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史记》读书课
郑州华信-出国留学申请时间
读《史记》经典 轻叩国学之门
执教教师: 石河子第一小学 张 婷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节阅读指导课,激发学生阅读史书的兴趣。
2、引导学生用“时间轴”梳理《史记
》中历史的发展演变,学习用“思维
导图”教会学生分析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重点研读《项羽本纪》,
品味司马迁
写人叙事的方法。
3、让学生从《史记故事》开始阅读史书,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
深厚魅力,
寻找炎黄子孙文化之根,让经典陪伴学生成长,润泽金色童年。
教学重点:通过本节阅读指导课,激发学生阅读史书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阅读史书,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寻找炎黄子
孙文化之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板书设计:随堂生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人物,回顾内容
1)三过家门而不入,功业无量定九州。 大禹
2)忧愁幽思作《离骚》,可与日月争光辉。 屈原
3)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孔子
4)少年立志取代秦,破釜沉舟有谋略。 项羽
5)卧薪尝胆待时机,灭吴雪耻称霸主。
勾践
2、聊作者,简介汉朝
司马迁,生于龙门,发奋读书,四处游历,研读文献,忍辱负重,最终完成巨著。
(设计意图:课伊始,从几个脍炙人口的人物—— 大禹、孔子等入手。
由此
为孩子们打开了《史记》这本书的院门,纵观书中的历史人物,激发孩子们的
兴趣。)
二、怎样读《史记》
1、目录中的发现
1)可以从内容入手,《史记》如百科全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观察目录,说说你的发现。
《史记》全书包括五个部分
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的历史)、
三十世家(记贵族王侯的历史)、
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
十表(大事年表)、
八书(记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2、时间轴记录法
1)中国历史朝代顺口溜。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2)漫步时间轨道,把《史记》按照时间顺序整理一下。
夏 商 周 秦 汉
3)把《史记》记录的朝代写在手中的时间轴上。
3、时间人物事件图
《史记》不仅有史学价值,还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1)鲁迅给予它这样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史记》大穿越。书中收纳
了4000多个人物,其中100多个典型人物。
你最想见到《史记》中哪个朝代的哪个人?孩子们畅所
欲言。
3)时间人物事件图的演示
师出示秦始皇的事件图。
4)时间人物事件图的制作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让孩子直观地看到读史书时可以运用时
间轴来
制作时间人物事件图,快速有效地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并通过亲自动手制
作,感受读
书的快乐。)
5)巡视,汇报。
4、品味司马迁写人叙事方法
A
研究《项羽本纪》的价值。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精彩的一篇,其文学色彩最为浓厚,西楚霸王
项羽也成为司马迁着力塑造的最悲壮豪迈的英雄形象。
郑板桥:“《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
B绘制人物关系图。
1)你能想到哪些和项羽有关的人物?
2)你还记得发生在他们之间的故事吗?
3)和学生共同梳理人物关系思维导图,黑板上师生合作。
C视频
《鸿门宴》,品文字语言。
1)、看视频,思考: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视频中的樊哙如此鲜活,司马迁笔下的他是这样吗?
大屏出示:
原文:哙
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jǐ)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
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瞋(chēn)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zì)
尽裂。
译文:交戟守门的卫士打算阻拦
,不让他进去,樊哙侧过他的盾牌撞击,卫
士们全都倒在地上,樊哙进入军门,揭开帷帐,向西而立,睁
大眼睛,怒视着项
王,头发向上直立,眼眶都快要破裂了。
3)、司马迁在描写樊哙的时候用了怎样的描写?
(设计意图:引导孩子们感受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可以有效推动故事
情节跌宕起伏。)
4)、总结:司马迁不惜笔墨对人物进行了精心刻画,文字果然给了我们更多
的想象空间。 <
br>5)、出示司马迁在《史记》中给予项羽的评价,后世的文人墨客也多次在自
己的诗词歌赋中提到
项羽,如李清照《夏日绝句》。
6)、学生为《史记》中喜欢的人物写英雄“颁奖词”。
5、欣赏“大片”,回顾故事
三、为什么读史记
课到这里,想想我们为什么要读《史记》?
总结: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传,同样,我们也可以
通过时间轴的形式将中国
文化发展史绘制出来。
其实,我们还可以运用这种时间轴的方法制作出中国青铜器发展简史、中国
农业发展史等等。
瞧,万事万物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都只是沧海一粟,读史就是寻找我们中华
民族文化的根,让我
们由这本《史记故事》,翻开历史的长卷,叩开国学的大门,
寻找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之根!
(设计意图:读诗使人明秀,读史使人明智。在历史长河中,无数的人物和
事件推动了历史前进的步伐,
引导孩子们以古见今,寻文化之根,通过读《史
记》,打开华夏民族璀璨文化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