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研究结题报告

萌到你眼炸
587次浏览
2020年10月18日 04:5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回避关系-体罚学生

2020年10月18日发(作者:谢应芳)


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标 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突出体现教学的基础性和发展性。”
作为口算能力来说,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
的位置。它不仅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笔算、估算和简算的重要基础, 也是提高计算
能力的必经之路,将直接关系到中高年级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形成,对学生基本的
运 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口算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 口
算时,既要耳听,又要眼看,说既要口,又要心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耳、眼、
心、口四种感 官的有机结合。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有助 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学生
创新意识的增强。因为种种原因,在农村学校里,低年级的口算 练习常常被人忽
略,认为无关紧要,不去认真对待。这就是研究口算的价值之所在。
但在教学 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口算时马马虎虎,不是看错运算符号就是写错数,
甚至会出现毫无道理的错误,不能算 出正确的结果,这已成为普遍现象,可见这
个问题亟待解决。
二、课题的界定
口算 也常常称为心算,是不借助任可计算工具,直接通过脑想算出结果的一
种计算方法。它具有快速、简便的 特点,是学习其他计算的基础。人们在日常生
活中,可以说没有一天不用到口算,尤其是一些简单的小数 目的计算,用口算方
便易行,灵活快速。低年级学生的口算来说,是从10以内数的认识及口算开始的,20以内数的学习和口算能力的培养,是基本运算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将来
的加、减、乘、除, 还是开方、乘方等复杂的计算,离不开20以内数的口算这
个基础。口算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需 要一定数量的口算练习,需要一个
过程,因此每天都利用2~3分钟进行口算练习,让学生在练习当中不 断体会口算
技巧,让口算过程逐渐简缩,逐渐形成一些口算的技能技巧,从而提高计算的准
确性 和口算速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对学生加
强计算能力的培养对今后的学 习有很大的帮助。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数学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 展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能
口算简单的 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2、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 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数学逻辑智能是人类
智能的一个重要部分。而数学逻辑智能又包含了人类 的计算能力。口算是提高学
生计算能力的主要途径,能促进学生计算能力,推理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
良好的口算能力不仅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而且计算的合理,简捷,迅速,
正确也反映 了一个人的数学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针对低年级学生如何提高注意力、瞬时记忆力。
2、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口算兴趣,培养学生口算习惯。
3、教师如何在 课堂中重视口算方法、口算技巧等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实现
口算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率。
4、视算、听算训练对学生口算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5、探索口算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原则
1、稳抓稳打,循序渐进的原则。
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从起点抓起,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2、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原则。
学生的层次不同,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3、以生为主体,激发主动学习的原则
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促进学生口算
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
(一)强基础,明算理
1、直观表象助口算。


从运算形式看,小学低年级学习口算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的运算。教学
中, 可把学生的直观感知归纳到学习理论系统训练方面。例如:教学8+3的基本
口算时,可先出示原来有8 个桃子的盒子,另外再准备3个桃子,让学生想一想,
“应该怎样摆才能一眼就看出一共有几个桃子?” 很快有学生说:“我从盒子外
面的3个桃子中拿2个桃子放进盒子里,盒子里就有10个桃子,外面还有 1个,
一共11个。”我表扬了这个同学说得好,并说明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即
看到8就 想到8和2凑成10,而“凑十法”是口算训练的其中一个基本方法。
这样,表象建立了,也懂得了“凑 十法”的原理和运用,口算的准确性也就有基
础了。
2、理清算理助口算。
基 本口算的教学,不在于单一的追求口算速度,而在于使学生理清算理,
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 口算的基本方法。因此,应重视抓好算理教学,
例如:教学7+5=13时,要从实际操作入手,让学生 理解:7比10少3,求7
与5的和,应把7+5的5分成3和2,7与3组成10,10加2得12, 这就需要
画出口算7+5=12的思维过程图。在学生充分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正确进行
思维 练习,得出进位加法的法则:“看大数,分小数,凑成10,再加几。”最
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5+ 7”怎样算。这样,学生在图文并茂的理解接受过程
中,产生了学习思维的兴趣,从而理解了算理,亦就 掌握了口算的基本方法。
3、说理训练助口算。
抓好说理训练,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基本 口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上课一开始先出示14-9=?,然后 就可以采用
提示法教学,问学生14-9等于几呢?回答:等于5。又问:是怎样想出来的?
回 答:做减法,想加法。这时就再鼓励学生:能不能想出另外的口算方法呢?在
学生说出几种口算方法后, 最后归纳出几种不同的退位减法,并要求学生就不同
的方法加强说理训练,以提高口算的速度。”这样, 学生在不断受到提示和激励
后,通过加强说理训练,使学生掌握不同的口算运算方法,更加有效地提高了 口
算的运算速度。
(二)科学设计训练方法,提高口算正确率。
小口算能力的训练 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需要伴随技能训练反复进行巩固
练习,达到由掌握基础知识向学习知识技能化转 变。因此,在日常训练中,既要
逐渐增加口算的练习量,又要注意在训练中采取多样化。


1、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①试算
教师出示口算题,让第一个学生口 算第一道题,随后第二、三„„个学生分
别计算教师出示的每一道题。这种形式的口算时间短练习面广, 但每一个学生只
轮到一道题,轮不到的学生思想就不容易集中。为此,可作一些变动,随便叫一
个学生口算后,教师一边出示题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前左后右,有关学生听到指
令随机口答,由于学生事 先不知道下一道谁来口算,所以,大多数学生口算时注
意力特别集中。
②听算
教师 口报习题,如:5×3、6×6、7×8等等,学生听题写得数,教师口报
习题的速度可根据学生计算的 实际情况调节,可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并提高计算
速度。
③抢答
教师出示口算题后 ,如:27+8,先让同桌两个同学口答得数,看谁算得又
对又快。然后四人小组比赛,进而发展成擂台 式的抢答,最后评选出数名“口算
能手”。
④用手势表示得数
教师出示口算题后, 要每个学生举手表示得数,一方面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做
题,另一方面,谁对谁错老师一目了然。
⑤接力赛
36-4 ÷8×5 +32 -9 +17=
每组发一张同样的题纸,从每组的最后一个同学开始逐个向前传递填写,比
一比哪一组正确率高 速度快。这种形式的口算比赛,气氛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教育学生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
努力,才能夺取第一。(中间有一人出错,后面同学就会跟着错,比赛 中允许后
者纠正前面同学的错误)
2、新旧知识对比练
低年级学生对新知识接受得 快,但遗忘得也快,针对这一特点,我经常采用
新旧口算题对比练习。如:进位和不进位的对比;减法和 加法对比;乘法和加法
对比;除法和乘法对比。这样训练学生既掌握新知,又复习旧知,进一步明确加、


减、乘、除之间的关系,使新旧知识互相沟通,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
生良好认识结构的形成。
3、各种机能针对练。
笔头训练、竞赛训练、计时训练等,这些训 练各有各的目的。找准时机采取
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 而使学
生口算技能技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分散集中经常练。
要提高学生的口 算能力,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
然后分散练习9加几、8加几、7加几等,最 后在集中起来训练,20以内退位减
法学完之后,可将加减集中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一道加法算式, 想出两道减
法算式,能根据相关联的三个数8、9、17很快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
式 。这样通过集中—分散——再集中的经常训练,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三)、探索规律,提高速度
口算教学与训练应当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在应 用中进一步
理解,巩固算法,找出规律,逐步简化思维过程,形成口算技巧,不能单纯地让
学生 凭记忆进行口算,小学生学数学要经过具体——抽象,又从抽象——具体的
过程。如一年级学生用“凑十 法”计算9+3,初学时需要详细说出计算过程:因
为9和1合成10,把3分成1好2 ,9加1得1 0,10再加2得12,这是具体数
目9加3的计算。通过实际操作好找规律,简化思维过程,只要思考 把3分去1,
1与9凑成十后,剩几就是十几,这就是从具体到抽象。找出规律:“看大数,
分 小数,凑成十,加剩数”,最后省略思维过程,直接得出9+3=12,又从抽象
到具体,即用规律去进 行计算,学生在掌握了一些计算规律之后,还能自行找出
更多的计算规律,并能大幅度提高计算速度,从 而达到熟练程度。
(四)、常抓不懈,训练有序
常言道:“熟能生巧“。要想让学生做口算 时达到脱口而出,不是一朝一夕
就能养成的,而是需要老师按照课标的要求的目的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步 骤的培
养和训练。检查学生的口算能力是一项比较烦琐的工作,需要老师下工夫,花时
间,学生 天天练,教师天天查,即使发现错误和漏洞,及时纠正,不能只是学生
练而老师不查,这样做发现不了问 题,效果不会很好。同时,口算是笔算、估算
的基础,是学生必备的数学基本功,应贯穿于整个小学教育 阶段,需要持之以恒
地、科学地、反复地训练。


(五)建立适当的评价体系
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在完成口算训练的同时,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进行肯定性评价。对计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评“计算小能手”;
可以进行口算比赛,对取得满分的,发“ 满分奖,”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练习
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提高口算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 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各个
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
2.调查法:对学生现有的口算能力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建立课题研究的
现实基础。 3.个案研究法::针对典型个体、典型错题、典型错因开展研究,并进行深
入全面的调查和剖析, 力图揭示学生口算易错原因,以寻求有效提高学生口算能
力的教学策略。
4.比较法:确定实验小组和对照小组进行对比,分析相关要素的关系。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3.8-2013.9)
①制定实验研究计划。
②调查研究。执研人员对一至二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进行调查、统计。
③测试。对一至二年级实验班学生采用试卷进行口算能力的测试。
2、实施阶段(2013.10-2013.12)
①落实计划。深入钻研教材,因材施教,上研究课、分析、小结、深化。
②借鉴经验:注意学习外地及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促使实验顺利进行。
③质量检测。
④做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
3、总结汇报阶段(2013.12-2014.1)
①作阶段性小结。
②典型课例、教案、优秀论文集、听算录音文稿、实验报告等。
八、初步成果
1、 引导学生自主探寻口算技巧,方法,培养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养
成寻求最佳捷径的思维习惯。 < /p>


2、通过口算能力的训练,促进学生的观察力、综合思维能力、快速反应能
力和创 新意识的培养。
3、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口算比赛,并取得喜人成绩。
九、主要参考文献
[1]张建林.有效提高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思考[J].数学大世界( 教师适
用),2011(06).
[2]顾青.浅议算法多样化的意义[J].新课程学习(上),2011(06).
[3] 王吉儿.谈谈我对“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几点认识[J].小学
教学研究,2011(22) .
[4]路晓玲.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J].考试周刊,2011(26).
[5]刘明波.勿忽视口算技能的培养[J].辅导员,2011(Z3).
[6]蔡东静.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J].数学大世界
(教师适用),2011(06).

学业水平考试-2016年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


济宁人事-关于初三生活的作文


台湾大学大陆招生-俄罗斯远东国立大学


芥菜饭-元旦晚会主持词


建党节图片-教资面试时间


邵阳医专-案件调查报告


我的爱好-口号霸气


北外附校-大四自我鉴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