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整理(全)

余年寄山水
528次浏览
2020年10月17日 21:1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河北高考改革-财务经理述职报告

2020年10月17日发(作者:屈伸)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1、开口向左读大于,尖角向左读小于,一双筷子是等于。
比较两数大和小,前面数大 用大于,前面数小用小于,两边相等用等于。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2、把几部分的数合起来,求一共有多少要用加法计算。如:
从总数里拿走(或去掉、吃了、飞了)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计算。如:
3、一个数加0或减0,还得这个数。
4、6个面都相同的是正方体;长长方方的是长方体; 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形的是圆柱;圆圆的,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的是球。长
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都是立体图形。
5、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都是平面图形,都是立体图形上的一个平平的面。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是看边的长短,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是看面的形状,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
6、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7、大问号,弯弯绕,问个问题不知道,一滴眼泪往下掉。
大括号,像花边,两条花边分两方,两边合起就用它。
问号挂在括号下,加法来算共多少。
问号掉在括号上,减法来算一部分。
正确使用加减法,解决问题我最棒。
8、计算连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
9、计算连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得数减去第三个数。
10、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11、凑十法:九凑一,一凑九。 八凑二,二凑八。
七凑三,三凑七。 六凑四,四凑六。
双五相见就满十。
1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有1个十在十位写1,有2个十在十位写2,有 几个一在个位写几。
个位上的数是几就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数是几就表示几个十。
读数写书都从高位起。
13、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
14、确定位置时,一般横为行,竖为列。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如:8+7﹦7+8﹦15
15、破十法就是先把十几分成十和几,先用十减去减数,减得的结果再和几合起来。
16、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17、时针最粗、最短,分针较细、较长。
认识钟面上的刻度: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面有5个 小格。
时针转动1大格是1小时,分针转动1小格是1分钟。
1时=60分
认识整时与半时,先看分针指哪里。
整时分针指12,时针指几是几时。
半时分针指向6,时针就在两数间,
半时时针过了几,我们就读几十半。
18、9加几、8加几 、7加几、6加几的计算技巧:
大数是9,用小数减1,剩几就是十 几。如:9+6=?,大数是9,小数是6,用小数6-1=5,所以9+6=15。
大数是8,用小数减2,剩几就是十几。
大数是7,用小数减3,剩几就是十几。
大数是6,用小数减4,剩几就是十几。









- 1 -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量较短的物体,用 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1米=100厘米)
2、请例举长度是1米和1厘米的物体:
刻度尺每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小正方体的边长正好是1厘米,一枚图钉它的长度也是1厘米。
老师用的米尺大约是1米;我们的课桌大约有1米长。
3、在一个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算式里,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
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4、数位顺序表
……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5、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10个一千是一万
6、 笔算多 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 进“1”,
百位满十向千位进“1”)。
7、笔算多位数的减法时,要注意: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③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在本位上加10再减。(如:
十位不够减向百位退 “1”,退“1”当做10)
8、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两边张口小,角就小,角的两边张口大,角就大。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比直角小的角,
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关系:钝角﹥直角﹥锐角。画角一定要标出角符号。
钟面上1时整时,时针和分针成( 锐 )角,再过2小时,时针和分针成( 直 )角。
常见的平移现象:电梯升降,推拉抽屉、窗户,缆车,
常见的旋转现象:电扇,风车,水龙头,
9、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与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对边
分别相等。 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10、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11、20 ÷ 4 = 5 读作:20除以4等于5.
︰ ︰ ︰ (注意:“口诀”和“读作”不要混淆)
被 除 商 表示:把20平均分成份,每份是5.或20里面有5个4.
除 数

17、25 + 8 = 33
︰ ︰ ︰
加 加 和
数 数
33 - 8 = 25
︰ ︰ ︰
被 减 差
减 数


5 × 8 = 40
︰ ︰ ︰
乘 乘 积
数 数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 2 -

被除数÷除数=商
商×除数=被除数


12、一句口诀可以写出4道算式(“五五二十五”等因数相同的几句外)。例如:
五八四十 5×8=40 8×5=40
40÷5=8 40÷8=5
13、倍数问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 6是2的( )倍。(6×2=12)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几。(用除法) 8的4倍是( )倍。(8÷4=2)
14、读数、写数、都从高位开始。读数时:末尾的0都不读,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0。
15、要知道物体有多重,可以用称称。称较轻的物体我们用( 克 )作单位,称较重的物体我们用( 千克 )作单位。1000克=1千

一个2分硬币约是1克、两袋500克的食盐是1千克、一个鸡蛋约为50克。
通常小东西如 :糖、硬币、粉笔、饼干、牛奶、一瓶水等用克作单位,大东西或是活的如:猪、人、一车煤用千克作单位。 < br>记住:我们称过的书包重3—4千克,空水杯重100克,数学书重200克,一般的苹果重100—20 0克、魏老师重50千克、南瓜4千克,
色拉油5千克,足球450克左右。
16、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 3 -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上册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都是长度单位。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1厘米=10毫米 1千米=1公里
吨、千克、克都是重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除法可用乘法进行验算。没有余数的: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2、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比较数的大 小:位数不同,位数多的大;位数相同比千位;千位相同比百位;百位相同比十位;十位相同比个位,直到比出大 小为
止。
4、要准确测量物品有多重,要称一称。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重的 东西用吨做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千克用符号“kg”表示,克用符号“g”表示。
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
5、四边形由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组成。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都是四边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特点:(1)对边相等(2)对边平行(3)对角相等
平面图形一周的总长度是周长的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2条长+2条宽 或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 - 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 -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要在长方形里剪最大的正方形,只要边长=宽。
6、24时记时法
时间词语有:凌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等。
最小的计时单位是秒。秒针走一圈是 60秒,也就是1分钟。分钟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秒针
走一大格是 5秒,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1小时=60分=3600秒 1分=60秒
7、认识分数。
理解“平均分”。
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分子相同分数比较大小,分母大的反而小,分母小的反而大。
同分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3下册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1、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方向转。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一共有8个方向:北、南、东、西、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
西北与东南相对,东北与西南相对。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2.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4.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 4 -


5.除法计算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6.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 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
倍 数。
7.关于倍数问题:
两数和÷倍数和=1倍的数
两数差÷倍数差=1倍的数
例: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的和是24,求甲乙两数?
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它们加起来就相当于乙数的6倍了,而它们加起来的和 是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
的6倍是24。所以乙数为:24÷6=4,甲数为:4×5=20
同样:若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之差是24,求甲乙两数?
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 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它们的差就相当于乙数的4倍了,而它们的差是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4倍是< br>24。所以乙数为:24÷4=6,甲数为:6×5=30
8.和差问题
(两数和 — 两数差)÷2=较小的数
(两数和 + 两数差)÷2=较大的数
例:已知甲乙两数之和是37,两数之差是19,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如图:
解 析:如果给甲数加上“乙数比甲数多的部分(两数差)”(虚线部分),则由图知,甲数+两数差=乙数。如是: 甲数+两数差+乙数=甲
数+乙数+两数差=两数和+两数差
又有:甲数+两数差+乙数= 乙数+乙数 =乙数×2
知道:两数和+两数差=乙数×2 (两数和 + 两数差)÷2=乙数
解:假设乙数是较大的数。乙:(37+19)÷2=28 甲:28-19=9
9.锯木头问题。
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4段用12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长时间?
如图,锯成4段只用锯3次,也就是锯3次要12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12÷3=4(分钟)
而锯成5段只用锯4次,所需时间为:4×4=16(分钟)
10.巧用余数解决问题。
① ÷8=6…… ,求被除数最大是 ,最小是 。
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规则,余数最大应是7,最小应是1。
再由公式:商×除 数+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最大应是6×8+7=55,最小应是6×8+1=49。
②少年宫有一串彩灯,按1红,2黄,3绿排列着,请你猜一猜第89个是什么颜色?
由图可 知,彩灯一组为:1+2+3=6(个),照这样下去,89÷6=14(组)……5(个)第89个已经有像上 面的这样6个一组14组,还多
余5个;这5个再照1红,2黄,3绿排列下去,第5个就是绿色的了。
③加一份和减一份的余数问题。
例1:38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个,一共要几条船?
38÷4=9(条)……2(人) 余下的2人也要1条船, 9+1=10条。
答:一共要10条船。
例2: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米布,现在有17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
17÷3=5(件)……2(米) 余下的2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
答:能做5件成人衣服。
第三单元 统计
1.求平均数公式:总和÷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份数=总和 总数÷平均数=份数
2.通常条形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中不同样本之间的 差异,折线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占总
体的百分比。
- 5 -


3.条形统计图中,一定要看清楚一格是表是1个,2 个,5个,10个,还是更多单位。
第四单元 年、月、日
1.重要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月1日元旦节。
3月12日植树节,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
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2.一个当中 1、3、5、7、8、10、12 这 7 个月是31天, 4、6、9、11这 4 个月是30天,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
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3.一年分四季,每3个月为一季,一、二、三是第一季度,四、五、六第二季度,七、八、九是第三季 度,十、十一、十二是第四季
度。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 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是平年。
5.推算星期几的方法 例: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
解析: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 ……1(天),知道50天里有7个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四。
6.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 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 br>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比如下午3日→3+12=15时, 16时等于16-12=下午4时。
7.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比如10:00 开始营业,22:00结束营业,营业时间为:22:00—10:00=12(小时)时刻
—时刻=时 间段
8.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
9.时间单位进率:1世纪=100年 1年 =12个月 1天=24小时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钟
10.典型例题。2007年2月份有( )天。先要用2007除以4判断2007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再确定2月有多少天。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 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比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 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
2.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3.几个个特殊数:25×4=100 , 125×8=1000
一个两位数与11相乘得到一个三位数, 三位数:
4.相关公式:
因数×因数=积 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第六单元 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总和叫周长。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①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②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③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已知面积求长:长=面积÷宽 已知面积求边长:边长=面积开平方
已知周长求长:长=周长÷2-宽 已知面积求边长:边长=面积÷4
5.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分米=10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米=10分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千米=1000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 br>6.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课本P81 第10,11题)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1.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小数的整 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的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从小
数点后最高位 比起。
2.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要先对齐小数点再相加、减。
- 6 -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
上册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2、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3、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4、 数 位 顺 序 表
数 级 …… 亿 级

数 位 …… 亿


亿


亿

亿位
万 级









个 级










计数单位 ……

亿

亿

亿
亿






万 千 百 十 个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6、表示物体个 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 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7、读数时,只 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
8、写数: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是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补足。
9、改写“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将末尾的4个0或8个0去掉加上“万”或“亿”字就行了。
10、通常我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 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并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为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前一位加1,再把尾
数的 各位都改写为0。
11、数的大小比较:(1)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2)位数 相同时,从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直到比 较出大小为止。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
1、 像手电筒、汽车灯和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线。
2、 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 就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图形
线段
射线
直线
都是直的
相同点 不同点
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可以度量)
有一个端点,无限长
没有端点,无限长
3、 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可以画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4、 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5、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6、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7、 量角器就是度量角的工 具。把半圆分成180等份(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 br>符号“°”表示,如1度记做1°。
8、 量角和画角要做到“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内0看内圈,外0看外圈。”
9、 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又小于180°;平角180°;周角360°。
1周角=2平角=4直角
10、1小时,时针转一大格,所对的角是30°;分针转一圈,所对的角是360°。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 7 -


(1)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
(2)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
(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注意加进位。
2、积的变化规律(一),两数相乘,一个 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或除以)几,积也乘以(或除以)几。
3、积的变化规律(二),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不变。
4、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
(1)汽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读作:80千米每小时。
(2)小林每分钟步行60米,小林的速度是60米分,读作:60米每分。
(3)飞机的速度是340千米小时,表示:飞机每小时飞行340千米。
5、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第四单元 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
的平行线。(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
2、画平行线应先放三角尺,再放直尺,平移三角尺。(一贴,二靠,三移,四画)
3、如果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
点叫做垂足。
4、画垂线应先放直尺,再放三角尺,平移三角尺。(一对,二移,三画)
5、点到直线之间垂直线段最短。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6、两条平行线之间所有的垂直线段的长度相等。(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7、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行叫做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8、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9、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10、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

11、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
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12、梯形的各部分名称


13、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有两个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14、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0。
15、平行四边形相对的角完全相等,相对的边平行且相等。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法则:
- 8 -

线,这点和垂足之间 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


(1)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 ;
(2)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3)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把除数用“四舍五入法”看作 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试商大了要调小,试商小了要调大。(四舍商
大舍去1,五入商小加上1)
3、同头无除商八九(例:239÷26),除数折半商四五(例:330÷68)。
4、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商х除数+余数
5、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1)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再除前三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6、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数比 除数小,商是一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数比除数大,商是两位数。
7、商的变化规律(一),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一个非0的数,商就乘(或除以)同一个数。
8、商的变化规律(二),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一个非0的数,商反而除以(或乘)同一个数 。
9、商的变化规律(三),被除数和除数都乘(或除以)一个非0的数,商不变。
第六单元 统计
画统计图的一般步骤:1、找刻度,2、画条形,3、标数据,4、涂色。
补充概念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度单位:千米 → 米 → 分米 → 厘米 → 毫米
面积单位:平方米 → 平方分米 → 平方厘米
质量单位:吨 → 千克 → 克
时间单位:年 → 月 → 日 → 时 → 分 → 秒
4下册
知识点一:四则运算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二: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 = 0
4、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0= 0
5、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字母表示:0÷a(a≠0)= 0
知识点三: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a+b=b+a
2、 加法结合律:(a+b) +c=a+(b+c)
3、 乘法交换律:a×b=b×a
4、 乘法结合律:(a×b)×c=a×(b×c)
5、 乘法分配律:(a+b)×c=a×c+b×c 或 a×(b+c) =a×b+a×c
拓展:(a-b)×c=a×c-b×c 或 a×(b-c) =a×b-a×c
6、连减:a—b—c=a—(b+c)
7、连除: a÷b÷c=a÷(b×c)
- 9 -


知识点四:简便计算一
一、常见乘法计算:
看到25想到:25×4=100 看到125想到: 125×8=1000
看到20想到:20×5=100 看到50想到:50×2=100
二、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三、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50+98+50 488+40+60
=50+50+98 =488+(40+60)
=100+98 =488+100
=198 =588
四、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五、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25×56×4 99×125×8
=25×4×56 =99×(125×8)
=100×56 =99×1000
=5600 =99000
六、含有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65+28+35+72
=(65+35)+(28+72)
=100+100
=200
七、含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25×125×4×8
=(25×4)×(125×8)
=100×1000
=100000

知识点四:简便计算二
乘法分配律简算例子:
一、分解式 二、合并式
25×(40+4) 135×12—135×2

=25×40+25×4 =135×(12—2)
=1000+100 =135×10
=1100 =1350
三、特殊1 四、特殊2
99×256+256 45×102
=99×256+256×1 =45×(100+2)

=256×(99+1) =45×100+45×2
=256×100 =4500+90
=25600 =4590
五、特殊3 六、特殊4
99×26 35×8+35×6—4×35
=(100—1)×26 =35×(8+6—4)
=100×26—1×26 =35×10
=2600—26 =350
=2574

- 10 -


知识点四:简便计算三
一、连续减法简便运算例子:
528—65-35 528—89—128 528—(150+128)
=528—(65+35) =528—128—89 =528—128—150
=528—100 =400—89 =400—150
=428 =311 =250


二、连续除法简便运算例子:
3200÷25÷4
=3200÷(25×4)
=3200÷100
=32

三、其它简便运算例子:
256—58+44 250÷8×4
=256+44—58 =250×4÷8
=300—58 =1000÷8
=242 =125
知识点五:三角形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边叫做三 角形
的底。三角形只有3条高。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5、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6、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7、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8、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直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钝角。
9、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10、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11、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1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3、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14、用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5、用2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大三角形。
16 、用2个相同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大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
知识点六: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

















位计















一十一百一千一万
分分分分

之之之之


- 11 -



2、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 0.01、 0.001……
3、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4、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位、 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个位和十分位的
进率是10。
5、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6、小数的大小比较:
(1) 先比较整数部分;
(2)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
(3)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
(4)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7、小数点的移动
小数点向右移:
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10
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100
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 00倍; ×1000
向右移动四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0倍;…… ×10000
小数点向左移:
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1
; ÷10
10
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1
; ÷100
100
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1
; ÷1000
1000
向左移动四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10、生活中常用的单位:(进率)
1
;… …÷1000
10000
质量: 吨 1000 千克 1000 克
长度:千米 1000 米 10 分米 10 厘米 10 毫米
面积: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100 平方厘米
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大的单位化小的单位扩大(乘)它们的进率
小的单位化大的单位缩小(除以)它们的进率
知识点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小数的加、减法要注意: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把数位对齐,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2、整数的运算定律(以及简便的方法)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知识点八:统计图
1、 条形统计图优点:直观地反映数量的多少。
2、 折线统计图优点: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又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3、 折线统计图中,变化趋势指:上升或者下降。
知识点九:数学广角
(一)植树问题:
1、 两端要栽:间隔数=总长÷间距; 总长=间距×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2、 两端不栽:间隔数=总长÷间距; 总长=间距×间隔数;
- 12 -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二)锯木问题: 段数=次数+1; 次数=段数-1
总时间=每次时间×次数
(三)方阵问题: 最外层的数目是:边长×4—4或者是(边长-1)×4
整个方阵的总数目是:边长×边长
(四)封闭的图形(例如围成一个圆形、椭圆形):
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








































- 13 -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上册
一、小数乘法和除法
1、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2、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 位小数,就从积的末位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小数除法的意义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 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
在被除数的末尾添0再继续除。
5、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 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
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6、循环小数的意义
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 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 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7、循环节的意义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中。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循环 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1、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 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完全相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
一个 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如果有括号,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2、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1)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分析题里数量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4)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三、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名称
平行四边形
图形

计算公式
面积=底


S
Y
ah

三角形
1
S
V
ah
2
面积=底


2

面积=(上底

下底)


2

梯形
S
梯形
(a+b)h2
四、简易方程
1、方程的意义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和等式的关系
- 14 -


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
x
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5、数量关系式
加数=和 - 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 – 差 被减数= 差 + 减数
因数=积

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

商 被除数=商

除数
五、统计与可能性
1、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件是不确定的,如何求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是本节知识的重点。
2、感受等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会用数学语言描述获胜的可能性。
1
3、投掷硬币,每次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2

4、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区别
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即 平均数=总数

总分数

5下册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一、平移
物体或图形平移后本身的形状、大小和方向都不会改变。
二、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①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除棱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三、旋转
1、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
① 旋转中心;
② 旋转方向;
③ 旋转角度。
2、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旋转中心位置不会变),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1、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2、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
3、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一、 因数和倍数
所指的是整数,不包括0。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
1、 如果整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 15 -


2、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二、因数
1、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2、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三、倍数
1、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四、2、5、3的倍数的特征
1、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偶数与奇数:
①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最小的偶数是0。
②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最小的奇数是1。
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4、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五、质数和合数
1、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
2、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3、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 质数只有两个因数;而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
六、
1、 按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
按因数的个数来分:分为质数、合数和1三类。
2、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奇数 质数×质数=合数
3、100以内的质数表:(共 25 个)
2、3、5、7
53、59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立体图形。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 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长、宽、高都各有4条,分别平行并且相等)
3、长方体的特征:
① 面: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最多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② 棱: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③ 顶点:有8个顶点。
4、正方体的特征:
① 面: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完全相同。
② 棱:有12条棱。12条棱的长度相等。
③ 顶点:有8个顶点。

相同点
长方体 都有6个面,
12条棱,
6个面都是长方形。
(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不同点

相对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11、13、17、19
61、67
23、29
71、73、79
31、37
83、89
41、43、47
97
自然数分类
- 16 -


正方体 8个顶点。 6个面都是正方形。 12条棱都相等。

5、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6、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7、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8、少要8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稍大的正方体。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的表面积:
①长方体有“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
②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用字母表示: S=(ab+ah+bh)×2
③特殊长方体的表面积(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正方形的两个面完全相同,其余四个面完全相同。
3、正方体的表面积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用字母表示: S= 6a
4、表面积的常用单位有: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1m =100dm 1 dm =100 cm
5、生活实际
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等都只有5个面;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6、长方体或正方体每截断一次会增加两个截面,所以这时的两个物体的表面积大于原来物体的表面积。
7、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表面积会扩大倍数的平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4倍)。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就是看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立方米(m)、 立方分米(dm )、 立方厘米(cm )
① 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
② 棱长是1 dm的正方体,体积是1 dm
③ 棱长是1 m的正方体,体积是1 m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1 m =1000 dm 1 dm=1000 cm
3、 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用字母表示:V=abh
4、正方体的体积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V= a (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5、底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6、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用字母表示: V=Sh
7、容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的容积。
8、容积单位有: 升(L)、 毫升(ml) 1 L = 1000 ml
9、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1 L = 1 dm 1 ml = 1 cm
10、容积的计算:
长方体和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 要从里面量长、宽、高。(所以物体的体积大于它的容积)。
11、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体积就会扩大倍数的立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体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8倍)。
12、排水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 17 -

33
3
3333
3
3
3
333
2222
2
长方体
正方







被浸没物体的体积等于
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

① 容器的底面积×上升那部分水的高度。
计算方法
② 放入物体后的体积—原来水的体积
13、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截成若干个小长方体(或正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体积不变。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
被除数÷除数 =
被除数
a
用字母表示:a÷b= (b≠0)。
除 数
b
4、分数未带单位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分数带有单位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二、真分数和假分数
1、真分数和假分数:
①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②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③ 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2、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①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
②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三、分数的基本性质
1、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四、约分
1、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
2、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它们最大公因数之间的关系:
所有的公因数都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最大公因数是它们的倍数。
3、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4、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断方法:
① 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
② 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
③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
④ 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
⑤ 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质。 < br>⑥当一个数是合数,另一个数是质数时(除了合数是质数的倍数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也都是互质 数。
5、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① 倍数关系: 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数。
② 互质关系: 最大公因数就是1
③ 一般关系: 从大到小看较小数的因数是否是较大数的因数。
6、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 18 -


7、约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并不是一定要把分数化成与它相等的最简分数才叫约分;但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
五、通分
1、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共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最小公倍数。
2、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的关系:
几个数的公倍数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3、通分: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通分时,公分母一般为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① 倍数关系: 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数。
② 互质关系: 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③ 一般关系: 大数翻倍(从小到大看较大数的倍数是否是较小数的倍数)。
5、分数的大小比较:
① 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② 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③ 异分母分数,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再进行比较。
6、约分和通分的依据都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六、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分数: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
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必须约成最简分数;
2、 分数化小数:
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3、判断分数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
① 判断分数是否是最简分数;如果不是最简分数,先把它化成最简分数;
② 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
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如果分母中含有 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记住下列分数和小数值
1
13
2
= 0.5
4
0.25

4
0.75

1
5
0.2

2
5
0.4

3
8
0.375

5
8
0.625

7
8
0.875

11
16
0.0625

25
0.04



第五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 19 -


3
5
0.6
1
50
0.02

4
5
0.8
1
8
0.125



三、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 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3、

1-

-

-

-

2262312342045
第六单元 统计

1、 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它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某一个数。
2、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3、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与区别:
① 平均数:
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情况。
② 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
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
③ 众数: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4、 复式折线统计图
① 画图时注意:一“点”(描点)、 二“连”(连线) 三“标”(标数据)、
② 要用不同的线段分别连接两组数据中的数。
5、 打电话
已知人数依次 × 2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找次品)
优化策略:
把物品平均分成3份, (如余1则放入到最后一份中;如余2则分别放入到前两份中),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 20 -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
上册
1. 位置的表示方法: A(列,行)如:A(3,4)表示A点在第三列第四行。
一般先看横的数字,再看竖的数字,注意中间是逗号
2.分数乘法的意义:一个数×分数
分数×一个数
3.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
4.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5.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分数或整数
6.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7.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兀来表示,兀≈3.14
8.有关圆的公式:
C= 兀d = 2兀r S =兀r 2
d=C÷兀 d=2 r r = d÷2 r = C÷兀÷2
圆环的面积S = 兀 R 2-兀 r 2
9.原价×折扣=现价 营业额×税率=应纳税额 本金×利率×时间=利息

10.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据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趋势
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6下册
一、比例
1、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在比例里两内项积等于两外项积。
2、用x 和 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那么正比例关系表示为:
Y : x = k(一定)
3、用x 和 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那么反比例关系表示为:
Xy=k(一定)
二、数与代数(复习)
1、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6:倍数和因数: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
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因数。
7、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因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因数是
1,最大的因数是10。
8、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 倍数有:3、6、9、…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9、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10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 、11、13、17、19、23、
29、31、37、41、43、47、53、59、61、67、 71、73、79、83、89、97。
11、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 4、6、8、9、12都是合数。
12、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如果把自然数按其因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13、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 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 叫
做15的质因数。
14、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 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例如12的因数有1、2、3、4、6、
- 21 -


12;18的因数有1、2、3、6、9、18。其中,1、2、3、6是12和1 8的公因数,6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5、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
16、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17、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18、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 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2的倍数有2、4、6 、8、10、
12、14、16、18 ……
3的倍数有3、6、9、12、15、18 …… 其中6、12、18……是2、3的公倍数,6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19、如果较大数是 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
公倍数。
20、几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小数
1、小数的意义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 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一个小数 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部分组成。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数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 叫做小
数部分。
3、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小数部分的最高 分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一”之间的
进率也是10。
(三)分数
1、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分数里, 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
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下面的 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分数的分类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 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
大于或等于1。带分数: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 带分数。
4、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叫做约分。
5、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6、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四) 约分和通分
1、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2、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的几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 的分数。
三 性质和规律
1、商不变的规律 :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商不变。
2、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3、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 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
就扩大1000倍 ……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 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
就缩小1000倍……
(3)小数点向左移或者向右移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位。
(五)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六)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2. 因为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
3. 被除数 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四 运算的意义
(一)整数四则运算
- 22 -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一个因数× 一个因数 =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二)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
2. 加法结合 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即
(a+b)+c=a+(b+c) 。
3.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 乘法结合律:三个 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 br>(a×b)×c=a×(b×c) 。
5.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 。
6. 减法的性质: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 b-c=a-(b+c) 。
(三)运算法则
1.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2. 整数减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 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 整数乘法计算法则:
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 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
各 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4. 整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 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
上面。如果哪 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5. 小数乘法法则: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 不够,就用“0”补
足。
6.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按照整 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 ”,再继续
除。
7.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 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8.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9.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的法则进行计算。
10. 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 23 -


(一)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及法则
1. 小数乘法意义: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 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例:3.5×4表示4个3.5相加是多少。或表示
3.5的4倍是多少。
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不同,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例:25×0.17,表示25的百分
之十七是多少。
2. 小数除法的意义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例: 表 示已知两个因数
的积是0.75和其中一个因数0.5,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或表示0.75是0.5 的多少倍。
(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1. 小数乘法法则:
(1)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
(2)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 小数除法法则:
(1)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
(2)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二、 度量衡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 24 -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代数初步知识
一、用字母表示数
1 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性质、几何形体的计算公式
(1)常见的数量关系
路程用s表示,速度v用表示,时间用t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s=vt v=st t=sv
总价用a表示,单价用b表示,数量用c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a=bc b=ac c=ab
(2)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的性质:a-(b+c) =a-b-c
(3)用字母表示几何形体的公式
长方形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c=2(a+b) s=ab
正方形的边长a用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c=4a s=a²
平行四边形的底a用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 s=ah
三角形的底用a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
s=ah2
梯形的上底用a表示,下底b用表示,高用h表示, s=(a+b)h2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 25 -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11、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1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3、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二)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
1、分数加减法应用题: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与整数加减法的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基本相同,所 不同的只是在已知数或
未知数中含有分数。
2、分数乘法应用题:是指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特征:已知单位“1”的量和分率,求与分率所对应的实际数量。
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 位“1”的量。找准要求问题所对应的分率,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正确列式。
3、分数除法应用题: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
特征:已知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一个数”是比较量,“另 一个数”是标准量。求分率或
百分率,也就是求他们的倍数关系。
解题关键:从问题入手 ,搞清把谁看作标准的数也就是把谁看作了“单位一”,谁和单位一的量作比较,谁就作被除数。
甲是乙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是比较量,乙是标准量,用甲除以乙。
甲比乙多(或 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减乙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关系式:(甲数减乙数)乙数或( 甲数减
乙数)甲数 。

(2)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是多少 ,求这个数。
特征:已知一个实际数量和它相对应的分率,求单位“1”的量。
解 题关键: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方程,或者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算式,但必须找准和分率相对应的已知实际数量 。
- 26 -


4、百分率: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数×100%
小麦的出粉率= 面粉的重量小麦的重量×100%
产品的合格率=合格的产品数产品总数×100%
职工的出勤率=实际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
5、工程问题:是分数应用题的特例, 它与整数的工作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探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相
互关系的 一种应用题。
解题关键: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然后根据题 目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公式。
数量关系: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

- 27 -

有关狼的谚语-工作作风心得体会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库-小学生自我介绍范文


足三里的准确位置图-清明节内容


降雪量-李昌奎案件


去新加坡留学好吗-青岛米琦婚纱摄影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咖啡店创业计划书


邯郸事业单位招聘-狼和小羊教案


年兽的传说-职工思想动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