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电大《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_共5页

别妄想泡我
697次浏览
2020年10月12日 12:1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歌颂教师的文章-教师实习总结

2020年10月12日发(作者:杭雄)




最新电大《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考试说明:《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形考共有5个任务,任务1、任务2、任务3是主观题,任务4和任
务5是客观题。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
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01任务
一、作品题(共 2道试题,共 100分。)
1.
说明:案例分析和临床学习要求任选其一完成。(80分)
①案例分析:现实数学观与生活数学观(要求学生完成800字左右的评析)
②临床学习:临床观察(要求学生完成不少于800字临床观察报告)。
学生下载对应的附件完成作业,上传提交任务。
答案:
案例分析:现实数学观所对应的是理论数学观;生活数学观所对应的是科学数学观。小学数学
具有抽象性、逻辑严谨性和运用广泛性三个主要的性质特征。
小学数学学习应是儿童自己的实践活动,要让数学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融合起来,将学
习纳入他们的生活背景之中,再让他们自己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儿童的数学学
习的组织,应源于他们的数学先生,即数学学习活动存在于儿童与外部世界的沟通与交流的过
程中。数学学习应当成为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问题解决的一种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去仔细地
观察,粗略地发现和简单地证明。
儿童从自己的生活实践开始认识数学的,数学概念往往就是源于普通的常识。所以,教师可以
设计多样化和丰富的情境,激发起学生的探求欲,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
观察、辨析、操作等活动,逐步从对象中抽取本质属性,建立数学概念。在本例中,教师设计了
实际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观察、辨析并实验、操作,使数学概念的形成过
程变为在问题情境的尝试操作下的思考和分析过程,这种融生活化策略和操作性策略为一体
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儿童数学学习的特点,体现了现实数学观和生活数学观。但是,数学
概念的学习和表示数学概念的语言学习上不同的。“平均数”作为表示数学概念的语言,指的是
一种词汇的认识;“平均数”作为一个数学概念,是对一组数的集中和离散程度的本质认识。掌
握了单个词汇并不一定就是理解了概念。本例中,在采用“常规方法”来组织学习“平均数”知识
的班级中,虽然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设计了生活化情境,可在跟进活动中学生仍然不能将问
题与习得知识建立联系甚至不能理解真实情境问题本身的意义,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
作为数学概念的“平均数”的本质意义。
在平均数这一概念教学中,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概念是一切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的基础,也是人类思维的基本要素。概念是对两中以上对象的
共同特征的概括;概念主要以词的形式来标志;概念是抽象与概括的结果同时也是对经验的加
工。概念有内涵和外延,它们具有反向对应的关系,当内涵扩大了,外延会缩小;反之外延扩大
了,内涵会缩小。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实质是,用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有关数学学科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儿童的生活经验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基
础,进而成为我们构建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和开发小学数学活动课程的庞大资源库。小学儿童的
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是紧密相连的,他们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经验的激活、利用、调整、提升
的过程,是“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解读”,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小学儿
童的数学学习活动与其说是“学习数学”,倒还不如说是生活经验的“数学化”。学生从现实出发
,经过反思,达到“数学化”。在这一过程中,“数学现实”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
现实”也许就是他们的“生活经验”。一方面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前提、基础和
重要资源,是保证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有效的数学学习也能促进经验的应用、
提炼和积累。数学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经验积累的过程,就是一种新的“经历”和“体验”,
这种“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孩子应更多地通过真实的问题
情景,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并且亲自实践,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
论述题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设置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会进步对数学课程目标的影响
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人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对每天
的天气预报中的“降水概率”等的理解问题。
其次,市场经济需要人们掌握更多有用的数学。如对股市中的各类“趋势统计图表”掌握与理解

最后,生活中需要面对越来越多的数学语言。如报纸、杂志中随处可见的统计图表、比例、分数
、小数、百分数等符号的理解、识别与阅读。
二、数学自身发展对数学课程目标的影响
随着经典数学的繁荣和统一,许多数学应用方法的产生,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
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科学自身的发展必然对数学学
科教育教学的课程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课程目标的地位得到显著提高,二是学生可以通
过做数学来学数学,体会观察、尝试、合情推理、猜想实验等科学研究方法,另外,随着计算机
的发展,计算与解题技能的培养目标削弱,判断、优化的能力目标需要加强。
三、儿童的发展观对数学课程目标的影响
新的儿童发展观关注儿童的发展,从关注精英数学转向关注大众数学,强调学习适合每一个个
体的数学,培养人的数学素养,提升公民的素质成为重要的课程目标
02任务
一、作品题(共 2道试题,共 100分。)
1.
说明:下面案例分析和临床学习要求任选其一完成。(80分)
①案例分析:小学空间几何学习的操作性策略(要求学生完成800字左右的评析)。②临床学习
:临床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不少于1000字临床设计报告。
答案:
案例分析:小学空间几何学习的操作性策略




几何知识作为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掌握必要
的形体知识,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是认识、改造人类生存空间的需要。研究表明,儿童时代是
空间知觉即形体直观认知能力的重要发展阶段。在小学,不失时机地学习一些几何初步知识,
并在其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对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影响都是积极的、重要
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下面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谈一谈开展好立体几何图形教学应该注
意的几个方面:
一是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例如圆锥的教学:我在复习准备时选用粮囤做感知材料
形象地展现了由粮囤(圆柱)变为粮堆(圆锥)的过程。展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便于学生运
用已学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二是重视学生的操作观察,把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主要建立在亲自“摸一摸”、“看一看”等具
体的感知动作上,通过学生的操作观察帮助学生切实建立起立体图形的表象。
三是重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通过“在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形状的物体”
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是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如何测量圆锥的高,就不只局限于书上的一种方法,
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是重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亲身体验,重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主动完成对立体图形特征
的认识。例如在认识圆柱的侧面时,采用了让学生把圆柱包起来,再展开看一看的方式进行亲
身体验,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平行
四边形)的认识。
当然,在教学设计中还应十分强调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化静为动,形象地
展现如:高的平移、圆柱、圆锥侧面展开等难以讲述的内容,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帮助学生更
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我个人认为,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起以下作用:
(1)教师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起设计者和组织者的作用
教师作为承担间接知识传授的学习组织者,需要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做科学合理的教学
设计,并在课堂教学的活动过程中,根据临场的反应作适当的调整,同时要通过自己有效的评
价来定位和激励学生,以达到学生保持持久学习兴趣的目的。
(2)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组织中起引导、激励和促进的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由于他们受个人生活经验、认知水平以及学习基础的心理
特点等的影响,需要教师通过各种质疑、设疑、组织讨论等方式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帮助,并通
过教师有效设计的活动和评价方式来激励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以此促进学生的
数学素养和整体能力的发展。
(3)教师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起诊断和导向的作用
教师作为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以及课堂活动的组织者,需要利用自己
的认知结构和知识能力水平,通过细心的观察、合理的评价等诊断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学习活
动中出现的问题,从而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来帮助学生进行修正或调整。
03任务
一、作品题(共 2道试题,共 100分。)
1.




说明:以下案例分析和临床学习要求任选其一完成。(80分)
①案例分析:教学活动中的巡视与评价(要求学生完成800字左右的评析)②临床学习:临床评
析。要求学生完成不少于1000字临床评析报告。
答案: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多用激励性的语言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努力。学生个体千差万别,个
性特征明晰可见,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而与之紧密联系的表达能力也参差不齐。面
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必须要给思维速度慢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
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失误的机会。一时语塞或南辕北
辙,立即请他坐下,便扼杀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不敢想,不敢说,更不敢间。教师
应尽力做到待人至诚,与学生平等相处。师生关系和谐,让学生和教师交谈时感到心理安全,
心理自由,即使回答问题有错误,也能得到教师的指点和鼓励,学生到处可见教师灿烂的笑容
,亲切的笑脸,到处可听到“你真行!”、“你讲得真棒”、“大胆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等鼓励赏
识的教学评价语,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也让教师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愉悦之感。
数学课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恰当的评价,对精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非
常重要。但如果评价得不合适宜,过于虚假不真实。那么,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就
没有价值。
(一)数学课上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度,千万不可滥用。如果学生很平常的行为,教师都大加赞赏
,这样的评价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价值。因为超值的嘉奖会让学生产生惰性,学生往往就会“
迷失自我。”
(二)教师在数学课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具有个性化。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一定要有针对性,找
准评价的切入点,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个性差异。让课堂上的评价具有个性化特色,这样才能
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发展。
当然,我在学生课堂学习评价方面探索得还很不够,今后我会继续在这方面进行探讨。我希望
自己通过这方面的学习和思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发挥评价激励功能,达到提高学生
的数学素养,增强学生学数学的自信,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论述题
发展儿童构建数学概念的能力是数学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也是发展儿童数学素养的一项重要
任务。

构建数学概念,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及数学认知结构,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语言理
解、记忆、表述能力。这些能力不是儿童先天就有的,也是无法从其它途径获得的,只能在数学
概念的过程中加强培养,才能逐步形成和提高。
一、要重视表象过渡

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因此,形成数学概念往
往有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这个过渡就是“表象阶段”。它是儿童形成概念的重要基础。在
这个过渡中,有三个方面需要关注:一是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要让学生充分在明确自己的观察
任务;二是在学生感知对象时,加强他们的语言运用;三是在学生获得感知的基础上,要引导他
们及时地归纳。




二、要加强数学交流

学会数学交流是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有效的数学交流就依赖于准确的数学概念。因此
,准确地运用数学概念是发展数学交流能力的一个条件,而充分的数学交流活动又能促进数学
概念的进一步发展。一是必须引导学生表述和交流自己的发现;二是要给学生解释和说明自己
的观点;三是要让学生质疑和反驳他人的想法。
三、需促进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能力是指保证数学思维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影响概念构建的数学思
维能力主要有观察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所以发展儿童数学概念的构建能力,
必须充分重视观察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
04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道试题,共 80分。)
1.下列不属于数学性质特征的是()。
A.抽象性
B.严谨性
C.客观性
D.应用广泛性
2.下列不属于当今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特征的是()。
A.注重问题解决
B.注重数学应用
C.注重解题能力
D.注重数学交流
3.
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内容从学习的目标切入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以及()等四个纬度。
A.数与代数
B.统计与概率
C.空间观念
D.情感与态度
4.下列不属于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发展阶段的是()。
A.语言表述阶段
B.理解结构阶段
C.学会解题阶段
D.符号运算阶段
5. 问题的主观方面就是指()。
A.问题的起始状态
B.问题空间
C.问题的目标状态
D.问题的中间状态




6.下列不属于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价值的是()。
A.导向价值
B.甄别价值
C.反馈价值
D.诊断价值
7.
从逻辑层面看,在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学习中,主要包含“运算法则”、“运算性质”和()等一些内
容。
A.数的认识
B.运算方法
C.简便运算
D.理解算理
8.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主要知觉的障碍主要表现在“空间识别障碍”和()等两个方面。
A.空间想象障碍
B.性质理解障碍
C.视觉知觉障碍
D.空间描述障碍
9.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心理模式是“理解问题”、“设计方案”、()和“评价结果”。
A.填补认知空隙
B.执行方案
C.反思修正
D.调查资料
10.一般地看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主要运用的策略有“算法化”、“顿悟”和()等。
A.探究启发式
B.尝试错误法
C.逆推法
D.逼近法
11.
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为主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阶段,相对于布鲁纳的分类来说,就是()阶段

A.映象式阶段
B.动作式阶段
C.符号式阶段
D.映象式阶段向符号式阶段过渡
12.下列不属于“客观性知识”的是()。
A.运算规则
B.数的概念
C.图形分解的思路
D.不同量之间的关系




13.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具有“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和()
等这样三个特征。
A.论述体系的归纳式
B.以计算为主线
C.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
D.训练体系的网络式
14.儿童在数学能力的结构类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主要有分析型、几何型和( )三种。
A.计算型
B.具体型
C.调和型
D.概括型
15.
属于以学生面对新的问题,形成认知冲突为起点,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并在集体质疑或
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为特征的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活动结构的是()。
A.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课堂学习的活动结构
B.以信息探索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
C.以实验操作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
D.以自学尝试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
16.下列不属于常见教学手段的是()。
A.操作材料
B.辅助学具
C.音像资料
D.计算机技术
17.下列不属于在建立概念阶段的主要教学策略的是()。
A.多例比较策略
B.生活化策略
C.操作分类策略
D.表象过渡策略
18.
在小学数学运算规则教学的规则的导入阶段中常见的策略有“情境导入”、“活动导入”和()等。
A.练习导入
B.问题导入
C.经验导入
D.算理导入
19.在儿童的几何思维水平的发展阶段中,处于描述(分析)阶段被认为是()。
A.水平0
B.水平1
C.水平2
D.水平
20.儿童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的理解问题阶段也称作()。




A.问题表征阶段
B.明确条件阶段
C.感觉阶段
D.理解联想阶段
二、作品题(共 1道试题,共 20分。)
1.
文本论述:要求学生在学习完第十章至第十一章之后完成。选择以下两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
行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200字。(20分)
第十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在小学数学的运算规则学习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感。
第十一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分析在小学空间几何教学中,可以如何落实注意儿童生活经验
的策略。
答案:
小学数学规则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形成运算的技能,它还与发展儿童数学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包括发展儿童良好的数感。
数感代表着个人使数、数字系统和运算具有意义的观念,更准确的说,数感实际上代表着不同
个体因自己的经验、学习和能力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关于“数”的良好的智力结构。良好的数感是
形成数量概念和数理推理的基础,是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则的条件,是形成运算技能的重要保障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可以从多方面发展儿童的数感。
1在实际的情景中形成数的意义
儿童是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对具体物体对象的活动来逐渐认识数的,学习中,要使儿童能形
成良好的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就应该将学习活动置于儿童具有生活经验的实际情境中,让他们
体验,感悟,理解。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数:例如,他们认识“5”,开始时带有物质和能量性质的,知道5个苹果,5
支铅笔,5个人等,当对这些具有这种相同元素个数特征的“物体的集合”多次的感知活动中,在
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去关注这一类“集合”的共同特征,从而形成对“5”的意义的理解。
(2)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例如:小明有3本书,小芳有4本书,一共有几本书?这样的问题,假
如学生采用“在第一加数基础上的逐一加”的方式,就支持了他们对数的“基数意义”与“序数”意
义的进一步理解。
2具有良好的数的位置感和关系感
(1)发展数的良好位置感:数的位置感首先表现在对一个具体数在某个集合中的位置有敏锐的
感觉,同时对于这个数与相邻数之间的相对大小有一个敏锐的感觉。例如学生能较快反映,65
这个数在100以内的序列中大致占中间的位置,65比100的一半要大些等。
(2)对各 种数的关系有敏锐的反应:例如学习8时,学生知道8是由1和7,2和6,3和5,4和4组成。
儿童对数之间关系的一种敏锐的反映实际上就是对数的多种理解。




3对数和数的运算实际意义有所理解
在开始学习加减法时,结合实际情境,学生应当对数和数的实际意义有所理解。例如,图示有3
辆小车和4辆小车,并将他们和起来,学生在解答3+4=7后,应该能意识到,这是3个元素和4个
元素的合并,结果是7个元素。
05任务
一、简答题(共 1道试题,共 46分。)
1.
填空题(每空1分,共46分),说明:学生将下面的16道填空题的答案写到答题框中。
1.发现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以及等四个阶段。
2.发现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要注意、以及等三个问题。
3.现代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学组织策略具有、以及等的特点。
4.小学数学统计教学的主要策略有、以及等。
5.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的认知建构的活动过程,是一种由、、等三个基本环节组成的环状结构

6.按评价的取向角度划分,学习评价主要可以分为、、、等三类。
7.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在学习方式上具有、以及等一些特点。
8.空间定位包括对物体的、以及等的识别。
9.从数学知识的分类角度出发,可以将数学能力分为、、以及等三类。
10.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以及反思评价等。
11.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参与主要指、、以及等。
12.儿童构建数学概念能力的要素主要包括、以及等。
13.按层次可以将思维分为、、等三类。
14.在儿童的运算规则学习的导入阶段中主要可以采用、以及等策略。
15.小学数学的运算技能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以及等三个阶段;
答案:
1.创设情境、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总结运用。2.(创设的)问题情境(须 )有效、
注重儿童发现知识的过程、(要)注意适时(的)指导
3.(运用)情境的方式呈现学习任务、数学活动是以任务来驱动的、
探索是数学活动的重要形式
4.关注儿童对现实生活的经历、增强在数学活动中的体验、强化将知识运用于现实情景
5.定向环节、行动环节、反馈环节
6.目标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的评价、主体取向的评价
7.淡化严格证明,强化合情推理、重要规则逐步深化、有些规则不给结语
8.空间方位、空间距离、空间大小
9.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策略(能力)
10.(设置)问题情景、提出假设、获得结论
11.行为(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
12.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概念、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的语言能力




13.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14.情景(导入)、活动(导入)、问题(导入)
15.认知、联结、自动化
二、判断题(共 17道试题,共 34分。)
1.作为小学课程的数学是一种形式化的数学
A.错误
B.正确
2.重视问题解决是当今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
A.错误
B.正确
3.探究教学是一种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最高的教学方式
A.错误
B.正确
4.以共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的多种表现为参照的一种评价是表现性评价
A.错误
B.正确
5. “再创造”学习理论的核心就是“数学化”理论
A.错误
B.正确
6.学生最基本的课堂参与形态是认知参与
A.错误
B.正确
7.不断增加概念的内涵而使其外延不断缩小的思维过程称之为强抽象
A.错误
B.正确
8.所谓学业评价,就是指学生的学习成就的评价
A.错误
B.正确
9.数学是一门直接处理现实对象的科学
A.错误
B.正确
10. “叙述式讲解法”就是指教师将知识讲给学生听
A.错误
B.正确
11.所谓学业评价,就是指学生的学习成就的评价
A.错误
B.正确
12. 认识几何图形的性质特征是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
A.错误
B.正确




13.小学数学知识包含“客观性知识”和“主观性知识”
A.错误
B.正确
14.教学方法是一个稳定不变的程序结构
A.错误
B.正确
15.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概念是学生构建数学概念能力的要素之一
A.错误
B.正确
16.概念是儿童空间几何知识学习的起点
A.错误
B.正确
17. 认识几何图形的性质特征是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
A.错误
B.正确
三、作品题(共 1道试题,共 20分。)
1.
文本论述:要求学生在学习完第十二章至第十三章之后完成。选择以下两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
进行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200字。(20分)
第十二章文本论述主题:举例解释数学问题解决过程的基本特征。
第十三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如何在小学统计教学中运用“游戏引导”的策略。
答案:
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很多时候,儿童是在游戏中体验与建构数学知识的。因为游戏不仅能
激发儿童的思维,游戏还能促进儿童策略性知识的形成。
如:教者在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统计》时,通过
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记录,经历简单的统
计过程。然后通过择优选用简便科学的方法,为以后学习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打下基础

在创设情境,回顾旧知。以旧引新,通过出示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分一分、数一数,体会初步
的统计思想,为下面探索统计的方法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的基础上,继而进行:统计图
形,探索统计方法:
1、设计问题,激发统计兴趣。
⑴“每组小朋友的桌子上有一个盒子里面有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从盒子里摸出一个来看看,
并告诉大家盒子里有许多这样的图形。(有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现在小朋友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说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⑵师:大家想知道这么多的问题,我们怎样知道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各有几个?可以用分一分
、再数一数的统计方法。
2、参与游戏,探索统计方法。
⑴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
“你来说,我来记”,做完游戏,大家想知道的问题,就会得到答案了。
⑵老师对同学提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同学说图形名称,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
录。
⑶学生分组活动搜集数据。
⑷小组汇报,教师按照学生回答的顺序分别将记录的结果编号,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
②□□□□□
△△△△△△△
③□|||||
○||||
△|||||||
④□√√√√√
○√√√√
△√√√√√
⑸比较择优,掌握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记录的方法,得出哪种方法更清楚,更简便。
学生可能会体会到第三种和第四种方法比较简便愿意使用。
3、整理数据,学会应用。
我们把记录的结果整理有表格里(出示表格)
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一共
看图:你从这个表中知道什么?
学生把表格填完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找到自己想知道问题的答案。

北京韩国大使馆-学期末个人总结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牙林一中


职教论文-生日短信大全


福建师大附中-关于爱情的格言


广州大学松田-观看影片


李月增-黄豆芽生长过程


帕尔马大学-播音主持自我介绍


说句心里话作文-全福卡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