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教部编版】2019年秋语文一年级上册:小学教师职称论文范文
吉林高考改革-隐晦的表白
小学教师职称论文范文(一)
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
,各行各业竞争激烈,就连学校教育也有时因为过多地重视竞争而忽视
合作。加之现在的独生子女比较多
,学生大多缺乏合作意识和与他人相处交往的基本技能。而
面对复杂、多元、多变、互赖的社会,学生不
仅要从小学会如何竞争,还要学会如何合作,因
为合作是开放社会的主流。合作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是互
相学习的过程,也是智慧碰撞、潜能
发挥的过程。因此作为传道授业的教师就更应该有意识、有计划地培
养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在
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我们可以将学习习
惯的好与差,
成绩的优与劣的学生进行和谐地搭配组合成4到6人的合作小组,然后把阅读教学的几个关
键
环节放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学生独立操作中完成。
一、小组合作初读课文
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是初读课文,教师可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让学生独立预习课文,然后进
行小组间的合作
。合作前,教师提出合作要求:朗读课文,相互指正,力求每人都做到不多字、
少字、错字,不读破词。
具体的合作方式就课文而论,篇幅长、自然段多的课文,可以分自然
段读;篇幅短的课文,可轮流读,也
可以让最需帮助的学生读。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应袖
手旁观,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存在的问
题并及时解决。初读课文,特别要强调听读时
要专心,不可装模作样,心猿意马。
二、小组合作精读课文
合作学习并不是孤立的学习方式,它应与自主学习、创新学习
融为一体。教师要善于引导
学生质疑、释疑、争论,培养思维的多向性、求异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在阅
读中展开讨论、
评议,使智慧相撞,互相促进,产生创新精神的群体感应。
学生精读课文前,教师可提出相应的合作要求。
通过朗读,讨论交流:
①
读了全文,你知道了(或体会到)什么?
②
哪些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读了某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③
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好?读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④ 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
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进行充分自主地学习,在小组的合作中,学生的智慧,学生的思维
将会进一步得到
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合作方式可分以下三步进行:
第一步,采
用多种形式读。精读中可采用仿读、赛读、带着问题读、创设情境读、分角色读、
分自然段读等形式。
第二步,个体感悟记录。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将体会以眉批的形式写明,也可运用一些符号
标
明。例:重读的词语用“·”,停顿的地方用“”,不理解的内容用“——?”,优美的
词句段用“~”
标注。
第三步,小组交流。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合作交<
br>流中产生的问题,及时进行帮助和指点。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在许多的合作交流中,优等生积
极思
维,踊跃发言和交流,是小组里的主角;中等生观望、附和、随大流;学困生既不交流,
也不合作,只做
观众和听众。此时,教师不能将目光只投向优等生,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完善
答案,代表小组汇报结果,
而应在肯定优等生积极表现的同时,让他们注意带领中等生和学困
生的合作,听听他们的意见,平等地和
他们一起讨论、探索,完善正确结果,充分调动每一个
学生的情感,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
交流,乐意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三、小组合作迁移运用
阅读教学中,教者应本着
培养小组间每个成员的动口、动手、动眼、动脑能力的原则,根
据阅读课文的要求,布置相关的合作性作
业。如:复述故事、续编故事、仿写、进行实验、制
作、观察等。当然,小组合作仍需在个体完成的基础
上进行,合作方式如下:
轮流完成,小组提出指导性意见。(例:复述故事、造句、续编故事、仿写等
)在小组讨论交
流中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
信息
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共同完成。古训曰:“集思广益,众志成城
”。在制作、实验、表演等作业完成过程中,
可让合作小组间的成员共同完成。例如:《三袋麦子》是一
篇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我布置学生
自由组合,四人一组,分角色练习表演,学生兴致很高。他们依靠自己
塑造的形象感受了语言
文字的形,又与生活经验及情感的体味结合起来,领悟人物的形象,更好地理解文
章的思想感
情,促进自我表现力的提高。
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
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他
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但合作学习不是孤立的,它必须建立在
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因此,在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保证学生有最大限度的自读、自练的机会,在此基
础上引导学生间的相互
合作,进行师生间的共同合作,学习效果才会更理想。
小学教师职称论文范文(二)
小学语文中的绿色教育
社会
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但是我
们却不得不关注,它
给我们带来的伤害: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
绝,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水质污染加重……原本我
们赖以生存的绿色家园,现已变得“千疮百
孔”。所以,在此人们大声疾呼:“还我碧水蓝天,
建我绿色家园!”可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人类共
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各国纷纷
采取了不同的环境治理措施。然而,我觉得环境问题不能只“治
”而当要“防”。那么,应该
怎样防?我觉得这得依靠教育的力量,得从从娃娃抓起!因为,当今小学生
就是未来社会的主
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将是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最大受害者,又是生态环境改善的
最大受
益者,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生存空间。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的一个标志。小学生是人类未来的塑造者,环境
保护的
优劣将取决于他们所具备的环境知识和环境知识水平的高低,并将对保护人类的生存和
发展有决定性的作
用。”同时, 我国《语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新课程要使
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
养以及环境意识。”由此可见,绿色教育,应当以语文先行!小
学语文尤其是一块适合播种“环境意识”
种子的沃土,充分利用这块土地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
获。
一、深挖其材 丰富绿色教育内容
现在我们使用的语文教材,其课文不仅文质兼美,而且按一定的比例渗透了环保教育因素,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教育。如:一年级下册第三课《邓小平爷爷植树》、四年级上册第十课《黄
河是怎
样变化的》、第十二课《大自然的启示》、六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只有一个地球》等,
这些文章都有明确
的环保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和环保知
识的教育。如执教四年级上册
第三课《鸟的天堂》时,对于这句话:“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
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
人去捉它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农民不许
人去捉它们?假如你是当地的农民你会怎么做?教育
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无论何时何地,都要
做保护环境的卫士,从点点滴滴做起。而有些教学素材是隐性的
,蕴含在课文中的环保内容有
如地下的宝藏,有待于教师深入挖掘。如六年级上册曾经有一篇《大瀑布的
葬礼》现在改为《鹿
和狼的故事》,五年级下册《景阳冈》、四年级下册古诗《望洞庭》、词《忆江南》
、第二课
《桂林山水》、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下册选读课文《迷人的张家界》……都蕴含<
/p>
了很多环保方面的因素。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深挖课文中的环保教育素材,围
绕
语文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恰当地选定环保教育的目标、方法和途径,把环保教育
有机渗透到教学程序中去,以丰富绿色教育内容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二、创设情境
唤醒绿色行动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这不仅是教师“引”学生“悟”的过程,更是
学生走进自然、
情系自然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用环境,周围的情境,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的一
切东
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因此,在渗透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适时、
适地创设饱含激情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环保教育内容由书本走进生活,
从抽象
变为具体,化无声思考为有声承诺,将心灵的感悟升华到行动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教学效率。
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我通过向学生呈现我国生态环境严遭破坏:水土大量流失,森林资
源
枯竭,耕地面积锐减,大量野生动物被捕杀血流成河,生活垃圾肆意排放堆积成山……一系
列触目惊心的
画面以及惊人的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醒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又
如教学《桂林山水》,课
前引导学生听乐观图,调动情绪,创设融洽、愉悦的教学情境,鼓励
学生想象游览,想到教材之外,去感
受大自然朴实无华的魅力,去领略大自然给人类绘制的美
丽画卷,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愿望
。
三、读写结合 培养绿色行动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便
是读写结合。通过指导学生读文、悟文、明
理,可让学生初步懂得保护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再通过写,
把学生懂得的环保知识落实到实
际行动中去,使学生从心灵深处受到震动,从具体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达到润物无声
的教育效果。
如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从曾经的中华民族
的“摇篮”变成今日的“多灾多难
的祸河”?这深刻地说明了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这如果单让学生读文,
由于时间跨度大,离学生生活实际甚远,学生难于理解接受。为了缩短时间跨度,
增强教育效
果,我首先充分运用多媒体播放“黄河水泛滥”、“人为乱砍乱伐”等场景片断,使学生在生
动直观的情境中初步认识“人为破坏”是造成“黄河变化”的一大原因。接着组织学生抓住“黄
河是怎么变化的”这一主线,反复朗读课文,进一步认识人类才是黄河的真正杀手。最后让学
生品读最后
一自然段,把“人为破坏”、“黄河变化”和“科学治理”结合起来,纵观全文,
教师趁热打铁,相机点
拔,给学生营造一种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矛盾局面,加深学生对保护环
境重要性的认识。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人为破坏”的体验,教师还应把学生体悟“人为破坏”后的忧思,引向现实生活的环境,思考环境恶化的后果;把学生看到“科学治理”的希望,引向自己身边
的环境
,畅谈怎样保护环境,并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与同学分享。通过一系列有目
的的训练,学生心
中不仅感受到环境变化给人类的灾难,同时更培养了他们的绿色行动意识,
我手写我心,一句句肺腑之言
发自学生内心深处,时刻提醒自己,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四、走出课堂,强化绿色行动意识
环保教育不是封闭的教育,其教育过程实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教材为中介,感悟
知识、形成观念
的动态过程。因此,语文教学应当在保持学科固有特点的同时,海纳百川,博
采众长,让学生在充满活力
的广阔空间中自由地吸吮“绿色乳汁”。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
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必须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课外活
动与现实生活中获取资料、
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并在实践活动中应用和检验,强化意识。如:1、开展
环保专题讲座。2、
以每年一度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3月12日”植树节等纪念日为契机,开
展一系列的
宣传教育活动,如:在全校举行环境保护知识图片展览;通过校园网络、主题班会、黑板报、
环保手抄报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环保宣传活动。3、参与实际的环境保护活动,
在
全校掀起“保护环境,由我做起”的环保潮流:每个班都分别设置了垃圾分类回收桶;在全
校掀起节约用
纸,废纸利用的热潮。4、组织学生到附近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参观,了解污水和
废气的处理过程,增强学
生对本土的环境状况的感性认识,也深化了环境知识的理性学习。5、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活动内容,充
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对某一区域的环境状
况进行调查、访问、考察、监测等,让学生直
接接触社会,获得等一手资料。并把资料进行整
理,把有关问题向行政部门反映,或写成小论文 ,增强
争当环境小卫士的责任感。6、让学生
走上街头,担当起环保卫士的重任,向当地居民宣传环保的重要性
,从而使他们真正关心和参
与到实际问题解决上来。
“陶其心必然陶其行”。当语文
教学从挖掘环保内容、培养环保意识、强化环保行为等方
面为学生创造认识自然、关爱自然、保护自然的
空间时,我们的学生对保护环境,无疑会变得
更加意识化、自主化、生活化,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将变得境
界更开阔、内涵更丰富、课堂更生
动,播下的“种子”也将会绿遍神州大地。
小学教师职称论文范文(三)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时期是一个孩子学习和形成价值观、道德观的启蒙时期,这个阶段的德育教育对学生
一生所起的重要
作用毋庸质疑。所以这个阶段一定要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
面面、时时刻刻地贯穿在每
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我们的孩子迈好人生的第一步,驶好人
生的第一帆。那么,该如何对小学生进
行德育教育呢?笔者是这样做的:
一、从我做起,变“灌输教育”为“引导教育”
一要师德过关。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
以德育人。现
实社会中, 也有一些地方的教师队伍管理不严,让一些 道德素质低下、甚
至有犯罪倾向的人混入
了教师队伍,试想一下:这样的人能指望他教好孩子的品德吗?二要师
规过硬。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
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要做到。比如说,教育学生讲诚信,
教师自己也要重承诺,守信义,严格遵守学校的
作息时间,笔者从教三十余年,从来不旷课、不换课,不
迟到、不拖堂。这是笔者所教的学生
对笔者敬佩的原因之一。另外,在工作中,
教师不仅要用师德来规范 、约束自己的行为,也
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自己的条例,因为在
教师的眼睛监督同学行为的同时,还有
几十双眼睛在注视着自己, 教师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
神,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
其实是一本更具说服力、感染力的教科书。三是师表过人。“其身正,不令则
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教师一定要融入学生的生活,时而把自己当老师,时而把自己当学生,得
到学
生的信任。记得笔者刚当班主任的时候,我们班级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一直不好,原因在于学
生们普遍没有养成看课外书的习惯,甚至抵制看书,一开始,
笔者用各种方法督促学生看书,
可是效果一直不如人意。这个问题困扰了笔者好久 。后来笔者 把
自己 的讲台变成 学习桌,
摆放上 笔者的学习笔记本、教育理论书籍等等。每天早上
早读的时候,笔者
不在站在讲台
上监督学生,索性自己专心看书、学习,有学生好奇地问笔者在干什么,
笔者就说:“看书
是一种享受,也是在给自己的大脑 充电
,你们如果多看书,很快就能追上我的语文水平哦!”
果然,不出几天,同学们也知道拿出书来自学了
,渐渐地,孩子们已经养成了习惯,不管是课
内书还是课外书,他们都会主动去看了,阅读理解能力也自
然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二、整合拓展,变“断点教育”为“全面教育”
一要在课堂
教学中拓展德育。其实,所有的学科都应与思想品德课进行学科整合,每一个
学习内容都有德育教育的体
现。比如说,在语文课中,通过学习语言文字篇章,渗透辨证唯物
主义理论,教育学生用
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正确地对待事和人;在数学课中,渗透人文主义思
想,通过计算的历史,了解数学在
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刻苦钻研,勇摘数学高峰桂冠;
在体育课中,注重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的培
养,通过形体健美、球艺体操活动,鼓励他们练好
扎实基本功,强身健体,保卫祖国和家园;在自然课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升环保意识等;二
要在课外活动中拓展德育。比如,在科普实践活动中,培养孩子动
手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
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道德品质;在国旗下的讲话、讲座类活动中,进
行立志、律己、
礼敬、诚信、益友、节俭、自强、勤学、仁爱、孝道等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的中华传
统美
德。在运动会等竞技类活动中,要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和集体荣誉感等等。三要在日常生
活中拓展德育。在小学生中,真正有效的德育应该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而这种道德
行为是发
自内心的自觉行为,为使学生具有一个良好的品质,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耐心细致
、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同时,也不可忽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所以 教
师应该充分利用家
访的机会反馈信息,和家长及时联系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三、
学会宽容,变“惩罚教育”为“责任教育”
一要慎用惩罚手段。对教育来说,惩罚永远不是目
的,而仅仅只是手段。现在的孩子大多
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承受的溺爱较多,自我意识相对较强。面对
这样的学生,如果当着全班
同学的面批评他,对他可能永远是一个阴影。因此教师应该宽容学生的错误,
允许他们犯错。
如果有必要进行惩罚,以说服为主,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
将会承受自己的过错带来的后果或
付出代价。如果没达到目的惩罚也就毫无意义。 二要常用沟通手段
。很多学生犯错并不是
自己的主观原因所引起,而是由家庭影响、环境因素、具体场景所引起,粗暴的批
评和惩罚反
而会起负面作用。教师要经常性与犯错的问题孩子们谈话沟通,放低姿态主动和孩子们交朋友
。
教师只有善待、关爱学生,学生才会由衷地热爱学校和老师,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三要
巧用认知手段。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
人发现真理
”。对笔者的学生, 笔者不仅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在向家长的期望、老师的教
诲、社会的需求负责,
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更应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责任心的培养
应当遵循“从自己到他人,从校内
到校外,从小事到大事,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比如可以
从引导学生出“ 感恩专辑板报”、开展公益
劳动、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开始,督促孩子履行
职责,让孩子在一次次劳动、协作、交流中感受责任的分
量。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走出自我
中心,强化对他人和周围环境的责任心。责任心增一分,依赖性就减
一分,进取心也就强一分,
主动性则会添一分。教师对待
学生应该像放风筝一样,握住手中的线,让它相对自由地飞翔,
健康地成长。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德育教育长期而又艰辛的工作。它既需要广大教师们用一句句实话、
一件件实事去打
动学生,感化学生,又需要广大教师灵活机动,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倾
注所有的真心、爱心去帮助
学生。“爱”是教育的真谛,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最
优化发展,作为一线班主任,让我们伸
出双手,拿出全部的爱,扶好我们的孩子们走出人生的
第一步,把基础教育的德育理念升华,让我们和孩
子们一起去享受成长的幸福、快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