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下第三单元课件

绝世美人儿
608次浏览
2020年10月17日 05:3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我喜欢的一本书作文-中秋节祝福

2020年10月17日发(作者:荣独山)


9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3、理解寓言的意思,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课前准备:
教师:挂图,生字词卡片。
学生:收集寓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
的想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诉我们
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题。解题(结合预 习):“亡”是什么意思?“牢”
又指什么?
二、感知全文
自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
(1)过渡:羊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样丢的?
(2)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此二词虽简单,但学生的经验

教学调整 < /p>


积累和生活状况让他们还不能比较准确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
意思,故需引导孩子观 察、感受。)
(3)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可表演)
2、第二、三、四自然段。
(1)那个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2)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你打算怎样劝他?
(小组表演,教师要借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那个人听劝告了吗?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品味两个“又”字。)
3、 第五自然段。
(1)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他现在是怎样做的?读
一读,勾一勾。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维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说出寓
意。)
2、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说出理由?(可引导学生进行
辩论。)
五、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提示:“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最后一笔是提。
六、作业
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
附: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丢 劝 丢 修 再也没丢
(后悔)
有错 就改 不算晚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 还是少走路?是的!
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
偏偏要 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聪明了吗?咱们现在就去
看一看!
二、感知大意
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
懂?做上符号。
3、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重点词语:提醒、把式、盘缠。
三、熟读自悟
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
从而抛弃教师烦琐的讲解。)
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
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3、(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此人)这给人真的很笨吗?他是不是
蛮不讲理的人?他的理由 是什么?(引导学生解析课文)
朋友 楚国人(学生取的名字)
在南边 马跑得快
越远 车夫是个好把式
哪一天才能到 盘缠多
„„ „„
(板书)
4、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怎样劝?同桌、小组表
演。
5、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说说自己的理由。(相机引导学生仔细
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
四、总结寓意
讨论: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五、学习生字
重点提示:“街”可同“衔”对比;“缠”字别忘一点。
六、拓展
交流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

10 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1、 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能手”“本事”等词语的意思。
2、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即更羸说的话。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说一说有关鸟的成语。(如:一石二鸟)
2、根据自己在预习中的理解,谈谈惊弓之鸟的 意思。(学情估计:整
个成语的意思学生可能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教师重在引导,比喻
意义无须 学生此时说出。)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学法:自学、讨论交流。
方式:小组学习。
出示自学思考题
1、读课文,读准音,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
2、采用查字典、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调整


三、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1、(本班学生在拼音上有些问题)认读生字,主要是“弦”“惨”二
字。
2、谈谈自己理解了哪些新词的意思。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更羸放空箭射下一只大雁)
四、质疑
读了课文,你 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能讨论解决的
讨论解决,当堂不能解决的师生梳理归纳成几个中心问 题。)
五、指导书写生字
提示:“魏”注意“鬼”中的撇折点;“猎”可换偏旁;“愈”不
能忘记横;“雁”内是双人旁。
六、小结
七、作业
想办法解决课上归纳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上节课 ,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的学
习课文。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归纳了哪几个 问题?下面,我们就
细读课文,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指导自学课文。
1、自 读课文。思考:(1)哪几个自然段写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
(2)六到九自然段写的是什么?(3 )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
(先说事情结果,后讲事情原因。)
2、集体交流。
3、学习1到5自然段。
(1)指读1到5自然段,思考: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
(学生充分读,充分说。)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经过吗?(引导学生加进表情 、动
作等。特别注意“直往上飞”和“直往下掉”二词。)


(3)指导朗读。
更羸和魏王说话时应是怎样的语气?(更羸很有信心,魏王怀疑;
结果令魏王吃惊。)
方法:a学生练读 b 教师指导(适当的时候可范读) c指名分
角色读
4、学习6到9自然段。
(1)过渡: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学生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2)集体交流。
要引导学生理解:认真观察:看到飞得慢;听到叫得惨。
分析:受过伤、孤单失群、害怕。
推断: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为学生铺路搭桥,但不能讲,因为学生如果不主动思考,就丧失了思维过程,此环节就无价值可言。)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6到9自然段的内容吗?
(4)朗读指导。
三、小结 < br>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惊弓之鸟”一词的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比喻
意义。)能用这个词说一句 话吗?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
在小组内复述全文。
附: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观察 分析 判断
飞得慢 受过伤 害怕
掉下来
叫得惨 孤单无群 高飞



11 画杨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理解“嘲笑”、“审视”、“和颜悦色”、“教诲”。
1、朗读课文,背诵第18自然段老师说的话。
2、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 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理解老师的话,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 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
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把一段话说清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
中受到科学思维方法 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准备:
杨桃的实物或模型与挂图,投影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情况。

教学调整


1.出示杨桃的实物或挂图,引导学生描述,并加深对杨桃的认识。
2.联系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知道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1.默读思考讨论:“我”(作者)照实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可
笑吗?
2.教师范 读课文,学生注意辨析“我”、“同学们”及“老师”
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并注意生字的发音。
3.齐读课文。
4.思考(也可同桌讨论):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
文写的是“我”小学四年级一次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5.以问促读,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些段落是写在一次图画课上发生这件事的? (从第2自
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这是文章描写最细致的部分,即文章的重
点部分)
(2)开头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讲父亲怎样教“我”学画。)
(这是文章的第1部分)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什么?(讲父亲和老师的话使“我”一
生受用。)(这是文章 的第3部分。)
小结:通过上面的阅读和练习,我们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由三部分
构成, 且属“总——分——总”式结构。第2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三、细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解词,(也可根据预习情况,对
生字词做一强化)。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叮嘱:再三提醒、嘱咐的意思。
想当然:指不顾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的印象下判断。
走了样:失去原来的样子。画走了样:画的和本来的样子不同。
小结:从这一段可以了解到,作者最初做画的严谨态度是父亲严格要
求,多次教诲的结果。
2.分角色读读课文的第2部分。
(1)选择一名学生读旁白,另外一名学生读同学甲, 一名学生读同
学乙,其余学生读“大家”的话,教师读“老师”的话。
(2)教师将这部分出现的生字板书在黑板上,并指名读一读它们所
在的句子,达到正音、解义的目的。
“审”(sh7n)“晌”(sh3ng):翘舌音。
“肃”(s)):平舌音。笔顺:(共8笔)
熟悉(x9):知道得很清楚。
哈(h1):拟声词。本课指放声大笑时发出的声音。3.指名读课文最
后一个自然段。
“诲”:四声(hu@),字义是教导、诱导。受用:得到益处。
一生受用:就是对自己一辈子都有帮助、都有好处。4.抽读生字新词
卡片,识记生字。
5.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词义,进一步熟悉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细读了课文,理清了文 章的脉络,学习了生字新词;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弄懂为什么作者
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后没受到老师的批评,反而受到了肯定;老师的
话与父亲的话有哪些相似之处。他 们的话为什么能使作者终生受益
呢?(也可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让学生自己把在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讲读课文。
1.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
意思,“一生受用”呢? (2)从“一生受用”这个词中,我们能不能估计出作者写这篇
文章时,大约是什么年龄?(大约年 事已高,也就是人到老年。)(从
“使一生受个词还可以看出,本文是用回忆的手法,写了发生在小学< br>四年级一节美术课上的一件事。)①能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
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 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是“老师”
和父亲的话。)他们讲的内容一样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从 “是
那么相似”这个词中看出的。他们讲的内容一样。)相似是相像或相
同,前面的修辞词“那 么”怎样理解?(特别、十分)
②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
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父亲的话(出示写有父亲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2)出示投影,齐读并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两层。)
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第 一层是说应该怎样做,即要认认真
真地去观察所要画的一件东西,画时要按观察到的样子老老实实地去< br>画;第二层意思是说不要怎样做。即不要不顾看到的实际情况,只根
据自己脑子里对事物的印象下 判断,把画画得与实际观察到的样子不
同,因为这样是学不会画画的。)
小结:父亲从 正、反两方面讲了画画时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的
道理。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父亲对作画很 有研究,是作
者学画的启蒙老师。他的话不仅使作者在学画画时受益,而且影响到
作者一生的为 人处事,即:无论画画还是处理其他问题,都应该实事
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学习课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
①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出示写有
“老师”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②“老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五句。)
③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
A.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 悉”,能说明什么呢?(说明
作者及他的同学都是杨桃故乡的人;他们都非常清楚杨桃的外形。) B.第二句话中的“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从这句话中能想到
什么?(用“但是”一词转到 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也就是观察的角
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一样。)(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回想起著名画 家


达·芬奇的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每一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也
不一样。 ”既然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都不一样,更何况具有肩
部肥大,底部略尖削,并有五条棱这一明显特 征的杨桃呢。)
C.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特别像。)“有时候”指什
么时候 ?(指恰巧面对杨桃底部这一观察点来观察的时候。)
D.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 理呢?(说明同一个事
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小结:“老师”的前三句 话,紧紧围绕画杨桃这个例子,说明:同一
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明确地指出换 一个角
度看,杨桃根本不像杨桃了,还真像个五角星,肯定了“我”观察仔
细认真。书中的第一 幅插图,就是同一个杨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两
种样子。其中一种样子还真像五角星。(板书:看的角度 不同结果也
不同)
④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
(2)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①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课 文的
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指名读)(板书:我画成了五角星)
②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 星的原因有几个?(两个。)第一个原因是什
么呢?(“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这能说明什么 ?(说明
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既与其他同学不同,也与自己平时看杨桃的角度不
同。)也就是前面 学的“老师”说的哪句话?(看投影读一读。)
③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 是作者认认真
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的结果。)


④指导学生看文中的第二幅插图。
小结:作者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有 两个原因。但第二个原因
是最主要的。“认认真真地看”说明他不凭想当然,既相信实际,也
相 信自己的眼睛。“老老实实地画”就是作者遵照“爸爸”所叮嘱那
样去画。
(3)导读分析第3至5自然段。
①“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认为作者画的根
本不像杨桃。)
②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
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一样。) 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相
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表明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
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③“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 哈大笑”,(板书:同学哈哈大
笑)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
4)讲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
①“老师”听了“ 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
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他先是怎样做的?其中有一个词 语,请找出
来。(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老师”为什么
要坐在作者的座 位上“审视”?(“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
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我 ”画得是否准确。)


(板书:老师审视)
②“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 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
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老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亲自“审视”的做法上,悟出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不
同的哲理。)
③听了 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严肃起来。)为
什么要变呢?(发现作者明明画得很准确, 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
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是“几个”而且是大多
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
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 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半晌。)
(“半晌”是过了好大一会儿。也可以说明老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 ,
认真地进行了考虑。)他是怎样考虑呢?(先摸清认为把杨桃画成五
角星好笑的是哪些同学。 )
④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
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 些,声音长些。
(5)指导学生学习第13至17自然段。
①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 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
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让他们也从作者看杨
桃的角度来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事实的真相,自觉接受教育。)(板
书:“这几个”让轮流看 )
②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
号?(引导学生理解省 略号在这里的特殊作用和所省略的内容。)
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 调。与刚
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③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 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
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6)继续看幻灯片,剖析“老师”说的话。
①“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 转变了,他
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所以老师的
态度也发生了变 化,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下面一番话的?“和颜悦
色”是什么意思?
②看投影片。默读“老 师”的话。找一找第几句是说应该怎样看别人
的画这个意思。并指名读这一句。这句话实际是对哪些同学 的批评?
③“老师”说的话中,哪一句话是对作者绘画态度的肯定?找出来读
一读。
④小结:我们把“老师”说的后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分析,不难看出
这是“老师”借画杨桃这件事告诉 学生: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
会有不同的样子,要学会这种看问题的方法。
⑤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体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A.通过对课文的精 读、品味,“老师”的话始终紧扣画杨桃这件
事叙述,是本文的重点。包含着两层意思。前三句为第一层 ,说明“同
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后两句为第二层,告诉我
们懂得了这个道 理之后应该怎样做。
B.通过对“老师”说的五句话的学习,我们不仅明白了作者是怎
样把一段话写得条理清楚的,而且也明白了它的含义与父亲教诲的相
似之处。
(有条件的班级 ,可引导学生联系学习实际、生活实际,适当举些例
子,以拓宽思路,加深理解,并把从阅读中得到的收 获,练习运用到


实践中去。)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指导完成“思考·练习”第三题。
1.读题目,明确本题有两点要求。
2.读第一个例句,让学生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1)这一句
讲的是作者在他的座位上看到的杨 桃的样子。否定了平时看到的样
子,肯定了当时看到的样子。(2)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用“不像„„< br>而像„„”练习说话。如:
①小明长得不像他的爸爸,倒像他的妈妈。
②他的这身打扮,不像个学生而像个演员。
③我画的这只天鹅一点儿也不像,倒像是一只丑小鸭。 3.读第二个
例句。让学生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1)这个句子否定了忙着发笑的做法,肯定了要考虑人家是从什么角
度观察的做法。
(2)启发学生用“不要„„而要„„”造句。
三、完成课后第四题作业。启发学生用“严肃”、“熟悉”造句。
四、指导学生抄写生字(注意以下字形)。
“级”字不要丢了最后一笔“丶”。
“肃”字下面的书写规则是先中间后两边。


“晌”字与时间有关,是“日”字旁,不要写成“口”字旁。
“悉”字中间是“米”不要看成“”字头。
五、指导背诵课文的后两个自然段。
六、指导学生按要求进行“小练笔”。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小黑板、ppt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一、揭题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
篇课文。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是什么?
1、 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 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调整


3、 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4、 感情朗读,谈体会
三、反馈
a)
b)
c)
同桌互读
抽生读,检测读音
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从前,有位画师叫他的三个徒 弟画很多的骆驼,大徒弟画了
许多骆驼,二徒弟画了许多骆驼的头,小徒弟只在山间画了
两头骆驼,却得到了师傅的赞扬的事。)
d) 为什么小徒弟会得到师傅的赞扬呢?
(因为他思维独特,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有创新能力。所以
受到赞扬。)
e)
f)
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何想法?
分角色表演。
四、小结

钓鱼的启示-石油工人入党申请书


河海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生日祝福鲜花


mvp是什么意思-家电促销


爱就在身边-环保工作


小时代语录-上海中考成绩查询


成都中医药大学招生-入团申请书的格式


成都银行招聘-520表白情话


云南公务员考试试题-课改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