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军事交通学院-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四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3、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利用科学,了解现代的新科技和取得的新
成就。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
们继续学习第29课,和作者路甬祥爷爷一起走进《呼风唤
雨的世纪》(板书课题),去感受生活的精彩
。请大家齐读课题,你能用一句完
整的话说说题目吗?出示大屏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20世纪的科技成就。
1、学习第四自然段
a指名说说自己画出的句子。
b这么多成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跟我们的祖先比比,哪儿方便了,
舒适了? 对这些成
就,这些改变,你是什么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齐读。
(引导读整段,读出高兴、激动或者自豪、幸
福的语气)
c大家发现没有,这段话用什么方法在告诉我们20世纪的成就?(举例、对比)有什么好处吗?
d还知道哪些20世纪的高科技成就?(展示课前搜集的图片、资料)小组交
流。
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过渡:我们能感受到这么大的成就,这么
大的变化,都是20世纪的科学技术
带给我们的,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br>
2、学习第三自然段
a那我们祖先的幻想在哪儿?从句子来看,他们有哪些
美好愿望?(理解
“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现在能让“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
雾”变成现实吗?
b文中有一句诗科学技术进行了称颂,在哪儿?【点击句子:20世纪的
成
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读句子,简单理
解。
c如果把诗人写的雪景比作20世纪的科学成就,那这个成就是怎样的?能将
这种“大”和“快
”读出来吗?请几名同学读诗句。师范读。
过渡:20世纪的科学技术实现了
祖先的那么多幻想,我们又怎能不说——20
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习第二自然段
a是什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这么大的改观和改变的?(板书:科
学技术)具
体说,是人类(板书: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发明给我们带来的。
(板书
:发现、发明)
b在课文中仔细找一找,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发现”和
“发明”有区别吗?试着用两个词各说一句话。
发现和发明:“发现”是
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
或找到了一些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在
本课中则是指创造出的新
事物或新方法。前者是指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量的增加,后者则有了质的变化。
c谁来把整段话读一读?指名读(自豪、吃惊)。
过渡:20世纪的科学
技术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我们不
得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4、学习第五自然段
a正如英国的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所说的 “科
学正为人类创造着比
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齐读。《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相关文章:四下<
br>(1、2单元)复习内容天安门广场教案扁鹊治病教学设计《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教案
b 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
自由畅想、讨论:畅想在科学
技术的推动下,我们的未来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三、拓展运用
展望未来,你还希望科学技术为我们创造怎样的奇迹,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
好呢?
四、总结
正是这些发明和创新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
我们从小学科
学、爱科学,让未来在我们手中变得更美好。
五、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现代科学技术
发明 发现
人类生活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后反思
《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
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
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教学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对文中出现的新事物
名称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他们也通过上网,知道了作者路甬祥。这些对上好这篇科普性文章是很有
帮助的。课堂上,我主要让学生质疑、解疑,弄清课文内容。让学生“不动笔墨
不读书”,养成
一个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静心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
这节课上是相当踊跃的。
p>
科普性文章,老师在教学时对朗读的指导不必太过分要求,因为它不同于其
他文章。
但是,今天,我在教学中,抓住了课文第一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
的世纪”和另一句诗句“忽如一
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着重进行了朗读
的指导和点评。我认为这两句话,很生动地体现了作者的
意图。学生在朗读时也
是激qing飞扬,自豪满怀。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在教学
中,主要是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感悟和想象,从而形成自己
独特的体验。“在
20世纪里,还有什么变化也实现了老祖先的幻想呢?”这个问题触动了学生的情感积累,使他们真切地体会到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变化之快,
并由衷地生发出对科
学的赞叹和向往。
由于课前没有要求让学生带字典。从这节课来看,学生对工具书用的并不太
好,有很多同学手里没有字、词典,而有的同学却很会利用字、词典,对词语的
意思理解的也很
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得进一步指导学生用好工具书,教给
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通过读课文同学们
都对课文感受很深的段落进行了标记,
有的同学画的很好,感受也很深,谈的也不错,这说明通过读课文
有的学生对课
文内容理解了。但还有部分同学理解的不是很好,今后应加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的
能力培养。
共2页,当前第2页
1
2
p>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相关文章:四下(1、2单元)复习内容天安门广场
教案扁
鹊治病教学设计《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