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

温柔似野鬼°
884次浏览
2020年10月15日 15:0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岳阳一中-大连海事大学本科招生网

2020年10月15日发(作者:陆均)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

49 人,其是插班生

二要对少数差生注意个别指导。
二、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包含以下单元: 1、除法 2、年月日 3、平移和旋转 4、乘法 5、观察物体 6、千米和吨
7、轴对称图形 8、认识分数 9、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0、统计 11、认识小
数 12、整理与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 1)数与代数
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 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 几角是十分之几
元。
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判断平年、闰年,知道

千克,并能进行简单换算。
(2)空间与图形
能指出由

4 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三视图,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
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觉的平移、 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能在方格纸上把简
单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认识面积单位,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
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 简单的换算。
( 3)统计与概率
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
求一组简单数据 的平均数。会用
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善。
1 人。大多数学生上课大胆发言,学习效率较高;一
小部分学生贪玩, 上课经常不能注意听讲。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

首先要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













1 千米 =1000 米, 1 吨=1000






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发展数感,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合情
推理和初步演绎 推理能力,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能利用估计、判断 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 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息
息相关。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四、教学措施
1、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批改好每一次作业。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因材施教。
五、教学进度安排:

除法 10 课时
二 年、月、日

三 平移和旋转


乘法 9课时
五 观察物体
六 千米和吨
七 轴对称图形

八 认识分数



3 课时
2 课时
2
课时
5
课时
2 课时
6
课时







九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统计 4课时
十一 认识小数

十二





9 课时

4 课时
4 课时


整理与复习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教材内容的选择方面
在数与代数领域里,继续教学整数的乘、除法计算,初步教学简单的分数与小数,开始教学简单的小 < br>数加、减法,结合认数与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在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教学观察
形状相近的物体,比较它们的视图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突出视图能准确描述物体的形状与结构 ;
教学常见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初步体会图形的变换;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突出对给定的 面的
大小的测量和估计;在统计与概率领域里,教学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重点放在利用平均数描

述、解释一组数据的特征或者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在实践活动领域里,本册教科书共安排了





6 次实践活
动,其中《我们的试验田》是场景型活动;《生日快乐》、《美丽的花边》、《了解千米》、《奇妙的剪
纸》是操作型活动;《运动与身体变化》是探究型活动。这些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许多应用数与代数、空
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机会;本册教科书共安排了


10 则“你知道吗”,
涉及的内容有自然科学、环境保护、节约资源、计量工具的进步与发展、古代的算法等等。这些内容能拓
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使学生受到广泛的教育。教材里还有


12 道思考题,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弹性,满足学生
的学习需要。






2、教学内容安排方面
第一,教学内容的安排符合知识发生 发展的线索,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的层
次结构;第二,把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采 用小单元的形式交叉安排,一方面有利于不断激起并维持学生的学
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各领域的教学 内容相互支持,各种思想方法交叉应用;第三,把数学基础知识、基
本技能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在一 起,把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有机结合
在一起,尽力保障教学目标的全面 实现。



3、教材的重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4、教材的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的试商方 法,及商的定位;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法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面积计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 商是整百数或整十数 ) 、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
数乘整十数; 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 包括商中间、 末尾有 0 情况 ) 、两位数乘两位数 ( 包括列比较简便的竖
式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 ,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 减法;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

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能说出估计的过程与方法;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
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
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能判断平年、闰年,能计算
一个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数;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吨;知道
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指出由



1 千米 =000 米, 1 吨=000 千克,
4 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





拼搭物体;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
把简单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
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状况;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 限结果是整数 )
;会

2、数学思考方面
让学生经历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分数、小数的过程,学习用数描述、表达现实 世界中的现象,发展数感;
经历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 的笔算与估算方法,以及一

位小数加、 减法的过程, 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的能力;在应 用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理解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发展抽象思维;在简单的物体 及其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活动中,在研究平移、旋

转、对称现象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感知物 体的形状特征及平面图形的变换,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在探
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 进行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绎推理
能力;在研究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以 及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初步
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能在理解面积
含义及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主动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
的实际问题到现实生活中收集和整理数据,能解决一些与平均数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据的重要



性,增强统计观念;增加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能主动与同学共同进行学习活动,积极与同学交流
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与所选用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积累数学活动
经验。能利用估计,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现 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
强学好数 学的信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
践能力; 通过教科书里“你知道吗”栏目及其他渠道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体会数学是人类在长期
生活和劳 动中逐渐形成的方法、理论,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教师
的具体指 导和组织下,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三、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学生 25 人, 男生 多,女生少。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掌握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学习目
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 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比如班里的杜默然、马凯玉、白珊、姚玲等同学。
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 、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比如班里的吴顶、朱毅等同学。但也
有小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 上课听到的知识,课后又不会运用,作业的正确率低,个别学生不肯及时完成,
喜欢拖拉作业。比如班里 的张欢、王龙等同学。所以在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 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相信学生会更上一 层楼!



三、提升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1. 课前做好备课工作,不但备教材,还认真备学生,做到有的放矢。主动学习新课程标准 ,结合自己
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工作 .






2.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 鼓励“吃不饱”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可以做一些有难度的题。
3、充分利用苏教版教材的特点,将计算融于解决问题的情境当中,让数学知识变得有味,与实际生活
紧密联系,让他们感到学有所有,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多列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比如:买东

西和卖东西的例子,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算账,但出现在课本上时就不知道如何处理了。







4、让学生学得主动 . 在课堂中建立帮困小组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 共同提高数学成绩。
5、定时进行家访,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尤其像李涛这样的学生,家长
的配合至关重要,只要家长关心、关注他了,他的成绩就会跟上其他同学,而且学起来也有了信心。
6、补差内容:有些内容是难点,但教材中安排的习题与课时明显不足,在课后要及时反馈,让学生多

做相应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达到预测的目标。培养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7、在课堂上一功夫,练习有层次性,课后个别辅导,利用自习课集中 辅导,班内建立优帮差小组,
努力使他们的数学成绩有提高



8、自觉学习教育理论与专著,适时撰写教学反思、经验、案例,提高自身素质,为教学质量的提高
打好 基础。



9、利用网络教研开阔自己的眼界,积极参加网络教研活动, 参与评论,参与探讨。多向有经验的老
师请教与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国标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 40 人,上学期的优秀率 80% 、及格率 97.5% (全班 1 人不及格)。这些学生通过
两年多 的学习,集体观、学习习惯已基本形成,大多学生上课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
习效率比较高, 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贪玩, 上课时不能注意听讲。

全班最大的弱点就是作业
的书写比较差。 针对以上情况,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首先要抓好学生的作业书写, 二要对少数差
生注意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含以下单元: 1 、除法 2、年月日 ○生日快乐 3 、平移和旋转 ○美丽的花边 4 、乘法 5 、
观察物体 6、千米和吨 ○了解千米 7、轴对称图形 ○奇妙的剪纸 8、认识分数 9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面积 ○我们的试验田 10 、统计 ○运动与身体变化 11、认识小数 12 、整理与复习







本册教科书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各个领域的具体目标,在前五册教学的基础上,
充分分析学生的学习条件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的教学内容。

确定了本册教科书知识与技能方面四个领域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
10 则 “你知道吗 ”,这些内容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使学生受到广泛的
教育,教材里还有
12 道思考题,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弹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
计教学内容的层次结构。

1 、符合知识发生发展的线索,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合理设
2 、把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采用小单元的形式交叉安排。

3 、把数
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
学生经过七个学期的学习,已具备了较好的口算、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
笔算能力, 能掌握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大
部分学生已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应用书中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学会与他人合作, 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 发展了实践






能力,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较差,缺乏学习主动性,有些学生 思维不够灵活,造成学习困难,
还有个别家长素质差,家庭教育跟不上,影响孩子的学习。
三、总体要求:
1.知识与技能方面。
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 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 几角是十分之几
元。
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 月,判断平年、闰
年,知道 1 千米 =1000 米, 1 吨 =1000 千克,并能进行简单换算。
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 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
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
析。
2.数学思考方面。
发展数感,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能力,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初步 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 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发展应用意识, 能利用估
计、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 通过 “你知道吗 ”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
识,在教师具体指导和组织下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四、教学措施:
1.抓好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地掌握基础知识。
2.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教学内容的弹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3.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差, 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培养良好的习惯,
让成绩好的同学帮助他们共同进步。
4.运用实物,图片等各和可以利用的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5.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旧知识引新知识。
6.尽量地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思多练。
7.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 1、2、3 周: 2

9 日~2 月 25
日 第一单元《除法》
(10)
第 3、4 周:
2
月 26 日~3 月 4
日 第二单元《年月日》
(3)

第 4、5 周:
3
月 5日~3月9
日 第三单元《平移和旋转》
(2)
第 5、6、7 周: 3

10 日~ 3 月 25 日 第四单元《乘法》 ( 9 )
第7周:
3
月 26 日~3 月 27 日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2)
第 8、9 周:

3

30 日~ 4 月 6
日 第六单元《千米和吨》
( 5)
第9周:

4

7 日~4 月 10
日 第七单元《轴对称图形》
(2 )
第 10 、 11
周:
4月13 日~ 4 月 21
日 第八单元《认识分数》
( 6)
第 11 、 12、

13、14 周: 4 月 22 日~ 5 月 13 日 第九单元《长、正方形面积》( 9 )
第 14 、 15
周:
5月14 日~ 5 月 20
日 第十单元《统计》(
4 )

第 15 、 16
周:
5月21 日~ 5 月 30
日 第十一单元《认识小数》(
4)
第 17 周:

第十二单元《整理与复习》
以上时间安排,不包括全学期

6 次左右的单元测试的时间(大约

10 课时),所以真正的复
习大约在第 18 周上。











风波庄-十一放假


保护水资源的标语-电信日


理学类-个人授权委托书范本


通讯稿怎么写-国家司法考试成绩查询


贵阳高中招生网-山东经济学院分数线


我的寒假生活-雷锋的日记


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秦兵马俑说课稿


新疆财经大学mba-自编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