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名师教案

温柔似野鬼°
718次浏览
2020年10月12日 07:0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安阳工学院分数线-物品租赁

2020年10月12日发(作者:盛丹)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文本分析:
20世纪是科学技术 空前辉煌的世纪,如何展现那些辉煌的科技成就呢?本文
中,作者仅用短短几百字就向我们清楚地介绍了 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的发
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 景,唤起
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奥秘的浓厚兴趣。本文篇幅短小,叙述生动,
内容 虽然离学生的生活稍远,但也因此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引导学生在
课前多搜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 ,感受科学技术的威力,开阔眼界。在学习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多与同学交流,勇于发表自己 的见解,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
主人。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获、赖、潜”等1 2个生字,会写“唤、纪、技”等15个生字,
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课文语言简洁、
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 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
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2.把握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1.学会质疑,在质疑中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本课“获、赖、潜”等12个生字,会写“唤、纪、技”等15个生字,

1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并能灵活运用。
3.自读课文,在读中提出问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交流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2.正确给课文划分层次,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20世纪科技发展成就的课件,引导学生感受科技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
的重大影响。
过渡:同学们,当你们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们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
候,当你们拨通电 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们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们
知道吗?这一切都是科技的功劳,科技使 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节课,咱们
就来学习一篇表现科技发展、生活变化的文章。
2.教师出示课题,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板书: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讨论,积极说出心中的疑问。
(1)什么是呼风唤雨?
(2)是谁呼风唤雨?
(3)为什么能呼风唤雨?
(4)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
(5)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什么样的?
(6)为什么这个世纪能够呼风唤雨?
4.教师相机板书(谁?靠什么?哪个?什么样?为什么?),并总结学生的提
问。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文章的相关知识。
路甬祥 1942年 生,浙江慈溪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
共中央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 长、中国科学院院长、浙江大学校长。
其作品《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介绍了20世纪世 界上最伟大的科

2




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20世纪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发现和发明
青霉素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从霉菌 的原液里发现了青霉素,它
至今仍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好的抗生素。
杂交水稻 196 4年,袁隆平在茫茫稻海中寻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从
此,中国农业开始了第二次绿色革命。杂种优 势是生物界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
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是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之一。
电视 电视的诞生,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各种型号、各种功
能的电视迅速地、 奇迹般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形形色色的电视把人们带进了一
个五光十色的奇妙世界。
飞机 莱特兄弟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
机——“飞行者一号”,并且试飞 获得成功。这是人类在飞机发展史上取得的巨
大成功。他们因此于1909年获得美国国会荣誉奖。同年 ,他们创办了“莱特飞
机公司”。
2.听音频朗读,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的语气。注意自己读不通顺的地
方。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相机纠正,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会写的字:呼唤 世纪 技术 改观
huànjìjìɡǎichénɡ
程度 超过 百亿
chāoyì
原子核 奥秘 日益 联系 物质 哲学 任何 改善
会认的字:获得 依赖 潜入 探索 船舶 兰花
(2)指导归类识字、识词。
◆部首归类:
口:唤(唤醒) 哲(哲学) 味(味道) 告(告别) 吞(吞咽)
氵:潜(潜力) 注(注意) 浴(沐浴) 测(测验) 溪(溪水)
◆量词归类:一个奇迹 一台电视 一棵树 一艘船 一种生活
◆近、反义词归类:
héàoyìliánzhìzhérènshàn
huòlàiqiánsuǒbólán

3




近义词:依赖——依靠 洞察——洞悉 改善——改进
反义词:紧密——疏松 创造——模仿 出乎意料——不出所料
(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间架、笔顺等,示范书写重点生字,指导学生写
字。
◆书写指导:
[唤]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部末两笔撇、捺收笔持平。
[程]左窄右宽,左部末笔捺改点,右下部“王”首横在横中线上,三横间
距均匀。
[索]上下结构,上部宽、扁,下部窄、长。下部“小”的“亅”在竖中线
上。
[质]半包围结构。第二笔长撇舒展,“贝”的点顿笔有力。唤程索质
◆易错提示:
[纪]右边是“己”,不要写成“已”或“巳”。
[程]右下部有三横,不要多写。
[奥]上部是“”,不要多加一横写成“”。
(4)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视,相机给予指导。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圈画不懂的地方。
2.引导同桌间交流有问题的地方,教师再结合交流情况讲解重点词语。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预设:在理解这个词语前,教师可先出示神话传 说中的一些相关图片,引导
学生感受“呼风唤雨”的意境,然后具体讲解词义。
(2)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
预设:教师可能很难通过实物图片或相 关的动作来理解这个词语,那么可以
另辟蹊径,通过寻找其近、反义词,在对比中让学生把握词语的意义 。
3.指导词语归类。
◆含近义词的:呼风唤雨 欢天喜地 良师益友 漫山遍野 丰衣足食
◆ABB式:慢吞吞 静悄悄 阴森森 皱巴巴 乐呵呵 笑嘻嘻
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




(1)阅读与思考。
A.是什么带来了20世纪的奇迹般的发现和发明?(现代科学技术。)
B.20世纪,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
C.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好处、坏处都有,要全面看待
科技成果。)
预设:引导学生整体阅读课文,找出解答问题的关键词句。
(2)合作与交流。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说说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体概括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指明是科学技术造就了这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采用对比和举例的方法,具体阐述20世纪科技
发展的新成就。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日益美好。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科技的发展给人类的 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许多不敢想、
甚至无法想的事情在科技的推动下都变成了现实。今天我们所享受 的各种便捷都
是科技的功劳。下节课上就让我们深入课文继续探究,感受现代科技的神奇。
小 结: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朗读了课文,并合理地划
分了层次,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 内容。大家的表现都很不错, 。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同桌交流在这节课中学到的识记生字词的方法。
(2)分组讨论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的技巧。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 见
“英才好阅读”丛书)


5





1.学会思考质疑,边读课文边提出问题。
2.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1.理解课文,学会有针对性地提问题。
2.了解科技的神奇,激发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随机抽查,并小结指导。
世纪 技术 改变 程度 超过 幻想 纷纷 成就 形容 探索
奥秘 日益 联系 物质 任何 创造 改善 哲学 原子核
呼风唤雨 腾云驾雾
2.指名学生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讲述了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 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
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人们热爱科学、学 习科
学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20世纪不同 于以往的任何一个时代,就是因为在20世纪,科学技术
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更推动了一个时代的发展。这
节课上我们就具体分析课文,体会科技的神奇。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自主交流,把握课文。
教师参考“自主学习卡”内容提问,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自主学习卡
①找一找: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②比一比:第2自然段说人类在20 世纪获得了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
“发现和发明”,“发现”和“发明”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 ?你能举例说

6




说吗?
③写一写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那时候还
没有什么?能不能联系我们的现实 生活进行补充?
④说一说:第3自然段中,作者引用了两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梨花开。”这两句诗的原意是什么?作者引用这两句诗是想说明什么?
⑤探一探:课文从古时候人们生 产、生活方式的落后写到现代社会科技的飞
速发展带来的巨大成就,这二者形成鲜明的,这样描写有什么 好处?
⑥想一想:在新的世纪,科学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呢?请尽情畅想,并写
一写。
2.汇报展示,品读课文。
(1)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第1小题。
①找一找: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预设: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引 导学生说出中心句在文中的位置、地位、
作用等。明确了中心句后,再将学生分组,每组交流讨论,分别 概括第2、3、4自然
段的意思。
(2)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第2小题。学习第2自然段。
②比一比:第2自然段说人类在 20世纪获得了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
“发现和发明”,“发现”和“发明”有什么不同?有什么联 系?你能举例说说
吗?
预设:指名学生说说这两个词语的异同。教师可给出20世纪人类取得 的成
就,启示学生思考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示例:“发现”和“发明”,从字面看,二 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发
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 一些前人不了解的
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创造出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
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
正确区分下面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A.人们登上月球前( )了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后,( )月球上没有生命。
B.人们为了( )海洋深处的秘密,( )了各种新型的海底探测仪。
(3)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第3、4小题。学习第3自然段。

7




过渡:20世纪,科技飞速发展,人类能呼风唤雨,有了很多发明 创造。那么在这
之前呢?人类究竟过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3自然段,体验
一下古时候人们的生活。
③写一写:“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那时候 还
没有什么?能不能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进行补充?
预设:“那时”的生活,因为离学生现在 的生活比较远,所以他们会感觉比较
陌生。教师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生活中所使用的各 种先进的高
科技产品,进而让他们体会没有这些东西的生活。
④说一说:第3自然段中,作者 引用了两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梨花开。”这两句诗的原意是什么?作者引用这两句诗是想 说明什么?
预设:课件出示这两句诗的出处,讲解诗意,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其作用。
示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 形容大雪纷纷好似梨花开放,原意是用来形容北国边塞
异常寒冷,后来经常被用来形容某些生机竞发的事 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势。课文
中引用这两句古诗,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 始料
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方法拓展: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 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
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就是引用。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既可使文章言简意 赅,有
助于说理抒情;又可增加文采,增强表现力。
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狂风席卷着大漠北塞,吹折坚韧的白草,倒落如踩 。北疆的八月,就
有大雪将天地铺盖。好似突然一夜之间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梨花都盛开了。雪花
飘飘而落,打湿了帘珠,帷幕绮罗都结了冰。狐皮裘衣再不觉得暖和,锦缎被褥

8




也觉得单薄。将军的兽角硬弓也冻得拉不开了,都护的铠甲铁衣难 以穿上。浩瀚
的沙漠处处纵横,百丈巨冰,惨淡的愁云凝滞,仿佛压低了天空。中军帐中摆下
酒 筵,为武判官归京送行,胡琴、琵琶和羌笛和鸣。纷纷扬扬的暮雪飘落在军营
辕门,寒风狂舞着红旗,红 旗被冻得凝结成为一抹静止的红云。山回路转,再也
见不到远行的人,雪地上空留下一排马儿行走的蹄痕 。
(4)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第5小题。学习第4自然段。
过渡:20世纪,人类的生 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功不
可没。现代科技带来了哪些突出的成就?它是如何改 变人类的生活的?下面我们
就来具体探讨一下。
⑤探一探:课文从古时候人们生产、生活方式 的落后写到现代社会科技的飞
速发展带来的巨大成就,这二者形成鲜明的,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这一题集中考查学生对第3、4自然段的理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明
白过去的落后与现在的成 就是形成鲜明的对比的,进而引导他们去探究对比对表
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5)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第6小题。学习第5自然段。
过渡:科技具有无限的潜能,它 创造了并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带给人们无
比美好的生活。未来,相信科学技术还能创造更多奇迹,使 我们享受更加美好的
生活。对于未来,你们有哪些美好的设想呢?我们一起来发挥想象,说一说。
⑥想一想:在新的世纪,科学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呢?请尽情畅想,并写
一写。
预设: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畅想未来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指名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学 生可适当补充。要使学生认识到畅想不是漫无边际
的空想,学生的设想也是基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并具有 一定的可行性。
示例:
A.未来的汽车能( ),能( ),能( )。
B.未来的房子,不仅( ),而且( )。
C.未来的学校( ),学生们能( )。
D.未来的家具,既能( ),又能( )。
……

9




三、拓展延伸,交际训练
过渡: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同时也真实地体验了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
的巨大改变,科学技 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但科技在带给人类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是不是也给人类 带来了一些隐患呢?请同学们仔细
思考这个问题,分组讨论,再按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出示科技发展带来的利与弊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过渡:同学们,请观察这几张图片, 汽车尾气的排放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
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电视、手机等这些娱乐工具的出现,使人与人 之间的交流越
来越少……这些正是科技发展带来的弊端。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这些弊端
呢?
2.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并简单记下讨论要点。
3.小组代表发言,说出对科技发展的利与弊的看法。
示例:汽车的发明,给人们出行带来了 方便;手机的发明,为人们通讯带来
了方便;电脑的发明,为人们工作带来了方便……从古到今,科技的 发展都是十
分必要的,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以前从广州到北京,坐马车需要几个月,
现 在有了飞机,只需要几个钟头。以前遇到不懂的问题,还要翻箱倒柜地寻找书
籍解决,现在只需要上网查 找,既方便又快捷……。但是科技发展确实也有弊端,
它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不过,凭现在 科技发展的速度,我相信不久
的将来,科学家们便能想出对策去减少污染,让地球资源再生。总之,科技 发展
还是利大于弊的,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我们要做的就是趋利避害,让科技推动
人类文明不 断向前。
4.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科技发展的两面性。
小结:同学们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科学技术也是如此。它在带给人类
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它 的弊端,但总体来说,利大于弊。我
们要努力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未来好好利用这种“利”,让科学 更好地为人
类服务。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科技飞速发展,高端产品日新月异,我们享受到了古人不能想、

10




不敢想的便利。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拥有无限潜能的时 代。我们是这
个时代的获益者,也是未来的创造者。让我们努力奋进,学习更丰富的知识,掌握
更先进的技术,创造更大、更多的奇迹,造福人类的下一代。
小结:今天这堂课上,我们从最基础的字 词学起,接着学习了句子、语段,
完成了对课文内容的探究。在学习中,我们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更掌 握了理解文
章内容的技巧。最后,我们还就科技发展带来的利与弊进行了讨论,加强了对科
技发 展中产生的一些问题的认识,这些对我们语文能力的提升是大有益处的。这
节课上,同学们的表现让老师 非常满意, 。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同桌交流在这节课中学到的学习方法,教师进行总结。
(2)引导学生摘抄、积累文中喜欢的词句。
(3)积累形容科技发展迅速的成语、关于科技的名言等。
形容科技发展迅速的成语
日新月异 一日千里 突飞猛进 疾风劲草 瞬息万变
关于科技的名言
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 ——[美国]爱因斯坦
科学研究的进展及其日益扩充的领域将唤起我们的希望。 ——[瑞典]诺贝尔
科学上没有平 坦的大道,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
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 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
——华罗庚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 见
“英才好阅读”丛书)


11







◆发挥想象,创造性地体验课文
师: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 、成就之多,真的是让人无法想象。作者引用了
两句诗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那么,面对这一切,你有什
么感受?
生1:科技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
我为生活在这个时代而自豪。
生2:美好的神话纷纷变成了现实,是科技发展创造了这些奇迹!
生3:我觉得人类太了不起了!人类所创造的这一切太不可思议了!
生4:我想说,我们生活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
还要不断地探索、发现和发明更多的科学技术,造 福人类。
师:如此多的发明创造竞相涌现,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想象一 下,过去享尽荣华富贵的王公贵族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今天的社会,他会怎么
说?
生1:他会说,这一切都是真的吗?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居然真的能够实现
啊!
生2 :他会高兴地说,你们太了不起了!我们那么多年没有实现的梦想,你们
竟然在短短的一百年内就做到了 。
生3:他会惊奇地说,我不是在做梦吧?没想到,我的子孙们这么争气。
生4:他会遗憾 地说,我原来还以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想不到他
们的生活才真的像神仙一样啊!
赏析:“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在
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主要从 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感悟和想象,从而形成自己独特

12




的体验。教师先用一个问句触动学生的情感积累,使他们真切地体会到现代科技
发展 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速度之快,并由衷地生发出对科学的赞叹和向往。
接着,教师启发学生用想象去 填补文本的空白,拓展思维的空间。随后,教师又抛出
一个问题,让学生设想古人穿越到我们的时代会有 什么表现,这实际上是让学生
换一个角度去感受现代生活的精彩,体会科学技术的神奇。如此一来,从自 己到他
人,从感受到想象,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感悟,既丰富了文本的内涵,又给了学生自
主 创造的空间。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 br>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
获得现代社会所 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本课正是顺应新课标的要求而选编的。
这是中国科学院前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 篇科技类说明文,学生这方面的知识比
较缺乏,因而只有在课前占有大量的相关资料,才能更有效地参与 课堂学习,才能
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的认知,产生新的体验。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
布置学生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这样既能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 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又能培养学生的课前参与能力。在
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分析课文的题目开 始,使学生理解“呼风唤雨”和“世
纪”的意思;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间穿 插生字的认读,
力求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具体讲解课文内容时,教
师可抓住文章的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分析其在文中的地位,
从而让学生迫切地想 要了解20世纪的巨大变化;然后逐段分析,使学生掌握每个
自然段的大致内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联, 一步步地体会科技创造的伟大奇迹,感
受它给20世纪带来的巨大变化。
对于科技类文章,教 师不仅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要
引导学生体会这类课文用词准确、语言简洁等表 达方面的特点。如在讲解“发现”
与“发明”有什么区别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再查阅 工具书,区分
两个词语字面的意思,然后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具体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体
会用词的准确。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或写得好的句
子,在细细品味中体会课 文表达方面的特点。


13

高考资料-国家公务员招生简章


情人节送什么礼物给老婆-商务谈判案例


紫竹林-413联考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长安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中国基金业协会网站


雷雨教案-工程测量实习总结


4月节日-信息技术基础


上海高考作文-农村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