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中国航海日-河道治理实施方案
1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班上
共有XX名同学,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比较高,多数学生的语文基
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但是
其中有几个学困生的语文素质与学习习惯有明显差异,
有两个孩子写字的速度相当慢,有三、四个孩子读
书较困难,这学期依然要重点帮
扶;其余孩子主要是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问题,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
重点指导。
在作文方面,大多数孩子不喜欢写,说的时候夸夸其谈,写的时候却支支吾吾不知
所
云。主要原因是他们不善于观察、积累,感到没东西可写,写作的时候感觉无从
下手,或者内容空洞、语
言贫乏,不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或者只会简单的叙述
事情的经过,因此教会“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期初,
我着重培养学生语文课堂上的行为习惯,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小动
作直接影响到
他不会去倾听别人的发言,便不能很好地分析别人的问题,从而不能很好地提高表
达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础。
二、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
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
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设计
有效的方法,
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
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
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
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
言表达能力。具体通过每单元两次课堂小练笔,一周一次周记,班级作文接力等形
1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
式。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
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支训练目标上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
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
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
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
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
要充分发挥每单元前的“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
地指导学生掌
握学习方法。
5、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后进生,稳步推进优生
工作。建立学
习小组,合作完成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早读、中午的时间合理安排内容对各层次
的学生进行训练、辅导。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牢固情况全面登记,每天清查,及时补
救。
6、推荐学生大量读课外书,每月开设一节读书交流课。
三、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教材全册共有课文26篇,其中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
6
篇。这些课文从精读到略读,按两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本册要求认识2
00个字,会写22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
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
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
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词语表统一安排在全册书的
未必,以每课一组的
形式呈现。生字表1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生字表2是要求会写的字,220
个,
以供复习、检测之用。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册是在前八册教材的基础上编
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
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
方面: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
3
1.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2.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3.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4.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5.增加了古诗文和传统文化相应的文章选录,加强对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的教育。
6.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四、全册教学目标分析:
(一)认字200个,会写22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能
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
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
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
基本说明方法。
(七)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八)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十)能写简
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
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十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十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
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
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3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4
五、全册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
2、加强词、句训练。
3、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5、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增加到课外阅读量。
教学难点:
1、生字的认识与书写。
2、朗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习作兴趣的培养,掌握习作的基本要领,初步掌握使用好词好句。
六、教学措施
1、精心钻研教材,让课堂有增量。
2、开展大量阅读,并开设“阅读欣赏课”引领学生走向阅读。
除此之外,采用各种方式使学生爱上阅读:
(1)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推荐与课文相关的书籍,教师
可在上到相关课文时
推荐,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与汉字有关的《语林趣话》。可采用半截故事法<
br>等。
(2)向学生推荐现今流行的或一直有的一些文质兼美的书籍。
(3)开展与读
书活动有关的系列活动,如学生表现好奖励学生——作业整理课
教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读书统计活动,
与家长共读一本书并写几句读后感,看完
一本书可以奖励星星期末进行统计评选等活动。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4
5
3、加大积累量,开展“经典文化诵读”活动。如每天早上5分钟,每天晚上一
段
《论语》等。除完成八个园地的作文练习之外,进行扩展作文练习和日记的练习,
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
力。
4、加强提高学习自觉性,端正学习目的,注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同
学的自信
心和上进心,让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配合学校完成素质教育
的多项教育措施。
5
、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预习指导,自行解决
生字词,课堂有针对性地对
重难点稍加点拨,攻破重难点。
6、为了加强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的写作能力,为其写
作积累素
材,继续要求每天或隔天做课外阅读读物文摘卡
7、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
他们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读
报或看新闻,并把当天最重要的时事写在文摘卡上(用一句话
概括新闻的内容)。
8、重视词句段的训练,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经常给<
br>学生提供机会,练习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情感。
9、继续对班里的朗读情况加以重点指导,并且加强读书的速度训练,以达到一
定的要求。 <
br>10、重视重点训练项目的训练。精心设计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减轻学生的学
习负担,大面积提
高语文教学质量。
11、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发挥优等生的带头作用,带动全班同学使其形成良好的班风,即优良的学习氛围,重视班干部的培养,班集体的建设。加强差下生的
指导。重视学生的
德育,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
七、教学进度安排
教 周次 日期 课时安排
教学进度
5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6
学
进
度
表
第一周 9.2—9. 6 6
开学第一课1、白鹭2、落花生
3、桂花雨4*、珍珠鸟 口语交际:制
第二周
9.9—9.12 5
作班级公约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
语文园地 第一单元测试
第三周 9.16—9.20 6
5、搭石
6、将相和 7、什么比猎豹的
速度更
第四周 9.23—9. 27 6
快
第五周 9.29—9. 30 2
5
语文园地
第二单元检测8、猎人海力布
9、牛郎织女(一)
第六周 10.8—10.11
第七周 10.14—10.18 6
10*牛郎织女(二)
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习作:缩写故事
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
第八周 10.21—10.25 6
第三单元检测11、古诗三首示儿
11、古诗三首题临安邸、已亥杂诗12、
第九周 10. 28—11.1 6
少年中国说13、圆明园的毁灭
14*木笛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第十周
11.4—11.8 6
语文园地 第四单元检测
15、太阳16、松鼠
第十一周 11.1—11.15 6
16、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
习作:介绍一种事物
第十二周 11.18—11.22 6
第五单元检测17、慈母情深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6
7
17、父爱之舟口语交际:父母之爱19*
第十三周 11.25—11.29
6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习作:我想对
您说
语文园地 第六单元检测
第十四周 12.2—12.6 6
20、古诗三首山居秋瞑、枫桥夜泊、
长相思
21、四季之美22、鸟的天堂23*月迹
第十五周 12.9—12.13 6
习作:即景
第十六周 12.16—12. 20 6
语文园地第七单元检测24、古人谈读书
25、忆读书26*我的长生果”
第十七周
12. 23—12.27 6
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习作:推荐一本书
第十八周 12. 30—1.3
笫十九周 1.6——1.10
第二十周
1.13——1.17
5
6
6
语文园地第八单元检测综合复习
综合复习
综合复习、期末检测
7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