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要问》

别妄想泡我
892次浏览
2020年10月15日 05:2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自贡人才考试网-学习雷锋好榜样作文

2020年10月15日发(作者:松布)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要问》
教案
教案是针对社会需求、 学科特点及教育对象具有明确目的性、适应性、实
用性的教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应是与时俱进的。下 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小学
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学< br>目标:
1.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
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 课文里是讲谁不
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
的问题可划划、圈圈。读 完读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
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
4.同学们交流有关xx先生生平事迹。
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
解。
1 3



1.什么叫“私塾”?“私塾”与现在的学堂教与学有什么不同?
(这一问题的提出,要让学 生懂得,正因为先生只教读和背,从来不讲意
思,所以才发生了孙中山提出问题,要先生讲意思的故事, 这也是故事发生的
原因。)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质疑、解疑。
“照例”、“流 利”、“连连点头”在课文里是要说明什么的?课文前面写了先生
对孙中山的学习背诵是“连连点头”, 而后面孙中山自己却认为这样糊里糊涂地
读书没有什么用。孙中山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对先生的提问为什 么要“壮着胆子”?
对先生请求时用了礼貌用语说明了什么?(通过两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
完成得极为出 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
愿望。)
3.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吓呆了、害怕、霎时、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 道、收起戒尺、让孙
中山坐下”。接着看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 < br>围绕上列词语展开讨论研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
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 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出示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用有关词语复述图
意。
4.学生 质疑: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
励学生提问呢?(教师帮助学生区分 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
开放或教育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 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怎
样告诉我们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明确:孙中山当 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
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三、深入画面,指导朗读。
2 3



1.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练习。
2.请两组同学汇报。
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
(如 “……,有什么用呢?”这句话是说孙中山认为糊里糊涂没有用,要读出肯
定的语气;“……,不怕挨打 吗?”是别的同学感到奇怪,不明白,才问孙中山的,
要读出疑问的语
气;“你会背了吗?” 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气。又如“请您
给我讲讲吧!”应读出恳求、期待的语气;“我 就讲讲吧!”应读出表示答应的语气。)
四、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1、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①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背诵,毫不糊里糊涂,能够自己对自 己提出问题,正
如名人所讲“读书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对他小
时候的学习成绩是“连连点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②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
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 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
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 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2、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板书
私塾读书像唱歌
唯有一人壮胆问边学边问
27不懂就要问学生惊呆xx无声
戒尺拿起厉声道收获多
先生细讲学生听
3 3

泰安高校-法制报告会心得体会


银行从业考试时间-中国女排精神


实现理想-以倾听为话题的作文


夜莺之歌-天津海关网


何其芳-昆虫记第一章读后感


生活误区-纳西族禁忌


神话故事作文-松尾幸实


江西高考-寒假生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