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风雨的世纪
宣传委员-高一学习计划
《呼唤风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一. 图片或视频引入
PPT上出示几组对比图片,分别展示过去的生活状态和现代的生活状态。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爷爷奶奶小时候的生活状态么?
生:自由发言(2~3人)
师:那么与他们相比,你们的生活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生:自由回答(2~3人)
师:同学们,咱们的生活与爷爷奶奶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一篇关于生活变
化的文章。出示课题(PPT),师读。
二. 理解题意
先出示“呼风唤雨”一词。
师:看到这个词,大家都能想到什么呢?
生:孙悟空、神仙 、宙斯……;魔法、神奇……
师:那么这个词在词典中什么意思呢?下面大家翻开桌子上的词典,比一比谁先找到这
个词的意
思,给大家念一念。
生:原指神仙利用法力使天刮风下雨,现在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的一种巨大力量。
师:那么在本课中,“呼风唤雨”一词是哪个意思呢?
生:指能够支配自然的一种巨大力量。
再出示“世纪”一词
师:什么是世纪?
生:时间单位,一个世纪是一百年。
师:那么我们现在处于哪个世纪啊?
生:21世纪。
师:课文中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呢?
生:20世纪。
师:20世纪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生: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补充“的”字,齐读课题。
师:好!下面我们就随着作者路甬祥一起走近这呼风唤雨的20世
纪。首先,我给同学
们简单介绍一下作者:路甬祥。
三. 初读课文,疏通字词句。
师:下面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同学们自己朗读一遍课文,并用笔标出不懂的字词句。
生:……
PPT出示词语:奇迹、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
、幻
想、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改善。重点词语做超链接解释。
师:再有请几名同学正确、流利的把这几个词念一遍。最后咱们一起开火车。
生:……
师:词语理解了,下面来试着读读几句话,并来理解其中的意思。(PPT展示)
1.正是这
些
发现和发明
,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
万年的总和
。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
a.师:刚才XXX读这句话有点问题,这句话该如何断句呢?谁再来读读?
师:很好,XXX的断句是正确的(PPT出示),为什么要这么断句呢?
1
b.大家注意没有,XXX的断句非常准确,请你大声给大家再念一遍这句话
。那XXX为什
么要这么断句呢?
生:是因为强调的是上百万年大于一百万年的意思。 师:如果按照XXX1的断句方法意思就变成了人类历史只有一百万年了,所以XXX2的
断句是正
确的。好,咱们大家再一起读一遍。
师:在这句话中有两个看似相近的词语,是哪两个?
生:发现和发明。
师:那么这两个词意思一样么?
生:发现是……,发明是……。
师:很对。发明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它与“创造”是一组近义词,而发现是看到或找到
前人所没
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这两个词不能混淆。谁试着分别用这两个词来造一句话。
生:……
2.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美好愿望。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生:……
师:读的很好。谁再来读读?
师:那么在这句话中,千里眼和顺风耳是什么意思?
生:神仙,看得远,听得远。
师:为什么文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要加引号呢?
师:作为引用。引号的一个作用——引用。再举文中的一个例子:
3.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师:在这句话中,仍然有一个引号,它的作用是什么?
生:引用。
师:那有谁知道引号引用的诗词是出自谁的诗呢?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代诗人岑参
师:那么这诗句是表明什么意思呢?
生: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百花齐放。
师:最后,我们来找人把这两句话读读。齐读。
四.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
刚才我们学习、梳理了文中难以理解的词句,下面有请几位同学正确、流利的朗读
课文。其余同学思考一
个问题: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文章第一段
师:
那么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这个问题让我们下节课再揭
开它神秘的面纱。
五. 质疑。
师:关于这篇文章,你们还有哪些疑问?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
再次齐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在下一节课中与大家一起
讨论、分享。
板书: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能够支配自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