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篇 二年级下学期计划
二级建造师考试地点-党员民主评议总结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3篇
二年级下学期计划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篇 二年级下学期计划
计划是工作或行
动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本站精
心为大家整理了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篇,希望对你有<
br>帮助。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篇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
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多数学
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
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
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
度上存在一定差异。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
步形
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
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
作业、书
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
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
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
趣
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
、降低了难度。《标准2011》对统计与概率梁宇的知识
内容进行了调整,提出在第一学段要经历简单
的数据收集和
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程,主要体现在第一
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
来二年级
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
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
。第
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
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
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
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
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
了混合
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
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
除法和
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
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
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
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能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
数据。
2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
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
熟练地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
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
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
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
移、旋转现象。
4、让学
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
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
br>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
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
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
除数是一
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
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
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
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
br>
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
活动,使学生感
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
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
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
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
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
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
、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
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
意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篇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
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
会数学的
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
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
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
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
来社
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
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三班和九班,三班共
有学生 54
人,九班共有学生 49 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
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
学习习
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
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
,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
不过还有一小局部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
的种
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
感觉还是有
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
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
大
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
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
习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
.认识计数单位 百 和 千 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
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
写以内的数;
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
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
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 . 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
百、
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
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 .
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
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 .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
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
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 . 会辨认锐角
、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
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 .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
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千克 =1000 克。
7 . 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
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
图( 1 格表示 5
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
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 .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
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
推理的能力。
9 .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
学好数学的信心。
10 .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材分析:具体目标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 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
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
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
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
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
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
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
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
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
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
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 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
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
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
角,会借助三角板识别以上三种角。
2. 通过观察、丈量、比拟、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
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 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
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
2.
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
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 通过 拨一拨 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
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并能结合实
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
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
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知道
1 千克= 1000
千克
2.
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
算。
3.
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
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
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
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
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 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七单元:加与减
1.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
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感受数学
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
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 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
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
析的过程。
2.
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
图表。
3.
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 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具体措施:
1.
继续加强学习惯例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
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
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
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
动有
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
块, 10 个是一长条, 100
个是一层,这样的 10 层就是
一千个 有这样 10 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 千 万
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
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
495 练习万以内加减法,
通过设计图案复习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
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
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
分一分 活动,大量平
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 引导学生
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
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
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
,以提高数学活动
的纪律。
4.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
问
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
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
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
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
说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
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
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
透。
6. 发明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
和实际情况,发明性
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
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
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
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
设计和教学反
思,以不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 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
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
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
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
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
肯定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
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六、课时布置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规范(征求意见稿)中
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
教材的编者为二
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布置了 60 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
学内容教学课时
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
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
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已经养成了,大
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责任心也非常强,部分学生
的
书写仍旧比较潦草,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必须要改
进,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体会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
有信心学好数学这门学科。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
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
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
学复
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
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
的运动,
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
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
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
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
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
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
这
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
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
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
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
,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
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
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
较熟练地用
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
除法的意*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
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
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
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
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
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
除数是
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
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
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
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
际
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
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
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
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
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
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
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
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
、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
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