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解读的心得体会
关于含羞草的资料-幼儿园教师个人计划
小学数学低年级教材解读的心得体会
舒兰实验小学 张晓红
提高小学数
学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特级教师沈
重予曾说过:“教材是执行课程标准与体现课改精神
的载体,也是众
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智慧的结晶,粗线条的阅读肯定是不行的。教
材上每个章
节的每一道例题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不仅如此,例题中
的每一个要求、问题,其背后都蕴涵着特定的意
图。同样,各道练习
题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与目标。”所以,对我们广大教师而言,要用
好、用
活教材,首先要认真解读教材。
一、在解读教材中,使我进一步明确课标的要求,积极转变教育
观念。
1、小学数学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并且实现人人
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
人在数学上得到
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是一切重大
技
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对提高人的各种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一
种文化,是现代文明的重
要组成部分。
3、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
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
程。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
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
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二、在解读教材中,使我进一步明确如何利用主题图进行教学 <
br>翻开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课标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五颜六
色的图画,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小动物和卡通
人物情境的设计。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风格和色彩符合学<
br>生的年龄特点,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
变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为
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
动,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课程资源.
基于
以上认识,就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用好“主题图”,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我在教学实践中做
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如在一年级上册“第几”这节内容中,教材提供的主题图是一幅
“
购票图”,其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一是从认知心理
的角度来分析,“排队购票”这一场景
对于大多数一年级学生来说有
一不定的生活经验,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引导他们发
现和解决数学问题;二是从数学知识呈现的角度来看,“购票图”包
含着丰富的数学学习素材,能“让
学生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
自然数的另外一个含义——序数,并用通过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
br>阿姨已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在改变队伍人数的情况下变
换排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
区分几个和第儿个,对自然数的两层含
义在直观情境中加以区分。这种情境有利于学生探讨数学问题,获
取
相关的数学知识,而且还能从这一主题图中获得“按时间先后排队”
是这个问题中产生序数的
规则方面的体验。这也正是“主题图”作为
“第几”这节内容的主题图的价值所在。
<
br>又如在“0的认识”这节教学内容中,“主题图”设置了“小猴
吃桃”的情境。这个情境的创设是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考虑的,只有学
生真正需要、真正喜欢的,才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br>情境中蕴涵了需要探究的数学问题,即一个桃也没有了应该用什么数
来表示呢?在已学过的数中无
法找到,从而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
就是要用一个新的数“0”来表示,这样的主题图既让学生从中感
知
到了数学问题的存在,又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培养了
学生喜爱数学的情趣。
三、在解读教材中,使我能注意读出教材的“空白”。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感知材料,但由于受
篇幅所限,教材不可能反
映知识的全部,形成过程和编者的思维过程。这样就留下了“空白”,
也为教师通过研读,自己去体会、理解、运用留下空间。如“找规律”
这一课中,当学生学会用实物搭配
找到娃娃和帽子总共有6种搭配方
法时,教材立即出示“如果用右边的图形表示帽子和木偶,你能用连<
br>线的方法很快找到答案吗?”(图:P51 )这时如果我们教师就按部
就班的进行教学,那你就
没有研透编者的思维过程和教材所留的“空
白”。我在处理这部分教材时是这样设计的:
师:
如果没有实物,又该如何选配呢?(小组里互相讨论,并把
小组里的想法表示出来),学生按要求讨论,
教师行间巡视,收集不
同的表示方法。
当我备到这儿心里没底,不知学生能否想出什么好办法
进行选配。但
在课堂实施中,我发现学生有的用图形,有的用字母,有的用文字,
还有的用数字,进行“连线”或“排列”选配,并且都是有序进行选
配的。这时我从内心佩服孩子们聪
明并且有创造性,这样的教学把学
生的思维打开了,不再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走,对学生今后能自己<
br>独立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教材中编者只不过提示一种方法去搭配,
留有很大的空白之处,我们实
施者要能从空白处挖出“金子”,这样
的教学才能培养出有创新、有创造、有数学思想的学生。
总之,对教材的钻研,我们教师要做一个明白人,一定要在尊重
教材的基础上,自己细细研读,读出其
中的学问。使我们的课堂因“用
好、用活教材”而活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