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赠言给同学-护士长竞聘演讲稿
信息技术学科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摘 要】对国内外两个
著名的微课资源平台进行对
比,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使用微
课的基本
情况进行调查,从多个课例教学进行横向比较,剖
析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
相应
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 微课资源 设计开发
微课应
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B-0048-04
随着网络技术及移动通
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WEB2.0
网络的发展,社会个性化学习需求旺盛,移动学习、碎片式
学习等应运而生。现有的传统大单元、大容量的课程资源已
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求,移动化、微型化的学
习资源改革势
在必行。以美国“可汗学院”为代表的微课模式和“翻转课
堂”理念在全球广受好
评和追捧,国内的一线教师也越来越
多地主动开展学习并积极进行实践尝试。目前的微课发展现
状是怎么样的?如何去设计开发微课,如何去建设满足信息
技术学科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微课资源,如何
应用于学科课
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微课的开发应用的过程中遇到了
哪些主要
的问题?学生的接受情况如何?这些问题如何解
决?本文对信息技术学科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等问题进
行初步探索。
一、新信息环境下信息技术学科教育资源需求分析
“微
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
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
知识
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
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
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
的,本质
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
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
去制
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传统的精品录像课普遍存在时间长、容量大等
特点,不
便于精确定位于学习点,实际的观看使用率并不高。随着视
频压缩技术与传输技术的快
速发展,各种无线网络的日益普
及,移动终端日渐成为主要流行的终端设备,互联网逐步进
入了
“移动微时代”。在这样的新环境下,什么样的资源更
能满足一线教师教学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更
适合于
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实践?就当前而言,微课更适合现代学
习者微型化学习、个性化学习
、碎片化学习、移动化学习的
需求和期望。微课短小精悍,围绕某一个知识点(重点难点
疑点)
或教学环节展开,教师可以将其灵活方便地运用于课
堂,也可以用作学生课堂自主学习、
课后复习巩固的资源。
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微课的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
习已经越来越
普及,微课已逐渐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与学方
式。因此,本课题组把研究的内容进一步确定为信息技术学
科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二、信息技术学科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思路
信息技术学科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的主要研究对象及
研究内容与方法如下:
(一)研究对象
1.国内外两个著名的微课资源平台,即中国微课网、美
国可汗学院。
2.本校的高一年级六个班的学生,均平行分班,学生的
基础水平差距较大。
3.信息技术学科的一线教师。
(二)研究内容
1.对国内外两个典型微课资
源平台进行对比分析,找出
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的现状和差异,分析它们特点、设计思
路及开发
方法等,并剖析其中所蕴含的教育教学理论,并为
信息技术学科微课资源的设计以及后续开发打下基础。
2.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使
用微课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
,分析学生使用微课遇到
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3.采用同课异构
的方式,将设计制作好的微课使用不同
的课堂设计进行课堂实践,对比教学效果,与一线的信息技
术学科教师交流,反思微课应用的方式方法。
4.总结经验,提出后续信息技术学科微课资源建设与应
用的思路与建议。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与“微课”相关的文献进行研
究,了解微课
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寻找微课
资源建设的方法与思路。
2.对比研究法。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对比国内外两个
典型微课资源平台。
3.网络
调查法。使用问卷星的调查平台,将调查问卷“高
中信息技术课程微课的学习现状”通过网络调查的方法
,获
取基本数据,分析高一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微课学习基
本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4.案例研究法。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将设计制作好的
微课资源通过不同的教学案例分析
,反思微课应用的方式与
方法。
(四)技术路线
1.微课平台的对比分析。可汗学院 (Khan Academy)是
国外最具影响力的微课资源网站
,其是一家非营利性的教育
组织,该学院通过在线图书馆收藏了3500多部可汗老师的
教学视频,涵盖了数学、历史、金融、物理、化学、生物、
天文学等多科目内容,通过网络向世
界各地的人们提供免费
的高品质教育。该项目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给亲
戚的孩子讲授
在线视频课程开始,迅速向周围蔓延,并从家
庭走进了学校,甚至正在应用于“翻转课堂”。在美国,有
些学校已采用学生回家不做功课,而是通过可汗学院教学视
频进行自学,在校时则主要是做练习
测试,再由老师或已经
学会的同学去教导其他同学不懂的地方,充分发挥课堂人际
交互的优势,
以及课下个性化学习的优势,提升学习效果和
学生的学习体验。可汗学院有以下主要特点:(1)充分利
用
了网络传送的便捷性,以及视频资源可重复利用的低成本性,
每段课程视频长度约10分钟,
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由易
到难,采用进阶的方式互相衔接。(2)在教学视频中,看不
到主讲
人,只有一支笔和精简的画面,带领着观众一点点思
考。(3)配套的练习系统,记录了学习者对每一个
问题的完
整练习过程,练习时,用户还可以借助系统提示的帮助,在
作答区完成作答,教学者参
考相应的记录,很容易得知学习
者的具体学习状态、哪些模块比较薄弱,从而提供有针对性
的指
导。 中国微课网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中小学微
课资源网站,它是为首届“中国微课大赛”而创
办的资源平
台。“中国微课大赛”由国家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
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
小学教师的积极参与下,现平台有上
万件微课作品,涉及中小学的语文、数学、英语、物
理、地
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信息技术、科学、历史与社
会等学科,授课时长均在10
分钟以内。其内容主要来自各
中小学常规课的教学内容,且部分为课堂实录小片段,视频
配有相
关课程说明、教师的讲解,方便学生找到对应知识点,
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
下面为以上两个平台资源的特点对比:
第一,微课开发的多样性。中国微课网上的微课资源制<
br>作途径较多样化,主要有:加工改造原有的课堂教学录像或
视频,并重新选择教学内容,采用数码
相机、DV摄像机、手
机、视频摄像头等设备,结合录屏和动画制作软件,如
Powerpoint2010(及以上版本)、Camtasia Studio、Flash等,<
br>对黑板、白纸、白板、课堂、游戏活动等形式展现的教学过
程进行拍摄制作。而可汗学院的微课开
发使用的是一种电子
黑板系统进行录制,画面较简洁、统一,形式上相对单一。
第二,
微课课程的体系化。可汗学院的微课是有组织、
有规划、成体系建设的,每一段视频为一个学习活动序列
,
通过一步一步的演算和讲解,带领学习者逐步深入目标内容。
而中国微课网上的微课资源,是
从全国老师参加微课大赛的
参赛作品里整理并筛选出来的,在这种草根式的生长环境下,
对知识
的整体规划不够严谨,出现了同一个知识点可能有多
个微课,而另外一个知识点却一个微课都没有的状况
,而且
很多微课间是彼此隔离的,不能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以进行专
题化的有效学
习。
第三,微课应用的交互性。可汗学院在应用的交互上做
得较好,每个学习者都建有
相应的账号,并能够详细记录学
习者的学习足迹,使用发布成就勋章的做法,可视化用户学
习进
度、效果及学习者的成长过程;使用自定义目标功能,
为学习者的自我激励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后续相
关主题资
源的推送和活动的推荐,让学习者有了个性化的努力方向。
而中国微课网则主要是对于
微课资源本身的评价,其“评论”
功能没有能够充分利用起来,对使用者而言,缺乏有效教与
学
的支持功能和教与学的激励机制。
三、信息技术学科微课的设计与开发
参考中
国微课网平台上的微课,结合两个平台优势特点
的分析结果,组织组员动手开发适合本校的信息技术微课
资
源。考虑到研究人员的时间精力有限,我们选择了教育科学
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第五章:音频、视频、图
像信息的加工作为本课题小组微课设计与开发的主要章节。
组
内成员通过网络上图文并茂教程来学习微课的制作,
后来找到了一些系列视频型的微课制作教程,每节五
六分钟,
利用平时碎片化的时间,边学边灵活运用到课堂微课的制作
开发中,非常高效。在动手
制作的过程中,逐渐对微课从理
论认识过渡到实践感悟,更肯定了这种短小精悍的学习资源
非常适合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使用。
在微课制作的选择上,本组成员主要采用屏幕
录制专家
进行录屏制作,该软件小而易用,可以直接录制教师在电脑
上的操作、讲课的声音,并
生成视频,或可执行文件,此方
法适合制作操作讲授型的微课。制作解题答疑型、综合性主
题活
动探究型的微课,可使用Powerpoint(2010及以上版本)
或Camtasia Stud
io。PowerPoint新增了一个视频输出功能,
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将一个动感的PPT课件直接
输出为视频文
件。Camtasia Studio是一款专业的屏幕录像和视频编辑软件,
可
以轻松记录在屏幕上的动作和所有显示的内容,并对录制
后的视频文件进行从图像、声音、字幕到过场特
效等多种剪
辑,还可以在屏幕上画图,添加各种效果,标记出想要录制
的重点内容。编辑完毕的
视频,可以制作成多种格式,便于
在各种环境下的播放与存储。
在微课内容的选择上,
以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开发重点,
突出主题;或者根据教学所需,选取教学中的某个精彩环节
展
开教学。这些教学环节包括:课前准备、情境导入、主题
探究、强化巩固、总结拓展。微课设计时以“任
务驱动、问
题导向、反馈互动”为原则,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分层次
逐步地推进、适当地进行
归纳总结,尽可能让学生在最短的
时间内学到知识。
在微课种类的划分上,大致分为两
种,一是同步微课,
它是指基于学科教材知识点(或教学环节) 开发,能满足
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需求,并与日常教学进程基本同步的系
列化微课集。二是专题微课,教师按某个学习
主题、专题或
单元而设计制作的系列化、连续性的微课集。一个专题的微
课数量不做具体规定(
一般为5-10个左右),各微课应围绕
某个专题进行选题设计,并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层次性,有利于学生对某个专题进行深入、全面的学习。
在微课设计的构思上,并不是所有的课
程都适合使用微
课。微课比较适用于介绍某个简单的核心概念,演示某个难
于记忆的操作,而对
于有些复杂的教学内容,它可能并不适
合。当单个微课在短时间内确实难以阐明某个复杂概念与知
识的时候,可以将复杂概念与知识进行分解,制作成有内在
相互联系的多个微课,将它们系列化、主题
化,从而达到教
学目标。
四、微课的应用与反思
一节微课的质量,既
取决于其设计制作的水平,还要看
它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二者的有效结合才是微课质量的综
合
反映。
(一)调查分析
为了解学生对微课学习的接受情况,课题组设计了如下
调查问卷《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微课的学习现状》,在高一年
级六个班中进行调查。本次调查的样
本总数为227份,从数
据分析中,可以看到,近60%的学生对微课不了解,66%的
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接触过微课,61%的学生没有尝试过在网
上观看微课进行学习。而观看过微
课的学生中,35%的微课
获得途径是由老师提供的。46%的学生喜欢视频类的微课。
45%
的学生愿意主动去学习他们感兴趣的微课。52%的学生
认为微课对自学有一定的帮助。由此可见,对于
本校的学生
而言,微课还是一个较新型的学习资源,对这种学习资源的
推广力度还需要加大,需
要让其他学科的一线老师接触并参
与到微课的开发与制作中,在教学中普及微课。学生对微课
表
现出了一定的学习兴趣,还需要老师加以引导,提供优质
的微课学习资源,要清楚地告诉学生课程的学习
方式、评价
方式,使之逐步形成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个性化学习、
按需学习的学习习惯。
(二)对比分析
课题小组将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的必修第五章,分班级,
采用同课异构的
方式,使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应用微课进行
课堂教学,不断评估检验,反复修改教学设计,与一线的信<
br>息技术学科教师学习、分享、交流、反思后,得到如下分析
结论:
1.课堂上用
微课代替老师的讲解,会弱化教师在课堂教
学中的能动性。常规教学中,教师嵌入式播放事先录制好的<
br>微视频,全班学生一起看,老师在一边等着,边听边看自己
录的视频,多少感觉有些尴尬。课堂教
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
生密切互动、相互合作所形成的,有效课堂应该是由教师和
学生共同创造的。在微课中,老师所录制好的讲解都是课前
预设的,无法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现
场生成的,预
先录制的教学视频虽然很精彩,但都不可避免会与现场情况
多少有一定的疏离感,
缺少在面对面教学中所生成的那种交
流互动,如语言的交流、眼神的交流、情感的交流等。显然,
在教与学的现场,老师和学生面对面时,直接给学生讲解效
果会比让学生看课前录制的视频好很多,现
场讲解的声音肯
定会比录制的更生动,师生间现场有了交流才会有互动。所
以用微课代替老师的
讲解需在具体的情况下慎重酌情使用。
2.更细微化的微课,可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支持工
具。信息技术课操作性强,学生基础能力差异较大,基本上
是老师讲完,学生靠快速记忆再进行
实际操作。基础好、计
算机操作能力强的学生能跟上,基础弱、记不住的学生有些
会举手提问,
老师要重复讲解操作方法;不善于提问的学生,
老师没关注到,往往就放弃了。而此时,如果能有一些老
师
事先录制好的、能解决课堂任务的一些微视频作支撑,学生
就可以反复观看,自主解决问题,
就能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
率。微课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时长简短,时间一般都控制在
5-10分
钟,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基本保持集中,
能保证学习效果。课题小组设计制作的微课控制在五
六分钟,
但在课堂上使用时效果却不明显。一次巡堂时,笔者发现有
学生在看手
机,于是质问他们在做什么。他们说:老师,我
们把你刚上课时的操作录下来了,现在不记得的就边看边
做。
原来他们用手机分别录了整节课里最关键的几段操作,时长
也就一两分钟,目标明确,内容
单一,能高效解决任务问题。
受此启发,课题小组成员将原来的微课更“细微化”。将重
难点问
题、学生问得最多的问题,使用方便易用的“屏幕录
像专家”,将操作的方法直接录制下来,时间控制在
一分钟
左右,使用对象为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课后一起发送给学生。
利用这种更细微的微课,能
轻松再现教师的操作细节,突破
重难点,学生可以自主地、快速地掌握制作技能,实现分层
次教
学,同时教师能有更富余的时间关注学生的个体,进行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系列化
微课的使用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连贯,产生良好
的学习效果。微课使用初期,没能达到预期效果,就暂停了
微课的使用。巡堂时,笔者见到一位学生在无所事事地发呆,
印像中上节课他做任务却是很认真
的。于是问他:“这节课
你怎么没做任务呢?”答:“这节课没有微课,你讲的时候
我没跟上。
上节做过的也忘了,现在不知道怎么做,就算了。”
微课不应是单独孤立存在,而是要成为系列化课程,
即在统
一的课程规划下,依据学科特点,将微课程建设为“有序系
列微课”,以避免知识碎片化
。只是几节课使用微课,没有
形成系列化,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每种学习方式的
适应都需要时间,初期效果当然不好。而且,信息技术的课
堂内容是环环相扣的,一周两节课,
学生不常用,经常会把
操作的方法忘记,老师应该做出一系列的微课,事先整理出
与这节内容相
关的微视频,让学生自主复习,复现老师讲课
的情景,激活记忆的细胞,使知识呈现连贯性。这需要老师
在设计制作微课之初,有一个全局化、系列化设计的意识,
把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边界清晰、离
散而又具有一定稠合性
的知识点,微课与微课之间,要围绕知识点间的关系来设计
相关微练习,
进行微评价。
4.专题微课为信息技术的综合性主题探究活动提供有力
支撑。除了基于
常规教学的同步微课自主学习外,专题微课
在综合性主题探究活动中的应用效果最突出。综合性主题探<
br>究活动是多课时、单元性的综合问题探究学习,在分组活动
时,常有小组跟不上进度,大部分是因
为前面的基础课没认
真学,需要应用实践时就无从下手。专题微课以主题学习单
元为框架,将常
规教学中用到的微视频、自主学习的同步微
课,选择性按层次进行整理,增加单元活动相关的内容环节,
导出生成播放演示视频,发放给学生,学生分组进行主题探
究,各组的同学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边
看边停,实现自主按需
学习,互动交流,还可以保存至手机上,课后进行探讨。在
完成综合性主
题探究的活动过程中,利用系列化专题微课,
学生能互助查漏补缺,进一步驱动着他们自主开展完成主题
任务所需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拓展学习。
5.设计制作,交流分享
微课,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
展。将设计制作好的微课资源,与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交流
分享
,是非常方便与实用的。微课容量小,便于网络传播,
不受区域限制,可在教师研修平台上上传自己录制
的微课,
浏览其他教师的微课,与本校、本市乃至全国的教师进行分
享交流;微课时长短,方便
教师使用碎片化时间观看学习,
看完即评价,反馈及时。微课又是属于易于补充的半结构化
的资
源,教师间分享的微课,配备有微教案、微反思、微点
评,这样的微课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可扩充性。每
一节微课,
都包含着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是教师多年的教学经
验与智慧的结晶,通于微
课的分享,教师间能相互学习,开
阔视野,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根据自己学生的学情,反思
研
究,改进教学方法,扩充课堂内容,提升教学水平。
五、微课资源建设的总结与建议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焦建利提出:微课
的应用领域有在线学习、混合学习、
颠倒教室、教育资源、
教师成长。而微课的设计,焦教授总结为:一个好的微课要
考虑5个内容
:ADDIE(Analysis分析、Design设计、Develop
开发、Implement
实施、Evaluate评价)。一节完整微课的开
发,包含着多个环节,既要包括微课设计与开发,同
时也应
该包含微课的实际应用过程,只有把微课的设计、开发、应
用等环节有机
结合起来,这样开发的微课才具有真正的应用
价值。
对微课开发应用的初步尝试,受到
教学环境和课程进度
的限制,课题小组集中在一个单元的课堂内容中进行。研究
的成果可能有些
片面,有许多有待完善和提高的地方,今后
课题小组会持续改进。同时,建议微课资源的开发可以采用<
br>由下至上和由下至上两种模式相结合,即各学科教师自主研
发用于课堂教学,同时也采用学校自愿
申报、城区教育局推
荐、市教育局组织评审,确定相应的示范学校和实验学校,
有计划地拍摄制
作一批与市教材相配套、成体系(专题)的
微课资源,继而有组织地开展相关教学应用研究活动。
在应用微课进行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课题小组
深切感受到,最大的困难是缺乏一个
网络化、智能化的学科
教学平台,毕竟,微课的生命力是在网络上。信息技术课堂
是与网络密切
相连,但由于没有适用的平台为微课的使用创
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微课的效益得不到最大的发挥。中国微
课网的平台更多是侧重于教师间微课资源的展示、分享与交
流,可汗学院侧重于建构学生的自主
学习过程,如果能有这
样的一个学科教学使用的网络平台,学生课上课下能互通使
用微课资源,
平台能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足迹、电子成长档案
情况自动推送相关微课资源,开放式或封闭式呈现学习进展
过程,同时具备异步讨论、上传、学习评价等功能,将会为
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自主化学习,以及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提
供有力的支撑。微课不但可以服务和提升教师的教,更能促
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也是当前构成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背
景下社会每个公民进行个性化自主性学习的
有效资源。教师
们应积极地参与到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应用中,实现资源的分
享与积累,在实践中
不断地摸索、反思与自我提升。
【参考文献】
[1]可汗学院[EBOL].[2016-01-10].http:
[2]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
[J].远程教育杂志, 2013(6)
[3]任心燕.微课教学研究初探[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
学报,2014(1)
[4]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
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
2013(4)
【作者简介】陆志琼,女,南宁市第二十九中学教师,
中教一级。
(责编 江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