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海关公务员-广东高考排名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
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
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
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
br>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
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
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
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
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
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
过程中老师
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
立体图形,一
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
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二、编
排特点
1. 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这也是全套教材的一个
特点。这册教材共九个单元,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准备性知识(第一、二单
元)、数与代数(第三、
五、六、八单元)、图形与几何(第四单元)、综合与实践等内容。这些内容穿
插安排,互相搭配。如数
与代数一共有四个单元,都相隔一单元,使同一领域的内容从总体上有所变化,
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
又不觉枯燥。并且每册第一单元尽可能安排内容比较少、活动性强的单元,给
一定过渡时间,让玩了一个
假期的学生慢慢地恢复学习状态。 2.加强了对知识的整理。
·大的单元(多个知识点)后面都安排了一个“整理和复习”(1-5增加了)。
·具体编排上,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 如对所学计算的整理,每次都给出线索
3.
增加了数学的背景知识(p60、p72)。
教材结合学生所学的内容安排了一些数学
背景知识,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如P60介绍用算筹表
示数的方法,p72简单地介绍古埃及
的象形数字。
4.解决问题突出对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的体验。
对于解决问题,义务
教材太强调技巧,而课标实验教材太强调情境创设,都没有把落脚点放在问题解决
的一般过程上。这次修
订我们对解决问题进行了研究,总结了以往教材、教学经验,借鉴了国外教材的
一些做法,形成了现在的
解决问题的编排思路:体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让学生通过体验,了解解决
问题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
。 5.练习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带着前面的内容进行练习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铺垫(p68凑
十的、p80第3题是10加几的、p71、p72
第6题,为乘除法的学习积累感性经验)。
6.注重知识的渗透。
·如填未知加数(原来作为例题安排在6-10的加减法中,但深不
深浅不浅,教学的度不好把握,渗透在
各部分知识的练习中。p56暗示了未知加数,在直观图的提示下
容易填出得数、P63通过画一画帮助学
生填出未知加数、p68借助数的组成)。
7.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评价是老师们非常重视又感觉难以把握的问题,因此在研究了老师们的一
些经验以及国内、外教材的做
法基础上,我们在每个单元的最后安排了一个评价版块,给老师们如何引导
学生自我评价提供一点思路
和线索。
第一单元 准备课 (一)教材内容
◇数一数 ◇比多少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数一数。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
数数的资源非常丰富。安排一个校园场景,有非常丰富的数数资源,包括数量在1-10的各种事物,每
个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 在教材中我们给出人物数量是20,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对数数方法进行指导。 ·组织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
◇给出了1~10十个数字,了解学生认数字情况 ·数字什么时候出示可以灵活把握。
◇把握好教学要
求。
·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地学会数数的方法。
·对1~10十个数字,只是了解不
是正式教学。不要求学生全部认识1~10各数。
◇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
“比多少”通过一一对应比较两组事物的多少,使学生初步知道
“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由童话故事引出学习内
容。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童话故事,以此
为背景引出学习内容。
◇提供了丰富的比较素材。如“一张石桌”“三个苹果”“四根萝卜”“四个小凳”“两条跳出水面张望
的
小鱼”等等,教材提出“图中还可以比什么?”提示老师可以利用这些东西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充分地
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
·比较的两种事物,尽量能够建立起合理的对应
关系。 ◇ 练习中安排了不同形式的习题。
第二单元 位置 (一)教材内容
“上下”“前后”“左右”。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三对方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上下”“前后”的方位儿童基本
上已建立起来了(心理学的研究
表明:儿童6岁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所以我们先认识
,并且把它们安排在一个例题中
(去掉了原来专门教学前后的例2,在例1中加入了“前后”的认识);
而左右相对于前两对方位难一些,
所以后认识,并且专门安排一个例题进行教学。 1. 上下、前后。
以自身为中心。
儿童辨别“左、右”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有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判断左
、右的根据是身体的左、右
两半,后来有人证明在左、右分化中起绝对优势作用的不是身体,而是手。也
就是说,儿童建立左、右
的过程是: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
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
为标准来进行判断。教材教学左、右概念时,就是按这样的顺序来编排的。①让老
师背对着学生,学生
模仿老师举右手,再让学生想一想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
、右手对应起来,
②再通过“做一做”第1题,初步感知身体的左、右。③再通过练习二的第1题,让学
生以自身为中心
确定物体的位置,逐步建立左、右的概念。
·不涉及左右的相对性。去掉了
,一方面是因为有一定的难度(儿童一般在7岁左右,不仅能以自身为
中心辨别左右,而且也能以别人为
标准辨别左右)。另一方面主要是这方面的原因,教学中老是纠缠以
谁为标准。
◇将左右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车辆、行人
靠右行、少先队员敬礼用右手等。加深对左
右的认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为两段: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
两段在编排
上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点。
习习惯的培养。 ⑥数的组成。
6的组成,是通过涂圆圈的方式,让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体会6的组成,然后结合直观图让学生完整的<
br>填出6的组成。学生在一张纸上涂完所有6的组成后的图非常形象、直观而且可能很有规律,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6的组成并更好地记忆。
7的组成,没有全部给出,通过操作分木块,给出了
3组,提出一个问题“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
看到1组想到另1组,让学生联想,减轻学生的记
忆负担。(与义务教材相比难度降低了,原来在教学5
的组成的时候就让学生联想,现在到7的组成时才
不出全,才让学生联想。)
8、9的组成,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自己摆出,并且8和9的组成都只
给出了一部分,另一部分要求学
生通过联想推出,要求比6、7的组成略高一些。
10的组
成,由于我们采用的是十进制计数法,满10要向进一,所以10的组成很重要。教材先让学生通
过摆小
棒的过程填出10的五种组成,再让学生推想出10的另外4个组成,逐步加深学生对10的组成
的理解
。 (2)加、减法。
这部分计算,主要是结合操作和图(也就是“一图二式”“一图四式”)来教
学。教材本身没有什么问题
(具体说),但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一图二式”“一图四式”老师们有一些
现实问题:
·经常有老师问一图到底该列几个算式?比如◎◎◎ ◎◎在一图二式中,列两个加法算
式,列减法算式
的图,有虚线。而它到了一图四式,不仅列了两个加法算式,还列了两个
减法算式,那么到底什么情况
下列减法算式?教师觉得不好把握。
·在列减法算式时,有的学生列出了把两部分相减的算式。如:○○○○|
●●●。学生列出4-3=1。学
生的算式也是有道理的,这种情况怎么处理?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教材进行了一些调整。
◇改变了“一图几式”的编排:压缩“一图二
式”(不再作为一小段),直接由“一图二式”过渡到“一
图四式”,最后由“一图四式”过渡到“一图
三式”(一加两减)。 ◇回避了两部分相减的算式。
对于写出把两部分相减的减法算式,我们并不
要求,如果学生写出也是可以的。但为了避免给教学带来
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回避了这种问题,一般把被
减数和减数都给出了,只要求学生根据图算出得数。 ·注
意把数的组成练习和计算练习紧密结合起来。
(3)问题解决
这一单元我们结合6、7和8、9的加减法,设计了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体
验,初步了解解决问
题的一般步骤。 ①6、7解决问题 ◇图画呈现问题。
在
6、7这部分,考虑到学生识字不多,在6、7这里,主要以图画形式呈现问题,用简单的文字和符号
表
示信息和问题,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只”表示要解决的问题。这种呈现问题的方式老师
们都
很熟悉。
·不要求学生写单位名称和答。
这里重点是让学生体验、了解解决问题的完整
过程,学习按照这样的思路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于格式不
必作过多要求,这里包括本册,都不要求学生写
单位名称和答。 ②8、9解决问题
◇用画图加简单的文字呈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编排
思路和前面一样(体验过程,了解步骤),只是呈现问题的方式略有不同,这里在前面
的基础上采取用简
单的文字呈现信息和问题,以引导学生通过看文字来理解题意。 ◇让学生自己看图提
出问题并解答。
通过前面的体验和学习,学生对一个问题的简单结构应该有所了解,在这里让学生自己看图提出问题并<
br>进行解答,以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并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 2. 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
教材主要是结合动态展示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的情境图,让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的<
br>含义,了解运算顺序。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11~20各数的认识
分两段编排:(1)11-20各数的认识;
(2)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说明和教学
建议 (1)11-20各数的认识
11-20各数仍然是从数概念的几个方面:数数、数的顺序、比大小、序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来
认
识的。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从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几个方面来认
识;
例2教学数的顺序和比大小;例3教学写数(具体说明三个例题的是什么),序数学生通过前面的学
习
已经熟悉,没再安排例题,只在练习中巩固。
虽然仍然是从这些方面认识,但由于数的范围不同,数的特点也不同了,因此侧重点也不同了。 如数数,10以内是1个1个地数,11-20不仅要以“个”为单位数数,还要以“十”为单位数数。11
-19
计数的结果就是一个十和几个一,20是2个十。所以这里数数要从认识计数单位“十”开始,由
此了解
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借助计数单位“十”认识11~20各数。
教材在认识11-20各数时,就是在认识计数单位“十”的基础上,借助计数单位十来认识11~20各数的。
◇结合数的组成按数位写数。
教材把用小棒计数的结果,先用计数器(是数位的具体化)表
示出来再对照教学写数。还通过11中两
个1的对比,让学生体会位值的意义。
◇丰富数数的经验
为了丰富数数的经验,本单元在练习中安排了2个2个、5个5个地数的
习题(这也是生活中常用的数
数方法)。 (2)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例4
教学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主要是通过操作(摆小楱)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一方面可以巩固11~
2
0各数的认识,同时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
例5,教学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为以后学习
多位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准备。这里通过在计数器拔
珠计算,使学生看到,这里的加减
法实际上是相同单位(个)在进行加减。在这里第一次给出“加数”
“和”“被减数”“减数”“差”等
名称,只是让学生认一认,不要求学生背下来,随着老师的使用,让
学生熟悉。 (3)解决问题 <
br>这里结合学生掌握的数数经验,安排了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同时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前面是用列式的方法,这里用数数的方法也能解决问题。 <
br>教学中老师们还可以设计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用数数方法解决的问题。如解决乘车要坐几站、要爬几层楼、再过几天是小朋友的生日的问题。
小宇回家,他来到楼下,发现电梯坏了,只好走楼梯上楼了。 数学乐园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
活动。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所学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综合在一起,用游戏的
方式,让学生进行体
会、巩固和应用。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把这些卡片都贴在黑板上,先不出问题,只出序号,在讲游戏
规则时,说明每张卡
片上都有一个问题,答对了才能停在哪里。然后再作示范,之后可以让同桌的两个同
学用提前准备的游
戏盘,进行活动。活动后进行全班交流,重点放在学生有问题的地方。如6个正方体是
不是可以拼成一
个大的正方体,可以通过拼一拼来确定。活动最后,还可以把这些问题按知识领域归类,
让学生对所学
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
对于教材呈现的问题,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
改编或设计,从而使活动的内容更加适合本班的
学生。
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
(一)教学内容 认识整时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认识整时。 这部分内容教材主要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编排的,我们将时间(准确的地说是时刻)与学生熟悉的
活动对应起来,让学生不仅会看钟面和电子表认整时(这一点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还会对看不见、
摸不着的时间有所感觉。知道什么时间该做怎么,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是有帮助的。
◇概括认
识“整时”的方法。 ◇渗透接近整时的习题。
为了降低认识“几时几分”的难度,并丰富练习的形式,教材特意安排了“几时过一点儿”“快到几时”
的
习题,并为后面认识“几时几分”做铺垫。
◇渗透一天有24小时。
P85
通过展示小明一天的活动,巩固整时的认法,并通过提问“小明9时在做什么”使学生初步知道一
天有两
个9时。 ◇增加了“你知道吗”的版块。
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材介绍了一些我国古代的计时
工具。这两种工具计时的原理比较复杂,可以
以学生能理解的方法简单的说明。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巩固整时的认识,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做孕伏。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教学内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分三小节编排: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计算的具体内容和结构没太大变化,仍然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适当突出“凑十法”。
9加几:让学生自己先探索怎么算,教材呈现两种方法:接着数、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还通过小精
灵的提问“你是怎样算的?”让学生说说其他的算法。
8、7、6加几:例2利用已有知识
的迁移,自己想该怎样算。例3,小数加大数,探讨算法,呈现了三
种计算方法:用不同的方法“凑十”
和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至于用哪一种,让学生自主选择。
5、4、
3、2加几: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计算,思考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
(2)解决问题
结合本单元内容安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例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同时对解决问题的
方法获得一些新的认识,并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例5呈现的信息比较有特点,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获得人数信息。
例6是需要进行逆思考解决的问题。
我们希望从解决前面最简单的问题入手,通过循序渐近地解决一
些不同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
的一般步骤,学习解决问题的一些一般方法和思路。