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迎春杯”数学花园探秘初赛试卷(六年级a卷)

萌到你眼炸
679次浏览
2020年10月12日 08: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公务员面试自我介绍-高考新课标

2020年10月12日发(作者:苗逢澍)



2016年“迎春杯”数学花园探秘初赛试卷(六年级A卷)

一、填空题Ⅰ(每题10分,共40分)
1.算式:2016×的计算结果是 .
2.彤彤和林林分别有若干张卡片:如果彤彤拿6张给林林,林林变为彤彤的3倍;如果林
林给 彤彤2张,则林林变为彤彤的2倍.那么,林林原有 .
3.如图,一道除法竖式中已经填出了“2016”和“0”,那么被除数是 .

4.每场篮球比赛都分为四节,在某场比赛中,加西亚在前两节中投篮20次,命中12次,
在 第三节中,他一共投篮10次,但命中率有所下降,只有前两节总体命中率的50%,在
最后一节中,命 中率有所回升,比第三节提高了,最后全场命中率为46%.那么加西
亚在第四节一共投中 次.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60分)
5.(15分)如图,正方形边 长为80厘米,O为正方形中心,A为OB中点,在正方形内以
A点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以B点为 圆心,OB为半径的圆与正方形的一边围成了一
个特殊的图形.将这个图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三次能够得 到一个风车的形状.那么这个
风车(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π取3.14)

6.(15分)对于自然数N,如果在1~9这九个自然数中至少有六个数可是N的因数,则 称
N是一个“六合数”,则在大于2000的自然数中,最小的“六合数”是 .
7 .(15分)如图是由9块相同的长方体摆放而成的大长方体,已知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是360
平方厘米 ,那么一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第1页(共24页)




8.(15分)跑跑家族七人分别要通过图中7个门完成挑战;第 一个人可以任选一个门激活,
完成挑战后,将会激活左右相邻的门;下一个人可以在已激活的门中任选一 个未被挑战
的门挑战,完成挑战后将会激活左右相邻门中未被激活的门;以此类推.结果跑跑家族
七人全部都完成了挑战,按照他们挑战的次序将七个门的编号排序将会得到一个七位数,
这个七位数一 共有 种不同可能.

9.如图,四边形EFCD是平行四边形,如果梯形ABCD 的面积是320,四边形ABGH的面
积是80,那么三角形OCD的面积是 .

10.某城市早7:00到8:00是高峰时段,所有车辆的行驶速度变为原来的一半.每天早上
6:50,甲、乙两人从这城市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距离A地24千米的
地方相遇. 如果甲晚出发20分钟,两人恰好在AB中点相遇;如果乙早出发20分钟,两
人将在距离A地20千米 的地方相遇.那么,AB两地相距 千米.
11.在每个空格中填入数字1﹣4,使得每行和 每列的数字都不重复.表格外的数字表示该
方向所在行或列里第一个奇数或者第一个偶数,那么,第三行 的四个格从左到右所填的
数字组成的四位数是 .

第2页(共24页)




2016年“迎春杯”数学花园探秘初赛试卷(六年级A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Ⅰ(每题10分,共40分)
1.算式:2016×的计算结果是 1024 .
【解答】解:分母:1++++
=1+1﹣+﹣+﹣+﹣
=2﹣



+
+

则,2016×
=2016×
=2016×
=1024

故答案为:1024.
2.彤彤和林 林分别有若干张卡片:如果彤彤拿6张给林林,林林变为彤彤的3倍;如果林
林给彤彤2张,则林林变为 彤彤的2倍.那么,林林原有 66张 .
【解答】解:彤彤给林林6张,林林有总数的;
林林给彤彤2张,林林有总数的;
所以总数:(6+2)÷(﹣)=96,
林林原有:96×﹣6=66,
故答案为:66.
3.如图,一道除法竖式中已经填出了“2016”和“0”,那么被除数是 83720 .
第3页(共24页)




【解答】解:

4.每场篮球比赛都分为四节,在某场比赛中,加西亚在前两节中投篮20次,命中12次,
在第三节中,他一共投篮10次,但命中率有所下降,只有前两节总体命中率的50%,在
最后 一节中,命中率有所回升,比第三节提高了,最后全场命中率为46%.那么加西
亚在第四节一共投中 8 次.
【解答】解:根据分析,前两节的命中率为:
50%×60%=30%,投中次数为 :10×30%=3次;
最后一节的命中率为:
为:
=40%,设再第四节中一共投 中n次,则投篮次数
=60%;第三节的命中率为:
,根据全场命中率可得:
,解得:n=8.
故答案是:8.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60分)
5.(15分)如图,正方形边长为8 0厘米,O为正方形中心,A为OB中点,在正方形内以
A点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以B点为圆心, OB为半径的圆与正方形的一边围成了一
个特殊的图形.将这个图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三次能够得到一个 风车的形状.那么这个
风车(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912 平方厘米.(π取3.14)
第4页(共24页)




【解答】解:依题意可知:

图中三角形OBC的面积为80×80÷4=1600 (平方厘米).可得出OB
2
=1600.OB
2

3200. < br>∵∠OBC=45°.八分之一的圆的面积为πOB
2
=400×3.14=1256( 平方厘米).
OA
2
==800.四分之一的圆的面积为:πOA
2
=628(平方厘米).
小三角形的面积是整个三角形OBC的四分之一.1600÷4=400(平方厘米).
一个小阴影的面积为:1256﹣628﹣400=228(平方厘米).
整个阴影面积为:228×4=912(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912
6.(1 5分)对于自然数N,如果在1~9这九个自然数中至少有六个数可是N的因数,则称
N是一个“六合数 ”,则在大于2000的自然数中,最小的“六合数”是 2016 .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这个六合数一定有因数1,一定是一个偶数.
大于2000的偶数 有: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 0…
在这些数中,最小是2016符合六合数的条件.
故本题答案为2016.
7.(15分)如图是由9块相同的长方体摆放而成的大长方体,已知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是360
平方厘 米,那么一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88 平方厘米.

第5页(共24页)



【解答】解:根据分析,设小长方体的长为a,宽为b,高为c,如下图所示 ,则有:3b
=2a,a=3c

故大长方体的表面积=2×(b+c)×(b+b +b)+2×(b+c)×a+2×a×(b+b+b)=
360⇒3b
2
+3bc+ 4ab+ac=180
又3b=2a,a=3c,可解得:a=6,b=4,c=2,则一个小长方体 的表面积是:2×6×4+2
×6×2+2×4×2=88平方厘米.
故答案是:88平方厘米.
8.(15分)跑跑家族七人分别要通过图中7个门完成挑战;第 一个人可以任选一个门激活,
完成挑战后,将会激活左右相邻的门;下一个人可以在已激活的门中任选一 个未被挑战
的门挑战,完成挑战后将会激活左右相邻门中未被激活的门;以此类推.结果跑跑家族
七人全部都完成了挑战,按照他们挑战的次序将七个门的编号排序将会得到一个七位数,
这个七位数一 共有 64 种不同可能.

【解答】解:由题意,每种选择情况一定对应一个七位数,第一 人选完后,后六人只需
要选择“左”还是“右”,而第一个人的门可以完全由后六个人的“左”“右”总 情况逆
推出来,即后六人中每人都有两种选择方法,所以按照他们挑战的次序将七个门的编号
排 序将会得到一个七位数,这个七位数一共有2
6
=64种不同可能.
故答案为64.
9.如图,四边形EFCD是平行四边形,如果梯形ABCD的面积是320,四边形ABGH的面积是80,那么三角形OCD的面积是 45 .
第6页(共24页)




【解答】解:S
AHGB
=S

AHE
+S

GHE
+S

GEF
+S

GBF

=S

AHE
+S

CHE< br>+S

GDF
+S

GBF

=S

ACE
+S

BDF

即AHGB的面积相当于一个底是AE+BF=AB﹣EF=AB﹣CD,
高是梯形的高的三角形面积,设AB=a,CD=b,
,解得,
从而由蝴蝶模型,S

OCD
占S
ABCD
的,
所以三角形OCD的面积为320×=45.
10.某城市早7:00到8:00是高峰时段,所有车 辆的行驶速度变为原来的一半.每天早上
6:50,甲、乙两人从这城市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 行,在距离A地24千米的
地方相遇.如果甲晚出发20分钟,两人恰好在AB中点相遇;如果乙早出发 20分钟,两
人将在距离A地20千米的地方相遇.那么,AB两地相距 42 千米.
【解 答】解:甲晚出发20分钟,乙已经走了10分钟快速及10分钟慢速的路(即15分
钟快速的路),而 乙早出发20分钟,即早走了20分钟快速的路,所以中点的位置应该在
24千米处和20千米处之间的 处,即24﹣(24﹣20)×=21(千米)
21×2=42(千米)
故:AB两地相距42千米.
11.在每个空格中填入数字1﹣4,使得每行和每列的数字都 不重复.表格外的数字表示该
方向所在行或列里第一个奇数或者第一个偶数,那么,第三行的四个格从左 到右所填的
数字组成的四位数是 4213 .
第7页(共24页)




【解答】解:依题意可知
根据第一行的数字规律可知从 左到右是3在1前面,2在4前面,第一个位置不能填写1,
第二和第四不能填写2,
再根据上面的数字是3424推断符合条件的数字3124的概率比较大.枚举法即可排除.

故答案为:4213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鲍尔吉·原野

①藤不是树,不是根,又似根似树。树直立,根在地下 爬行。藤选择做一根藤,是植
物里的龙蛇。

②藤想去一切地方。它想 知道泉水从什么地方流出,野果边上有没有刺猬的洞。藤从
悬崖爬上爬下,把阵线搞乱。没有哪一棵树像 藤这么胡闹。树像士兵一样站在哨位,一辈子
没往前走过一步。

③藤 直不起腰,它需要挂在什么东西上。藤做的事情叫作借力。它认为所有的地方都
是肩膀。它拍过石头、树 和草的肩膀,然后向上爬。藤好奇心重,想知道高处有什么,想知
道高处的高处还有什么,藤编织了森林 里的蛛网。

④藤被庄子的故事吓住了:树越成材越近刀斧,树一旦丰厚挺直就 成了床,供人坐榻,
第8页(共24页)



成了桌椅板凳 和皇帝的案子。树不读书也被迫充当书架。藤是明白人,“材”勾连着“用”。树
成了材也不过是大立柜 ,变成夹肉的筷子自己却吃不着。藤以不材自喜,它要做一个山野流
浪汉,东奔西走,居无定所,就这么 办了。

⑤藤不开花,它情愿寒伧,像穿褐色雨衣的药农。在雨里,藤的衣衫像 石头一样黑湿
黏滑,不开花。植物开花只是一个富贵的梦想。花开过,花瓣被风撤走,被流水偷走。花记
不住自己到底有几个花瓣。开花的树多少有一些矜持,像做家务的男人,更像粉墨面世的梅
兰芳 。藤没有开花的基因,这不算什么,不开就不开。藤假如开了花,必定妖邪,像身怀杂
种的茨岗女人。藤 把开花的力量变成皮革般的纤维,坚韧不拔。

⑥日本这个地方国小藤多。他们 建立户籍制度时国人无姓,阿三阿四。官令民有姓,
民取“田、山、松、井”等山野事物作姓,缀以状态 助词“中、上、间、下”,也有“藤”。藤野、
佐藤不是一根藤。山多藤就多,平地有草没有藤。日本的 藤是造床材料、造桥材料,藤条抽
人人疼。

⑦中国的文人画里,写藤 见到笔墨功夫。毛笔先天适合写藤,藤之老劲虬顽,以墨之
滞迟枯涩应对之。黄宾虹说,笔做什么?分明 ;墨作什么?融洽。黄宾虹把笔墨最上境界称
为“融洽分明”。他的画语录常说笔法,笔分八面是黄宾虹 的标志性言论,但他的画最好的地
方仍在墨法,茂朴华滋显示黄墨的神力。有画家研究黄宾虹一辈子,不 知他作哪一种皴法。
我说黄宾虹山水无皴法。他问是何法,我说不告诉你。画藤也无皴,见清楚笔法,所 谓线。
朱耷画荷茎与藤何其相似,只是墨性不同。毛笔的线——齐白石称运笔要迟,石鲁的线却飞
快——在画藤时显出疾徐枯润,显示毛笔的霸蛮,齐白石说毛笔可夺天工。一般画家不画藤,
也画不了 藤,怕别人说他在画蛇或画井绳。徐渭是墨藤祖先,其藤怒而刚烈。齐白石的藤显
露金石章法。藤在文人 画里上了厅堂,化大野为大文。文人画的藤叛逆,臣服朝廷的人肯定
不画藤。藤在笔墨之间不止纠结,是 不求纠结,纠结自来。大师的墨藤肚子里有火,是身在
江湖不屑江湖,是好纸好墨,是不皴,是仿家画不 来的黑道道。藤是国画里的美人。

⑧就这样,艺术远离着生活。在所谓“生活 ”里,藤变成屁股下的椅子,被屁熏得油汪汪
的黄。藤是蛮人孟获的盾,是西南少数民族孩子上学路过的 桥梁,是供养苔藓、昆虫的共生
体。森林里,藤比树烂得慢,它属于筋一类炖不烂的东西。藤是高加索山 民采野蜂蜜的梯子,
它见过无数采蜜人摔进山谷。


(文段有删改)

(1)段④中画线句子表现力强,请简要分析。


(2)段⑦叙写文人画里的藤,运用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3)你怎样理解第⑧段中作者说的“艺术远离着生活”?

第9页(共24页)




【答案】(1)①用拟人的笔法来写藤的精神,即追求 自由,活得坦然。②与“树”作比较,
似在表达不求材用的观点,实际上突出其想活出个性的追求。③“ 就这么办了”,口语化的
表述,再现了藤的内心的决定。



(2 )插叙。藤在文人画里上了厅堂,化大野为大文,它是经过艺术升华的藤,是具有文化
意义的藤。写文人 画藤,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大师笔下的藤,表现
了叛逆、刚烈的精神,寄托着具 有独立人格的中国文人的精神。与上文所描写的藤的个性是
一致的,映衬深化。为下文升华“艺术源于生 活”的观点做了铺垫。



(3)作者从对藤的观察感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是说在一般人的眼睛里,所谓“生活”就是
物质,就是实用,如椅子、盾、桥梁等等;在懂得艺术的人 的眼里,藤的意义则远远不只是
这些,它有着令人遐想的内涵,它是一种精神的存在,它给人以精神的享 受、美的遐想、情
感的寄托、思想的启迪。


【解析】【分析】(1)赏析 语句题目,首先要分析句子有没有使用修辞手法,了解常用的比
喻、排比、等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并明 确其修辞手法在选文中的表达作用。结合具体语言
环境做具体分析。比喻排比修辞能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 形象性和语言气势如果是描写人物的
句子,还要思考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然后再具体说出它的作用。划 线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
辞手法,突出了藤对自由的追求。


(2)此题考查 对插叙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插叙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
充分,起到补充主要事件、衬 托主要人物的作用;可使文章的结构,避免呆板、拘谨,使行
文起伏多变,为下文做铺垫。文章插叙了文 人画藤的内容,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提高作
品内涵,而且为下文做了铺垫。(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 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要从全文的主
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句话告 诉我们,一般人所谓的
“生活”指的就是实用;只有懂艺术的人,才会意识到藤的精神价值之所在,突出 它带给人们
的精神方面的愉悦和享受。


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童年随之而去

木心

第10页(共24页)



满船的人兴奋地等待解缆起篙,我忽然想着了睡狮庵中的一只碗!

那碗却有来历。— —我不愿吃斋,老法师特意赠我一只名窑的小盂,青蓝得十分可爱,盛
来的饭,似乎变得可口了。每次餐 毕,我自去泉边洗净,藏好。临走的那晚,我用棉纸包了,
放在枕边。不料清晨被催起后头昏昏地尽呆看 众人忙碌,忘记将那碗放进箱笼里,索性忘了
倒也是了,偏在这船要起篙的当儿,蓦地想起:

“碗!”

“什么?”母亲不知所云。

“那饭碗,越窑盌(注:同“碗”)。”

“你放在哪里?”

“枕头边!”

母亲素知凡是我想着什么东西,就忘不掉了,要使忘掉,唯一的办法是那东西到了我手
上。

“回去可以买,同样的!”

“买不到!不会一样的。”我似乎非常清楚那盌是独一无二。

“怎么办呢,再上去拿 ?”母亲的意思是:难道不开船,派人登山去庵中取——不可能,不
必想那碗了。

我走过正待抽落的跳板,登岸,坐在系缆的树桩上,低头凝视河水。

满船的人先是愕 然相顾,继而一片吱吱喳喳,可也无人上岸来劝我拉我,都知道只有母
亲才能使我离开树桩。母亲没有说 什么,轻声吩咐一个船夫,那赤膊小伙子披上一件棉袄三
脚两步飞过跳板,上山了。

杜鹃花,山里叫“映山红”,是红的多,也有白的,开得正盛。摘一朵,吮吸,有蜜汁沁舌
——我就这样 动作着。

船里的吱吱喳喳渐息,人们各自找乐子,下棋、戏牌、嗑瓜子,有的开了和 尚所赐的斋
佛果盒,叫我回船去吃,我摇摇手。这河滩有的是好玩的东西,五色小石卵,黛绿的螺蛳,< br>青灰而透明的小虾……心里懊悔,我不知道上山下山要花这么长的时间。

鹧鸪在远处一声声叫。夜里下过雨。

是那年轻的船夫的嗓音——来啰……来啰……可是不见人影。

他走的是另一条小径,两手空空地奔近来,我感到不祥——碗没了!找不到,或是打破了。

他憨笑着伸手入怀,从斜搭而系腰带的棉袄里,掏出那只盌,棉纸湿了破了,他脸上倒
没有汗——我双手 接过,谢了他。捧着,走过跳板。

一阵摇晃,渐闻橹声欸乃,碧波像大匹软缎,荡漾 舒展,船头的水声,船梢摇橹者的断
续语声,显得异样地宁适。我不愿进舱去,独自靠前舷而坐。夜间是 下过大雨,还听到雷声。
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袅娜,迎面的风又暖又凉,母亲为什么不来。< br>
河面渐宽,山也平下来了,我想把碗洗一洗。

第11页(共24页)



人多,船身吃水深,俯 舷即就水面,用碗舀了河水顺手泼去,阳光照得水沫晶亮如珠……
我站起来,可以泼得远些——一脱手, 碗飞掉了!

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断梗的小荷叶,浮着,氽(注:方言,漂 浮的意思)着,
向船后渐远渐远……

我望着望不见的东西——醒不过来了。

母亲出舱来,端着一碟印糕艾饺。

我告诉了她。

“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 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
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

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可怕的预言,我的一生中,确实 多的是这种事,比越窑的盌,珍贵
百倍千倍万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那时,那浮氽的盌,随之而去的是我的童年。

(1)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

情节

忘盌

A________

B________

失盌

C________

D________

我的心理变化

不妥协

懊悔

(2)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①我双手接过,谢了他。捧着,走过跳板。

②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断梗的小荷叶,浮着,氽着,向船后渐远渐远……

(3)从全文看,第②自然段记叙的顺序是什么?请分析其作用。

(4)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28段“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等盌;得盌;愉快;失落

(2)①这句运用了动作(细 节)描写,表现了“我”对重新拿到盌的小心翼翼的心理,也表
现了“我”对盌的珍视。②用比喻的修辞 手法,把脱手落入水中的盌比作一片断梗的小荷叶,
生动形象地写出盌漂浮在水面上的景象,烘托出“我 ”目睹心爱之物得而复失的无助和心痛。

(3)插叙。补充交代了盌的来历以及我对这只盌的珍视,为下文我执意要拿回盌做铺垫。
< br>(4)母亲说的这种事是指在生活中总有美好的人或物会失去,这种事情很多,不必感伤,
应以平 常心对待。我们珍视的人或物也会有其他人爱惜,不必强求。母亲深谙世事,她所说
的人生道理,年幼的 “我”尚不理解。母亲的话虽轻但在日后却影响了“我”的一生。

【解析】【分析】⑴情节, 我坚持要那独一无二的盌, 母亲没有说什么,轻声吩咐一个船
夫上山取,大家一起等。 船夫憨笑着伸手入怀,从斜搭而系腰带的棉袄里,掏出那只盌,
归纳为等盌,得盌。 我的心理变化 :“ 心里懊悔,我不知道上山下山要花这么长的时间 ”,
等盌漫长,心中懊恼;“ 一脱手,碗飞掉了 ”无比失落。

⑵①“接过、谢了、捧着、走过跳板”, 运用了动作(细节)描写,写经历众人的耐心等
第12页(共24页)



待和船夫的努力,我面对失而复得的宝物,更加小心翼翼,表现了“我”对盌的珍视。 ②用
比 喻的修辞手法,把脱手落入水中的盌比作一片断梗的小荷叶,内容上:生动形象地写出盌
漂浮在水面上的 景象,心情上:烘托出“我”目睹心爱之物得而复失的无助和心痛。

⑶ 插叙,在叙述中心 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
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 故事的叙述方法。第②自然段记叙的顺序是插叙, 交代
那碗的来历: 老法师特意赠我一只名窑的小盂 。内容上作用:补充交代了盌的来历以及我
对这只盌的珍视,结构上作用:为下文我执意要拿回盌做铺垫 。

⑷ “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一句话,单独成段,写出母亲说话的语气,引起我的
思索。母亲说“ 这种事以后多着呢 ”,意思是生活中总有美好的人或物会失去,这种事情很
多,不必感伤,应以平常心 对待。由于孩子年幼,母亲没有刻意解释道理,看似随便说出的
这句话,包含深刻人生道理,话虽轻但在 日后却影响了“我”的一生。

故答案为:⑴ ① 等盌 ;② 得盌 ;③ 愉快 ;④ 失落 。

⑵ ①这句运用了动作(细节)描写,表现了“我”对重新拿到盌的小心翼翼的心 理,也表现
了“我”对盌的珍视。②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脱手落入水中的盌比作一片断梗的小荷叶,< br>生动形象地写出盌漂浮在水面上的景象,烘托出“我”目睹心爱之物得而复失的无助和心痛。

⑶ 插叙。补充交代了盌的来历以及我对这只盌的珍视,为下文我执意要拿回盌做铺垫。

⑷ 母亲说的这种事是指在生活中总有美好的人或物会失去,这种事情很多,不必感伤,应
以 平常心对待。我们珍视的人或物也会有其他人爱惜,不必强求。母亲深谙世事,她所说的
人生道理,年幼 的“我”尚不理解。母亲的话虽轻但在日后却影响了“我”的一生。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 情节和人物心理。答题时应注意,根据相对应的情节内容,体会人
物心理感情的变化,尽量找原文词语, 没有要自己归纳。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 析的句子往往具
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 作
答。

⑶本题是在考查学生对插叙的理解,其作用为:①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 补充衬托的作
用。②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③使文章脉络清晰。④结构紧凑等。结合本文内容具< br>体分析即可。

⑷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要从全文的 主旨和情感基调入
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 其中
的深意。


3.现代文阅读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生命里最重要的那一天

①清晨的大 学校园里,一位老伯正独自在长椅上看报,两个学生拿着采访机走过来,礼
貌地问:我们是学生新闻社的 记者,能采访您一下吗?

第13页(共24页)



②老伯抬头看看,嗯了一声。

③两个学生于是坐下来,问:您这个 年纪,一定经历过很多,能不能谈谈您生命里最重
要的一天?

④这实在是个 蹩脚的提问。如果你被这么问过就一定知道,除非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思考,
否则很难给出切实的回答。老 伯眯起眼睛想了会儿,认真地说,确实有那么一天,对我来说
比任何一天都重要。那一天,我爱上了一个 人。

⑤两位学生高兴地对视一眼,满怀期待地等着听。

⑥老伯开始慢慢地讲。我认识那人有些年了,但我一直很厌恶她,她一出生就瞎了只眼,
左手还只有三根 手指,像鸡爪子一样难看。我26岁时,我们在导师的带领下研究一种病菌,
她的那一组得出了重大成果 。独享这一切,没有人会提出质疑,但她没有,反而把导师的名
字排在了前面,因为她认为导师的付出确 实比她多。在公布成果那天,导师说没有想到她会
这么做,自己一生渴望教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感谢她, 在自己即将退休的时候,实现了愿望,
导师说完后,眼泛泪光,深深给她鞠了给一躬,所有人都为她鼓掌 。就在那一刻,老伯说,
我发现原来她还真是个不错的人,她正直,善良,聪明,勤奋,那些身体缺陷实 在不能遮盖
这光芒,于是我爱上了她。这份爱改变了我一生,时至今日,想起心意转折的那一刻,我仍< br>会激动不已。

⑦两位小记者也有些激动,其中一位赶紧追问:那个人,是您现在的妻子吗?

⑧老伯摇了摇头,摘下眼镜慢慢擦拭。

⑨另一位小记者正想继续追问,却惊奇地发现 ,老人的左眼始终一动不动,显然是假的。
他下意识地去看老伯的左手:只有三根手指!

⑩小记者诧异得不知说什么好,半天才问:您说的那位“她”……

⑪老伯点点头,是的,就是我自己。

⑫原来,不是“她”,是他。

⑬老伯擦好眼镜,用只有三根手指的左手戴上,指了指刚好走过的一位漂亮女生,说,
我知道在你们这个年纪,心里想得最多的是爱情,以为得到它,便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其实
我倒觉得,没 有哪个姑娘能给你永远的极致的幸福,你只有真正地、毫无保留地爱上自己,
才会获得人生最大的胜利。

⑭爱上自己,谁不爱自己呢?小记者问。

⑮当然不。老 伯说,虽然每个人都会对自己好,会极力地让自己开心满足,就像臣去讨
好他的国王,但那不过是人美最 原始的本能,是自我满足的私欲,不是爱。你只有真心觉得
自己很好、欣赏自己并以自己为荣、庆幸你是 你而不是别人,才算是真的爱自己。只有这样
的爱,才能使自己获得深刻而长久的幸福。老实说,少年时 的我,因为这只眼和这只手而对
自己厌恶至极,觉得自己活得像一摊垃圾,当然,幸福从未降临到我心里 。直到那一天,导
师让我看到并相信自己身上还有优良的部分,而这恰恰是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部分。 于是
第14页(共24页)



就在那天,我原谅了我的手 和眼,原谅了我的残缺瘦弱,原谅了我的笨嘴拙舌,我开始真诚
地爱自己,并由此感到了巨大的快乐!< br>
⑯老伯看了看天空,悠然地说,其实,爱上自己才是正经事,也许你们不会像我这样忽
然开窍,但至少应该每一天都努力去做一个让自己喜欢的人,然后慢慢地开始爱自己,再退
一步 ,你至少得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不那么厌恶,如果人生中时时处处违背心意,越来越觉
得自己面目可憎, 那么到了我这个年纪,就算取得什么成就,你也会觉得是活在一个垃圾堆
里。

⑰“所以,不管对谁来说,人生最重要的一天,都是爱上自己的那一天。

⑱老伯说完 ,微笑着向旁边打了个招呼,两位小记者这才发现,系主任不知何时站在了
他们身后。

⑲老校长,原来您在这里。系主任恭敬又急切地说,美国的专家团到了,大家都在等您
讲最新的研究成果,快走吧。

⑳老伯缓缓站起来,跟两位小记者道别,又自语道,其 实跟我刚刚做的这场报告相比,
下一场也不怎么重要。

(1)第⑥、⑮、⑯ 段都是老伯回答记者问题的内容,但是侧重点不同。请分别概括第⑥、
⑮、⑯段的主要内容。第⑥段:_ _______

第⑮段:________

第⑯段:________

(2)文中两处“激动”原因各不相同。第
位小记者”“激动”是因为________

(3)第⑧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4)对文章最后三段,下列理解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点明老伯的身份其实是大学老校长。 B. 表明老伯依旧坚持从事着研究工作。

C. 突出老伯是一个有文化有礼貌的学者。 D. 借老伯自语告诉读者人生的重要意义。

(5)有人认为,第⑰段可以删掉。你的看法呢?请简述理由。

【答案】( 1)老伯发现自己爱上了“她”;老伯自述真正爱上自己的过程;老伯告诉我们要努
力成为自己喜欢的人

(2)“我”对自己心意转折而欣喜;“小记者”对老伯口中的那个“她”(是不是老伯的妻 子)感
到好奇

(3)以动作回答小记者的追问,为下文小记者发现“他”就是“她”做了准备

(4)C

(5)不能。这段内容点题,并且高度概括地回答了学生记者的问题,同时点 明主旨,揭示
人要真正爱上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这个道理。

【解析】【分析】(1 )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读懂文章内容,能找准主
第15页(共24页)

段中“我”“激动”是因为________。第⑦段中“两



干句子 ,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总结。注意概括文意:老伯发现自己爱上了;“她”老伯自述真
正爱上自己的过程 ;老伯告诉我们要努力成为自己喜欢的人。

(2)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 读懂文章内容,能找准主干句子,并用简
洁的语言概括总结。注意结合上下文分析原因:老伯发现自己爱 上了“她”老伯自述真正爱上
自己的过程老伯告诉我们要努力成为自己喜欢的人。

( 3)此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答出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上分析作用:
以动作回答小记 者的追问,为下文小记者发现“他”就是“她”做了准备。

(4)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 力,要求学生能读懂文章内容,能找准主干句子,并用简
洁的语言概括总结。“文化有礼貌”不是主要的 性格特征。

(5)此题考查段落作用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读懂文章内容,结合内容分析问题 ,答出观
点:不能,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原因:这段内容点题,并且高度概括地回答了学生记者的问题,同时点 明主旨,揭示人要真正爱上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这个道理。

故答案为 :(1)老伯发现自己爱上了“她”;老伯自述真正爱上自己的过程;老伯告诉我们要
努力成为自己喜欢 的人;

(2)“我”对自己心意转折而欣喜;“小记者”对老伯口中的那个“她”(是不是老 伯的妻子)感
到好奇;

(3)以动作回答小记者的追问,为下文小记者发现“他”就是“她”做了准备;

(4)C;

(5)不能。这段内容点题,并且高度概括地回答了学生记者的问题,同时点 明主旨,揭示
人要真正爱上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这个道理。

【点评】段落作用的考查, 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是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
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结构上根据位置不 同,作用也不同来区分. 思路:这一段写出了…,
突出了…,(这是内容)为下文…作铺垫.段落位置 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文
章开头:引出下文,为…作铺垫.营造了…氛围,设置悬念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文章中间: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作铺垫.文章结尾:总结全 文,突出中心。


4.现代文阅读根据研学方案,同学们参观烟雨楼后,开展了读书活动。

雨后虹

徐志摩


①有一天我正在房里看书,列 兰跑来说天快打阵

了。我一看窗外果然完全矿灰色,一
阵阵的灰在街心里卷起,路上 的行人都急忙走着,天上已经叠好无数的雨饼,只等信号一动
就下。我赶快穿了雨衣,飞快向校门赶去。 我到校门的时候,满天几乎漆黑,雷声已动,门
房迎着笑道:“呀,你到得真巧,再过一分钟,你准让阵 雨漫透!”我笑答道:“我正为要漫
透来的!”

第16页(共24页)



②我一口气跑到河边,四围估量了一下,觉得还是桥上的地位最好, 我就去靠在桥栏上
等。我头顶正是那株靠河最大的橘树,对面是棵柳树,从柳丝里望见先华亚学院的一角 ,和
我们著名教堂的后背;两树的中间,正对校友居的大部,中隔着百码见方齐整匀净葱翠的草
庭。康河左岸的牧场上,依旧有几匹马几条黄白花牛在那里吃草,啮齿有声,完全不理会天
时的变迁,只 晓得勤拂着马鬃牛尾,驱逐马蝇牛虫。草地上有三两只小雀,不时地跳跃;平
常高唱好话者黑雀却都住了 口,大约伏在窠里看光景了。

③(A)记得,桥上有我站着。

④来了!雷雨都到了猖獗的程度,只听见自然界一体的喧哗;雷是鼓,雨落草地是沉溜
的弦声,雨落水面 是急珠走盘声,雨落柳上是疏郁的琴声,雨落桥栏是击草声。

⑤西南角,正对校友居 的云堆里,不时放射出电闪,穿过树林,仿佛好几条紧缠的金蛇,
一直打到教堂的颜色玻璃和校友居的青 藤白石上,像几条铜扁担,同时打一块磨石大的火石,
金花四射,光景骇目。

⑥雨怒注不休。云色虽稍开明,但四围都是雨激起的烟雾苍茫。我仰庇橘老翁的高荫,
身上并不大湿,但 桥上的水,却分成几道泥沟,急冲下来。(B)而那边牧场方才不管天时变
迁尽吃的朋友,此时也躲在场 中间两枝榆树底下,马低着头,牛昂着头,在那里抱怨或是崇
拜老天的变怒。

⑦雨已经下了十几分钟,益发大了。雷电都已经休止,天色也更清明了。但我所仰庇的
橘老翁,再也不能 继续荫庇我,他老人家自己的胡髭,也支不住淋漓起来,结果是我浑身增
加好几斤重量。有时作恶的水一 直灌进我的领子,直溜到背上,寒透肌骨;桥栏也全没了,
我脚下的干土,也已经渐次灭迹,几条泥沟, 已经迸成一大股浑流,踊跃进行;我的身体越
来越重,连胫骨都湿了。到这个时候,初阵的新奇已经过去 ,满眼只是一体的雨色,满耳只
是一体的雨声,满身只是一体的雨感觉,头上的方巾已成了湿巾,前后左 右淋个不住,倒觉
得无聊起来。

⑧但我有希望,西天的云已经开解不少,露 出夕阳的预兆,我想这雨一停一定会有奇景
出现—我于是立定主意和雨赌耐心。我向地上看,看无数的榆 钱在急涡里乱转,还有几个不
幸的虫蚁也葬身在这横流之中。但雨还是倒个不住。

⑨又过了足足十分钟,雨势方才收敛。满林的鸟雀都出了家门,使劲地欢呼高唱。此时
云彩很别致东中北 三路,还是满布着厚云,并且极低,似乎紧罩在教堂的H形尖阁上,但
颜色已从乌黑转入青灰,西南隅的 云已经开张了一只大口,从月牙形的云絮背后冲射出一海
的明霞。

⑩未雨之 先,万象都只是静,现在雨一过,风又敛迹,天上虽在那里变化,地上还是一
体的静。阵雨前的静,是空 虚空实的现象,是严肃的静,这静是大动大变的符号先声,是火
山将炸裂前的静;阵雨后的静不同,空气 里的浊质,已经彻底洗净,草青树绿经过了恐怖,
重复清新自喜,益发笑容可掏,四围的水气雾意也完全 灭迹,这静是清的静,是平静,和悦
第17页(共24页)


安舒的静。在这静里,流利的鸟语,益发调新韵切,宛似金匙击玉罄,清脆无比。我对此自
然从大力 里产出的美,从剧变里透出的和谐,从纷乱中转出的恬静,从暴怒中映出的微笑,
从迅奋里结成的安闲, 只觉得胸头塞满——喜悦,惊讶,爱好,崇拜,感奋的情绪,满身神
经都感受强烈痛快的震撼,两眼火热 地蓄泪欲流,声音肢体都随身旁的飞禽歌舞。

⑪我正注目看西方渐次扫荡满天云锢的 太阳,偶然转过身来,不禁失声惊叫。原来从校
友居的正中起直到河的左岸,已经筑起一条鲜明五彩的虹 桥!

(选自《徐志摩散文精读》有删改)

【注】①徐志摩:嘉兴海宁人, 曾用笔名南湖、诗哲等。1921年赴英国留学,深受欧美浪
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本文所叙看“ 雨后虹”即为发生于留学期间的真实故事。林徽因
曾问他怎么知道准会有虹,他得意地笑着说:“完全诗 意的信仰!”②打阵:方言,指下雷
阵雨。

(1)默读文本,圈画重要信息,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小舟 想以本文为例写一篇研究性小论文。他列了个简要的提纲,并就“铺陈”这一特点
找了三个例句。请你先 帮小舟判断例句选择是否正确,再选择其中正确的一句进行赏析。


(3)小嘉 对文中几处语句从结构、选材、遣词造句等不同角度提出了有价值的质疑。请你
也在A,B两个画线句中 任选一句,写一个质疑式批注。

(4)同样是被暴雨漫透,为什么徐志摩说“我正为 要漫透来的”,而祥子却“哆嗦得像风雨中
的树叶”?请你联系文本和《骆驼祥子》进行比较探究。

第18页(共24页)



【答案】 (1)①新奇兴奋,渐至无聊;②雨势收敛,万象安静;③雨停日现,筑起虹桥。

(2)例2和例3正确,例1不正确。

示例1:例2句运用铺陈手法,从雨的不 同落点来写,生动地写出了雨落地时的情态和声响,
渲染了雨声之大,雨势之“猖獗”,富有表达上的激 情美和形式上的音韵美。用语典雅,含蓄
地表现了作者对雷雨到来的欣喜。

示例2: 例3句运用铺陈手法,从“满眼”“满耳”“满身”反复渲染,从视觉、听觉、触觉多角
度描绘,强调作 者满身湿透的情景,写出了暴雨之大,富有表达上的激情美和形式上的音韵
美。同时也与开头“我正为要 漫透来的”相呼应。


(3)示例1:上文已经交代“我”“靠在桥栏上等”,A句 删去也不影响文意的表达,但作者特
意让这句话独句成段,有何作用?

示例2:A句中的“记得”一词很突兀,是对谁而言?为何要特意强调“有我站着”呢?

示例3:B句中写马和生吃草前面说“躲”,后面又说“崇拜”,是否自相矛盾?

示例4:作者已经写了鸟雀在雷雨前后的表现,B句再写马牛是否多余?

示例5:我认为B句逻辑不通,“老天的变怒”怎么会让人产生“崇拜”之情?

示例 6:B句中的“抱怨”和“崇拜”应该是作者移情所至,他为什么不写成马和牛都是抱怨或
者都是崇拜呢 ?


(4)徐志摩和祥子的追求不同,导致他们对雨的体验各异。徐志摩深受欧美浪 漫主义和唯
美派诗人的影响,且追求自由,热爱自然,他以审美的诗意的眼光观照自然界的雷雨,怀着< br>对自然最热诚的信仰,感受到动物们在恐怖自然力量面前的臣服,而这份极致的力量带给他
哲理的 思考和强烈痛快的情绪体验,使他喜悦、崇拜、感奋、震撼,所以他是主动迎接雷雨
的到来。而祥子原本 只是想凭自己的力气谋生,但当时他已经历大兵劫车、孙侦探诈骗、虎
妞骗诱等,与命运的抗争多次失败 ,他像风雨中的树叶一样单薄无助,对理想的信念已不再
坚定,无力和社会抗争。
【解析】【分析】(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第②③段写雷声已动,暗示着暴雨将至,
此时我怀 着急切的心情,在桥上守候暴雨的到来;第④⑤⑥⑦段写雷雨猖獗,怒注不休,
一开始我感到非常的新奇 ,兴奋,但我的身体越来越重,连胫骨都湿了时,我初阵的新奇已
经过去,倒觉得无聊起来。第⑨⑩段写 雨势收敛,万象都只是安静,此时我喜悦,惊讶,
爱好,崇拜,感奋的情绪,满身神经都感受强烈痛快的 震撼,最后一段写我偶一转身, 不
禁失声惊叫 ,因为我看到从校友居的正中起直到河的左岸,已经筑起一条鲜明五彩的虹桥!
据此概括答题。

(2) 铺陈就是直书其事,反复叙说,明明一句话可以说完,反而反复去说。结合铺陈的
特 点进行判断,例1描写黑雀,只有一句,显然不属于铺陈。例2分别雨落在草地上的声音,
第19页(共 24页)



雨落在水面上的声音,雨落在柳树上的声音,雨落在桥栏杆上的声音,显然属于铺陈。 表
达效 果上,这句话有表达上的激情美和形式上的音韵美。用语典雅,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雷
雨到来的欣喜。 例3从分别从视觉、听觉、触觉几个角度描写对雨的感受,也属于铺陈。
表达效果上, 这里强调作者满身湿透的情景,写出了暴雨之大,富有表达上的激情美和形
式上的音韵美。

(3)本题要求从结构、选材、遣词造句等不同角度写一个质疑式批注。此题答案是多元的,
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4)结合人物的经历、追求、家庭背景等进行分析。徐志摩出身在一 个富商家庭,他衣食
无忧,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他非常的有才华,大学毕业后就被送到英国留学, 深受 欧美浪
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且追求自由,热爱自然,他以审美的诗意的眼光观照自然界的
雷雨,怀着对自然最热诚的信仰,感受到动物们在恐怖自然力量面前的臣服,而这份极致的
力量带给他 哲理的思考和强烈痛快的情绪体验,使他喜悦、崇拜、感奋、震撼,所以他是主
动迎接雷雨的到来。 而 祥子呢,出身在农村,18岁就到成立奔生活,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拥
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为了挣到买车 的钱,他拼命拉车,但命运对他总是不公,他三起三落,
最后对生活失去信心,彻底的堕落。据此答题即 可。


故答案为:⑴ ①新奇兴奋,渐至无聊;②雨势收敛,万象安静;③雨停日现,筑起虹桥。

⑵ 例2和例3 正确,例1不正确。示例1:例2句运用铺陈手法,从雨的不同落点来写,
生动地写出了雨落地时的情态 和声响,渲染了雨声之大,雨势之“猖獗”,富有表达上的激情
美和形式上的音韵美。用语典雅,含蓄地 表现了作者对雷雨到来的欣喜。示例2:例3句运
用铺陈手法,从“满眼”“满耳”“满身”反复渲染, 从视觉、听觉、触觉多角度描绘,强调作者
满身湿透的情景,写出了暴雨之大,富有表达上的激情美和形 式上的音韵美。同时也与开头
“我正为要漫透来的”相呼应。

⑶ 示例1:上文已 经交代“我”“靠在桥栏上等”,A句删去也不影响文意的表达,但作者特
意让这句话独句成段,有何作 用?示例2:A句中的“记得”一词很突兀,是对谁而言?为何
要特意强调“有我站着”呢?示例3:B 句中写马和生吃草前面说“躲”,后面又说“崇拜”,是
否自相矛盾?示例4:作者已经写了鸟雀在雷雨 前后的表现,B句再写马牛是否多余?示例5:
我认为B句逻辑不通,“老天的变怒”怎么会让人产生“ 崇拜”之情?示例6:B句中的“抱怨”
和“崇拜”应该是作者移情所至,他为什么不写成马和牛都是抱 怨或者都是崇拜呢?

⑷ 徐志摩和祥子的追求不同,导致他们对雨的体验各异。徐志摩深受 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
派诗人的影响,且追求自由,热爱自然,他以审美的诗意的眼光观照自然界的雷雨, 怀着对
自然最热诚的信仰,感受到动物们在恐怖自然力量面前的臣服,而这份极致的力量带给他哲
理的思考和强烈痛快的情绪体验,使他喜悦、崇拜、感奋、震撼,所以他是主动迎接雷雨的
到来。而祥 子原本只是想凭自己的力气谋生,但当时他已经历大兵劫车、孙侦探诈骗、虎妞
第20页(共24页)



骗诱等,与命运的抗争多次失败,他像风雨中的树叶一样单薄无助 ,对理想的信念已不再坚
定,无力和社会抗争。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作 者思想感情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一定要认真通读全文,
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根 据题中已有内容,确定答题范围,细读相关
语句,抓住体现文中关键句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进行分析 概括即可。

⑵本题考查辨别并赏析铺陈手法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根据掌握的铺陈手法的 知识辨析
句子是否使用了这种手法,然后再结合语句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

⑶本题 考查质疑能力。答题时只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从结构、选材、遣词
造句等不同角度提出有 价值的问题即可。

⑷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重视人物的
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
②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③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
人物 ;④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5.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求甚解

邓拓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 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
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 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 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 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
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 交互阐明,
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③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
甚解或不求甚解就 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
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 ,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
中的道理,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对于这一点 ,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
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
了。不求甚解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
会到了书中的 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此外,还告诉我们读书不要
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 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在读书不求甚解 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
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 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
第21页(共24页)



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 人,往往知识
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⑥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 马虎虎,很不认真。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
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 弃了整体。而对那些经典的书必须常常
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选自《燕山夜话》,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述思路。

(2)阅读第④段,概括“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3)第⑤段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你是否赞同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观?为什么?

【答案】 (1) 首先提出本段的论点: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然后通过正反对比来论述
好读书的益处;最后用陶渊明 的事例进一步论述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这一观点。

(2)①读书的态度,要虚心不要骄傲自负 (虚心的读书态度);②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
一点,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了解大意的读书方法) 。

(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用诸葛亮“观其大略”(不求甚解)比徐庶等人“务于精熟” 取得
更大成就的例子,有力地证明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是没有充分理由的这一观点(或有
力地证明读书不求甚解照样能取得成功)。

(4)赞同。一下子想要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读 懂重要的经典著作,这是不可能的;读书
应该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不求甚解),并认真反复阅读,才能 真正读懂。

【解析】【分析】(1)读第三段可知,本段是提出观点,进行论证的过程 。首先提出了“读书
的要诀,全在于会意”的观点,然后运用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证。
(2)读四段内容,可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指出“不求甚解”的意思在于告诫,第二部分指出“不求甚解”指出了读书的方法。理解了语段内容,答案自然就明确了。

(3)读第五 段可知,列举了诸葛亮和徐庶等人读书的例子,并把他们的不同读书方法进行
了对比,论证了读书不求甚 解照样能取得成功。此观点根据语段的第一句即可知道。

(4)这是开放性题目,赞成或不赞 成取决于对词语的理解角度。因此,要大胆拟答,不管
赞同还是不赞同,都要有充足的理由,如赞同,可 从读书应该前后贯通的角度回答。如不赞
同,可从不深入理解,便不能读懂读透的角度写理由。

故答案为:⑴首先提出本段的论点: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然后通过正反对比来论述好
读书 的益处;最后用陶渊明的事例进一步论述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这一观点。

⑵①读书的态度,要 虚心不要骄傲自负(虚心的读书态度);②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
点,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了解 大意的读书方法)。

⑶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用诸葛亮“观其大略”(不求甚解)比徐庶等人 “务于精熟”取得更大
成就的例子,有力地证明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是没有充分理由的这一观点( 或有力地
第22页(共24页)



证明读书不求甚解照样能取得成功)。

⑷赞同。一下子想要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读 懂重要的经典著作,这是不可能的;读书应该
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不求甚解),并认真反复阅读,才能 真正读懂。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思路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如何分析议论文的论证 思路。抓
住点明结构思路的语言标志。考生要学会抓住关键词句(语言标志)和段落,准确提取和归纳答题信息。读懂内容后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术语作答。特别要指出此文
的 总分总的结构。

⑵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 ,即挑选的范
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⑶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
考要求掌握 常见的四种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⑷评述观点。对 观点的评述要做到言之成理,紧扣住文章中论证观点的有关论据,结合自己
的理解,正确评述,不可言辞 过激。





























第23页(共24页)

























第24页(共24页)

立足当下-社区活动感想


四川宜宾学院-铜仁学院


陕西航空技术学院-西联汇款手续费


保靖民中-辞职书格式


槟榔是什么味道-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2019浙江高考数学-商学院课程


日本购物攻略-贵州教育学院


西安航天职工大学-入党志愿书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