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刘俊尚-苏州中考网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62~63页“路程、时间与速度”。
二、教学目标
1、在实
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
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
题。
b5E2RGbCAP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
3、注重运用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能全面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
节课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为此,教材安排了一
个情境:比一比两
辆车谁跑得快一些?从而让学生归纳出路程、时间与速度三个数量,进而归
纳出速度=路程÷时间,再结
合试一试两题,让学生得出: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
速度,进一步理解路程、速度、时间三者
之间的关系。因此,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
系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速度的单位。学习了这节
课,学生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并且可以合理地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p1Eanq
FDPw
四、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对于这节课
,学生已经对速度有
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对
于我校四
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很适应合作学习,也很注重老师的评价。
DXDiTa9E
3d
五、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电闪雷鸣”吗?
生:听说过。
师:谁来说一说这个词的意思?
生: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
师:你说的很准确。那谁能说一说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
生1:因为光比闪电传播的快。
生2:因为光比闪电的速度快。
师:这位同学说的
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关于速度的一些问题。(板书“速度”,在其
旁边画一个大的“?”)
RTCrpUDGiT
【设计意图:简短的谈话,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新知识。】
二、学习新知
1、比较新龟兔赛跑中两辆车的快慢(课件展示)
师:第一辆兔子驾
驶的车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板书);第二辆乌龟驾驶的车3小时行
驶了210千米(板书)。5PCzVD7HxA
师:你知道新龟兔赛跑中哪辆车跑得快一些吗?自己先考虑一下。
(有几个学生举手。)
师: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师: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们组的看法?
组1:我们先求出第一辆车每小时行多
少千米?120÷2=60(千米)再求出第一辆车3小
时行了多少千米?60×3=180(千米)而
题上告诉我们第二辆车3小时行了210千米,所以乌
龟驾驶的第二辆车跑得快一些。
jLBH
rnAILg
组2:我们先求出第二辆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10÷3=70(千米)再求出第二辆
车2小
时行了多少千米?70×2=140(千米)而题上告诉我们第一辆车2小时行了120千米,所
以乌
龟驾驶的第二辆车跑得快一些。
xHAQX74J0X
组3:我们和第一组的方
法差不多,只是求第一辆车3小时行了多少千米时,我们用120
+60。
组4:我们把两辆
车每小时行了多少千米都求出来,然后再比较它们的大小。120÷2=60(千
米)
210÷3=70(千米) 可见,乌龟驾驶的第二辆车跑得快一些。
LDAYtRyKfE
师:殊途同归,同学们用这么多种方法,得出了乌龟驾驶的第二辆车跑得快一些,你们真
棒!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讨论比较,给更多同学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也能互相学习彼此的方
法
,开阔学生的思维。】
Zzz6ZB2Ltk
2、归纳速度的公式。
师:我们再来看看,每一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先求第一辆或者第二辆车每小时行了多少千米?
师:不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说着多麻烦啊,谁能更简单的来表达它的意思?
生:速度。
师:说得很准!
师:根据刚才这道题,你能说一说怎样求速度吗? <
br>生:第一辆车2时行了120千米,2时是时间,120千米是路程,速度=路程÷时师:你
真了
不起,总结出了求速度的方法。
dvzfvkwMI1
3、介绍速度的单位。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道题。
(板书:一辆车的速度是75,4小时它能行驶多远?)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该有认真、积极的学习情感,因此我设计了一
道没有速
度单位的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同时也让学生有兴趣学习速度的单位。】
rqyn14ZNXI
生:75×4=300(千米)
生:老师,这道题不能做!
师:为什么?
生:因为题中说一辆车的速度是75,没有单位。所以这道题没法做。
师:同学们真细心,题看得也特别认真!并且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速度的单位是
什么?
师:还以刚才的这道题为例,我们求出第一辆车每小时行60千米,那也就是它的速度是
60千
米时。(板书)
师:注意,(手指千米时)它读作千米每时。
师:那谁来说一说第二辆车的速度。
生:70千米时
师:你们学得真快!
师:是不是所有速度的单位都是千米每时呢?你还了解哪些关于速度的知识?(出示课件)
人
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飞机飞行的速度大约为12千米分;声音传播的速度大
约为340米秒;光
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秒。
EmxvxOtOco
师:请同学们看65页的“看一看”。
师:那大家看,千米时、千米分、米分
、米秒、万千米秒……都是速度的单位。通
过刚才的分析,我们也知道每小时、每分、每秒行的路程是速
度,那也就是说单位时间内行的
路程是速度。
SixE2yXPq5
4、路程、时间的计算方法
师:如果刚才那道题现在改成:一辆车的速度是75千米时,4小时它能行驶多远?
生:75×4=300(千米)
师:请大家做“试一试”。
师:互相交流一下结果。
(学生交流。)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自己总结出
了路程、时间和速度这三者的关系,即:速度=
路程÷时间,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br>6ewMyirQFL
(板书:路程、时间)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怎样求速度、时间和路程。
师:黑板上这个“?”可以去掉吗?其他同学呢?
生:审题要认真,养成好的习惯。
师:老师也相信你学习会越来越认真,成绩越来越优秀!
生:我知道了……
四、反馈练习
师:大家看试一试的第2题。
师: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师:谁来给大家说一下你的发现?
生1:都是60、3、180这三个数。
生2: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生3:我发现60×3=
180中,60和3是乘数,180是积。而后面的180÷3=60和180÷60=3
相当于已知积
,求乘数。也就是,乘数=积÷乘数。
kavU42VRUs
生4:老师,我有补充,因为是两个乘数,为了区分开,可以说一个乘数=积÷另一个乘
数。
生5:我发现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个量也是这种关系,路程相当于积,速度和时间相当
于乘数
。
生:……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出来的内容往往另我们惊叹。其实这一个
环节也培养了
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y6v3ALoS89
师:下面我们再来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做一些练习。
(出示:一辆汽车的速度的50千米时,它7小时能行多远?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50千米时,它行350千米需要多长时间?
一辆汽车7小时行了350千米,它的速度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检查结果,交流方法。)
六、课后反思
在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态度情感,因此在本节课中:
1、谈话
导入。轻松愉悦的谈话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设计了“电闪雷鸣“这个环
节,上课时学生的情绪也
非常高涨,给本节课打下了好的基础。
M2ub6vSTnP
2、合作学习。比较新龟兔赛跑
中两辆车的快慢时,我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不仅
可以拓宽他们的思维,可以让每
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也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逐
步“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br>0YujCfmUCw
3、关注评价。好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在本节课中我
很关注对学生的
评价。如:在介绍速度的单位时,我故意设计了一道没有速度单位的题,并适时的给予发
现问
题的学生以赞赏的评价,不仅对发言学生是一个激励,对其他学生而言,也是非常好的鼓励和
鞭策。
eUts8ZQVRd
总之,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关注学生的发展,给其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其轻松愉悦地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