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玛丽莲梦兔
767次浏览
2020年10月15日 11:0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法院警示教育心得体会

2020年10月15日发(作者:杨丞琳)


第七单元 总复习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第68~110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十进制计数法 ,理解小
数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之间的联系,体会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等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和掌握自然数和整数,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公因数与公倍数等概念的含
义;增强 用数表达信息的意思和能力,发展数感。
2.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理解和掌握整数、小数 、分数等四则运算的算理、算
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笔算和估算,以及用计算器计算;掌握四则混 合运算的运算顺
序,能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理解和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能正确运用运算律进行 一
些简便运算和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获得必要的运算技能和运算能力;理解常见的数量关
系 ,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加深对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的感悟和体验,提高
应用所学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数量关系的方法,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 ,会
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简单的方程,能列方程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符号意识。
4.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理解比与分数、 除法的关系,理解和掌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 判断两种相
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成反比例;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能< br>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能运用比和比例等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积
累解决 问题的经验,增强应用意识。
5.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体会 相关图形之间的联
系和区别,了解有关平面图形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常见几何体表面积、体积的 计算
方法的推导过程,会解答有关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以及常见几何体表面积、体积计算的
简单实际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6.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平移和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运动方 式的认识,能正确描
述图形的运动过程,能按要求再方格纸上画出运动后的图形;掌握用数对或用方向和 距离描
述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按要求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增强利用
几何直观进行思考的能力。
7.学生进一步掌握常用的收集、整理、表示、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方法,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了解常见的统计表、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表或统计图 表示数
据,能对统计表、统计图所呈现的数据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思考,增强数感分析观念。
8.学生进一步了解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知道事件发
生的可能性 是有大小的,能列举出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的结果,正确判断简单随机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
9.学生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索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发现和提
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不同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数学与其他学
科之间的联系 ,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0.学生经历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类比与归纳等思 维活动过程,进一步
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获得关于分类、对应、转 化、数
形结合、方程、函数等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与感悟,提高数学素养。
11.学生在回顾 学习内容、反思学习过程、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体验获取知识以及与同 学合作交流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树立学好数
1 25


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复习一到六年级所学的所有内容。
教学难点:能把所学知识灵活的综合运用。
课时安排:32课时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整数、小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68~70“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9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回顾整理整数与小数的相关知识,加深理解整数与小数的意义,沟通各种 数之间的关
系,进一步弄清相关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整数、小数认识的知识网络。
2. 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了解整数、小数的相关知识,掌握数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增强用数
表达和交流信息 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3.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认数的作用, 产生对数的学习兴趣,提
高学好数学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整数(自然数)和小数的意义、组成及读写。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相关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 话: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我们已经全部学完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对所学内容进行总复习。
这节课我们进 行整数和小数的整理与复习。(板书课题)
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的意义,掌握整数、小数的有关知识,提高数的应用能力。
二、回顾整理
1.讨论整理。
提问: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了解整数和小数的 哪些知识?请你结合小面的问题先自已
思考、整理,再与同学说一说。
出示问题:
(1)你能举例说说怎样的数是整数,怎样的数是负数,怎样的数是小数吗?小数的基本性
质是什么?
(2)你能说出整数和小数的计数单位吗?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几?举例说一说。
(3 )你能举例说说读、写整数和小数要注意什么吗?怎样比较整数和小数的大小?怎样求
一个数的近似数?
让学生围绕上面三个问题思考,并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2.组织交流。
(1)提 问:你能举例说说怎样的数是整数,怎样的数是负数,怎样的数是小数吗?小数的
基本性质是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2)提问:你能说出整数和小数的计数单位吗?相邻计数单位间 的进率都有是几?举例说
一说。
根据学生回答呈现数位顺序表。
2 25 < /p>


提问:整数部分计数单位排列有什么规律?每个数级上的数表示什么?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
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
一个数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请举个例子说一说。 < br>(3)提问:你能举例说说读、写整数和小数要注意什么吗?怎样比较整数和小数的大小?
怎样求 一个数的近似数?
让学生依次交流不同内容的认识,举出例子说明。
交流数的读、写法。
交流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交流求近似数的方法。
三、应用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学生独立填写。
全班交流,呈现结果。
提问:从直线上看,正数和负数有什么区别?
0右边的□里为什么要写小数?0左边的□里的数是怎样想的?
说明: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在直线上都是从0开始按顺序排列,正数都大于0,
负数都小于0。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1)指名口答。
提问:你是怎样知道不同的数里的“2”表示多少的?
(2)提问:你能说出这里每个数的组成吗?
说明:一个数表示多少,可以看每个数位上各是由多少个计数单位组成的。
3.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
学生读题后指名回答。
4.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学生独立填写在书上。
集体校对,有错的同学说说错误的原因,并订正。
5.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指名学生读一读。
提问:怎样读数,能很方便地读出来?
说明:读数时先分级,按数级读既方便又能读准确。
6.做“练习与实践”第7题。
学生先把语文、数学课本的单价填写在书上的表格中,再算出10本、100本、1000本的总
价, 然后交流结果并呈现。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一个数乘10、100、1000,怎样很快写出得数?
一个数除以10、100、1000,可以怎样写出得数?
7.做“练习与实践”第8题。

四、课堂总结
谈话: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9题。


3 25


第二课时:因数与倍数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70 “练习与实践”第10~14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回忆和整理,进一步明 确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加深认识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
与区别,能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公倍数,并能运 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学生在应用相关知识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中,能说明思考过程 ,进一步培养归纳概括和
演绎推理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激发学习数学的 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倍数和因数等相关概念,以及应用概念判断、推理。
教学难点:理解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回顾知识。
提问:上节课,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和小数的有关知识。
在整数知 识里,我们还学习了因数和倍数,谁能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一个数
的因数和倍数各有什么 特点?
结合学生交流,板书。
2.揭示课题。
引入:这节课,我们复习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
通过复习,能进一步了解关于因数和倍数的 知识,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应用这
些知识。
二、基本练习
1.知识梳理。
提高:回想一下,在学习因数和倍数时,我们还学习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学生回顾,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回顾。
提问:2、5、3的倍数各有什么特征?什么叫奇数, 什么叫偶像?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
什么叫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什么叫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整理。
2.做“练习与实践”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做“练习与实践”第11题。
出示题目,学生直接口答。
提问:怎样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判断是3和5的倍数呢?
追问:这里哪些是偶数,哪些是奇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做“练习与实践”第12题。
学生先独立写出质数和合数,再指名口答。
追问:最小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呢?
提问: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指出:在判断一个是质数还是合数时,要看这个数有 哪些因数,根据质数和合数的含义作出
正确判断。
5.完成下面各题。
4 25


(1)写出12和18的公因数,说出最大是几。
(2)写出6和8的公倍数,说出最小是几。
(3)求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5和3 7和9 8和12
指名学生口答第(1)(2)题,教师板书找公因数、公倍数的过程。
让学生说明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3)题,交流方法并板书结果。
提问:每组数各是怎样找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
6.把12分解质因数。
让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结果和方法,板书分解过程和结果。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13题。
指名读第(1)题。
谈话:同学们可以按要求先试着写一写,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用数字卡片摆一摆,再写出来。
学生尝试练习后同桌交流。
集体校对,引导学生明白可以有序思考,逐一列举。
学生自由读第(2)题后独立解答。
指名口答,集体评议,结合说说有公因数2的数、有公因数3或5的数各有什么特点。
2.做“练习与实践”第14题。
出示题目,学生尝试练习。
展示学生的不同分法:
(1)2、10、16和3、9、13、25、33、45两类。
(2)2、3、13和9、10、16、25、33、45两类。
……
提问:你是按怎样的标准来分的?
3.完成思考题。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 br>提问:根据“如果每行值6棵,最后一行缺1棵”,你能知道什么?根据“如果每行值5棵
或4棵 ,最后一行也都缺1棵”呢?
指出:根据条件,可以知道总棵树比6的倍数少1,比5和4的倍数也都少1.
启发:如果添上1棵,总棵树与6、5和4有什么关系?、
学生尝试解答。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四、课堂总结
交流: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把你的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三课时:分数、百分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71~72“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10题。
教学目标:
5 25


1.学生加深对分数和百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
一步掌握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相改写,以及求百分数的方法。
2.学生经历知识整理和应用的过程,进一步了解分数、百分数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
高观察比较 、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3.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 的应用以及作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
学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加深理解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分数、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前几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整数和小数的相关知识, 这节课我们要对分数和百分数的相
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分数和百 分数的意义,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运用分数
和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回顾整理
1.回顾讨论。
提问:你了解分数和百分数的哪些知识?请大家联 系下面的问题自己回顾整理,并且在小组
里交流。
呈现以下四个问题:
(1) 什么叫分数?什么叫百分数?
(2) 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请你举例说明。
(3)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你能用它来说明小数的性质吗?
(4) 小数、分数和百分数怎样互相改写?
让学生围绕上面四个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2.组织交流,回答上面四个问题。
三、基本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学生独立填写后指名口答,说明理由。
强调:分数是看平均分成多少份,表示这样的几分;小 数是看表示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
千分之几……百分数是看这个数量占整体的百分之几。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学生填写在书上,然后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追问:第(2)题把一根绳子平均分成8段,为什么两次填写的结果不同?
3.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
学生独立填写。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并说一说每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4.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学生先尝试填写,再集体交流。
提问:这两组数分别会越来越接近几?
指出:这两组数按规律可以无限地填下去,这样填写第 一组数会越来越接近1,第二组数会
越来越接近0.
四、应用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先独立估计。
6 25


提问:你估计哪块花圃种玫瑰的面积所占的百分比最大?说说理由。
指出:估计时,可以先想出相应的分数,再估计大小。
学生写出相应的百分数,并交流是怎样想的,再和估计的比一比。
2.做“练习与实践”第7、8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答,再集体交流。
提问:你能说说种子发芽率的具体含义吗?折扣表示什么?发芽率和折扣各是怎样求的?
3.做“练习与实践”第9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你能根据所给信息,在图中表示出李华家 上个月的支出情况吗?先独立
思考并在图中表示。
五、课堂总结



常见的量
第四课时:常见的量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73“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6题。
教学目标:
1. 学生进一步掌握质量、时间和人民币的单位及相邻单位的进率,能够根据实际选择、应用
合适的单位;掌 握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以及量的简单计算。
2.学生在整理、应用常见的量及量的单位过程中,进一 步体会各个量的具体意义;能说明对
常见的量选择、分析、判断的理由,提高分析、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 力。
3.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常见的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有据思考、判断、分析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常见的量的归纳整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掌握时间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引入:在 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
在小学阶段,我们学 习过质量、时间和人民币这些常见的量和相应的计量单位。今天我们就
复习这些常见的量。(板书课题)
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质量、时间和人民币及相应的单位,了解各类量相邻单位的进率,进
一步 掌握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并提高计量单位应用的能力。
二、回顾整理
1.小组整理。 < br>提问: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哪些?(板书:质量)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各是多少?常用的时间
单位、 人民币单位各有哪些?(板书:时间 人民币)你能说说这些单位,以及相邻单位
间的关系吗?请先独立整理,再小组交流。
学生整理,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集体交流。
(1)提问:你知道质量单位的哪些知识?
(2)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时间单位?你知道这些单位间的关系吗?说说你的认识。
提问:闰年有什么规律?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提问:我们认识了哪两种计时法,这两种计时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7 25


24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
(3)提问:关于人民币的单位你有哪些认识?
生:元 角 分
1元=10角 1角=10分
三、基本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学生直接填空。
集体反馈,指名说说分别填写了哪个单位,怎样想的。
指出:填写单位时,要先根据实际明确填写哪种量的单位,再根据具体物体选择合适的单位。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学生先填写在书上,再指名口答结果,选择2—3题说说怎样想的。
提问:通过这题的练习,你对单位换算有了怎样的认识?
3.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
学生先完成填空,再集体校队。
追问:每年第一季度的天数怎样计算?
四、应用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2.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指名口答,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引导学生完整说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的时间时2012年6月16日18时55分。
3.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及结果,要求说明怎样想的。
说明:像这样计算载重量的问题 ,一般要按较大数量计算,求出物体最重可能有多少,和能
承载的重量比较、判断。
五、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五课时:四则运算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74~75“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10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及计算法则之间的联系,能选择口算、
笔算、 估算以及计算器等不同方法进行计算,进一步认识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一些简
单的实际问题。 < br>2.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计算原理,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体
会基 本的数量关系,提高运算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 25


3.学生进一步养成独立 、认真计算等学习习惯,培养按规则计算的品质,增强学习数学的
积极性,体会学习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四则运算。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只要复习了数的认识,今天开始 我们要复习数的运算。这节课先复习
数的四则运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同学们要熟悉掌握四则运算 的法则,能选择不同方
法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知识梳理
1.小组讨论。
引导:通常所说的四则运算是指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想一想,整数、小 数、分数加、
减法分别怎样计算?整数、小数和分数乘、除法呢?先独立思考,找一些例子想一想,再在
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学生各自整理后在小组里讨论。
2.集体交流。
(1)提问: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小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呢?
生答。
追问:你能说说这些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吗?
生交流,汇报。
(2)提问:怎样计算整数、小数和分数的乘、除法?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结合学生交流,用简单的例子说明,进一步明确法则。
提问:小数乘、除法计算和整数乘、除法有什么联系?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总结。
提问:分数乘、除法计算有什么联系?
指出:分数乘法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 作分母;分数除法用被除数乘除数的
倒数,转化成分数乘法后按分数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 基本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直接写出得数。
选择部分题目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方法,进一步明确计算方法。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独立计算,并指名板演。
提问:比较每组两题的计算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3.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
学生自由读题,独立思考分别选择哪种算法。
提问:每小题各适合口算、笔算、估算,还是用计算器计算?
指名口答,并说出想法。
四、应用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出示表格,提问:从这张表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回答后独立计算、填表。
集体交流结果,说明算法并呈现表里的结果。
提问:这里应用的是哪一组常见的数量关系?你能说出单价、数量和总价这一组数量关系式
吗?
2.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9 25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各自解答,指名板演。
集体校对,说明按怎样的数量关系解答的。
提问:这里应用的是哪一组常见的数量关系?能说出这一组数量关系式吗?
3.做“练习与实践”第9题。
出示情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明确信息。
出示问题(1),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说明可以用笔算,也可以用估算得出结论。
出示问题(2),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并板书算式、得数。
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做“练习与实践”第10题。
出示统计表,让学生说说表中的信息。
提问:怎样比较他们的成绩更合理?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指名说出合理的想法及理由。
学生各自计算,求出各人助跑摸高的厘米数想法于身高的百分之几,再比较得到的百分之几。
出示问题(2),学生独立解答,提示可以用计算器计算。
五、课题总结


第六课时:四则混合运算整理与复习(1)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76“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5题。
教学目标:
1. 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运算;
进一步理解和 掌握学过的运算定律和一些规律,并能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2.学生进一步增强观察、 辨析能力和合理、简捷运算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计 算、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
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理解和掌握运算律和一些规律。
教学难点:灵活选择合理、简捷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 br>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回顾整理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关系,以及计算法则。
今天 这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继续复习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整理知识,沟通联系
1.复习运算顺序。
出示“练习与实践”第1题。
(1) 指名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提问:能说说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请同桌相互说一说。
集体交流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10 25


集体校队,做错的同学自己订正。
2.复习运算律。
(1)引导:在四则混合运算里,我们学习过运算律。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律?
你能举例说明吗?小组讨论,按要求把课本上的表格填写完整。
小组讨论、填表。
集体交流,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呈现填表。
(2) 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教师巡视、知道。
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每题是怎样想的,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规律。
说明:在计算时,如 果应用运算律或运算规律,能先把其中的小数、分数计算凑成整数,或
者能把一些计算凑成整十、整百的 数使计算变得简单,就可以选择合理、简单的算法,使计
算简便。
追问:你觉得应用简便计算要注意些什么?
(3)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4― ― ×21
5.01―0.99 ( ― )×12
学生计算,指名板演。
交流算法,要求说明计算方法和依据。
三、实际应用,内化提升
1.做“练习与实践”第3、4题。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每题分别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学生读题,让学生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学生各自列综合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四、回顾反思,总结全课
提问:同学们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第七课时:四则混合运算整理与复习(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77 “练习与实践”第6~10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理 解和掌握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
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实际 问题。
2.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进一步体会分数、百分数实际< br>问题的内在联系;能说明分析问题的过程,提高比较、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增强
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加深体会分数、百分数在现实世界的实际应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 高学习数学的
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
11 25


教学重点: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各类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律。这节课我们要复习分数、百 分数的实际
问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清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决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练习
1.根据下列问题找出单位“1”的量,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1)桃树棵树是梨树的几分之几?
(2)桃树棵树比梨树少几分之几?
(3)实际产量超过了计划的百分之几?
(4)实际降价了百分之几?
指名学生口答,并说说单位“1”的量是怎样找的。
2.根据条件找出单位“1”的数量,说出数量关系式。
(1)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 (2)足球个数是排球的90%;
(3)大米袋数比面粉多 ; (4)用水量降低了20%。
指名口答,说出数量关系式。
说明:根据上面这样的条件,可 以确定单位“1”的量,用单位“1”的量乘几分之几或百分
之几,等于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的对应数量 。
三、应用练习
1.解答下列各题。
(1)李大爷收白菜300千克,已经售出240千克,已经售出几分之几?
(2)李大爷收白菜300千克,已经售出 ,已经售出多少千克?
(3)李大爷收了一批白菜,已经售出 ,正好是240千克,这批白菜有多少千克?
学生读题,思考每题应怎样解答。
指名口答算式或方程,教师板书并计算结果。
提问:这三题里表示单位“1”的量是哪个数量?为什么解答这三题的计算方法不相同?
2.解答下面各题。
(1)菜场运来西红柿300千克,运来黄瓜的千克数是西红柿的 ,运来黄瓜多少千克?
(2)菜场运来西红柿300千克,运来黄瓜的千克数比西红柿少 ,运来黄瓜多少千克?
提问:你能列出每题的算式吗?请你说一说。
追问:为什么第(1) 题只有一步计算,第(2)题要两步计算?解答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
要注意什么?
3.做“练习与实践”第7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答,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校对,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再说说有没有不同解法。
4.对比练习。
出示: (1)某市修建一条12千米长的高架公路,已经修了全长的60%,还有多少千米没有
修?
(2)某市修建一条高架公路,已经修了全长的60%,还有4.8千米没有修。这条高架公路
长多少千 米?
指名读题,说说两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交流解法,教师板书算式和结果。
12 25


结合交流要求学生说说这两题分别是怎样想的。 追问:这两题的解题方法为什么不同?
5.做“练习与实践”第8题。
(1)学生读题,说说已知什么条件,第(1)题要求什么。
让学生列式解答,指名板演。
交流:求一、二等奖的奖券一共多少张可以怎样想? 这里每一步求的什么?
(2)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选择板书。
选择一个球两种奖券相差多少张的问题让学生解答。 交流:你是怎样列式的?
这个算是里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6.做“练习与实践”第9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解题思路,教师板书算式和结果。
提问:比较这三个实际问题,在解法上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呢?
2.课题作业。 “练习与实践”第6、10题。



第八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复习(1)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78~79“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5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一般步骤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小学阶段学习的解决
问题的策 略;能应用从条件或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解决实际问题;能根据条
件提出相应的问题。
2.能用从条件或问题想起的策略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路,进一步体会实际问题数量之间的联
系,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里 的应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应用价值;培
养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用从条件或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谈话:今天的复习内容,是我们小学阶段学过的解决实际 问题。通过今天的复习,要进一步
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整理并掌握学习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对策 略的应用,今天着重
复习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能掌握分析方法,正确说明解决 问题的
思路并且解答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整理与反思
1.回顾讨论。
引导:大家先回顾一下学过的解决问题知识,同桌互相讨论、交流:解决实际 问题的一般步
骤是怎样的?我们学习过解决问题的哪些策略?可以联系实际问题讨论一下,这些策略在解
决什么问题时用过。
2.交流认识。
(1)交流解决问题的步骤。
提问:大家回顾了学过的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能说说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一般步骤是怎样
13 25


的吗?
(2)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
提问:我们学习过解决问题的哪些策略?可以结合举出一些例子来说一说。
你认为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什么作用?
指出:从条件或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是基本策略, 有些问题还要通过列表、画图或者列举、
转化、假设的策略才能清楚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学习策 略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了
解数量间的联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练习与实践
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1)让学生独立阅读第(1)(2)题。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每题的条件和问题,说说两道题哪里不一样。
(2)引导:这两题你能怎样 想的?自己先思考准备怎样想,再同桌互相说说你的想法,看
看有没有不同的想法,要先求什么,再求什 么。
提问:你能说说第(1)题可以怎样想吗?还能怎样想?
指名几个学生从条件想起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提问:第(2)题你是怎样想的?有不同的想法吗?
指名几个学生从问题想起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检查列式过程,让学生说说各题的每一步求出的什么。
提问:两题的问题都是求长袖衬衫的单价,为什么解答过程不一样?
(4)引导:通过上面两题的解答,你有哪些体会?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1)让学生独立读题,了解题意。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结合图形说说第(1)题小芳走过的 路线是怎样的,第(2)题两人是怎
样行走的。
引导:先看看小芳和小军的速度各是多少,想 想两人大致在哪里相遇,在图上用一个点表示
出来。
交流:你估计大致在哪里相遇,怎样想的?
(2)让学生列式解答两个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①交流:第(1)小题是怎样列式的?这样列式是怎样想的?
有没有不同的列式?这样列式又是怎样想的?
说明:解答实际问题,有时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这是因为分析方法不同,解决问题的过程或
方法就可能不一样。
②交流:第(2)题怎样列式?这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列式的?
也有不同的解法吗?这又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列式的?
追问: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解答上面两题,都和哪个常见的数量关系有关?
3.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
让学生读题,说说从表格里的对应数值能知道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想办法解答。交流:你是怎样解答的?这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吗?这又是怎样想的?
提问:这两种解法思路有什么不同?能说说两种解法分别是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吗?
4.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让学生独立读题,摘录整理条件和问题。交流:你是怎样整理的?
14 25


提问:根据整理的条件和问题,这题可以怎样想?说一说你的想法。
追问:你认为整理的条件和问题,对于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
四、总结与作业
1.总结交流。今天复习了解决问题的哪些内容? 通过整理与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题和第5题。



第九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复习(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79“练习与实践”第6~9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应用画图、 列表、转化等策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根据问题特点选择不同策略
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并能解 释和说明自己所用的策略。
2.学生能依据相应的策略说明分析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思考过程,提高灵 活、综合应用策略
的能力,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发展分析、推理等思维和几何直观,以及分析问 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进一步感受现实生活存在各类数学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 实际应用,培养学生面
对实际问题用数学方法分析、处理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画图、列表、转化等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选择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 话:上一节课我们复习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内容,并且重点应用了从条件或问题想起的策略
解决实际问题。 今天继续复习解决问题,主要应用画图、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并且能自己
选择策略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
二、练习与实践
1.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1)让学生读题,利用图形理解条件和问题。
交流:你知道了题里有哪些条件,要解决什么问题?(出示图形,根据交流注明长、宽的条
件)
这块长方形菜地分成的两个部分各是什么形状的?
引导:要计算这里三角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 积,你能根据题里的条件在图上画一画,找到解
决问题的思路吗?想一想怎样画,自己画一画。交流:你 是怎样画的?
为什么想到在三角形的顶点画宽的平行线段?
说明:通过交流,我们知道根据 黄瓜的面积比番茄面积少180平方米这个条件,可以在梯形
中画出一个和种黄瓜的三角形地完全一样的 三角形地块,这样就能直接看出黄瓜比番茄少的
面积是右边这个长方形地块。让画法不合理的订正自己的 画法。
(2)引导:现在你能看图说一说,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想吗?在四人小组里互相讨论,找找可以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交流:哪些同学想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和大家交流一下。
结合交流,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思路。
(3)让学生选择一种思路解答,指名不同解法的学生板演。
引导学生结合图形分别说说不同解法中每一步算的什么。
15 25


(4)提问:我们刚才画图对于解答问题有什么好处?
2.下面的问题用哪个策略解决比较合适?请你应用恰当的策略解答。
出示:一个长方形长8 分米,宽6分米。如果把一条长缩短到原来的一半,或者把一条
宽缩短到原来的一半,都能得到一个梯形 。这两个梯形面积会相等吗?算一算、比一比。
提问:想想这个图形分别怎样变化的,能用什么策略解 决,用你想到的策略算一算、比一比,
解决问题。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你用了什么策略?怎样画图的?这两个梯形面积相等吗?你是怎样计算的?
说明:用画 图的策略能找到相应的条件,计算各自的面积。这里虽然长方形通过不同的变化
得到的梯形不同,但面积 是相等的。
3.做“练习与实践”第7题。
提问:你能说说题里告诉我们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大家想一想杨大爷步行的过程, 思考解决问题还需要什么条件;再列表或画图表示行
走过程,看看从表里或图中能知道什么新条件。学生 列表或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你是怎样列表的?画图的是怎样画图表示的?
引导: 大家先观察列出的表格或画出的图形,思考能得出哪个条件,可以怎样解决问题,各
人独立解答。交流: 你是怎样解答的?
你结合列表或画图,说说这里的每一步是怎样想的吗?列表或画图在解题过程中有什么作
用?
4.做“练习与实践”第8题。
(1)让学生先根据题意补充线段图,再同桌交流怎样补充 的,讨论怎样解答,有没有不同
解答方法,然后选择一种方法解答。
学生画图、交流并解答,教师巡视,指名不同算法的学生板演。
(2)交流:线段图是怎样补充完整的?
你能联系线段图理解这里的不同解法,说说每种解法 是怎样想的吗?自己观察、思考,不明
白的可以合同学交流。提问:你能说说这些解法各是怎样想的吗?
指名交流,引导学生结合图形理解不同解法。
比较:哪种解法更方便一些?这里应用了哪个策略?
5.做“练习与实践”第9题。
学生读题,要求交流条件和问题。
提问:下面的线段图表示了哪些条件?还有什么条件没有表示出来?
引导:根据从第一筐取出 放入第二筐,两筐苹果就同样重这个条件,表示第二筐苹果多重
的线段怎样画呢?先看表示第一筐的线段 想一想,再画一画。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根据条件,表示第二筐苹果有多重的线段怎样画的?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请你看线段 图,想想这两筐苹果的千克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怎样解答,然后用你想
到的方法解答出来。如果与困难 ,可以讨论讨论。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你是怎样解答的?用了什么策略?
结合交流板书算式,并引导学生理解不同解法。反思:通过解答这道题,你有哪些体会?
三、 总结交流提问:回顾今天解决问题的内容和过程,都应用了哪些策略?你对画图、列表、
假设和转化这些 策略的应用,有哪些新的认识?还有哪些收获?





16 25


第十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复习(3)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80 “练习与实践”第10~13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应用假设、列举等策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根据问题特点选择恰当 的策略或综
合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能解释和说明选择的策略和思路。
2.学生能根据策 略说明分析问题的思考过程,提高根据问题特点灵活选择、应用策略的能力,
提高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加深对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的体会,进一步体会数学策略、方法在解决实 际问题中的
应用价值,培养应用数学策略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假设、列举等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特点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 br>谈话:前两节课我们复习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内容和策略,主要复习了应用从条件或问题想起、
画图 、列表和转化等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今天继续复习解决问题,主要应用假设、列举等策
略解决问题,了解 一些实际问题特点和相应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练习与实践
1.做“练习与实践”第10题。
要求学生读题,看懂表格里的意思。
提问:能说说习题的意思吗?表格里已经填写的分别表示的是什么?
引导:请你在表格里填一 填,看看是怎样变化的,经过几次白子和黑子枚数相等,然后根据
填表的过程想想可以怎样列式解答,自 己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填表,列式解答。
交流:你是怎样填表的?用列表的方法,可以看出这样取放多少次后,白子与黑子正好相等?
你是怎样列式的?能说说怎样想的吗?
追问:解答这道题时用的什么策略?
2.做“练习与实践”第11题。
让学生说说题里告诉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提问:把长90米的绳子分成的三段长度有什么关系?
引导:你准备怎样理清三段绳长的关系,怎样解决问题?同桌讨论一下。
交流:你准备怎样理清绳长的关系?你想怎样解决问题呢?可以有哪些假设的方法?
引导:请你选择一种假设的方法,列式解答。
交流:你怎样假设的?说说你的算式。
用不同假设的同学来说说你的方法。
提问:解答这个问题用了哪些策略?
3.做“练习与实践”第12题。
让学生观察、阅读,把情境组织成实际问题。
引导:你想怎样解答?自己想一想可以用什么策略解决,然后列式求出结果。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板演。
交流:大家看看这里是怎样解答的,用了什么策略?
追问:你是怎样假设的?
提问:还可以怎样假设?哪位同学用了这样的假设策略的?说说你的解答过程。
追问:假设的方法虽然不同,但都是根据哪个条件假设的?
17 25


4.用恰当的策略解决下列问题。
出示:货场要运货50吨,用2辆大货车和 6辆小货车正好运完。一辆大货车的载重量比一
辆小货车多3吨,大货车的载重量是多少吨?小货车呢?
提问:这道题和上面的有什么不同?
引导:想想可以用什么策略解决,自己解答。有困难的可以讨论。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指名不同假设方法的学生分别板演。
交流:解答这道题能用什么策略?可以怎样假设呢?
哪一种解法假设都是小货车的?怎样思考的?
假设都是大货车时要注意什么呢?这里每一步表示的什么意思?
提问:这里用假设策略时要注意什么?
5.做“练习与实践”第13题。
(1)指名学生读题。
引导:你能按要求先在表里假设两种门票的张数,再通过调整找出答案 吗?那请你自己假设、
调整找出答案。
学生假设完成,教师巡视。
交流:你是怎样假设的?这样假设后怎样调整的?
还有假设不同的张数再调整的吗?
提问:调整时,每张按多少元调整的?
(2)引导:你能用假设的策略列算式解答吗?自己列式解答。
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名不同假设策略的同学板演。
引导:两种解法,你用了哪一种,怎样想的?;另一种呢?
三、拓展提高
解决思考题。 学生说明条件和问题。
引导:想一想可以用怎样的策略解决问题,用你想到的 策略解决,看看能不能得出结果。如
果有困难,可以在四人小组里讨论方法。学生解答,教师巡视、交流 指导。
交流:你得出的结果是几比几?你是怎样解答的?
四、 总结交流
提问 :这节课主要用到了哪些策略?能根据上面的练习说说哪些题适合用假设策略,哪些题
适合用列举策略吗 ?


式与方程
第十一课时:式与方程整理与复习(1)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81~82“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及方法,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及方程与等 式的关系,
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能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进一步提高用字 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增强符号意识,体会方程思想;进一
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和练习等学习活动,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习
成 功的乐趣,发展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方程的意义及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18 25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这节课,我们复习“式与方程”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今天主要复习其中的字母表 示数、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并且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 提高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回顾整理
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回顾举例。
提问:你能举出一些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吗?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交流。
小组交流后组织汇报,教师相应板书:
①表示计算公式,如C=2(a+b)。
②表示运算律,如a+b=b+a.
③表示数量关系,如s=vt。
提问:用字母 可以表示这么多的内容,那么在用字母表示数的乘法式子里,你觉得应该提醒
大家注意些什么?
(2)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订正,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追问:第(3)题是怎样根据a=3求周长4a和面积 各是多少的?
提问:列含有字母的式 子,是根据数量之间的联系,用字母表示数列出相应的式子。求含有
字母式子的值,只要把字母的值直接 代入式子计算结果。
2.复习方程与等式。
(1)复习方程的概念。
下面的式子中,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为什么?
3x=15 x-2 x- x=
18÷3=6 16+4x=40 a+4<b
提问:根据刚才的判断,你能说说什么是方程吗?一个式子是方程,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方程与等式有什么关系?请你说一说,并从上面式子中找出例子说明。
根据学生回答呈现集合体。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是含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复习等式的性质及解方程。
①等式的性质。
提问:等式的性质有哪些?等式的性质有什么应用?
提问:怎样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下面的方程?说说你的想法。
出示:x-3=15 0.5x=1 x÷ =2
根据学生说明板书解方程。
指出:根据方程里已知数 和未知数的关系,应用等式的性质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就能求出
方程的解。
②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学生观察第2题。
提问:你会解这些方程吗?请你独立解方程。
学生解方程,指名板演。
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解方程的思路。
指名说说检验的方法,选择一题板演检验过程。
19 25


提问:解方程与方程的解有什么区别?请你选择一题说说它们的区别。
3.复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谈话:学习方程是为了用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请 同学们回忆一下,列方程解决
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你认为最关键的是哪一步?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步:弄清题意,用x表示未知数。
第二步:找出等量关系。
第三步:列出方程并解方程。
第四步:检验,写答句。
(2)说出下面各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①果园有桃树和柳树共1000棵。
②红花比黄花少25朵。
③学校航模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3倍。
④花金鱼比黑金鱼的1.2倍还多8条。
让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出等量关系,明确要根据条件表示的意思确定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三、巩固深化
1.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学生说出解题思路,教师板书等量关系和方程,并解方程。
说明:这题的关键是根据条件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鞋的码数与厘米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独立完成,把书上的表填写完整。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追问:求b的码数和求a的厘米数有什么不同?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二课时:式与方程整理与复习(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82“练习与实践”第5~9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掌握列 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思路,能根据题意说呢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正确地列方程解答相关实际问题。
2.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分析数量关系和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
能 力,体会,模型思想,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
3.学生进一步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的意义和价值,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应
用意识;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 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分析和理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20 25


一、揭示课题
谈话: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方程的相关知识,主要复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练习
1.解答下列问题。
引导:上节课已经复习过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现在再看一道题,大家独立列方程解
答,并想想按怎样的步骤解答的,关键是哪一步。
出示: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240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了1.5小时后离乙地
还有75 千米。这辆汽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学生独立读题并列方程解答,指名板演。
交流:这题是怎样解答的?说说是怎样想的。
方程是根据怎样的等量关系列出来的?
还能找出怎样的等量关系?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可以怎样列方程?
2.把下列各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填写完整,并列出方程。
(1)学校书法组有42人,比音乐组的2倍少4人。音乐组有多少人?
○ =书法组人数
○ =4人
(2)学校书法组和音乐组一共42人,书法组人数是音乐组的2倍。书法组和音乐组各有多< br>少人?
○ =书法组和音乐组一共的人数
学生独立读题,完成数量关系式,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指名 学生说出等量关系,设未知数为x,口头列出方程;根据交流呈现等量关系式和相应的
方程。
追问:方程是根据什么列出的?
三、应用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名列不同方程的学生板演。
集 体交流,让学生说说这是哪一类实际问题,不同方程相应的等量关系各是怎样的,检查列
方程解题过程。
2.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解答这题的数量关系式和方程,教师板书。
3.出示:水果店运来苹果的千克数是橘子的3倍,一共480千克。运来橘子多少千克?
引导:同桌相互说说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应该怎样列方程。
提问:这里数量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方程怎样列的?
4.做“练习与实践”第7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集体交流、评议,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应该怎样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5.做“练习与实践”第8题。
指名学生读题,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提问:你能说说“甲种衬衫按四折销售”和“乙种衬衣按五折销售”的意思吗?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交流,提问:这题中单位“1”的量是什么?数量关系式应该怎样列?
21 25


引导:比较第7、8题,为什么都用方程解答?列方程时怎样表示题里两个未知数量的?
四、拓展练习
出示“练习与实践”第9题,引导学生了解题意。
五、 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你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和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十三课时:比和比例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83~84“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6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加深认识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认
识比例尺 ,巩固解比例的方法,能应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学生在回顾整理与练习应用的过 程中,进一步认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深对数量比较的认
识,提高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增强运 用比和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系统性的特点,体验数学与 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
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正确解答有关比和比例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这节课我们要对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 习。在整理与复习过程中,同学们
要主动回顾、整理比和比例的知识,系统掌握比和比例的知识及应用, 进一步增强运用比和
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梳理
1.唤醒记忆。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了比和比例的哪些内容?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应板书。
2.复习比的知识。
(1)出示问题:
①什么是比?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②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③什么叫求比值?什么叫化简比?请你举例说明。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互相补充、修正,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
①什么是比?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结合交流,教师相应板书。
②引导: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呢?请你填写课本上的式子, 相互说一说它们之间的联
系和区别。
集体交流,教师相应板书。
22 25


提问:能根据这个式子说说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吗?它们有什么区别?
提问: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有什么联系?
交 流小结比的基本性质,依据相互间的联系说明比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
性质本质上是相 同的。
③什么叫求比值?什么叫化简比?求比值和化简比的依据和结果有什么不同?
结合交流,教师相应板书。
(3)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在书上。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复习比例的知识。
(1)出示问题:
①什么是比例?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一个比例说说自己的认识。
②什么是解比例?怎样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举例说一说。
③什么是比例尺?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的方法是怎样的?
小组讨论、交流。
(2)按出示的问题全班交流,结合学生回答,相应板书。
三、组织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出示第(1)题,学生根据要求先量出每副图片的长和宽,并写出长和宽的比。
集体交流,有错的同学订正。
提问:估计哪两个比能组成比例?你是怎样估计的?
让学生算一算,写出比例。
交流写出的比例,说明能组成比例的理由,并与估计结果比较。
2.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
(1)出示统计表。
引导:你理解表中每个百分数 的含义吗?选择几个百分数,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它的含义。
小组交流后指名汇报,选择2至3个百分数说 说含义。
(2)出示问题(1)。
指名学生口答,并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3)提问:从表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3.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让学生自己写出比,并求出每种地砖的铺地面积。
交流:两种地砖面积的比是怎样的?说说你的方法。
(2)提问:求两种地砖铺地面积是怎样的问题?你是怎样解答的?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得数,并让学生说说每一步求的什么?
提问: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有什么特点?解答时通常应该怎样想?
4.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指名学生读题,了解题意。
要求学生独立操作、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是用怎样的方程计算的,注意理解不同的思路、方法。
追问:这里不同的解题方法各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
23 25


第二部分 图形与几何
图形的认识 测量
第十六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86~87 “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5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分类、比较、辨析, 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平行线、垂线以及各种角的
有关知识,加深理解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 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能比较熟练地量角和
画角。
2.学生进一步了解线和角知识的内在联 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发展空间观
念,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整理与归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养成积极思考、
主动 与他人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加深理解有关线和角的知识。
教学难点:数学知识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将对小学里学过的几何初步 知识进行系统复习,这节课我们先
复习平面图形中的线和角。
二、复习线的知识。
1.出示问题。
(1)直线、射线和线段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怎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怎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让学生围绕上面两个问题在小组里讨论,并要求画出图形说一说。
2.组织交流。
(1)提问:直线、射线和线段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画的图形并说明特征和联系,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完成下面的表格。
名称 图形 联系 区别
直线
射线
线段
说明: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 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它们的区别是:线段有两个端点,
是有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 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2)提问:你学过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两种?
怎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怎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你画出的是怎样的图形?
出示学生画的垂线和平行线,说明特征,教师板书画出垂线,并相应板书。
3.应用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提问:要把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钉几枚钉子?为什么?先和同桌讨论。
集体交流,明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追问:经过一点能画几条直线?经过两点呢?
说明: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出示图形,提问:从A地到B地有三条路,走哪条路最近?
24 25


学生回答,让学生说明理由。
让学生量一量、说一说图中A、B两点间的距离是几厘米。
(3)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
学生读题后,直接在图中画一画。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画图时的思考过程。
三、复习角的知识
1.回顾内容。
引导:请大家先画一个角,相互说说怎样的图形 是角,并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学生画角、
交流)
交流:你是怎样画角的?(板书画角)怎样的图形是角?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吗?
提问: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过角的哪些内容?
结合学生交流,板书。
2.提问: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计量角的大小的单位是什么?
角可以分成几类?怎么分类的?
结合学生回答,相应板书。
3.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
(1)让学生来画出角、填写特征。
交流:呈现学生的表格,集体评议。
追问: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2)把下面角的度数填在合适的圈里。
72 º 135 º 90 º 160 º 60 º 180 º
锐角 钝角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追问:为什么没有选择90 º、180 º填入圈里?
4.量角、画角。
(1)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自己所画角的度数,同桌相互说说是怎样量角的。
提问:你画的角是多少度?你是怎样量角的?
(2)让学生画一个60 º的角,同桌相互说说是怎样画的。
交流画出的角,要求说说画角的方法。
5.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提问:先估计每个角的度数并填空,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填一 填。完成后比较自己估计和测
量的度数。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5 25

佛跳墙的做法-军训感言


宁波会计继续教育-公务员体检表


道教创始人-人事文员岗位职责


马尔默-实践报告格式


武大自主招生-会计简历自我评价


森林资源类-小升初自我介绍


中学生记叙文-农行工作总结


上海商检局-非主流爱情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