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用好小学数学新教材
好人好事作文200字-幼儿园中班评语
浅谈如何用好小学数学新教材
永修县立新乡小学 张秋波
数学教材是学生了解世界的窗口和工具,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时,要不要让学生去看数学教材,这个问题
很值得我们进行探讨。
下面就我的一点浅薄见解供大家参考: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可以发
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
教师对于数学教材是忽视的,在他们看来,数学教材只是让学生用
来做一些习题,至于教学内容已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讲解,书本上
的有关例题及内容用不着再让学生去看
了。
我有一位学生,他在小学数学成绩很好,到了高中却感到学习
数学有些困难,成绩在不断
下降,于是来找我指点迷津。我猜测他
对数学教材可能十分陌生,一问他,果然,他说在高中时数学教材
他从来就没有读过。还说:“学数学就靠听课、记笔记、做习题。”
他的问题在于没有学会独立
学习,没有摆脱对老师的依赖。苏霍姆
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
,
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如果在小学里没有教会他阅读,他日后在学
习中就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
难。
很多学生在小学没有认真解决好这个问题,有一次在六年级的
数学课上,有位老师讲授了
30分钟新课后,没有让学生看一下书,
就留10分钟给学生做练习。这时候这位老师看到一个学生还在
看
书,没做练习,就上前催他动笔。学生说:“刚才没听懂,想把书
看懂了再做。”老师却撂下
一句:“听都听不懂,还想看懂?那简
直是奇迹。”可见,在传统教学观念的禁锢下,老师还有意无意地
强化着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数学课本是学生了解世界的窗口和工
具,可是,数学老师总是有意无
意地挡住这个窗口,甚至整节课也
没让学生翻过书,没有意识到必须让学生主动去接触、使用这个工具。这样,学会学习又从何谈起?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离不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有意义的
接受学习是自主建构,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也是自主建构
。在学习过
程中,既没有绝对的接受学习,也没有绝对的发现学习,总是两者
相互交替、有机结
合的。在这个过程中,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主动
接触外界的信息(包括课本)并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去解读这
些信息,从而赋予认识对象以新的意义。因此,教材必须成为学生
自己赖以学会学习的
文本。一个好的数学老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
激励学生自己去学数学。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疑
问:教材让学生先读了,还有什么可探
究的?其实,建构与探究是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的内外不同的两个
维度:对外部世界是探究,在内部精神世界则是建构。探究性学习
并不排斥对文本有意义的接受
学习,相反,它很需要应用这种学习
方式来扩充认知的背景,提高探究的起点,否则,像“四边形”名<
br>称之类的知识也要学生去猜想、发现,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毫无意
义。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要培
养学生找出疑问进行质疑,并要对
例题既要进行变式,还要解决问题,寻找新的算法,思考知识与知识之间、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等等,这些无一不是探究
性、创造性的学习,也无一不是源
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教学活动。
我们教师让学生先学教材,旨在把独立学习引进教学过程,同
时也意味着教师必须把“教”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之上,不能
再充当面面俱到、照本宣科的单纯讲授
角色。我们应该在学生先学
的基础上,然后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
质
疑、操作、实验、探索中消除疑惑,获取真知,丰富体验,求得
发展,关键还是靠自身的教育底蕴与专业
素养。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
时,学生先学之后,虽然
知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但他们
还是难以理解: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
?
学生由此产生问题意识和解决这个问题的意向,渴望老师指导。我
在教学中,就让每个学生都
参与到如下的活动中去:先由同桌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