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绝世美人儿
901次浏览
2020年10月12日 11:4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幼儿园奖惩制度

2020年10月12日发(作者:柴志坤)


龙源期刊网 http: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许广路

来源:《数学大世界·下旬刊》2017年第06期

[摘要]在新课程教学中不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可以有效完成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 通过
操作方式的精心选择与巧妙使用,可以有效帮助小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形成探究规律,达
成操作技能的实现目标,同时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作用
动手操作是小学生深入学习数学课程的一种有 效方式。数学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合适操作方
式的选择,可以使学生的动手操作变得更加有效,学生的学习 动而不乱,课堂教学的效果效率
得以有效提升。在小学数学中进行操作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 概念,努力去探究数
学规律,形成高效的学习技能,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 新精神。
一、通过操作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小学 数学的概念一般都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学生要理解抽象的概念,需要教师提供大量生
动具体的实例,才能 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让学生亲自去
动手操作,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 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教学,去感受丰富的生活图形和操作学
具,这样可以有效形成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刻 印象,体会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因此,在数学
教学中,数学老师要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动手进行操作 实践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
概念的形成过程一般都要经历“多维观察例子一形成生动直观表象— —达成抽象概念”三个阶
段。数学操作活动在数学教学中一般集中于前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主要依赖学 生的形象思
维,需要数学老师能够提供适量的数学操作活动,以帮助学生进行经验积累,形成对概念的具
体形象的独特个人感受。当这种个人感受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学生的思维就会从形象思维过渡
到 半具象思维最终形成抽象思维,从而达到实现理解概念的目标。在课堂操作活动中,学生通
过自主观察、 体验操作、合作探究等方式逐渐接近概念和理解概念。动手操作对学生数学抽象
概念的形成起到一定的桥 梁作用。例如,数学教学中的“余数”概念比较抽象,可以通过让学生
进行“把七颗糖块分到三个盒子里 面”的数学操作活动来达到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的目的。在学
生操作分糖块的过程中,学生真实体会到“ 余数”的直观概念,理解最后那颗剩下的糖块就是
“余数”。同时,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到余数肯定比除数 小,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会继续把糖块分
到三个盒子里面,而把糖块放入盒子里面的操作过程就“试商” 的操作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
再让学生仔细想一下分糖块的操作过程,不看实物,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 下分糖块的操作过
程,帮助学生在应用表象的基础上体验余数的本质属性,最终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形成 数学算
式:7÷3=2……1。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让学生在亲身体 验
中感知概念的本质属性,体验概念的外延范围,真正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
二、通过操作让学生形成探究规律

陈安之语录-家长会主持人开场白


陕西中考试题-教师节祝语


广西大学中加学院-部队党员转正申请书


紫薇树-法律服务所工作总结


辽宁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新人工作总结


四川一本线-防化学院


江苏时间-最美考生


最快美白-元旦促销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