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
加盟连锁店合同-我和我的祖国歌词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
第一单元负数
●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学
理念
负数的意义,负数的读写法等
时间
分配
讲授
18分
练习
22分
让学
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本课时教学,先通过以电视台天气
预报为例,说出一年中的最高
气温和最低气温,从而引入了负数这一概念。从而让学
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理
念。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对负数有初步的认识。
2.使学生能正确地读写负数。
3.能对生活中有关负数的事物产生兴趣。
教学
目标
教学
准备
实物投影设备、温度计等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说一说对温度的认识。
教
学
流
程
(1)以电视台天气
预报为例,说一说某些一年中出现的最高气温是多少,最低
气温是多少等等。
(2)说一说“零下××度”是什么意思,怎样表示?
2.揭示课题
师生共同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负数。(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境图。
(2)说一说:从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还想知道什么?
(3)让学生根据了解到的信息进行交流、讨论。
①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认识和想法,与同学分享你的知识,解答你的疑问。
②汇报交流情况、认知结果。
③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简要的说明。
2.教学例2
(1)出示银行存折,观察存折中的数据。
(2)说一说:这些数各表示什么?
(3)以“500”和“-500”为例,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
第一单元负数
●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
学
流
程
3.认识负数
(1)联系“16°C”和“-16°C”
以及“500”和“-500”,说一说你有什么体
会。
(2)什么是负数
(3)讲解负数的读法。
(4)什么是正数。
(5)让学生通过观察正数和负数,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异同。
(6)关于0。
①教师可明确告诉学生: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②你能写出几个负数吗?
4.做一做
指导学生完成第1、第2题。
5.课堂小结
说一说你对负数有了哪些认识。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一的1~3题
四、布置作业
板
书
设
计
课总
后结
认识负数
为了
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像-16、-500、-0.4、
3
-,……
这样的数叫负数。
8
-16 读作:负十六 -500 读作:负五百
3
-0.4 读作:负零点四 - 读作:负八分之三
8
本课时的
教学,通过创设情境,以生活来引入“负数”这一概念,让学生感知数
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以讨论、交流、
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主,让学生自己捕捉学习信息,自
己解决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
第一单元负数
●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学
理念
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时间
分配
讲授
18分
练习
22分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活动,参与数学,使课
堂充满生机和创新活动,逐步形成探索
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3、使学生能运用负数表示简单的问题。
教学
目标
教学
准备
实物投影设备、直尺等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48
-8 5.6 +0.9 - + 0 -82
711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后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
画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
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
(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
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
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
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
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5和-1.5处,应如
何运
动?
教
学
流
程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
第一单元负数
●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
学
流
程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
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
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讨论,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
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负号后面的数字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五、布置作业
板
书
设
计
课总
后结
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本课时的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给学生充足的时
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讨论、
交流,自己发现负数的比较方法,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学得有
趣,激发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
圆柱
●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圆柱的特征、底面、侧面、高
内容
以及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等
教学
教学
理念
时间
分配
讲授
16分
练习
24分
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教学伊
始,先出
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柱,并让学生举出成活中的圆柱,这样,让学生进
一
步认识圆柱。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做数学”的过程。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
教学
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目标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
准备
圆柱实物、侧面展开教具等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长方体形的物体和正方体形的物体,提问:这两个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教
学
流
程
他们有什么特征?
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跟老师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感觉它们与
长方体和正方体
有什么不一样?
二、学习新课
1、圆柱的认识。
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征。
让学生拿着圆柱形的物体观察和摆弄后,
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
而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而圆
柱则有一个曲面,
有两个面是圆,从上到下一样粗细,等等。
教师指出:像这样的物体就叫
做圆柱体,简称圆柱。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
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圆柱)
教师:请
大家再观察一下,这些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点?(用直观教具,
引导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并且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教师指出: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接着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使学生发现
圆柱有一个曲面,由此指出:
圆柱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
圆柱
●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
学
流
程
让学生看圆柱形物体,指出: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然后在图上标
出高。
提问:圆柱的高有多少条?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使学生明白:圆柱的高有无数条,他们都相等。
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同桌的两名同学相互指出圆柱的两个底面、侧面和
高。
小结:圆柱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
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请大家想一想,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是什么图形?
教师出示罐头盒,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沿着罐
头盒的一条高剪开商标纸,再打开,
展开在黑板上,得到的是一个长方形。
引导学生想一想: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思考想象长、宽与圆柱的关系;与同学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思维过程;
汇报交流结果。
教师演示教具配合说明,让学生更进一步明确圆柱与长方形的关系。
四、巩固练习
做第11、12页“做一做”
五、布置作业
板
书
设
计
课总
后结
圆柱的认识
底面(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
圆柱 高— 有无数条 长 = 圆柱的底面周长
侧面— 沿着一条高展开—长方形
宽 = 圆柱的高
本课时教学,教师注重生活
中的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圆柱,学生兴趣很高。
在认识圆柱的特征时,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活动,
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践,从中
获取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
圆柱
●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学
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
时间
分配
讲授
15分
练习
25分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注重解决问
理念
题策略意识的培养,提升思维品质,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
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
教学
目标
教学
准备
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圆柱侧面展开教具
一、复习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教
学
流
程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二、探索新知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2、教学例3。
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
哪几个部分
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
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圆柱的底面积你会计算吗?侧面积呢?
①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②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
人教版小学数学
六年级下册
●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
圆柱
●
第二课时教学设
计
教
学
流
程
呢?
(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③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
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
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
=底面周长×高)
3.尝试练习。
(1)求下面个圆柱的侧面积。
①底面周长2.5dm,高0.6dm。
②底面直径8cm,高12cm。
(2)求下面个圆柱的表面积。
①底面积是40c㎡,侧面积是25 c㎡。
②底面半径是2dm,高是5dm。
4.课堂小结:说一说你的体会。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二第5~8题。
四、布置作业。
板
书
设
计
课总
后结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圆柱的侧面积 =底面周长× 高
本课时教学,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通过观
察、讨论、引导,发现圆柱的表面积
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在设计练习时,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符合学生的心理
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放手给学生自己练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
圆柱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综合运用圆柱表面积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
内容
题。
教学
教学
理念
时间
分配
讲授
16分
练习
24分
数学课堂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富有
挑战的,联系生活情境,引导参与,尊重学生,强调学生身临其境去
进行全方位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现实
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1.使学生熟练掌握圆柱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
目标
教学
准备
纸制一顶厨师帽
一、旧知铺垫
1.一个圆柱高20厘米,底面直径12厘米。
教
学
流
程
(1)圆柱的底面积是多少?
(2)圆柱的侧面积是多少?
(3)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
2.计算下面个圆柱的表面积。
10cm
1.5m
8cm 0.8m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例4。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
积)
(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
它只有一个底面) (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
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
确。(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
得数是怎样取得的。由此指出:这道题使
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
年级下册
●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
圆柱
●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
学
流
程
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这道题要保留整十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
是
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①帽子侧面积:3.14×20×28=1758.4(平方厘米)
②冒顶的面积:3.14×(20÷2)2=314(平方厘米)
③需要用面料: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
2.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
计算烟筒用铁皮
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
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
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3.尝试练习
一种圆柱形流水管,每节长度
为1.2m,横截面直径为0.5m,制作20节这样的流
水管,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
整数)
4.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5.课堂小结:在运用圆柱表面积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你认为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二的有关习题。
四、布置作业
板
书
设
计
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
运用圆柱表面积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例4 一顶厨师帽,高28厘米,帽顶直径20厘米,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需要用多
①帽子侧面积:3.14×20×28=1758.4(平方厘米)
②冒顶的面积:3.14×(20÷2)2=314(平方厘米)
③需要用面料: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
课总
后结
本课时的教学,根据学生原有的圆柱表面积计
算的知识,引入生活中的数学,让
学生通过观察,展开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能感知数
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
圆柱
●
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学
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时间
分配
讲授
15分
练习
25分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
理念
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
教学
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培
目标
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
准备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教具或电脑课件
一、旧知铺垫
1.计算下列长方体的体积。
教
学
流
程
15cm 20cm
8cm
30cm
5cm 5cm
2.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把因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
计算面积的?
先让学生回忆,同桌的相互说说。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
程:
教师: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大家仔细想想看,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
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
积?
让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应怎样进行转化。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将圆
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
积。(板书课题:圆柱体的体积)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例5)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
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沿着圆柱
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把它
们拼成一个近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
圆柱
●
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教
学
流
程
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课件演示)
(2)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
;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
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课件演示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体
)
(3)通过观察,归纳公式。
①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的底面积与高与圆柱的底面积、高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的体积等于什么?圆柱呢?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归纳出计算公式,教师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圆柱体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④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
h表示高,那么圆柱的体积公式该
怎样表示?(板书:V=Sh)
2.练习: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3.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计算圆柱体积需要哪几个条件?
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习三第1题。
四、布置作业
板
书
设
计
课总
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圆柱体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V = S h
本课时教学,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操作、讨论、交流,利用转化的思想,
后结
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解决有关的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
圆柱
●
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学
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圆柱的体积
时间
分配
讲授
15分
练习
25分
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
理念
实际问题。
教学
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利用圆柱的高和半径、直径或周
目标
长,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
准备
实物投影等
一、旧知铺垫
1.说一说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并描述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
学
流
程
2.计算下列各圆柱的体积。
(1)底面积是1.2㎡,高5m。
(2)底面积是48cm,高20cm
(3)底面积是25dm,高0.2dm
二、探索新知
1.想一想:如果已知圆柱
底面半径r和高h,能不能计算圆柱的体积?体积公式
还可以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V=
∏
r
.h
2.教学例6.
(
1)出示例6,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
么?(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
)
(2)学生尝试完成例6。
① 杯子的底面积:
3.14×(8÷2)
2
=3.14×4
2
=3.14×16
=50.24(cm
2
)
2
2
2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
圆柱
●
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教
学
流
程
② 杯子的容积:
50.24×10
=502.4(cm
3
)
=502.4(ml)
答:502.4大于498,所以这个杯子能装下这袋奶。
3.尝试练习。
(1)如果知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你能计算圆柱的体积吗?
(2)练一练。
一个圆柱形柱子,底面周长是25.12dm,高30dm,这个柱子的体积是多少?
4.课堂小结。
计算圆柱的体积需要几个条件?哪一个条件是不变的,哪一个条件是可以变化
的?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三第2~5题。
四、布置作业
板
书
设
计
课总
例6
圆柱的体积
① 杯子的底面积: ②
杯子的容积:
3.14×(8÷2)
2
50.24×10
=3.14×4
2
=502.4(cm
3
)
=3.14×16
=502.4(ml)
=50.24(cm
2
)
答:502.4大于498,所以这个杯子能装下这袋奶。
本节课的教学,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后结
自己解决问题,教师适时指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加深理解。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
圆柱
●
第六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学
理念
圆柱的体积练习课
时间
分配
讲授
12分
练习
28分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激发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
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使学生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
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培
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习题卡
一、基础练习
1.说一说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
目标
教学
准备
教
学
流
程
2.计算圆柱体积需要几个条件,可以是什么?
已知条件 问题
s
和
h
r
和
h
d
和
h
c
和
h
3.算一算。
v
v
v
v
(1)底面积是35cm
2
,高是10cm。
(2)底面半径是5cm,高是6cm。
(3)底面直径是80dm,高是15dm。
(4)底面周长是25.12m,高是5m。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三第7题。
学生思考:要求粮囤所能装的玉米的重量,需先知道什么?然后独立完成。
2、练习三第5题。
(1)指导学生变换公式:因为V=Sh,所以h=V÷S。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2)学生选择喜爱的方法解答这道题目。
人教版小学
数学六年级下册
●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
圆柱
●
第六课时教
学设计
教
学
流
程
3、练习三第8题。
(1)学生读题后,指名说说对题意的理解:求减
少的土方石就是求月亮门所占
的空间,而月亮门所占的空间是一个底面直径为2米,高为0.25米的圆
柱。
(2)在充分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三第9、10题
(1)学生独立审题,完成9、10两题。
(2)评讲第9题:要怎样才能判断出800ml
的果汁够倒三杯吗?必须先求出什
么?怎么求?(需先求出圆柱形玻璃杯的容积,用公式V=Sh) <
br>(3)指名说说解答第10题的思路:根据两个圆柱的底面积相等这一条件,先求
出其中一个圆柱
的底面积。利用这个底面积再求出另一个圆柱的体积。
三、布置作业
板
书
设
计
课总
后结
圆柱的体积练习课
V=sh
h
=
v÷s
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运用前两节课学习的
知识,让学生自己系统整理。把学习
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学习兴趣
很高,教学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