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获取
世界十大名车-全年工作总结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获取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离不开课程教学资源,然而,许多
信
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不够。我们中的大
部分人往往为了敷衍教学任
务,过于重视书本知识传授,忽略了课
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没能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可持续发展
的需求,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对此,我结合自己的理论学习和教
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
会。
一、关于信息技术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
指
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就是指信
息技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
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以用人力、
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度性程
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获
取则制约着信息技术课程改革
的深度和效度。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资源而言,尤其重要的是网络化资源。网络
化资源,主要指
多媒体化、网络化、交互化的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开
发的校内外资源。
二、网络信息技术课程资源
在现代网络信息环境下,网络信息资源是我们学习、工作、生活中利用率最高的信息资源之一。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是终身学
习的需要,也是个人信息素养中的
重要内容。相对与本馆纸质文献
信息资源和数字资源的检索利用,其对人的影响更为深远。
网络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按信息内容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划分可分
为全文型信息、事实型信息、数值
型信息、微信息和其它五类。
全文型信息:它指直接在网上发行的电子期刊,网上报纸,印
刷
型期刊的电子版,网络学院的各类教材,政府出版物,标准全文
等;
事实型信息:天气预报,
节目预告,火车车次,飞机航班,城
市或景点介绍,工程实况、ip地址等;
数值型信息:主要是指各种统计数据;
数据库类信息:如dialog,万方等,是传统数据库(如光盘数
据库)的网络化;
微信息(web2.0特征):如博客、播客,bbs,聊天,邮件讨论
组,网络新闻组等。
其它类型:投资行情和分析,图形图象,影视广告等。
三、常用媒体资源的获取
1
.文本资源获取的主要来源有:(1)键盘输入;(2)扫描印刷
品;(3)从网络电子资源获取。 <
br>2.图像资源获取的途径:(1)从素材光盘中寻找;(2)从教学
资源库中寻找,目前学校常用
的教学资源库素材中,都能找到相当
一部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形图像素材;(3)在网上查找。(4)
从
电子书籍中获取;(5)从画报、画册中后期扫描;(6)从课件中抓
取,可以用hysna
pdx或snagit等软件在现成的课件中抓取相应的
图片;(7)直接在相应的图像处理软件中创作
自己想要的图形图像。
3.视频资源获取的途径:(1)从资源库、电子书籍、课件中获
取;(2)从网上下载;(3
)直接用数码摄像机拍摄;(4)从录像片、
vcd、dvd片中获取;(5)录制视频屏幕;(6)使
用工具自己制作。
4.音频资源获取的途径:(1)从专业的音效素材光盘或mp3素
材光盘
中获取背景音乐和效果音乐;(2)在资源库中查找,很多教
学资源库中都可以找到语文(英语)课文中
的大多数课文范读。(3)
在网上查找。(4)从cd、vcd中获取;(5)从现有的录音带中获取;
(6)从课件中获取;(7)进行原创。
四、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要以学生为基点, 开发利用贴近教学内容的资源。
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的内容主要是高度抽象的概念,那么要使学
生更好地理解,
就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和知识水平的基
础上,
恰当地开发一些相对于学生的认知和感受距离比较近的课
程资源。美国课程理论家平纳和格鲁梅特认为:
学生对课程的学
习总是依照着自己的履历情境, 依照自我的生活经验而逐步建构
的。
2.以学科为阵地, 获取和应用隶属于教学内容的资源。
一提到课程资源的获取和应用,
不少老师就会想到如何由课堂
向课外延伸, 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打开眼界,这本无可厚非,
然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教学过程有怎样的关系?
有了课程资
源就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吗?
正如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
所强调的:对于具体的教学过程来说,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加工总
是先于它而进行, 或者说是基于教学过程的一般思考。我们可以
这样理解她的意思:
较之既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加工, 课程资源
的开发更能突出其对具体教学过程的关注,
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
不是脱离教学过程或在教学过程之外的活动, 而是与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紧密相连甚至就是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的内在组成部分。
无论是教学新课时的导入,
还是教学情境的创设;无论是对文本
的解读, 还是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师都必须遵循学科特点和学生
特征来获取资源和利用资源。
3.以教材为重心,
开发利用蕴含教学内容的资源。
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但无疑仍然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因为教材承载了传递主流价值观、主流文化的功能,
是贯彻课程
目标的典型例子, 是编者围绕课程目标精心选择的例子;
是最大
限度上适合不同地区学生学习的具有普适性的例子;
还是经过时
间打磨的经典例子。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要用好教材资源,
激活
教材资源。如何用好、用够、用透教材资源?
一是要准确理解和
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除了文本的内容,
教材中的单元导读、预
习提示以及课后思考题都在提示老师该怎么教,
学生该怎么学。
只有将这些教材资源都研读透了,才能发现为了达成教学目标,
可
以利用或删减哪些资源, 还需要补充哪些教学资源。二是要找准
教材资源的生发点,
一幅插图、一个典故、一个标点都是宝贵的
教学资源, 需要我们用敏锐的心,
智慧的眼拿来为我所用。三是
要防止对教材的过度开发,
应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学情来确定
自己的教学目标和达到目标的路径, 然后围绕目标去开发和筛选
有价值的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