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七篇{下}

绝世美人儿
853次浏览
2020年10月14日 17:4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陈情表翻译-年薪制度

2020年10月14日发(作者:施承训)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七篇{下}
【导语】教育要使人愉快, 要让一切的教育带有乐趣。为您整理了《苏
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七篇{下}》供您参考【篇 一】苏教
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物体》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搭积木。
二、动手操作
1、搭积木
师:取出你们的积木,小组合作搭一搭。注意哪些容易搭牢,哪
些不容易搭牢。
小组完成后推荐一个展示作品,并说说用了怎样的积木块拼搭
的。
(可能已经有小朋友能说出其中几种形体的名称了。)
2、分一分
师:我们的小设计师真棒!
如果老师请你把这些积木分分类,你打算怎样分呢
小组合作分一分。?
学生合作探索,边分边把自己的想法跟同学交流。?
指名交流:小朋友把它们分成了几类?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呢??
学生交流分的结果及想法,逐步达成共识,分成四类。
三、探索新知
1、认识长方体
?⑴、我们来看一看、摸一摸这些积木,(一起感知长方体),它



们的面是平平的。
而且有大有小。我们把这一类形体叫做“长方体”,(出示立体
图形)请学生拿出长方体的积木。?
2、认识正方体
主要和长方体比较,一样也是平平的面,但是这些面都是方方正
正的,一样大的,我们叫它正方体。
3、认识球
可以让学生看看,想想,这个像什么?自己取取名字。
摸一摸,它的面是曲的。
4、认识圆柱
摸一摸,上下两个面是平平的圆面,侧面是曲面。这叫圆柱。
生活中见像圆柱一样的东西吗?——铅笔,吸管,柱子等等。?
5、巩固
师:让学 生闭上眼睛在脑子想这四个图形。现在老师说一个名称,
请你想一想是什么样的?再动手拿一拿。?
四、巩固认识,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请你找朋友连一连。
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他们的朋友吗?
2、“想想做做”第2题。?
师:这儿有一堆积木,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逐步出示表格)



请同桌合作,找一找、数一数分别有几个,填在书上。?
同桌一起完成,交流时教师演示分类,学生一起统计验证。?
3、“想想做做”第3题
小红的弟弟把一些积木排成了一排,你看到了什么?大家看看有
什么想法?从左边起,第几个是球?第几 个和第几个是正方体?球的
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4、议一议。?
如果让大家搭一幢房子,你比较愿意选择哪些形体的积木?为什
么呢??
学生结合形体的特征、外观等各抒己见。
五、总结
请你谈谈这节课又知道了什么新 知识,增加了什么新本领,好
吗?【篇二】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分与合》 一、让
学生操作学具,体验分与合,掌握研究数的分与合的学习方法。
数的分与合,把一 个较大的数分成两个较小的数,把这个较大的
数看成两个较小数的合并,一年级学生对这些会感到相当抽 象和枯
燥。2只能分成1和1,3就能分成1和2或者2和1,数越大,分法
也越多,这又是一 年级学生的学习难点。教材从儿童心理出发,引导
学生通过操作学具体会数的分与合,所有例题和“试一 试”都先把若
干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再把分实物的结果抽象成数的分与合,使枯躁、
抽象的数学 内容变得形象有趣,使复杂难记的数学知识变成有结构、
易记忆。



第34页例题教学4的组成,分三步进行。首先把4个桃放在两
个盘里,让学生边操作边体 会“分”;接着把分4个桃抽象成把数4
分成3和1、2和2、1和3;最后想一想“几和几合成4”。 教学的
第一步是开放的,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一种放法,在交流中出现三种
不同放法。这里的交 流,一方面呈现了放法是多样的,找到了可能的
多种放法。另一方面,为学生记忆4的分与合提供形象支 持。教学的
第二步是渐进的,从左边图示的一个盘里放3个桃,另一个盘里放1
个桃,得出4分 成3和1,让学生理解431表示的意思,知道是怎样
得到的。接着让学生思考通过中间和右边的分桃图 又能得出什么。先
半独立完成4分成2和几,再独立完成4分成几和几。教学的第三步
要在“分 ”的基础上推理“合”:因为4分成3和1,所以3和1合
成4。这道例题是本单元的第一道例题,教学 任务不局限于4的组成,
还有分与合的思想,学习数的组成的活动与方法,直接关系其他各数
组 成的教学。所以,必须让学生参与分桃的活动,经历由分实物抽象
成分解数的过程,感受分与合的内在联 系。
二、在教学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中,逐渐提高数学思维的要求。
在数的分与合中 存在一些规律,发现和利用这些规律能提高探索
活动的效率和记忆数的组成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 水平。
(1)“分”与“合”是数的组成的两个方面,是10以内数的加
法和减法的重要 基础。大多数学生计算加法喜欢从“合”的角度求
和,计算减法喜欢从“分”的角度求差。教材引导学生 逐渐掌握
“分”与“合”的关系。



①教学4的组成 ,先认识“分”,再认识“合”。把“分”与
“合”分开教学,便于学生分别理解它们的数学含义。从4 可以分成
几和几,推理出几和几合成4,能初步感受“分”与“合”的内在联
系,知道“分”与 “合”是对同一现象的不同看法与解释。
②教学5的组成,同时提出“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 几合成
5”,使两者成为有机结合的整体。教学6~10各数的组成,完全把
“分”与“合”融 为一体了。
(2)除2以外,3~10各数都有两种或多种分解。把一个数的
各种分解有 序地依次排列是对称的。以5的分解为例:。掌握这种对
称,能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记忆负担。教材引导 学生逐步理解和应用
这种对称。
①教学4的组成,虽然4分成1和3、2和2、3和1是 对称的,
但考虑到初次教学数的组成,重点应放在理解“分”与“合”的意义
和研究数的组成的 学习活动上,暂时不揭示这种对称。
②教学5的组成,通过两个孩子在不同位置观察5朵花片的同 一
种分法,体会514和541是一致的,实质上是一组分解的两种表达。
然后让学生看着5朵 花摆成2朵和3朵的图,写出这组分解的两种表
示。教材给一种表达套上虚线框,让学生明白它可以从另 一种表达得
到。
③教学6和7的组成,根据一幅图写出数的一组分解,虚线框里
的表示直接从左边得到。感受研究6、7的组成,都只要进行三次操
作就够了,为提高8、9、10的组 成的教学效率打下基础。



④教学8、9、10的组成,都通 过“你还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
从这些数的一些分解说出另一些分解。体会较大数的组成,只要记住其中的一半,就记住了另一半。
(3)研究数的组成要有序地进行,能提高效率,也方便记忆。
教材引导学生逐步达到这一要求。
①教学4和5的组成,教材的画面里有序地呈现了各种分法,蕴
含了数的分与合是有序的结 构。由于2~5各数的组成比较简单,教学
重点要放在分与合的含义,以及研究数的分与合的学习活动上 ,暂时
没有明确提出有序地分、有序地记的要求。
②教学6的组成,几幅分实物的图是有 序排列的。两只手里拿6
个气球,每次从一只手里移动1个气球到另一只手里。一次移动出现
气 球的一种分法,得到6的一组分与合。连续地移动,引出了有序的
6的各种组成。
教学7 的组成,教材的图画里把7个球分成两部分,三幅图依次
把7个球分成1个和6个、2个和5个、3个和 4个,学生看图写出
三组7的分与合自然也是有序的了。
要注意的是,教学6、7的组成 ,教科书画出了有序的几幅图画,
引导学生把6、7有序地分与合。这比2~5各数组成的教学要求提高
了,教学应该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序”。
③教学8、9的组成,以移花片和移小棒活动 为载体。教材要求
学生“每次移1个”“有次序地分”,指导他们有序地探索,体会什
么是“有 序”,怎样才能有序,有序有什么好处,从而利用“序”帮



助记忆数的组成。
④教学10的组成,明确提出“有次序”地涂一涂、分一分,进
一步提升学习活动的水平和数学思维的水平。
三、让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练习,激发练习的积极性,熟记数的
组成。
10以内各数的组 成是重要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
练习是主要的途径。教材从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避 免机械、
枯燥地练习,经常变换练习形式,重情趣、重口答,提高练习的效率。
(1)每 一段教学都安排“对口令”或两人的合作练习,不但动
口说,还动手摆。第35页第2题边说边摆学具, 从两人摆的花片可
以检验是不是说对了。第37页第3题边说边摆数字卡片,通过看卡
片上的数 检查说对没有。
教材鼓励学生自主进行练习。如第42页第3题在8、9、10里任
选一 个数,说出它的各种组成。第41页第2题在1~9这些数中,任
选一个数说出它的“好朋友”。
(2)设计“猜一猜”“蚂蚁回家”等游戏。如第42页第2题,
一名学生预先想好一个数 的组成,让同学猜他想的是什么。这样寓练
习于游戏中,而且不需要任何学具,随时随地都能进行。第4 3页第
5题的答案开放,4和3合成7、4和4合成8、4和5合成9、4和6
合成10,4号 蚂蚁和3号、4号、5号、6号蚂蚁都有可能住在一起。
开放的答案能激起兴趣,激活思维。
(3)给练习配上背景,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如第35页在汽车



车厢上写4、5的组成,第37页在蟹螯和蟹壳上写6、7的组成,第
40页在中国结上练8、9的组成 ,第38页在房屋图上整理5、6、7
的组成。【篇三】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加法和减法》 教
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
意思 ,了解这种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的结构,会用加、减法计算解决
问题。
2、让学生初步感受符号所具有的简约化的特点,初步培养符号
感。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及结
构。
教学难点:
根据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图画题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进行计
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学习“比一比”时 ,先比较哪根跳绳长,再比较哪
个小朋友高,我们用“√”和“○”来表示比较的结果,这比用文字



表示方便多了。
2、导入:使用符号表示既简单又明确 ,我们数学上经常使用符
号。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如何用符号表示图画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
求 的问题,并学习如何通过计算解决这样的问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小黑板出示苹果图。
(2)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得出一个用 加法计
算的问题吗?如果把刚才的问题写下来,这些字要写好长时间,现在
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表 示。
(3)初步了解括线和问号:(出示括线)这叫括线,括线对着哪
里,就表示哪里的 东西,这里的括线就表示左边和右边的苹果总数。
“一共有多少个?”不知道,要我们求出来,这是问题 ,就在括线下
面写问号。(出示“?”)你们看,这样表示简单吗?
(4)了解已知条件和问题。
题目中已经知道了什么呢?已经知道了什么就是已知条件,要求
什么就是问题。
(5)提问:这道题谁会列式计算?
2、教学“试一试”。
(1)课件出示题目。(包括括线的问号)
(2)提问:在这道题里,括线表示什么意思?括线下 面的“10”
个表示什么?“?”表示什么?谁能说出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



题?
(3)在书上列算式计算。
(4)反馈交流,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
(2)提问:左边一题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完成第2题。
(1)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
(2)提问:左边一题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
感兴趣?你还 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篇四】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
上册教案《统计》 教学目标:
1、在体验自己换牙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据的整理,初步认识
象形统计图,并从中知道简单的统计结果 。
2、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统计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初
步的统计的意识。
3、能够与同伴合作进行简单的统计,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感
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难点:
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 学们,看照片上的女孩笑的多开心,你能猜猜他有几岁呀?
(6岁)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根据什么猜的。
(因为他的牙齿掉了,所以和你差不多大。)
会观察会思考的孩子,老师把大拇指送给你。
2、介绍乳牙、恒牙的有关知识。
同 学们,你知道吗?每个人一生中能长出两副牙齿,从你一出生,
就长出的牙齿,叫乳牙,大约2岁半就长 齐了。可是这副牙伴随咱们
的时间可很短,从6岁开始,乳牙就一个个脱落,大约12岁左右,
乳牙会全部掉光,长出一种新的牙齿,谁知道这种牙叫什么?对,叫
恒牙。所以刚才同学说根据牙齿猜他 的年龄是6岁是很有道理的!告
诉你们,这个女孩今年啊,还真是6岁。
来,露出你最灿 烂的笑容,让我看看你的小牙齿,同桌之间互相
看看换牙了没有?找找哪是乳牙?哪是恒牙?有谁换牙了 大声告诉
老师——我换牙了!(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自主学习。



(1)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老师听出来 了:换牙了,让你感
觉很自豪,很高兴!是啊,换牙也是一种成长的标志!
师:那你现在换了多少颗呢?
哦,你换了1颗牙,你换了两颗,你换了三颗,还有换了四颗,五颗牙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颗、2颗、3颗、4颗、5
颗……)
可是呢,老师又特别想知道换2颗牙的有几人,还想知道换3颗
牙的有几人。你还想知道什么?
这么多问题可把老师难住了。
……
你们快帮老师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
不少同学有了自己的想法。你们看这样行不行:一会儿,你把你
想到的调查方法先说给你小 组里的同学听,比一比谁讲得最明白;谁
听的最认真。
(3)集体交流。
师:刚才只有几个人有办法,现在这么多了!哪个小组先来说说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
a、你觉得可以让你们组的小朋友换1颗牙的坐在一起,换2颗
牙的坐在一起……
师:就是按照种类分一分是吗?(教师板书:分一分)
b、可以问小朋友谁没换牙,举手数一数,再问谁换了1颗牙再



举手数一数,就这样一直问下去。(问一问,数一数)
c、黑板上不是写的“0颗”、“ 1颗”、“2颗”……的吗?可
以在上面做记号,换了几颗牙就在“几颗”的上面做个记号。
师:这个方法真不错,能把换牙的情况清楚明白地在黑板上表示
出来。
师小结:刚才只有 几个人有办法,小组一交流,就有这么多同学
想到了办法;你说,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法好不好?
师:就是啊,人多力量大嘛!在以后的学习中,咱们碰到什么不
明白的问题,也可以用小组讨论的方法。
3、选择合理的方法,统计全班同学的换牙情况。
师:瞧,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方 法!都可以调查出换牙的情况。
那么到底用那一种方法能又快、又准、又清楚地表示出每种情况的人数呢?(记一记,记下来。)
都喜欢这种方法?
2、小组交流。
那好,老师也准备了几种办法,把他们绘制成表格发到了各个小
组长那儿,请同学们,一组一起想办法整 理一下。
师巡视指导学生真确填写、涂画表格。(表格为课本所提供的三
种表格)
3、课堂讨论。
下面请小组汇报一下。(预设小组可能出现的答案)
一组:我们用的是这个表格,从左向右画笑脸。每一个笑脸就代



表一个人。画三个笑脸就代表有3个人。
二组:我们从上向下涂表格。每一个格代表一个人。每行中途了
三个格就代表环2颗牙的人就有3个人。
四组:我们在3颗牙后写4就代表有4人换了3颗牙。
师:师:刚才小朋友们通过分 一分、数一数有了这么多的发现,
像这样整理的办法就叫做统计生:统计。教师板书课题:统计
师:看了小朋友们整理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你还能提出那些
数学问题?(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a、我知道我们组有几人换了2颗牙,有几人换了3颗牙,有几
人换了4颗牙。
b、换2颗牙的比换3颗牙的同学多几人?
c、换4颗牙的比换3颗牙的同学少几人?
d、一共几人换过牙?
师:通过统计小朋友解决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真了不起!
小朋友,你知道吗?在换牙期间,一定要保持好口腔清洁,要经
常刷牙。不要用舌头舔刚刚长出来的新牙 ,更不要咬铅笔头,咬嘴唇,
啃指甲,不要偏食,这样才能使你的牙齿更整洁、更漂亮!
(引导学生了解换牙期间的卫生常识)
4、教师小结。
师:看,本来咱班的换牙情 况让我们觉得很乱、很糊涂,后来大
家这么一统计,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说,统计的作用大不
大?



师:以后,咱们想要了解个什么情况,就可以 用咱们这节课学到
的统计方法。比如:咱们可以统计一下8岁小朋友的换牙情况,还可
以统计一 下小朋友喜欢看什么动画片,你还想到哪些情况也可以用到
统计?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还可以统计小朋友喜欢吃什么水果。
生:还可以统计小朋友喜欢上什么课。
三、应用总结
1、巩固练习:做课本练习第一题。
生活中许多地方都可以用到统计。我们学校的大同学在海边捡 到
一些贝壳,打算用来做手工,瞧!他们也统计了一下自己捡到的贝壳,
并把它们排起了队。看 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
桌说说。
能把你知道的填到旁边的统计表里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答
案。
2、拓展延伸。
同学们能根据统计图、统计表能解决这么多的问题,真了不起!
看到你们学得这么棒,老师 想请你们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棒老师解决
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吗?
看,课间休息时间到了 。瞧!操场上多热闹啊!虽然热闹,可是
看起来有点乱是吗?如果咱们能统计一下各小组的人数,划分一 下场
地,那多好啊!同学们,你们能根据图上画的,统计一下参加各种活
动的人数吗?



学生填完后集体订正。
根据大家统计的情况,我们学校就可以合理地安排活动场地了!
小朋友,谢谢你们了!
3、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咱们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啊?统计。
四、课堂检测
下面同学们试着来完成119页的第8题,比一比看一看谁做的对。
交流答案,都做对了举手。【篇五】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认识钟表》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认识钟
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
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初步培养爱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意识和
习惯。
二、教学重点:
认识钟面上的整时。
三、教学难点:
认识钟面上的大约几时。
四、教学准备:
钟面教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
提醒人们争朝夕。
2、 揭示课题:小朋友猜对了。你想不想看一看钟面是什么样的
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钟表”。
(二)思索探究
1、初步认识钟面
说明:我们经常看钟面了解时间, 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钟面,把你
知道的有关钟面上的知识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指名说说关与钟面上的知识。
有12个数,让学生从1顺次读到12。
有两根针,一根长一根短,指出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让学
生把分针和时针指给同桌看。
2、初步认识整时
(1)出示7时的钟面,让学生猜猜是几时?然后引导学生观察
时针和 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再出示5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时针和
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引导观察钟面上的分 针有什么共同点?时针
呢?
(2)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教学试一试
出示三只整时的钟面图,提问这三只表上又是几时?你是怎么知
道的?



学生在钟面上拨一个时间让同桌说说是几时。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分别在小组里说一说早上几时起床,晚上几时睡觉,再指
名说。
3、初步认识大约几时
(1)继续拨时间,让学生说是几时。
先拨7时,再拨7时不到一点,最后拨7时过一点。
(2)7时不到一点
提问:这时是几时呢?小组商量,学生汇报。
(3)7时刚过一点
提问:这又是几时呢?
(4)小结:像这样接近7时的情况,都可以说成“大约7时”。
(5)巩固:分别出示4时不到一点和平8时刚过一点的钟面,
提问:你能说一说,这两个 钟面上大约是几时吗?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进行全班交流。
(6)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口答,并适当追问是怎样
想的。
(三)检测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说说钟面上各是几时,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每天的这
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2)指出:小朋友要养成珍惜时间、按时学习和休息的好习惯。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3时,要求学生互相看一 看拨的对
不对。再分别拨出9时、12时,同桌互相检查。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先仔细观察钟面上画了什么针,还缺少什么针,再根据钟面下标
出的时刻在钟面上补画出分 针或时针。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应该比
分针短些,画分针应该比时针长些。
4、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提问:第一幅图钟面上是几时?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第二幅
图呢?
追问:怎么都是10时?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总结:一天里有两个10时,一个在上午,是上午10时;一个在
晚上,是晚上10时。
5、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出示不同时刻的画面,提问:你知道上面各是几时吗?你还在哪
里见过这样的表示方法?
(四)全课总结
1、你在小小的钟面上学到了哪些知识?
2、完成课堂作业。【篇六】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以内的加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



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
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
加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计算
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 较和推理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产生学习计算的兴
趣。
重点难点:
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的加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圆片5个。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复习旧知
游戏:我们先来做一个填数抢答游戏,看谁做得又对又快。(5
的分与合)?
师:你们对分与合的知识掌握得真不错。今天我们就要用分与合
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二、创设情境、教学新知
1.教学例题图。
(1)观察图意。
师:学校欢庆十一国庆节,校园里一群小朋友也为此贡献自己的



微薄之力,咱们去瞧瞧他们在干什么呢?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
师:你描述得很准确。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生:我看见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花园里浇花。
师:你说得很完整。
咱们接着看(出示图:又来了2个小朋友),现在呢?
生:又来了2个小朋友。
师:谁还会说?
生:又来了2个小朋友。
师:谁能把这2句话连起来说一说?说得既清楚又简洁。
生: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
师:他说的对吗?再请一个小朋友说一说。
你会说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2)认识加法
师: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呢?
生:一共有5个小朋友。
师:你能把刚才大家说的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一共有5个。
请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谁能大声响亮地说清楚?
生: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一共有5个。



师:你怎么知道一共有5个小朋友?
生:3+ 2=5。(你都已经知道用算式来表示,真不错。3+2=5
有很多小朋友早就知道了,那它表示什么呢 ?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
知识。)
师:你知道这是一道什么算式吗?(加法算式,出示课 题)这个
符号你们认识吗?(加号,横平竖直)(请小朋友先说一说)老师做
一个动作,全班猜 猜看,是什么意思?(表示合起来)
教师板书(3+2=5加号)
这个算式你会读吗?(学生读、齐读)
(3)理解算法
提问:这里的3表示什么?(表示原来有3个小朋友。)
2表示什么?(又来了2个小朋友)
5表示?(一共有5个小朋友)
那谁来说说3+2=5表示什么意思?就表示把3和 2合起来是5,
谁来说一说?反复请学生说,同桌说3+2=5表示的含义。
师:你怎么知道得数是5?
生:3和2合成5。
讲述:3+2=5表示把3和2合起来,一共是5。
2.教学试一试。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你们非常熟悉的儿童乐园。出示情境

你能看懂图的意思吗?儿童乐园里有?又来了?会说吗?自己



小声说一说。
师:谁来把这幅图的意思说给大家听?
生:儿童乐园里有1个女孩在玩荡秋千,又来了2个男孩。
师:你能提一个问题吗?
生:现在有几个人?
师:要求现在一共有几个人?你想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你
会算吗?
指名说,教师板 书。翻开课本第40页,找到这幅图,自己在课
本上填上得数。填完的小朋友轻声地将算式读一读。
师:得数是3,你是怎样想的?(因为1和2合成3,所以1+2
=3。)
提问:那1+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和2合起来是
3。)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知道把2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三、练习巩固、拓展思维
1.摆一摆,说一说。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摆圆片游戏吧!(动手操作)拿出5个圆片。
请学生上台来摆。我来说,你来摆,边摆边说。
(1)左边摆2个,右边摆3个。一共有几个呢?谁来报算式?
(2)左边摆4个,右边摆1个。一共有几个呢?算式是?
老师这还有2道算式,你能照样子边摆边说吗?左边有?右边



有?一共有?
(学生口报,教师板书)
2.说一说,填一填。
师:瞧!可爱的小兔子正在采蘑菇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第一幅图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说图意?你会列式吗?(把得数
填在书上)
我这还有2幅图画,你能看懂图意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指名
说。
你会列算式吗?在书上完成算式。
(请学生说图意、报算式)
追问:4+1=5表示什么?(4和1合起来是5)
(2)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老师读
算式)(有什么相同的?不同的呢?)
生1:每次多加一个,又多一个。
生2:加号后面的数都是1。
生3:加号前面的数越来越大,得数越来越大。
小结:一个数加1后,得数比原来这个数多1。
讲述:刚才我们看图写算式,现在没图,你会算吗?
3.算一算,写一写。
直接报得数。
2+1=3和1+2=3观察这2道算式中的数。哪里是一样的?有



没有不一样呢?
生1:我想到3的分与合,1和2,2和1合成3。
生2:加号前后交换了位置,得数不变。(加交换的手势)
师:通过几个小朋友的观察,我们知道 了加号前后交换了位置,
得数不变。(他们的位置不一样,交换了,得数呢?都是3。)
师:看到4+1=5你能想到什么?
4.连一连。
讲述:瞧!一个绿色的身影正在 忙碌着,他是谁呢?(出示一张
邮递员投信的照片)原来是邮递员叔叔,他在为四面八方的人们送信呢,我们去帮帮他,好吗?
师:怎样把信准确送进邮箱?谁知道?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把剩下
的信都送到邮箱里吗?自己连一连。
(发信封,请手上有信的邮递员,把信准确地送到上面的邮箱里)
自觉排队。
听同学报算式,检查自己的连线对不对。学生汇报,开火车。
师:瞧!这些邮递员的信送的对吗?(这些都是合格的邮递员,
不简单,他们能把信准确地送进邮箱。)
讲述:只是看起来有点乱,请小朋友们动动脑。把他们有序地重
新排一排吗?(学生排)
师:他的速度很快,他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的,是什么顺序?
生:加号前面的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按数的大小)。
(这个小朋友真能干,他这种排法就能一个不漏地把得数是2、



3、4、5的算式记清楚,思维真灵活)
四、拓展延伸
1.这个算式中括 号里填什么数,会吗?你能将得数是5的算式
全都报出来吗?同桌互相说一说。()+()=5
讲述:他是按照从小到大的有序地报一报,我们还可以从大到小
地排。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还记得我们学习分与合的时候?(看
到4+1=5就能想到?)
讲述:像这样根据数的分与合一组一组地报,也能找到得数是5
的算式。
2.()+()【篇七】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加几》
本节课的设计以联系学生的生活 实际,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教学理念,在教师恰到好处地启发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
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
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切入。
从学生熟悉的校 园运动会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
就在身边,然后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数学问题 ,并加以解
决,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启发了思维,也培养了学生提出
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 “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



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
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
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 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
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 不能单
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
学的重要方式。本课 教学中,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
与思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 中探索,获
取新知。由于留给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生
动活泼的,提出 了多种9加几的计算方法,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
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还具有创 造性。限度地拓
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4、计算课到底该怎么上。
在课改的今天,关于计算教学如何上,仍有很多困惑。在课改初
期,教师们认识到原有教学 模式的局限,大张旗鼓的开展自主学习,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计算中过分提倡并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整
节课都是“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导致学生计算能力不如
以前娴熟,那么,在提 倡算法多样化的今天,计算课如何扎实有效而
又不失灵活的进行?怎样处理算法多样化与基本算理算法之 间的关
系?算法多样化怎样优化?何时优化?目前使一线教师们深感困惑。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七篇{下}

手机促销-消防安全基础知识


如何省钱-青岛海关网站


桑德兰大学-朝韩新闻


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处-升旗仪式演讲稿


生物工程排名-书记述职报告


福建省二级建造师报名-读书报告


西丰县-小学感恩主题班会


教师节英文-聘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