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2020精选(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千克的初步认识-精选教案
孙中山简历-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上了高中后,其实除了学习以外的其他任何事都是微不足道的,同学们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着学习
和成绩转。我们要的就是目的明确,目标清晰!
【最新】2019-2020精选(人教版)二年
级数学下册教案 千克的初步认识-精选教案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
念。
教学重点:
建立1千克重量的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建立1千克重量的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2袋精盐、苹果或枣等、一些沙子(重量均超过1千克)、几个塑料袋、重1千克的一大袋洗衣粉。再准备一台案秤。学
生准备一塑料袋米(大约1千<
br>克)。
教学过程:
、主线——以老师的讲
解为主线。紧跟老师的课程节奏和复习步伐,要尽你最大的能力去吸取每一位老师课堂上的精髓。、落实——将学
习做到实处。通过课本,笔记本,错题本等把具体问题解决落实到实处。、效率——人的潜力是无穷的,给设定一
个高目标,制定一个符合个人特点的详细可行的计划,迅速行动起来。、有用——收益最大化。我们要对自己有清
醒的认识,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了解自己的智力特点,然后对症下药。把学习时间的每一份每一秒都要用在刀
刃上,制定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
1 5
上了高中后,其实除了学习以
外的其他任何事都是微不足道的,同学们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着学习和成绩转。我们要的就是目的明确,目标清晰
!
一、新课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克这个重量单位,克
主要是用来称一些
重量比较轻的物品。称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单位。
教师提问:1千克是多少克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出:l千克=1000克
教师进一步拿出1袋精盐,并说:我手
里拿的是一袋精盐,它
重500克。再拿出一袋精盐,同时说:2袋精盐正好是1千克。
然后教师摆出案秤,并提问:同学们见过这种秤吗?它叫什么
秤?教师指出这种秤叫案
秤,也叫台秤。
教师把游标对准1千克,然后一边往秤盘里放苹果,一边让学
生注意看秤杆抬起来没有,称好后,说明这些苹果是1千克。让学生
数一数这些苹果一共有几个。
教师让学生翻开教科书第42页,看右下的图,指出这也是一种
案秤,并提问:
看这个案秤指针所指的数字,你能说出苹果的重量是
多少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顺便告诉学生,这个
秤最多只能称8
千克的物品。
然后,教师可以让一名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称
出1千克的沙子。
装在塑料袋里后用皮筋系紧。再把课前准备好的1千克重的几种物品
拿出来,
说明它们的重量都是1千克,并让每一组(或几组)学生依
次传递,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
、主线——以老师的讲解为主线。紧跟老师的课程节奏和复习步伐,要尽你最大的能力去吸取
每一位老师课堂上的精髓。、落实——将学习做到实处。通过课本,笔记本,错题本等把具体问题解决落实到实处
。、效率——人的潜力是无穷的,给设定一个高目标,制定一个符合个人特点的详细可行的计划,迅速行动起来。
、有用——收益最大化。我们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了解自己的智力特点,然后对症下
药。把学习时间的每一份每一秒都要用在刀刃上,制定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
2 5
上了高中后,其实除了学习以外的其他任何事都是微不足道的,同学们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着学习和 成绩转。我们要的就是目的明确,目标清晰!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周围哪些物品重1千克。
二、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一的第4题。
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称一称体重,再根据题 目要
求让学生把数目填在书上。通过填数,巩固重量观念.也可以让学生
依次报一下自己的体重 ,再让学生填。
2.做练习十一的第5题。
先让学生在书上填,然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一的第6题。
要求学生在0里填上>、<或=,有的题中两边的重量单位不
同,可在做题前提醒学生注意,然后让学生 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4.做练习十一的第7、8题。
做第8题前先分析题目给了哪两个条件,想一想应提什么问
题.填出问题后再列式解答
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第8题要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应该填上
什么问题,为什么填这样 的问题。使学生说出知道一筐水果重30千克,
又知道6个人平均分,所以可以求出每人买了多少千克, 并且用除法
计算。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做完第8题后,可以让他们做第9题。 题中
的数量关系是用图画表示出来的,看看学有余力的学生是否能从图中
、主线—— 以老师的讲解为主线。紧跟老师的课程节奏和复习步伐,要尽你最大的能力去吸取每一位老师课堂上的精髓。、落 实——将学习做到实处。通过课本,笔记本,错题本等把具体问题解决落实到实处。、效率——人的潜力是无穷的 ,给设定一个高目标,制定一个符合个人特点的详细可行的计划,迅速行动起来。、有用——收益最大化。我们要 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了解自己的智力特点,然后对症下药。把学习时间的每一份每一秒 都要用在刀刃上,制定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