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河北省教师资格证-小学卫生工作总结
龙源期刊网 http: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许明琪
来源:《读写算》2018年第30期
摘 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
会用数学的视角
去认识世界,用数学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重在锻炼学
生的思维。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0-0179-01
数学是人类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有的基本素养,
是关系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
一件大事。而所谓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形成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它更多的是培养学
生运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
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视角去认识世界,
用数学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
法解决问题,重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更
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计算教学应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作为教师要更新观念,在备课时仔细研读教材,明确目标,挖掘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预
案,谋定而后动
。例如:计算1.25×96×25,可以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怎么计算,然后引导观察
各个数的特点,
发现将96分解成8×4×3,再利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计算就方便多
了。1.25×96×2
5=1.258×8×4×3×25=(1.25×8)×(25×4)×3=10×100×3=3000。再
如计算
1317×18将第二个因数18变形为(17﹢1)然后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就比较方便。这两个
例子都
是将比较复杂的问题转化,归结成比较简单的问题,体现了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的数学知识层面提高了,有了自己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就轻松多了。
二、计算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数学教学中,有时会碰到这样的学生作业:“
五年级一班总人数43.5人”;“一张床长2
分米”;“一间仓库的容积是240立方分米”……为什
么会出现这些情况?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是忽视了对学生良好数感的培养,以至于许多同学头脑中没有“
数”的概念。在计算教学中教师
应该让学生积极地探索新的计算技巧方法,讲求创新,不论计算的方法如
何,只要能得出正确
的答案,那么这种方法就是好的、有效的,简便计算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简便
计算中,125×32×25是一道经典的题目,数感好的学生,看到125就能想到8,看到
25就能想
到4,再利用拆数的方法将32拆成4和8,凑成1000和100。但是数感一般的学生,
可能会用
4和125凑成500,将25和8凑成200,这两种方法都对,但是显然前者的方法计算更
加简
便,这就需要数感。在教学简便计算时,可以让学生体会这两种不同的算法,在体验中学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