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计划、教案、反思.doc
劳动法合同法全文-迎新年黑板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计划、教案、反思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目标:
1
、 认识
5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等
词语
0
2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 自己
的阅读感受。
3
、
通过学课文了解
20
也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
学习
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
的阅
读感受。
教学难点:
通过学课文了解
20
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
习科
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
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
交
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
根据学生|叫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4
、 出示课时目标
会读会认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了解
20
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
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 “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
0
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
仙道
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在课文中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
突破,不
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表明了
2
0
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2.
检查预习情况:
(1)
、(出示我的小词篓):检查学生认识生字的情况。
(2)
、开火车读课文
(3)
、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4)
、读课文后学生质疑
三、
学生练习读课文
四、 作业设计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学课文了解
20
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
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
全文围绕哪-•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
1
自然段)齐读。
师板书: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2.
朗读第三段
师板书: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3.
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
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
好)
o
之美
习科
根据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夭体 探索奥秘
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远洋船
师总结:
回顾历程 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句点评
1
、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 万年
的总和。
2
、 “发现”和“发明”,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发现”
是指
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
律;“发
明”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
事物或规律;
“发明”的是木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如,本组后面的三篇课文中
讲到的电脑、太空
育种是前所未有的新创造,而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儿,就是新发现。
这句话概括地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
3
、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利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 愿
望。
“千里眼”“顺风耳”,在旧小说中指能看得很远和听得很远的人。古典小说《两游
记》
中曾出现这两个人物,他们是玉帝的得力耳日。孙悟空闹东海、搅地府后,事达天
庭,玉帝询
问“妖猴”来历,班中闪出千里眼、顺风耳,将“妖猴”的来历奏明。这两个
词在课文中是指
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用这种方
式来寄托自己的美好
愿望。
4
、
2
0
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力树梨花开”出自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京》,诗句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原意是用来形容北国边塞异常寒冷。后来这句诗
经常
被人引用,用来形容某些生机竟发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势。课文中引用这句古
诗,表现了
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
意想不到的惊
喜。
二、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1.
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
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
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设计意图:感悟现代科学技术的巨大变化
三、 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 20
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四、 作业设计
小练笔:未来的……生活或学习中的一种物品
板书设计: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科学创造神话
现在用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科学创造奇迹
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 远洋船
教学后记:
30
电脑住宅
教学
M
标
1
.认识
6
个生字。
2.
默读课文,能想象出课文描写的场景和事物。
3.
和同学就感兴趣的课文内容展开讨论、交流,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
4.
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的舒
适和便捷。
默读课文,能想象出课文描写的场景和事物。
教学难点:
和同学就感兴趣的课文内容展开讨论、交流,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舒
适和
便捷。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0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脑」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我们通过电脑
学
习、工作,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这节课,我们要去参观一栋由电脑控制、
指挥的
住宅,它与我们普通的住宅有什么不同呢?
二、 初读感知
1.
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儿遍,把
课文
读通顺、流利。
2.
分自然段读课文。
3.
再读课文,思考:电脑住宅与普通住宅有什么不同?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住宅
里所
有电脑全部设在“暗处”。在室内见不到,它们各有各的职能,分工负责,同时又互
相连接,
以便对环境作出综合判断,为主人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这段话在课文中起着总
结全文的作
用。它概括地说明电脑住宅中电脑设置隐蔽、各负其责,相互合作的特点。
三、
理解课文内容
1.
默读课文,看看电脑住宅有哪些奇妙的功能?
(1)
根据室外的气象资料进行调节,为主人提供舒适的家居环境。
(2)
大门具有保安功能,防止不明人物进入住宅。
(3)
通过电脑,可以调运屋内自己需要的物品。
(4)
厨房有一套教人做菜的电脑装置。
(5)
主人休息时,电脑给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6)
浴室里,可通过电脑“预约”洗澡的时间。
2.
高科技化的电脑住宅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在同学们所了解的其它的电脑住宅,还具
有其
它不同的功能吗?
3.
是啊,正因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才有了这一•栋栋神奇的电脑住宅,我相信在不
久的
将来,我们人人都能住进这具有奇妙功能的电脑住宅。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共同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多搜
集资
料并把搜集的资料运用到课堂学习中。
四、作业设计
如果由你来设计一栋电脑住宅,你打算怎样设计?想一想,写下来,在全班交流时一•起
来
评一评,谁设计的是我们心目中的最佳住宅。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设计白己心目中的最佳住宅。
室外:风向标与电脑相连
入室:输入密码,主人下达指令
会客厅(电脑调运所需物品)
板书设计:
30
电脑住宅
厨房(烹调资料,示范烹调方法)
室内
卧室(电脑控制休息状态)
浴室(预约洗澡的时间)教学后记: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目标
1
.认识
7
个
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欣喜若狂、描绘、
形态
各异、轻盈、敏捷”等词语。
2.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了解课文层次。
一、
展示图片,激趣导入
出示恐龙的图片,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板书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
二、 听课文录音,
1
、 自学生字词
2
、 自学生字词:
⑴认读字:
⑵书写字:
⑶新词:
迟钝:反应慢,不灵敏。
五彩斑斓:灿烂多彩。
凌空翱翔:在空中回旋的飞。
后裔、欣喜若狂、隧道、繁衍、茹毛饮血、毋庸置疑等词语让学生用老师教的方法自2
解
释、讨论。
三、 自由朗读课文,感悟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
1
、
2
自然段):写大量的化石显示,鸟儿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
第二部分
(3
、
4
自然段):科学家们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第三部分(第
5
自然
段):科学家们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这一历史过程。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掌握课
文的层次结
构。
四、 小结第一课时学习内容,确定自己喜欢的段落。
作业设计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一、
复习巩固
1
、 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2
、 发表你对课文的理解。
二、 深入分析,理解全文
1
、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探究第一部分内容:
(1)
(2)
“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中的“似乎”是什么意思?
这一段怎样引出观点的?(把恐龙与鸟类作比较)
⑶科学家们在这一部分中提出了什么样的假说?
(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⑷科学家为
什么
欣喜若狂?(因为可以证明鸟类是由古代的恐龙演变而来的。)
⑸江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
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佃
i
卷涂上了
“点睛”之笔。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
“点
睛”之笔。
“点睛之笔”是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作者在这句话中,运用极其生动形象的语
言,将
古生物科学家们历时百年的漫长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喻为“画卷”。科学家们根
据恐龙与鸟
类胃骼上呈现的许多相似之处,提出了鸟类由恐龙演变而来的假说,但始终缺 少强有力的证
据。直至
20
世纪末,在经历了百余年的不懈努力之后,终于有了江西的重
大发现,发现了保
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这无疑为该项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
据,加速了此项研究的进
程,因此,说它是“点睛之笔”。
2
、 探究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是科学家们假设猜想恐龙向鸟儿进化的过程。
3
、
学习第三部分,质疑、探究:
老师:谁能说说“希望能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句话饱含的信息?
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这一历史进程”指的是恐龙家族中的一支——猎食性恐龙长出羽毛、学会飞翔、演化
为鸟
类的漫长历史过程。这句话是说科学工作者十分希望在现有资料与条件的基础上,继
续深入探
索,搜集到更多的化石、更丰富的资料,力争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如标木复原、
动画展示)将
其演变的全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三、 总结全文
课文假想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作者说明简洁、意思表达完整、准确,丰富了我们
的知
识,激发了我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希望同学们在此启迪下,将思绪放飞蓝天,去探索
大自然以
个又一个奥秘,为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四、 作业设计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两亿三千万年前 ....
数千万年后……
许许多多年后……
亿万年前
第一种恐龙
庞大家族
恐龙中的一支
飞向蓝天
教学后记:
32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教学目标:
1.
认识
7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起热爱科学的情感。
3.
了解太空蔬菜的变化和作用,初步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宙感情地朗读课文,激起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太空蔬菜的变化和作用,初步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视频学生收集关于太空蔬菜、花卉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
2003
年的
10
月
15
日至
16
H,
我国航天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还记得吗?
对,我
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发射成功。在“神州五号”飞船上,除了我
们伟大的飞
行员——杨利伟叔叔,还有一批特殊的乘客,那它们到底是谁呢?让我们到课
文中去寻找答案
吧!
二、 初读感知
1.
请自读课文,结合拼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到底是谁?
3.
课文围绕特殊乘客人写了哪些内容?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旦引导质疑。
三、检查预习情况
1
、 词语
2
、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到底是谁?
课文围绕特殊乘客人写了哪些内容?探究课文,感受科学的魅力
四、
1
、出示中心句: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好像获得了 “魔力”,可
以有这
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
2
、听说过“魔力”吗?在什么情况下用?(童话中的魔镜、魔法师的神奇力量)你怎
么理
解“魔力” ?
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好像获得了
“魔力”,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
神
奇的用途。其实真正的魔法师是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是他们的知识和工作创造出一-个
个奇
迹!
“魔力”指使人沉迷的吸引力。作者深深惊异于植物种子的变化,说它似乎获得了某种
魔
力;又把科学家们比作使种子产生美妙变化的“魔法师”,借此赞美了科学研究的神奇
力量,
赞美了聪明勤奋的科学工作者。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
2〜5
自然段,看看种子经过太空旅行后,有了哪些“魔力”,自学、同
泉交
流,全班交流:
(1)
有哪些魔力?产量高、品质好、生命力强(展示图片:太空水稻、黄瓜、番茄、辣
椒、花卉等)。
你能想象太空种子还有别的“魔力”吗?
(2)
这些“魔力”有什么用途?(食用、药用、他用……)绿色蔬菜、治病良药、美化
生活、绿化祖国……
(3)
太空种子为什么具有这样的“魔力”
?再读第
3
段,重点引导:
“在浩瀚的宇宙中,由于宇宙射线的辐射,由于处于微重力、高真空的特殊环境,使得
—•
部分植物种子内部的遗传物质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结合课文,你猜想一下可能有哪些微妙的变化?如:外形、味道、颜色、营养、抗病
性……
“科学家对经太空遨游的植物种子进行选育,不断地选择优良的变异植株,淘汰那些不
良
的变异植株,并将优良的变异植株经过四代以上的培育,使其性状稳定,最终培育成拳
的太空
品种。”
读得懂吗?变异植株什么意思?
联系两句话,说说太空种子的“魔
力”来自哪里?大自然、科学。三、
I
口
I
扣主题,激发
探索欲望
二、 总结:科学的领域无边无际,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在这片领域进行着不断的开发、
创
新,才能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搜集的资料来补充学习,丰富知识,开阔眼界。通过总结,
唤
起学生探索的科学兴趣,养成从小爱科学的习惯。)
三、 作业设计
描写i种太空种子生长的植物。
板书设计:
32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筛选太空种子
特培育太空种子
殊食物
乘药用
客太空植物的作用美化
改良土壤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八
学习目标
1
、围绕
21
世纪科技发展使白己所产生的奇思妙想这一
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在此基 础上,
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写下来。
2
、观察并发现广告中的错别字,认识其危害,积极改正。
3
、 学习、理解并积累名人名言,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认识能力。
4
、
初步认识对联,在游戏中感受语文的乐趣。
教学重点:
围绕
21
世纪科技发展使自己所产生的奇思妙想这一话题,进行曰语交际;在此基础
上,把
自己的奇思妙想写下来。
教学难点:
学习、理解并积累名人名言,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认识能力。初步认识对联,在游戏
中感
受语文的乐趣。
课前准备
1
、
布置家庭(或社会)调查:《昨日的梦想——今天的现实》(访:长辈谈一
谈小时候的梦想)
2
、 搜集反映社会生活、生产建设日新月异的资料图片。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 谈话导入
1
、 同学们,知道…个世纪是多少年吗?
2
、
在我们刚刚送走的
20
世纪这
100
年的时间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类的
许多幻 想已
成为现实。课前,我们进行了--次社会调查《昨日的梦想——今天的现实》能简洁地
向大家汇
报你调查到的情况吗?
a.
学生依据调查情况汇报。
]
(可以是家庭生活的内容;可以是社会或生产建设巨大变化的内容;可以是有关自然
的;
可以是有关医学的;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际的。)
b.
教师相机展示资料图
片。
二、 指导学生交流
1
、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美梦成真的事情,真让人激动!你们有梦想吗?谁来当众介绍你
的
“奇思妙想” ?
a.
出示文字屏幕:
愿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未来,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可以说说未来的衣服、食
品、
住宅、交通等,也可介绍个人的制作。
b.
指名读以上学习提示。
2
、 讨论采取哪种交流形式。
边画边说,边演示边说,补充说明,提出问题或多或少就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
3
、 相互交谈,准备发言内容。
4
、 介绍自己的奇思妙想。
(教师带动学生及时并积极的针对情况从“说”和“听”两个方面积极评价与指导。)
5
、 师生相机评价。
说的方面:内容、表述质量、礼貌、体态语言、应对能力等。
听的方面:神态(举止、态度)、质量(接收信息容量)、信息反馈(语言及思维机 智)
等。
三、总结感悟
1
、
在曰语交际中,你的内心一定有许多感受,也会从伙伴那里学到许多东西。你能用 一-
两句话说说吗?
2
、 学生谈个人收获。
(无论是知识方面的、交流技巧方面、内心独特感受方面的都可以。)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
1
、
上节课,大家交流了自己的奇思妙想,那纷纭的奇思,诱人的妙想,无不闪烁着智
慧的
火花;涌动着理想的涟漪。还记得哪些同学的发言最让你难忘吗?
2
、
认真回忆,交谈看法。
3
、
在曰语交际的基础上,你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或受别人启发联想到的内容写出 来
吗?
二、揭题讨论
1
、
师生共同商讨习作内容和要求。
2
、
综合归纳:写清自2的奇思妙想是?什么产生这奇思妙想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奇思
妙想
如能实现,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
3
、 小组交流习作内容。
三、动手习作
1
、 学生起草习作内容。
2
、
草稿完成之后,伙伴交流,相互帮助。
3
、 根据同学意见修改。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 教师评议
1
、 整体评价。
a.
习作态度。
b.
习作内容、角度等。
c.
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等。
2
、 习作内容、质量的评价。
a.
宣讲、展示优秀习作。师生评议。
b.
宣讲、展示优秀语段。师生评议。
c.
宣讲、展示优秀语句。(主要针对后进学生,发现其习作中的闪光点,进行鼓
二、
小组交流评价,互相提高。
1
、 组内数人朗读交流各自的习作,互评互议。
2
、 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3
、
互评互议,选出优秀习作若干份,在“展才华天地”里展览。
第四课时
励。)
一、 我的发现
1
、
自读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的内容。
2
、 读后说说自2的发现。
a.
学生交流个人的发现。
b.
教师相机点拨(字形的变化——词义的变化
3
、 开展“争做文字小卫士”活动。
a.
动手修改成语广告中的错别字。
b.
出示自己搜集的错用滥用的成语广告词。
c.
生生交流,动手修改。
二、 日积月累:
1
、
学习名人名言
2
、 展示交流自己积累的名句
3
、思考总结学习名句的途径
0
语言文字纯洁性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