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教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 共三篇 附教学反思
中考作文范文-司法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一)
一、 说教材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
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
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
技
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
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学习文章的 明方法,提高阅读能
力;二
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
感。根据四年级学生
的认识水平,语文阅读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本组
课文训练项目及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这些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
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
趣。
根据课文的内容及
本单元对学生的要求,重点:了解20世纪科
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
深刻的词
语和句子。
二、 教法学法
1、教法: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
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
则,注意主体的参与,发展思维,培养学习能力,以达到教学目标,
使用的方法为: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品词析句法、
以读带讲法,练习
法,讨论法,指导写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学法:指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 ,同桌互学,小组合
作等方法。
三、
教学流程:怎么样教学这节课呢?我采用:创设情景,导
入新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悟课文—拓展延伸,情
感升华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们熟知的电视剧中,神仙都有什么本事?(学生板<
br>书:呼风唤雨)对,这些人已于我们常人,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可
有人 :20世纪是个呼风唤
雨的世纪。(学生板书:世纪)到底是怎
么回事,我们一起走进19课看看。(师补充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路甬祥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设计依据: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
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自然引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
那一段写的?用“”划出来。
设计依据:让学生自由朗读、默读的方式先整体感知课文,带着
问题读,让学生有目的的读,有价值地获
取,初读课文,是语文教学
中不可或缺少的一个环节,学生在读中能对整篇文章有个大致了解,
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
入中心,引导质疑。(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
纪。)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
中心。学生齐读语句,
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理
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
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练习“发明”和“发现”填<
br>空。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
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
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学生自学,
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
指导。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
获。教师伺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课件出示相
关图片)
体会对比的 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和 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20世纪是一个
的世纪。
同桌交流,补充空白。
(2)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
21世纪是一个 的世纪。
设计依据:让学生抓住重点,自渎自悟自得,深入地理
解课文的
内容,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学生放飞到想象的自由空间,培养学
生的创新能力,取
得语言文字训练与思维同步发展的效果。
(五)、布置作业
1.运用今天学到的
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2.做一份名为《科技天地》手抄报。
设
计依据:课堂上有效的拓展,其实是对教材的优化重组,有针
对性且及时拓展,不但能增加了阅读拓宽了
视野,反过来又促进对课
文理解的升华。
四、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创造奇迹
人类 利用 科技 改变生活
梦想成真
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通过板书,能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
理请思路,体会中心。
五、教学反思
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阅读了有关于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
文字和
图片资料,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深入课文奠定
基础,培养了学生课前参与能力。
上完本课后,我认识到自己在上课时的语速过快,没有给足孩子
思考的时间,对于说明文里说明方法的
运用没有落实的教学当中,教
学过程中,遗漏了一些知识点。
本人也深刻认识到了
自己的不足,希望校领导对我能及时批评,
指导,我将谦虚,努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做一名
合格的语
文教师。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
《呼风唤雨的世
纪》是小学语文第7册第8单元第一课,文章的
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
的科学技
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和灿烂前景,唤起
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
阅读能力;二
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
感。根据四年
级学生的认识水平,语文阅读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本组
课文训练项目及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这些教学目
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
趣。
根据课文的内容及
本单元对学生的要求,重点:了解20世纪科
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
深刻的词
语和句子。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
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
则,注意主体的参与,发展思维,培养学习能力,以达到教学目标,
使用的方法为: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品词析句法、
以读带讲法,练习
法,讨论法,指导写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学法:指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说,同桌互学,小组
合作等方法。
三、说教学流程:怎么样教学这节课呢?我采用:创设情景,导
入新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悟课文—拓展延伸,情
感升华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们熟知的电视剧中,神仙都有什么本事?(学生板<
br>书:呼风唤雨)对,这些人已于我们常人,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可
有人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
雨的世纪。(学生板书:世纪)到底是怎
么回事,我们一起走进19课看看。(师补充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路甬祥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设计依据: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
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自然引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
那一段写的?用“”划出来。
设计依据:让学生自由朗读、默读的方式先整体感知课文,带着
问题读,让学生有目的的读,有价值地获
取,初读课文,是语文教学
中不可或缺少的一个环节,学生在读中能对整篇文章有个大致了解,
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
入中心,引导质疑。(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
纪。)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
中心。学生齐读语句,
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理
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
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练习“发明”和“发现”填<
br>空。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
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
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学生自学,
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
指导。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
获。教师伺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课件出示相
关图片)
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20世纪是一个
的世纪。
同桌交流,补充空白。
(2)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
21世纪是一个 的世纪。
设计依据:让学生抓住重点,自渎自悟自得,深入地理
解课文的
内容,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学生放飞到想象的自由空间,培养学
生的创新能力,取
得语言文字训练与思维同步发展的效果。
(五)、布置作业
1.运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2.做一份名为《科技天地》手抄报。
设计依据:课堂上有效的拓展,其实是对教材的优化重组,
有针
对性且及时拓展,不但能增加了阅读拓宽了视野,反过来又促进对课
文理解
的升华。
四、说板书设计: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创造奇迹
人类
利用 科技 改变生活
梦想成真
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通过板书,能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
理请思路,体会中心。
五、教学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
行
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识
字加油站”的练习中,
我设计了让学生举形声字的词语,让他们循序
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3.在讲授句子“日积月累
”时,讲得不够详细,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
接受能力,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在今后
的教育
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三)
一、说教材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
元的一篇
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
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
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
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是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
认识能力有线,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
以形成深切体会。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唤、技”等12个生字,会写
“唤、纪”等15个字,会写“呼
风唤雨、世纪”等17个词语。
2.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2.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你知道20世纪有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结合生
活经验说一说。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20世纪,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为人类创造
了比以往任
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可以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
纪。(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12个生字。
形近字识字:唤—换
亿—忆
情景识字:呼唤 获得 赖皮 潜水 奥运
2.出示会写字。
重点指导的
字:“奥”上部不封口。“质”的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
捺。“超”的“走”最后一笔捺要舒展,托住
“召”。
3.四人小组认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汇报交流。
(三)、自主阅读,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提问题的方法,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自主
提问,在
文中或者文后的空白处把自己的问题记录下来。
2.出示某一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大家思考,使大家从中受到启发,再
次自主提问。
预设1:“出乎意料”是什么意思?
预设2:什么是“原子核世界”?
预设3:为什么把地球叫作“地球村”?
……
3.小组交流,填写“小组问题清单”。
(1)小组内交流各自的问题,讨论、整理、合并同类的问题。
(2)在互相学习的基础上提出更多问题,填写“小组问题清单”。
(四)、借助习题,筛选问题。
1.出示课后练习第二题,学生阅读,思考:哪个问题对理解
课文的帮助
更大?请说出理由。
探究一:为什么问题一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预设:问题一只是作者列举的一种新发明,
暂时不知道它是什么,也可
以继续阅读,并不影响理解文章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探究二:“忽
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什么意思?20世纪的
科学成就为什么可以用这句诗来形容?
(1)谁能说说诗句的意思?
预设:千千万万的树枝上白茫茫一片,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许多梨
花竞相开放。
点拨:从字面上看,冬天挂在树枝上的雪就像竞相绽放的梨花,仿佛美
丽的春天突然来临。后来它经常被
用来形容某些生机勃勃的事物或者
蓬勃向上的形势。
(2)引导学生:读第4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预设: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探究三: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
(1)打开提问的思路,提出“现代科学技
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我
们的生活真的就很美好吗?”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2)小结:这样的问题能引发我们的思考。
2.形成结论:问题
一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问题二有助于理解课
文内容,问题三能引发深入思考。
(五)、整理清单,筛选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筛选出组内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1)出示已填写好的“小组问题清单”,组内交流:哪些问题对理解课
文有帮助?为什么?
(2)筛选问题:筛选出组内最能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
2.全班交流,对小组问题再次进行筛选。
预设问题1: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预设问题2:作者为什么要写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人类生活之前,人类生
活的样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引导回顾: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借助问题,理解课文。
(I)课件出示上节课筛选出来的问题:
问题1: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问题2:作者为什么要写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人类生活之前,人类生活的
样子?
(II)集体研讨问题1。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
个“呼
风唤雨”的世纪?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课件出示:
20世纪,人类登上月
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
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
及民航飞机、高
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
村”。
2.这段话中,你从哪里读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用自
己的话来谈一谈。 <
br>3.20世纪的科技成就就只有这些吗?你从哪里看出的?你知道20世纪
还有哪
些科技成就吗?课前我们搜集了相关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
下。(指名3~4人回答)
4.
小练笔:20世纪的科技成就可真不少,现在让我们像作者一样,从发
现和发明两个方面写写20世纪的
其他科技成就。老师在这里给你们
提供一些动词,这样写起来会更加简洁生动。
课件出示:
普及、制造、发射、使用、开启、欣赏、推广
20世纪,人
类 ,
, 20世
纪, ,使人类生活得更加舒适和方便。
全班交流,实物投影,随机指出仿写中不恰当的地方,共同修改。
5.这么多的科技成就,在
20世纪之前人们是想都不敢想的。难怪作者
会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III)集体研讨问题2。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2.在交流的基础上,课件出示文段: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
望。
(1)引导学生想象画面:“黑暗无光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2)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没
有……没有……没有……也没有……”的
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感受“黑暗无光的世界”给生活带来
的不便)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写两种不同的社会?学习“对比”的写作
方法。 <
br>预设:通过古今两种社会的对比,突出两种社会的不同特点,让我们强
烈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
呼风唤雨”的世纪,科学技术改变着人类的
生活。
3.课文最后一段说“现代
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
善我们的生活”。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就要予以鼓励,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现代科学技
术。)
(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写下你认为的最高科技的发明,并说明理由。
六、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 实现愿望
改变生活 再创奇迹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时,首先从课题入手,让学生理解“呼风唤
雨”和“世纪”的意思。然后直接切入到课文的第4自然段,引导学
生找出20世纪的科技成就,并借此
进行拓展,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搜
集的资料说出课文中未提及的20世纪的科技成就。教学这段时,注重
学生的感知,以学生的读、说等实践活动为主,体会“20世纪是一个
呼风唤雨的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