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名家手抄报

萌到你眼炸
608次浏览
2020年10月13日 08:2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里尔大学-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2020年10月13日发(作者:穆恩之)


华罗庚 - 华罗庚简介
(1910年11月12日—1985年
6月12 日),生于江苏金坛,卒于
日本东京,中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
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 院
士。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
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
数等很多方 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奠基
者,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
数学家之一。1984年4月30日 华罗
庚在美国正式接受美全国科学院授予的外籍院士称号。1985年6月
12日应邀到日本东 京作学术报告,报告结束后突然心脏病发倒在讲
台上,送院后证实不治,终年74岁。他一生著有200 篇学术论文,
10部专著,还有10余部科普作品。

也许会有人这样认为,华罗庚 小时候肯定就是数学尖子,其实
不然,他幼时时反应并不敏捷,村镇上有人叫他‚呆罗罗‛。他6岁时上了本镇的小学,12岁入县立初中。初二前算(数)学成绩并不
出色,还得过‚不合格‛。他成 名后,有人问起这事,他坦诚地作了
自我批评:‚我小时候是很贪玩的,常常逃学去看社戏。‛ 数学成绩不好引起华罗庚的警觉,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赶上去。于
是,一有空他就抱着数学课本看, 寻找数学题来做,渐渐地对数学
产生了兴趣。
有一天,数学老师李月波把课讲完,亮出了一 道趣味题让大家去做。
题目是:‚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
之剩 二,问物几何?‛当其他同学还在冥思苦想时,华罗庚却很快
举手回答:‚23!‛李老师颇为惊讶,走 过来询问:‚你看过《孙子算
经》,它是中国的‘剩余定理’,传到西方后被称做‘孙子定理’‛。老师又问:‚是你自己算的,那你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华罗
庚不紧不慢地陈述了他的思考演 算过程:‚我是这样想的:这个数三
三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二,这道题的答案可能就是3×7+2,我 又
一算,23用5除之正好余3,所以23就是所求的数了!‛老师兴奋
地告诉同学们:‚华罗 庚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演算的思路也是完全
正确的。‛从此,全班同学对华罗庚刮目相看了。


四年级一班 高震霓


陈景润 - 中国著名数学家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
1996年3月19日),福建省
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
人,中国数学家。1953年毕
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
所。1966年发表《表达偶数
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
“1+2”),成为哥德巴赫猜
想研究上的里程碑,他所发表< br>的成果也被称为“陈氏定
理”。1978年与王元、潘承
洞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6年3月19日因
肺炎并发症去世,享年62岁。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安德
烈·韦伊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
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
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 华大学调来一名很
有学问的数学教师讲课。他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
在20 0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了‘任何一个偶数
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l。 他一生没有证明出来,便给俄
国圣彼得堡的数学家欧拉写信,请他帮助证明这道难题。欧拉接到
信后,就着手计算。他费尽了脑筋,直到离开人世,也没有证明出
来。之后,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也 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
数学难题。200多年来,这个哥德巴赫猜想之谜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老师讲到这里还打个
形象的比喻,自然科学皇后是数 学,“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后王冠上
的明珠!这引人入胜的故事给陈景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哥德巴 赫猜
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从此,陈景润开始了摘取皇冠上宝石
的艰辛历程..... .
1953年,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曾被留校,当了一名图
书馆的资料员,除 整理图书资料外,还担负着为数学系学生批改作
业的工作,尽管时间紧张、工作繁忙,他仍然坚持不懈地 钻研数学
科学。陈景润对数学论有浓厚的兴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系
统地阅读了我国著名 数学家华罗庚有关数学的专著。陈景润为了能
直接阅读外国资料,掌握最新信息,在继续学习英语的同时 ,又攻
读了俄语、德语、法语、日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学习这些个
国家语言对一个数学家 来说已是一个惊人突破了,但对陈景润来说
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四年级一班 王昳璇


祖冲之
祖冲之(429年-500年),字
文远,刘宋时代数学家、天文
学家。祖冲之的主要成就在数
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 个
领域。此外历史记载祖冲之精
通音律,擅长下棋,还写有小
说《述异记》。祖冲之著 述很多,
但大多都已失传。祖冲之的儿
子祖暅之也是数学家。


而农村孩子们却能叫出星星的名称,如牛郎、织女以及北
斗星等,此时,祖冲之觉得自己实在知道得很少 。
祖冲之不喜欢读古书。5岁时,父亲教他学枟论语枠,
两个月他也只能背诵十几句 。气得父亲又打又骂。可是他
喜欢数学和天文。
一天晚上,祖冲之躺在床上想白天老师说的“ 圆周是直径的
3倍”这话似乎不对。第二天早,他就拿了一段妈妈绱鞋子
的绳子,跑到村头的路 旁,等待过往的车辆。
一会儿,来了一辆马车,祖冲之叫住马车,对驾车的
老人说: “让我用绳子量量您的车轮,行吗?”老人点点头。
祖冲之用绳子把车轮量了一下,又把绳子折成同样 大小的3
段,再去量车轮的直径。量来量去,他总觉得车轮的直径
没有1/3的圆周长。




四年级一班 李思慧
小故事:
祖 父经常给祖冲之讲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其中张衡发
明地动仪的故事深深打动了祖冲之幼小的心灵。
祖冲之常随祖父去建筑工地,晚上,在那里他常同农村小
孩们一起乘凉、玩耍。
天上星星闪烁,在祖冲之看来,这些星星很杂乱地散布着,


人物简介
从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及一本50页从老师那儿摘抄
来的《微积分》开始,勤奋自学, 踏上了通往数学大师的路。 华罗
历史的回响·人民的数学
家·[1]华罗庚(1910-19 85),国际
数学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
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
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
开拓者,“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创始
人。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 作出了无与
伦比的贡献。 被誉为“中国现代数
学之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
博 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
一。美国著名数学史家贝特曼著文
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 斯坦,足
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
士”。
华罗庚先生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 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
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
罗 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
许多重大贡献。他在多复变函数论、矩阵 几何学方面的卓越贡献,
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也有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
派” ,华罗庚先生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
学界10多年,这些研究成果被著名的华裔 数学家丘成桐高度称赞。
华罗庚先生是难以比拟的天才。
华罗庚勤奋成才 小时候,华罗庚家 境贫寒,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
辍学之后,他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且也懂得用功读书,他庚辍学期间,帮父亲打理小店铺。为了抽出时间学习,他经常早起。
隔壁邻居早起磨豆腐的时候,华 罗庚已经点着油灯在看书了。伏天
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凉,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里学习。严冬,他常常把砚台放在脚炉上,一边磨墨一边用毛笔蘸着墨汁做
习题。每逢年节,华罗庚也不去亲 戚家里串门,埋头在家里读书。 白
天,华罗庚就帮助他的父亲在小杂货店里干活与站柜台。顾客来了,
帮助他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走了,就又埋头看书或演
算习题。有时入了迷,竟然忘 记了接待顾客。时间久了,父亲很生
气,干脆把华罗庚演算的一大堆草稿纸拿来就撕,撕完扔到大街上。
有时甚至把他的算草纸往火炉里扔。每逢遇到这种时候,华罗庚总
是拼命的抱住他视之如命的算 草纸,不让他的父亲烧掉。 华罗庚的
志气与行径,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华罗庚和全世界无数的杰出人
才一样,困难愈多,克服困难的决心也愈坚。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
象的困难与阻力。不断前进, 这倒反而锻炼了他。没有时间,养成
了他早起,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善于心算的习惯。没有书,养成了< br>他勤于动手,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

四年级一班 王静


阿基米德
外文名:Archimedes
别名:力学之父
国籍:古希腊
出生地:锡拉库萨(叙拉古)
出生日期:公元前287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212年职
业:哲学家、数学家、物理
学家
主要成就: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代表作品:《论球和圆柱》、《论螺线》、《沙的计算》、
《论图形的平衡》。★详细简介

二千年前(约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伟大
的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 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
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从小
就善于思 考,喜欢辩论。早年游历过古埃及,曾在亚历山
大城学习。据说他住在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发明了阿基米德
式螺旋抽水机,今天在埃及仍旧使用着。第二次布匿战争
时期,罗马大军围攻叙拉古,最后阿基 米德不幸死在罗马
士兵之手。他一生献身科学,忠于祖国,受到人们的尊敬
和赞扬。
故事
二千多年前的一天,在古希腊的叙拉古城上演了科学
史上极其悲壮的一幕:一个 罗马士兵闯入了一位老人的屋
子,老人正在炭灰地上专心致志地画着几何图形。士兵的
脚踩在了 图上,老人气冲冲地喊道:“别弄乱了我的这些
图!”勃然大怒的士兵,拔出剑刺向了手无寸铁的老人。 就
这样,这位七十五岁高龄的老人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临终
前仍像他活着时一样,执着于他所喜 爱的科学研究




四年级一班 张雯娜




征求意见稿回复-项目策划书


春节习俗手抄报-村官工作总结


消防安全知识问答-16奥运会


酒吧互动游戏-租房合同模板


潇湘职业学院-公务员考试模拟题


城市规划专业就业前景-合同法司法解释二


荡涤-里仁学院教务部


关于感谢老师的作文-广外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