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云南人事考试网站-钟扬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
另外祝您生
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20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同时也孕育着新的
希望,本学期担任二年级语文
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围绕学校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本学期特作如<
br>下计划:
一、 学习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人数XXX人。年龄大多是8
岁左右。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
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但由于今年教材变动较大,要求认识和会写的字很
多,课文篇幅很长而且全部脱拼音了,对于刚上二年级学生来说真的很难。
而且我班学生男女比
例悬殊,男生比女生多十二人,男生比较好动,上课
注意力较难集中,学生年纪较小还是容易受他人影响
分散注意力,影响学
习效果。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大多数是城镇居民子女或家庭环境较好的学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生,总体素质较好,家长较重视学生的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学校生活,
学生初步养成了良好的
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形象直观的
作用,运用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对语文科充满兴趣,
加强学生的普通话
表达能力,自主学习,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为今后的学习下坚实
的基
础。
二、 本册教学内容分析:
知识技能方面
1、识字写字: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认识450
个字,会写2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
准字音,结合词句了思,不作字形分
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
正确书写,
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
学生良
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
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的识字
能力。
2.阅读: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课
文。能背诵制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
际,了解课文中语句的意思,在阅
读中主动积累词语。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
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
点符号。
3.口语交际(1)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
听
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
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能记住并讲述主要内容。
4、写话: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
写话中乐于运
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学习常规、习惯方面
一、鼓励课前预习,培养自主识字的意识:学新课之前,让学生在听录音、
跟读、自读课文之后,将本课中的生字圈出来,读一读,叫准它们的名字(读
音)。再看一看它
的模样(字形),想一想识记好办法。还要注意他的“邻居”
是谁,他还能与谁交上“朋友”(字义)。
时间一长,学生使能养成预习生字
的习惯,形成自主识字的意识。
二、抓好课堂教学,激
发自主识字的兴趣:这个环节最重要的就是记住字
形。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生
字。并且在自主识记后,
让同学们之间再作集体交流。这样在分享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
br>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渐渐提高了。当学生掌握了方法后,就能迁移方法,举一反三了。无疑为学生
的今后学生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
三、拓宽学习空间,发展自主识字能力: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
生
只有主动将课堂中学到的识字方法用于生活,养成留意周围事物,随时随地
学习汉字的习惯,才能“生巧
”(发展能力)。为此,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课
外识字,开展有效的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
。例如让学生将自己
的作业本上的名字都标上拼音,每次轮流发本子,扩大识字量;还可以让学生
在剪剪贴贴中识字,养成积累的习惯。让学生人手一本“剪贴卡”,每天将自
己在读书看报中认识的生
字剪下来,贴在本子上,或把在电视、书报中看到的
生字词记下来,定期交流、评比。
四
、实施有效评价,提高自主识字效果:及时有效的评价,是培养学生自
主识字能力的有力保证。识字教学
中教师要牢记“自尊、自信是教师能够送给
学生的唯一珍贵的礼物。”评价时把握激励性原则,使学生不
仅乐识字,而且
能识字、善识字,不断扩大自己的识字量。如可以定期评比并对自主识字能力
强
,效果好的学生颁发小红花等来调动学生的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三、 教材的概况
1、本册教材安排了八个单元的学习,其中识字教学是一个个单元(第二
单元)课文学习七个单元。
2、本册教材除去一个单元的识字学习(4课),共有课文25篇。每个单
元里包含着口语
交际和语文园地。每个语文园地都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
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3、识字的安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450个常用字,
写会250个生字。
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
2、加强词、句训练。
3、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5、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增加到课外阅读量。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教学难点:
1、生字的认识与书写。
2、朗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综合性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4、写话兴趣的培养,掌握习作的基本要领,初步掌握使用好词好句。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提高课堂效率措施
1、理解教材编辑意图,以组为单位整体设计教学,加强交流研讨。
2、充分利用教材中精美的图画、儿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倡导合作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设
计教学活动,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
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在课堂上扶、放结合,要大胆地放
、巧妙地扶,
并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及时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培养
学生爱学习、乐学习的兴趣。
4、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发现新与旧的联系,发现识字方法。鼓励
学生
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方法认识汉字。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鼓
励学生观察生
活,体验生活。
5、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成果展示的机会,使学生
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不断产生成就感。
6、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和当时、当
地的语文课程资
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比如:识字竞赛、书写展示、故事会、朗
诵
比赛等,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7、重视语文基本功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提优补差措施
1、端正教
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抓住教学的重
点、难点,紧扣教学目的进行教学。
2、在培养习惯、方法,要把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作为重点,严格训练,做
到统一要求,规范
练习,语文课上严格练,其它课上坚持练,家长协助配合练,
检查评比促进练,持之以恒长期练。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3、在拼音教学中要摆正情境图、语境歌和学字母的关系,强化音节教学,
重视教给学生拼
读成直呼音节的方法,致力于学生独立认读能力的培养。
4、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
认识水平,把握好理解的度,摒
弃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做到“读”字当头,多读、精讲、重视朗读
背诵
的指导,重视学生对语字的认识和积累。
5、重视范读、范写、范背,充分发挥教师
的示范作用,并结合范读、范
说进行听力训练,结合范写,进行观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6、对做作业速度慢的同学应给予辅导,并及时鼓励、表扬,使他们对学
习有信心。7、多
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接受
知识。
其他措施
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生活中学语文。
5、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馈、小结。
6、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四、具体教学工作安排及进度表:
起讫日期 起讫周次 教学内容
9.1 1 开学常规教育
9.4—9.8
2 入学教育1.小蝌蚪找妈妈2.我是什
9.11—9.15 3
3.植物妈妈有办法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
9.18—9.22 4
语文园地一快乐读书吧1.场景歌
9.25—9.30 5
2.树之歌3.拍手歌4.田家四季歌语文园地二
国庆中秋假 6
10.9—10.13
7 4.曹冲称象5.玲玲的画6.一封信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10.16—10.20 8 7.妈妈睡了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三
10.23—10.27 9 8.古诗二首9.黄山奇石10.日月潭
10.30—11.3 10 11.葡萄沟语文园地四12.坐井观天
11.6—11.10 11 13.寒号鸟14.我要的是葫芦口语交际
11.13—11.17 12 语文园地五15.大禹治水16.朱德的扁担
11.20—11.24 13 17.难忘的泼水节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六
11.27—12.1 14 18.古诗二首19.雾在哪里20.风
12.4—12.8
15 21.雪孩子语文园地七22.狐假虎威
12.11—12.15 16
23.狐狸分奶酪24.纸船和风筝
12.18—12.22 17 25.风娃娃语文园地八
12.25—12.29 18 期末字词复习
1.2—1.5 19 期末专项复习
1.8-1.12 20 期末课文复习
1.15—1.19 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