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教法
揭东一中-自我描述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复习资料
理论部分:
1、总体目标是什么?答: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
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
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
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数学》的基本理念?答: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
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
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
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
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
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
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
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
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
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
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
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
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
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
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
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
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3、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
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其中数感、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
答:
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
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
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
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
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
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
观来进行思考。
5、写出自己所教年级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学段目标?答: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3年级) 第二学段(4~6年级)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
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关系的过程,认识亿以内的数,了解分数、
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百分数、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
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括估算)技能;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
估算)技能。
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
方程。
知●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
识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
与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
技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
能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换,能初步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测量(包
图、作图等技能。 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
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
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计算一
象
填空题(课程标准部分)
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
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
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
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
学习的饿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
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4.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
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
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5.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
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
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6.“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
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
握现实世界。
7.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
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8.在第二学段的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
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
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9.要初步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材部分:(教学建议)
第三单元 乘法
1.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积范围,探索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
点讨论竖式计算方法
尝试估计乘积范围讨论多种不同的算法结合已有知识重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如何估计大数量物体,培养估算意识:估计数据有多种方法,关键是能根据
不同的情况确定不同的方法,把整体分成均匀的几部分,再由部分估计整体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估计”教学难有“确定”的答案和“唯一的方法,要多给学生留一点“时空”
3.结合具体活动,了解计算器的使用,能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了解计算器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
普遍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使用中了解和掌握计算器功能键(特别是 M+和 MR)的用
及使用方法,为学生提供尝试估计方法的空间,在交流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4.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过程,发现乘法的运算定律:发现问
举例验证 归纳规律
实际应,通过练习掌握利用乘法分配律解决乘加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算意
识,控制简便计算的难度,以书上练习为主,淡化不必要的技巧训练运算律的价值,属于通性
通法,首要作用不在于简算本身,目的是通过应用进一步体会运算律,强调的是简算意识,而
不是简算的技巧
第五单元 除法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归纳除法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借助已有分物经验,让学生独立
探索解问题的方法,在竖式计算中,讨论商的位置,如果学生难以理解竖式,用左图人民币进
行直观解释
2.结合实际情境,理解并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建议通过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都关系经历探索多
位数除法的过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算式,尝试估计算式得数,先让学生独立探索,再交流讨论如何试商
4.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调商”的过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组织学生充分交流情境图中的
信息,提出问题,尝试多种方法估计商的得数,理解“调商”的道理,掌握调商的方法
5.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受万、亿等大数意义,会结合生活中的数据,描述并感知大数
引导学生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做参照物“刻画”较大的数用计算器验证学生的描述,纠正
偏差。
6.在观察和比较中发现商不变的规律:通过观察比较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关系,发
现商不变的规律
第八单元 统计
1.通过利用实验数据画统计图的活动,体会统计图中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和灵活性
交流实验观察中记录的数据,在统计表中整理数据,在自主探索制图过程中体会到 1格表示多
个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独立尝试如何确定 1格表示多少
2.结合数据处理过程,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绘制折线统计图,并会根据图表的信息,预测
数量的变化情况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尝试完成折线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进行
预测
教材部分
乘法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两、三位数乘法,能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
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本单元学习
的内容是在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
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实施教
学,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
生已经接触了估算,本单元的重点是归纳一些估算的方法。当然,教材的安排不仅是让学生能
发现乘法的运算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归
纳结论。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活动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为学生的
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的方法。
如“卫星运行时间”的活动,在出示情境图后,可以让学生简单地说一说卫星运行的情况,列
出算式,接着让学生估一估大约的时间。教材中安排的两种估计方法仅是一种参考,学生在估
计的过程中可能还有更多的方法,只要他们说得有道理都应肯定。随后,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由于学生有了第一学段的基础,一般说来计算上难度不是很大,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做一做,
然后再进行讨论,从而掌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教材安排
了计算商店的赢利问题,在教学中可以分步出示问题,以降低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当然,教
师也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补充一些类似的练习,以巩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在交流活动中,引导学生归纳估算的方法
估算活动,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历了多次,但如何把估算的方法适当地进行归纳,则成为本单
元“估算”内容教学的一个重点。在“体育场”(教材第 35页)的活动中,可以让学生相互交
流后,讨论“如何进行估计”“你的根据是什么”等问题,引导他们对所用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在“练一练”的第 1题中(教材第 36页),请学生估计一张报纸其中一版的字数,对于这一内
容也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然后再进行小结(估计的方法可以是:折叠后估计、先选择
一版某一段的字数进行估计等)。第 2题的数据基本都在 200附近,所以,以
200为标准,立即
就能知道 10天的营业额。第
3题可以采用先估计部分,再估计全部的方法。可以先把整个图形
分成几个部分(或分几个正方形),然后估计其中的一部分,再估计全部。
3.在探索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的运算律
从本单元起学生将学习计算器,当然,学习计算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单纯地计算,而是为了更
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数学规律(为使学生打好基本的运算基础,除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和
需要探索的问题使用计算器外,一般的计算仍需要学生笔算)。学生在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后,
教材安排了三个“探索与发现”的内容。“探索与发现(一)”主要是探索某些算式中所蕴涵的
规律。安排这一内容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发现数学的奇妙。教学过程中的重点
是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探索。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逐步展示题目,解决一个问题后应组织学生
进行讨论,交流探索的方法。“探索与发现(二)、(三)”是探索乘法的结合律、交换律与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