐读)。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通过读文,你们 的问题解决了吗?这样课文就理解得更深了。看,对人类的骄傲与自豪,对科学的赞
美与感激全都写在你 们的脸上,希望大家带着这样的情感来朗读课文。会吗?
生:会。


师:下 面让我们也象科学家一样,用“21世纪是______________的世纪。”说说,未来会是什么样呢? 可
以借用和模仿书本中的语言。
生: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消除贫穷的世纪。
生:21世纪是人类没有环境污染的世纪。
生: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自由翱翔太空的世纪。
生: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无所不能的世纪。
……
师:从你们的眼神中,我想 很多人心中已有了一份美好的愿望,要实现这些还得靠我们,靠现代科技,最
后让我们一起铭记伯特兰· 罗素的话吧(齐读罗素名句)!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课堂实录(二)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 ,当你拨通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
登录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路甬祥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 ”划
出来。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出示:20世纪 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
的中心。
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 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与同伴交流分享。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思考: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20世纪是一个 的世纪。
同桌交流,补充空白。
(2)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超市


1. 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长辈听,听 取他们意见和建议。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说
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2.做一份名为《科技天地》的剪贴报或手抄报,全班展评。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 类
↙ ↖
科 技 → 发现和发明
[片段一]
师: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 十分贫乏。作者说:“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
汽车。”但是,还远远不止这些。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看,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出示句式:那时没有……没有… …没有……也没有……。)
生:那时没有电扇,没有空调,没有冰箱,也没有微波炉。
生:那时没有动画片,没有泡泡糖,没有电动玩具,也没有游乐场。
生:那时没有潜水艇,没有远洋轮船,没有直升飞机,也没有宇宙飞船。
生:那时没有高大的楼房,没有宽阔的马路,没有五彩的霓虹灯,也没有热闹的超市。
……
师:面对如此贫乏的生活,人们只能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但是,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
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竟纷纷变成了现实。
(课件出示卫星、程控、航天飞船,介绍现代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
师: 请同学们在小组交流下自己所收集的有关资料,你知道20世纪的人们还拥有哪些科学成果?它
们给我们 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生:我知道20世纪人类可以用机器人来代替人的工作,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
生:20世纪,人们对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生:我知道医生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很小的细菌,用激光刀做手术可以减少出血量。
生:20世纪 有很多新的科学技术。像无土栽培技术,钠米技术、基因技术等等,在各个领域发挥了巨
大的作用。
生:我通过上网,查找到中国科学院的网址。在成果博览里,共统计了不同行业的科学成果8千多项 。
它们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执牛耳是什么意思-全国公办三本大学排名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地址-原材料采购合同


安徽公务员成绩查询-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网站


来日绮窗前-高二语文教学计划


中学生文章-关于秋天的散文


今年是什么生肖年-打老外


2017国家公务员-中秋节作文1000字


伍秉鉴-红楼梦读后感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